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兵解而亡(1/1)
“只是……后来不知何故,半道上,为了成亲生子,弃了道途。”
“……?”陆青寒听罢,心里的好奇野蛮疯长。
回想自记事起,陆铎一年到头待在家里的天数,十个手指都数的过来,他与陆铎见面的次数,寥寥无几。
更多的记忆,唯有与娘亲的相依为命,还有她独坐深夜,明月当空,对窗落泪,暗自叹息的身影。
他曾经无数次问过娘亲,“为何爹爹总是不在家里?”
起初,他的娘亲还能耐心解释一番,“爹爹可是一名除妖师,除妖师当然要行走江湖斩妖除魔了。”
“儿子,你要知晓,爹爹不归家是为了我们的安危着想。你想想,爹爹斩妖无数,不少妖怪看见他恨不得啖其肉食其骨,他为了不拖累我们,才一直孑孓而行,便是毫无牵挂地去斩妖除魔,去拯救百姓疾苦。”
“娘,我长大了也想像爹一样,斩妖除魔,做一个受人敬仰赫赫有名的除妖师!”
“好好好,我们青寒最棒了!”
待到他失去踪影,娘亲的眼里盛着的不再是希望,而是失落,彷徨。
她亦不再做任何解释,只告诫自己,不要做背信弃义之人。
直到后来,小小的陆青寒守在娘亲榻边,看着被病痛折磨变得干枯瘦黄的面容,他却无能为力,直到看着她奄奄一息,再然后,化为一具冰冷的尸体。
陆青寒,对着那个一直不归家的人,萌生了从未有过的怨恨。
怨恨他,在娘亲病死之际,依旧未曾出现。
而今那些怨恨,随着年岁的增长,渐渐尘封于心底。
今次,被人以血淋淋的方式,挖出呈现,陆青寒说不难过,都是假的。
成亲生子,弃了道途……
若是放在几十年前,修道门派均是奉行清心寡欲,不似而今有道侣双修之流,若是因着成亲生子,弃了道途,倒也勉强说得过去。
毕竟,此一时,彼一时。
不能拿而今的规矩,去匡正旧时的束缚。
陆青寒揣着疑惑,暂时放下心中芥蒂,“观主可否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形。”
苍华一阵沉默,眉心紧蹙。
“其实这件事情的开端,毫无征兆,十分突然。一时,也不知从何说起。”
“观主莫急,并非事无巨细,直抒达意即可。”陆青寒颔首,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唉……吾老了,那些往事只约莫有些印象。二十余年前,那日,陆铎突然来向吾辞行,他说他犯了错,只能用余生尽力弥补。吾问他到底为何,但陆铎始终不肯透露一二,只说自己下山后不再归来,已寻得归宿,要成亲生子。”
“那日吾与他聊的并不多,吾知晓陆铎的性子,即便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决定的事情,任谁也动摇不了,他不想透露的东西,即便身死,亦不会透露半个字。他就这样一走了之,直到十二年前寒露那一日……”苍华一顿,看向陆青寒。
十二年前,那不正是自己五岁时?
陆青寒莫名心惊。
寒露这日,不正是他失踪前后,娘亲推算出来的日子。
“他失踪那日,仅留了一封书信,书信上方,压着这只镇魂铃,他说要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说有愧于我们,让娘好好照顾我,归期未定。”
“我娘以为,他后悔与她成亲,一瞬间,心如死灰……没成想,他这一去,竟是无归期。爹爹走后,娘就带着我离开了家……”
“我爹失踪……也是在十二年前的寒露前后,十二年前到底发生什么?”陆青寒忽而拔高嗓音,语气里是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慌乱与急迫。
“十二年前,距离此地五百里开外的村落,天空出现异象。吾预感到事情不妙,遂派弟子前去,不想,中途半道却折了不少弟子。”
“有一名弟子拼死强撑着一口气归来,说那个村落附近的墓穴里,不知何故,破棺而出一只千年僵尸,吾见事情不妙,遂与赤华赶去,却发现不知为何,陆铎也在那里,而那时候的陆铎,显然已经不是陆铎。”
“不是?……莫非!”
苍华叹息点点头,“唉……他不慎被僵尸咬伤,身上已经发生变化,变得敌我不分,最后一丝清醒之际,使尽浑身术法,兵解而亡。”
“他兵解前只留了句话,让吾去寻你们母子。事后,吾着人去打听,颇费了一番功夫……没想到,最后找到你们所住的屋子,却是人去楼空。”
“后来的几年,吾也有派弟子多方打探,仍旧无果……或许陆铎将你们隐藏的太好,吾派去的人,也寻不到蛛丝马迹。”
“师祖还…派人寻过我们?”
“他这唯一嘱托,吾必然遵从,只是……遍寻不到踪迹,有负他嘱托。这么多年过去,没想到还能再遇见你。果然,便是机缘使然,一切命中注定。”
“……”
“原来…我爹……他…并非无情无义,抛妻弃子之人,不是不愿归来,而是根本就回不来……”
苍华颔首,有些感慨,“吾所说,皆是自己所闻所见,句句真实。”
“陆铎乃是一个有担当之人,尽管他并不善言辞,每每易让人心生误会,但他本性纯良,即便他有他的难处,吾也希望,这么多年过去,你能解开心结。”
陆青寒心里五味杂陈,其实这么多年过去,遍寻不到踪迹,他心里已经隐隐有些猜测。
只是根本不敢往那儿想。
或者,抱着一丝期望,一直遵照娘亲临死前的嘱托,还能怀着这个目的走下去。
奈何,而今这个期望,也变得不复存在。
陆青寒心里忽然空落落,不知该说些什么。
“吾倒是有些好奇,后来,你又是如何到了玉涧派?做了玉涧派弟子的?”
陆青寒哼哧一笑,心中那股郁气,莫名散了许多,一脸云淡风轻娓娓道来。
“娘带着我居无定所,靠着我爹生前留下的银两,一路辗转到了庸州杞镇……娘临终前,将我托付给邻里的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