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正德风云(全两册) > 第二章 谋夺兵权群阉得志 务除祸患群臣谏诤

第二章 谋夺兵权群阉得志 务除祸患群臣谏诤(1/1)

果然,朱厚照刚登上帝位,便全部接纳了刘瑾等人的献策,以最快的速度将兵权转移到宦官手中。

还在正德的年号尚未启用之时,他就在登极的第八天(弘治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不恤尚在热孝斩衰期间,迫不及待地匆忙下旨,敕命太监张林堂负责警戍京畿的神枪营,掌握炮铳等锐利武器;敕命太监苗逵为监军,增加兵员六千归他统领。随后,更将京军中的三千营,改由“八虎”之首的刘瑾统率,神机营由“八虎”之中的张永统率,禁军中的腾骧四卫勇士由另一虎谷大用统率;再分遣亲信太监二十四人分赴全国沿边要塞充当监枪分守守备内臣,掌握实际兵权。兵权谁属是正德初元朝议冲突的焦点。

在大幅度改变军事统帅,大力加强宦官力量的同时,正德皇帝也彻底改变了御前的警卫部署。按照传统规定,宫廷内侍不准执持兵械,不得配备战马,不得穿戴武官戎装战袍,不得披甲,不得担任朝会的仪从警卫。皇帝上朝或出行时,一切卤簿、仪仗、禁卫、殿前警备,俱由兵部车驾司负责,为此专门设置的亲军卫和兼充仪仗性质的大汉将军等官兵,也俱由兵部管辖。但是,所有这些规矩,都完全被打破了。

这样的改变给社会带来极大的震撼。正德元年元旦,是皇帝亲祀天坛、行祭天祈谷礼仪之日。这是国之大典,更是嗣位皇帝头一遭出面主持,所以在年前便由礼、兵等部奏报一切礼节仪注,太常寺、光禄寺等部门准备好一切应用的祭文祭品以及奠馔、香烛等;鸿胪寺的司仪、鸣赞等官也早就齐集伺候,顺天府的府尹在前三天便派人沿途洒水、垫土、清道。按照规定,正阳门的正门是常年关闭的,平常不允许任何官员以及黎民百姓从正门出入,只有在皇帝御驾到天坛祭天,到先农坛“亲耕”的时候,才敞开大门,供御驾出入。等到御驾回宫,大门便立即关闭。每逢这样的特殊日子,一般官员勋贵和百姓们,才能邀恩进出正门,平常只能从城楼两侧的瓮城下的门洞出入。这一天,内阁、各部、院、寺、监、五军都督府及顺天府尹等文武百官,俱于典礼开始前便纷纷出城,肃立排列在圜丘、祈谷坛前,恭候皇帝亲临主祭。京城老百姓,也有专门赶到正阳门城门内外,瞻仰皇驾威仪的。

可是,正德皇帝并没有在辰时正点出发,直到巳末午初,才见皇帝御驾的队伍从宫城南面出午门,穿越端门、承天门、大明门,朝正阳门走来。队列刚出正阳门,百姓和众官便骇然发现,今年皇帝祭天的拱卫官兵,怎么全变了样?作为前导的御前警卫大汉将军的队列,竟然都改由宦官统领;靠近御辇前后,另由约三百名内侍带刀披甲,手持刀枪剑戟,金瓜铁钺,紧随护行;“八虎”则跨乘骏马,刘瑾本人更是神气活现,指挥和统率队伍,俨然是御前总承应官。这队宦官武装的衣着打扮也不伦不类,头上仍戴着乌纱描金曲脚的内使专用帽子。身上则披着武官校尉用的,绣有诸色辟邪、宝像图徽的战裙战袄,外罩盔甲护心镜。至于“八虎”,则杂穿明黄、柳黄、姜黄蟒服,前后绣有飞鱼、斗牛等官阶标记,蟒袍玉带,类似一二品武官的公服。原来已经把禁止内臣僭妄,不许擅服黄色蟒服的规制完全置于脑后了。内侍武装极力炫耀其威武雄壮,而兵部的司官和亲军卫官兵们,则尾随在后,垂头丧气,踽踽而行。

队列经过正阳门再往南,就到了北京的商业中心,人烟稠密,大栅栏和鲜鱼口,开张着许多绸布店、吃食店、当铺,以及专做首饰贡金的作坊、黑白铁店,也是全国客商云集的地方。由于当地是皇帝主祭天地坛必经之处,所以临街铺户的东伙和居民,都有聚拢在道路两旁瞻仰皇驾出入的习惯,有些老年人甚至能从正统爷、景泰爷、成化爷、弘治爷说起,从途经的路程、仪仗的阵势,皇辇的模式,各届皇帝的仪容风采,甚至天气阴晴雨雪,等等,如数家珍。他们是世代相传的老观众,所以熟悉老典故。但是从未看到过像今天这样一支以宦官为主体的护驾队伍,不觉惊讶错愕,互相交换着疑问的眼光,到底是新皇上立了新规章,还是什么世道变了?突然有一个愣头小伙子,冲口而出一句:“怎么今年保护皇上的,都是一些没有卵子的兵将?”他这样一说,周围一阵哄然大笑。一个老者惊惶不已,急手掩盖这个小伙子的嘴巴,另手紧执他的衣领,推他转身走开。

这样的御驾亲祀天地坛队列,当然引起文武百官们的特别注意。因微见著,他们都意识到,随着新旧皇上交替,宦官的势力正在异常急速地膨胀。在这样人品淆杂的公开场合,谁也不愿多言,只好相视以目。当即草草成礼,各怀心事而退。

刘健、李东阳和谢迁都是大典的陪祀官。祀礼结束,叩送御驾还宫以后,三人不约而同地聚在一起。只听刘健一字一顿地低声吐出:“不伦不类!”稍后,他勉强抑制怒容,用低沉的声调对李、谢二人说:“虽然正当新春佳节,看来我们还要到内阁议事哩!”

内阁值房设在午门东南角,文华殿侧,是南向的小房,规模很狭窄,阁门开在西边。进门有一小牌坊,上面悬挂着历朝皇帝有关设立内阁和内阁职责权限的谕旨。经过牌坊,阁内东、西、南三面放置有凳子,不设北面的正座,据说是因为宣德皇帝曾驾临内阁,并在北面坐过,所以臣下不敢再坐。阁内有一些简易的条桌和文房用品,是准备给内阁大学士们票拟奏疏和起草诏敕等文件用的。所谓票拟,就是内阁大学士对全国文武官员上给皇帝的奏疏,先通读一遍,然后对各奏章提出的情况或问题,草拟出一个初步的处理意见,另纸附在原奏上,供皇帝审批时参考。这样的票拟,实际上就是履行对军国大政的参议权,被认为是大学士实际拥有相当于丞相职权的体现。

元月初六一早,刘、李、谢三位大学士相约来到内阁值房,他们带着满脑子的困惑和忧思,无心互贺新禧,默然进入阁门,点头为礼,相视苦笑,一时无言。

他们过去从未估计到皇上登极后会有如此肆无忌惮的变化,也没估计到“八虎”猖獗嚣张的程度。数日之内,国家兵权基本落入宦官之手,传统礼仪典章尽遭践踏,还在京畿内外普遍搜刮民田辟为皇庄,将国家主要财政来源的盐税收入尽数拨归内府,宫廷费用直线上升,比以往膨胀十倍有余。刘瑾等还直接干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政务,尚书、侍郎若不甘为傀儡,即被驱斥。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新皇帝嗣统之日,亦是与以内阁为代表的朝臣们矛盾急速激化之时。

三人就座,刘健坐东朝西,这是内阁传统的首辅专座。李东阳和谢迁分坐两旁。一阵沉默,还是谢迁先发言:“晦公和西涯先生都知道了,元旦的祀天盛典,皇上即不守斋戒之规,大年除夕,还和刘瑾等率鹰犬打猎于南郊;致祀时,又未照太常寺卜定的吉时出发,卤簿仪仗等完全不遵照《洪武礼法》安排,改由宦官主导……这样的做法,实在骇人听闻!”

李东阳补充说:“宦官们身穿黄蟒袍,腰横玉带,披甲,是完全违背《兵部规制》和《内臣守则》的。行礼时,刘瑾和张永班列在兵部尚书之后、侍郎和五军都督之前,更是无法无天。”

刘健显得特别疲惫,他半闭双目但极着意地倾听谢、李的说话。好一会儿,他睁大眼睛,痛心地说:“两位应该还记得,去年八月,皇上登极才两个月,但在宫闱和政务各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朝野议论沸腾。当时我们三人也是上了一道公本,由西涯执笔,是从朝纲体制的利弊立论,登载在邸报后,内外朝臣纷纷表示赞同,各部堂司官、御史、给事中等言官受到启发,纷纷响应,各陈时弊,一时众议成潮,朝野本认为必能促使皇上猛醒,他一定会幡然觉悟,改辕换辙,更新政治。想不到,皇上不但对所有谏疏全不接受,反而下谕阁臣拟旨对上奏的官员给予申斥,指为出位妄言。我们没有奉命起草,拖着不办,这件事才搁置下来的。”

谢迁似有领会,说道:“我理解晦公的用意了,这一次我们把调门放低,尽量不触恼皇上,只望能收到实效。”

刘健没有答复他。他似乎在回忆着一场虽然炽烈但终归失败的战斗,过了一会儿,语调惆怅地说:“去年八月,新君嗣位两月,内阁就上了那篇针砭时弊、猛烈指出失误的奏章,在历史上确是不多见。此事不能以成败论,它将来总会在历史上留下记录,也可为我等三人表明心迹。西涯先生,能把疏文的主要段落为我们再朗诵一次吗?”

东阳答应,他从脑海中慢慢回忆,诵出:“……陛下登极诏出,中外欢呼,想望太平。今两月矣,未闻汰冗几何,省冗费几何。诏书所载,徒为空文。此阴阳所以失调,雨旸所以不若也。如监局、仓库、城门及四方守备内臣增置数倍,朝廷养军匠费钜万计,仅足供其役使,宁可不汰?文武臣旷职偾事,虚糜廪禄者,宁可不黜?画史、工匠滥授官职者多至数百人,宁可不罢?内承运库累岁月支银数百万,初无文簿,司钥库贮钱数百万,未知有无,宁可不勾校?至如纵内苑珍禽奇兽,放遣先朝宫人,皆新政所当先,而陛下皆牵制不行,何以慰四海之望?……”

七十三岁的刘健、五十九岁的李东阳和五十二岁的谢迁,在重温四个月前联署上奏的颇具檄文性质的奏稿时,心情既兴奋又失落。他们联手主持内阁十年,力求稳定政局,深得先皇信任,也得到群人士庶的好评,被称为“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辛勤劳瘁,竭尽了心力。可以引为自慰的是,自认为读圣贤书,虽身居高位,但还能恪守敢言直谏,务求致君尧舜上的教导;令人沉痛的是,这个由他们全心辅导的君主,不但无心当尧舜,而且迷溺邪道,愈陷愈深,对于什么“宁可不汰”“宁可不黜”“宁可不罢”“宁可不勾校”等尖刻言词,却是端坐在宝座上,充耳不闻,闭目不视,竟是一概“宁可不理”。今日,刘健试图改用比较温和的、就事论事的方法以“感悟圣心”,难道真会奏效吗?

正德元年的夏秋之际极不平常。以皇帝为后台,以“八虎”为代表的宦官势力,和以内阁为中心的朝官们展开了无比激烈的、决定着全国政治走向和相关人物政治命运的全面较量。其实,这一场斗争早在新春即揭开序幕,内阁刘、李、谢三人一开始就被卷进旋涡的中心。

正月间,内阁送上有关元旦祀天大典违背礼仪规制的谏疏,虽然语调还算温和,但明眼人都看到,其锋芒直指宦官,特别是其中的“八虎”。此疏送上后毫无下文,促使刘健等逐渐认识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狂悖固执、软硬不吃的皇帝。但是,每想到顾命之重,他们便不忍心目睹沉沦,不愿意回避矛盾,不肯缄默不言,不敢卸去担子。

一天,刘健巳时入阁,昨夜失眠,稍迟入值。进入阁内,看到李东阳和谢迁正在低低细语,几案上放着一厚叠文件。

“晦公,早晨安泰!”二人起身行礼。

还礼就座后,刘健问:“两位一早入阁,有什么事要商量吗?”

两人对视了一下,谢迁回答:“昨晚我到西涯先生府上,和他商谈了半宿,有些问题正准备今早向晦公禀告……”

“愿闻其详。”

“是这样的,朝廷和外地官员上的奏疏纷至沓来,都是经过内阁转递给司礼监,由司礼监再转给皇上贴身内侍上奏的。其中不乏言词恳挚、说理有据者,披沥血诚,以谏阻皇上登极以来的种种逾规违制的行动,但是,我们担心这些奏章会被搁置,未能上达天听。”

刘健颔首:“这是完全可能的。”

李东阳接着说:“昨晚我和于乔先生商量,可否由内阁将近日录存的重要奏章副本的内容摘要,写成一份奏疏,直接送达御前,或可有助于皇上体察臣下的衷情,了解当前形势的严峻。”他用手指着几案上堆放的文件,“有关的奏疏太多了,我和于乔先生只选出了十几份。”

“但不必过滥。要挑出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文字力求简要明了。过长了,怕皇上无耐心看;深奥了,也怕……”刘健不愿深说下去,他提出的点子,表明他是支持李、谢的想法和做法的。他缓慢地站起来,踱到摆在阁房西边的几案上,拿起其中一份录副奏疏披阅,边看边说:“是兵部尚书刘大夏上的团营实数,三大营精锐原额十五万四千二百八十七人,现在实存六万五百七十四人,已耗失了九万三千七百一十三人。一旦有警,将无足够兵力可供防御,问题够严重的了。”

谢迁干脆请刘健坐下,准备把已选中奏疏的要旨向刘、李汇报,以便共同商量取舍。他逐一推荐:“这是礼科给事中周玺等六人联名上的,其中颇有警句。疏文说:‘陛下即位以来,今日饲鹰,明日饲犬,如此不已,则酒色游观,便邪辟,凡可以役耳目变心志者将日甚焉,宁止鹰犬哉!光禄寺九月内添席七十有奇,增费五千余金,兵荒财匮,将何取办?愿修身养德,放鹰犬,止浮办,节国家之财……’

“这是吏科给事中安奎的奏章,其中言:‘……中外冗员,奔竟贿赂,大为新政之玷,请加裁汰。’

“这是户部尚书韩文在奏疏中有关盐政的谏议,他力言盐政收入是国家重要财政,今有插上‘钦赐皇盐’黄帜的巨舟遍布江河,宦官贵戚各蒙特赐盐引十万、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关卡不敢问,税款无法收,官盐无法卖,如此下去,国家财政将难以支撑。请问何以为继?

“吏部主事孙磐的奏章激切尖锐,笔锋凌厉,真是铿锵之作,指出:‘今日庶政之弊,莫甚于内臣典兵。今镇守、分守、监仓诸内臣,诛求百计,役占健卒,或抑买弦缨,或扣减马料,或猎伤战马,或私夺耕牛。恶少聚敛,武职夤缘,遇警辄驱羸卒当之,故不能决胜。及有微功,虚捷报,甚至迹未离于京师,名已登乎奏牍,没者衔冤,创者抱痛,欲兵威之振,得乎?乞尽撤沿边内臣……’”

“孙磐年轻有为,国家的希望,就在这样的人身上。”刘健插话说,“我看不必再念诵其他奏疏了,就请两位将这些奏疏的主要内容尽快归纳为几个问题,不外是皇上德行修养、国家军事政治经济危机等,而重中之重又在于必须革除内臣典兵擅政,力求早日送呈御览……但也必须考虑到,这样没有前例的做法,也可能会引起皇上雷霆之怒。”

李、谢点头:“事态至此,是无法顾及一己荣辱的了。”

稍后,李东阳放低声线,郑而重之地说:“这份综合群臣奏议的疏稿,事关重大,又多是针对当权内宦而言的,绝不能仍交文书房和通政使司转奏。”

他站起身轻轻启开阁门,向阁外四周环视,然后关上阁门,转过身来对刘健和谢迁说:“御马监太监宁瑾去年十一月曾乞免将腾骧四卫勇士交付刘瑾辈兼领,深为朝官称赞,此人正直有血性,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兼领东厂王岳亲近的人,而王岳为人正直,和刘瑾有过节,他也谏阻过皇上不宜溺于游猎,荒废政务。看来宦官们也不是铁板一块的,必须因人因事而异,分别对待,有些人还是可以加以联络。我的想法是,由我派人请宁瑾来寒舍一叙,转请他将奏疏交给王岳当面递呈给皇上。事实上,也只有东厂太监才有权不经文书房,可以有随时单独面觐的方便。”

刘健、谢迁完全同意李东阳的意见,他们还互相叮嘱,一定要保守秘密,见机而行。散值时,三人偕同走出内阁,经过文华殿侧的夹道出宫。宫门外,三人的轿班早在等候。刘健与两位同僚揖别上轿前,迎着北京初春凛冽的寒风,仰头望着黄沙阵阵的阴霾天际,深沉地自言自语:“孝宗皇帝英灵有知,臣等绝不敢辜负陛下顾命之恩!”

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雷锋非正常军师联盟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仵作小娇娘薛家将(青少版)中国历史全知道殡仪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