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二战风云 > 第十章 名将之死

第十章 名将之死(1/1)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空军健儿们曾在空战中英勇杀敌,捷报频传,屡建奇功。其中有一位最受人们称颂的英雄,他的名字叫高志航。他是中国空军驱逐司令兼第四大队大队长。虽然他在抗战开始后不久,在敌机的一次空袭中牺牲了,但他的英雄事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册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

高志航,1907年5月14日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三棵榆树村一贫农家庭,原名高铭久。父亲高景文,母亲李春英,在家里8个孩子中为长子。13岁的他为减轻家庭负担,毅然投笔从戎,17岁,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研习炮科。1924年,东北军为发展航空事业,要甄选两批学生赴法国学习飞行,高志航去报考,但因为“人还没有枪高”而遭到淘汰。那时他的身高也才1.67米,他不甘心,就写了一封法语信寄给当时的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并把自己的名字“铭久”改成“志航”,以表明自己献身航空的决心。张学良不懂法语,就找到了当时奉天中法中学的校长,没想到校长把高志航夸了又夸,说高志航是他最好的学生!就这样,18岁的高志航如愿飞赴法国木拉诺高等航空学校学习飞行。很快,高志航就在法国学会了每一项飞行科目,并且掌握了不少高难度飞行动作,成为了飞行员中的佼佼者。1926年结业回国,历任东北航空中尉驾驶员、空军少校分队长等职。

高志航

1928年,高志航飞赴满洲里执行任务,在当地的一间商店里,他遇见了白俄流亡贵族葛莉亚。葛莉亚只会说俄语和法语,说了半天店员也不明白,说得一口流利法语的高志航上前解了围,结果两人在私下结了婚。不久从国外进口了一架飞机,试飞时候,操纵杆弹出,把高志航的腿打断了,当时找了个日本医生接骨,那医生很不负责,连碎骨头都没清除就接上了,导致高志航的腿开始肌肉萎缩。葛莉亚见情形不对,跑到哈尔滨找到她认识的一个著名的犹太医生,由这医生出面给东北航空委员会写信,表示要重新治疗,航空委员会才把高志航转院到这医生手中。就是这次手术,才发现上次日本医生治疗马虎。葛莉亚精心照料高志航几个月,他终于恢复了,但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从此高志航得了个“瘸子飞行员”的绰号。葛莉亚挽救了丈夫的腿,也挽救了中国空军战神的命运。很多人都说,没有葛莉亚就没有高志航!1929年高志航调任东北航校飞行教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高志航辞别双亲,只身入关。辗转找到了在法国航空学校的同学邢铲非,在他介绍下,1932年到了南京,找到中央航空署,见到了航空总队队长毛邦初。毛邦初表示久仰高志航的飞行技术和训练水平,“当前国家正在用人之际,中央航空署欢迎你。但是航空署规定,凡空军军官不能与外籍女子通婚,听说大队长夫人系俄国贵族之后,本署不能违背规定,还请高大队长慎思,二者善择其一”。高志航和葛莉亚两人感情深厚,听到消息后抱头痛哭。后来两人想出了办法,表面上分开,但是高志航给葛莉亚在郊区租了民房,两人还是在一起偷偷厮守。结果被毛邦初发现了,把葛莉亚驱逐出境,葛莉亚从此再无音讯。

1932年,培训结业后的高志航因其东北军的身份受到排挤,只能作为一名无单独飞行资格的空军少尉见习。在1932年春航委会第一次检阅时,高志航的飞机虽在起飞时出现过小小意外,但其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娴熟技巧却给在场的所有观摩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结果非但未受到处分,反被提升为第8队的中尉分队长。在第二次检阅时名列第一,随后成为航校驱逐机班的上尉教官。不久,高志航奉命前往意大利购买战机。其间应邀在意大利上空表演了他的飞行特技,深受称赞,并受到了墨索里尼的召见。然而,该国军火商却以大批金钱向他行贿,企图向他推销一些落后的机型,但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并决定改向美国购机。最后不辱使命,顺利从美国购回了100架“霍克”式驱逐机。回国后,政府随即组建了5个飞行大队,任命他为第4大队长,并晋升中校。辖21、22、23中队,协助总队长毛邦初工作,在南昌集训驱逐机部队所有飞行员,培养出如:刘粹刚、柳哲生、董明德、李桂丹、郑少愚、乐以琴、罗英德等优秀飞行员。

1936年10月31日,航委会特别在南京举行了一次有英、德、意等国空军参加的空战技术和飞行特技表演,当时正留守杭州的高志航闻讯后,主动驾机前往参加。其间,他以自己的拿手好戏在空中尽情展示,博得场上各路嘉宾的阵阵喝彩,亦使几支欲争高下的外军特技队相形见绌。表演结束后,众人对他的高超技术赞不绝口,很快,消息就通过国内外的各种媒体传了出去。从此,高志航的名字在军中几乎人人皆知。

第四大队二十一中队的成队典礼。2101为中队长李桂丹的座机。

高志航烈士像

这时的高志航已经再次结婚,对方是当时上海英语专科学校的校花叶蓉然,她是女学生给空军英雄献花的代表,而高志航是当时万众瞩目的英雄,可是两人结婚后时常有摩擦,高志航喜欢打猎、摄影,而叶蓉然喜欢打牌、交际,生活习惯完全不一样。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为防止日军突破连云港,陷中原,下武汉、切断中方后方资源及退路,空军第4大队于7月中旬由原驻地江西南昌秘密进驻河南周家口机场待命昼夜随时备战。由于淞沪会战爆发,13日中午大队接到航委会命令,全队紧急转场华东,以杭州笕桥机场为前进基地。14日当天早饭后,时任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高志航飞南京开会,行前指示空军第21中队队长李桂丹率21、22、23各中队按命令提前行动。下午,在经过冒雨、穿云,克服恶劣气象条件的长途飞行后,四大队21、23中队先行达到笕桥机场,高志航大队长也从南京直接飞抵笕桥。而此刻正好收到最新日机进袭情报,敌大型轰炸机若干向笕桥方向而来,高志航立刻前往起飞线前,以喊话、手势命令正在降落的21、23中队队员赶快再次起飞,利用最后一点余油拦截日机。高志航立刻驾机起飞,空战中率先击落日机一架,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击落日机。在10多分钟的空战中,全大队此役共击落敌机6架,中国空军无一损失。“八一四空战”首战告捷,这是中国人首次击落日军飞机!创造了4:0的纪录,“8月14日”遂被定为空军节。

8月15日晨,日本海军航空队第二航空战队派出多批飞机从“加贺”号航母上起飞袭向杭州,高志航再次击落日机一架,后左臂中弹返回机场,杭州各界得知后,纷纷前往广慈医院慰问,时任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特汇来一万元大洋,并专电褒奖,责令送其到相对安全的汉口治疗。出院后,晋升为空军驱逐机上校司令,专责南京防空任务,指挥第3、4、5等三个航空大队,并兼任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第4航空大队亦被命名为“志航大队”。

1937年11月,高志航奉命赴兰州接收苏联援华的战机,根据命令他率援助的战机飞至周家口。因天气恶劣,留原地待命。11月21日,周家口机场接到报告,有11架日机向该机场飞来,他立即下令作战,然而此时日军战机已飞至机场上空,在日机的俯冲轰炸下高志航登上座机,刚进入机舱既被早有准备的日军战机投下的炸弹击中而殉国,时年30岁。

高志航牺牲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追授高志航少将军衔,周恩来参加了追悼会,称赞高志航“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抗日牺牲的,为民族牺牲的。”1946年8月14日,中共方面在延安举行了纪念“八一四”空战大捷座谈会,纪念高志航及其战友的英雄事迹。高志航追悼会之后,高志航之弟高铭魁和随行官员护送英烈灵柩,准备由湖北宜昌经水路送往重庆安葬。1937年11月28日,灵柩运抵宜昌。宜昌学生戴着白花,举着“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战魂犹在”的标语,为英魂送最后一程。由于战争之故,后其灵柩被送到湖北宜昌安葬,安葬地点即现在的宜昌市夷陵大道181号老医专院内,两棵香樟树与一棵桂花树之间,由于担心日军报复开挖,没有留坟头和立碑。

赵尚志是著名抗日将领,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发表的《八一宣言》中,称赞他为“民族英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最早对日作战、历时最长且条件最艰苦的一支抗日武装。抗联将士抵御着难以想象的严寒和饥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数十倍于己的强大日军顽强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殖民统治,为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此过程中,东北抗联也蒙受了巨大的牺牲。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参加东北抗联的5万多将士大部分血染疆场,120多位师以上干部战死。被称为“南杨北赵”的杨靖宇和赵尚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赵尚志(1908~1942年),辽宁朝阳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5月,他回哈尔滨参加建党工作,历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等职。他指挥的抗日联军与日寇周旋在林海雪原,驰骋在松花江两岸,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27年3月,赵尚志在长春开辟党的工作,被奉系军阀的宪兵逮捕,在狱中以“赤色分子”的罪名一再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被任命为满洲省委军委书记,后来又被派到张甲洲领导的巴彦游击队,任参谋长。

1933年10月10日,珠河县委在三股流水万屯召开大会,宣布成立珠河反日游击队,赵尚志任游击队长,李福林任政治指导员。赵尚志在会上带领队员庄严宣誓:“我们珠河游击队的全体战士,为收复东北失地,争取祖国自由,哪怕枪林弹雨,哪怕刀山火海,万死不辞。誓为武装3000万同胞,把日寇驱逐东北,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而奋斗到底。”此后,赵尚志带领游击队先后在三股流、石头河、板子房等地发动群众,建立了游击根据地。1934年初,日军决定对他组建的抗日游击队进行“围剿”。赵尚志带领抗日游击队采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与日军进行作战,多次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并在冰趟子对日军进行伏击,击毙日军200多名。对于赵尚志出色的军事才能,日军慨叹道:“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

1932年8月,赵尚志(前排中间拿马鞭者)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

这一地区,除了抗日游击队,还有10余支反日山林支队和义勇军,为了贯彻执行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赵尚志奔走于各个队伍之间,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抗日到底、武装群众、联合各反日部队共同抗日的主张,使得各队头领在“不投敌、不卖国、抗日到底”的条件下联合起来,成立了东北联合军司令部,并推举赵尚志为总司令,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与日寇、伪军进行了上百次的战斗,并使抗日根据地扩大到了珠河、宾县、延寿、方正、阿城、五常、双城等县。1936年1月12日至28日,根据赵尚志的提议,在汤原县吉兴沟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东北反日联合军军政联席会议”,成立了“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部”、入会者一致推荐赵尚志为任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4军、第6军、第7军、第8军、第9军、第10军、第11军就是在汤原吉兴沟会议上,直接或间接联合起来的抗日部队。这些部队在吉兴沟会议的大联合旗帜下,自愿加入了东北抗日联军,并在总司令赵尚志的统一指挥下,相互支持,共同奋战,为东北抗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臂章

1936年8月间,赵尚志被任命为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和第二路军副总指挥。在一年多的过程中,由于赵尚志卓越的指挥才能和细致的组织工作,抗联第三军活跃在松花江两岸20多个县境内,在打击日伪军的战斗中取得了辉煌的战绩,部队也因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原6个团的基础上,扩编成7个师,共6000多人,并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重兵“讨伐”。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加紧了对抗日联军的“围攻讨伐”。日本关东军司令植田谨与东条英机参谋长纠集日军3万余人,妄图在3年里消灭一切抗日力量。这一时期日军的军事进攻使东北抗联各部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按照党的指示,江北抗联陆续进入苏联境内进行休整。赵尚志组织了在苏联的东北抗日人员100余人,建立起一支精干的武装队伍,回到了东北,再次投入了战斗。

1939年后,由于日伪军连续派重兵“讨伐”,抗日战争进入艰苦时期,日本关东军曾悬赏一万元,通缉赵尚志,叫嚣“一钱骨头一钱金,一两肉得一两银。”日军还多次派遣特务奸细混入抗日军内部,企图暗杀他,均未得逞。

1941年秋天赵尚志从苏联回到东北后,他才知道,自己6000多人的部队,在仅仅一年多后,已经死的死散的散,所剩无几了。赵尚志决心重建抗日队伍,由于急于扩充实力,在吸收队员时,他“饥不择食”,来不及认真考察,被日伪特务混入,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随着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日根据地“围剿”的加剧,东北抗联逐渐陷入了困境。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受特务刘德山诱骗,率领包括刘德山在内的5名抗联战士去袭击梧桐河警察分驻所,当他们快到梧桐河警察分驻所时,刘德山趁赵尚志不备,从背后向赵尚志开枪,子弹从腹部穿过,赵尚志立仆在地。毕竟是赵尚志,他操起手枪,朝刘德山打去,刘的头、腹部各中一弹,当即毙命。

密林中的东北抗日联军

刘德山,原名刘海峰,黑龙江珠河县人,老猎手,枪法奇好,是被日本人收买来刺杀赵尚志的。赵尚志因伤势过重昏迷过去,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日本人的爬犁上,他说:“只想死在千军万马中,没成想死在刘炮(刘德山)手里。”

此时,他才知道,此行自己身边的5个人中,就有两个是汉奸。百战不殆的天纵之才赵尚志,最大的敌人不是日军,而是身边层出不穷的汉奸,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情就是死在了叛徒的黑枪下。

由于伤势过重,赵尚志因流血过多而壮烈牺牲,年仅34岁。凶残的日军把他的头割下运到长春,把他的躯体扔到冰冷的松花江中。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表彰赵尚志的抗日功绩并永远缅怀这位抗日英雄,人民政府把珠河县改名为尚志县,把他的牺牲地改为尚志村,把哈尔滨的一条主要街道命名为尚志大街。

抗日战争时期,在鲁南的枣庄、临城一带,活跃着一支铁道游击队。这群机智勇敢的游击健儿,在纵横数百里的铁路干线上与日军斗智斗勇,创造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传奇故事。而这些故事,大都与他们的大队长——洪振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洪振海,又名洪衍行,1910年生,山东滕县人。自幼随父亲在枣庄路矿谋生,迫于生活,和矿区的穷孩子们一起爬火车搞煤炭和粮食,练就了飞登火车的本领,人称“飞毛腿”。

1938年3月18日,枣庄被日军占领。洪振海和王志胜、刘景松一齐奔向峄县人民抗日武装驻地墓山,正式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当年11月,按照上级“迅速建立抗日武装”的指示,他发动路矿工人建立了一支数十人的秘密抗日武装——枣庄铁道队。这支精悍的队伍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烽火岁月里不断发展壮大,到1940年上半年,枣庄铁道队已发展为上百人的抗日游击队,经上级批准,改名为八路军鲁南铁道大队,洪振海任大队长。

洪振海青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养成了他豪爽、讲义气的禀性,他十分同情穷苦矿工和百姓,经常用从火车上搞来的煤炭、粮食接济他们,因此在铁路一带人缘很好。这些都为他后来在铁路上开展对敌斗争打下了基础。1940年春,日军对鲁南山区频繁“扫荡”“封锁”,使山区抗日部队的生活极其困难,活动经费异常匮乏。铁道队受命从敌人那里搞资金,解决部队的暂时困难。6月的一天,一列运钞车刚出枣庄,洪振海等人便跃上车头,杀死了所有押车的日伪军,并将5个装钱的帆布袋扔下了车。这一战共毙敌12人,缴获伪币8万元、短枪3支、长枪12支、手炮1门、机枪1挺,从此,“飞虎队”的威名便迅速传开了。

铁道游击队因长期活跃在津浦铁路沿线而得名,也因为有了铁路的便利,才有了游击队员们截火车、炸铁轨的传奇经历。在抗战困难时期,他们截火车得来的武器弹药、布匹服装成为抗日武装给养的有效补充来源。在洪振海等人的领导下,鲁南铁道大队在敌人严密控制的铁路干线、枣庄矿区和微山湖区,紧紧依靠路矿工人和湖区群众的掩护与帮助,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活跃在千里铁道线上,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他们扒铁轨、炸桥梁,撞火车、截物资,越战越勇、越战越强,成为一支威名远扬、威震敌胆的抗日英雄部队。

1941年,开辟一条连接华东根据地和山东根据地的交通线成为燃眉之急,按照部署,铁道游击队承担起了构建秘密交通线的任务。当时日伪在津浦沿线严密控防,重要据点设有由伪军把守的碉堡,碉堡以外的路段则挖有很深的封锁沟,并派有日军日夜巡逻。通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加上“飞虎队”杀高岗、截火车的威名,驻守碉堡的伪军基本上对交通线不闻不问。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铁道游击队先后护送刘少奇、罗荣桓、肖华、陈毅等各级党政军领导数10次,千余人成功地从这里跨越敌人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直至抗战胜利。

1940年12月,日军加紧对铁道大队活动地区的“扫荡”“清剿”,并把阎成田伪军团从泰安调到临城一带布防。1941年6月,洪振海带领铁道大队配合兄弟部队,一举歼灭阎团驻微山岛上的一个营,从此微山岛成了铁道游击队的活动根据地,高峰时期,铁道游击队曾发展到200余人。

铁道游击队雕像

铁道游击队力量的不断壮大让日军伤透了脑筋。1941年夏天,日军专程从济南搬来特务头子高岗,企图一举消灭铁道游击队。高岗是个中国通,对铁道游击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少帮助铁道游击队的老百姓也因此惨遭毒手。7月的一个夜里,洪振海带领十几人化装成伪军巡逻队,奇袭临城。这次袭击干净利落,前后用了不到十分钟时间,除干掉高岗和其警卫石川外,还缴获步枪30余支、机枪两挺、手枪3支和子弹数千发,铁道游击队员则无一伤亡。

铁道大队以微山湖为依托,在枣庄到滕县的广大地区,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斗争。铁道大队时而集中打击敌人,时而分散袭扰敌人。在铁道大队的打击下,敌人变本加厉,采用扫荡、围剿、收买叛徒种种伎俩,妄图把铁道大队一口吞掉,但均告失败。1942年6月,日伪军3000余人包围微山岛,并对我方形成合围之势。此时微山湖地区包括铁道游击队、运河支队、微湖大队等队伍约2000人,敌众我寡,战斗在夜里11点打响,一直坚持到第二天中午,我方已牺牲百余人,突围势在必行。于是,岛上队员穿起早已准备好的日军服装,化装成日军,然后由反战同盟的日本人小山口、田村伸树与日军用旗语联系妥当后,安全突围。陈毅同志曾为铁道游击队写诗一首:“横越江淮700里,微山湖色慰征途。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赞美他们的英雄情怀。

铁道游击队纪念碑

1942年4月初,临城的日军纠集伪军1000余人,分两路突然包围了铁道大队的驻地黄埠庄,妄图将铁道大队一网打尽。在敌人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洪振海为了给遭日军摧残的老百姓报仇,不顾大队政委的劝阻,带着60多名游击队员和敌人激战,结果陷入敌人重围,他和队员们全部壮烈牺牲。洪振海牺牲时年仅32岁,遗体就地安葬于黄埠庄,两年后迁至其家乡。洪振海牺牲后,铁道大队分队长刘金山被全体队员推举为代理大队长,1942年5月,刘金山被鲁南军区正式任命为大队长。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重大胜利,鲁南抗日军民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进入到局部反攻阶段,从这年2月起,刘金山带领铁道大队取得了一系列反击日伪顽军战斗的胜利,如反击湖西顽军胡介藩部、韩继尧部战斗,程子庙战斗,高庄战斗,奇袭临城伪区部战斗及攻克赵坡战斗等。

洪振海这位抗日英雄,他组织参加了多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打洋行,劫票车,夜袭临城,坚守微山湖等,他是真正的好汉,真正的民族英雄,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在枣庄抗日史册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德米特里·格里戈利耶维奇·巴甫洛夫(1897~1941年),苏联将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应征入沙俄军队,1919年加入红军,参加过国内战争。1940年6月起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司令。1941年获大将衔。苏德战争爆发后,任西方面军司令。因指挥重大失误,同年7月1日被解职,不久被处决。

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位于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时为西部特别军区军区司令部)以西,是突入波兰境内的一块弧形区域,南北宽度约在100千米。直到开战以前驻守在此处的西方面军依然按照其指挥官巴甫洛夫大将的命令行事,区区一个比亚斯托克突出部集结了苏联西方面军近3/4的部队。

其第3、4、10集团军分别位于该突出部的北、西、南三面,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部署导致了整个西方面军的灾难。

德军炮击布列斯特要塞。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突然出动数百架飞机轰击苏军西方特别军区的26个机场,当天击毁苏军飞机738架,西方面军的空军在第一天就被基本消灭,一举夺得了制空权。德军第三装甲集群从苏瓦乌基地域出发,在苏军西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的接合部突破防御,尔后向维尔纽斯、明斯克方向发展进攻,第9集团军随后跟进;第二装甲集群从华沙以东地域出发,迂回布列斯特要塞,继而向斯卢茨克、明斯克方向快速推进,第4集团军随后跟进。一星期后德军攻占明斯克,西方面军大部被合围。而在这一星期中,作为方面军司令员的巴甫洛夫始终没能有效的指挥下属部队。

德军坦克行驶在明斯克城外。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即成功包围了3万苏军部队,包括布列斯特要塞地区的苏军筑垒部队。次日,西方面军仓促发起反击。但由于兵力分散,准备仓促,装备短缺,同时未建立有效的通信联络方式协同作战,并未对德军形成重点突破。反击部队伤亡惨重,各种作战物资消耗殆尽。

坐在第13集团军司令部中,巴甫洛夫得不到前线足够的汇报,对自己其他三个集团军的现状一无所知。德军位于哪里,下一步准备如何行动他都没有任何概念。他只是坐在集团军司令部中向比亚威斯托克突出部的部队不停地下达根本无法完成的任务:“坚守与反击!”

远在莫斯科苏联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根据空中侦察获得的零星情况,很快意识到西方面军正身处险境当中,如不及时通知,整个西方面军很有可能遭遇灭顶之灾。他立刻打电话给西方面军司令部,却怎么也找不到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至此,苏联统帅部基本失去了与西方面军司令部的实际联系,对其现状一无所知。

23日,德军占领格罗德诺。苏军第10和第3集团军各一部向该市实施反突击,未达目的。24日,德军占领维尔纽斯。巴甫洛夫大将急令西方面军预备队前出比亚韦斯托克突出部,殊不知这样正好在无意间“配合”了德军博克元帅的战术部署。将整个方面军的部队投入到德军部队所织成的两个口袋中。25日,德军向西方面军深入后方实施两翼包围,使其面临被合围的危险。29日,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以东地域会合,完成了对比亚韦斯托克-明斯克地区苏军50多万人的战略大合围。

几天后,总参谋部的朱可夫大将受斯大林调遣前往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救急。他首先要找到巴甫洛夫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指挥官,这个任务让朱可夫颇费了一番功夫。他从方面军司令部开始找,一路找至第13集团军司令部才把巴甫洛夫找到。从谈话中朱可夫看出巴甫洛夫对西方面军现况的了解是稀里糊涂的,而且指挥极其不力,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下显然巴甫洛夫已不能胜任方面军指挥官这一职务。斯大林接到朱可夫的汇报之后指示立刻撤销巴甫洛夫的指挥权,遣送回莫斯科接受审查,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方面军司令员职务。

苏联IS-2重型坦克

7月9日,被围苏军大部被歼,一部分散突围,据德军战报:此役俘虏苏军约32.4万人,缴获坦克3300多辆、火炮1800余门,几乎占领白俄罗斯全境。

斯大林无论如何接受不了这个事实——那样一个强大的方面军一星期就完了!巴甫洛夫大将在开战后的种种作为令他极其失望。同时,西方面军在明斯克地区的最后命运也让斯大林愤怒不已。于是,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方面军通讯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少将和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洛布科夫少将等人被送上军事法庭。几天之后,身在莫斯科接受审查的巴甫洛夫大将迎来了对自己最后的判决——死刑。让巴甫洛夫不能接受的是,判处其罪名居然是叛国罪。巴甫洛夫想向斯大林申诉,但已没有这个申诉的机会了。斯大林就此事发出通知:“我警告,无论是谁,如果违背军人誓言、忘却对祖国的责任、玷污红军战士的崇高称号、表现懦弱和惊慌失措、擅离战斗岗位以及未经战斗即向敌人投降,都将受到军法最严厉的无情惩罚,此命令向团级及以上所有指挥员传达——苏联国防委员会人民委员约·维·斯大林”。

巴甫洛夫大将的结局无疑是极为悲惨的,他是红军在苏德战争中死亡的最高级将领之一,但他却不是死于战场,而是死于自己人的枪下。巴甫洛夫大将的死应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晋升得太快了,在没有具备相应的能力之前就承担了过重的责任。在1941年初的大演习中,朱可夫指挥的蓝军就以与后来德军差不多的打法击溃了巴甫洛夫指挥的红军。可尽管如此,直到战争开始,巴甫洛夫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改进措施。战争爆发后,巴甫洛夫完全慌了神,竟跑到一个集团军里去,等于放弃了对方面军整体的指挥,加剧了混乱,的确是失职。但是巴甫洛夫大将也确实挺冤枉,因为当时德军是将主力投入西方面军正面,而红军的主力却在西南方面军,即使让朱可夫指挥西方面军,恐怕也不免要打败仗,尤其是,以叛国罪枪毙巴甫洛夫大将那更是完全子虚乌有。

尼古拉·费奥多洛维奇·瓦杜丁,苏联大将,卫国战争期间曾任苏军副总参谋长、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第一乌克兰方面军司令等职。被称为“闪电将军”和“小土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朱可夫、崔可夫等一样优秀的将领。

瓦杜丁于1901年12月生于沃罗涅什省(今库尔斯科州)的一个中农家庭,其祖父格利戈利是一位当过18年骑兵的老人,家规很严,全家有26口人。父亲费尔多是位忠厚善良、沉默寡言的农民,母亲叶菲莫夫娜灵敏好动,心地善良,养育了五男四女,终日在田里和家里辛勤劳作。1909年瓦杜丁入小学,毕业时在亲友和教师资助下才得以进入中学和商业学校,后因经济困难不得不中途退学,当上了一名乡公所的抄写员,这段经历使得他在今后的岁月中一直写得一手漂亮的字。

瓦杜丁

瓦杜丁于1920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22年至1937年期间曾先后毕业于波尔塔瓦步兵学校、基辅高等联合军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及总参军事学院。入伍后的瓦杜丁参加了在卢甘斯克、斯塔罗别利斯克地区对马赫诺匪帮的战斗,经受了战争的洗礼,经受住了严格的考验。1931年至1941年间,瓦杜丁历任师参谋长、西伯利亚军区司令部第一部部长、基辅特别军区副参谋长、参谋长、苏军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瓦杜丁对于苏军的现代作战理念的形成,对于军事思想都有深刻的影响。在卫国战争中,瓦杜丁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苏军的几次重大战役都离不开他的身影。他指挥果断、行动神速,其部队经常能出奇不意地出现在敌人的侧后,使敌猝不及防,故被誉为“闪击将军”。

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发动对苏联的闪电攻击,苏德战争爆发。至6月下旬,北路德军强渡了西德维纳河,列宁格勒受到严重威胁。6月30日,瓦杜丁奉命调任保卫列宁格勒的西北方面军参谋长,当时列宁格勒正面临严重的威胁,西北方面军屡遭挫败,军心涣散,司令部也基本丧失工作能力。瓦杜丁沉着冷静地分析战况,整顿司令部,汇合溃散的兵力,使西北方面军的战斗力得到迅速恢复。他还亲自率领诺夫哥罗德苏军战役集群参加战斗,粉碎了德国曼施坦因集团军对列宁格勒发动的数次突击,击退德军40余千米,使德军遭受了重大的损失,这也是苏联战场上德军第一次被击退。他的工作,为后来朱可夫到列宁格勒扭转战局、稳定防御打下了基础。

1942年5月,瓦杜丁再次担任了副总谋长,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做了大量的工作。经历了莫斯科城下的失败严冬后,德军在苏联战场上逐渐恢复了作战能力,并逐渐重新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1942年7月,沃罗涅什方向的形势急剧恶化,为了加强该方向,他被任命为司令员。此时的德军已经渡过了顿河,前锋已经进入沃罗涅什,形势岌岌可危。他上任之后,表现出了独挡一面的大将风范,沉着应战,指挥若定,他以频繁的反冲击和积极行动来挫败敌人的进攻,将强敌阻于沃罗涅什城下。

当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转向斯大林格勒,沃罗涅什战线变为次要战场时,瓦杜丁从全局出发,没有转入防御,而是主动出击,用飞机轰炸、炮兵轰击,用步兵出其不意地进行冲锋,以积极的行动钳制德军,使其不能从沃罗涅什附近向斯大林格勒抽调兵力。瓦杜丁高超的用兵能力和纵览全局的战略观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制止了德军对沃罗涅日城的进攻,而且打乱了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部署,受到了最高统帅部的高度评价。

1942年7月17日,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保卢斯上将)辖13个师约27万人,在1200架飞机的支援下,向斯大林格勒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斯大林格勒告急。希特勒企图通过实施这一战役,将苏军主要的预备队吸引到苏德战场的南翼,以削弱莫斯科方向上的苏军力量,并改善苏德战场北翼的德军态势。指望在战场的南翼得手后迂回进攻莫斯科,继而灭亡苏联。10月22日,瓦杜丁来到西南方面军,指挥这支部队参加了具有战争决定意义的斯大林格勒会战。11月19日凌晨,苏西南方面军和顿河方面军实施了强大的突击,揭开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反攻的序幕。当天,瓦杜丁率西南方面军与顿河方面军一道发动强大的侧翼突击,实现了这一集团作战计划,从而使斯大林格勒战役转入反攻。

11月23日,瓦杜丁率部与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会师,切断了敌军的退路,形成了对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的包围。为解救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德军于11月底组建了顿河集团军,由曼施坦因指挥,于12月12日对苏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对此,瓦杜丁指挥自己的部队以攻对攻,一举击退了曼施坦因部队。此役成为结合正面突击,组织实施强大侧翼突击的典范,被称为“小土星”战役。这一仗使曼施坦因的部队再也没能力来救援了,它使得保卢斯的33万被围部队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弹尽粮绝的德军第6军团不得不于1943年2月2日全部投降。

库尔斯克会战。这是二战期间苏德战场的决定性战役之一,也是史上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和单日空战。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成为苏德战争和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瓦杜丁因此获得了苏联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并于2月12日晋升为大将,这时他年仅42岁。这次会战的胜利对苏军具有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意义,就是闪击战不再是德国人的专利,苏军也成功的运用了这一战术。

1943年3月,瓦杜丁再次担任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奉命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翼,消耗敌人的战斗力,再协同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进行反攻。在瓦杜丁的正确判断下,7月5日凌晨2时20分,正当德军行将发起总攻的时候,密集的苏军炮火暴雨般从天而降,瓦杜丁指挥航空兵和炮兵对德军曼施坦因部队进行了突然袭击,使德军损失惨重。

7月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展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遭遇战。莽莽的大草原上,120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德军的“虎”式和“豹”式坦克尽管装甲和火力都有优势,但在如潮水一般的苏军坦克群面前最终不得不退却了,瓦杜丁率领苏军取得了此次会战决定性的胜利。这次战役还显示出瓦杜丁极强的组织能力,他善于精确地协调诸兵种的行动,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摧毁敌军的作战能力,他自己也获得了“闪击将军”的美称。

1943年10月20日,沃罗涅什方面军改称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瓦杜丁的指挥下,继续挥戈西进,强渡了第聂伯河,并于11月6日解放了乌克兰首府基辅。1944年1月至2月,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协同作战,在科尔松-舍甫琴科夫斯基合围了德军重兵集团,再一次表现出他在指挥方面军快速集群等方面的能力,使苏军获得了第聂伯河会战的胜利。

1944年2月29日下午16时,瓦杜丁和往常一样,在8名警卫人员的陪同下,离开罗夫诺前往第60集团军检查工作。19时40分,瓦杜丁及其随行人员到达米利亚蒂村附近时,突然听到一阵零落的枪声。当瓦杜丁停下车来查明情况时,一群匪徒从一所农舍的窗户里开了一阵乱枪,一发子弹击中了瓦杜丁的腿部。由于在后送的途中没有进行很好的包扎,导致失血过多。4月15日,在基辅医院动手术时,这位年仅43岁的大将心脏停止了跳动,结束了他从士兵到大将传奇式的一生。1944年4月17日下午,基辅12万居民参加了瓦杜丁大将的葬礼,同时莫斯科24门礼炮齐鸣20响,向这位苏联英雄致哀。瓦杜丁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苏联卫国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小男孩”原子弹的同一天,一名驾驶美国新式P-80“流星”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在进行试飞时,由于发动机故障而牺牲,虽然飞行员已跳伞,但很不幸伞衣未能打开,试飞员失事原本是很平常的,但他死后,美国举国悲痛,一座机场以他的名字命名,他的家乡建立了一座纪念馆,因为他的经历实在不平凡,他就是曾让日本空军闻之色变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头号王牌飞行员——理查德·邦格。

邦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头号王牌飞行员,他拥有随时随地参加空战而无需上级批准的特权,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特混舰队偷袭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虽然美国奉行“先欧后亚战略”,军队主力和战争资源的大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投向了欧洲战场,但太平洋战争并没有因此减色。尤其是构成太平洋战争主干的海空大战,更具独特风采,成就了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位居前列的一批空战英雄。

邦格出生于威斯康星州的圣玛丽,他是家中9个孩子中的长子,其父少年时从瑞士迁居美国,其母亦有英国贵族血统,他在校园里是个公认的优等生,而且热衷于体育,他还是钓鱼高手和猎手。1928年,少年的邦格迷上了航空,因为他寄给总统的信被空运到白宫,他后来回忆道:“当飞机从我家屋顶飞过时,我想我会成为一名飞行员的。”1941年邦格入伍,参加陆军航空队学习飞行,第二年1月从航校毕业。在航校期间他是出名的调皮捣蛋,由于他顽皮胆大,在飞行学员期间经常违犯军纪,捅了不少娄子,人们都叫他“坏小子”。

尽管如此,邦格却具有极高的飞行天赋,似乎天生就是飞行员的料,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良好的空间感觉和灵敏的反应使他可以轻松完成各种复杂的飞行动作,成为校内出类拔萃的飞行员。一个P-38检测飞行员说:“邦格是我遇到的最天才的空中飞行员,我无法在训练时摆脱他的尾追。”——在当时一旦被对方从后“咬住”,往往就意味着自己已经被击落。

1942年初秋,太平洋战争正酝酿着重大转折,日军南进的狂潮迅速席卷了中太平洋和东南亚,9月间,一支新的美国陆军航空兵战斗机大队从本土来到了莫尔兹比,加入第5航空队序列。新大队带来了陆航飞行员盼望已久的一种新式飞机——P-38“闪电”式飞机,这种飞机装有两台发动机,两中垂尾。它马力大,火力强,航程远,飞机速度和爬升率都胜出日本人的“零”式一筹,陆航飞行员终于有了能战胜“零”式飞机的利器。第五航空队司令乔治·凯利将军在新来的飞行员中,一眼就看见了他的老部下邦格,“现在,该让我见识见识你的真本事了!”凯利看着邦格对所有飞行员说:“荣誉属于击落日机最多的飞行员。”邦格记住了这句话。

绰号“小男孩”的原子弹

1942年12月27日,隶属于第五航空大队的邦格第一次驾机升空作战,12驾P-38飞机从莫尔兹比基地起飞,在5400米空中遭遇30多架“零”式战斗机,邦格首战告捷,打下了他平生第一架敌机,在随后的10天之内,他又打下3架飞机,这使得他在同期参战的飞行员中第一个成为了“王牌飞行员”。

1943年3月,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展开了全面反攻,邦格在拉包尔上空大显神威,战绩扶摇直上,7月底他已击落16架敌机,成为第五航空队的头号杀手。到了1944年初,邦格的战绩达已达到了27架,超过了美国人心中超级空战英雄象征的一战头号王牌飞行员里肯巴克。

当年5月3日,邦格被召回国,在五角大楼作了报告,并参观了议会,与议员们共进午餐,还在一些基地访问和讲演,在国内,他受到社会各界的狂热欢迎,被报章奉为“伟大的战争明星”。

美国F-80“流星”战斗机

9月10日,邦格再次回到西南太平洋战场,向已是远东空军司令的肯尼将军报到,但这次他的任务不是上场厮杀,而是被任命为空军基地的射击教练,并被禁止飞行——当时太平洋战局已日趋明朗,美国不愿在胜利的前夜再损失这些优秀的人才。这期间他在酒会上认识了一位漂亮的小姐玛姬,两人一见钟情,疯狂热恋并很快订婚,返回部队后,邦格立即将恋人的大幅肖像贴在自己座机的左侧机头,后面就是代表击落敌机数目的众多太阳旗标记,于是,他的座机被称作“玛姬-洛克希德闪电战斗机”。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湾登陆,第5航空队进驻它科班和达兰格军用机场,麦克阿瑟和肯尼亲自迎接,邦格利用这个机会请战并得到允许,10月27日下午,邦格又驾着他心爱的战机战斗了,他那停滞了半年的战绩纪录重新向前滚动起来,第二天纪录上升到了33架。

凯利马上给阿诺德发出一封幽默诙谐的信:“邦格,那个被建议不要参加战斗的飞行教官现在已把他的战绩提升到了33架。”阿诺德的回信同样幽默:“邦格少校为他又击落3架日机所作的辩护已被司令部以一种快乐的怀疑主义情绪纪录在案。”

12月12日,邦格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空战王牌飞行员,麦克阿瑟司令亲自为他举行了一个授勋仪式,并称赞“理查德·邦格是一个在新几内亚至菲律宾之间主宰了整个天空的人。”

在获得勋章后的第三天,邦格少校获得了他的第40个战绩,书写了美国空军史上最辉煌的一笔。

当月29日午夜,肯尼将军再次下达了邦格回国的命令,邦格回国后,奉命参加喷气式飞机的研制,担任试飞工作。

在邦格离去以后,太平洋战场又涌现出一批空战新星,如威廉·肖莫,首次参战就赢得了7次胜利,一战成名,但他们都不足以对邦格的头号射手宝座构成威胁,邦格在美国王牌榜上的排名一直保持到战争结束。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的这一天,邦格在驾驶P-80式喷气式飞机起飞时因发生机械故障遇难殉职,年龄还不到25岁,9天后,他的战友们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日子。

中华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玄奘西行记咒回之特级咒灵找回方针诡道姬德综穿之万人迷被动受宠四合院,掠夺系统诸天之从四合院送聋老太归西开始三国配角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