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 章 钓鱼趣事(1/1)
一顿饭吃完,宋砚辞就差抱着肚子了,苏洛让孙超带着他们几个去桃林里转转消消食,免得宋砚辞被撑到了。
苏洛把前段时间腌好的玫瑰馅料拿出来,一会让孙超给王管事送过去。这个品种的玫瑰两个月开一次花,所以每隔两个月苏洛都会把腌好的馅料送过去。
过了一会儿,与墨就先回来了,挠挠头不好意思的问苏洛有没有鱼钩。
苏洛一时没有听清,又问了与墨一遍。
“苏姑娘,就是吧!我家小公子逛到你家池塘,突发奇想看能不能钓到鱼,就让小的回来问问家里有没有鱼钩!”
与墨红着脸跟苏洛解释道。
鱼钩苏洛家还真没有,不过可以去赵家看看,去的时候苏洛回房让夏雨找了几根绣花针带着,赵家要是没有的话,还可以让赵猎户帮忙做几个出来。
到了赵家苏洛说明来意,赵猎户也表示没有,听了苏洛说的做法,赵猎户又去正在施工的刘工头那里找了两把钳子,把绣花针放在火上加热之后用钳子弯出鱼钩的样子,这样鱼钩就做好了。
苏洛回去找了两根竹竿,又问夏雨要了一团结实的线,带上剪刀;走到桃林的时候在地上捡了几根鸭子的羽毛。
找到苏泽和宋砚辞的时候,苏洛已经把羽毛剪成了大小合适小段,苏洛把竹竿拿给他们两个,取合适长度的线 ,穿针引线把羽毛段穿到线上,一头绑在竹竿上,另一头绑住鱼钩,这样就可以钓鱼了。
宋砚辞被苏洛的举动给震惊到了,苏姐姐还真是无所不能啊!他也好想要一个这样的姐姐啊!
他又在心里考虑了一下留在这里给苏洛做弟弟的可能性。
苏泽也是对自己的姐姐佩服到了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地步。
宋砚辞拿着走好的鱼竿,就直接把鱼钩甩进水里了。
“宋砚辞,你是打算效仿姜太公钓鱼吗?”
苏泽白了他一眼说道。
“苏姐姐他什么意思啊?”宋砚辞一时间没明白过来,呆呆的问苏洛。
苏洛被宋砚辞的反应给逗笑了。
“小砚辞!你要太好笑了吧!你忘了钓鱼要有鱼饵的吗?”
听了苏洛的话,宋砚辞的脸唰的一下就红了。
这桃树当然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以前钓鱼鱼饵都是身边的人弄好的,他也习惯了。
所以当苏洛把鱼竿递给他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就把鱼钩甩了出去。
饶是他平时脸皮厚,此时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苏洛看出来他此时的窘迫,忙出声:“与墨,赶紧去草地里给你家公子找些蚯蚓来!”
与墨正在欣赏他家公子脸红的样子呢!毕竟这样的机会可不多呢!突然听苏洛喊他去找蚯蚓,才恋恋不舍的去了。
不出一会,与墨就找了不少蚯蚓,利落的给他们两个挂在鱼钩上。苏洛就找了个树荫下坐着看他们两个钓鱼。
时间随着初夏微凉的微风逝去,很快就到了下午,苏洛起身回去准备晚饭,嘱咐与墨过一会提醒正在专注钓鱼的两个人回去吃饭。
苏洛回到家的时候,看到孙亮提着东西后面跟着一个身材魁梧的少年往这边走来。
孙亮看到苏洛赶紧弯腰行礼。
“小亮,怎么现在才回来,中午有没有吃饭?”
“姑娘我们没赶上中午回来的牛车,才等到现在回来的!”
“苏姑娘好!”身材魁梧的少年弯腰行了一礼。
“这位就是与之了吧!常听你家公子和与墨提起你!赶紧进去吧!”
说着领着两人回家了。
“苏姑娘,这是我家公子带的礼物,你一定要收下!”
苏洛看着孙亮和与之手上提着的东西,就连与之身上也挂满了糕点,样子有些说不出的滑稽!
苏洛也知道恐怕是宋砚辞父母安排的,既然推脱不了,不如大方的收下。
等宋砚辞走的时候再送些回礼就行了。
苏洛收了东西,让他们两个去池塘找苏泽和宋砚辞了。
他俩走后,苏洛王婆子和林草草开始准备晚饭。
林草草烧火,王婆子给苏洛打下手。苏洛把上午的过油鸭架炸了一下,撒上椒盐。拌了一盘黄瓜,卤好的鸭货盛出来分别装盘。又做了一个西红柿鸡蛋汤。
这边汤还没做好,宋砚辞提着桶就跑到厨房跟苏洛邀功。
“苏姐姐,你快看,我和苏泽钓了那么多鱼呢!我们今天晚上吃鱼好不好!”
苏洛随着他手向桶里看去,虽然鱼的个头都不大,手指大小,但数量确实不少。
“既然想吃鱼,就一起动手清理,清理干净了我就做给你吃怎么样?”
宋砚辞听了提着木桶出去叫苏泽一起去动手。苏洛看着他们五个人围着木桶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
经过几人的通力合作,晚饭的餐桌上多了一道油炸小酥鱼。
吃饭的时候,为了热闹。苏洛把饭摆在了院子里,两张桌子拼在一起;所有的人不分主仆,都上桌吃饭。
与墨和与之不同意上桌,虽然宋家带下人也是很好的,但再好也要讲规矩不是,毕竟在宋家可从来没有这样的规矩的。
还是宋砚辞看不过去了:“都说入乡随俗,你俩扭捏啥呢!这又不是在家里讲那么多规矩干什么!看看苏姐姐家的人,再看看你们两个,还不如女孩子洒脱。”
最后两人只好小心翼翼的坐下来了。
夏雨三人心里也是忐忑的,不过既然苏洛发话了她们也只有服从,但在心里也是很感动的,至少说明苏洛没拿她们当外人不是。
肯和下人坐一张桌子吃饭的主子!恐怕也只有她苏洛一人了。
她们能感觉得到,苏洛和外面那些满口仁善之言,佛口蛇心的人不一样。她对待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从来不会把下人不当人看。
她们在心里无比的庆幸当初自己做出了跟随她的决定。
不仅与墨和与之对苏洛家主仆相处融洽的氛围感到惊讶,就连宋砚辞也感受到了;同时在心里更加希望自己也能融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