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传(1/1)
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③,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④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⑤,齐人不以为侈⑥。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注释
游:交游、来往。
②死之:为公子纠而死。
③羞:以……为羞。耻:以……为耻。
④论卑:此处指政令符合下边的民情。
⑤三归:此处指建筑华丽的台。反坫:指堂屋两柱间放置供祭祀、宴会所用礼器和酒的土台。按照当时的礼法,只有诸侯才能设有三归和反坫。管仲是大夫,本不该享有。
⑥侈:此处指放纵、放肆、过分的意思。
译文
管仲叫夷吾,是颍上人。管仲年少时与鲍叔牙往来密切。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因为家贫常常骗取鲍叔牙的财物。鲍叔牙却一直好好待他,不提那些事。后来,鲍叔牙跟随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跟随了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时,杀了公子纠,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却向齐桓公推荐管仲为相。
齐桓公重用管仲,让他执掌齐国国政。齐桓公称霸,九次会合天下诸侯,匡扶天下正道,都是采纳了管仲计谋的结果。
管仲说:“当初,我贫穷时,曾与鲍叔牙一起做买卖,分财利时,我常常多占,鲍叔牙却不以此认为我贪婪,因为他知道我家贫。我曾经为鲍叔牙谋事,结果却使他更窘迫,鲍叔牙却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很愚蠢,因为他知道时机有时有利,有时不利。我曾经几次做官,却屡次被国君罢免,鲍叔牙不以此认为我无能,因为他知道我没碰到好时机。我曾几次带兵打仗,却屡战屡败,鲍叔牙不因此以为我这个人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有老母需要供养。公子纠与小白争位失败后,召忽自杀,我被囚禁起来,忍受侮辱,鲍叔牙不因此认为我这个人不知羞耻,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事为耻,而是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所以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真正了解我的是我的朋友鲍叔牙。”
鲍叔牙推荐管仲后,他的职位在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其中有封邑的有十多代。在子孙中,有许多人都成为有名的大夫。相比之下,天下人很少称道管仲之才能,而常常称道鲍叔牙有知人之明。
管仲担任齐国相国、执掌齐国的政权后,因看到齐国土地狭小,又靠近海边,便重视通商,积累财富,使国家富裕,军队强大,并顺从老百姓的好恶意愿。他说:“只有仓库里的粮食堆满了,老百姓才会重视礼节;只有老百姓丰衣足食了,他们才会知荣辱。在上位的人遵守礼度,亲属内部才会团结。不讲礼义廉耻,国家必然灭亡。上面发下的政令好比是流水的源头一样,一定要使它顺乎民心。”所以,他的言论通俗而易于推行。老百姓所需要的,就给他们;老百姓不需要的,就废掉它。
执政时,管仲善于把坏事变为好事,把失败转化为成功;注意处理事情的轻重缓急,谨慎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本来因为蔡姬之事发怒,想南下袭击蔡国。管仲却劝齐桓公讨伐楚国,谴责楚国不向周室朝贡包茅。齐桓公想往北征讨山戎,而管仲却借此劝燕国修改召公时的国政。在柯地会盟时,齐桓公想背弃跟曹沫签订的盟约,管仲却劝齐桓公守信,使天下诸侯归心于齐。所以说:“知道了给予就是取得,是为政的法宝。”
管仲富比国君,拥有三归台和反坫(诸侯们举行宴会时用来放置酒杯的土台),但齐国人不认为他奢侈过分。管仲死后,齐国仍遵循管仲立下的政令,使齐国强于诸侯。一百多年后,齐国又出了个晏子。
编后语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篇幅最多的就是列传。司马迁撰写列传,将各种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因而,我们在选取《史记》的精华部分时,列传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伯夷列传》是七十列传第一篇,因其故事久远,因其人物对历史影响有限,我们放弃了,直接选取了《管晏列传》。《管晏列传》是写齐国著名相国管仲和晏婴的传记。管仲是辅佐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关键性人物。本篇选取了《管晏列传》中的管仲传,省略了晏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