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上下册) > 第四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四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1/1)

第四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三国

桃园三结义

正当曹操的势力日益扩大的时候,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刘备的势力也渐渐发展起来。刘备,涿郡人,字玄德,据说是西汉皇帝的本家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不过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家境已经很贫苦,只能靠和母亲一起编卖草席、麻鞋过日子。后来,靠同族人的帮助,他才拜老师读了一点书。可是他不大爱读书,却喜欢结交豪杰。

东汉灵帝末年,社会发生动乱,刘备得到中山富商张世平、苏双的帮助,招募义兵,组织地主自卫武装。关羽、张飞前来应募。

张飞,字益德,是刘备的同乡。他性情暴躁,但为人直率,有什么就说什么。他有一身武艺,好见义勇为。

关羽,字云长,是河东解良人,年轻的时候好打抱不平,常常招惹是非。有一回,他因出于义愤杀了一恶霸,背迫离家逃出潼关。

关羽过了潼关,东行到涿郡,结识了张飞。恰好刘备招兵,他们俩就去报名了。刘备看他们武艺高强,很有才干,对他们特别亲切。

由于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桃园结义后,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打制兵器,扩充自己的武装力量。他们三个带着招募来的士兵,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东汉政府就派刘备做安喜县县尉,主管一县的军事。

刘备义救陶谦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投奔公孙瓒,他们在公孙瓒那儿讨伐了叛乱称帝的张纯、张举,立下战功。朝廷任命刘备为别部司马。后来,又任命他为平原相,关羽、张飞为别部司马。赵云,字子龙,常山郡真定人。他身强体壮,武艺超群,为人正派。原属公孙瓒,后归刘备。他和刘备哥儿仨情同手足。刘备三兄弟带上赵云,一起去上任了。

一天,刘备收到徐州牧陶谦的求援信。因为陶谦的部将抢走了曹操父亲的全部财宝,并杀了曹家老小。曹操立誓要杀死陶谦。陶谦抵挡不住,便求救于刘备。于是刘备带领三千人马前去援救,逼走了曹操。

陶谦对刘备感激不尽。他认为刘备确是人才,就给刘备四千人马,请他留下来帮助自己。刘备答应了。陶谦立刘备为豫州刺史,请刘备驻扎在小沛。后来,陶谦死了,刘备继任徐州牧,这时被曹操打败的吕布、陈宫前来投奔刘备。不久,袁术为了扩充地盘,发兵徐州。刘备安排张飞和下邳相曹豹镇守下邳,自己同关羽进军到盱眙迎战。

曹操讨伐齐备

袁术和刘备交战一个多月,不能取胜,就以20万斛军粮、500匹战马为交换,约请吕布袭击徐州,同灭刘备。吕布接受了袁术的条件。刘备已经兵损将折,敌不过吕布,就带着关羽、张飞,以及一些亲属官员,连夜逃到许都,投奔曹操,曹操热情地收留了他们。

但曹操对刘备一直有戒心,刘备也觉得在曹操这里不安全,就想找个脱身机会,正巧曹操准备派人往徐州截堵袁术,刘备就借口自己熟悉那儿的地形,骗得曹操放他出了许都。

为了监视和牵制刘备,曹操派了许灵、路招两位将军同行。刘备大军一到徐州,正赶上袁术的军队抵达下邳。刘备指挥大军一路杀过去。袁术大败而归,不久就吐血身亡。于是刘备打发许灵、路招回去报信,实际上把他们支走,以免去监视。刘备乘胜进攻徐州,把驻守的车胄骗出城,并将其围杀,进而顺利地占领了徐州。曹操听说以后十分气愤,决定马上出兵讨伐。刘备无力抵抗,只得去投靠袁绍。

袁绍拒纳良策

公元200年,袁绍任命沮授为监军,统率十万大军,从邺城出发,进攻许昌。袁绍亲率十余万冀州精兵到黎阳建立自己的指挥部。相隔曹操的驻地官渡已不远,袁绍企图一举消灭曹军。曹操当时是东汉献帝时期的丞相,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巧用计谋,先后打败了吕布、袁术和张绣等军阀。这时北方仅剩的大军阀就是袁绍。他据有冀、青、幽、并四州,兵多将广,谋士很多,粮食充足。

袁绍见曹操势力日强,一直想进攻许昌,与曹军决战。曹操则把袁绍视为统一北方的最大障碍,决心要铲除他。双方虎视眈眈,秣马厉兵,寻求机会开战。曹操在打败袁术以后,在一次议事会上向谋士们询问讨伐袁绍的良策。著名谋士郭嘉说:“袁绍虽然兵多,但他不会用兵,而且军纪松懈,战斗力不强;谋士虽多,但互相忌嫉;袁绍任人唯亲,爱听谗言,优柔寡断,多谋少决,是非不分。”

郭嘉认为袁军有这么多不利因素,兵将虽多,但没有什么可怕。与此相反,他认为曹操治军严明,唯才是用,多谋善断,雷厉风行,用兵如神,兵力虽少,定能以少胜多,打败袁军。谋士们的分析与曹操的估计完全一致,在曹操心目中早有定论。他在不久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就认为“袁绍色厉内荏,优柔寡断,缺少谋略,大事怕死,小利拼命,不是英雄”。

曹操真是料敌如神,以后的事变进程,完全和他与其谋士们料定的那样:袁绍拥兵数十万,但不会选择战机;谋士虽多,互相忌嫉,袁绍不辨是非,拒纳良策。

当曹操在此以前,用二十万兵力攻打徐州时,刘备被困在小沛,派孙乾向袁绍求救,谋士田丰力主趁曹操后方空虚时,发兵突袭许昌,以解徐州之围。但袁绍却以小儿患病,无心过问战事为由,对他的计谋漠然置之不理,气得田丰直跺脚叹气说:“看到别人危难而不顾,心里只有儿子,多好的战机失掉了!”

刘备被曹操打败以后来投靠袁绍,他一时高兴,便要出兵攻打曹操。田丰认为时机不合适,他冒险进谏说:“现在曹操刚刚胜利,士气正旺,不能现在和他打,应该等待时机出兵。”

袁绍决意不听,田丰急得跪在地上叩头说:“主公如果不听我的话,肯定出师不利!”袁绍听他这样说,勃然大怒,怪他扰乱军心和民心,竟要杀他,经刘备说情,才改为囚禁。

官渡之战

曹军和袁军双方对峙,从8月到9月底,时间一长,粮草供应异常紧张。曹军渐渐感到疲乏,特别是粮食调运困难,不易及时保证供应。袁绍帐下谋士许攸,是曹操旧友,跑去对袁绍说:“曹操军粮用尽,他的精兵尽在官渡,许昌必然空虚。主公派支军队袭击许昌,曹操老巢即可捣毁。”

许攸满以为可以邀功,想不到袁绍给他当头一棒,他退出帐外,仰天长叹:“天哪!忠言逆耳啊!”他反复考虑,觉得袁绍昏庸无能,迟早必败,不值得为他效忠,当晚就潜出营去投曹操了。

夜深人静,曹操正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为军中缺粮发愁,他听说许攸深夜求见,高兴得连鞋子也来不及穿,光脚出帐迎接,挽着他的臂膀走入大帐,然后朝他拜伏在地上叩头不已。许攸慌忙扶起曹操说:“您是汉朝丞相,我不过是一个平民百姓,您何必这样谦恭?”

曹操说:“我们是故友,何必分官职上下尊卑呢?”

许攸异常感动:“唉!我不会择主,在袁绍手下谋事,言不听、计不从,今天特来投奔您啊!”

曹操说:“您肯来我这里,我的事业就成功了,请您教我破袁绍的计谋。”

许攸说:“我有一计,可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灭。”他告诉曹操,袁绍的军粮辎重都积存在乌巢,由一个酒鬼将军防守,只要派一支精兵,伪装成袁军蒋奇部去乌巢护粮,就可乘机烧掉袁绍军粮。袁军无粮,不战自溃。

曹操十分高兴,立即亲选五千精兵,伪装袁军,连夜赶往乌巢烧粮。沿途哨兵查问时,他们一律回答说“蒋奇将军奉命去乌巢护粮”,没有遇到任何怀疑和阻拦,顺利通过警戒。曹军在拂晓时分到达乌巢,立即击鼓冲入粮仓营寨放火。霎时火光冲天,寨内大乱。守将淳于琼这时正醉倒在床上酣睡,被吵醒后他正要出去查问,立即被曹军捉获。曹军横冲直撞,见粮囤就烧,见袁兵就杀;乌巢粮仓顷刻化为灰烬,护粮军士非死即逃。

袁绍见曹军去乌巢烧粮,估计曹营空虚,便派兵去劫寨,但被曹操预先安排好的伏兵杀得大败而归。袁绍七十万大军没有了粮食,立时大乱。袁军内部发生分裂,袁军大将率所属部队投降曹操。曹军趁机发起总攻,把袁军杀得落花流水,袁绍父子仅带八百骑兵逃回河北。官渡之战曹操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军事奇迹,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便气急病死,北方就无人能和曹操抗衡了。

孙策占据江东

孙策和孙权的父亲孙坚是袁术的部下。公元192年,袁术派孙坚去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不料孙坚中了埋伏,被乱箭射中,战死在沙场上,年仅37岁。当时,孙策只有17岁,他只能投靠父亲的上司袁术。孙策在袁术帐下屡建功劳不得袁术重用。孙策决定离开袁术,回江东去建功立业。但是由于兵力太小,孙策就要求袁术借兵给他去讨伐刘繇,帮助舅舅解脱困境。袁术也认为刘繇的行为损害了自己的江东的利益,于是就借给孙策一千人马。孙策就在进军江东的途中不断招兵买马,他又得到了好朋友周瑜的援助,补充了粮食及其他必备的物资,加强了自己的力量。

在进攻刘繇的过程中,他在牛渚打败了刘繇的部将张英;又在秣陵打败了笮融;最后终于赶走了刘繇,解救了舅舅吴景,并且控制了江东的一大块地盘。为了争取民心,他严格了部队纪律,不许士兵抢劫百姓的财物,也不许虐待俘虏。不久,就有两万多人投奔孙策。孙策乘胜攻下了吴郡,占领了会稽和其他四个郡,自任会稽太守。从此,他就与袁术断绝了一切联系,开始在江东称霸。

孙权执掌江东

一天,孙策带了一些士兵在丹徒郊外打猎,忽然,他看见一只鹿在前面跑,就赶快催马追了上去。追到树林的深处,却看见了三个持枪带弓箭的人等在那里。孙策不防脸颊中了一箭,由于刺客的箭头上涂了毒药,所以孙策的伤势越来越重起来,他也知道活不了多久了。

一天,孙策把弟弟孙权、长史张昭叫到跟前,吩咐后事。他对弟弟孙权说:“我大概活不多久了,江东的事业以后就由你来掌握了,一定要多依靠张昭、周瑜,遇到什么大事情一定要常常与他们商量,要用一切力量保住江东的势力!”

在孙策死后,年仅19岁的孙权,在长史张昭的帮助下逐渐开始掌握起军政大权。孙策的好朋友周瑜也从巴丘赶回吴郡,来辅佐年轻的孙权。周瑜认为孙权很可能是个大有作为的人,又向孙权推荐了临淮东城人鲁肃。孙权就赶忙派周瑜把鲁肃请来,于是孙权的身边又添了一个出谋划策的帮手。

孙权开始掌握江东政权的时候,江东刚刚经过战乱,政局却不很稳定,这对孙权来说确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江东甚至有人进行了公开的反叛,庐江太守李术就是公开反叛的人之一。孙权迅速调动了军队,消灭了李术,把李术部下的三万多人全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灭掉李术这件事使大家看出孙权的气魄、胆略和决策的果断。于是江东的局势就稳定下来了。

公元202年,曹操派使者到江东,要孙权送一个儿子到许昌去做人质,以表示两家和好,孙权召集文武官员商议。长史张昭是个文官,很害怕打仗,他主张把人送过去。但周瑜反对他的意见,就说:“如果按照长史的意见,送人质到许昌去,那么我们就成为曹操的附庸,就受他控制了。”他顿了顿,转脸对孙权说:“您哥哥也曾说过不要向任何强暴屈服,才能完成称霸江东的大业。现在,如果我们送去人质,就违背了您哥哥的遗愿,我们称霸江东的大业也要断送了。现在我们占有江东六郡,这里物产丰富,兵粮充足,而且人心稳定,我们有什么理由要给曹操送人质呢?”

孙权同意周瑜的观点,他认为不应在曹操的威胁下屈服,周瑜这一番话,坚定了他的信心,他坚决拒绝了曹操的要求。在这些文官武将的精诚辅佐下,孙权用心管理政事,努力增强军事实力。从此,由孙策开创的称霸江东大业,在孙权的手中逐渐得到了巩固。

徐庶投奔刘备

官渡大战以后,刘备逃到荆州,投奔刘表。刘表拨给他一些人马,让他驻在新野。刘备因为自己的抱负没有能够实现,心里总是闷闷不乐。刘备心里总在考虑着长远的打算。为了这个,他想寻找个好助手,帮他完成大业。

恰巧这时有一个叫徐庶的读书人,因为听到刘备正在招请人才,特地来投奔他。刘备很高兴,就把徐庶留在部下当谋士。徐庶告诉刘备说:“我有个老朋友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将军是否愿意见见他呢?”

刘备从徐庶那里知道了诸葛亮的情况,原来诸葛亮不是本地人,他的老家在琅琊郡阳都县。他少年的时候,父亲死了。他叔父诸葛玄跟刘表是朋友,就带着他到荆州来。不久,他叔父也死了,他就在隆中定居下来,搭个茅屋,一面耕地种庄稼,一面读书,过着恬淡的生活。那时,他只有27岁,但是学问渊博,见识丰富,朋友们都很钦佩他。

刘备三顾茅庐

刘备听到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诸葛亮得知刘备要来拜访他,故意躲开了。刘备到了那里,扑了个空,跟刘备一起去的关羽、张飞都感到不耐烦。但是刘备却记住徐庶的话,耐着性子去请,一次见不到,第二次再去;两次不见,第三次又去请他。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

刘备把关羽、张飞留在外面,自己跟着诸葛亮进了屋子。趁屋里没有人的时候,刘备坦率地说:“如今汉室衰落,大权落在奸臣手里。我自己知道能力差,却很想挽回这个局面,只是想不出好办法。所以特地来请先生指点。”

诸葛亮虽然在隆中居住了10年,但他却根据自己对天下大势的精心观察、分析,形成独特的政治见解。诸葛亮推心置腹地跟刘备谈了自己的主张。诸葛亮说:“现在曹操已经战胜袁绍,拥有100万兵力,而且他又挟持天子发号施令。这就不能光凭武力和他争胜负了。孙权占据江东一带,已经三代。江东地势险要,现在百姓归附他,一批有才能的人为他效力。不能打他的主意应与他联合。”

接着,诸葛亮分析了荆州和益州的形势,认为荆州是一个军事要地,可是刘表是守不住这块地方的。益州土地肥沃广阔,向来称为“天府之国”,可是那里的主人刘璋也是个懦弱无能的人,大家都对他不满意。

最后,他说:“将军是皇室的后代,天下闻名,如果您能占领荆、益两州的地方,对外联合孙权,对内整顿内政,一旦有机会,就可以从荆州、益州两路进军,攻击曹操。到那时,有谁不欢迎将军呢?能够这样,功业就可以成就,汉室也可以恢复了。”

刘备听着听着,禁不住地说:“先生的话真是开了我的窍。我一定照您的意见干。请您一定要助我。”

诸葛亮看到刘备这样热情诚恳,就高高兴兴跟着刘备到新野去了。后来,人们把这件事称作“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诸葛亮的佳话也一直流传到今天。从此以后,刘备把诸葛亮当老师对待,诸葛亮也把刘备当作自己的主人,用他全部的智慧和才干辅佐刘备。刘备得到了孔明,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实力发展很快,打了一系列胜仗,夺取了许多城市,建立了巩固的立足基地。

火烧博望坡

刘备在曹操夺取了他一度占领的徐州之后,投奔当时的荆州牧刘表,被安排在新野暂时栖身。诸葛亮来到后,建议刘备组织民兵,由他亲自操练,培训了三千精兵,为抗曹做了准备。不久,曹操派夏侯惇率兵来攻新野,刘备十分担忧。诸葛亮说:“主公休急,兵来将挡,我自有办法退敌。”

诸葛亮到新野后,曾对周围地形做过周密观察。他知道博望坡左边有座豫山,山右有片安林,南道路狭,山川相逼,林木丛杂,两边尽是芦苇。

诸葛亮决定诱敌入山,实施火攻。他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升帐以后,命关羽率1000名士兵埋伏在豫山,命张飞率1000人埋伏在安林,命关平、刘封带500人在博望坡后两边等候,敌军到时就放火,然后,关羽率兵专烧敌军粮车,张飞率兵迅速出击。夏侯惇果然中计,被大火烧得无处藏身,死伤不计其数。

初战告捷,诸葛亮料定曹操必然率大军前来报复。新野那么小的地域根本无法抵挡。他建议刘备撤走,退往江夏,然后设法与东吴孙权联合抗曹。

曹操挥鞭南征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之后,于公元208年回到邺城,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在军事上,曹操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政治上,曹操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多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大臣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7月,曹操采用他的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

8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9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

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直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将军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

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在渡河至襄阳时,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

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当时江陵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5000人追击刘备。

曹军饮马江汉

曹军虎豹精骑以日行三百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妻子。由于甘夫人与尚且年幼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

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20骑负责断后,张飞在桥上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

曹军无人敢近,疑有伏兵暂退,张飞拆桥后追刘备而去,而曹操返回后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此前,盘踞江东的吴侯、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公元213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伺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

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听从,转向东行,与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到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遂一起退至长江东岸的夏口。

曹操占领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15位,任用荆州名士韩嵩、蒯越、邓羲等人,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而益州牧刘璋在曹操征荆州之初,就已经派遣属下阴溥向曹操致敬。曹操为了安抚刘璋,加刘璋为振威将军。不久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军用物资交给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张肃被征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曹操占领荆州后,刘璋再次派别驾从事张松来觐见曹操,但此时曹操已志得意满,对刘璋不停地来讨便宜也深感厌烦,便不加理睬。主簿杨修劝曹操也征辟张松为僚属,曹操不答应。张松因此心怀怨恨,为后来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埋下伏笔。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做水战主力,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

赤壁鏖战

公元213年12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隔长江与曹军对峙。

当时曹操因为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于是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并让黄盖向曹操写信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至战日,黄盖准备了10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10艘船在江中顺风而前,黄盖手举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刻之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在对岸的孙、刘联军横渡长江,趁乱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回,当即自焚剩下的战船,引军沿华容小道,向江陵方向退却,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

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大胜,曹军大败,为曹、刘、孙三家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势奠定了基础。周瑜指挥有方,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败强的著名战例,不愧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

赤壁之战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曹、刘、孙三家争夺荆州之战揭开序幕。此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没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但仍旧占据着南阳、南郡二郡,刘备则开始挥军向长江以南的零陵、武陵、桂阳、长沙四郡发起进攻,孙权则命令周瑜围攻南郡治所江陵县。

曹操求贤若渴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当时作为胜利者的孙、刘两家也在积极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曹操清楚地看到,若要再和孙、刘重新开战,必须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做好充分准备才行,这绝不是短时间内所能办到的。赤壁之战使曹操在军事上遭到挫折,感到前途多艰,壮志难酬,更需要奖功惩过,提拔英才,励精图治。曹操为了选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据封建德行和门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标准,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曹操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贤令》。

后来,又于公元214年和公元217年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在用人上“唯才是举”的方针。他要求各级地方官吏在选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责备,即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也没关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经过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当时各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

刘备自立汉中王

刘备占领了益州以后,东吴孙权派人向他讨还荆州,刘备不同意。双方为了荆州几乎闹翻。后来听说曹操要进攻汉中,益州也受到威胁。刘备和孙权双方都感到曹操是他们强大的敌手,就讲和了。把荆州分为两部分,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东吴。刘备安下了荆州那一头,就专心对付曹操,请诸葛亮坐镇成都,亲自率领大军向汉中进兵,叫法正当随军谋士。

曹操听到刘备出兵,马上组织兵力,和刘备对抗。曹操也亲自到长安去指挥汉中战事。双方相持了一年。到了第二年,在阳平关一次战役中,蜀军大胜,魏军的主将夏侯渊被杀。曹操不得不退出汉中,把魏军撤退到长安。这么一来,刘备在益州的地位更加巩固了。公元219年,刘备在他手下一批文武官员拥戴下,自立为汉中王。

蜀吴大战

赤壁大战以后,曹操对孙权和刘备的威胁暂时解除了,孙、刘之间的矛盾却激化起来。孙权认为荆州应该是东吴的地盘,而刘备却占据不让。后来,刘备去益州,让大将关羽守卫荆州。关羽带兵北上,去攻打曹军,不想孙权却派人从后面袭击,夺取了荆州,又杀了关羽。刘备和关羽情同手足。他发誓要灭了东吴,为关羽报仇。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刘备即位后的7月,不顾诸葛亮的反对,带领蜀汉的大部分人马,对东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魏军见到孙刘联盟内部分化瓦解,不胜高兴,并乘机煽风点火,多方寻找机会以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蜀汉方面诸葛亮、赵云等绝大多数大臣、将领都看到了大举攻吴对蜀不利,因此再三进谏刘备不要出兵攻吴。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丝毫也听不进这些意见。至于孙权方面,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曾两次遣使主动向刘备求和,但均为刘备所断然拒绝。东吴南郡太守诸葛谨也曾给刘备写信,向他陈说利害,希望刘备停止攻吴行动。刘备同样置之不理。

这时候东吴的大将周瑜、鲁肃和吕蒙等,都已经先后去世了,孙权只得任命年轻的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统率朱然、徐盛、韩当、孙桓等五万人马去抵抗刘备。

这时候,刘备已经领兵从秭归进抵秭亭,深入吴境五六里。蜀军从建平到猇亭,沿路扎营,绵延几百里。蜀军在与夷道围困了吴国的先锋孙桓。

吴军将领要求陆逊赶快派兵去援救孙桓。陆逊详细地询问了前线的情况之后,胸有成竹地说:“孙桓将军一向受到士兵爱戴,一定能够坚守城池,现在不必去救他。等我打败了蜀兵,他自然解围了。”

将领们又要求陆逊赶快出兵迎击刘备。陆逊说:“刘备带兵东下,连连得胜,气势正旺,并且占据高处,我们很难攻破他。如果我们出师不利,就会挫伤士气。这是关系全局的大事。我们应当勉励将士,布置防御,等待时机,后发制人。”蜀军多次挑战,陆逊总是置之不理。这样,吴蜀两军从第二年2月相持至6月。

陆逊火烧连营

吴蜀两军一直僵持着,刘备见一时不能取胜,心生一计,命令吴班带着一万多老弱兵士,到靠近吴军的地方去扎营,自己率领精兵8000人在山谷里埋伏起来。吴班领士兵挑战,耀武扬威,不断辱骂吴军来引诱吴军进攻。吴军将领十分气愤,都要求跟蜀军拼一阵,陆逊说:“这里头一定有假,咱们不能盲目进攻,以免中计。”

他命令吴军照旧坚守阵地,不要理睬蜀军的挑战。

过了几天,刘备知道自己的诱敌之计已经被陆逊识破,只好从山谷里撤出伏兵。当时正是盛夏时节,天气异常炎热,蜀军士兵忍受不了蒸人的暑气,叫苦连天。刘备只得让水军离船上岸,和陆军一起,靠着溪沟山涧、树林茂密的地方,扎下互相连接的40多座军营,以便躲避暑热,休整军队,等到秋凉后再向吴军大举进攻。

陆逊看到了蜀军战线拉得过长,兵力分散,士卒疲乏,士气低落,认为进行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他仔细拟订了破蜀的作战方案,写成报告,向吴主孙权请示。孙权看了看报告,高兴地说:“东吴有了这样的将领,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一天,陆逊召集大小将士,宣布了出兵破蜀的计划。为了使反攻有把握取得胜利,陆逊先派出一小部分兵力,对蜀军的一个营寨进行试探性进攻,战斗结果吴军吃了亏,可陆逊已经找到了攻破蜀军的办法,那就是用火攻。

陆逊命令水路士兵,用船只装载茅草,迅速运到指定地点;陆路士兵,每人手拿一把茅草,在茅草里藏着硫黄、硝石等引火物,一到蜀营,就顺风纵火。吴军又是火攻,又是突然袭击。蜀军毫无防备,顿时乱成一团。各路吴军乘着大火,同时发起反攻,接连攻破了蜀军的40多座营寨。蜀将张南、冯习抵挡不住,被吴兵杀死。在慌乱中,刘备拨马向夷陵马鞍山逃走。吴军乘胜追击,杀死大量蜀军,夺得了许多军用物资。刘备逃到马鞍山,带着残兵败将,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向西逃跑。刘备摆脱追兵,逃到白帝城。这时刘备因为忧愤悔恨而病倒了,在病势沉重的时候,刘备派人去成都,把丞相诸葛亮等人请到白帝城来安排后事。

刘备让诸葛亮坐在床边,对他说:“我有了丞相,才有今天的帝王事业。可是,我的知识浅陋,没有听丞相的话,自讨失败。想来又悔又恨。如今眼看我就要死了,儿子刘禅软弱无能,我只好把大事托付给丞相。”

他一边说,一边把写好的遗嘱交给了诸葛亮,并且要求他尽力辅佐太子刘禅。诸葛亮向刘备表示,一定要尽一切力量辅佐少主,不辜负刘备的重托。公元223年4月,刘备去世了,时年63岁。

卫温远航台湾

孙权当了皇帝后,很想扩充自己的地盘,可他的北面是魏国,几次发兵攻打都失败了,西面是蜀国,已经结成盟国,于是他只有向东面和南面发展,这两面都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孙权听说海中有个叫夷洲的地方,那里一年四季如春,无雪无霜,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秦始皇曾派人到那儿寻找过长生不老的仙药,孙权决心要找到夷洲这块宝地。

于是他派将军卫温,出海远航,寻找夷洲。吴国当时的造船业已经十分发达。他们制造的战船,上下五层,可载3000人,但这样的船只适合在江河中航行,为了能够安全地航海,吴国又制造了二十余丈长的大海船,可以载六七百人,载货可以达到一万斛。

公元230年,卫温和诸葛直带领着一支万人的船队,浩浩荡荡地出海寻找夷洲去了。船队从章安起航,向南行进,到达侯官后,开始东渡。

卫温带领船员劈波斩浪、历经艰难险阻,终于看到前面的林木葱郁的美丽岛屿,这就是夷洲。可他们刚刚上岸,就遭到当地居民高山族人劈头盖脑的攻击。这时的高山族还处在氏族社会阶段,男子打猎捕鱼,保卫本部落的安全,女子采集,各部落之间不得相互侵犯。他们见卫温带着他的队伍上来,遇到这么多的陌生人,当然要进行抵抗了,可高山族人哪里是吴兵的对手,吴兵轻易地就打败了他们,于是卫温命令士兵立即安营扎寨,躲在树林后的高山族人惊奇地看着这一切。

吴兵的营寨安顿好后,对岛上的居民采取安抚的手段,与他们和平相处,渐渐地,高山族人发现这些外来人对他们并没有恶意,便不像以前那样敌视他们了。吴兵又送给高山族人许多礼物,高山族人也给吴兵送来了一些当地的产品。两方开始了友好的交往。

可不幸的是,吴兵到了夷洲后水土不服,又流行疫病,以至于在半年的时间里就死了几千人。卫温和诸葛直只好返航,有几千名高山族人和他们一同回到了东吴。卫温出航夷洲胜利归来,使孙权大为高兴。孙权接着又派聂友、陆凯出航,到达了珠属、儋耳。孙权还派朱应、康泰为使臣,出使海南各国,与林邑、扶南建立了友好的睦邻关系。

诸葛亮集思广益

公元223年,蜀主刘备去世了。17岁的刘禅,在成都继承了皇位,改年号为建兴元年,加封诸葛亮为武乡侯。从此,蜀汉政治上的一切大小事情,都由诸葛亮决断。为了把蜀汉治理好,诸葛亮不仅重视选拔人才,而且还不拘一格地任用人才。他曾经把一个国家比作房子,把人才比作支撑房梁的柱子。

诸葛亮说:柱子如果细小脆弱,房子寿命就不会长,顶梁柱要选用好木材,政府官吏也要选拔正直的有才能的人。粗大结实的木材,要经过挑选才能得到,正直有用的人才,也应该经过选拔才能够得到。诸葛亮自己就是这样做的。联吴抗魏,本是诸葛亮的重要战略决策。可惜猇亭一战,蜀吴联盟遭到破坏。诸葛亮派邓芝到东吴重修旧好。邓芝在离开东吴的时候,遵照诸葛亮的意见,要求孙权送回张裔。这张裔本是成都人,很有学问,办事果断,善于治理政事。在刘璋统治四川的时候,他就做司马的官了。

刘备攻进四川以后,任命张裔为巴郡太守。不久,益州豪强与孙权勾结,把张裔绑架到东吴。诸葛亮爱惜张裔的才能,让邓芝向孙权交涉,要回张裔。张裔临走的时候,孙权和他谈了一次话,发现张裔很有才干。事后,孙权很懊悔把张裔放走,赶紧派人去追。但是张裔日夜兼程地赶路,早已到了蜀汉境内,东吴人没追上。张裔到了成都,诸葛亮并没有因为他原来是刘璋的部下而另眼相待,而是根据张裔的学识才干让他做参军、从事。后来,诸葛亮带兵北上进攻曹魏,还让张裔和蒋琬一起做丞相府的长史,代自己掌管蜀汉政事。由于人才选用得当,诸葛亮虽然常年在外征战,蜀汉内部治理得很好。

诸葛亮十分重视发挥部下的智慧和才能,他常说: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只有“集众思,广忠益”,才能把事情办好。“集思广益”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诸葛亮喜欢敢于直言的官吏,他特别赞扬了徐庶、董和两个人,给部下树立榜样。他说:“人们难得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只有徐庶能做到言无不尽。董和与我共事七年,我办事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就提出来,要求重新考虑。如果大家能够学到徐庶的十分之一,又能像董和那样忠直,那么,我的过失就可以大大减少了。”

由于诸葛亮能够听取不同的意见,重视选拔人才,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使得蜀汉政治呈现一派新的气象。

五丈原悲风

公元229年,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超越礼仪,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

公元234年,蜀军经过三年的休整,各方面都已准备充分,诸葛亮与东吴联合开始第五次北伐。曹叡派司马懿率大军迎战诸葛亮,自己率兵对付东吴的进攻。由于过度操劳,诸葛亮的身体确实越来越差了。这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东吴攻魏的三路大军全都吃了败仗,无力而退。诸葛亮长叹一声,竟昏倒在地上,大家急忙把他扶起来,半晌才苏醒过来,诸葛亮对身边的人说:“我知道自己的病,恐怕活不了多久了。”

他把姜维叫到身边,把一本写有他平生所学的书传给了姜维,又上表给后主刘禅,告知近况。后主得知诸葛亮病危的消息后大惊,赶紧派李福前往五丈原慰问。

诸葛亮见了李福对他说:“我辜负了先帝托孤的重任,即将不久于人世了。我死之后,你们要尽心尽力地辅佐皇上,国家的法制不能更改,我所推荐的官员也不能轻易废掉,我已经写好了遗表,请转交给圣上。”

诸葛亮又强支病体吩咐手下将士:“我死之后,不要发丧,以防司马懿乘机攻打。大军慢慢撤回,如若司马懿来追,你们可以把我的木像推到军前,列好阵势准备与他作战,司马懿见后必会惊走。”诸葛亮又一一布置了身后诸事,便不省人事。

大家按诸葛亮生前嘱咐,暂时没有发布他病逝的消息,姜维和杨仪组织撤军。姜维总督大军逐步开始撤退,司马懿得报蜀军全军撤退,对众将说:“一定是诸葛亮死了,我们马上追击蜀军。”司马懿亲自率军追赶,忽然看到蜀军中飘扬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大旗。吓得司马懿魂飞魄散,魏军蜂拥而逃。

过了两天,司马懿得到消息:蜀军退到谷中后,哀哭声四起,军中扬起了白旗,诸葛亮真的死了,他所看到的只是一个木人。司马懿感叹之后班师回洛阳了。姜维护送着丞相的灵柩回到了成都,后主刘禅为相父挂孝,带领满朝文武出城二十里迎接丞相的灵柩。刘禅按照他的意思,亲自把灵柩送到定军山安葬,又下诏封诸葛亮为忠武侯。

曹丕的文才武略

曹丕,字子桓,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也是卞氏所生的长子。曹操去世后,他袭位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立魏国。曹丕在政治上和文学上都较有建树。从政治上来说,对于他最为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立太子之争中所取得的胜利。

公元204年,曹丕18岁时,曹操攻克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丕便娶了袁绍次子袁熙美貌的妻子甄氏。以后,曹操外出征战,曹丕常代父留守邺城,他和他的同胞弟弟曹植这时都活跃在邺城的文人之中,成为建安文学的核心人物。在父亲有意无意的考验中,曹丕都基本上完成了父亲交付的重托,政治上逐渐成熟。

曹丕还会利用自己在兄弟间居长的地位,笼络一些德高望重、尊礼守旧的老臣,呼吁不要破坏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加上曹植浪漫气质和政治上的不在乎,曹操在去世的前两年,终于正式立曹丕为太子。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故,遵他的遗嘱,曹丕把父亲的丧事办得十分节俭。这年10月,曹丕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汉献帝的禅让,建立了魏国,为魏文帝,并把国都从邺城迁到了洛阳。曹丕即位后,即多次兴兵东伐南征,这些军事行动都是以振奋人心、炫耀武力为目的的,因此也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鉴于东汉外戚宦官干政所造成的政治混乱,曹丕下令后族不得辅政,并规定了宦官的官位极限。

在用人问题上,曹丕改变了父亲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接受陈群的建议,设“九品官人之法”,取仕开始制度化、有序化。他复兴儒学,放宽刑律,到民间访贫问苦,使百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休养生息。

226年,曹丕病故于洛阳,享年40岁。于是乎“葬首阳陵,自殡及葬,皆以终制从事”,国内服丧三天。

在文学上,史载曹丕创作了上百篇诗文,但现存完整的诗文只有40余篇。他的诗多反映宫廷生活,也有描写征夫离妇的思念之情和政治军事生活的作品。历史上有人认为曹丕“去植千里”,说他比曹植差之千里,恐怕也有欠公允。曹丕的作品不拘格式,活泼自如,节奏起伏多变。

曹丕还把两汉民歌中出现的七言诗运用于文人诗作,《燕歌行》是其杰出的代表。比较突出的还是曹丕《典论》中的《论文》篇,它是中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论文,他把文学提到了“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高度,扼要分析了前人以及时人各自的文学特点,提倡创作的个性,对于后代中国文学、文学批评的发展,起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魏明帝临终托孤

魏明帝的时候,中央政权已经形成曹氏和司马氏两派。司马懿的势力是在对蜀国作战的过程中培植和壮大起来的。曹氏的势力以曹爽为代表。曹爽是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操的侄孙。魏明帝曹叡没有儿子,就从曹氏家族中抱了两个孩子,一个是齐王曹芳,一个是秦王曹询。他立了8岁的曹芳为太子,拜曹操庶子曹宇为大将军辅佐曹芳。同时还让夏侯献、曹爽、曹肇和秦朗一起操掌朝政。

后来,曹叡下诏书,免去了曹宇、夏侯献、曹肇、秦郎的职务,不准他们留在宫中,只留下软弱而无能的曹爽为大将军;同时发出诏书,命令司马懿火速赶回洛阳。曹叡叫曹芳来拜见司马懿。曹叡又对司马懿说:“他就是皇太子。”叫曹芳搂住司马懿的脖子。司马懿感动得痛哭流涕,说:“陛下放心吧!今后,我也定对太子尽忠。”

曹叡说:“这我就放心了。希望你和曹爽辅佐这孩子。”当天晚上,曹叡就死了。第二天,曹芳即位,大权掌握在曹爽和司马懿手中。

高平陵事变

曹爽周围有一些青年人,如何晏、李胜等人。曹叡在位时,看不惯他们的行为,不让他们做官。可是曹爽却和他们习气相投。曹爽当权后,就把这些人都提任为高官。这些人害怕司马懿,就千方百计排挤他。曹爽将司马懿调任太傅,太傅地位极高,但无实权。司马懿心里明白,可是却装作糊涂,去当那有名无实的太傅去了。他知道反击条件还没有成熟,就等待时机,曹爽看司马懿没有什么反应,就又任命弟弟曹羲做中领军,曹训做武卫将军,曹彦做散骑常侍,一家子掌握了军政大权。

为了迷惑曹派的人,司马懿后来又装病在家。曹爽这边的人很久没看见司马懿了,就借口李胜由河南尹改封为荆州刺吏,去向他辞行。

司马懿正在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商量东山再起的计划,先让司马师代替夏侯玄担任中护军,紧紧抓住一部分兵权不放,下一步再设法铲除曹爽兄弟。忽然听门人报李胜来了,他赶紧扯乱头发,跳上床去,抱住被子,一切准备好了,才请李胜过来。李胜进来一看,不由得怔住了:怎么几天不见,司马懿竟变成这样子?他连叫几声“太傅大人”,司马懿才睁开眼,问:“你是谁呀?”

李胜忙说:“我叫李胜,皇上让我当荆州刺史,我特地来向您老人家辞行。”司马懿故意装作听不清楚,支支吾吾,说东道西。李胜信以为真,以为司马懿耳朵聋,神志不清了。李胜回去向曹爽报告,曹爽说:“司马懿死了,我就没有忧虑了。”

司马懿从此不再出门,却天天派人去打听曹爽的情况。魏嘉平元年正月,皇帝曹芳要去高平陵祭祀父亲,那一天,大小官员都陪皇帝去了。司马懿马上发动兵变,他们首先统领自己的部队,占领并关闭各个城门,然后占据了曹爽和曹羲的军营。

司马懿亲自去见郭太后,只是说:“曹爽乱国,应该革职。”郭太后没加考虑就同意了。他又命令太尉蒋济写表,声讨曹爽的罪行。司马懿自己屯兵洛水浮桥,掌握全局。曹爽知道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洛阳,深知大势已去,就答应把兵权交给司马懿。这样,曹爽兄弟才随着皇帝曹芳回到了洛阳。不久,司马懿用灭族的刑罚,杀戮曹氏的家族和党羽。这就是历史上的“高平陵事变。”

事变发生后不久,司马懿就死了,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司马昭做了丞相,更加专横跋扈,继续大肆杀曹氏集团的人。他还把曹芳给废了,把曹叡的堂弟,年方14岁的曹髦迎来洛阳做皇帝。

司马昭的叛乱

曹髦对自己当一个小小的傀儡皇帝十分不满意,每当想起自己祖宗的丰功伟业,司马昭如此飞扬跋扈,就十分伤心。曹髦找来三个大臣说:“我与其坐着等死,还不如带兵和他拼一拼!”

有两个大臣立刻就跑去报告司马昭。曹髦带着兵要进攻司马昭,还没来得及动手就被司马昭指使的凶手成济杀死了。司马昭听说皇帝死了,故意装得万分惊讶与难过,先命令把曹髦的尸体收起来,又在舆论的压力下灭了成济三族,派士兵去逮捕成济,成济自然不服气,就光着膀子爬上房顶,大喊大叫:“是司马昭让我杀死皇帝的。”

这一下,就把司马昭的阴谋抖搂出来了。他的野心人人看得很明白,即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死后,司马昭立了曹操的孙子曹奂做后帝,改年号为景元元年。至此,司马昭篡权活动的重大步骤已经完成,曹魏政权名存实亡,而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行将结束了。

曹魏灭掉蜀汉

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将军邓艾、诸葛绪各带兵三万,钟会带兵十几万分三路进攻蜀汉。姜维看到魏军声势浩大,便把蜀兵集中到剑阁,守住关口要道。钟会带兵到剑阁,一时无法攻入。

邓艾带了精兵偷偷绕道到剑阁西面的一条羊肠小道上向南进军。驻守剑阁的蜀军突然见到魏兵出现在城下,来不及组织抵抗,只好投降了。邓艾继续向绵竹进攻。守绵竹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邓艾派人送信劝诸葛瞻投降,诸葛瞻把邓艾派来劝降的使者杀了,决心和邓艾拼个死活。后来,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都战死了。

邓艾拿下绵竹,直奔蜀汉都城成都。成都的百姓纷纷到山上树林里去避难。朝廷更是乱成一团,后主赶快召集大臣商量。

光禄大夫谯周力主降魏,后主竟采纳降魏的建议,反缚自己双手,出城投降邓艾,并根据邓艾的命令,下令蜀军全部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63年,刘禅被押到洛阳,降封为安乐公。魏国还将他的子孙和旧臣50多人封侯,以笼络人心,稳定蜀汉局势。刘禅却认为这是对他的很大恩典,感激不尽。司马昭见刘禅实在是个愚蠢透顶的角色,留着不会有什么危害,就没有杀他,让他闲居于洛阳,直到271年病死。

二、两晋

司马炎登基称帝

公元265年,曹操的后代曹奂被迫让位于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司马炎当了皇帝,建立了晋朝,史称晋武帝。司马炎在选立太子的问题上遇到了麻烦。杨皇后生了三个儿子,老大叫司马轨,两岁时就生病死了,老二司马衷,老三司马东,要立太子,只有在这两个孩子中来选择。按常理,应该选立年龄大的司马衷为太子,可这个儿子智力非常差,七八岁了,连一个字都教不会。

司马炎不想让司马衷当太子,怕他长大后不会治国,可是杨皇后在司马炎面前说,立太子应该按年龄大小来排列。司马炎宠爱的赵夫人又在司马炎跟前帮杨皇后说话,司马炎受不了这两个人的天天劝说,加上杨皇后的哥哥杨骏等人也帮司马衷说话,这样,在公元267年正式立司马衷为太子。

羊祜收买人心

羊祜出身名门,祖上九世做官,皆以清德著称。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西晋开国元勋。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公元269年,晋武帝与他策划灭吴,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坐镇襄阳。羊祜到荆州前线后,认真分析了东吴政权的政治、军事状况。从政治上看,枭雄一世的东吴国主孙权,已经逝世了,孙皓继任后,政治逐渐走向腐败。从军事上看,东吴一代名将陆逊、程普等都相继逝世,但陆逊的儿子陆抗却仍有乃父遗风,才略不减前人。东吴拥有军队二十万,善于水战,凭借长江天险与晋国抗衡,是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考虑到这些,羊祜暗暗定下了争取民心的策略。

羊祜出镇南夏,开垦土地,开设学校,访贫问苦,救济危难,做了许多利民便民的好事,深得江汉人心。羊祜还对东吴开诚布公。每次与东吴军队交战,他都事先通知对方,从来不偷袭掩杀。吴国士兵投降晋国后,如果愿意还乡,羊祜随时放他们回乡。一天,晋军士兵抓来两个俘虏,羊祜了解到他们是一对兄弟,家中还有年迈的父亲,便立即把他们释放了,不久,吴军将领夏祥、邵铠率领部下投降,那对被释放的兄弟的父亲,带领全族的人跟随降军向晋国投诚。

秋天来了,晋军为了储存冬季的粮草,进入吴国境内收粮割草,羊祜要求全军在收割粮草时必须严格遵守纪律,认真计算粮草的数量,并以同等价值的丝绢偿还农户。

当时,食品非常匮乏,晋军的将领们经常带领士兵们打猎,羊祜严令各军,只能在晋国地盘上射猎,不准擅自进入吴国境内。有时,士兵们眼睁睁地看着带伤的猎物逃入吴国境内,却不得不停止追击。陆抗是东吴末年难得的优秀将领,他虽然与羊祜隔界对抗,以兵戈相见,但内心十分敬佩羊祜,暗自叹服道:“羊公的德量,即使是乐毅、诸葛亮也未必能够超过。”

此时,东吴政权日趋腐败,孙皓荒淫骄虐,残害忠良,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陆抗痛感国事日非,却无回天之力。孙皓多次下诏催促陆抗发兵攻晋,陆抗上书道:“即使是在一个乡邑,对百姓都不能不讲恩义,何况作为一个大国呢?我如果劳师兴众,对羊祜实际上并不会有什么伤害,反而张扬了他的恩德。”陆抗坚持约兵自卫,吴晋两国军队相安无事。

王濬用楼船破吴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决定发兵20多万,分几路进攻东吴国都建业。镇南大将军杜预打中路,向江陵进兵;安东将军王浑打东路,向横江进军;还有一路水军,由益州刺史王濬率领,沿着大江,顺流向东进攻。公元280年,打中路的杜预和打东路的王浑两路人马都节节胜利。只有王濬的水军,到了秭归,因为楼船被铁链和铁锥阻拦,不能前进。

王濬吩咐晋兵造了几十只很大的木筏,派几个水性好的兵士带领这一队木筏随流而下,在木筏上架着一个个很大的火炬。他让这些装着大火炬的木筏驶在战船前面,遇到铁链,就烧起熊熊大火,时间一长,那些铁链铁锁都被烧断了。王濬的水军很快就和杜预中路的大军会师。杜预竭力支持王濬带领水军直扑东吴国都建业。

王濬的水军几乎没有遇到抵抗,一帆风顺地到了建业。吴国末代皇帝孙皓让人反绑了双手,带领东吴大臣,到王濬的军营前投降。这样,魏、蜀、吴三国分立时期宣告结束,晋朝统一了全国。

晋朝的痴呆皇帝

太子司马衷十二三岁的时候,按皇家规矩应该选择太子妃了。车骑将军贾充是晋朝的功臣,当年就是他帮助司马昭杀掉了曹髦的,在征讨蜀国时也立过大功,被司马炎封为鲁公。鲁公有两个女儿在家等待出嫁,大女儿叫贾南风,小女儿叫贾午,两个女儿都不漂亮,而贾南风特别丑陋,如果公平地竞争,不可能入选为皇太子妃的,贾充和妻子郭槐一商量,决定走走后门试试。贾充的妻子郭槐买通皇宫里的仆人,给杨皇后送去很多礼物,又在杨皇后面前吹嘘贾充的女儿怎样好品行,就是相貌差一点。杨皇后被人说动了心,又来劝武帝司马炎,说贾充是国家的功臣,他的女儿贾南风又有德行,又有才学,应该选作皇太子妃,至于相貌不好看那是小事一桩。

一次,在和大臣们宴会时,武帝谈起了为太子选妃的事情,侍中荀勖又极力称赞贾充女儿,司马炎一高兴,说:“那就让贾充的女儿当太子妃吧!”几年过去了,太子司马衷依然没精明起来。司马炎暗暗担心,有些心直口快的大臣也就旁敲侧击地谈论这件事。有一次,大臣卫蓂借着酒兴壮着胆,用手摸着武帝的座椅说:“好一个宝座啊!”

司马炎也听出了卫蓂的话音。经卫蓂这么一说以后,司马炎决定要彻底查看一下太子的本事。司马炎想出一个办法,将太子和太子宫中的所有官员召集到一起,就治国治民的事出了几个题目,要太子写出答卷来。太子根本没这个能耐,还是太子妃贾南风让张泓将答卷写好,让太子抄好,送给司马炎,司马炎一看,觉得还可以,也就放心了。

公元290年,司马炎病死,太子司马衷即位,他就是晋惠帝,惠帝封贾南风为皇后,将朝政大权交给舅舅杨骏掌管,内部事务全由贾南风负责。

司马衷当皇帝,完全是个傀儡,在中国古代的帝王中,他算是最愚蠢的一个。有一年发生了水灾,下级官员报告说老百姓没饭吃,要求政府开仓放粮,司马衷竟说:“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弄得大臣们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他和宫中的内侍们一道游园,听到园中蛤蟆大声地叫,他奇怪地问左右的从人:“蛤蟆这么乱叫,是为官家而叫,还是为私家而叫?”众人不得不敷衍他,说:“在官家地里的就是为官家叫,在私家地里的就是为私家叫。”司马衷听了很高兴,直点头。

晋宫内乱爆发

在晋武帝病重期间,杨芷皇后的兄弟杨骏独揽大权。武帝一死,杨骏第二天便扶持司马衷继位登基。杨骏从此说一不二,这惹怒了皇后贾南风。

公元291年,楚王司马玮和东安公司马繇各带一队人马将杨府包围。这两队人马先后冲进杨府,放起大火,杨府内慌作一团,杨骏也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个武士在马棚里看见一个人蹲在马槽下,抖作一团,不论怎样喊他也不答应。武士们杀红了眼,刀砍枪刺,将此人杀死,拖出尸体细看,正是杨骏。因平灭杨骏家族有功,楚王司马玮被拜为卫将军,掌握了禁军大权。东安公司马繇晋爵为王。孟观、李肇及贾南风的族亲,也都加官晋爵。这些人都不具备辅政治国的能力,贾后只好重新起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蓂。

卫蓂发现楚王司马玮自恃讨杨有功,日渐骄横,留在京城恐有后患,建议司马亮对他要小心,司马亮当即决定,奏明惠帝,让楚王离京,到原来的襄阳为官。两位大臣密谋之事,传到了楚王司马玮的耳中,他气得怒发冲冠,找到心腹公孙宏等人商量对策。公孙宏说:“要除掉这两个人,必须借助贾后之手。贾后非常信任李肇,可请李肇代奏贾后。”

贾后觉得司马亮对她不够敬重,也想报复一下;卫蓂以前曾劝武帝废掉呆傻的太子,所以也有积怨。现在有人想除掉两位老臣,正好,于是她让呆皇帝发了密诏。司马亮吃过早饭,刚要上朝,李肇、公孙宏带兵杀入相府,把司马亮乱刀砍死,除司马亮的一个小儿子逃脱外,其余家人全部被杀。楚王司马玮这次杀了司马亮、卫蓂两家几百口人,震惊了朝廷,大臣们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也遭此厄运。大臣张华通过贾后一名心腹转奏惠帝和贾后,说:“楚王杀人成性,如朝中大权落入他手,惠帝和皇后也难安宁。”贾南风也有除掉楚王之意,但不知怎样下手。这时张华献出一条计策。

这天,楚王正率领部下杀人,忽见跑来一支禁军,高举着驺虞幡。这是皇帝权威的标志。楚王不知何故,禁军首领王宫突然宣布诛杀楚王的圣旨,楚王手下四散逃命,楚王被拿下之后砍头处死。

晋朝八王之乱

楚王玮被杀以后,朝廷上没有辅政的大臣,名义上是晋惠帝做皇帝,实际上是贾后专权。有一回,贾后事先叫人起草一封用太子口气写的信,内容是逼晋惠帝退位。贾后把太子请来喝酒,把他灌得烂醉,趁太子昏昏沉沉的时候,骗他把那封信抄了一遍。第二天,贾后叫晋惠帝召集大臣,把太子写的信交给大家传看,宣布太子谋反。大臣们怀疑这封信不是太子写的。贾后要大家核对笔迹。大家一看果然是太子的亲笔,不敢再说。

贾后就把太子废了。掌握禁军的赵王司马伦想起兵反对贾后,但他又怕让太子掌了权,也不好对付,就在外面散播谣言,说大臣正在秘密打算扶植太子复位。贾后听到这个谣传,真的害怕起来,派人毒死了太子。赵王伦抓住了把柄,派禁军校尉、齐王司马冏带兵进宫逮捕贾后。贾后见齐王冏带兵进宫,大吃一惊,贾后大叫大闹,指望惠帝来救她。赵王伦把她抓起来杀了。赵王伦掌握了政权,野心更大。他当了相国还不满足。过了一年,干脆把晋惠帝软禁起来,自己称起皇帝来。他一即位,就把他的同党,不论文官武将,或是侍从、兵士,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职。

那时候,当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的尾巴做装饰。赵王伦封的官实在太多太滥了,官库里收藏的貂尾不够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来凑数。所以,民间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叫作“貂不足,狗尾续”。各地的诸侯王听说赵王伦做了皇帝,谁都想夺这个宝座。这样,在他们之间就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厮杀。参加这场混战是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加上已经被杀的汝南王亮、楚王玮,一共有八个诸侯王,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前后延续了16年,到了公元306年,八王中的七个都死了,留下的最后一个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了惠帝的弟弟司马炽,这就是晋怀帝。

李特的“流民”军

公元298年,关中地区闹了一场大饥荒,略阳、天水等六郡十几万流民逃荒到蜀地。氐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李特兄弟常常接济他们。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益州刺史罗尚知道流民逃到蜀地,却要把这批流民赶回关中去。流民们听到官府要逼他们离开蜀地,李特几次向官府请求放宽遣送流民的限期,官府不仅没有答应李特的请求,还要对流民们采取突袭。李特听说了这个消息立刻把流民组织起来,准备好武器,布置阵势,准备抵抗晋兵的进攻,最后流民将晋军击败了。流民们请求李特替他们做主,大家推李特为镇北大将军,李流为镇东将军。李特在奋勇抵抗之后,战败牺牲。公元304年,李特的儿子李雄自立为成都王。过了两年,又自称皇帝,国号大成。后来到李雄侄儿李寿在位时,改国号为汉。所以历史上又称“成汉”。

西晋王朝灭亡

当李特流民起义发生时,五部大都督刘渊已经在到处招兵买马,刘渊的祖上是匈奴人,从汉高祖刘邦开始,汉皇族和匈奴贵族通亲,一些匈奴贵族认为自己是汉皇室刘家的后代,逐渐改姓刘。公元304年,正是“八王之乱”发生时,刘渊借口说回匈奴借兵帮助司马颖作战,跑回匈奴贵族的聚居地离石,召集匈奴五个部族,被拥为大单于,发兵攻打当时正在与晋军作战的鲜卑族军队。公元308年,刘渊在平阳自称皇帝,国号汉。派出大将王弥、刘曜领兵攻打洛阳,但两次进攻都没有成功。刘渊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聪继承了皇帝位,刘聪继续让王弥和刘曜领兵攻晋,当刘曜、王弥在各地打击晋王朝力量时,晋怀帝让东海王司马越率兵20万人与汉军作战。

公元311年,东海王司马越病死,兵权交到了太尉王衍手中。晋军主力10万多人溃不成军,连王衍本人也被赵王石勒杀死。消灭王衍所统领的晋主力部队以后,刘聪又派刘曜、王弥率军攻下了洛阳。汉军拥进皇城,晋怀帝被俘虏,由汉军大将呼延晏派人押送到汉国首都平阳。

一天,刘聪设宴,召晋怀帝出席宴会,喝了几杯酒以后,嘲笑地问司马炽:“这么多年来,你们司马家族互相攻战,兄弟之间就像仇敌一样,这是什么道理啊?”司马炽低着头说:“这是上天要灭我们司马氏江山,所以叫我们弟兄之间互相攻战,而您的大汉天下,也就建立起来了。”听得刘聪开怀大笑。晋怀帝司马炽在平阳的俘虏生活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年时间就过去了。新年这一天,刘聪在光极殿大摆宴席,召集文武大臣出席,为了炫耀自己的威风,刘聪命令司马炽改穿一身青色衣服,打扮成奴仆的模样,站在酒席边为参加宴会的人倒酒。随同晋怀帝一道被俘的几个旧臣偷偷地痛哭流泪,这些情景都被刘聪看见了,刘聪大为恼火,把晋怀帝赶出大殿。几个月以后,刘聪派人用酒毒死了司马炽。当怀帝司马炽被杀的消息传到长安以后,秦王司马邺被大臣们立为皇帝,这就是西晋的最后一个皇帝——晋愍帝。公元316年,刘聪攻下长安。晋愍帝也遭到了怀帝同样的命运,在受尽侮辱后被杀。西晋王朝维持了52年,终于灭亡。

司马睿登基称帝

司马睿是司马懿的曾孙,他父亲司马觐曾任琅邪王,死后由司马睿继任王位。从公元307年开始,司马睿做安东将军,一直坐镇建康城。司马睿当时非常年轻,在王公贵族中没有多少声望,拥戴他的文武将官不多,这使司马睿感到势单力孤,忧心忡忡。司马睿有一个最亲信的人叫王导,王导出身于世家大族,在上层社会名气很大,而且王导非常有胆识,能判断天下大势。司马睿非常尊重王导,当他从下邳到江南任职时,将王导带着一道同行,任命王导为自己的司马,军政大事都向王导请教。西晋灭亡,愍帝投降后活了不足三年,便被杀害。弘农太守宋哲带着愍帝的遗诏,来到建康见司马睿,遗诏说:“朕被困长安若有不测,你可继承帝位。”

司马睿在王氏世家的支持下在建业称帝,改建业为建康。

司马睿成为东晋的第一位君主,改年号为建武元年。称晋元帝。

前秦统一北方

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徙关中豪杰及氐、羌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汉各族百姓徙居枋头。石虎死,苻洪遣使降晋,接受东晋官爵。公元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相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尚未成行,被人毒死。洪子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关中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

公元351年苻健自称大秦天王,国号大秦,史称前秦。公元352年改称皇帝,都长安。当时是朝鲜半岛的三国时期,分别由高句丽、百济、新罗割据。北方外族有柔然、库莫奚、契丹及高车。西有吐谷浑及白兰。公元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晋军攻入潼关后,因粮食不继而退兵。公元355年苻健死,苻生继位,之后苻坚杀了苻生即位。公元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前秦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

苻坚出兵东晋

公元382年10月,苻坚召集大臣讨论进攻东晋之事。苻坚发现群臣意见不统一,只好暂且罢朝。退朝后,苻坚留下他的弟弟阳平公苻融,继续商议。苻融也不赞成出兵。苻融哭泣着说:“不可伐晋,理由很充足。我不但忧虑伐晋劳而无功,更忧虑发生内乱。您对那些少数民族,优宠有加,如果倾国南下,一旦京畿风云变幻,就会追悔莫及。我的见识短浅,意见不值得您采纳,但王猛是一代奇士,他的临终之言不能不重视。”苻坚听从了弟弟的劝告。公元383年5月,东晋桓冲发兵10万人进攻襄阳和蜀地。苻坚派儿子苻叡等领兵抵御。桓冲害怕秦兵,便退回上明。7月,苻坚颁下大举进攻东晋的诏令。

诏令规定民户十丁抽一,富家子弟年20岁以下身强力壮者授予羽林郎,征用州郡公私马匹。8月,苻坚以苻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25万人为前锋,以姚苌督梁、益诸军事。苻坚随后从长安出发,当他到达项城,凉州兵才抵咸阳,蜀汉兵才从长江顺流东下,幽冀兵进至彭城,只有苻融等所领的30万人军队进至颍口,全军有步兵60万人、骑兵27万人,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东西万里,水陆并进。大敌当前,东晋任命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领北府兵为前锋都督,与谢琰、桓伊等共同率领八万之众抵抗秦军,又另派将领胡彬领五千水军增援寿阳。这时,建康人心惶惶。谢玄也不放心,出兵前又向谢安问计。谢安却若无其事的样子,悠然出游山野,与谢玄下起棋来。大家这才宽心。公元383年10月,苻融指挥秦军攻下寿阳,擒获晋将徐元喜等人。晋将胡彬听说寿阳陷落,退据硖石,即安徽寿县西北。苻坚一面进攻硖石,一面派将军梁成率领五万军队屯守洛涧,截断胡彬退路,也遏制东面的援军。

谢石、谢玄率领的大军,果然害怕秦军,在距离洛涧15千米处停了下来。胡彬困守硖石,粮食已经吃光,派人送信向谢石告急求援。送信的人被秦军捉住,押送苻融。苻融见信上写道:“今秦兵气盛,我部粮尽,恐怕再也见不到大军了。”于是,派使者报告苻坚,让他迅速进攻。苻坚闻报,便把大军留在项城,只带领轻骑八千急忙赶赴寿阳。苻坚到达寿阳,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派东晋降将朱序到谢石军中劝降。朱序却悄悄地为晋军献策:“如果百万秦军都开到前线,势难抵挡。而他们现在全部军队尚未集结,应该快速出击。只要打败其前锋,就可以击溃秦军。”谢石接受了朱序的建议。

秦晋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11月,秦晋两军夹淝水布阵。晋军想速战速决,谢玄便派人向苻融提议说:“将军领兵远道而来,却在岸边列阵,这是做持久战之计,并非做速战打算。如果将军能够稍稍往后移动阵地,使我军渡过淝水,以决胜负,不更好吗?”秦军诸将认为,我众敌寡,不如遏制住不让晋军过河,才是万全之策。苻坚却说:“只要引兵稍退,乘晋兵才到河中间,我则以铁骑突然出击,没有不获胜的道理。”

苻融也认这个理,于是指挥军队退却。没料到,秦兵一退就制止不住了,被迫当兵的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人民乘机逃跑。这时,朱序在阵后大喊:“秦兵败了!秦兵败了!”不明真相的兵众更加狂奔起来。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晋军渡河猛攻。苻融飞骑驰入溃退的队伍中,想阻止秦兵溃退,结果坐骑让乱兵冲倒,摔下马来,被赶到的晋兵杀死,苻坚在逃跑中身中流箭。最终东晋仅以8万军力大胜80余万前秦军,前秦王朝顷刻瓦解。

三、南北朝

渔夫贩卒刘裕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出身于破落的低级士族。东晋初年,举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刘裕幼年家境贫寒,不得读书,只好以耕地为生,有时也兼做樵夫、渔夫及贩卖鞋子的小贩。

京口是从北方各地流亡来的士族和民众聚居的地方,居民风俗强悍,敢于从军,当谢安辅政,推举谢玄为大将,谢玄在京口招募士兵时,就征得勇士刘牢之等人。

淝水大战,苻坚军崩溃,晋军前锋5000人,全是刘牢之统帅的北府兵。后来,北府兵又在京口招募军队,见前来应募的刘裕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就把他留在北府兵中当了一个小军官。做399年,东晋大将军刘牢之攻打农民起义军孙恩,刘裕勇敢善战,屡立大功。刘牢之的部下,大多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厉害。只有刘裕严格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

刘裕灭诸国建宋

做400年左右,桓玄篡晋。这为刘裕灭晋、创建南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对桓玄篡晋的行为,刘裕全看在眼里,他心里就在盘算着如何复兴晋室了。他背地里联合地府兵的中下级军官,密谋推翻桓玄。

当一切准备停当以后,他从京口起兵,向建康进军。桓玄赶紧派兵阻击,却被刘裕打得大败,被迫撤出建康并带走晋安帝。刘裕乘胜追击,桓玄在江陵聚集了大批人马,再次反扑。峥嵘洲一战,桓玄惨败。桓玄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被杀。

刘裕大败桓玄以后,把晋安帝接回建康,使之重登皇帝宝座。此时,刘裕已经成为重建东晋皇朝的大功臣。晋安帝令他都督军事,坐镇京口和徐、青二州。过后,又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并兼代理尚书,出兵讨伐北方的南燕和后秦。

南燕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东晋北部的人民,早就盼望着讨伐南燕。刘裕很快就攻下了南燕的都城广固,生擒南燕北海王慕容超,灭了南燕。

六年之后,刘裕亲自统帅五路晋军,讨伐后秦,晋军要经过北魏管辖的地区。北魏在黄河北岸集结了十万大军,又派出几千骑兵渡过黄河,骚扰西进的晋军。刘裕从容对阵,他派了一个将军带了700名兵士、100辆兵车登上北岸,沿岸摆开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翼紧紧靠着河岸,中间鼓出,当中的一辆兵车上竖了一根白羽毛。因为这种布阵形象像个月钩,所以名叫“却月阵”。魏兵正向晋军猛攻的时候,晋军兵士们就用大铁锤敲动大弓,那长矛往魏军飞去,每支长矛就能射杀魏兵三四个,3万名魏兵一下子就被射死了好几千。刘裕打退魏军,打通了沿黄河西进的道路,顺利西进。

那时候,王镇恶和檀道济带领的步兵,已经攻下洛阳,在潼关和刘裕水军会师。接着刘裕派王镇恶攻下长安,灭了后秦。刘裕在长安住了两个月,他怕自己离开朝廷太久,大权旁落,决定立即回师建康。在他离开长安那天,关中的父老流着眼泪挽留他,希望他继续留在北方抗击鲜卑、羌等族的骚扰。刘裕回到建康,东晋朝廷拜他做相国,尊他为宋公。他看到夺取帝位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在公元420年,把晋朝的末代皇帝恭帝司马德文废掉,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东晋灭亡。我国南方地区进入南朝时期。刘裕在位三年,于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60岁。庙号高祖,谥为宋武帝,葬在初宁陵。

荒唐的少年皇帝

刘裕去世,由太子刘义符继承皇位。刘义符是个不务正业、喜怒无常的人,17岁时,仍是顽童的心理,做了皇帝,不是考虑怎样治理国家,而是想:现在我的官最大,谁也管不着了,愿意干啥就干啥。小皇帝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傅亮、徐羡之、谢晦三人负责。傅亮是中书监尚书令,徐羡之是司空,谢晦是领军将军。而小皇帝本人的主要事情,就是玩,并且从宫外找来一些胡作非为的少年陪他玩耍。

紫云殿前,有一只巨大的铜缸,恶少们从宫外弄来许多只毒蛇、蝎子等毒虫,放进铜缸中,这些毒虫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在缸底乱爬。刘义符命人押来一个死刑犯,大家立即将他的衣服剥光,然后抬起来,丢进铜缸里。

铜缸里的蛇蝎毒虫,一下子爬满囚犯的全身,咬的咬、蜇的蜇、缠的缠,吓得犯人垂死挣扎,惨叫声声,撕心裂肺。小皇帝的所作所为,令大臣们忧心忡忡。

傅亮废帝另立

一天中午,刘义符躺在床上睡觉,殿顶掉下一块漆皮,落在他的眼皮上,惊醒了他的噩梦。他想了想,便命令内侍敲响景阳钟。

文武百官听到钟声,赶来上朝,看见皇帝坐在殿上,都很高兴,以为他要亲理朝政,干正事了。不料刘义符却说:“朕登基已经几个月了,仍住在破烂不堪的紫云殿里,而你们却住在华丽的王公府第之中,于心可忍?限令你们在三个月内,拆掉紫云殿,重建一座比现在大四倍的紫云殿。”

散朝以后,三位大臣聚集在傅亮家,总结出刘义符10条罪状,准备奏请张太后,废掉他的帝位,让刘裕的三儿子继任新君。傅亮刚写完奏折,家人送来一封插着鸡毛的公文,是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写来的。信中语言尖刻,指责三位大臣专权欺君,最后要求朝廷拨给大量银两重建庐陵王府。三位大臣看罢这封信,又恨又气,怒火填胸,商量以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连刘义真一块儿废掉。

刘义符与刘义真矛盾很深,傅亮准备让义符废掉义真的王位。第二天,到紫云殿找刘义符,义符不在殿内,傅亮便在宫内到处找。走到神武门时,发现内城墙根下人来人往,十分热闹,走近一看,竟是一处市场,卖吃的、卖喝的、卖杂货的,还有耍猴的、看热闹的。傅亮以为是白日做梦,仔细再看,清清楚楚,于是动了气,皇宫内怎么能做市场呢!马上要去找御林军,正在这时,一个卖豆腐脑的走到他面前,高声叫卖,并让傅亮坐下买豆腐脑吃。傅亮看罢,大吃一惊,卖豆腐脑的人竟然是当朝皇帝刘义符。

原来,这又是义符和恶少们一起想出来玩的游戏。义符知道傅亮有事找他,便不耐烦地说:“你没看见我忙吗?有事快说!”

傅亮忙递上“废庐陵王奏陈书”,刘义符扫了一眼,说:“该废!早就该废掉他,我太忙了,玉玺在紫云殿,你去找司马皇后办吧!”

傅亮办完废除庐陵王的圣旨,当即派人去寿阳将义真废为庶人,押往新安,然后命人追至新安,将他勒死。下一步,傅亮做好了废掉义符的准备。公元424年6月的一天,义符带领随从到外宫华林园打猎,傍晚拿着猎物来到天渊池边,登上龙舟,趁月色野炊、游玩,并在舟上留宿。

傅亮得知这一消息,派人于次日清晨将刘义符抓获,带回紫云殿,宣读了废黜皇帝诏书,收回玉玺,驱逐出宫,解往吴郡,义符途经金昌亭时,被傅亮事先布置下的人用箭射死,年仅18岁,刚刚当了一年皇帝,就这样永远地退出政治和人生的舞台。

文帝施计杀重臣

刘义符死后,傅亮等人又拥立刘义符的弟弟刘义隆做皇帝,这就是宋文帝。宋文帝刘义隆是精明能干的人。他14岁被封为宜都王,住在江陵,把封地内的大小事情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因此很有声望。他做皇帝那年,只有18岁,已经懂得如何治理国家了。他下定决心,有朝一日,非除掉徐羡之、傅亮、谢晦三个大臣不可,为两个哥哥报仇。表面上,宋文帝却给这三位大臣加官晋爵,充分信任,大事小情,同他们商量。三位大臣对宋文帝开始就存在戒心,怕他为死去的义符、义真复仇,也是处处留神,并做好了精神准备和军事准备。他们密谋让谢晦坐镇荆州,一旦京城有变,马上发兵进京。后来三位大臣不但没能看出新皇帝对他们有半点加害之心,反而觉得皇帝信任他们,于是渐渐放了心。一天早朝,傅亮要求宋文帝纳自己的女儿淑垦进宫为妃,义隆欣然同意,表示选个黄道吉日进宫,封为贵嫔。傅亮与皇帝有了亲戚关系,不由得免除了后顾之忧。

宋文帝暗中却积极地调兵遣将,做扫除他们三人的准备。一天深夜,傅亮正在睡梦中,忽然有人在窗外告诉他,如果皇帝诏请入宫,不要去,说完迅速离开。来人走后,傅亮即刻派人通知徐羡之,他自己骑着马逃出城去。

宋文帝闻听傅亮下落不明,便给屯骑校慰郭泓下了死命令。郭泓领兵追到傅迪墓前,让士兵挪开墓碑,傅亮从墓中走出,束手就擒,第二天便被砍头处死。

徐羡之得到傅亮的家人告密,匆匆骑着马往城外跑,跑到郊外的树林时,发现后面来了追兵,知道逃不掉了,便停了马,解下腰带,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这位帮助刘裕打天下的开国元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在江陵握有兵权的谢晦,往建康进军,交战中谢晦乘船逃走,几天之后,谢晦也被抓住处死,只有37岁。宋文帝了却了三位重臣的性命,掌握了国家大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社会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当时有人记载说:宋文帝在位期间,天下太平,老百姓不用负担繁重的徭役,租税也很轻,粮食年年丰收。宋文帝在位用“元嘉”做年号,历史上就把他在位时候的太平景象称为“元嘉治世”。

“国史”风波

鲜卑贵族拓跋珪为了摆脱前秦统治,于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他就是魏道武帝,魏道武帝建立北魏王朝以后,任用了一批汉族士人当他的谋士,其中最有名望的要数崔浩。到了魏太武帝即位后,魏太武帝派崔浩带几个文人编写魏国的历史。太武帝叮嘱他们,写国史一定要根据实录。崔浩和他的同事按照这个要求,采集了魏国上代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魏国的国史。

国史里记载的倒是史实,但是北魏上代文化还十分落后,有些事情在当时看来,是不体面的。北魏鲜卑贵族认为丢了皇族的面子,就向魏太武帝告发,说崔浩一批人写国史,是成心揭朝廷的丑事。魏太武帝非常生气,命令把写国史的人全都抓起来查办,并把崔浩和他的几家亲戚满门抄斩。公元452年,曾经统一北方的皇帝魏太武帝被宦官宗爱杀死;公元454年,宋文帝的儿子刘骏即位,这就是宋孝武帝。

拓跋焘雄才大略

公元424年,拓跋珪的儿子拓跋嗣病故,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继位登基,即魏太武帝,是年16岁。拓跋焘牢记爷爷和父亲的教诲,把统一南北方作为奋斗目标。一天,拓跋焘正在同大臣商量进攻大夏国的计策,两名卫士押着一个蒙面人进来,说是在殿外抓到的刺客,想行刺皇帝。拓跋焘看了刺客写给母亲的信,知道他来行刺迫于无奈,而且很有孝心,于是决定放他回去。

刺客告诉拓跋焘,大夏暴君赫连勃勃已死,赫连昌刚继位不久。刺客临走时,拓跋焘将腰间佩戴的一块玉珑送给他。拓跋焘闻听赫连勃勃已死,决定立即发兵攻夏。拓跋焘渡过黄河以后,将船全部烧掉,断绝了后路。这一天,拓跋焘只选2000名骑兵来到统万城下。魏军擂鼓挑战,夏主赫连昌却闭门不出。一连几天,都是如此。

这天晚上,拓跋焘正在帐中冥思苦想诱敌出城之计,士兵推进一个夏军兵士,请求皇帝处置。夏兵立即从怀中掏出一块玉珑,问拓跋焘可识此物。拓跋焘自然认识,此乃自己身上经常佩戴,后赠给夏国刺客的玉珑。

拓跋焘问道:“这玉珑怎么会在你手里?”

夏兵士说:“陛下,这玉珑是我哥哥死时留下的,我哥哥从贵国回来,便被夏主赫连昌所杀。哥哥临死之前再三叮嘱我不要忘记陛下的不杀之恩。”

“那么,你今天来有什么事?”“陛下,夏主赫连昌已派人去长安向他弟弟赫连定求救,小人怕陛下吃亏,所以连夜来报告此事。”

拓跋焘听罢,有了主意。忽然有一天,魏军正在城下挑战时,一支夏军从身后赶来与拓跋焘交战。拓跋焘与夏军厮杀一阵,便拨马而走,夏军紧紧尾随其后,一名夏军对城上高喊:“长安援军已到,请夏主火速派兵出城助战。”

赫连昌闻听,也不多想,马上率领众兵出城,埋伏在四周的魏兵突然出现,把夏军包围,系拓跋焘的诱敌出城之计。拓跋焘身先士卒,虽中了数箭,仍跃马挥枪,魏军士兵深受鼓舞,越战越勇,夏军大败。赫连昌想逃回统万城,已经晚了,魏将豆代田率兵攻占城门,挡住去路。赫连昌无奈,向城外逃去。就这样,魏国吞并了夏国,地盘扩大了许多,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国家。到公元439年,拓跋焘统一了北方,占领全国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宋朝在南方占据百分之三十多国土,南北朝对峙局面,正式形成。

沈璞勇斗拓跋焘

南北朝形成对峙局面以后,魏宋二朝都想吞并对方,所以边界经常发生战争。公元450年,战争升级。战斗从春季开始,魏帝拓跋焘亲自率领十万兵马进攻宋朝悬瓠城。

魏军经过盱眙城,拓跋焘听说城内粮草充裕,还盛产好酒,便派人送信给盱眙城太守沈璞,让他将城里的粮草全献给魏军,外加美酒一桶。不然,杀进小城,片甲不留。

傍晚时分,沈璞派人送给魏帝一桶酒,并且说第二天献出粮草。拓跋焘十分得意,忙让众将来品尝美酒。谁知,桶里装的是尿。魏帝气得心里冒火,他下了死命令全力攻城。魏军攻了一个多月,死伤无数,粮草已经不多。这天,沈璞让兵士扔装着浸过毒药的炒黄豆。魏兵争夺吃下后,很快死亡,一夜之间死了数千人。

拓跋焘见状,又恨又怕,不敢再战,回都城平城,多喝了几杯,醉倒了。宦官宗爱见皇帝睡得很死,用双手掐死了拓跋焘。

宗爱立拓跋焘的六儿子拓跋余为帝,改元永平。后宗爱又废了拓跋余,拥立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濬为帝,拓跋濬是年13岁。改年号为兴安元年。

檀道济从容回师

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了宋朝后,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北方。从东晋灭亡后的170年的时间里,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政权对峙的局面。

宋武帝的儿子宋文帝即位以后,北魏大举渡过黄河,进攻宋朝,宋文帝派檀道济率领大军抵抗。宋军节节胜利,檀道济防备也有点松懈了。魏军瞅个机会,把宋军的辎重粮草,放了把火烧了。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将得到了情报,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

魏将被檀道济打败过多次,本来对宋军有点害怕,再看到宋军从容不迫地撤退,吃不准他们在哪儿埋伏了多少人马,不敢追赶,檀道济成功地回师了。

北魏孝文帝迁都

公元471年,拓跋宏即北魏帝位,为孝文帝,当时年仅4岁。由于孝文帝年纪太小,由祖母冯太后临朝执政,公元490年9月,太皇太后驾崩,24岁的孝文帝亲掌朝政。

孝文帝很聪明,对汉族文化有较深的了解。他知道,要使北魏富强,必须抛弃民族偏见,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当时,北魏的都城在平城。由于地处边塞,既不便于加强同黄河流域汉族的联系,又不便于进攻南朝,对控制中原和推行改革都是障碍,于是,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就开始大力推行汉化政策,孝文帝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改说汉语。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孝文帝还下决心实行俸禄制。他规定:每户征调三匹绢,二石九斗谷,作为百官的俸禄;同时,制定了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规定:官吏贪赃一匹以上的绢就要处以死刑。俸禄制实行以后,虽然增加了人民的赋税,但与以前放纵官吏们贪污掠夺相比,对人民还是有利的。正因为如此,俸禄制遭到一部分惯于贪赃枉法的官吏的反对。

孝文帝改革意图坚决,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打击,先后处死了地方刺史以下的贪官污吏40多人,使北魏的吏治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孝文帝采纳给事中李安世的建议,实行均田制,均田制不是平分土地。对于地主来说,是承认他的土地占有权,又限制了他们兼并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既承认他们已有的小块土地,又鼓励他们开荒;对于那些流浪者来说,则给他们自立门户提供了条件。对这些改革,顽固守旧的鲜卑贵族当然不满意。他们暗中勾结起来,煽动皇太子元恂发动叛乱。元恂打算乘孝文帝出游嵩山的机会,偷偷逃回平城,依靠守旧派占据平城搞分裂。

孝文帝在去嵩山的路上得知这个消息,立即派人把元恂逮捕起来,亲自用鞭子打了他一顿。并将太子废为平民,囚禁起来;过了些日子,又把太子毒死了。正是因为平定了这场叛乱,孝文帝的改革才得以推广。

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对北魏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民族旧习,都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在他的带动下,北方各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渐渐融合,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以及与这种生产方式相联系的文化。北魏孝文帝的迁都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各民族的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方民族大起义

北魏孝文帝元宏执政30年,治国有方,国富民强。宣武帝元恪继位后,则每况愈下,到孝明帝元诩6岁登基后,朝廷争权,官吏腐败,民不聊生。许多农民、僧人起义造反,爆发了著名的六镇起义。

由于朝廷和柔然相互勾结,公元525年,柔然兵攻破武川、沃野,破六韩拔陵被迫南移,在渡黄河时遭北魏伏击,才把这次规模较大的起义镇压下去。

匈奴人破六韩拔陵领导的六镇农民起义失败后,朝廷把战俘押送到荒僻的地方,再就不管了,这些人中有一位中年人叫杜洛周,百姓们见杜洛周气度不凡,便让他为头。

几天之后,杜洛周率领众人冲进府衙,杀了县官,打开牢门,救出几百名被关押的六镇兵马,一举攻占上谷城。当天夜里,杜洛周被义民拥为真王。消息传出,各地农民纷纷响应,鲜于修礼在左人城率领10万名六镇兵民起义,是人数最多的一支队伍。在鲜于修礼义军当中,有两位别帅,一个叫元洪业,一个叫葛荣。

元洪业一天找到葛荣,提出杀掉鲜于修礼,投靠朝廷,他认为起义的下场很可能像破六韩拔陵一样失败被杀,两人杀死了鲜于修礼,并写信报知官府,朝廷派元渊去接上。葛荣召集义军开会,杀了元洪业,义军拥立葛荣为王。这时,葛荣一下子成为拥有30万人的德王。为了提高威望,葛荣准备打个胜仗,便用了一个声东击西之计,于公元526年9月在白牛罗歼灭魏军一万人马,杀死章武王元融。葛荣声望大增,其亲信独孤信建议他称帝,葛荣半推半就做了皇帝。

公元526年11月,杜洛周率领的起义军攻下重镇幽州,但这时葛荣兵马已达百万之众。杜洛周虽然兵马没有葛荣多,但接连打了几次漂亮的胜仗,威望不亚于葛荣。

葛荣亲自来到杜洛周军中,杜洛周为葛荣设宴接见,葛荣让杜洛周尝尝他带来的酒,杜洛周与众将官喝了之后,便都迷迷糊糊睡着了。葛荣见状,抽出宝剑把杜洛周杀死,吞并了他的30万人马。

公元528年8月,葛荣指挥起义军包围相州,准备向洛阳进军。这时,秀容有个部落酋长尔朱荣,手下有八千强悍的骑兵,专门和农民军作对。北魏孝明帝就利用尔朱荣的兵力来对付葛荣。葛荣认为尔朱荣人马少,容易对付。他把兵士在几十里的阵地上散开,准备围捕尔朱荣。想不到尔朱荣把兵埋伏在山谷里,发动精兵突击,把葛荣的兵士冲散,再前后夹击。数十万兵众散尽,起义遭到失败,葛荣本人也被杀害了。

葛荣起义失败后,北魏内部也发生大乱。尔朱荣和胡太后、孝明帝在内乱中互相残杀。最后北魏实权落在两员大将高欢和宇文泰手里。北魏末年各族人民大起义,时间延续八年,遍及北魏全境,在共同斗争中加强了联系和了解,为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

苏绰订“六条诏书”

公元532年北魏孝文帝的孙子武帝即位,权臣高欢带兵进逼首都洛阳,孝武帝逃走。高欢另立孝静帝,首都也由洛阳迁到邺城,为东魏。宇文泰立孝文帝的另一个孙子元宝炬做皇帝,首都建在长安,为西魏。从此,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两部分。

西魏把持在宇文泰手里,宇文泰提拔苏绰为高级朝廷顾问,为了大力推行强国富民的办法,苏绰草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文帝批准,公布实行。六条诏书是使封建国家富强的好办法。宇文泰把六条诏书经常放在自己的案头,随时,他规定,做官的人必须背诵六条诏书,不懂六条诏书的不许做官。

苏绰制定的六条诏书,一直成为西魏治国的准则。

萧道成除暴君建齐

自宋文帝“元嘉治世”以来,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国力也有了提高。宋孝武帝刘骏去世后,宋明帝刘彧登上皇位,国家出现了衰退迹象。

公元472年刘彧突然驾崩,刚刚10岁的太子刘昱继承皇位。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带头起兵,想逼使刘昱下台,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右卫将军萧道成率军平息了叛乱,使刘昱的皇位,转危为安。萧道成因功被封为中领军。刘昱当了两年多皇帝,他便逐渐暴露出为所欲为、放荡不羁的性格。萧道成暗暗打定主意:这样荒唐的昏君应该除掉。

萧道成找来校尉王敬则,让他收买皇帝身边的卫士。刘昱在宫中残忍无道,人人憎恨,所以两人没有推辞。半夜后,刘昱睡熟了,杨玉夫、杨万年潜入后宫,杨万年抓起刘昱枕边的一把短刀,仅一刀,便切断刘昱的喉咙,结束了15岁的生命。

第二天,萧道成拥立11岁的安成王刘准嗣为新帝,刘准在位二年,刚刚13岁,被萧道成逼迫退位。479年,萧道成登基称帝,改宋为齐。

“菩萨皇帝”梁武帝

公元479年,萧道成灭宋建立南齐政权。曾任齐雍州刺史,镇守襄阳的萧衍,乘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于公元502年建立南朝梁。史称梁武帝。

梁武帝萧衍,是一个残暴、愚蠢、伪善而又善于玩弄政治手腕的人。他做了皇帝以后,一心盘算着建立万世基业,一方面用严刑峻法镇压老百姓,一方面又把自己打扮成信佛的善人。

梁武帝制定的法律规定:一人逃亡,全家判刑,罚做苦工。结果,老百姓每年因犯法而被判刑的就有5000人之多。监狱里总是满满的,到处都可以见到穿着囚衣、被士兵押着做苦工的人。每年被判处死刑的罪犯,为数也很多。但是梁武帝每逢杀人的时候,又总是假惺惺地掉几滴眼泪,念几声“阿弥陀佛”。

萧衍不仅是一般地信仰佛教,他甚至还表示不愿意做皇帝,想出家去当和尚。他几次斋戒沐浴,到同泰寺去“舍身”,就是把身体施舍给佛爷,其实这不过是一种骗人的把戏。在他的授意下,他每次“舍身”以后,大臣们就拿一大笔钱把他赎回来。他“舍身”四次,大臣们把他赎回四次,总共花钱四万万。这些钱都是从老百姓身上榨取来的。

在他最后赎身回宫的那一天晚上,同泰寺突然发生火灾,把佛塔烧毁了,梁武帝胡说这是魔鬼干的坏事,应该做法事来镇压魔鬼。他下诏说:“道愈高,魔也愈盛,行善事一定会有障碍,应该重建佛塔,把新塔修得比旧塔高一倍,才能镇得住魔鬼。”

梁武帝召见了大批和尚尼姑做法事,给他们吃上等的素斋,消耗了上万斤香烛,念了好几天经,又叫大臣们跟他一起烧香磕头。还派出大批工匠,上山采石砍树,花了无数的钱财,用了好多天工夫,建造起一座12层的高塔。

老百姓说,宋明帝的罪比塔高,梁武帝的罪比宋明帝的罪还大。人们形容那些表面上信佛,内心十分凶狠龌龊的人是“口念弥陀,心如毒蛇”。梁武帝正是这样的人,无论他怎样“舍身”,怎样把塔修得高而又高,都难以掩盖他的罪恶,也保不住他的皇位。梁武帝的胡作非为,终于导致一场大乱——侯景之乱。在那场战乱中,梁武帝被软禁起来,后来,活活地饿死了。

周武帝统一北方

公元543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两个国家。以后东魏和西魏又为北齐与北周所取代。公元561年,17岁的宇文邕即北周帝位,为北周第三位皇帝,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年轻皇帝。他是继北魏孝文帝之后,以一个少数民族出身的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史称周武帝。他一生雄才大略,励精图治。

周武帝从565年开始,就下诏释放奴婢,推行均田制,减免赋役,让人民休养生息;还组织人民开河修渠,防止水患。北周武帝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改革,使国家逐渐强盛起来,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577年元月,周武帝宇文邕灭亡了北齐,使中国北方重新得到统一。周武帝为结束全国长期的分裂局面,促进北方民族的联合,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侯景梁朝叛乱

侯景叛乱发生在梁武帝萧衍统治的末年,正是由于侯景之乱加速了梁朝的灭亡。侯景是被鲜卑同化的羯族人。他原先是北方东魏高欢部下的一员大将,拥兵十万,镇守河南13州。侯景狂傲不驯,除高欢外,谁也没瞧得起。高欢死后,其长子高澄接任大丞相,怕侯景不服,设计解除他兵权。不料被侯景看破,欲投西魏,西魏深知他是反复无常、狡诈多变的人,表面上帮助,实际上压制。这样侯景转降南梁,萧衍让他坐镇寿阳。

高澄不甘心侯景叛逃,便致信萧衍,离间侯景与萧衍的关系,又被侯景获知。侯景认为萧衍也不可靠,于是扩充兵力,准备直取梁朝都城建康。为了出师必胜,侯景找到萧正德做内应。

萧正德是萧衍的侄子,曾过继给萧衍当儿子,但萧衍有了自己的儿子萧统后,就把萧正德送还他父亲萧宏了。为此,断绝了萧正德想当皇帝之路,因此怀恨在心。这一情况,被侯景探知,就派人与时任左卫将军的萧正德联系,准备里应外合,攻下建康后,让他做皇帝,萧正德非常高兴,当即表示同意。

公元548年8月10日,侯景在寿阳发动兵变,侯景因为自己出身微贱,常常被士族歧视,故而愤愤不平。攻破台城,他以为大功告成,就命令将士到处烧杀抢掠。

侯景带兵冲入皇宫正华门时,萧正德身穿龙袍跟着进来,侯景大声说:“你乃假皇帝,岂能穿龙袍进宫,快脱掉!”萧正德正在迟疑,侯景又说:“先废去你的帝号,但念你攻城有功,暂封你为侍中大司马。”

萧正德万万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悔之晚矣,面对侯景的利剑,只好极不情愿地脱下龙袍。

侯景把梁武帝萧衍软禁起来,不久,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侯景逼死萧衍,独揽朝廷大权后,侯景宣布称帝,改国号汉。

侯景称帝,更激怒了各地藩王。陈霸先、王僧辨两路大军会师,举行了庄严的结盟仪式,宣誓共同讨伐侯景,报效朝廷。王僧辨与陈霸先联军在姑孰大败侯景叛军,以势不可当的气势逼近建康,并很快形成包围之势。

侯景慌忙出逃,最后只剩下妾兄羊昆鸟一人陪同他逃亡。两人弄到一条小船,在海上漂荡。羊昆鸟问侯景要去哪儿,侯景回答说听天由命,然后昏昏入睡。第二天,侯景睡醒了,发现前方是建康城,不禁大惊。

羊昆鸟说:“陛下,我想借你的头换取富贵。”随即一剑将他刺死。

侯景的无头尸体,被丢在皇宫前御街上,任凭人们践踏、唾弃。这个反复无常的叛贼终于落得了应有的下场。至此,历时四年之久的侯景叛乱始告平定。

陈霸先灭梁建陈

陈霸先,字兴国,吴兴郡长城县下若里人,生于公元503年。陈霸先与王僧辨平定侯景之乱以后,梁元帝萧绎任命王僧辨为太尉,镇守都城建康,任命陈霸先为司空领扬州牧,屯兵京口。不久,梁帝萧绎被西魏于谨处死,陈霸先与王僧辨又让晋安王萧方智继位。

萧方智重登帝位,陈霸先掌握了朝廷大权。北齐皇帝高洋,派兵进攻梁朝;王僧辨被杀,他的女婿吴兴太守杜龛、弟弟吴郡太守王僧智等人,统帅三吴之兵讨伐陈霸先。

陈霸先内外交困,在这危急时刻,得到百姓的支持,提高了士气,打退了北齐的进攻。又派侄儿陈茜平定三吴,南梁方才转危为安,后来,陈霸先闻听宇文氏篡位灭魏的消息,便加快了他的篡权步伐。公元557年,陈霸先终于灭梁建立陈朝,登上了皇位。

陈霸先即皇帝位后,改年号为永定元年。公元559年,陈霸先逝世,年57岁。

西北大作战大汉王朝(全四册)掀翻棺材板后,玄学卦妃轰动京城庄子:纯美典藏版世界足球先生也从猥琐发育开始至尊神豪SSSSSR孩子们太优秀,重生奶爸躺赢中国茶品鉴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