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郭论 > 26│捡史│ 冒辟疆和董小宛,乱世容不下的一对璧人

26│捡史│ 冒辟疆和董小宛,乱世容不下的一对璧人(1/1)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前些日子,有人跟我聊天的时候说:“郭老师,我挺爱看您写的李师师的故事。您把这个故事写得很有意思。”还跟我说:“这个故事我看了好几遍。”我后来回去一想,有可能是我写得不够明白,所以人家得看好几遍才能看懂。

然后还有人跟我说:“类似李师师这样的故事,还有什么可写的没有?”我就回答说:“这还挺多的,秦淮八艳,或者其他的人也好,总之有很多这种传奇女子的故事,是很值得一说的。”于是,我就突然想起冒辟疆来了,因为用冒辟疆一个人,就能把好多这样的姑娘和她们当年的事情串穿在一起,所以我就写了冒辟疆和他的爱情故事。

我记得上一篇咱们写到董小宛,她还有一个名字叫董白,这孩子出落得挺水灵的,诗文书画针线女红,就没有她不行的,家庭生活也很幸福,什么都挺好的。但就在董白13岁这年的夏天,她的父亲出事儿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开始拉痢疾了,有可能是中暑引起的,但是不管大夫开什么药,都不管用,最后去世了。董白的父亲去世之后,她们娘俩儿哭得都不行了,你想啊,一个才13岁的姑娘,她母亲的岁数也不大,突然出了这事儿,可打击坏了,母女俩都心神憔悴。因为那会儿的人结婚都比较早,据分析,她母亲当时也就三四十岁的样子。

料理完丈夫的后事之后,董白的母亲白氏就说:“我们不能在自己家的老宅子住了,因为我一住这儿,就会想起你爸爸来,睹物思人,倍感伤悲,心里总不是个滋味儿。”得了,白氏干脆在半塘河边盖了一栋房子,带着闺女在那儿住下了,就是为了躲老宅子远点儿。当时,董家还有一个绣庄,这个绣庄就交给了伙计们去打理。不知不觉间,这日子就过去了两年,董白姑娘15岁了,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枭雄四起。民间有句老话说得好“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到崇祯九年(1636年)的时候,这些乱象已经离苏州城很近了,人人都害怕这日子没法过了,可怎么办是好。这时候白氏心想,算了,要不这绣庄咱也别干了,把买卖都关了,把钱收回来,随时准备逃难吧。谁知因为之前绣庄的买卖都托给伙计们去管,这些伙计缺了德了,绣庄结业的时候一算账,伙计就跟白氏说:“奶奶您看看,咱现在不但没有剩下银子,还欠了一千多两的外债。”实际上这是伙计们在里边做的鬼,但是在那会儿,白氏一个妇道人家也没有办法,反正听到这些话之后,她又气又急,就病倒了。

董白15岁之前确实很幸福,但就这一下子,给孩子砸得都睁不开眼了。您想,她家里的买卖破产了,债务压头,母亲又生病了,在这种情况下,董白这孩子没有其他办法。她还能怎么办呢?因为董白是从小念书学画出身的,这样的家庭状况把她的性格培养得很清高,也很自傲。你让她出去低三下四地找谁借钱,她肯定做不出来,面对眼前的情况,她一时也没辙。这时候就有人给她出主意说:“姑娘,我有一个主意,南京秦淮河畔有画舫,你看你能不能到那儿去卖艺?别人吃饭的时候,你跟着一块儿聊个天、喝个酒、弹个琵琶,唱个曲。”这画舫就是水面上漂着的一种装饰漂亮的船。董白姑娘一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于是就去了画舫卖艺,打那儿起,她才改名叫董小宛。实际上董小宛只是她的艺名,她的本名叫董白,因为她的父亲姓董,母亲姓白,所以她叫董白。

结果刚到秦淮河没多久,董小宛就红了,为什么呢?因为她的气质很要命,不但超凡脱俗,还能诗会画,而且她最大特点就是清高。很多庸俗的客人去找她,她根本接受不了,所以她不仅不听话,脾气还大。但是单有一路人,那就是上流社会的人,就欣赏这样的女子,觉得她孤芳自赏,自怜自爱,不轻易受别人摆布。董小宛经常不听话,老鸨子也就很不开心了,怎么说人家都是做生意的,你董小宛来我这打工,还卖起清高来了,我们还怎么开门做生意?所以,老鸨子就一天到晚地说她闲话,这些个闲话肯定是不好听的,在这种情况下,董小宛一跺脚说:“姑奶奶还不伺候了!”于是就离开了南京,回到了苏州。

她回到苏州的家里之后,也很为难,毕竟母亲还病着,天天离不开药。而且她这一回来,那些真真假假的账主子,就都找上门来了:“听说姑娘回来了,是不是发财了?是不是要把欠我们的钱给还了?”董小宛年纪轻轻,根本无力应付这种情况,没有办法,她只能重操旧业,把自己卖到家门口的半塘妓院,卖笑陪酒,陪客人出去旅游,但是她还是抱定了一个初衷,就是坚决不卖身,为了生存,她是在没有办法之下才把自己卖去妓院。那会儿陪客人出游,还是董小宛比较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能带着她一起出去游山玩水的人,肯定不会是那种特别庸俗的人。

董小宛陪客人游山玩水,大家一起到处看一看,聊聊天,所以说她哪儿都去,她就这么陪着客人去西湖、去太湖,不管是哪儿,一去就是十天半个月的,也挺好。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冒辟疆。这年秋天,冒辟疆29岁,他又来南京参加乡试,这个考试大艺术家来了六回都没成功。但是每回来,在爱情生活上都得到了一次深造。他这回听人说,南京有一个叫董小宛的,其实在南京的时候,冒辟疆就找过董小宛。但是到了秦淮河一问,人家说董小宛已经走了,这姑奶奶脾气忒大,回家了。等到乡试一发榜,果不其然,冒辟疆又名落孙山了。得了,既然考试不成,我收拾收拾东西,上苏州闲游去。之所以去苏州,一方面是看看姐姐,另一方面是听人说了,董小宛就是回苏州娘家去了,冒辟疆打算到苏州去找董小宛。到了苏州后,冒辟疆专程去拜访董小宛,但是不巧,董小宛有客人,跟客人一块儿出去旅游去了,冒辟疆去了好几回,都没看见董小宛。就在冒辟疆准备离开苏州的前一天,他又一次来到本堂,没想到这回终于碰见董小宛了。据说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天挺冷,深秋了,董小宛刚刚参加酒宴回来,喝得有点儿醉,靠在床头,这一瞧冒辟疆进来了,董小宛赶紧挣扎着坐起来,但是这会儿她整个人都晃晃悠悠的,冒辟疆赶紧让她躺下别动,搬来一个小凳子,坐在她床头,你看我,我看你。冒辟疆说:“我叫冒辟疆,久闻姑娘芳名到此拜访。”

董小宛乐了,说:“早闻四公子大名(她说的就是那复社的四公子,不是说冒辟疆行四),久闻大名,钦佩已久。”她这一说,冒辟疆很意外,没想到一个风尘女子还对他们念书人那么感兴趣,就觉得肃然起敬。再仔细一打量董小宛,她没化妆,穿得很素净,眉清目秀,跟一般的烟花女子不一样。而且这会儿虽然说有酒力,娇弱不堪,但是谈吐不俗,聊了一会儿天,冒辟疆就走了,但是就这一面,两人对彼此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一直到了崇祯十五年(1642年),董小宛从黄山回来,赶上母亲去世,她自己心情也不好,闭门不见客人,这个时候,冒辟疆又来了。这一见面,两人就不一样了,之前有过交情,而且冒辟疆也说:“你看,我来了好几回,你这都没人……”总之俩人越说越好。过了几天,冒辟疆又来了,到这一瞧,董小宛高高兴兴、漂漂亮亮地站在门口等着他呢。来了之后,俩人说,今天咱们就约定了,因为这次冒辟疆还要到南京去参加乡试,在乡试结束后,他马上就回苏州为董小宛赎身,带她回如皋。但是这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那会儿想要赎身,不是说你想赎就能赎,因为董小宛在半塘的名气太大了,她是把自己卖给了半塘的妓院,人家妓院那个老鸨子不可能轻易放走了摇钱树,董小宛是妓院里的头牌,是招牌幌子,谁来买都不肯卖。冒辟疆很为难,这怎么办呢?就在这个时候,贵人来了。

来了俩人,钱谦益和柳如是。这俩人来苏州玩儿。柳如是是当年在秦淮河跟董小宛一块儿同事的好姐妹。钱谦益也认识她,虽然说现在这个钱谦益不做官了,免官闲居,但是在江南一带还是很有名望的,所以他一出面,妓院的老鸨也没办法了,只能答应让董小宛赎了身。董小宛就跟着冒辟疆回了家,到了冒家还挺好。因为冒辟疆的母亲马夫人以前见过董小宛,对她的印象很好,包括冒辟疆的媳妇苏元芳,也都很喜欢董小宛。董小宛又很恭敬,也挺听话,也不像别人似的,一天到晚在家里吵架,董小宛平时没事儿的时候,就跟着冒辟疆写字、画画、评论山水、鉴别金石。她的很多作品到现在还有存世,您到无锡博物馆去,那里还有董小宛15岁的时候画的彩蝶图。我记得特别清楚,我说评书的师父金文声先生,他爱吃茶水泡米饭,弄点儿茶,泡上米饭,就着咸菜吃,他认为这是无上的美味,他太爱吃这个了!后来查资料,就发现董小宛也最爱吃这个。你弄点儿油腻的东西,她不爱吃,她每次吃饭就是米饭泡茶,然后有点儿小菜,水菜香豉,就是她的一顿饭。她跟冒辟疆不一样,冒辟疆爱吃甜的,爱吃海味,爱吃辣和熏的东西,你说他们两口子能吃到一块儿,也挺不容易的。但这种好日子没过多长时间,李自成就攻占了北京城,清兵入关南下,天下大乱。

董小宛跟丈夫俩人一路南逃,经历了很多事情,劫后余生,最后才返回来,冒辟疆却病倒了!病得还挺厉害,据说都折磨得不像人样了,最难的时候,董小宛夜里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个儿坐着睡了足足有一百天。后来冒辟疆的病是好了,但董小宛病倒了,不管怎么治,也没治好。在顺治八年正月,嫁给了冒辟疆九年的这位贤妾良妇董小宛,去世了。民间传说,比如说清宫四大疑案,说顺治出家是为了董小宛,还说冒辟疆因为董小宛死了,悲痛欲绝,要进宫去探望,还有人说是洪承畴把董小宛抢走的,送到了皇宫里,这肯定都是瞎说了,但是评书可以这么说,我们的京剧也可以。南派京剧里的董小宛,故事跟这个差不多,广东粤剧的故事也是这样的,也是洪承畴把董小宛抢走了,送到了皇宫里去,最后冒辟疆假扮成太监的模样,混进了宫里,见到董小宛,说:“小宛,你我夫妻只此一面。”如果有读者朋友感兴趣,您可以上网搜搜我们的京剧,赵麟童先生留下了这出戏的录音,很好听,当然这是虚构的故事,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顺治帝所谓的董鄂妃,就是董鄂妃,跟董小宛没有关系,在冒辟疆的爱情故事当中,董小宛是最浓重的一笔。不过除了她之外,还有一个文字记载最少的女人,叫麻姑。

这个麻姑,其实并不是说这人名叫麻姑,只是一个尊称。你叫她麻姑娘也行,叫她麻大姐也行,叫麻娘也行,反正这个人的名字里带个“麻”字,但具体姓什么、怎么称呼,这就不好说了。因为冒辟疆有个好朋友叫江都吴绮,他写的《挽董少君》里边曾经提到“麻姑去后小姑闲,独剩双成又早还”,根据这段话来分析,“麻姑去后小姑闲”,意思就是冒辟疆有一个叫麻姑的妾,麻姑应该是在董小宛之前去世的,后边“独剩双成又早还”,因为后边冒辟疆又有两个新纳的妾,一个姓蔡,一个姓金,所以麻姑也应该是冒辟疆的一个妾。

除了这位麻姑,还有一个吴蕊先,吴蕊先是苏州人,家里边也是做官的,吴琦曾经嫁过人,嫁的丈夫叫管勋,跟冒辟疆是好朋友,也是复社的好交情,后来因为反清,管勋出事儿了,死了,吴蕊先一看丈夫死了,就投靠了冒辟疆,冒辟疆都给她安排好了,安排在哪儿了呢?洗钵池边有一个深翠山房,她来到这儿时,也是董小宛刚刚去世时。这俩人这个时候一个妾去世,一个丈夫去世,同病相怜,日久生情。当然后来冒辟疆又纳了一个妾,就是家里的丫鬟,叫吴扣扣,因为有了吴扣扣,所以吴蕊先就说算了,我别在这里边跟着你们搅和了,就给冒辟疆写了一首诗,写道:自许空门降虎豹,岂容弱水置鸳鸯。

写了这么两句话,表明她打算遁入空门了。你也没法去强求人家了,最后就在城南杨花桥的旁边盖了座庙,叫别离庙,这位吴蕊先就在这里,青灯古佛,了此一生。在她去世之后,冒辟疆去凭吊了她,并且写了诗,写了词,还刻在庙里,这咱就不细写了。这一年是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冒辟疆已经51岁了。这时候他有一个贴身的丫鬟,叫吴扣扣,冒辟疆准备在当年的中秋节后,正式把她纳为妾,结果才到6月,吴扣扣就去世了,死的时候好像才19岁,但是名分已经定了,所以大家都知道吴扣扣是冒辟疆的妾。吴扣扣是真州人,也就是江苏一真,现在这个地名已经没有了,她当年是因为家里出了事儿,才随着父亲流落到如皋。顺治六年(1649年)那会儿,董小宛已经嫁给冒辟疆了,她看见吴扣扣这姑娘,就买来做了丫鬟,并且告诉冒辟疆说:“你看我买的这位女孩儿了吗?这女孩儿是‘君他日香奁中物’。”董小宛这是什么意思呢?香奁就是装香料的盒子,当然也说是妇女放粉、放镜子的匣子,指的就是闺阁。董小宛的意思是,吴扣扣现在是我的丫鬟,我存着她,以后就把她给你。后来吴扣扣确实升格为妾了。在吴扣扣之后,冒辟疆还有俩妾,一个是蔡女萝,一个是金晓珠。

这俩人都是苏州吴县人,后来一块儿嫁给冒辟疆了。蔡女萝画画画得好,金晓珠刻戳子刻得好。刻戳子就是刻印,好像现在还有少量的人在从事这个行当。她们俩跟冒辟疆仨人一块儿合作的话,遂是。董小宛在世的时候,这两位也是不得宠的,老在家待着,没事儿写写字、画画画。一直到了清康熙四年(1665年)和六年(1667年),冒辟疆把这俩人分别纳为妾。55岁纳了一个,57岁纳了一个。蔡女罗活到40岁,去世了,她死了不久,金晓珠也去世了,后来史书上把这两人分别称为蔡夫人和金夫人。到康熙十七年(1678年),冒辟疆68岁,又纳了个妾,叫张氏,张氏好像就没有什么人再提了,这张氏给冒辟疆生了一个闺女,张氏具体是哪年生的,又是哪年死的,没人提过!还有文献记载说,崇祯九年的8月份,冒辟疆跟秦淮八艳的顾横波,还有专门唱南曲的名女子范双玉的关系也不错。当然了,《影梅庵》里边说,冒辟疆到了75岁还打算纳妾呢。反正要是这么算的话,除了跟陈圆圆那婚约没能成功之外,冒辟疆一生有名分的妻妾就有六七个,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张明弼,在写《冒姬董小宛传》的时候,说冒辟疆“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

明朝大历史南明史(全二册)我真不想出生啊华杉讲透资治通鉴10这是一本你最想看的娱乐文史记故事论语密码仵作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