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中庸大全集 > 【中庸政道】周公尽忠辅成王

【中庸政道】周公尽忠辅成王(1/1)

【中庸政道】周公尽忠辅成王

武王伐纣王成功之后,周公因功被封于鲁国。由于心系国家,周公并没有前往封地为王,而是留在京都辅佐武王治理天下,成为了后世为政者的典范。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更是将周公的人格作为最高典范,并将他所推行的仁政视为最高的政治理想。

在灭掉商朝第二年,天下未定之际,武王身患重病,群臣惶恐不安。太公、召公本想前往文王庙卜问吉凶。

周公知道后便对他们说:“仅是问卜是无法感动先王的。”随后,他便在广场上筑起了三座祭坛,然后独自站在上面,手中拿着玉圭,开始向太王、王季、文王祷告,并愿以己身代替武王承受病灾。到第二天,武王的病竟然奇迹般的好了。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是周公的竭诚所求,真的感动了神灵。周公为求武王安康,愿以己身代替武王赴死的做法,则是至诚的体现。

天道无常,周武王还是在不久之后就去世了。太子姬诵继承王位,即周成王。当时周成王只有13岁,殷商虽然被灭,但仍有不少反抗的力量,各路诸侯也未必都对周朝心服口服,再加上周朝内部的矛盾,可以说,这个刚建立起的王朝根本就不大稳固。在此情形下,武王在临终前就任命周公为摄政,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代行天子的职权。

周公辅政之初,为了稳定国内的局面,协调好各诸侯国与周天子之间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的行政措施。他先是废除夏、商两朝所沿用的王位继承制度:将王位先由兄及弟,然后再传给儿子的办法,改成嫡长子继承制,王的其他儿子只能被分封为诸侯。如此一来,便有效避免了王室内部因争权夺利而发生的悲剧,对于巩固国家政权非常有利。

随后,周公又制定了一套完备的礼乐制度,把贵族划定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五个等级,并规定了各自应当享有的权利和遵守的礼仪,甚至连不同阶级所穿的服饰以及祭祀、朝贡、宴饮、婚嫁、殡葬等仪式,都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一套尊卑有序的礼乐制度,便是备受孔子所推崇的“周礼”。不仅如此,他还以“明德慎罚”为指导思想,制定了一套完备的刑律,强调以道德教化为主,引导百姓,慎用刑罚,广行仁政。

在代理朝政期间,周公竭尽其诚,礼待天下贤士。他曾“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捉发”,就是害怕自己因为吃饭或是沐浴而错过接待人才的机会,这就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法的由来。天下贤士得知周公如此竭诚待人之后,无不倾心来归。

不过,周公的所作所为也为他招来了不少的猜忌。管叔是周公的哥哥,对武王任命周公为摄政王心怀不满,见成王年幼,有机可乘,便联合蔡叔和霍叔,发动叛乱。他先在国内散布谣言说:“周公旦独揽朝政大权,有意夺取王位。”接着他又暗中与武庚(商纣王的儿子,受封于殷)勾结起来,怂恿他起兵造反,并以此逼迫周公下台。

对此谣言,成王都有些相信了,连太公望和召公也有些半信半疑,生怕周公造反。为了稳定大局,周公立即决定为成王举行了“冠礼”仪式,准备让他亲政。随后,他又将手中的行政大权托付给了太公和召公,并对他们说道:“我之所以代成王摄行政事,是因成王年少,我害怕天下诸侯有所不服,那样我将无法向先王交代,至今略有所成,我也该退隐了。”不久之后,他便独自离开了镐京。

周公离开镐京不久后,管叔、蔡叔与武庚等人果然勾结淮夷等部落造反了。成王此时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周公,便赶紧与太公、召公商议,召回周公。周公回到周都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并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这次叛乱。随后他又作《大诰》告示天下,诛杀首恶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和霍叔。

在东征胜利后,为了更好地控制东部广大地区,他便在镐京东边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营建了一座新都城,取名成周。随后,他又下令将那些随武庚叛乱的商朝贵族集中到洛邑居住,并派遣军队对其监管,彻底解除了他们可能带来的威胁。

在周成王20岁时,已经辅政7年的周公毅然将权力交还,而此时的周王朝已经成了一个统一繁荣的强大国家。

在周公代理天子职权期间,他排内忧、解外患,忠心为国,不仅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为后来的“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尽心尽力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良苦用心昭于天地,至诚也可感动天、地、人。而且,也只有像他这种竭诚处世,且没有任何功利得失牵挂之人,才能够超凡入圣,参悟天地运行的大道。

初恋禁区谍战风云录:大宋你猜我不猜梦尽夏夜灰烬里的月亮奥特曼:光之力量去下雪的海边高武,我在慢慢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