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大清十二帝 > 外患内忧北狩亡

外患内忧北狩亡(1/1)

——清文宗 奕詝

清文宗咸丰皇帝爱新觉罗·奕詝

(1831—1861年)

№★洪杨事起已伤心,英法联军又入侵。

锦绣名园化焦土,仓皇北狩泪涔涔。

【咸丰即位】拉开了奕詝一生悲剧的序幕。道光三十年正月,清宣宗旻宁崩世,弥留时召集王公大臣,开启乾清宫 “正大光明”匾后的匣,宣读预定密诏:“立皇四子奕詝为储,着即皇帝位。”秘密立储制是雍正皇帝创立的立储家法,施行几代,到奕詝终止。因为后来的同治帝是独子,光绪帝无嗣,宣统帝逊位,没有秘密立储的必要。因而奕詝是清朝最后一位以秘诏而立的皇帝。奕詝即位,以明年为 “咸丰”元年。“咸”,是“都、全”之意,“丰”是 “丰盈富足”,合起来是,普天之下丰盈富足,寄托着奕詝美好的愿望,是个含义很好的年号。

宣宗生有九子,奕詝排行老四,奕纬、奕纲、奕继三个兄长早死,剩下的几个弟弟,五子奕誴过继别祀,奕?年龄稍长外,其余奕、奕詥、奕譓年纪尚幼。因此他排序最长。宣宗定他为储,年龄大是个优势因素,另外奕詝由孝全成皇后所生,应是嫡子,其他兄弟是庶出。虽然清室家法,立储择贤而立,不分嫡庶,但嫡出在传统观念上仍具有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奕詝生母钮祜禄氏容貌美艳绝伦,才华横溢,生前得到宣宗极度宠爱,暴病而亡,相传是太后以鸩酒毒死。死得不明不白,宣宗对她深有愧疚,立其子为帝,算是弥补感情上遗憾。以上三点,是宣宗立奕詝的主要原因。

然而事实上,宣宗在立储问题上曾犹豫不决。因为他还深深钟爱另一个皇子奕?。奕?为静皇贵妃所生,排序老六。孝全成皇后薨世,静皇贵妃代摄六宫事,地位亦相当尊贵。更重要的是奕?本人仪表堂堂,善文事而更善武事,可谓文武双全。他曾创刀法十八式,枪法二十八式,武艺高强,清朝以骑射得天下,最崇尚武功。宣宗喜欢他的武艺,赐白虹刀奖励。而相比之下,奕詝虽具有上述优势,但少时出过天花,满脸麻子,跛一足。因而在容貌体魄上先输奕?一筹。另外体格不行,武功自然不如奕?,基于此种原因,宣宗曾一度想将皇位传给奕?。相传宣宗曾提笔书写立奕?的密诏,被太监窥见,传出宫外,满朝议论纷纷,密诏不密,恼怒之下,撕毁原诏,改立奕詝。

雍正创立密诏立储的家法,意在杜绝皇子争夺的祸患。但实际不能杜绝皇子的暗中争斗。所有的皇子都在积极表现,都希望争得父宠,将其名字写入立储密诏。这是雍正帝始料不及的。奕詝、奕?都认为各据优势,都有做皇帝的资格,也在暗中争斗。某日,宣宗召奕詝、奕?二人入宫,自言衰老,面有忧色。奕?快人快语:“父皇龙马精神,何言衰老?恭祝父皇万寿无疆!”这是吉祥如意的好话,也是宣宗听腻了的套话。而奕詝伏地流涕,一言不发,这使宣宗大为动容,以为奕詝有仁孝之心。

《清史稿》还有记载,有一次宣宗携诸皇子行围狩猎,诸皇子均有猎获,皇六子奕?猎获更多,唯奕詝一无所得。宣宗惊问之,奕詝回答说:“儿臣虽是不肖,若驰猎一日,当不致一物未获。但时当春和,鸟兽均在孕育,儿臣不愿伤害生命,以干天和。亦不愿凭一日弓马,与诸弟较胜。”宣宗听后转怒为喜说道:“真帝者之言也。”清史上说 “流涕不语”及“不猎不获”是奕詝的师傅杜受田教授的 “藏拙示仁”的良法。正史记载,应为可信。经过几番暗中较量,奕?显然 “仁孝”上输于奕詝。而宣宗认为 “仁孝”恰是为帝必备的大德。于是舍弃奕?,而立奕詝。

奕詝即位,年龄刚20岁,正是风华正茂,发愤图强的时候,他振奋励志,欲革除前代弊端,匡正风气,打造个升平世界,强盛王朝。他先安内,然后治外。尊封静贵妃为皇太后,报答当年养育之恩。琳贵妃温良贤淑,尊封为皇太妃。封奕?为恭亲王,奕誴为惇亲王,奕为醇郡王,奕詥为钟郡王,奕譓为孚郡王。又思念杜受田教育、拥戴之功,擢拔为协办大学士,接着起用林则徐、邓廷桢、周天爵、达洪阿、姚莹等贤良忠诚之臣,一时内外称颂,皆大欢喜。他经常召杜师傅入宫,师徒二人,促膝而谈,议论天下大事,研究救世良方。杜受田感恩图报,格外用心用力,出谋划策。登基几个月内,求贤、励谏的诏书联翩而下。大臣们见皇上奋发,求治心切,虚怀若谷。纷纷你一本,我一本地提出富国强兵、济世安民的建议。奕詝高兴极了,大多采纳。有几个胆大的,逆鳞直谏,匡君之失。他也坦然处之,温言奖励,而最得人心的是他果断罢免穆彰阿、耆英二人。

【罢免穆彰阿】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司掌文衡几十年,门生遍布天下,仅任首辅大学士就20年。他善于揣摩帝意,阿谀逢迎,投帝所好,道光帝对他始终恩宠不倦。鸦片战争中,他力主议和,为四海清流所不齿。奕詝在潜邸时,最痛恨穆彰阿议和误国。他即位不久,每每垂询穆彰阿,老穆模棱两可,或唯唯诺诺,一言不发,奕詝更为厌恨。宣宗宾天,天津海口外,突然驶来英舰两艘,声称要登岸赴京吊丧,直隶总督报奏朝廷,奕詝召来老穆、耆英,问及对策。两人都奏言,英人吊丧,诚意难拂,应允许英使入京。奕詝闻之大怒,叱退老穆、耆英。他突然想起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纯是这些力主议和的大臣造成的恶果。越想越气,越气越恨,于是传旨直隶省拒绝英国入京吊丧要求。紧接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旨罢免穆彰阿、耆英。

罢免诏书措辞非常严厉:“任贤却邪,诚人君之首务,却邪不断,任贤则不专。方今天下因循废坠,可谓极矣!吏治日下,人心日浇,是朕之过……穆彰阿身任大学士,受累朝知遇之恩,不思其难其慎,同德同心,乃贪位保荣,妨贤病国,小患小信,阴柔以济奸回。伪学伪才,揣摩以逢主意……耆英自外患生成,畏葸无能,伊在广东时,惟抑民以媚外,罔顾国家。如进城之说,非明验乎?上乖天道,下逆人情,几至变生不测,是其丧天良。穆彰阿暗而难知,耆英显而易著,然贻害国家,厥罪维钧。若不立申国法,何以肃纲纪而正人心?本应寘之重典,第念穆彰阿系二朝旧臣。一旦寘之重法,朕心实有不忍。着从宽革职,永不叙用。耆英虽无能已极,然究属迫于时势,亦从宽降为五品顶戴,以六品员外郎候补。以后京外大小文武各官,务当激发天良,公忠体国,使平素因循取巧之积习,悚然改悔,勿畏难,勿苟安,凡有益于国计民生诸大事者,直陈无隐,毋得仍顾师生之谊,援引之恩,守正不阿,靖共尔位,朕实有厚望焉。布告中外,使咸知朕意,钦此。”从这篇罢免穆彰阿、耆英的诏书,可看出新登皇位的奕詝已清楚知晓,天下堕落,吏治腐败,人心浇薄,已达极点。而这一切都是穆彰阿、耆英之类的坏官造成,所以要罢免穆彰阿、耆英,以儆效尤。最后号召全国官员,改悔恶习,关心国计民生,不要再顾及什么师生之谊,或者有什么提拔推荐之恩。总之,是要祛除奸邪,任用贤良,振肃纲纪,整顿吏治,关注国计民生。可视作奕詝的施政纲领。

奕詝能在即位之初,毅然决然地罢免穆彰阿,确实气魄不小,很像明思宗除魏忠贤,清仁宗除和珅。他这一番励精图治的举动,踔厉风发的精神,使朝臣看到大清中兴的希望。当时朝野私下评议,说奕詝是 “小尧舜”,可以与康熙、乾隆媲美。然而,他的运气比祖皇颙琰、父皇旻宁的运气更坏。刚即位几个月,广西省传来桂平县金田村洪秀全造反的消息,仿佛一盆冰水泼在头上,将他发愤图治的热情浇灭。

【金田举义】是太平天国崛起的肇端,亦是清廷漫长而艰难的进剿行动的开始。中国由此产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荡。

道光末年,由于官府腐败,横征暴敛,广西地区,民不聊生,匪盗蜂起,横行四方,官府捕治不力,全省混乱一片,处于无政府状态。在这种土壤气候下,产生出一个乱世英豪,此人姓洪,大名秀全,原为广东花县人氏。少年时,家室寒素,父母早亡。七岁入私塾刻苦学习,经史子集读了不少。逐渐知识增多,大志萌发,想凭着一肚子学问,在科场拼搏,图他个富贵功名。然而他发愤励志,考了十几年,连个秀才也未考中,这大约是他文字功夫欠佳,或者思想怪异,考卷中写一些离经叛道的文字,被考官摒弃。总之,考得家产荡尽,两袖清风,科举梦彻底破灭,真是懊恼至极。为了养家糊口,挑起一面幡儿,上写着 “算卦相面,灵验不爽”。往来于广东、广西,甚至到香港、澳门等地闯荡。在广东他结识一个好友,名叫朱九涛,两人一见倾心,志同道合,都有愤世嫉俗的思想。朱九涛崇信西洋耶稣教,又笃信道教,成立了上帝教组织,徒众参与极多。朱九涛自称法力无边,能铸造九转铁香炉,铁炉虽小,能容万人,徒众若有灾难,可驾炉航海,到达天国彼岸,享受自由幸福。洪秀全听后怦然心动,慨然加入。他诚心拜师,悟性极高,得到朱九涛激赏,很快提升为副教主。不久朱九涛铁炉未铸成,法身先死。于是洪秀全接过衣钵,率领徒众传教。当时正值五口通商,广东沿海洋人云集,传教士纷至沓来,到处传播基督教义、天国福音。他接触了几个洋牧士,同时购来许多书籍,如《新约》、《旧约》、《马太福音》、《耶稣救世记》等,认真,发现其中意义,与 “上帝教”的宗旨略同,无非是救世救难、平等自由博爱之类。他接受这些说教,又掺和自己的思想,陆续写成 《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在文中宣扬上帝好生,在1800年前降生,专门传教救世。而目前人心浇薄,天下大乱,万民受苦受难。因而上帝又降生洪秀全,让其救民救世,又说上帝的名字叫耶和华,是天父。耶稣是上帝的长子,是天兄。洪秀全不愧思想家,大胆想象,他的学说真是石破天惊的发明创造。从此他宣传教义,广纳教徒。某日,他听到广西混乱,万民受苦,认为是传教的极佳场所。于是携了同乡教友冯云山奔赴广西,在桂平县金田村设了据点,开始招徒宣教。为了突出自己,又将上帝教改为 “三点会”。“洪”字偏旁三点水,取其寓意。每回升坛讲课,说自己是上帝次子,降生救世,受苦受难的百姓都可参加消灾弭难。又宣扬男女平等,四海之内皆兄弟。无论尊卑贫富,男女老幼,一入会,男子之间互称兄弟,妇女之间互称姐妹。这些讲演,自然感动了众多受官府剥削压迫的百姓,纷纷入会以期解脱苦难的人生,慰藉痛苦的心灵。还有一些失意的豪杰,怀才不遇的文人,都来参加。如桂平人杨秀清、韦昌辉,贵县人石达开、秦日纲、林凤祥,武宣人萧朝贵,揭阳人罗大纲,衡山人洪大全。他们都崇拜洪秀全、冯云山的豪爽性情,精妙学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洪秀全极为聪明,为了征服人心,他想出一条妙计,突然装死,直挺挺地躺在帷帐内的灵床上,一动不动。冯云山、萧朝贵等人对外宣扬洪先生已死。惹得广大教徒都来哭奠,焚香化表,哭倒一片。洪秀全整整躺了七个白昼,半夜无人,则起来饮食,与兄弟们议论大事。第七天早晨,教徒仍来祭奠。忽然洪秀全挺身坐起,装着睡醒的样子,真把徒众吓了一跳。冯云山、萧朝贵等人大喊:“洪先生复活。”(与耶稣复活一样)顿时惊动万千百姓都来观看天下奇事。此时洪秀全登坛又发表讲演,说自己升天七日,游遍天国,见到了天父上帝耶和华、天兄耶稣,晤谈亲密,天机不可泄露。又说天父天兄告诉他:清朝气数将尽,灾难就要临头。唯有敬信天父天兄,皈依三点会,方可消灾免难。这一番话鼓励性极大,不出数月三点会发展迅速,徒众猛增至2万余人,都愿效死力,听从教主洪秀全调遣。于是教徒纷纷捐钱捐物,大富豪曾玉珩、韦昌辉、胡以滉也倾家资相助。钱也有了,人也有了,洪秀全以为时机已到,竖起洪大元帅的旗帜,起草 “奉天父天兄之命,讨伐鞑虏,恢复汉朝,救民救世”的檄文。又让徒众散开辫子,蓄起长发,红巾裹头,各执武器,宣布起义。时在道光三十年腊月初一 (明年为咸丰元年)。洪秀全调兵遣将,分攻桂平、宣武、贵县、南平等县,各路义军士气高昂,狂风暴雨般地扫荡各县,攻破城池,杀死县官。前锋直抵象州城下。广西巡抚郑祖琛接到警报,惊恐万分。他年力衰老,庸碌无能。平日治理政务,凡事得过且过,只作打钟和尚,等待退休养老。如今听到金田事变,与一般盗贼不同。惊惶之余,不得不担起抚台职责,派了几千兵马进剿,这些兵将平时享福惯了,毫无战斗力,与义军对仗,一触便溃,吓得郑祖琛六神无主,坚闭桂林城门,叫苦连天。苦怄了几天,突然想到自己年过60,还争什么功名前途,保住性命最是上策。于是连忙写了辞呈,奏报朝廷。说年老体衰,有心杀贼,无力支撑,请速派高明大员接任。

奕詝接到奏章,得知金田暴乱,惊出一身冷汗。又大骂郑祖琛无能、无耻。召集朝臣商议对策,协办大学士杜受田推荐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向荣为广西提督,带兵进剿,闻鼙鼓而思良将,奕詝最钦佩林则徐的气质才干,立刻准奏,再命劳崇光为广西巡抚。当时林则徐已辞云贵总督职务,回到老家侯官养病,接到圣旨,不顾年老衰病,风尘仆仆踏上征程。他曾有诗两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凡有利国家的事情,豁出生命去做,不争福利,不避祸患。这两句诗是他的人生信条。他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诺言。他日夜兼程赶往广西前线,然而到了潮州普宁镇,一病不起,几天后与世长辞,时年66岁。世界禁烟先驱,中华民族英雄,走完了坎坷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他死后,奕詝十分哀悼,追封为太子太傅,谥号 “文忠”。他禁烟抗英的英雄行为,最终得到国家与人民的认可和敬仰,也算死得其所。据说他去世的消息,传到金田村,洪秀全狂喜不已,因为洪秀全十分敬畏林则徐,其实,即使林则徐到任进剿,凭一人之力,衰病之躯,也难遏制太平天国初期汹涌澎湃的浪潮。

林则徐死后,奕詝又命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周天爵为广西巡抚。但李星沅到任不久病死。周天爵又与向荣不和。于是奕詝罢免周天爵,再命大学士赛尚阿到广西督师。赛尚阿出师,奕詝亲自饯行,赐遏必隆刀,以壮行色。另外,又命两广总督徐广缙派兵助剿。

赛尚阿到达广西,坐镇省府桂林。命令提督向荣,广东副都统乌兰泰率军进攻新墟。当时洪秀全的主力集中在此地。新墟前有紫金山,后有双髻山、猪仔峡,地势十分险要。清军分四路进攻,攻势极为猛烈。激战10余日,向荣首先攻破双髻山。四路大军一拥而入,到了新墟,却不见洪秀全一兵一卒。向荣立即向赛尚阿报捷,说已攻克贼巢,赛尚阿又向朝廷报捷,奕詝龙颜大悦,下旨嘉奖。

正当清军欢庆胜利的时候,突然传来永安州失守的消息。原来洪秀全并非兵败新墟,而是战略转移。几万义军从新墟撤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永安。永安是州府,城池坚固。洪秀全决计在此休整。冯云山、萧朝贵、杨秀清等人,极力劝进洪秀全建国称王,说旗号插起,便可与清妖分庭抗礼,天下豪杰则慕名而归。洪秀全大喜,立即应允。商议一番,定国名为 “太平天国”。洪秀全自任天王,相当于皇帝。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洪大全为天德王,秦日纲、胡以晃、林凤祥等人封为丞相军师。因东王杨秀清智勇双全,赋予军事指挥大权,天王以下各王都受其节制。杨秀清曾在金田装聋作哑,几个月方开口说话,说是天父灵魂附身,自称为天父代言人。每当杨秀清装神弄鬼,也是天父灵魂附身的时候,洪秀全也怕他三分,这已经埋下了洪、杨不和的祸种。笔者认为洪秀全出师未捷,大业未成,便急于建国称王,这种帝制自为思想,暴露他起义目的不纯。

太平军占领永安,建国称王,真把奕詝气得火冒三丈。洪秀全果然胸怀大志,不比一般草寇,真是朝廷心腹之患。他下严旨,命令赛尚阿火速攻打永安,歼灭太平军。赛尚阿不敢怠慢,急令向荣、乌兰泰两名猛将率大军3万直扑永安。清军到永安城下,列营几十座,声势浩大。乌兰泰听从江忠源之计,提出合围聚歼的战略,向荣则以为合围致使太平军困兽犹斗,不如网开一面,涣散其斗志,这是兵法的上策。于是乌兰泰、向荣意见不合,各自为政。清军攻打三月,太平军奋勇抵抗,永安城岿然不动。然而城内粮草缺乏,不能久持。洪秀全听从杨秀清建议,放弃永安,别图良策。某夜,洪秀全率军从清军防范不严的北门突出,全军一声呼啸狂风暴雨般地冲向清营。清军围战三月,斗志已懈,防备不周。一场激战,洪秀全率大军突出重围,向北挺进。突围混战中,清军总兵长寿、长瑞战死 (长寿系清末重臣荣禄之父,长瑞系荣禄之叔)。而太平军天德王洪大全被清军生擒。向荣进入永安,发现已是空城,大悔 “网开一面”的失误。

清军副都统乌兰泰,见太平军北去,料定必攻犯省府,率大军尾追,追至六塘墟,天色已晚。副将金玉贵请暂驻六塘,休整一夜,明晨进军。乌兰泰慷慨而言:“长毛北去,省城危在旦夕,本帅心急如焚,岂能在此过夜?”说完取来一碗,突然拔刀刺入左臂,顿时鲜血淋漓,流满碗中。乌兰泰先饮一口,大呼:“诸将若热忱报国,请饮此血。”诸将不敢违命,各上前呷了一口。个个鲜血满嘴,活似吃人魔鬼。乌兰泰大吼一声。跨上骏马,策马疾进,清军将士一拥而出。天色越来越黑,道路越加坎坷难行,穿过一片树林,前方一片洼池,远处是座山冈。副将禀报乌兰泰说,此地是龙寮岭,前方是大峒山。说话间,四周喊声大作,鼓声咚咚,太平军燃起火炬,向清军冲来,乌兰泰知是遇到埋伏,急率军迎战,毫无惊惧。两军激战至天明,清军死伤大半。太平军攻势更猛,东王的大旗迎风飘扬。利箭像飞蝗般射来,忽然一声炮响,炮弹击中乌兰泰,副将田学韬上前护救,又中一弹。主将、副将同时倒在血泊之中。主将已死,清兵军心崩溃,太平军乘势掩杀,真如砍瓜切菜一般,清兵纷纷倒毙,鲜血横流,尸体遍地,清军除副将金玉贵突围外,几乎全军覆没。

永安突围,大峒山伏击,清军连丧总兵以上将领四人,战死3000人。著名的满族勇将乌兰泰阵亡,使清军折了支柱。这是清军空前的惨败。同时是太平军金田举义后的第一次大捷。指挥这次战役的是东王杨秀清。

【武昌陷落】使清廷失去中南重镇,全局动摇。而太平军由此发展,向巅峰冲击。

永安突围后,太平军几路军会合,向广西省府桂林前进。坐镇桂林的是新任广西巡抚邹鸣鹤,他是文官,不晓兵机,闻长毛将至,惊慌失措。幸好提督向荣率兵自永安返回,向荣是清朝名将,智勇兼备。邹鸣鹤惊魂稍定,急忙布置防御。太平军杀到城下,城上早已壁垒森严。乘势急攻,城上枪炮如雨,寸步难进。洪秀全见攻了几天,毫无进展,传令退五里扎营。探马忽然报来,清妖已从东面鸬鹚洲方向杀来,救援桂林,南王冯云山自告奋勇率军堵截。又过两日,探马又报,南王在蓑衣渡遭清妖伏击,中炮身亡。洪秀全一听,大叫一声昏厥倒地。冯云山跟随洪秀全最久,是太平军的创建者之一,栋梁忽折,洪秀全确实伤心到极点。洪秀全渐渐苏醒,狂吼:“何妖伤我南王?”探马回报:“妖将名为 ‘江忠源’。”(清军呼太平军为 “长毛贼”,太平军呼清军为 “妖”)洪秀全听了暴跳如雷,下令全军向蓑衣渡进攻,为冯云山报仇。

那个江忠源,是湖南新宁县人,聚 “忠孝节义侠”于一身,号称天下奇士,关羽再生。他居京城时,曾三次将客死京城的三个湖南老乡的灵柩,不远万里、不辞劳苦送回家乡,侠义之名,传播天下。又曾任浙江秀水县县令。他听说太平军金田发难,怒发冲冠,与几个弟弟投军效力,发誓为清廷效忠,他在湖南家乡,招募500壮士,自愿到广西前线参战。这应是湘军的雏形。他智勇双全,晓畅兵事,此次在蓑衣渡设伏,将太平军南王冯云山击毙,为大清立了第一功。

太平军扑到蓑衣渡,见对岸清军人数不多,洪秀全下令渡河,几百只船疾驶向前,到了河中,大小船只忽然咬死不动,拨水一看,河底全是大树,七股八叉,把兵船阻住动弹不得。突然,对岸一声炮响,无数只小船划来,用火铳火箭猛射太平军。说话间,南风狂吹,天助清军。太平军几百只船,一并着火,真像赤壁鏖兵满江通红。太平军烧死无数,不死者溺死水中。洪秀全率领残兵,跳入小船,逃到岸上,向东撤退。这是太平军出师第二次惨败。江忠源又用火攻妙计,杀败太平军,为大清再立一功。

洪秀全收拾残兵,逃出蓑衣渡,懊恼至极。翼王石达开献计道:“胜败兵家常事,天王万勿忧虑。广西地处偏僻,无足轻重。我应挥师北上,道出两湖,据江为守,然后伺机以夺中原,方是上策。”洪秀全、杨秀清都称好计。于是全军北进,几天后一举攻破全州,夺得粮食军械无数,又有许多难民加入太平军。士气立即大振,几天前还是败将残兵,几天后士饱马腾,较前声势更为浩大。一路长驱北进,势如破竹,道州、江华、永明、嘉禾、蓝山等县,相继攻陷,兵锋直逼郴州。

太平军进入湖南境内,兵至郴州,长沙危急。这使奕詝大为震惊,盛怒之下,将剿办无能的钦差大臣赛尚阿革职,另调张亮基为湖南巡抚。郴州距长沙300里,旬日可至。长沙城内一片惊惶。原湖南巡抚骆秉章,因新任巡抚张亮基未到,仍负起责任,积极布防。说来凑巧,骆秉章是广东花县人氏,与洪秀全既是老乡,又是同学。据野史记载,两人都胸怀大志,某日在鱼池游泳,洪秀全雅兴忽来,出了一句上联:“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骆秉章对出下联:“早登麟阁,挽回三代乾坤。”可见洪、骆当年均志趣不凡。如今两个老乡同学,狭路相逢,成了对立仇敌,也算一件奇事。

当时洪秀全在郴州逗留不进,也有点惧怕骆秉章的才能。然而西王萧朝贵等得焦躁,向洪秀全请战,愿率精兵2000突袭长沙。相传萧朝贵是洪秀全的妹夫 (其妹洪宣娇),为人慷慨豪爽,性急如火,作战凶悍勇猛。清军畏之如虎。洪秀全拗他不过,只得应允,叮嘱再三,让他小心为是。萧朝贵挑选2000名敢死之士,誓师出发,向北挺进。这2000精兵好似出山猛虎,一路杀来,连破安仁、攸县,又陷醴陵,狂飙突进,四五日便兵临长沙城下。太平军进军神速,骆秉章大吃一惊。长沙有兵8000,但骆仍是心慌,将城隍庙的泥神抬到城上,想依凭城隍爷的神力阻挡太平军的进攻,真是可笑。幸好江忠源率兵赶到城里,骆秉章惊魂稍安。骆秉章与提督鲍起豹、江忠源,日夜在城上巡防。萧朝贵连攻几日,效果甚微,退据天心阁一带稍作休整。江忠源防卫南门,他立城遥望,见太平军在天心阁上架炮,心中暗惊:天心阁地势甚高,长毛据此,长沙危矣。”他夜半率子弟兵出城,突袭天心阁,一场激战,竟将天心阁拿下,江忠源方出了一口粗气。萧朝贵见天心阁被清军夺去,愤慨至极,发兵急攻南门。他奋不顾身,欲率先登城,刚上云梯,城下一弹飞来,正中头颅,跌倒城下,顿时毙命。江忠源乘势杀出,将太平军击退,抢回萧朝贵的尸体,这个江忠源,杀南王,又杀西王,为大清再建奇功。

洪秀全闻萧朝贵阵亡,悲愤至极,命令全军向长沙进攻。其时新任巡抚张亮基及广西提督向荣及各路援军5万,齐集长沙城中。城内有一中堂、二巡抚、三提督、十二总兵。衡州有湖广总督程矞采,湘潭有奉旨来援的两广总督徐广缙。上述 “一中堂”是指已被革职,但尚在长沙的大学士赛尚阿。众多大员,都聚集在长沙及周边地区,可见奕詝对长沙的重视。洪秀全、杨秀清围攻80余日,长沙岿然不动,固若金汤。洪秀全突然省悟:攻坚不如击弱,在此消耗兵力得不偿失,下令撤弃长沙之围,全军向北前进。渡过湘江,一路突进,势如破竹。湘江以西的州县各军,久不经战,见太平军杀来望风逃窜。宁乡、益阳、湘阴相继失陷。太平军渡过洞庭湖,兵不血刃占领岳州。岳州城内有兵库一座,兵械堆积如山,据说是当年吴三桂遗留的兵器。得此补充,势力大增,又在长江口抢得商船5000余艘,稍加改装,即为兵船。这是太平军建立水师的发端。10万大军乘船顺江而下,直抵汉阳。汉阳知府董振铎颇为忠勇,死守三日,城破巷战而死。汉阳失陷,湖北省会武昌完全置于太平军刀锋之下。武昌城内有兵3000,巡抚常大淳仓皇防守。见太平军水陆两栖,将武昌包围,惊得魂飞魄散。幸好向荣率军抵达城外洪山,常大淳悬心稍安。向荣深夜派部将张国梁突袭太平军,杀伤2000人。清军获胜,向荣意气风发,接连向太平军猛攻,然而此时大雨倾盆,连下10余日,清军不能前进,驻守营中待晴。但是太平军冒着大雨,在武昌城下昼夜不停挖地道,埋下炸药。引火一燃,惊天动地,武昌城墙被炸开几丈长的大缺口。太平军一拥而入,在大雨中将武昌占领,全城搜杀,巡抚常大淳以下几十个官员及兵士3000人,被屠杀殆尽。

武昌为中南重镇,扼长江而控湘鄂,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清廷闻武昌失守,朝野惊恐,奕詝寝食难安,日夜惶惶。他下旨免去在湘潭按兵不动的徐广缙的官职。这个徐广缙当年抗拒英人入广州,何等英雄气魄,但遇太平军畏葸无能,真使奕詝气愤。他考虑再三,认为唯有向荣英勇善战,授其为钦差大臣,总理剿办大事。

【江宁失陷】使清军全局陷入被动,而太平军从此走上胜利的巅峰,无论清军、太平军,都面临胜败的转折点。

太平军占领武昌,极大激发士气。洪秀全、杨秀清兴高采烈,雄心勃勃,歼灭清妖、统一华夏的意志更加坚定,但在战略上何去何从,举棋不定。太平军离开广西已经两年,诸多将士思乡心切。有些大员认为,停止北进,回扫湖南、广西,巩固后方,然后伺机北伐中原。而杨秀清、石达开等人则主张一鼓作气,乘胜前进。此时有个书生钱江,表字东平,投奔洪秀全。钱江见了洪秀全,长揖不拜,不卑不亢,秀全见他气宇轩昂,风度潇洒,立即另眼相看,问及当前进退大事,钱江侃侃而谈:“天王欲手定中原,武昌非久居之地,现今向荣兵逼城下,不久清兵云集,四面受敌,守亦失,战亦失。今日之事,有进无退。窃为天王计,第一步是取江南,天下粮赋大半聚于东南,取金陵而建都,龙盘虎踞。第二步取河南,以为掎角之势。第三步是出齐鲁定山东,扼运河而控漕粮。最后北伐而取燕都,天下可传檄而定。从前明太祖灭胡元,也是从此三路出发。天王欲灭鞑虏,何不仿行此策。”一席高谈阔论,说得天王心服口服,连呼:“先王真是奇才,有先生辅佐,天下何虑不平。”两人相见,仿佛刘备遇孔明,苻坚遇王猛,当即封钱江为军师。钱江是个谜一般的人物,野史说,他向洪秀全献 《兴王策》,此文高瞻远瞩,纵横捭阖,文辞雄健,论天下大事如行云流水,比之诸葛亮 《隆中对》,更是奇文。天国灭亡后他出家为僧。近代学者则考证,钱江史有其人,但未参加太平军。真实的钱江是监生出身,曾为林则徐幕客,参与禁烟运动,据说清朝的 “厘金”税制便是他的发明。

咸丰三年正月元旦,洪秀全、杨秀清依钱江之策,决计放弃武昌,率军50万,战舰万艘,沿长江东下,浩浩荡荡,直取江南。两江总督陆建瀛闻太平军东下,派寿春镇总兵恩长,拦江截击。太平军万艘战舰,将恩长的水师冲得七零八落,恩长战死,余众四散而逃。陆建瀛率兵5000,溯江而上,再予截击,才到九江。闻恩长败死,军心崩溃。5000兵逃个精光。陆建瀛驾着小舟狼狈逃入江宁。太平军犹如汹涌澎湃的长江浪潮滚滚而下,不可阻挡。正月初九攻陷九江,十七日攻克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城破自杀。进入安庆,获藩库银30余万两,漕粮40余万石。又收编败兵,招募新兵10余万。又乘胜前进,连破太平、芜湖,太平总兵陈胜元败死。到了元月二十九日,已抵江宁城下。连营24座,列舟几十里,水陆兵号称百万,真是大军压城城欲摧。

江宁城城高濠深,异常坚固,但是守军只有几千。两江总督陆建瀛刚从九江逃回不久,惊魂未定,只得仓促布防。兵力不足,临时招募商民,号称义勇。陆建瀛率几千兵及义勇守外城。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率八旗兵驻守内城。刚布置停当,太平军已扑到城下猛攻,炮火如暴雨一般向城头猛射,继而搭梯攻城,清军从未见过如此凶悍的军队,前仆后继,舍生忘死,轮番进攻。陆建瀛拼死守了七八日,临时招募的义勇早已逃尽,他还算尽职,豁出老命拼战。然而太平军又施展挖地道、埋炸药的特长,在攻城同时,几千工兵在城下大挖地道,陆建瀛毫无防备。某日,凤仪门一声巨响,城墙轰塌几丈,太平军蜂拥而入,势不可当。此时三山门也被太平军攻破。陆建瀛见敌军入城,大势已去,拔刀自杀。外城攻陷,太平军再攻内城。祥厚、霍隆武的八旗兵更不中用。太平军几次冲锋,一败涂地,祥厚、霍隆武双双战死,内城亦被攻破。太平军全城搜杀,清军无一幸免,皆成刀下之鬼。江南重镇江宁随即陷落,落入太平天国之手。时在咸丰三年四月十日。

洪秀全得了江宁,狂喜不已,认为帝业已成。将江宁改为 “天京”,作为天国之都。征发役夫大修两江总督衙门,将其改为宫殿。不几月宫殿修成,正殿称为龙凤殿,上面大匾写着 “龙凤朝阳”四字。两边楹柱悬挂对联两副。第一联是:“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另一联是:“拨妖雾而见青天,重整大明新气象;扫蛮氛以光祖国,挽回汉室旧江山。”这两联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把洪秀全驱除满清、平定天下的雄心壮志抒写得淋漓尽致。洪秀全坐在宝殿之上,得意万分,比永安州草庐称王,更是风光百倍。接着订立官制,天王以下,王爵最大,依次为丞相、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武职统称为天将,有三十六检点、七十二指挥等名目。同时设立女官,多充任秘书。又订立朝仪,设君臣座位,君为主,臣为次,上朝议事各就其位,发言起立,免去臣拜君之礼。再订立一系列法律,男女平等,禁止纳妾,禁止娼妓,禁止吸鸦片,禁止妇女缠足等。又颁布 《天朝田亩制度》,耕者有其田,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另外开科取士,男女分科。再建筑说教台,高数丈,神秘威严。天王、东王轮番登台说教,只准臣民信仰上帝天父天兄,一切道教、佛教、儒教等均为邪教。太平军所过之处,毁文庙、烧佛寺、焚道观,砸碎所有神灵塑像。四书五经等书统统视为妖书,予以焚毁。还宣布一个规定,除天王、诸王外,所有臣民,夫妻不能同室共宿,男归男馆,女归女馆,不能有家庭观念,违者斩首。

洪秀全、杨秀清制定的法律制度,是一个大杂烩。提倡男女平等,禁止纳妾、嫖娼、赌博等陋习,耕者平均分田等,都有进步意义。但排斥中华传统文化,强迫人民信仰上帝教,拆散家庭等,都是不合时宜的乱弹琴。即便是 《天朝天亩制度》也只是美好的理想而已,由于战争频繁,没有贯彻施行。

然而,洪秀全、杨秀清一占领江宁,不顾大敌当前,大业未成,却开始追求享乐。天王府造得富丽堂皇,东王府、诸王府也效仿建造,耗费国力民财。天王广纳妃嫔,东王也广纳妻妾,不准臣民夫妻共宿,而自身肆意淫乐。天王躲在深宫,神秘莫测,除过念经,便是享乐。大权由东王一人独揽,生杀予夺,刑赏黜升,一言决之。东王出巡,排场胜过天王,几千人前呼后拥,金鼓震耳,旌旗飘扬。一条100余丈长的洋绉五色巨龙,由千人操舞,见首不见尾,向前开道。接着是56个轿夫抬行的大轿,里面坐着东王,左娈童,右美妾,真是威风凛凛,场面惊心动魄。上述种种行为,已埋下天国衰亡的祸种。

江宁失陷,太平天国定都,使清廷大为恐慌,这真是致命一击,清朝财赋半在东南,北方粮食不足,全赖江南漕粮供应。财粮尽失,江山破碎,真把奕詝皇帝打击得稀蔫。自从金田暴乱到如今,他的心夜夜在前线,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想不通刚即位三年,大清江山面目全非。江宁失陷,像捅他一刀,心头鲜血直流。在奕?、肃顺等诸王大臣安慰鼓励下,心理尚未崩溃,强打精神,布置反攻。他下旨向荣率军火速向江宁前进,又下令钦差大臣琦善率内阁学士胜保,统领直隶、陕西、河南、黑龙江马步各军,从河南出发向江宁进攻。很快,向荣率军到达江宁东孝陵卫扎下大营,号称江南大营。琦善之兵已到达扬州附近,扎下大营,号称江北大营。两个大营兵力不下10万。隔江相望,对江宁形成半包围状态。然而处于上升时期的太平天国,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拥兵百万,占有充足的钱粮,有雄心、有能力实施更为大胆的行动。“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洪秀全、杨秀清做出了麾军北伐,直捣清妖巢穴北京的决定。

【太平军北伐】与清军阻击北伐,是一场历时两年、震天撼地、惊心动魄的战争。

向北京进军,可缓解天京之围,是釜底抽薪、事半功倍的捷径。咸丰三年五月,洪秀全、杨秀清一方面坚守天京,同时下令在扬州的林凤祥、李开芳率军2万余人北伐。林凤祥、李开芳均是智勇双全、勇猛善战的英雄人物。将帅确是出类拔萃,但所带兵马2万人,长途远袭,未免太少。尽管如此,林凤祥、李开芳二人,一出师便锐不可当,10余日便连破滁州、临淮关、凤阳等州县,前锋已逼亳州。此时,杨秀清亦虑及林、李二人势孤兵薄,再派丞相吉文元又率军1万人赶到亳州助战。两军合起来计3万人。杨秀清派兵真是吝啬至极,不知是何居心?这又为北伐军埋下覆灭祸根。太平军进入安徽,清廷大为震动,急令琦善回军追击。琦善再派胜保担当追击大任,胜保是满族翘楚,文武兼备,作内阁学士时,因直谏“奕詝帝修葺宫殿,劳民伤财”而诤名大闻天下。此次他率军数万,紧随北伐军其后,想干一番 “灭寇勤王”的大事业。

林凤祥知胜保大军追来,已无后退的可能,索性一鼓作气,勇往直前,进入河南。不费吹灰之力,攻克归德府。当河南巡抚陆应谷,率兵赶往归德堵截,林凤祥却似幽灵一般,从小路北进,神不知鬼不觉已扑到开封城下。开封是河南省会,巡抚已带兵外出。城中只有几千兵,都惊慌失措,也是苍天助清。朝廷新派江宁将军托明阿,带兵路过开封,见开封吃紧,立即参战。林凤祥见有大队援军,立刻撤围而去。原来此次北伐,洪秀全、杨秀清再三叮嘱林凤祥,要一路前进,目标直攻北京。不计较一城一地得失,不分兵把守攻占的州县。清军不来阻拦,不与之交锋,尽可奋勇向前,因而林凤祥放弃开封不攻,正是基于此种战略思想。按照原计划,本该进入河南,然后攻取山东,由山东北上,攻击北京,这是捷径,也是最佳战略。但是胜保在后尾追,在黄河布下重兵,挡住了攻打齐鲁的去路。于是林凤祥率军向西运动,出其不意直捣怀庆府。怀庆府守军只有500人,知府募集民商千人死守,坚持了两天,终于等来了胜保的大批援军。林凤祥率军猛攻,血战10余日,损失惨重。只好城外扎营,深沟高垒,固守营盘,与清军对峙。又派人到天京求援,如此双方一攻一守,竟相持两个月之久。李开芳苦谏林凤祥弃城东趋,转攻大名府,再北上攻天津,林凤祥不从。然而清兵援军又到,胜保大举进攻,大炮日夜轰击,士兵轮番冲杀,副帅吉文元战死。林凤祥终于抵挡不住,率领残兵向西奔去。这是北伐军最惨重的失败。为一个小小的怀庆府竟浪费了三个月时间,损伤大量兵力,这是林凤祥的失策处。

林凤祥百折不挠,取捷径失利,又转攻山西,一路冲杀,从济源过河,进入山西垣曲。山西清军做梦也想不到太平军突入境内,兵力单薄,猝不及防,纷纷溃散。太平军出垣曲,进曲沃,攻占山西南部重镇平阳府。又麾军北上,在洪洞会合从天京赶来由曾立昌率领的援军2万人,军力猛增,士气大振。于是林凤祥稍作休整,又从潞城与黎城间的小路,翻越太行山,进入直隶省境内。先头部队都化装成清军,打着大清旗号,突袭临铭关,此关在邯郸之北,是直隶要隘。当时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从河南返回,正驻关内,他见城下大队人马,打着清军旗帜,以为是胜保率军到来,正要出关迎接。太平军冲入关内,逢人便杀,杀倒一片。讷尔经额忽然醒悟,大喊:“长毛到了,长毛到了。”这一喊全军动摇,纷纷溃逃。太平军一阵追杀,几乎全歼清军,讷尔经额拼死狂奔,方免一死。

林凤祥马不停蹄,乘胜前进。到达深州,城内兵勇逃得一干二净。太平军入城暂作休整。深州离北京仅600里,警报如雪片飞来,朝野人心惶惶。奕詝下旨京城戒严。命惠亲王绵愉为大将军,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为参赞,率领京营及察哈兵3万人,向深州堵剿。此时胜保也尾追而来,与僧郡王会合,联合进攻太平军。僧格林沁生得魁梧高大,武艺高强,是蒙古八旗最杰出的英雄,手下亲兵个个生龙活虎,杀人如麻。仗着锐气,向太平军发动极猛烈的进攻。林凤祥见势不妙,放弃深州,率军过献县、沧州,直奔天津。途中受到胜保军的夹击,损失极重。到了天津外围静海县驻扎下来等待援军。原来东王杨秀清早有命令,北伐军到达天津,他将派兵支援会合,再攻北京。因而,林凤祥驻军静海,已算完成使命。但他绕道山西,历尽艰难,势力大衰。

咸丰四年正月,僧格林沁率军会合胜保之军,大举向静海进攻。总兵力超过太平军数倍。经过几十天的血战,静海外围据点独流镇、杨柳青相继被清军攻克。林凤祥率部逃入阜城,僧格林沁追至阜城,与林凤祥又相持一月。太平军顽强抵抗,使僧郡王大伤脑筋,最后用火攻,烧毁太平军几个据点。林凤祥支撑不住,率残部退到连镇。清军接踵而至,将连镇包围。林凤祥坚忍不拔,在连镇苦苦守了两个月,清军寸步难进。僧郡王久攻不下,稍一松懈,太平军副帅李开芳突围而出,凶悍异常,杀开一条血路,冲向山东。原来林凤祥已得知天京援军已入山东,攻下了临清州。他派李开芳突围会合山东援军。他自己不突围,是因为北伐之心不死,苦苦等待援军。

李开芳到达山东,山东太平军已被清军消灭。李开芳进退两难,率兵攻破高唐州,暂作喘息之地。而此时胜保大军又跟踪追来,接连发动猛攻。李开芳坚守一月,弃城而去,退入冯官屯。

在直隶连镇这边,林凤祥与清军又对峙一个月之久,太平军死伤惨重,只剩1000余人。因粮食早已断绝,个个饿得精瘦,但斗志昂扬。僧郡王无数次猛攻,都被击退。又过了两个月,连镇太平军已饿死大半,剩余之兵虚弱不堪,举步维艰。僧格林沁方才大展军威,率军攻入连镇,太平军奄奄一息,丧失战斗力,但无人投降,尽被杀死。林凤祥自杀未成,被清军生擒。

僧格林沁率军进入山东,与胜保会合,联军猛攻冯官屯。李开芳手下只剩500人,仍然奋力抵抗,足足坚守了两个月。僧郡王感到十分羞愧,无奈决开黄河冲灌小小的冯官屯。李开芳泡浸水中,动弹不得,被清军活捉。李开芳坚忍精神丝毫不亚林凤祥。他和林凤祥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战斗意志,不仅使僧格林沁羞愧,后来曾国藩也说林、李二人,坚忍不屈,凶悍无比,真是古今罕见的剧寇。

林凤祥、李开芳被押解至京城,凌迟处死。僧格林沁功勋卓著,被封为世袭罔替的亲王,他由灭林、李发迹,其红宝石帽顶全凭太平军鲜血染红。有史家称,北有僧格林沁,南有曾国藩,均为擎天支柱,大清赖此不亡。然而太平军孤军深入,后继无人,长途远袭,转战五省,坚忍不屈,艰苦卓绝,至死方休,事虽不成却是悲壮惨烈。洪、杨派遣奇兵北伐,战略极为英明正确,但支援不力,确是洪、杨的大失误。清朝得僧曾不亡,太平天国失去林、李,却亡了一半,笔者为诗叹惜:

№★天朝北伐出奇兵,直捣燕京舞战旌。

万里纵横猛如虎,只嗟天意不亡清。

【曾国藩出山】是清史上一件大事,特郑重述之。咸丰三年五月,距洪、杨派军北伐仅隔半月,天平天国又派军西征。北伐西征均是洪、杨战略上的大手笔。西征的目的,同样是缓解天京的压力,同时也为夺取皖赣湖广的丰盈钱粮,作为后勤保障。石达开、韦昌辉、胡以晃、赖汉英、石祥贞等太平天国名将,先后率军进入安徽、江西。兵锋极锐,锐不可当。横扫安徽,攻陷省府安庆。又南下江西,攻占彭泽、湖口,继而包围南昌。太平军围攻两月,南昌十分危急。当时在城中防御的江忠源,飞书向湖南告急。湖南巡抚骆秉章接到求援之书,立即与在家乡办团练的在籍侍郎曾国藩商议。曾国藩说:“南昌若失,两湖震动,理应驰军救援。江忠源是不可多得的戡乱之才,陷于南昌,也应去救。”这一番谈话,引出了曾国藩这个乱世英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氏。相传曾国藩降生,其母夜梦巨蟒入室,家人都认为此子乃非常人也。但长成以后,貌不惊人,身材矮小,一双三角眼似开似合,似睡非睡,使父母不免沮丧。曾国藩以后还有几个弟弟,依次是曾国潢、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他是长子,父亲曾书麟不得不让他读书,以图科场成名。他读书异常刻苦,资质不凡,聪明天成,四书五经烂熟于胸。而且性格诚朴,实实在在,干事埋头去做,决不多言。每每读及古哲先贤的事迹,则眉飞色舞。这使长辈大为惊异。果然,在道光十八年一举中了进士。他的道德文章,先后得到穆彰阿和肃顺的赏识。到咸丰初年,官至礼部右侍郎。咸丰二年,他因母丧,按例回乡守制,丁忧三年。他是个理学家,忠孝观念极重,坚持古礼,发誓守丧三年,不闻世事。然而朝廷让在籍官员办团练,保家卫国的诏书联翩而下,好友郭嵩焘也劝他墨绖从军,移孝作忠。于是慨然应允,投袂而起。凭着他的威信,募农夫为勇,以儒生为营官,用戚继光的练兵法,创练成2000余人的队伍。这就是湘军的发轫。此时,他听了骆秉章之言,决计出山讨伐太平军。为壮湘军声势,他写了一篇感情炽烈,文辞并茂的 《讨粤匪檄》,全文如下: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于今五年矣。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民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剥取衣服,搜括银钱,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一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而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粤匪自处于安富尊荣,而视我两湖三江被胁之人曾犬豕牛马之不若。此其残忍残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

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自其伪君伪相,下逮兵卒贱役,皆以兄弟称之,谓惟天可称父,此外凡民之父皆兄弟也,凡民之母皆姊妹也。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

自古生有功德,没则为神,王道治明,神道治幽,虽乱臣贼子穷凶极丑亦往往敬畏神祇。李自成至曲阜不犯圣庙,张献忠至梓潼亦祭文昌。粤匪焚郴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嗣是所过郡县,先毁庙宇,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斯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本部堂奉天子命,统师二万,水陆并进,誓将卧薪尝胆,殄此凶逆,救我被掳之船只,找出被胁之民人。不特纾君父宵旰之勤劳,而且慰孔孟人伦之隐痛。不特为百万生灵报枉杀之仇,而且为上下神祇雪被辱之憾。

是用传檄远近,咸使闻知。倘有血性男子,号召义旅,助我征剿者,本部堂引为心腹,酌给口粮。倘有抱道君子,痛天主教之横行中原,赫然奋怒以卫吾道者,本部堂礼之幕府,待以宾师。倘有仗义仁人,捐银助饷者,千金以内,给予实收部照,千金以上,专折奏请优叙。倘有久陷贼中,自找来归,杀其头目,以城来降者,本部堂收之帐下,奏受官爵。倘有被胁经年,发长数寸,临阵弃械,徒手归诚者,一概免死,资遣回籍。在昔汉唐元明之末,群盗如毛,皆由主昏政乱,莫能削平。今天子忧勤惕厉,敬天恤民,田不加赋,户不抽丁,以列圣深厚之仁,讨暴虐无赖之贼,无论迟速,终归灭亡,不待智者而明矣。若尔被胁之人,甘心从逆,抗拒天诛,大兵一压,玉石俱焚,亦不能更为分别也。

本部堂德薄能鲜,独仗忠信二字为行军之本,上有日月,下有鬼神,明有浩浩长江之水,幽有前此殉难各忠臣烈士之魂,实鉴吾心,咸听吾言。檄到如律令,无忽!

这篇檄文高瞻远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抓住太平天国信仰异教、排斥儒教、排斥中华传统文化的弱点,文锋犀利,直中要害。为清朝剿灭太平天国制造了广泛而有利的思想舆论。

湘军出征第一仗是解南昌之围,曾国藩没有亲往,只派罗泽南等人率军出征。到了南昌,也未显出初出茅庐的锐气,却折损了一些兵马。好在太平军自动解围而去。算是经过一场锻炼。湘军南昌出师后,曾国藩深深感到,太平军之所以横行,其强大的水师是制胜因素。欲剿灭太平军,非拥有更为强大的水师不可,他上疏朝廷,要求购洋船、洋炮建立水师。此疏得到奕詝的批准,称他具有大眼光。于是曾国藩移军衡州,专办水师。经过一年的努力,造成 “快蟹”、“长龙”、“三板”各式兵船近百艘,又招募水勇5000人,组成水师10营。以成名标、诸殿元、杨载福、彭玉麟、邹汉章、龙献琛、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各为营官,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另增招陆军5000人,分为13营,派同凤山、储玫躬、曾国葆等人为营官,保举游击将军塔齐布为先锋官。水陆师两军共计万人,形成不小的规模。这是湘军的再发展。

其时,湘军虽然练成,但局势却更加恶化。太平军攻陷九江后,进入湖北,清军兵败田家镇,一溃百里,太平军兵逼武昌,接着黄州、汉阳均失陷,武昌万分危急。新任湖广总督吴文镕奋力抗战,太平军方才退去。吴文镕率军收复黄州,中途遭遇太平军伏击,全军覆灭,吴文镕自杀身亡。而安徽的形势,也是糟不可言。太平军燕王秦日纲,连破舒州、桐城,在籍侍郎吕贤基率团练迎战,战败身亡。秦日纲乘胜包围庐州,庐州是临时省会,安徽文武大员都在此避难,闻讯逃去大半,新任安徽巡抚江忠源率军赶到庐州,奋命抵抗,才算阻住太平军的攻势。然而,杨秀清又派胡以晃派兵助战,太平军兵力增至15万,发动猛攻,掘地道、埋炸药炸开城墙。庐州知府胡元炜投降太平军,里应外合,攻入庐州。江忠源见大势已去,欲拔刀自刎,被手下家仆阻挡。家仆背起江忠源奔逃。江忠源咬破家仆的耳朵,血流及肩,家仆与江忠源一起倒地。江忠源奋身而起,拔刀再战,最后力竭,身中七枪,投水而死。庐州又落太平军之手。江忠源当年和曾国藩在京初次会面时,曾国藩见他性情刚烈,慨叹说:“此人日后必抗节成名”。江忠源之死,应了曾国藩的预言。笔者有诗叹曰:

№★盖世英才妙运兵,沙场百战保皇清。

天生血性奇男子,殉节庐州成大名。

曾国藩得知吴文镕、江忠源噩耗,十分悲痛,吴文镕是他的恩师,江忠源是他的同袍挚友,悲痛之余,更激起对太平军的仇恨。此时清廷连下诏书,催他出兵援救武昌。于是他命水陆两军从衡州同时出发,水师沿湘江,陆军寻捷径。浩浩荡荡,军容士气非往日可比。途中忽接战报,太平军攻陷岳州后,又再陷湘阴、宁乡。他立命水师攻湘阴,陆军攻宁乡。他从水师前往,兵船至洞庭湖口,忽然狂风大作,白浪滔天,顿时将几十艘战船吞没,数百名水勇葬身鱼腹。他大喊晦气,部将纷纷议论,认为是不祥之兆。果然前方传来败传,水师营官储玫躬阵亡,陆军邹寿璋、杨名声等军惨败。同时又传来消息说,太平军进入湘江,攻占靖港。另一支太平军突袭湘潭。这真是出师不利,使他大为沮丧。此时贵州道员胡林翼至军,两人互闻大名久矣,今日初次会面,晤谈之下,格外倾心。胡是益阳人,字润之 (毛泽东取字润之,据闻是因对胡林翼十分钦佩),后亦为湘军支柱,世人并称为 “曾胡”。曾国藩当下请胡林翼辅助塔齐布攻打湘潭,胡慨然应允,立即与塔齐布率师出发。有两位名将出征,他大为放心。于是曾国藩统率水师,向靖港前进。然而到了靖港,尚未开战,狂风又起,湘江巨浪滚滚,战船或相互撞破,或被狂风吹散,兵士纷纷落水。曾国藩在船头站立不稳,头晕呕吐。靖港太平军顺风掩杀,兵、船伤亡惨重。曾国藩引军急退,已伤亡大半。曾国藩衡州练兵已成,极希望出师奏捷,谁料竟遭此惨败。他是个极好面子的人,视名节为性命,真是羞愧难当,突然纵入水中寻求解脱。诸将见状大惊,七手八脚将他捞起。他长叹一声,立即向朝廷请罪。这就是湘军二次出师的靖港惨败。部将又纷纷议论,两次狂风兆凶,此时已算灵验。还好,塔齐布、胡林翼、彭玉麟、杨载福在湘潭大败太平军,收复湘潭,这个捷报,使曾国藩心理又达平衡。喟然而叹:“天公磨炼我也。”他给朝廷的报捷奏章中有 “臣屡败屡战”之语。据说奕詝阅后极为感动。

军事倥偬,曾国藩没有休整的时间,又传来武昌失守的警报,这是武昌第二次被太平军攻占。奕詝闻武昌陷落,盛怒之下,将弃城而逃的湖北巡抚青麟斩首正法。又下旨令曾国藩派军攻复武昌。曾国藩心中杀敌报国的烈火又熊熊燃起,真想再立大功,让朝廷与世人瞧瞧,立即命湘军水陆二师出征。这一次兵锋极锐,水陆两军齐驱岳州,一场激战,太平军败走,岳州光复。岳州为湖南北部重镇,收复它意义极其重大。曾国藩坐镇岳州,兴高采烈,命水师向城陵矶进发,命陆军向擂鼓台进发,乘胜消灭盘踞在二处的太平军。然而,很快传来战报,水师在陵矶惨败,水师统领褚汝航、夏銮、陈辉龙、何镇邦、诸殿元战死。这个战报使曾国藩悲愤至极,此五人是水师支柱,也是患难兄弟,竟全部殉战,不禁涕泪纵横,肝肠寸断。所幸陆军方面传来捷报,塔齐布在擂鼓台获胜,击毙太平军天将曾天养,心中稍得安慰。

太平军岳州失利后,据城陵矶坚守,控制住由湘入鄂咽喉要道。曾国藩深知,不拔掉这个据点,北救武昌只是一句空话。他军前发表讲演,鼓励将士在城陵矶拼死决战,为褚汝航等五位将领报仇,他平时不多言,一旦发言,句句千钧,震撼人心。其时,罗泽南来岳州助战。罗泽南亦是湘乡人,是理学名家,在家乡开帐讲学,弟子如云,世称罗山先生。在曾国藩的感召下,他慨然投笔从戎,手下弟子紧随其后,以书生参战,真是难得。罗泽南的加入,使湘军势力大增。曾国藩命水陆两军誓师出发,大战城陵矶。这一战异常激烈,太平军2万余人拼死抵抗。塔齐布不愧满州勇将,率先冲锋,士兵奋勇上前,拔去竹签几丈,越过深壕,攻取敌垒10余座,太平军阵脚动摇,向后溃退。水师进攻更为锐利,忽然南风劲吹,乘风破浪,将太平军战舰冲得七零八落。水陆两军一齐获胜,太平军狼狈逃散。湘军城陵矶大捷,标志着湖南全境肃清,通往湖北的门户打开。

湘军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很快抵达武昌城下。武昌城池坚固,太平军5万人在此据守,曾国藩听从罗泽南的建议,先派罗泽南攻取花园据点,再派塔齐布攻占洪山。花园、洪山,一濒江、一据高,都是武昌城外的险要。湘军攻克两处,确显罗泽南计策高明。在战斗中塔齐布及罗泽南的弟子李续宜极为骁勇,舍生忘死,冲锋陷阵,表现极为出色。太平军失去花园、洪山两个屏障,立刻惊惶万分。不待湘军攻城,竟弃城夜遁。湘军顺利占领武昌。湘军攻占武昌,全靠高超的谋略与高涨的士气。隔岸的汉阳,也被荆州将军官文的部队攻克。另外传来捷报,附近的黄州也被清军占领。武昌克复是个空前的大捷,湘军军心大振,全城欢声雷动,庆贺胜利。曾国藩终于拿出一点颜色,让朝廷看看。远在京城的奕詝皇帝更加狂喜不已,立旨颁旨表彰,赏曾国藩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塔齐布也得到一件黄马褂,但曾国藩以母丧未终,坚辞不受。于是又另派陶恩培为湖北巡抚。

但是太平军从武昌逃出,向东南运动,在蕲州附近的田家镇扎驻大营,这个田家镇地势十分险要,东边有半壁山,在江边耸起,居高临下俯视长江。一人当关,万夫莫开。太平军又在长江横置铁锁四道,集列战舰千艘,岸上再建营垒二十几座,防备得十分严密。当时太平军占据九江,田家镇不破,湘军不能进入江西。

曾国藩接到朝廷让他进攻田家镇的圣旨,不顾疲劳,率军沿江而东,一路疾驶,先后攻下大冶、兴国、蕲州,很快兵临田家镇。见到地势如此险要,防备如此严密,不禁暗暗心惊。前面又传来消息,先头部队与长毛开了一仗,进展不利,不能越雷池一步。是夜,曾国藩目不交睫,通宵未眠。他忽然想到,长毛铁锁横江,战舰云集,正和三国时期,曹操在赤壁摆的阵势几乎雷同。当年周瑜、诸葛亮用火攻破曹操,扬名千载。想到这个典故,不禁笑出声来,他一跃而起,立即进行布置。全军兵分四队,第一队用熔炉大斧熔凿江中铁锁,第二队携炮进攻,掩护第一队,第三队纵火烧船,第四队为后继大军。于是各队一齐行动,断锁的断锁,打炮的打炮,烧船的放火,各行其是。霎时间,炮声震天,火光熊熊,江中的太平军战船纷纷燃烧,满江通红,正像当年火烧赤壁一样。第四队见前三队得手,呼啸一声,冲杀上去。太平军烧死、溺死大半,剩下的逃上岸,又被塔齐布拦截,一阵砍杀,全军覆灭。这一仗烧毁敌船5000艘,扫平岸上20余座营垒。湘军此次恶战,较之武昌攻坚,更是激烈万分,乃是出师以来空前的大捷。田家镇攻下,湘军威名震撼天下。捷报传到京城,奕詝备感欣慰,他真感谢湘军异军突起,屡建奇功。拟加封曾国藩为钦差大臣,主持湖北战局。忽有一个大臣祁隽藻劝谏说:“曾国藩是一在籍侍郎,犹匹夫也,匹夫在闾里登高一呼,应者万计,湘军势力坐大,恐非朝廷之福。”一句话说得奕詝龙心动摇,于是收回任命诏书。

曾国藩出山标志着湘军的崛起,太平天国遇到真正的克星。有史家称,天不亡清,故派遣曾国藩横空出世。天意乎,人事乎?历史真是丰富多彩,神奇莫测。笔者认为,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好似一座表演历史的大舞台,双方演员齐登台表演,展示他们的信仰与价值,从而产生一大批英雄豪杰。人杰地灵的湖南产生了曾国藩、江忠源、曾国荃、胡林翼、左宗棠、彭玉麟、罗泽南等人物;民性强悍的广东、广西产生了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等人物。如果没有这个舞台,也就没有这些演员。看来 “时势造英雄”,确是至理名言。而一旦登上舞台,演员可再大显身手,创造时势,因而 “英雄造时势”无疑也是名言。双方演员拼死相斗,相生相克,演出了各自的悲喜剧,这就是历史!

【那拉氏得宠】于奕詝帝,并非宫闱中的一般小事,因为这个女子以后把持朝政50年,将万里江山踩得摇摇晃晃。大清的兴衰与她大有关系,笔者特以专章述之。

自太平天国发难,奕詝日夜忧虑,惶惶不可终日,尤其是林凤祥、李开芳兵逼京畿,更使他惊恐万状。他本是风流天子,多情好色,但国难当头,整日案牍劳身,批阅奏章,研究军情,他再也无心召幸妃嫔。此时河北肃清,南方捷报联翩传来,使他龙心稍安,把忧国忧民的思绪暂搁一边,又想起那个貌美心灵的叶赫那拉氏。于是又夜夜召幸,魂销温柔之乡。

说起那拉氏的来历,还须从头说起,她本是安徽候补道员惠征的长女,小名兰儿。惠征是个穷官,官场厮混的本事也欠缺一些,野史说他曾在兰州、归化等地做过七八品的小官,都是应付差事的闲职,一个肥缺也没捞到。后来调到安徽做了个候补道台,却没银子孝敬上峰,一直候到50多岁,也未补来一个实缺。最后得了一场大病,再加上忧郁,不几日一命呜呼。死后,家产寥寥,连买个棺材的钱都没有。抛下一个老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整日哭得恓惶连天,却无人理睬。幸好有个清江县县令吴棠,与惠征生前有一面之交,见她们母子可怜,送其白银300两,让他们料理后事,返回北京投亲。于是兰儿母女有了救星,方才渡过难关。许多野史说,吴棠送银子,是因为家人糊涂送错了。然而,吴棠将错就错,并未讨回银子,做个顺水人情。这是吴棠的厚道处,也是老天赐他的大福缘,后来兰儿成了太后,知恩图报,封他做了总督,这是后话。

兰儿母子几人,葬了惠征,剩下的银两做了盘缠,雇了船只,沿着运河到了北京投亲。到了北京居住,也是艰难度日,寄人篱下也没个好心情,母亲整天唉声叹气。好在兰儿一天天长大,已是十四五岁的年纪,出落得丰神秀骨,美艳非凡,邻人见了都齐声喝彩。不仅貌美,而且心灵,女工针线,读书识字,都非一般女流可比。那张鹦鹉小嘴,整日说个不停,都是些惊世骇俗的话儿,这又使母亲感到惊喜,她告诉其母说:“我兰儿一朝得志,总要报答吴棠大人的恩情。”母亲笑了,似信非信地说:“好吧,我就等着天鼓响鱼龙变化。”

果然天鼓终于敲响了,咸丰元年,皇宫中大选秀女。兰儿听到这个消息,真是高兴极了,整日缠着母亲要进宫当秀女。母亲拗她不过,到了开选吉日,将兰儿打扮得漂漂亮亮,整整齐齐,送入宫中参选。这天几百个秀女云集宫中,奕詝皇帝坐在坤宁门前,让秀女依次而过,细心挑选。这些女孩子年龄幼小,进了高大森严的皇宫,一个个吓得发抖,有些女孩想起父母,不禁泪流满面,总之个个垂头丧气,愁眉苦脸。然而兰儿不同凡响,她昂首挺胸,抖擞精神,袅袅婷婷,真像个模特儿在T形台上行走,通过御座时,故意搔首弄姿,将一躯婀娜、万种风情,展现无遗,又回头嫣然一笑,真是百媚千娇。奕詝见了这个女孩,心旌摇荡,魂儿早被摄去,当下拍板定选,收纳后宫。清宫后妃等级森严,计有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还有宫女等下人。奕詝立即封她“贵人”,也算破格施恩。然而后来,长毛造反,奕詝心情不安,忙于国事,这个新来的兰贵人却从未得到召幸。深宫寂寂,不免惆怅万端。咸丰四年某月吉日,奕詝到慈宁宫,向太后问安。众妃嫔一齐叩安,兰贵人也跪在后边。被奕詝一眼看见,惹动情肠,问安已毕,单独留下兰贵人问话。兰贵人重新叩头拜见,道一声 “皇上万岁,万万岁”,真似莺啼燕啭,又好似玉盘滚珠,清脆悦耳。奕詝仔细端详容貌,脸庞俏丽绝伦绝俗,自不待言。那双凤目顾盼生情,有诗为证:

№★无限柔情聚眼神,目光转盼便生春;

纵为佛子心难静,皇帝多情早失魂。

尤其是头上万缕青丝,像瀑布一样倾泻,黑亮飘柔。在奕詝眼里,自从天地产生女人,她是最美丽的一个。真是秀色可餐,迫不及待。当晚便宣召侍寝,春风一度,便胜却人间无数。从此,兰儿夜夜专房,备受恩宠。皇帝龙马精神,兰贵人鸾凤身躯,不几月,兰贵人身怀龙种,腹结麟胎。肚皮膨大,奕詝见了喜不自胜。怀孕十月,生下一个皇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奕詝更是宠爱,封她为懿妃。皇后钮祜禄氏,端庄娴静,诚实厚道,见兰儿得宠,也不嫉妒,又见她生了皇子,反觉欣慰,毕竟皇祀后继有人。以上便是叶赫那拉氏兰儿得宠的故事。

【江南大营溃败】是清军进剿太平天国以来一次大失败。而太平天国则从北伐失败的阴影中振作,创造了起事以来军事上的大胜利。

咸丰五年到咸丰六年,对清廷来说是个悲哀的时期,前方败报接连传来。

曾国藩在取得田家镇大捷后,踌躇满志,乘胜向九江前进。然而九江城守将是太平军著名将领林启荣,他的军事才能不亚林凤祥、李开芳,而坚忍精神更是古今罕闻。湘军集水陆两军猛攻一年,九江城屹然不动。湘军稍一松懈,林启荣乘夜突袭,将湘军水师堵在鄱阳湖口,一阵烧杀,烧毁水师船只几百只,水勇死伤数千,这是水师建立以来最惨重的失败,曾国藩的座船被烈火烧燃,他的官印机密文件化为灰烬,曾仓皇逃走,幸免一死。湘军支柱塔齐布也于军中病死。曾国藩向朝廷上书,将惨败情况毫不掩饰,如实奏报,请求治罪。出人意料的是,奕詝阅奏后,大为感动,认为曾国藩忠诚老实,如此惨败,毫不隐讳,如实报告,存心不欺。仅下旨安慰:“偶有小挫,无损大局。曾国藩自请严议治罪,着加恩宽免。”这两点可看出曾氏忠诚拙朴的个性及奕詝驾驭将领的英明。

两个月后,湖北又传来惊天消息,武昌又落太平军之手。巡抚陶恩培以下官员几十人殉难。原来太平军将湘军困在鄱阳湖动弹不得,又乘机发兵奇袭广济,广济驻扎清军2万人,尽是楚军精锐,由湖广总督杨霈率领。时在半夜,清军酣睡猝不及防,被一举击溃。杨霈狼狈逃往德安府。太平军乘胜直扑武昌,而武昌守军仅2000人,主力尽被杨霈带走。巡抚陶恩培仓皇迎战,同时派使求援,胡林翼率军8000飞驰相救,兵未到,武昌已失陷,陶恩培已死多日。这是武昌第三次被太平军攻占。

武汉失守,清廷大为惊惶,下旨任胡林翼为湖北巡抚,又催曾国藩派军助胡林翼收复武昌。罗泽南自告奋勇愿率军攻武昌。曾国藩身处困境,被九江太平军牵制,真舍不得罗泽南。但武昌紧急,不得不与罗泽南凄然而别。谁知,这一别竟是永决。罗泽南到武昌,会合胡林翼猛攻武昌,连续二月未有进展。在一次攻城中受伤,医治无效,竟与世长辞。罗泽南一介书生,投笔从戎,胸怀韬略,又能慷慨赴死,也算一代奇人。

湖北、江西战线,清军连续失利。那么江南前线又如何呢?

自太平军攻克江宁后,改名天京,建都于此。钦差大臣向荣率兵3万人,跟踪而来,在孝陵卫扎起大营,号称江南大营。而长江以北,扬州附近,钦差大臣琦善也率军几万,驻扎成营号称江北大营。两个大营隔江相望,互为掎角。驻扎三年以来,向荣和琦善无时无刻不向太平军攻击,但天京城池高大坚固,太平军兵力充足,一一击退清军。向荣、琦善旷日持久,劳师靡饷,寸功未建,惶急得要命。然而,清廷催促进剿的诏书联翩而下,向荣、琦善只得尽力而为。

琦善本是签订 《穿鼻条约》割让香港的罪魁祸首,道光帝曾将他逮捕下狱,然而奕詝却重新起用,委以大任,真是个大失误。当时太平军固守扬州孤城已近三年,琦善围攻几年,毫无效果。岂料,与扬州毗邻的瓜州被太平军攻占,困守孤城的太平军,弃了扬州,与瓜州太平军会合,又形成坚强的堡垒。琦善得了个空城,反失去要塞。清廷震怒,将他革职留用,琦善惶急成病,不几日呜呼哀哉,清廷又任命托明阿接替琦善。托明阿是个庸才,上任几个月,扬州又被太平军夺去。清廷恨托明阿无能,革职查办,另派副都统德兴阿统率江北大营。德兴阿是员猛将,率军又攻占扬州,江北大营才稳住阵脚。

然而,太平军占据瓜州、镇江两个要塞,屏障天京,对江南大营、江北大营构成最严重的威胁。奕詝接连下旨,催促向荣及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火速拔掉镇江、瓜州两个据点。吉尔杭阿在剿灭上海小刀会刘丽川义军后,率领8000精兵进攻镇江。太平军固守城池,奋勇抵抗,又派兵突袭清营,闹得清军日夜不安,吉尔杭阿只得望城兴叹,毫无办法。吉尔杭阿突然想出一条妙计,釜底抽薪,拟断绝太平军粮道。高资县是太平军接济天京粮食的必通之道。吉尔杭阿想攻占高资,断绝天京生命之源,这一招确实厉害。于是吉尔杭阿命上海知府刘存厚率兵1万袭击高资。但是高资有太平军重兵把守,刘存厚袭击失利,损兵无数,只得退至烟墩山扎营苦守。吉尔杭阿得知前军失利,率兵来援。此时镇江太平军得知高资危急,也派兵来援。太平军为保卫高资粮道,拼死冲杀。高资城中之军,与镇江援军,同时发动,前后夹击。一场激战,将清军消灭殆尽,吉尔杭阿、刘存厚死于乱军之中。清军大营向荣,探知清军在高资惨败,火速命张国梁率军援救。于是造成江南大营空虚,仅剩守兵5000余人。

杨秀清得知江南大营空虚,飞调石达开从安徽率军前来,石达开是太平军智能双全的名将,一接东王命令,火速赶来,向江南大营发动猛烈进攻。杨秀清又令燕王秦日纲率军出城直扑孝陵卫江南大营巢穴。两路大军前后夹击,清兵5000人顿时土崩瓦解。向荣拼死突围,几乎被俘。所幸张国梁返军杀回,救出向荣,逃往淳化镇。太平军乘胜追击,向荣、张国梁再退至丹阳。太平军接踵又至丹阳城下。张国梁是员勇将,以不怕死、敢打硬仗著称于世,太平军对他很是忌惮,张国梁豁出命来抵抗,太平军无可奈何,只得退去。然而向荣遭此大败,羞愧难忍,忧愤成病,不几日而死。这个太平军的死对头,连同坚壁三年的江南大营一起灭亡。“师老无功,军心涣散,派兵四出,大营空虚”这四个弱点是江南大营溃败的原因。

【洪杨内讧】是致太平天国死命的大事件。杨秀清妄自尊大,争权夺利是此次内讧起因。

西征取得胜利,江南大营又被击溃。自攻占江宁以来,太平军达强盛的高峰。洪秀全扬扬自得,自以为有天父天兄保佑,方才取得大胜,清妖不足惧,从此可永享太平。他自从进入天京,把军政大权全交给杨秀清一人执掌,自己乐得逍遥。每日藏在宫中,深居简出,不是诵圣经拜天父,便是和众多的妃嫔厮混取乐。洪秀全异常荒淫好色,当年在金田村时,便强纳18名女教徒为妾,尽是豆蔻年华,黄花闺女。永安州称王,他又纳18女为妃,凑成36妃。建都天京后,更广纳妃嫔,据说洪秀全有名号的妃嫔,共计81人,凑个九九之数。另有女官1000人在宫中任职,他随时任意召来淫乐,真是艳福齐天。而杨秀清更是得意忘形,陶醉于自己的优秀指挥才能,自称西征与解天京之围的功劳,盖世盖天,抗清妖兴天国,非他莫属。对于天王他已不放在眼里,他频繁表演天父灵魂附身的把戏,发号施令,树立权威。有时甚至将天王洪秀全传到说教台下,传达天父命令。洪秀全跪拜于地,敢怒不敢言。不仅如此,他还宣扬天父已传下圣训,让他执掌天国,取天王而代之。本来洪秀全已封他九千九百岁,离万岁只差一百岁。他心犹未足,逼洪秀全封他万岁。洪秀全含糊答应,心中已愤怒至极,暂时隐忍不发。

杨秀清专擅军政大权,作威作福,而生活更是荒淫无耻,较之天王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有姬妾数百名,让她们轮流侍寝。又扬言占尽天下花魁,命部下四处搜寻绝色美艳妇女。先是宠傅善祥,继又宠爱朱九妹,后来又掳来一个赵碧娘,更是美貌绝伦。赵碧娘性情刚烈,不愿受辱,用金丝银线,制作一顶王冠,外表精美,里面暗藏月经布。她的本意是用秽布镇压杨秀清的 “王气”。此事被杨秀清得知,将赵碧娘点了天灯。何谓“点天灯”,就是把人用白布裹住,泼油浸透,然后点燃,把人活活烧死。对于不顺意的姬妾,他都以 “点天灯”烧死,真是残暴至极。东王府有个官员名叫陈宗扬,与东王一个侍姬通奸。事发,杨秀清大怒,将陈宗扬也点了天灯,活活烧死,陈宗扬是北王韦昌辉的妻弟。这消息传到江西,韦昌辉正在前线作战,听到妻弟惨死,怒不可遏。派使者到天京禀报洪秀全,要求主持公道。洪秀全乘机向韦昌辉发出密诏,说自己受东王逼迫,危在旦夕,让韦昌辉来京救驾。韦昌辉接到天王密诏,立即带兵到达天京。杨秀清不许入城,韦昌辉再三请求有要事相商,于是韦昌辉带了几个随从入城,将大兵驻屯城外。杨秀清这才放心。韦昌辉一见杨秀清,叩头长拜,高呼万岁。杨秀清赶忙扶起,假意斥责。韦昌辉情绪激昂:“东王功德巍巍,天国赖东王而在。如今天王昏聩,大误国事。东王是八月八日生辰,此日明正大位,是最佳时宜。因而弟特从江西赶来,助东王登基。”说完,韦昌辉与几个随从又伏地高呼万岁。这一套表演,把杨秀清的心儿弄得飘飘荡荡,舒服极了。立即传令摆下宴席,为北王洗尘接风。两人极为亲热,你一杯,我一杯,对酌起来。韦昌辉极力奉承,连连敬酒,杨秀清已酩酊大醉。韦昌辉掏出怀中匕首,向杨秀清猛刺几刀。杨秀清未清醒已成死鬼。此时韦昌辉的几个随从,一齐动手,将东王身边侍卫杀死。韦昌辉走出房外,向东王府官员大喊:“本王奉天王之诏,诛杀叛逆杨秀清。”言毕,从袖中抖出一块黄绸,上面赫然写着 “天王圣谕”四字,东王府官员个个惊得不知所措。紧接着韦昌辉禀告天王,报告大功已成。同时又招来城外北王部队,把东王府包围,韦昌辉下令屠杀,东王府家眷及侍卫官员,被杀个净光。韦昌辉以心狠手辣著称,他带领几个随从入虎口刺杀杨秀清,胆气豪壮,勇敢无比,堪与荆轲刺秦王伦比,真是传奇而惊险的一幕。

然而杨秀清虽然跋扈骄横,但平时待部下极厚。东王余党在天京有2万多人,闻东王被杀,个个义愤填膺,一声呼啸,冲向北王府,要为东王报仇。韦昌辉下令开战,于是一场血战在天京展开,激战几天,直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尸体遍地。天王下令让韦昌辉停止杀戮,韦昌辉不听,声称要杀尽东王余党,方才罢休。洪秀全暗暗叫苦,只得再传密诏,从安徽调来石达开、秦日纲入天京平乱。翼王石达开进城,见烽烟滚滚,刀光剑影,尸横血流,一片废墟,不禁怆然泪下。急找韦昌辉论理,他悲愤地说:“你杀死东王尚嫌不足,又杀他全家,还杀他的部下。天国不亡于东王,恐怕要亡在你的手里!”韦昌辉嘿然不答,石达开愤愤离去。当夜北王部队将燕王府、翼王府包围。石达开闻讯,翻墙出逃,缒城而出。北王兵将燕王秦日纲与家属及石达开家属共计几百人,屠杀殆尽。洪秀全召来韦昌辉,怒斥他滥杀。韦昌辉声称 “情势所逼,不得尔然”。说完扬长而去。不一会,韦昌辉率军包围天王府,麾兵猛攻,原来韦昌辉野心极大,想乘机杀死天王,自立为王。此时,洪秀全手下几百个大脚女侍卫,个个持刀抵抗,这些女侍卫武艺高强,一场激战,竟守住了天王府。洪秀全的两个兄弟洪仁达、洪仁发暗中与东王余党讲和。双方一拍即合,联合攻打韦昌辉。韦昌辉兵终于招架不住,纷纷溃逃。韦昌辉见大势已去,率残部逃出天京。逃至清江浦,被东王部队截住,韦昌辉被活捉,押至天京。天王一声令下,韦昌辉被剁成肉泥。北王府的韦氏家属子女,也被杀戮得净光。

洪秀全将韦昌辉的头颅送与石达开军营,传他入京辅政。石达开到天京,洪秀全让他节制诸王,掌管军政大权。但洪仁达、洪仁发又进谗言,说石达开恐有异心。洪秀全被杨秀清、韦昌辉之乱吓怕了,对石达开时时戒备。外面谣言四起,盛传天王要除掉翼王。这使石达开胆战心惊,于是辞别天王,率部离开天京。石达开智勇双全,豪爽有义气,在太平军中威信极高,部下20万人都誓死相从。从此石达开的部队再不受天王节制,自由发展去了。洪、杨内讧,互相残杀,东王、北王的部队各自拼杀殆尽,全城共死3万余人。石达开又拉走20万精锐。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再也难以恢复。总之,天王昏聩、东王专擅、北王残暴、翼王自私,再加上共有的腐败,把太平天国送上绝路,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笔者有诗叹曰:

№★天时地利带人和,席卷江南唱浩歌。

祸起萧墙呈败象,长教后世泪如波。

【湘军入皖】是清军剿灭太平天国的重大战略步骤。因为安徽是清军进攻天京的必由之路,也是太平天国保卫天京的屏障。对双方来说,均是事关成败的战略要地。

洪、杨内讧,天国由盛而衰,太平军的士气、军力大为衰减。而这又是清军反攻的绝佳机会。在湖北战线,湖广总督官文率军攻克汉阳,接着湖北巡抚胡林翼又攻克武昌,这是清军第三次攻克武昌。湘军杨载福、李续宾部乘势收复黄州、兴国、蕲州、广济等地。整个湖北完全被清军控制。杨载福、李续宾率水陆两军沿长江东下,直达九江。此时曾国藩在九江已与太平军对峙两年之久。湖北全境肃清,杨、李二人的军队到达九江,使曾国藩大为兴奋,决心克复九江。他亲自从南昌赶来,犒劳杨、李二军。然而此时,家乡传来其父曾书麟病故的消息。他是理学名家,尽孝是天大的事情,必须回家丁忧守制。清廷下旨,让他墨绖从军,移孝为忠。他上奏坚持守丧三年,言辞极为恳切,清廷也无可奈何。于是曾国藩、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一起回到湘乡奔丧。临行前,曾国藩将九江军事托付于杨载福、彭玉麟。杨、彭二人也是湘军赫赫名将,尽心竭力担当大任,率领湘军攻克小孤山、石钟山两据点,扫清了太平军在九江的外围,尤其是石钟山一仗,战事异常激烈,湘军虽然获胜,但死伤惨重。清廷下旨,在石钟山建起 “昭忠祠”,为阵亡将士招魂。自曾国藩鄱阳湖大败后,湘军水师一部被堵截在湖内,与在长江的湘军水师完全隔断,至此内湖、外湖的水师胜利会合。于是杨载福、彭玉麟率水陆两军直扑九江城下,与太平军决一死战。九江自咸丰元年被太平军占领,已有九个年头。太平军守将林启荣是天国最优秀的将领,在此坚守抗击,击退清军一次次进攻,创造了守城九年的奇迹。但是天京内讧严重影响了林启荣的斗志,再加上小孤山、石钟山两个屏障被清军摧毁,九江已成为孤城。尽管如此,林启荣又坚守六个月,最后城中粮食断绝,终于被湘军炸开城墙,攻入城内。太平军17000人被歼灭,坚忍不屈的林启荣与九江城同亡。湘军攻克九江,威震天下,使其达到全盛时期。接着曾国荃又攻克吉安,至此江西全境肃清,太平军在江西永远消失。

在江南战线,清军也取得节节胜利。钦差大臣和春与江南提督张国梁,也乘洪、杨内讧之际,从丹阳起兵攻克镇江。江北大营德兴阿也攻克瓜州。瓜州与镇江是天京的屏障,清军扫清这两个据点,使天京暴露在清军刀锋下。和春、张国梁乘胜前进直抵天京城外,又重新建立江南大营,将天京团团包围。这是太平天国生死攸关之际。洪秀全并未完全糊涂,他封李秀成为忠王,陈玉成为英王。命令李秀成攻打浙江,命令陈玉成在安徽攻击清军,牵制江南清军,以解天京之围。李秀成一军突入浙江,进军极为顺利,他先攻破浙江省会杭州,杀死巡抚罗遵殿。然而放弃杭州不占,移军攻打江苏常州,常州是两江总督的驻节地,是江南省临时省会。两江总督何桂清是个庸才,见太平军涌来,魂飞魄散,放弃常州,逃往上海。李秀成再攻苏州,苏州守军兵力单薄,江苏巡抚徐有壬拼命守了两天,最后城陷身亡。在安徽这边,英王陈玉成大战三河口,歼灭清军李续宾部8000人,李续宾、曾国华战死。太平军乘势南下又攻克扬州,捣破清军江北大营,然后再转战六安城。六安州知府温绍原是个忠勇刚烈的人物。太平军攻占安徽全境,唯他坚守六安城六年,风雨中岿然不动,被清廷誉为 “坚守孤城的英雄”。然而此时也抵挡不住陈玉成猛烈的进攻,六安城很快陷落,温绍原及家眷都投水而死,为大清朝殉节。

李秀成与陈玉成在浙江、安徽两路得手,致使江南大营不得不向南、向北同时发兵救援,造成江南大营再度空虚。此时,洪秀全命令李秀成、陈玉成两部火速向天京前进,夹攻江南大营。南北两路太平军奉天王之命,向天京扑来。和春、张国梁率军抵抗,连败几仗,军心崩溃,仓皇退据丹阳。太平军乘胜包围丹阳,发动猛攻。张国梁拼死守了几日,也挡不住太平军潮水般的进攻。在激战中张国梁身负重伤,被太平军包围。无奈投水自杀。和春冒死突围,被太平军枪弹击中胸部,忍着剧痛,狂奔到浒墅关。口中大吐鲜血,顿时身亡。至此,和春、张国梁建起的江南大营,又继向荣之后再度崩溃。洪秀全重用李秀成、陈玉成,分攻浙江、安徽,然后集兵解救天京的战略奏效。李秀成、陈玉成保卫天京立了大功,太平天国转危为安。

江南大营崩溃,和春、张国梁战死,使奕詝帝大为恐慌,他对两江总督何桂清弃常州而逃大为愤恨,下旨革职查办。于是两江总督职位空缺。朝中大臣纷纷推荐胡林翼出任总督,而军机大臣肃顺却极力保举任命曾国藩。肃顺情绪激昂地说:“两江总督担负收复江宁的大任,非曾国藩出山任职不可。胡林翼坐镇湖北,独当一面也不能轻而调动。”这个肃顺,在朝中以办事坚决果断受到奕詝特别信任。他曾在顺天乡试科场舞弊一案中,力劝奕詝杀掉主考官、大学士柏俊,以振肃纲纪。满朝大臣为此议论纷纷,认为柏俊罪不该死,肃顺太严酷霸道。但肃顺慧眼识英雄,自始至终认为曾国藩是个大人才,不遗余力地支持曾国藩,这是他最大的长处,而奕詝对曾国藩的诚朴的个性及百折不挠的精神原有好感,当即同意肃顺的推荐,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其时,曾国藩在家乡守丧期满,接到朝廷任命,大为振奋,因为湘军崛起以来,他一直挂着侍郎的虚衔率湘军打仗,只能领导湘军,不能节制其他清军。现在有了两江总督这个实权,真是如虎添翼,真正成为封疆大吏。清朝的两江总督,管辖江南省和江西省,故称 “两江”。而江南省包括江苏和安徽,因而江西、安徽、江苏都在曾国藩的掌控之下。意味着三省的兵力由他一人指挥,调兵遣将更是便利自如,难怪曾国藩兴奋不已。他立即向清廷上奏,再三强调攻打安徽的重要战略意义,不收复安徽失地,那么攻克敌巢天京,将是一句空话。清廷立即批准曾国藩先攻皖,再克复江宁的战略建议,让他立即率军入皖,再命左宗棠、鲍超率军从湖北开入皖南,襄助曾国藩共图平皖大事。咸丰九年,曾国藩率军从江西进入安徽,驻扎于徽州祁门镇。将祁门作为进攻安徽的大本营。他在祁门大力练兵,并严格整顿军纪。他创作了一首 《爱民歌》,让全体湘军天天练唱,无论操练或者出征,全军须齐唱 《爱民歌》。歌词是:“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老百姓,全靠官兵来救生。第一扎营不贪懒,莫走人家取门板。莫拆民家搬砖石,莫踹禾苗坏田产。莫打民间鸡和鸭,莫借民间锅和碗。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莫进城市住铺店,莫向乡间借村庄。无钱莫摘道边菜,无钱莫吃便宜茶。更有一句紧要书,切莫掳人当长夫。第三号令要声明,兵勇不许乱出营。走出营来就学坏,总是百姓来受害。或走大家讹钱文,或走小家调妇人。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同一家,千万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 《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这首 《爱民歌》语词浅显,明白如话,通俗而易懂。从老百姓的生活小事着笔,强调爱民从小事做起,曾国藩可谓用心良苦。因为他深深懂得 “加强军纪,争取民心,军民一家,天下无敌”的重要性。湘军比其他清军战斗力强的原因,除了军饷加倍,更有 “不扰民”的钢铁纪律,这些都是制胜因素。

然而,正当曾国藩祁门屯兵之时,天津传来英法联军入侵的消息。中华大地又陷入另一场更大的动荡。

【英法侵华】的原因,还须从广东 “亚罗”号洋船被清军水师扣押事件说起。

自从道光末年,两广总督徐广缙率军民团结御侮,拒绝英国非法要求,英国人再不敢重提进入广州贸易之事。于是广东安静了许多年。徐广缙调离广东,叶名琛继任两广总督,他是个怪人,对洋人恨之入骨,拒绝与洋人打交道。凡涉洋事,都交给下属去办。各国驻广东的商务领事,要见总督一面,比登天还难。英国香港总督包冷,几次求见,叶名琛拒绝不见。包冷无奈再呈上公文质询,叶名琛不看一眼,扔进废纸篓中。他的幕客都感到十分惊讶,而他说:“英人见我,绝无好事,十有八九是重提入城贸易之事,何必理他!”原来他胸有成竹,以此法敷衍英国人。众幕客恍然大悟,都连称好计。叶名琛更加扬扬得意,仍然每天拜吕祖念道德真经,或者饮酒赋诗,真是从容镇静,潇洒逍遥。他确实好福气,太平军发难广西,却不攻打广东。英国人想进广州城,他用软法子搪塞。广东因此太平无事,这事传到京城,奕詝皇帝认为他治安有法,与洋人交涉不亢不卑,是个安内攘外的通才,于是封他为体仁阁大学士,仍兼任两广总督,这确是罕见的殊遇。但是,到了咸丰六年初,英国政府派巴夏礼为驻广东商务领事。这个巴夏礼与前任领事大为不同,到任伊始,照会总督衙门,再次要求英商入城贸易,天天纠缠,态度十分强硬。叶名琛以不变应万变,仍是不理不睬,气得巴夏礼暴跳如雷,扬言若不许入城,便动用武力解决。叶名琛听后哈哈大笑说:“我广州城有兵民几十万,还怕几个洋鬼子,当年徐制军单舸退敌,何等英雄豪迈。名琛不才,若要示弱,真无颜见徐老前辈了。”当时广东巡抚柏贵、藩台江国霖,都在衙门议事。见总督气壮如牛,豪情万丈,都放下心来。

过了几日,英国人未来纠缠,也未见动武的迹象,却传来一个坏消息:东莞县土匪作乱,已被镇压平息。但匪首关巨、梁楫等率残匪几十人逃入香港,寻求庇护。而英国人一律收留。叶名琛闻报说:“这些汉奸真正可恶,但几个小泥鳅,已翻不起大浪,由他去吧。”

又过数日,海外驶来一只洋船,悬挂着英国旗帜,在海上徘徊许久,突然驶入珠江。巡河水师头目梁国定用望远镜一看,虽是洋船,坐船的大多是拖着辫子的中国人。梁国定忽然想起英国人庇护汉奸的事,不禁义愤填膺,立即命令快艇追过去稽查。七八只快艇很快将洋船包围,水兵们一跃登船,发现船内除掌舵的是两个英国人,剩下13个全是中国人,经过盘查,确是东莞的土匪。梁国定一怒之下,将英国旗帜拔掉抛入水中,将13个土匪套上锁链,押解上岸。这只洋船船体上写着 “亚罗号”英文笔体。梁国定知道这是洋船,也不愿惹事,放它出海。叶名琛听了水师汇报,连说:“干得好,干得好。”下令将土匪押入大牢,严厉惩处。谁知这个事件,却引起一场外交风波。英国领事巴夏礼向总督递上抗议照会,声称中国水师无故搜查 “亚罗号”船,是违反 《南京条约》的非法无理行动。被扣押的人全是良民,不是土匪,应立即释放。中国水兵毁弃英国国旗,有辱大英帝国尊严,更是不能容忍,特提出强烈抗议。叶名琛看了照会,慢条斯理地说:“英国人确是无聊,这点小事,下什么抗议照会,他既然索要土匪,给他算了。”立即下令将13个土匪,送往英国领事馆。不久,又传来消息,巴夏礼拒不接收这些土匪,非要水师提督上门道歉。这下叶名琛发了火:“不要拉倒。把这些土匪再关起来,看他怎样?”

叶名琛的态度,使巴夏礼下不了台。再次发来公文,要求晋见总督大人。叶名琛依然拒绝不见。巴夏礼恼怒异常,派兵船几艘,向黄浦炮台开炮示威。叶名琛闻报,仍然不惊不慌地说:“英国人首先寻衅,责任不在我方,看他如何下场!”说完,也不下令布防守卫,返回后衙去念吕祖真经去了。巴夏礼开了几炮,中国方面毫无反应,更是恼怒,下令兵舰开入珠江,驶到广州城下,炮口对着城墙,猛轰几炮,把城墙炸塌几丈。巡抚柏贵及水师提督,广州都统一班人急来总督衙门求见,个个惊惶万分。叶名琛说:“城内兵民几十万,十个杀他一个,也要把他杀尽,又何惊惶如此。”柏贵等人见他如此镇定,不禁产生敬意,转念又想,天塌下来有总督顶着,怕他什么,于是纷纷告辞。

然而英国人的侵略行为,激起广州民众极大的愤怒。广州本有自发组织的民团几十个,总计有10余万人。见政府不去抵抗,早已急不可耐,不知谁喊了一声:“洋鬼子可恶,杀掉洋鬼子,保卫广州城。”顿时一呼百应,百呼万应,聚集了几万人,一声呼啸,像潮水一样涌出城外,把13洋行及各国商馆,砸个稀巴烂,又放火烧得精光,洋人纷纷逃窜到香港、澳门去了。停泊在珠江的英国军舰也拔碇起航,驶到外海。叶名琛听到消息,拍案惊喜,大喊:“好粤民,好粤民,驱逐洋人,全靠粤民义勇忠诚。”然而英舰虽然退去,但法国、美国领事,见天跑到总督衙门吵闹,要求赔偿烧毁洋行、洋馆的损失。叶名琛仍是老办法,不见不管,任他闹去。果然法、美领事闹了几天,闹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再也不来了。

又过了几个月,海面平静,不见英国兵舰踪影,广州城内百姓安居乐业,一派繁华气象。广东巡抚柏贵带领一班官员,齐到总督衙门道贺,异口同声赞扬叶总督从容大度,处变不惊,运筹帷幄,智退英兵。叶名琛拈须笑道:“不瞒各位,这次退敌,一是托皇上洪福,二是靠粤民强悍的民气,三是靠吕洞宾祖师爷的保佑,我家三代信奉吕祖,每次遇事一拜则灵,现今后堂便供着吕祖的灵位。上次英人攻城,我在灵位前扶乩,乩语显:‘洋人即退’四字,因而我心极稳,镇静如常。这全是吕祖爷显灵,英人自然不敢入城。”柏贵一班官员,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总督精神全凭吕洞宾支撑。

然而,巴夏礼撤兵,并非怕叶名琛,只是兵力不够,不敢触犯广州民众声势浩大的抗英运动。他回到香港,立即将广州情况上报伦敦英国政府,要求增兵侵华。女王下令让上、下两院裁决。英国首相巴朱顿认为中国执行 《南京条约》不力,官员纵容民众反英,应该予以兵力教训。而此时清廷忙于镇压太平天国,国内一片混乱,正是千载难逢的最佳时机。而下院议员大多反对用兵,都说上次因鸦片开战,已损英国名誉,不能一错再错。于是代表贵族的上院与代表各界民众的下院,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巴朱顿让步,先派使臣与中国交涉,要求修改条约,索要赔偿。如中国不答应,然后武力解决。这折中建议,很快得到两院批准,随即任命伯爵额尔金为全权代表,率领6000英兵乘坐最先进的大吨位巨轮几艘来华,先进行武力威胁。同时派使臣到巴黎,约法国派兵参战。法国政府因中国民团烧毁商馆,广西官员处死法国牧师马赖,正愤怒不已,立即同意与英国联合进攻中国。

咸丰七年十一月,英法联军陆续到达香港,海面上停满了英法兵舰。英国代表额尔金向总督衙门发出最后通牒书,亦名 “哀的美敦书”。限4时内,答复赔款、修约两事,同意议和,拒绝立即开战攻城。叶名琛接到文书,仍旧如没事人一样,跑到后堂去拜吕祖。巡抚柏贵、将军穆克德讷沉不住气,急来衙门求见商议对策。叶名琛说:“什么英法联合,全是虚张声势,怕他什么,他们要进城,要赔款,全是丧权辱国,我岂能答应!美国人要出面调停,我也不去理他。方才,我去拜了吕祖,扶出乩语,乩语写的是:‘十五日,听消息,事已定,勿着急’12个大字。今天是十二,再过三日,便可无事。”柏贵等人半信半疑,各自告辞回府。

4时已过,咸丰七年十一月十三日,额尔金下令进攻。大批军舰驶入珠江,直达广州城下,英法军6000人在海珠登陆,占据海珠炮台。千总邓安邦率兵1000,抗击联军,毙伤敌军几百名,但因寡不敌众,无奈撤退。次日,珠江中的英法兵舰一齐向城中开炮,城内一片火海,房屋崩塌。总督衙门也中了几个炮弹,左庑西廊轰然倒塌,大堂后墙穿开一个窟窿。稳坐后堂念经的叶名琛再也坐不住了,提着吕祖爷的牌位,一溜烟跑到都统府中。一阵炮轰后,英法军攻入城内,占据观音山,在山上支起大炮。巡抚柏贵吓得要死,跑到都统府,寻着叶名琛,央求与英法议和。叶名琛闭着眼说道:“不准洋人入城”,再无他言。柏贵见状,急忙告辞,跑到街上,寻着了广州绅士伍崇耀,拉着伍崇耀到观音山与联军议和。叶名琛真是活神仙,柏贵走后,仍安坐府中念经,口中念念有词。忽然一队洋兵闯入,将他拥出府外,府外已备好大轿,洋兵将他塞入轿内,抬到江边,一个洋官以手指江,让他跳江自杀。叶名琛佯装不懂,仍然念念有词,默求吕祖保佑,洋官见他不愿死,也不逼迫,将他推上兵舰,拉到香港,最后将他押送到印度加尔各答,关押在海边的镇海楼上。中国的大总督被劫掠到外国,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叶名琛在镇海楼软禁度日,表面上仍然十分镇定,天天拜吕祖念道经,然后作画吟诗,自称是海上苏武,誓不降洋,真是高风亮节,连英国人也肃然起敬。实际上他内心非常痛苦,夜夜难眠,不到两年郁郁而死 (或说绝食而死)。英国人对他还算客气,用铁棺松椁收殓,送到广东,交给中国政府埋葬。这个叶名琛是个极迂腐的官员,他虽然蔑视洋人,精神气节可嘉。但迷信吕祖,办事盲目自信,不上奏朝廷,以推诿之法,擅自处理洋务。真像一只一头扎进沙漠的鸵鸟,虎不怕,狮不怕,真是颟顸可笑到极点。后来史家认为,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走、不死、不降,误粤、误国,导致英法入侵,是大清千古罪人。笔者认为,按当时的形势,英国人已不满足 《南京条约》既得利益,野心难以抑制。无论谁当两广总督,结果必然一样。叶名琛只是清廷的一只表现滑稽的替罪羊而已。但他蔑视、仇视洋人的精神,笔者表示敬意。

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叶名琛被朝廷革职。巡抚柏贵署理总督,他只能讨好英法,不敢与英法签订任何协议。额尔金见他胆小无用,串通美国、俄国,各率舰队北上,到天津与清廷交涉。咸丰八年三月,四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额尔金以四国名义,向直隶总督谭廷襄投递文书,文书写着“致清国大学士裕诚书”。原来英人不晓国情,以为大学士裕诚类似英国的首相,因而有这种写法。谭廷襄立即上奏,奕詝听说四国军舰云集天津海面,很是愤怒,但见文书大意是修改条约,尚无开战的意思,于是忍下怒气,先礼后兵。派侍郎崇礼、内阁学士乌尔焜泰到天津,会同谭廷襄,与英法谈判。但额尔金骄横得很,嫌来使官小,不愿谈判,一口拒绝。谭廷襄不敢惹怒洋人,驾舟到白河口与其周旋,洋人也跟着谭廷襄到天津来过几次。这些洋人十分狡猾,路过大沽口时,见防卫不严,回报额尔金。额尔金本是来者不善,决计给清朝点颜色。四月八日,英法军舰悬挂红旗驶入大沽口,炮击大沽炮台,守军猝不及防,炮台被攻陷,游击沙春元等人殉难。联军乘胜前进,又攻陷后炮台。额尔金首次出战,大获全胜。警报传到京城,奕詝十分震怒,将防卫不力的提督、总兵、副将革职。特命亲王僧格林沁率兵赴天津防守,宣布京城戒严。

僧格林沁到达天津,美国、俄国使者求见僧亲王,表示愿出面调停。僧亲王转奏朝廷。奕詝决定备战、谈判同时进行。改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阿为谈判代表。惠亲王绵愉、大学士彭藉章联名保奏耆英熟悉洋务可充使者。奕詝立即同意,耆英当年被奕詝革职,斥为 “无耻无能”。现在又被起用,看来奕詝饥不择食。耆英随同桂良、花沙阿到了天津。立即乘着八抬大轿,到领事馆拜会英使,欲展示外交才能。然而英使拒不接见,传出话来,说耆英言而无信,不配作谈判使者。原来耆英在广州答应英人两年后入城,但后来被徐广缙拒绝,因此英国人对耆英耿耿于怀、怀恨在心。耆英吃了闭门羹,大为沮丧,自知无能为力,便打道回京。谁知到了京城,突然传下圣旨,让他自尽,罪名是 “擅离职守,有负委任”。奕詝对耆英的处置也太严苛,耆英因罪革职在家养老,又何必再起用他,既起用又何必因小过赐死。圣意真是难测。可叹白发苍苍的耆英不得善终,大约是苍天对卖国贼的惩罚。

然而奕詝赐死耆英,并不是想和英法开战,因为太平天国大敌当前,不愿再惹事端。于是颁下圣旨,让桂良、花沙阿与英法议和。桂良、花沙阿二人却也 “不辱使命”,与英国签订了56款、与法国签订了42款条约。主要内容是:各国派公使驻京。②允许各国商人到内地贸易旅游。③除五口外,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潮州、琼州为商埠。④允许各国使者家眷居住。⑤赔偿英法在广州的损失费白银200万两,军费200万两,法国减半。这就是中英、中法 《天津条约》。美国、俄国提出 “利益共沾”。桂、花二人也与其签订了几条,允许开口通商。这次侵华,美、俄也派军舰前来,但并未参战,也有停解的功劳。因而,四国条约报奏上去,奕詝一律批准。因条约尚须盖钤各国的国玺,四国与中国约定,明年再次到天津换签正式条约。《天津条约》签成,朝中一片哗然,哭的、闹的都有,都说是丧权辱国。奕詝听了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到了咸丰九年,英法军舰又驶至天津,要求换约。此时僧格林沁已在大沽口修筑起严密的工事,拒绝英舰从大沽驶入,让其改从北塘驶入。英国舰长卜鲁士,对此警告置若罔闻,加足马力将军舰开入大沽口。僧格林沁愤怒至极,下令开炮。一阵炮轰,几艘英舰击沉,炸死英水兵几百人,只有一艘英舰逃出大沽口。这次战胜,举朝庆贺,僧亲王扬扬得意,奕詝也十分欣慰,下旨严防天津海口,防备英法再次侵犯。

咸丰十年六月,英国使臣额尔金、法国使臣葛罗率领舰队又来天津挑衅,此番声势巨大,与前不同,两国军舰增至几十艘,军队增至18000人,其中包括从潮州招募的汉奸兵2000余人,英法军舰到达天津海面,并不立即进攻。先派汉奸潜入侦察,回报:大沽防守严密,北塘防守较松,但海滩埋有地雷。额尔金乘夜派出英军几百人,将北塘的地雷挖得干干净净。僧格林沁得知情况,并不着慌。因北塘海滩是一大片开阔地,便于骑兵驰骋,于是在北塘埋伏蒙古骑兵3000,准备截击敌军。果然,英法联军在北塘登陆,以军舰大炮轰击,掩护联军前进。僧格林沁见时机已到,命蒙古骑兵冲锋,这些科尔沁骑兵都是身经百战,舍生忘死的勇士,一听令下,暴风骤雨般地向前奔驶。然而英法联军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将阵势列成几十排,一排几百人,各持射程极远的来复枪。前排射击完毕,立即卧倒,后排再举枪射击,轮番射击,弹如雨泻,弹弹命中,后面的英军吹着军号,敲着军鼓助威。可怜这些蒙古骑兵,还未冲到前面,个个中弹落马。不消几个时辰,3000骑兵覆灭,只有七人幸存。科尔沁骑兵舍身赴死的勇敢精神,可歌可泣,永存史册。

北塘失守,英法联军乘胜攻占天津。奕詝发来手谕:“天下根本在京师,不在海口,何寄身家性命于炮台之上?”这既是奕詝对僧格林沁的个人关怀,也是让他退守京师。于是僧格林沁不得已退往通州。此时,因天津兵败,京师受到威胁,奕詝感到十分恐慌,朝中议和之声又起,派桂良及前粤海关监督恒祺,到天津与英法议和。额尔金与巴夏礼提出要再赔军费,到北京换约。桂良转奏奕詝,奕詝坚决拒绝。并下旨京城戒严,僧格林沁、瑞麟加强通州防线。同时发出勤王诏书,命令胜保、曾国藩、胡林翼等率军北上保卫京师。

驻军河南的副都统胜保,最先接到勤王诏书,率领1万精兵,日夜兼程赶到通州张家湾,还未休整,英法联军已从天津逼来。胜保是满族名将,欲大显身手,击退敌军。跨上骏马,手舞长刀,亲自督战,1万精兵潮水般地涌上去,过了一个时辰,又像潮水般地退下来。英法联军的火枪十分厉害,射程远、瞄准性强,胜保精兵一个个中弹倒地,胜保大腿亦中一弹,翻落马下,爬起就逃。主帅已逃,士兵也潮水般地溃退,退到通州才稳住阵脚,英法联军乘胜而进,已兵临通州城下。

奕詝此时恐慌至极,战斗意志已消散殆尽。再派怡亲王载垣、大学士桂良到通州议和。双方约定在通州城内天岳庙谈判。在谈判过程中,法国代表葛罗还算意气平和,但英国代表巴夏礼盛气凌人,声称要入城面见皇帝,方可议和。载垣、桂良面面相觑,不敢回答。巴夏礼扬长而去。在庙外等候的僧格林沁见巴夏礼狂妄无理,勃然大怒,下令将巴夏礼及随从几十名一齐拿下。由于法使葛罗稍似恭顺,僧郡王将葛罗释放。巴夏礼等人被立即押送京城关于刑部大牢。

巴夏礼被劫持,额尔金大怒,下令联军进攻通州。僧格林沁、瑞麟、胜保率军奋起反抗,双方激战于八里桥。通州清军在数量上远超英法联军,但因连吃败战,军心早已溃散,根本无法抵抗英法联军的猛烈火力。尽管僧格林沁、胜保英勇督战,也阻挡不住兵败如山倒的潮流,通州大营顿时崩溃。

通州失陷,英法联军长驱北上,直抵北京城下,京外大营尚有兵马几万,未做抵抗,纷纷逃散,僧格林沁及胜保的军队是清朝在北方最精锐的部队,一败北塘、再败张家湾,三败八里桥,几万大军败得一塌糊涂,这是奕詝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他才意识到,大清朝打不过外国人,即使调来了曾国藩强悍的湘军也无济于事,于是下旨暂缓湘军入京。此时他已六神无主,惊慌失措。端华、肃顺等大臣奏请奕詝木兰秋狝。木兰秋狝是清朝的定制,就是皇帝每年秋季应到热河行围打猎,以示不忘祖先的尚武骑射精神。这个奏议正中奕詝下怀,他真不愿留在京城送死。于是率领皇后、懿妃、皇子载淳、四春娘娘及载垣、端华、肃顺等一班王宫大臣,从圆明园起程,逃往热河避难,同时传下圣旨,命恭亲王奕?留守京师,与英法议和,便宜行事。

木兰秋狝在此时实际上是 “逃跑”的同义词,只不过体面一些罢了。按照清朝的法律,守城官员弃城而逃,应处斩刑。皇帝放弃京城而逃,虽无法律约束,但确是奇耻大辱。因此后代史家对奕詝大加挞伐,说他弃京城而北狩,铸成大错。然而按当时的实际情况,国力不如人,战斗精神不如人,武器不如人,连吃败仗,通州大营溃散,京城大营溃散,大局已不可收拾。假如奕詝抱定 “与社稷同殉,与京城共亡”的决心,留在京城不走,结果会如何呢?只能是被俘、被杀、自杀。如是被杀或自杀,则与崇祯皇帝一样名扬千古,永存史册,倒也光彩。可以再作假设,若是被俘,像叶名琛那样,被掳往海外,后果不堪设想,即便是俘而再释,必定增加与英法谈判时讨价还价的砝码,那么局势会更混乱,更被动。因而,笔者认为,北狩热河,忍辱负重,缓图大计,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又何必苛责奕詝呢?

奕詝从圆明园逃往热河,英法联军接踵而来。咸丰十年八月二十二日,联军进攻圆明园。园内没有重兵把守,园内总管大臣文丰率几百禁军与太监阻挡,但无济于事。联军疯狂地冲进园内。文丰投入福海殉职,奕詝宠爱的常嫔被活活吓死。这群强盗占领圆明园,眼前豁然一亮:金碧辉煌的殿宇,造型奇美的亭台楼阁,美丽幽静的湖沼,飞珠溅玉的喷泉,万紫千红的奇花异草。每座宫殿里放置着无数的珍宝,每一件珍宝都闪耀奇异光辉。在欧洲时,他们早就听说过圆明园如梦如幻的故事。那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憧憬,然而现在身临其境,简直惊呆了,陶醉了,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英国的白金汉宫、汉普顿宫,法国的爱丽舍宫、罗浮宫、凡尔赛宫,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相比,简直如一座座寒酸的小屋。联军的大小头目及士兵们控制不住激动情绪,每天贪婪地望着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园林,最富有的宝库,如醉如狂,如痴如呆。

圆明园被占领的消息传入京城,恭亲王奕?万分惊惶,他是奉旨留守京城,办理议和的。奕詝允许他便宜行事。他立即下令释放被关押在刑部大狱的巴夏礼及其随从,并央求法国使者葛罗与额尔金通融,重开谈判。但意外发生了,由于中国狱吏痛恨洋人,在监狱中对巴夏礼及其随从严刑拷打,肆意折磨。两个随从不堪虐待,竟死于监狱中。当巴夏礼及剩余随从从监狱出来时,个个面容苍白憔悴,瘦骨嶙峋,蓬头垢面活像群叫化子。巴夏礼愤怒地说,中国的监狱是世界上最黑暗残酷的监狱。于是愤怒凶狂的额尔金、巴夏礼,以此为借口,下令联军攻入北京城。同时下令焚烧圆明园,以教训 “野蛮”的清朝政府。九月五日,驻扎圆明园的英法联军执行额尔金野蛮丑恶的命令,在圆明园大肆抢劫,士兵们冲进所有的殿宇楼阁,将金塔、玉佛、瓷器、钟鼎、字画、典籍、珠宝、名木家具、钟表等难以胜数的珍宝文物抢掠一空。对拿不走的大型家具、钟表、玻璃镜、瓷器、钟鼎等一律砸碎。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镏金铜制禽兽像,被锯下头颅抢走。园内文源阁的 《四库全书》抄本也被抢走。这些数量巨大的珍宝文物被装载入大车小车,连绵络绎几十里,运往天津港口,装入军舰,再运往英国、法国。法军翻译官德里松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他们闹哄哄地蜂拥而上,扑向这一堆无价之宝,用各种语言呼喊着,争先恐后,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诅咒着,辱骂着,叫喊着,各自带走了自己的战利品,向四面八方跑去。”这个侵略者供认了他们抢劫时的贪婪、疯狂、丑恶的行径。法国作家雨果也曾撰文痛斥英法两个强盗洗劫圆明园的无耻罪行。

为了消灭他们抢掠的罪证,额尔金下令放火烧毁圆明园。强盗们四处纵火,顿时园子成为一片火海,烈焰熊熊、烟雾弥漫,大火整整燃烧了三天三夜。清朝历代皇帝苦心经营150年之久的皇家园林,世界万园之园,文化宝库,化作一片焦土灰烬。同时,英法联军将邻近的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也洗劫一空。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烧毁圆明园,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遭遇的大劫难、大奇变、大耻辱。额尔金、巴夏礼、葛罗、格兰特这些丑恶的名字将永远写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受到中国及全世界人民的诅咒和鞭挞。现在圆明园废墟犹存,人们在此凭吊叹息,忆及国耻,悲愤填膺。笔者曾凭吊圆明园废墟,感慨与悲愤同生,写了一首诗:

№★玉殿金楼翡翠台,可怜一炬化尘埃。

我悲国耻声声哭,草木千秋亦共哀。

也算不忘国耻,表达义愤罢了。

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又恫吓要攻打紫禁城。惊恐万状的恭亲王奕?别无选择,只得接受侵略者提出的任何条件。签订了中英 《北京条约》、中法 《北京条约》,条约规定,在 《天津条约》的基础上,增开天津为商埠,各个通商口岸均派驻领事,赔偿英法军费白银1600万两。同时俄国也趁火打劫,出兵黑龙江,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 《瑷珲条约》。俄国使臣那迪也夫在北京也强迫奕?签订了中俄 《北京条约》。两个条约规定,中国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领土60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给俄国。远在热河的奕詝忍辱含悲批准了以上所有的条约。不管奕詝之前如何慷慨激昂力主奋勇抗战,不得不吞下这颗苦果,也必须负起丧权辱国的责任。英法联军可用强大的武力暂时打赢一场局部战争,占领一块地方。但有限的兵力不可能征服广大的中国,也不能征服中国民心。这场战争也使其筋疲力尽,焦头烂额。与清廷议和而不继续进攻,也是他们最明智的选择。于是他们得到通商口岸,得到了巨大的战争赔款,裹挟着圆明园的大量珍宝文物,心满意足地撤军回国。

【奕詝之死】是蒙受耻辱、心理崩溃、身患重病的必然结果。在热河行宫避难的奕詝,难以承受丧权辱国的条约及圆明园被毁带来的巨大伤痛与羞辱,心中忧郁万分,身体逐渐垮掉。大口地吐着红痰,这是焦虑与劳累交织造成的肺痨之症。他惶惶不可终日,寝食不安。为了排遣忧愁,他与妃嫔们寻欢作乐;又大量酗酒,醉后狂呼乱吼,痛打太监宫女;升平署每天演出京剧,鼓乐齐作,名伶唱舞,也难消除他无边的烦恼。有些野史载,他甚至抽鸦片来寻求麻醉解脱。他整日愁眉苦脸,悲痛满腹。唯有南方传来曾国藩攻克安庆和徽州的捷报,才使他脸上挂上一丝笑容。奕?在京中屡次奏请回銮返京,他不忍见山河破碎的惨状,一再拖延不归。最后终于病情加重,卧床不起。他自知不祥,大限将近,依次召来皇后钮祜禄氏授予 “御赏”印章。懿妃叶赫那拉氏和皇子载淳,授予 “同道堂”印章,并嘱托后事。接着召来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位王公大臣,传下口谕:“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着派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襄赞一切政务。”载垣请以朱笔书写,以示郑重。但奕詝手臂颤抖,已不能握管执笔,由内臣代书。上述八人就是清史上著名的热河 “顾命八大臣”。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奕詝崩于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寝宫,享年31岁,在位11年。载淳即位后,谥为显皇帝,庙号文宗,埋葬在遵化县清东陵之定陵。

奕詝在即位初年,能摒斥奸邪,招贤纳谏,颇有奋发图强之举。然而他的运气太坏,正如 《清史稿·文宗本纪》所说,他遭受了阳九之运。内忧外患一齐发作,太平天国纵横半个中国,北伐西征,分庭抗礼,他殚精竭虑,尚能勉强支撑。他重用僧格林沁、肃顺主持朝政,二人都是忠诚精干的人选。南方军事则委任于曾国藩、胡林翼、骆秉章等汉人,突破了满汉畛域,显示了他识才的英明。然而强大的西方列强入侵,他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尽管起初他奋力抗争,但最后因国力、武力不支,导致惨败,京师沦陷,名园焚毁,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族在他手里遭遇了空前的大劫变,逐渐遭受瓜分惨祸。作为皇帝,他必须背着这个沉重的十字架,永远受到后世国人的唾骂。他只活了31岁,便心理崩溃,忧郁而死,是个悲剧。他在位短短11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而无一日之安。确是在皇帝的宝座上煎熬,这也是个悲剧。内忧外患断送了他年轻的生命,真是个悲剧性人物。《清史稿·文宗本纪》对他的评价极高,除了说他运气坏,他几乎没有缺点,还说假如苍天能延长他的生命,大清以后也许不衰亡。这个评价是错误的,因为他毕竟没有力挽危局的大才能、大气魄。他最后无能为力,忧郁而死便是明证。

中庸大全集初恋禁区谍战风云录:大宋你猜我不猜梦尽夏夜灰烬里的月亮奥特曼:光之力量去下雪的海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