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殷商六百年:殷周革命与青铜王朝的兴衰 > 第9章 武丁中兴

第9章 武丁中兴(1/1)

贞人群体的兴盛

武丁时期的甲骨文高度繁荣与发达的背景,是贞人群体的兴盛。

殷商时期见于卜辞的官吏有外廷政务官和内廷事务官。外廷政务官包括尹(最高决策官)、卿士(中级行政官)、作册(西周称作册内史)、巫、卜、士、史等,内廷事务官包括犬(专责狩猎)、小臣、卫、射、亚等。除此之外,在商王身边,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贞人。

贞人主要负责占卜,预测吉凶,与鬼神对话。

占卜时,一般取用光滑的龟甲或者牛肩胛骨。如果用的是龟甲,一个完整的占卜过程包括五道程序。第一是取龟,龟人择取乌龟,而后攻龟,即杀龟卸甲。第二是烧龟,菙(chuí)氏(古官名。掌灼龟之木,用于占卜)准备灼龟甲的燃料,贞人“扬火以作龟”,用炭火烧灼龟甲的背面,倘若龟甲有钻凿之处,就将炭火置于钻凿处,倘若有凿无钻,就用炭火烧灼凿处(通常在左或右)向中缝的一侧。钻凿处较其他部位薄弱,受热时会率先爆裂,裂纹纵向者为兆干,称之为“墨”,与兆干相交者为兆枝,称之为“坼”。第三是命龟,在灼龟甲之时,贞人祷告所占卜之事。第四是释龟,贞人根据龟甲正面的裂象断定吉凶。至于吉凶判断的标准,不得而知。然后贞人将占卜的内容契刻在龟甲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甲骨文,有时候也叫契文。契刻的工具通常是青铜小刀或者锥。第五是验龟,占卜结束后,贞人并不马上扔掉甲骨卜辞,而是把所占卜之事置之脑后,过了几天后还要将事态结果,补刻在相关的卜辞之后,通常称为验辞。

在武丁时期,有时候会对卜辞作特殊的处理,字大的要涂抹以朱砂,俗称涂朱,字小的要抹黑,俗称涂墨。武丁之后,这一情况就不复存在了。占卜过程全部完成之后,贞人会将那些卜甲或者卜骨集中置入一个挖好的窖穴,作为王室档案保存起来,有时候也会把一些甲骨当作废弃物,随手扔进垃圾堆中。

在整个占卜过程中,主持者或断定吉凶的贞人是关键性的角色。贞人专职负责占卜(卜卦问事)、释兆(根据龟甲兽骨的兆痕解读吉凶),他们属于殷商王朝的精英分子,谙习天文历法,熟练掌握甲骨文,并凭借这一特长,垄断殷商王朝的宗教祭祀活动。

根据近代学者董作宾的考证,甲骨卜辞中的贞人超过120人,其中武丁时期有73位,祖庚及祖甲时期有22位,廪辛及康丁时期有18位,武乙时期有1位,帝乙及帝辛时期有6位。自廪辛、康丁以后,由于大多数卜辞不署贞人之名,卜辞上的贞人数量锐减,武乙时期几乎绝迹。这一现象反映了贞人群体在武丁时期最为活跃,他们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高级贞人参与商王的政治决策,甚至控制中枢权力。数量最为庞大的则是低级贞人,他们遍及整个社会层面,他们的言行会对民众的舆情产生重大影响。所以,贞人绝对是殷商后期不容忽视的一支政治、宗教力量。

贞人是伴随着原始的宗教祭祀、占卜迷信活动而产生的,脱胎于原始巫师。在相当于契、昭明之际的涧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龟甲,此应属于占卜祭祀时用来沟通鬼神的器具。它们的主人就是最初的贞人。到上甲微时期,随着政权的稳固、官制的完善,一个负责占卜祭祀的专业集团——贞人也随之出现。

殷商前期,贞人群体的领袖就是大巫师,充当天帝、先祖以及各种自然神灵的代言人及其旨意的执行者,并借此垄断了殷商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事务,位高权重,甚至可以废立商王。如《尚书·君奭》中记载:“昔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在太甲,时则有若保衡;在太戊,时则有若伊陟、臣扈,格于上帝,巫咸乂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这里的伊尹、保衡、伊陟、巫咸、巫贤等应该都是大巫师。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之后,贞人势力在殷商社会根深蒂固,各个支派之间围绕商王,展开你死我活的残酷斗争。商王如同孱弱的傀儡,无能为力,为了巩固王权,不得不依靠一个贞人集团,去反对另一个贞人集团。武丁初期的谅阴三年、“高宗肜日”、孝己流死、洹北商城大火灾等这些不同寻常的事件背后,或许都可以看到晃动的贞人身影。

卜辞中的贞人记录

对武丁时期及之后的15万片甲骨卜辞的研究,已然成为一门显学,被称为甲骨学。

通常按照卜辞的性质,甲骨卜辞分为王卜辞和非王卜辞,王卜辞就是商王作为主体的卜辞,非王卜辞也称为子卜辞,就是其他贵族作为主体的卜辞。按照小屯村的出土地点,又可分为村北系列、村中南系列。按照贞人名字,又可分为若干组,并以最具代表性的贞人来命名。其中师组卜辞为村北、村中南系列的共同起源,宾组、子组、非王无名组、出组、何组、黄组为村北系列,历组、王无名组、无名黄间类为村中南系列。大致情况如下表:

卜辞中的贞人分组

武丁早期,主要的贞人是扶、师。扶属于老字辈的人物,他成为武丁的左膀右臂之时,师才刚刚莅职。而另一贞人勺年纪尚幼,可能是个入门级的占卜者,资历较浅,因而无法在武丁早期的卜辞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著名的?、宾、争“三人小组”,则是崛起于武丁中晚期,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有时候三位贞人会在同一版卜辞中出现。

在宾组卜辞中,约有47名贞人,其中有同版现象的贞人27名,他们或属于同一机构,说明在商王身边确实存在一个贞人集团。?、宾、争应该是武丁朝这个贞人集团的核心人物。除这三人外,其他成员尚有亘、永、内、韦、古、泳、品等二三十位。他们贞卜问事的内容无所不包,如求风雨祈丰年,问卜武丁的梦、疾病,主持祭祀山川社神、殷商的先公先王先妣,追随武丁外出狩猎,并记录下每一次狩猎的收获等。

?、宾、争等贞人都是武丁的私人秘书,与武丁朝夕相伴,鞍前马后服侍着他。有时也充当政治顾问,甚至进入王朝的最高决策圈,相当于武丁的智囊团。像伊尹那样“布图陈策,以明法君法臣”,参与谋划诸如攻伐方国、部落之类的军政大事。

?、宾、争主持或参与殷商王朝的各种宗教、祭祀、征伐、农桑等活动,是武丁不可或缺的辅政臣僚。武丁中兴的功劳簿上,也应该给?、宾、争三位贞人记下浓重的一大笔。

?是所有卜辞中出镜率最高的贞人。争、宾则是精通天文历法的高级知识分子,绝非不学无术、招摇撞骗之人。中国古代最早的月食记录——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均出自贞人争、宾操刀贞问的卜辞。

宾组卜辞五次月食包括:

“旬壬申夕月有食。”

“癸未卜,争贞:翌甲申易日?之夕月有食。甲阴,不雨。”

“癸未卜,争贞:旬亡祸?三日乙酉夕月有食。闻。八月。”

“己丑卜,宾贞:翌乙未酒黍登于祖乙?王占曰:有咎,不其雨?六日甲午夕月有食。”

“己未夕向庚申月有食。”

经过精密计算,可以推测出这五次月食记录发生的确切日期,癸未夕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201年7月12日,甲午夕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198年11月4日,己未夕、庚申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192年12月27日,壬申夕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189年10月25日,乙酉夕月食发生于公元前1181年11月25日。在这个年代框架下,确定武丁结束于公元前1192年。而壬申夕、乙酉夕这两次月食发生在武丁的儿子祖庚一朝。再根据《尚书·无逸》所载的“高宗享国五十九年”,由此确定了武丁大致的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250年至约公元前1192年。

记载武丁月食的卜辞

左边为甲骨卜辞正面,右边为甲骨卜辞背面。背面文字为:王占七日己未夕向庚申月有食。(《甲骨文合集》40610)

夏商周三代模糊不清的年代框架有了初步的划分依据,这应当感谢三千多年前的?、宾、争三位贞人。

?、宾、争三人地位不相上下,名望相仿,共处一个机构,难以避免严重的瑜亮心结。

宾组卜辞中,?、争同版的有115片,?、宾同版的有76片,宾、争同版的有68片。可见三者之间,?与争走得较近,而宾与?、争二人的关系并不妙。?、争在贞卜时,宾看不下去了,只是碍于武丁的面子,才不敢走开,但在心理上早已疏远了。从卜辞所反映的信息可看出,?、争结为同党,一起排挤宾的迹象非常明显。他们视宾为眼中钉,甚至公开诅咒这个对手早该被武丁罢免了。

譬如?贞卜了两条卜辞:“?贞:我其巳宾,乍帝降若??贞:我勿巳宾,乍帝降不若?”第一条卜辞是说,如果武丁将宾罢免了,上帝就会降下福报。第二条卜辞是说,如果武丁不罢免宾,那么上帝就会降下灾祸。这是贞人?盼望着宾失宠,甚至倒台。

再看另一条争的卜辞:“甲戌卜,争贞:我勿将自兹邑?,宾巳,则若。”可见贞人?也有自己的领地,而且以邑为姓。这条卜辞是说,在一次贞卜中,争与?私下勾结,两人一口咬定,只要罢免了宾,就万事大吉了,天将降祥瑞。

这次占卜之后,?一直密切关注宾的动向,期待能以神灵的名义,把他扳倒。?占卜的一条卜辞上说:“辛卯卜,?贞:我勿巳宾,不若。”这是?在卜问,宾是否已经被武丁免职了。

然而,武丁令?、争二人大为失望。武丁很英明,洞悉了?、争的心机,或者驭众有术,搞权力平衡,因而并未听信?、争两位贞人的一面之词,将贞人宾夺职。直至武丁末年,宾的身份仍然是贞人,没有丝毫的改变。

在一版武丁最晚期的卜骨正面,?、争、宾三人小组再次同版,而卜骨背面却出现了另一个贞人大。贞人大见于出组卜辞,主要活跃于祖庚、祖甲时代。他在武丁时期的卜辞中露面,仅此一次。正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争、宾三人相爱相杀了十几二十年,在武丁的最后时刻,仍然还要凑在一起。

此情此景,?、争、宾三人想必心里都不会好受吧。

在宾组卜辞27位具有同版关系的贞人中,有16位与争没有同版,或者很少同版,但他们与?、宾拥有较多的同版关系,说明?、宾曾经与这16位贞人结成另一个贞人集团。这个贞人集团的年代应早于?、争、宾共存的贞人集团。后来争的加入,形成新的贞人集团。贞人之间为了争宠而钩心斗角,成为武丁盛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到了祖庚、祖甲时期,一朝天子一朝臣,?、争、宾也年老力衰,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后被出组的兄、出、大等新生代贞人所取代。鼎盛于武丁时代的贞人势力也随之江河日下了。

武丁的统治时间长达五十九年,缔造了殷商王朝最富强、最繁荣的黄金年代。然而司马迁对武丁的记载只有两百三十个字,史事也仅仅“谅阴三年”“梦得傅说”“高宗肜日”等寥寥二三件。这对将殷商文明推向巅峰的伟大君主而言,实在太委屈了。多亏了?、争、宾等贞人怀着崇天敬祖的虔诚之心,一丝不苟地对当时的占卜祈祷作了忠实的文字记录,才能让今人得以窥探武丁生前的某些历史细节,包括后世君王讳莫如深的宫闱生活。

武丁身边,除了贞人集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群体——后宫嫔妃。

武丁在位时间长,精力旺盛,欲望强烈。据学者胡厚宣考证,武丁的后宫王妇多达六十四位,儿子粗略估计也有四五十位。王妃中有的留在宫中,生儿育女,有的获得封地,有的负责祭祀,有的率领军队攻伐敌对的方国。出外的王妃无疑是武丁最信任的使臣,她们每年都要好几次往返于封地与殷都之间,向武丁述职,进献贡品,犹如牛马一般,被武丁任意驱使。

武丁时期,王妇扮演着三种角色。首先是商王的配偶,王妇为商王生儿育女,繁衍后代,同时身后享受隆重的祭礼。其次是政治生活中的助手,殷商民族从原始氏族脱胎的时间较短,不过四五百年而已,所以母系氏族社会的色彩并未完全消亡。王妇主持祭祀活动,甚至统兵作战,从事外交活动,凡是男权的领域,王妇都可以涉足。第三是方国首领角色,王妇拥有自己的封地和奴隶,独立经营自己的田产,经济上的富庶直接决定了她们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同时也承担其他方国首领那样进贡纳赋、召集军队跟随商王出征的义务。

刻有妇好名字的卜辞(左数第二列二、三字为“妇好”)

武丁早年的王妃,见于师组卜辞中最重要的是妇鼠,她至少为武丁生育过两个孩子。除此之外,尚有妇白、妇兀、妇姪、妇黹(zhǐ)等王妃。

武丁三位法定的配偶,都出现在宾组卜辞中,她们是妣辛(妇好)、妣戊(妇妌)、妣癸(妇嬕)。

妣癸(妇嬕)在武丁中期之前就故去了,她的儿子很可能就是孝己(祖己)。妣辛(妇好)、妣戊(妇妌)同为武丁的妃子,妣辛略为年长。她们的分工不同,妣辛侧重于外政,诸如出巡狩猎、征伐方国,但有时也负责主持王室祭祀活动;妣戊侧重于内务,诸如管理占卜用的龟甲及王室档案,也有自己的领地,负责劝课农桑等。

在武丁的庞大后宫中,妇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位王妇,卜辞中有关妇好的占卜超过两百五十条。妇好是她的生称,死后庙号为辛,祖庚、祖甲称呼她为母辛。在帝辛、帝乙时代的卜辞中,则称作妣辛。好为姓,意即来自好姓部落的女子,也是子姓,可能与殷商王室同族,因而妇好生前备受武丁的宠幸。

妇好有时也兼掌占卜机构,是?、争、宾等贞人集团的顶头上司,所以与?、争、宾三位贞人相处得十分融洽。如卜辞有云:“妇好示五。宾。”这是贞人宾在妇好检视卜辞档案时,给她看了五片龟甲。宾似乎受宠若惊,特意记录下此事。

在宾组卜辞中,更多的是记录了武丁对妇好的种种关怀与宠爱,从身患小疾至怀孕生子,再至染病而去,无不充满了一个君王对妃子的脉脉温情。这让冷冰冰、黑黝黝的龟甲瞬间有了鲜活的生命,散发出人性的温馨。如卜辞有云:“贞:勿于妣甲御妇好龋。”这是说,妇好有龋齿,吃东西老犯疼。武丁让人占卜了一下,是不是殷商先妣甲对这个王妃不满意。妣甲,可能是示癸的配偶,也可能是祖辛的配偶。武丁还特意为妇好举行了一次禳除灾祸的御祭。

又有一次,妇好肚子突然疼痛。武丁赶紧让贞人?占卜一下,什么时候可以好转。卜辞上说:“丙辰卜,?贞:妇好丁(yòu)延龙。”根据《尔雅·释诂》的说法,龙,和也,意思是说妇好的病情得到了缓和。

当然,妇好是武丁的嫡妻,武丁最关心的是王室子嗣昌盛,希望妇好能为自己生下一男半女。不料同房了许久,妇好的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武丁很着急,让贞人宾卜了一卦:“丁酉卜,宾贞:妇好有受生?”贞人宾占卜的结果很吉利,妇好已经怀上了。贞人?不想让好事都被死对头占去了,也来凑一脚,占卜说武丁之父小乙会保佑妇好的。

武丁为此兴奋不已,但是很快他又对妇好及肚子里的“龙种”忧心忡忡,有条卜辞上说:“丙申卜,?贞:妇好身弗以妇死?”这是武丁担心妇好和胎儿出了意外,让贞人?占卜了一下。

终于熬到了分娩之日,武丁的神经又紧绷起来,命令贞人?占卜妇好的预产期及婴儿性别。很显然,武丁迫切希望妇好产下男婴,以继承王位。卜辞中有关妇好生育之事多达三十余条,而且绝大多数由贞人?负责占卜。

卜辞中,占卜妇好分娩的月份有五次,时间分别是一、二、四、五、十月,这不可能是同一次生育的贞问,至少应有三次生育。其中有一次产下一女,可惜女婴死于难产。

或许是这次悲伤的意外给妇好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损害。妇好精神恍惚,经常做噩梦。武丁非常忧心,为她多次贞问。占卜的结果是武丁之父小乙的魂灵作祟,降灾祸于妇好。妇好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终于故去。有暗示妇好死去的卜辞:“贞:妇好不其死?”

妇好一生中最传奇的事就是挂甲出征,攻伐敌国,堪称历史上最早的巾帼战将。妇好征战的方国有五个,分别是土方、下危、巴方、尸方(东夷)和龙方,堪称实至名归的一代女战神。妇好死后,武丁对她生前的英勇善战怀念不已,以至于在一次讨伐(gōng)方的战争中,武丁让贞人?占卜,祈求妇好的英魂保佑商军顺利击败敌人。

妇好死后,葬于殷墟宫庙区的西南侧,即小屯村北略偏西约一百米处的五号墓(编号为76AXTM5)。在妇好陵墓之上,是一座规模与墓葬相近,而且恰恰坐落在墓口之上的房基(编号为76AXTF1)。房基呈长方形,转角近圆形,门道朝东,建于妇好入葬后不久。

这座房基与一条卜辞中的“母辛宗”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条卜辞是:“甲申卜,即贞:其侑于兄壬于母辛宗。”即祖甲时期的贞人,所以“母辛宗”应该是祖甲为祭祀生母妣辛(妇好)而筑建的宗庙,也就是五号墓(妇好墓)之上的房屋。

妇好墓葬南北长5.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虽不算很大,但在发掘的时候位于积水之下,用水泵抽了两天的水,才清理完竣,因而得以侥幸逃过盗贼的劫掠,墓室保存完好。由于长期在水面下,年代久远,因而发掘时尸骸已荡然无存。但是出土的随葬品极其丰富,多达1928件,包括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还有数量众多的石、骨、象牙、陶器、货贝等。妇好墓是殷商大、中型墓葬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其意义十分重大。

妇好墓俨然是殷商青铜器的一个小型博览会,各种青铜器皿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总重量超过1624千克,是整个青铜王朝的缩影。单个墓葬就有数量如此之多的青铜器物,殷商时期青铜铸造业之发达由此可见一斑。

其中青铜礼器210件,铿锵华丽,造型奇特,向世人全方位地展现出一个鼎盛青铜王朝的皇皇气象。这些青铜礼器大都安放在棺椁的北、东、西三面。

北面由东往西,代表性青铜礼器依次有:

司母辛大方鼎,出土时完整,通高0.8米,口长0.64米,宽0.48米。鼎身铸饰饕餮纹、夔纹,内壁中部有铭文“司母辛”三个字。鼎重128千克,相当于司母戊大方鼎的14.6%。鼎下还压着一大石磐。

妇好三联甗(yǎn)架,放置规整,一套四件,属于罕见的殷商巨型炊具。它由长方形器身、三件大甗组成,器高0.68米,总重量为138.2千克,比司母辛大方鼎还要重。其下有铜觚十余件。

妇好三联甗架

妇好大型连体甗,出土时下体残。侈口方唇,口下铸饰饕餮纹六组,内壁有“好”字铭文。器身通高0.78米,重39千克。

妇好大铜盂,残破较甚,侈口方唇,口下两侧有对称的牛头半圆形耳,饰有饕餮纹、夔纹,器高0.44米,重33千克。

亚弜(jiàng)大圆鼎,器高0.72米,重50.5千克。大口方唇,深腹圜底,三足较短,略呈锥形,鼎身铸饰饕餮纹。口沿上刻有铭文“亚弜”二字,亚为官职之名,殷商的武官,弜为武丁时期的方国。本器应该是“亚弜”之君在妇好生前进献给武丁的贡品。

东面自北往南,代表性青铜礼器依次有:

母癸大方尊(两件),南北并列,口部均呈方形,口下饰蕉叶纹,颈部饰夔纹,肩部四面各有一头两身的怪兽,兽首突起,身尾似龙。器物通高0.55米,重32千克。

妇好方罍(léi),肩部有双耳,下腹一侧有牛首状小耳。罍东侧放圈足觥一件。

妇好鸮尊(两件),南北并列,鸮头昂起,圆眼宽喙,双翅收拢,两足粗壮有力,作站立状。器高0.46米,重16千克。

妇好方罍

妇好方尊

妇好扁圆壶,饰有饕餮纹、夔纹,器高0.5米,重18千克。

方壶两件,亦南北并列。壶口呈长方形,口下四面饰有蝉纹,肩部四角各有一怪鸟,腹部四角饰大饕餮纹,器高0.65米,重35千克。方壶西侧有石鸬鹚一件。

西面自北往南,依次为:

司母辛大方鼎,当与北面的大方鼎成对,二者规格相同,但此大方鼎出土时口部残缺,重117.5千克。

妇好方尊,造型优美,肩部四面各有一突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以夔纹,肩部四角各有一立体怪鸟,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底里中部有“妇好”两字。器物通高0.43米,重25千克。

妇好方斝两件,东西并列,外形、纹饰相同,饰有蕉叶纹、夔纹,器高0.68米,重18千克。

妇好偶方彝,有盖,口部长方形,口下长边两面各有一突起的兽头,兽头两侧饰以鸟纹,一侧为方形槽有六鸟,另一侧为尖形槽有四鸟。鸟呈站立状,钩喙圆眼,短翅长尾。器物通高0.6米,通长0.88米,重71千克。妇好偶方彝造型奇特新颖,上端形似一座殿堂的屋顶,七个方形槽排列规整,颇像屋椽,可能是当时商王宫殿的仿造器形。

妇好方斝

妇好铜爵

大圆尊两件,南北并列,侈口圆肩束颈,饰有蕉叶纹、夔纹,器高0.47米,重23千克。

圆斝三件,由北往南并列,均侈口,伞形顶立柱,饰有饕餮纹、蕉叶纹,器高0.66米,重20千克。

在棺椁顶的上层,还摆放着铸刻“子束泉”铭文的三件青铜斝或者青铜尊。束泉是殷商人名,子束泉三个字说明他出自子族,也可能是武丁之子。

此外还有134件武器,包括钺、戈、镞三种。其中两件妇好大型钺,略呈斧形,弧形刃,钺身饰有虎扑人头纹,两虎张开血盆大口,对准一圆脸尖颌人头,作欲吞噬状。钺身饰有“妇好”二字,钺长0.4米,重9千克。

妇好偶方彝

另有两件玉援铜内戈,制作精美,玉援薄而脆,显然不是战场上的搏斗兵器,应为指挥之类的军权象征器物。玉援呈灰黄色,长条三角形,饰有饕餮纹,镶绿松石。铜内前段近方形,饰饕餮纹,后段呈鸟形,鸟身亦镶绿松石。器长0.57米,玉援长0.45米,铜内长0.12米。

大铜钺及玉援铜内戈,都是军权的象征,说明妇好生前拥有非常高的军权,这与卜辞中所载妇好多次率军出征完全相符。

遥想当年,妇好披甲乘马,手持铜钺、玉戈,威风凛凛,指挥千万商军奋勇向前,杀喊声震天。其英姿飒爽与坚毅果敢,足以令每一位男儿血脉偾张。

妇好不愧为武丁的粉红统帅,她一生纵横于沙场,征服数个方国,为殷商王朝开疆辟土,是“武丁中兴”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惜乎妇好早逝,殁亡之时可能四十有余。其后武丁专宠妇妌(即妣戊)。

妇妌来自井方,井地在殷商王朝的西北面,大致今山西河津市一带。井方距离羌人较近,应当是屏障羌人的一个方国,与殷商王朝关系和睦,屡次进贡。武丁为了稳定西疆,经常与方国、部落缔结政治婚姻。妇妌可能就是衔和平使命而来,嫁于武丁的井方女子。

与妇好一样,妇妌也不是一个孱弱的女人。她来自与羌人为邻的地区,常态化的部落冲突,让妇妌由一个娇弱的边境少女,不断成长为骁勇善战的女英豪。喜好边功的武丁可能就是看上了这一点,所以对妇妌宠幸有加,甚至超过了妇好。妇妌也曾经肩负统军攻占的使命,卜辞上记载她征讨过龙方、方。然而,妇妌的主要角色是内命妇,她有自己的领地,以及数量众多的奴隶。以王妃之崇高地位,劝课农桑,发展经济,成为妇妌的最主要职责。

殷墟王陵区的墓葬M260相传是司母戊大方鼎的出土处,因此很有可能就是妇妌的陵墓。M260为甲字形大墓,口大底小,墓口长9.6米,宽8.1米。墓底长6.35米,宽5米,深8.1米,规格相当于妇好墓的两倍大。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重量甚至是司母辛大方鼎的七倍。妇妌的陵墓因被盗劫,出土文物稀少,所以知名度与轰动性都不如妇好墓。但凭“青铜器巨无霸”司母戊大方鼎之威名,可证妇妌生前之宠与身后之荣,非妇好所能比。

武丁时期的王妇,策马扬鞭于沙场之上,崇尚健硕和力量之美,像妇好墓出土的两件大型铜钺,各重9千克,就是妇好生前上阵杀敌时奋力挥舞的武器。后世普通士兵使用的武器也只有两斤多,妇好的膂力之大可见一斑。

王妇如此,普通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拥有很高的地位,绝非今人可以想象的。西周之后,由于经济上失去独立,妇女的地位一落千丈,成了温柔娇丽、任人宰割的弱女子。

有文字记载的中华历史长河之中,女性地位之高,对国家贡献之大,以殷商武丁朝的后宫为著。她们与贞人群体、文武官僚一道,共同缔造了鼎盛一时的武丁王朝。

武丁伐“方”

武丁的两位王妃——妇好和妇妌,披甲上阵,执钺挥戈,率军冲锋陷阵,这在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足见武丁之际的殷商民族,尚武好战,连女人也成为无畏的斗士,充满血性。

甲骨卜辞所见,终武丁之世,烽火连年不休,征讨攻伐如家常便饭。可以说,所谓的武丁盛世就是在沙场上拼杀出来的。成汤曾经以英勇善战而自豪,所以自号武王,后人因而称商汤为武王、武汤、武唐。武丁堪称殷商民族最骁勇的领袖之一,有其祖剽悍之风。他的谥号为武,跟成汤被尊为武汤一样,都是殷商后人对他们生前武功卓著的称颂。《尚书》中说,“惟高宗报上甲微”。上甲微灭有易氏为父报仇,是殷商民族心目中的大英豪。“惟高宗报上甲微”短短七个字,就是对武丁一生中显赫战功的肯定与赞赏。

武丁一朝的早期战争,出现在师组卜辞中的,主要是征伐部落“方”。方,有可能指的是方夷。方夷是西北地区的戎狄部落,时叛时服。夏王少康中兴之后,方夷首领亲自前来朝见少康。

武丁初期政局不稳,国力不强,以巩固自身统治为主,征伐是次要之事,所以征伐不多。在贞人扶的卜辞中屡见“方征商”“方至”“方其征”“御方于商”的记载,可见殷商西疆遭到方夷部落的不断侵犯。武丁不堪其扰,派遣贵族虎率兵出征,卜辞上有“征方”“追方”,应是商军获胜的记录。

到了武丁中期,经过励精图治之后,殷商国力大增,屡屡对外用兵,开疆拓土。商朝军队在频繁的战争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名将纷呈,涌出了如望乘、沚瞂(fá)、妇好、雀等累获战功的统帅。

武丁中后期的对外作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扫荡晋陕新月形盆地的敌对小部落,以打通西进渭河流域的大道,所以最激烈的战事出现在今山西和陕西境内。第二阶段,征伐实力强大的土方、方等畜牧部落。清华简《说命上》中的傅说伐佚仲,可以视为武丁向西拓土的前哨战。吞并了佚国之后,殷商在今山西南部地区有了立足点,开始向中条山一带的亘方、基方发起进攻。

亘方,地望有多说,陈梦家认为在今山西垣曲以西一带。这里有筑建于二里岗时期的垣曲商城,是成汤灭夏之后在山西南部的军事据点。如此一来,亘方可能就是居于垣曲商城的亘族,与殷商王朝关系非常密切。日本学者岛邦男则认为亘方在山西、陕西交界处。

在武丁早期的师组卜辞中,亘方与殷商属地雀交恶。武丁中期的子组卜辞中,亘方与殷商王朝关系不明。稍晚于子组的午组卜辞中,亘方仍然是殷商王朝的敌对方国。在武丁中晚期的宾组卜辞中,亘方洗劫的殷商之地有鼓、我等,都是武丁经常巡狩的地区。

参与打击亘方的商军将领有雀、犬、戈、戉(yuè)等。雀,是出自殷商王室的重臣,与武丁有血缘关系。他曾经主持祭祀殷商先公,但并不祭祀殷商先王,所以有可能是武丁之兄,或武丁之侄。也有人认为雀就是文献记载中的名臣傅说,曾经率军灭了中条山以南的佚国。

武丁册命雀为征亘主帅,望族的贵族望洋为先锋。芟平亘方之乱后,雀率商军继续向西,进攻基方族的缶部落。

基方,可能在今山西永济,也可能在今陕西韩城,与鬼方地域相近,两个部落都是媿(guǐ)姓。基方以南就是傅说攻伐的佚国。缶部落为基方的一大宗族,卜辞中通常称之为“基方缶”或“缶”等。基方缶本来是殷商王朝的忠实属藩,但是后来起了叛心,于是招来武丁的痛击。

根据贞人?的卜辞,某年二月,雀率大军进至蜀地(今山西临猗县)时,遭到基方缶的顽强阻击。在与基方缶的交锋中,雀胜负相当。战事胶着,僵持不下,长达两三个月,不久山西境内的另一个部落“不”又叛乱。武丁很着急,决定投入“我史”“多臣”之类的禁卫军锐卒,由子商统领,大举西进。子商不辱使命,鏖战四个月之后击灭基方缶,并将缶的领地和蜀地纳入殷商王朝的版图。帝乙、帝辛时期的卜辞中出现的?(jì)侯,应当是基方缶灭亡之后,镇守该地的殷商贵族。

征服亘方、基方之后,武丁的大军挺进距离较远的敌对方国。这些方国包括今晋陕之间或山西中部地区的龙方、巴方、鬼方、方、土方等,都属于羌戎部落。

武丁遵循先弱后强、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策略,首先征伐力量相对弱小的龙方。龙方是羌人的一支,大致在吕梁山以东的今山西中部。进攻龙方的商军主将是臿(chā),妇好和妇妌两位王妃都曾经参与战事。卜辞没有提到战争结局,但是出现了“贞:乎龙”“贞:龙其有祸”之类的记载,可见龙方已被征服,武丁对龙方颇为关心,或者对龙方采取了怀柔政策。

平定龙方之后,商军挥师讨伐鬼方。鬼方见于文献记载,如《周易·既济》中说:“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高宗就是武丁,可见武丁时期确实有对鬼方用兵。周文王之父季历曾经攻打西落鬼戎,西落鬼戎就是鬼方。《后汉书·西羌传》中记载:“武丁征西戎、鬼方,三年乃克。”可见鬼方是西羌部落的一支。

春秋时期的梁伯戈铭文中有“抑鬼方、抑攻方”。小盂鼎出土于陕西岐山,梁伯戈出土于陕西韩城,由此推断鬼方应当是陕西洛河下游至黄龙山之间的畜牧民族。有人认为,陕西清涧李家崖古城就是鬼方的遗存。

《今本竹书纪年》中记载,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荆,应该是卜辞中的井方,武丁的王妃妇妌就来自井方。井方在今山西河津市,河津市的黄河对岸正是鬼方部落。

文献中所说的武丁伐鬼方三年乃克,反映的是战事相当艰苦,并非打了三年。宾组卜辞中有个“小臣鬼”,可能就是鬼方的首领,说明鬼方被征服之后,与殷商王朝关系不错。

武丁通过征伐亘方、基方、龙方、鬼方,控制了今晋陕新月形盆地的大部分地区。通往陕西渭河流域的门户豁然洞开,关中地区的周人部落成了武丁的下一个目标。

武丁“薄周”

武丁对周人采取蜻蜓点水式的敲打之策,这就是卜辞中的“薄周”。

如有卜辞中说:“癸未卜,争贞:令犬以多子族薄周,协王事。”这个“薄”,在卜辞与金文中是左菐右戈的字形,可以释读为薄或者搏,意思同《诗经》中的“薄伐猃狁,至于太原”。古人注释说,“薄伐则亦但问其罪,使之自服,而亦不假于兵力也”。所以“薄周”并非出兵剿灭周人,而是以武力为后盾,不战而屈人之兵。

“薄周”目的就是“协王事”,逼迫周人屈服,让周人效劳于殷商,并允许周人打着殷商的旗号,讨伐背叛商王的部落。这是延续历代商王的传统做法,以册命的方式收拢周人首领,像后来的商纣王也赐西伯姬昌弓矢斧钺,使专征伐。

当时周人仍定都于邠,向殷商臣服。武丁时期,周人的首领是亚圉或者他的儿子公叔祖类。公叔祖类又称组绀诸盩(ch4u),字叔类,号

太公。

组绀诸盩这个名字很奇怪,通常认为,盩是盭(lì)的异写,意思是绿色。盭,与类读音相近。绀,青赤色,与绿色相似。组绀诸盩,就是青赤之君,属于戎狄部落的名字,所以读起来拗口,看起来别扭。《礼记》中记载,夏人尚黑,商人尚白,周人尚赤。周人尚赤的传统,可能就起源于公叔祖类。

公叔祖类之时,周人生产力仍然很落后,过的是半农半牧生活,住的是黄土高原上简陋的窑洞。由于部落实力薄弱,屡屡受到犬戎侵犯,只好臣服于殷商王朝。打着商王的旗号,壮大自己,先求生存,后图发展,无疑是这个时候周人最佳的立世策略。

武丁对周人恩威并用,采用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让大臣犬率多子族“薄周”。尽管“薄周”的经过未详,但是从卜辞记载来看,周人在大兵压境的威胁之下,不得不屈从武丁的王令。卜辞有云:“甲午卜,宾贞:令周乞牛多……”令周,就是命令周人做某事。可见周人已完全臣服于殷商王朝,首领也被册命为邠侯。

武丁“薄周”也反映在考古学上。

陕西境内早期的商文化主要在西安、铜川市耀州区一线以东。盘庚以后,商文化逐渐西进,抵临扶风、岐山一带,也就是周人的活动范围。武丁之际(殷墟一、二期),商文化在关中地区达到顶峰。关中地区的先周文化遗存——武功郑家坡遗址,与商文化在东起西安附近,西至扶风、武功之间的区域内犬牙交错,双方长期共存了一百多年。但是武丁之后(殷墟二期以后),随着先周文化的崛起,商文化犹如午后退潮,不断地衰落下去。到了帝乙、帝辛之际(殷墟四期),先周文化突然间繁荣起来,向西融合了郑家坡文化,向东则将商文化完全挤出关中地区。这就是武丁薄周的考古学背景。

周人地处偏远,倘若劳师动众,千里远征,即使战胜了,也会让国力大损。“薄周”之策,既避免了一场流血冲突,也达到了降服周人,使其为殷商所用的目的。不战而胜,让周人成为维护殷商西陲的一支重要力量,无疑是武丁经营关中地区的最佳策略。

随着周人的臣服,武丁对外作战的第一阶段也宣告结束,进入了更为艰苦、更加惨烈的第二阶段,征伐目标是实力强大的土方、方等畜牧部落。

土方,在殷商西北,今晋西南石楼县附近。方,所处地域有多种说法,如陕北至河套一带、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山西北部等。梁伯戈铭文中的攻方就是卜辞中的方,与鬼方相邻,这两个方国同属于以畜牧为主业的西羌部落。所以方在晋西南汾河下游与陕东黄龙山一带,可能比较符合史实。

方以北是土方,两个方国经常结盟,联手进犯殷商。如有条卜辞上说:“癸巳卜,?贞:旬亡祸。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五日丁酉,允有来艰自西。沚瞂告曰:‘土方征于我东鄙,翦二邑。方亦侵我西鄙田。’”征方的统帅沚瞂也是征土方的统帅,这是因为两个方国地域相近。

征方和征土方两大战役,将武丁盛世推向了高潮。

沚瞂、妇好的闪耀时刻

武丁征土方与征方是同步进行的,只不过用兵重点不同,有主次之分。比如,武丁集中兵力伐方的时候,仅以少数兵力来牵制土方;武丁重兵围剿土方时,又以小股兵力去牵制方。同时开辟几个战场,武丁难免陷入兵力不足、捉襟见肘的尴尬局面,这使得战争断断续续,持续了好几年。

征土方时武丁动员的兵力在卜辞中有“三千”“五千”的记载,比征方时动员的兵力更多,而且妇好也参与了土方之役。武丁几乎是倾举国之力,说明土方比方更加强大。

奉命出征的统帅沚瞂,是沚方部落的首领。沚方在今山西平遥一带的沁水地区,北面是龙方,西边是土方,西南则是鬼方、方。沚方曾经与殷商为敌,后来受到武丁的讨伐,从此臣服于商,成为殷商西疆的重要屏藩。沚瞂长期生活在戎狄之间,谙熟敌情,而且对殷商王朝忠心耿耿,多次到安阳殷都觐见武丁,进贡纳赋,由此颇受武丁的宠信。但凡沚瞂患疾,不论伤风感冒,还是腹痛牙疼,武丁都极为关切。

君信臣忠,沚瞂无疑是征土方统帅的不二人选。战前,武丁登坛拜将,举行了册命沚瞂为征土方统帅的隆礼,这就是卜辞中的“贞:沚瞂称册,王比伐土方受佑”。

记录征土方经过的卜辞发现较少,只知道除了沚瞂、妇好外,戉的军队也参加了战斗。

有条卜辞记载:“贞:今载,王探伐土方,受有佑。”这是说,武丁对土方发动“探伐”——闪电袭击。商军深入敌境,将其击溃。

另一条卜辞记载:“甲寅卜,贞:戉其获征土方。一月。”这是说,戉的军队俘获了土方部落的大量民众。可见武丁征土方,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土方遭到武丁的痛击之后,实力大损,暂时臣服于殷商。但是到了武乙、文丁之时,又出现“伐土方”“擒土方”的卜辞,说明土方并没有被武丁彻底征服。因为土方是陕北黄土高原一带的游牧部落,善于游击作战,很难将其征服。

攻伐土方之后,武丁对今山西中部的巴方展开军事行动。巴方在奚与沚之间,今山西静乐与汾阳一带。这里地形复杂,适合打伏击战,所以在征巴之战中,武丁谋定而后动,策划了一个完美的伏击战术。

根据卜辞记载,征巴之战,开始于某年五月辛卯日。武丁将商军分为三支,统帅沚瞂为前军(卜辞中称为启巴),王妃妇好为后军,武丁为中军。三支部队精密部署,协同作战。

四十天之后的辛未日,可能是六七月间,战斗打响。

巴方凭险拒战,商军强攻不利。于是武丁给巴方下了一个套,前军沚瞂负责诱敌,后军妇好配合沚瞂,埋伏在西边,武丁待敌于东边。交战之时,沚瞂先把敌人引诱出巢穴,武丁的王师锐卒见机自东向西,发起猛攻,将巴方赶进西面的妇好伏击圈。

妇好挥舞着大铜钺,麾下伏兵突然间杀出来,巴方猝不及防,全部被歼灭。

写有“登妇好三千,登旅万”的甲骨卜辞

征巴之战,五月部署,七月决战,九月扫荡残敌,前后持续了四个月。卜辞中出现“巴方其败”的记载,可见是以商军的大胜而告终。

在这次教科书式的经典伏击战中,“红粉统帅”妇好率军担负了埋伏兜底的重责,为最后的胜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另外一组征伐巴方的卜辞中,出现了妇好生育一女的记载,可见当时妇好正值年富力壮。有卜辞载,“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说明武丁对妇好委以重任。成汤伐夏,也只有死士六七千人,但此时的妇好已经是统兵一万三千人的大元帅了。

此外,妇好还跟侯告一道,参与了征伐下危的战事。下危可能在今山西境内。

下危之役,武丁摆出了殷商王朝最强劲的征战组合,名将望乘、巾帼英雄妇好搭配出征。此战经过虽不详,但毫无疑问商军获得大胜。妇好擒获了下危部落的首领,下危举族成为武丁的子民。到了祖庚、祖甲时期,下危已变为商王的田猎之地。

下危之役后不久,妇好这位杰出的女性染病故去。在其后征伐方的沙场上,已看不到妇好矫捷健硕的倩影了。

方为武丁一朝之大敌,宾组卜辞中频频出现“方征”“方出”“方来”,说明殷商受到方的屡屡进犯。方甚至肆无忌惮地掳掠殷商子民和牲畜,如卜辞中有“方亦征,以我牛五十”的记载,这是说方包围殷商边民,并掠走五十头牛。

还有一条卜辞:“癸亥卜,?贞:旬亡祸。五月。王占曰:‘有祟,其有来艰?’迄至七日己巳,允有来艰自西。徵、友、角告曰:‘方出,侵我于□田七十、人五。’”这是说在某年五月,边关告急,方掳走了殷商七十田和五个人。

讨伐方,保家卫国,势在必行。武丁谋划已久,为此他多次向殷商先王祈求佑护。武丁祭告的先王包括王亥、上甲微、报乙、示壬、成汤、太甲、太丁、祖乙等,对象之广,次数之多,都远远超过了对付其他方国的侵犯。可见,在武丁晚期,方已被视为殷商西北边境的最大祸害。

然而,方不但凶悍,而且狡猾,来无影去无踪,令商军束手无策。武丁也不敢轻率发动进攻,为了能够做到一战定乾坤,武丁多次派遣密探,搜集情报。密探的侦察方式多种多样,诸如“见方”——逼近侦察,“望方”——瞭望侦察,“目方”——潜入侦察,等等。获取大量的情报信息之后,武丁已是知彼知己,对方的生活习性和出没

规律了如指掌。

《孙子兵法》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孙子的名言说的正如武丁征伐方时的情形。庙算,指的就是先在宗庙中占卜吉凶,祈求神灵护佑,然后在朝堂上君臣共同谋划迎敌之策。在出兵之前,武丁前往宗庙——很可能就在安阳殷墟宫殿区正南面的丁组基址,反复向祖宗神灵卜问,要不要出征方,怎么出征。

武丁一朝的大贞人?、争、宾“三人小组”,全都参与了征伐方的占卜、祭祀活动。武丁先让贞人宾、贞人争各自占卜了一次。六天之后,武丁又让贞人争、贞人?共同占卜一次。可见武丁对征伐方态度之慎重,谋虑之深远。

发动进攻方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应是在妇好死后的武丁晚期。战前,武丁进行了总动员。卜辞中屡见“登人三千伐方”,这是武丁多次征召军队的记载,估计伐的总兵力超过万人,属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武丁还祭告妇好,祈求妇好英魂的佑护。祷祝之时,绝世女战神飞翔的英姿在武丁心中挥之不去。这才是殷商王朝强大的样子!

曾经多次与妇好并肩作战的悍将沚瞂,被武丁任命为征伐方的主帅。除了沚瞂,参战的高级将领还有羽、甫、我、戉等贵族子弟,以及方国侯伯。

武丁志在必得,所以御驾亲征,摆出“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气概,激励商军将士同仇敌忾,舍身报国,这就是卜辞中的“王其执方”。

这是一场必须胜利的战争,才不会让妇好的在天之灵因悲伤而哭泣。

武丁亲临前线,商军斗志昂扬,有如妇好的魂灵附体,征伐方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虽然卜辞资料有限,征过程不得而知,但是其中出现了诸如“获征”“执方”“擒方”之类的记载,说明商军斩获甚众。经过武丁的打击之后,方一蹶不振,只得俯首称臣。到了武丁的儿子祖庚继位之后,方永远从卜辞上消失了。

望乘、弜助武丁伐荆楚

南方的荆楚,是武丁开疆拓土的另一个重要战场。

武丁伐荆楚,在史传文献中有记载。

《诗经·商颂·殷武》中云:“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shēn)入其阻,裒(póu)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这里的殷武,指的就是商王武丁。

武丁在南线征伐的主要对象包括归方(今四川、湖北交界处秭归一带)、曾方(今湖北随州一带)、虎方(今湖北安陆一带)、雩(yú)方(地望不详)等荆楚部落,这些都出现在卜辞中,可以跟《诗经》互为佐证。

祝融氏的一支芈姓部落,南下之后与远古时期的三苗孑遗结合,形成荆楚部落,他们生活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

自史前时期开始,江汉平原与洛阳盆地经由三条通道密切往来。东道,洛阳盆地出成皋虎牢关,穿越豫东平原南下,经河南信阳以南的大别山主要隘口“义阳三关”,进入江汉平原;中道,洛阳盆地出方城隘口,进入南阳盆地,再经由随枣走廊进入江汉平原;西道,洛阳盆地经由西南的洛水河谷,进入陕西商洛地区,而后再沿着汉水、丹水顺流而下,抵达江汉平原。

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是夏、商两个王朝在江汉平原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长江中下游铜矿资源的转运枢纽。

盘龙城遗址位于大别山余脉与江汉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上,东、南、北三面环水,只有西面与陆地相连,扼居南北交通与长江中游水陆交通之要冲。

盘龙城遗址内东北部已发现三座大型的建筑基址,形成一个近方形的宫殿区,东西宽260米,南北长290米。

盘龙城遗址年代可分为七期。一期相当于二里头文化二期或三期偏早,孔甲、帝皋之际,这里就受到夏文化的影响。盘龙城遗址的宫殿区建筑于四、五期,相当于二里岗上层一期偏晚阶段,约公元前1400年。也就是说在盘庚迁殷之前的中商时期,这里成了殷商王朝经营江汉平原的最重要据点。

盘庚死后,弟弟小辛即位,殷商王朝又出现衰微的兆头。原来臣服的南方荆楚各部落纷纷叛乱,屡次北犯。武丁在位期间,为了维护天下共主的尊严,不得不派兵南征。这就是《诗经》中的殷武伐荆楚。

根据东汉郑玄《诗经》笺注,武丁“冒入其险阻,谓逾方城之隘,克其军率而俘虏其士众”。方城之隘,就是南阳盆地东北一带以方城隘口为核心的方城道。司马迁称为夏路,相传是大禹开辟的。可见,武丁伐荆楚,走的是中道。商军自方城之隘南下,经随枣走廊,进攻叛逆的荆楚诸部落。

武丁伐荆楚的关键性战役是征伐虎方。虎方在黄陂盘龙城西北一百五十里处,征伐虎方可能就是为了收复沦陷的盘龙城。

虎方之役,商军的主将是来自望族的另一位大将——望乘。卜辞云:“丁未贞:王其令望乘妇,其告于祖乙一牛。”这是说武丁令望乘之妇祭祀祖乙,可见望乘与殷商王室存在联姻关系。

望乘伐虎方,取得了胜利。卜辞中载,十一月伐虎方,十二月“立史于南”。显然在伐虎之后,殷商王朝不但重新控制了江汉平原,而且

还派驻官员“史”,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卜辞中的“史”,除了负责记录典册,还手持旌节,奉商王之命,出使发生争端的地区,属于外廷政务官,具备了政务和军事两种职能。虎方东南不远处的黄陂盘龙城,应该就是武丁的“立史”之处,所以卜辞上说“立史于南”。而这个“史”有可能就是清华简《楚居》中的殷商王室贵族“盘庚之子”,楚人先祖芈季连曾经与其女妣隹联姻。

伐雩方的主将是弜,此君与武丁王妃妇好关系密切。妇好陵墓出土的亚弜大圆鼎,应该就是弜所进献的。弜伐雩方的战事进展得很不顺利,因为出现了贞问是否丧众的卜辞。弜征雩方的结果不详,但卜辞中有“贞雩……执”,说明有所斩获。

从卜辞中“立史于南”的记载来看,征伐其他荆楚部落也应该取得了胜利,所以派驻“史”,恢复了对江汉平原的有效管理。

武丁一朝,四面出击,不断地开疆拓土,将殷商王朝带进最为繁荣、最为鼎盛的时代。此时殷商舆图之广,东起海岱,与东夷混处;西抵关中,周人臣服;南至江淮,与楚越接壤;北到内蒙古河套和冀东,连接戎狄。后世对武丁极为称颂,《晏子春秋·内谏》中赞说,武丁,“天下之盛君也”。武丁因而被商族尊为高宗,谥号武。

拓荒领主:开局一个残破小村暗后重生之麒麟路88号暗笼光诡异复苏:从霓虹陷落开始!欢迎重回筑梦之地!盛世的崩塌江湖消亡史:枪声四起和娃相认,系统奖她百亿,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