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赈灾(1/1)
赵九灵让白雪不用跟进藏经楼,她想独自静思一会儿。白雪对藏经楼没什么兴趣,她打算先去大雄宝殿拜佛,然后在藏经楼门外等候赵九灵。
“吱呀“一声,赵九灵推开藏经楼的大门,雨水的清新气息随着门的打开而进入楼内。经书散发着淡淡的书香,舒缓了赵九灵内心的焦虑,她露出了微笑。
藏经楼里确实没什么人,确切地说,没有人。赵九灵随意找了个地方,面对着窗户,靠着书架坐在地上。既然没人,她也不必拘于闺中少女的礼仪和形象,也不需要摆出一副正经和有礼貌的模样,她就这样心不在焉地凝视着窗外的雨水。
“该怎么治理水患呢?“四周寂静,赵九灵自言自语,或沉思,或自问。
“大禹治水,堕高堰库治水,都属于疏导措施。“突然,一个清脆的声音传入赵九灵的耳中,让她吓了一跳!她没想到藏经楼里还有人,连忙站起身转过头去看,一看清楚是谁时,不禁愣住了。
她再次用带着惊奇的眼神看着他,就像是在看一个行将就木的人一样。这个赵家的小姑娘,他好像不认识她吧?她刚才在谈论水患,没错,她祖父是工部尚书,担忧也是正常的,只是没想到这个小姑娘还有为祖父分忧之意。想到这,季柏青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容。
他的相貌非常出色,正处于年华最美的时期,此刻手持经书,斜靠在书架上,眉目深邃,微微一笑。这样的情景让赵九灵心生感慨。也许是因为这安静的藏经楼环境,或者是窗外清新细雨的气息,她忘记了男女间的防备,只是向他问道:“怎样进行疏导?如果河道有缺口,应该如何疏导才能控制水势,修复明河呢?“她的语气中透露出请教之意。
季柏青听她的话一怔,他游历过很多地方,一直以来对山水游览尤为痴迷,对于河道问题也有些了解。如果河道被冲毁,光靠疏导肯定不够,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只是他并没有思考过这些方法,暂时无法回答赵九灵的问题。
“你认识擅长治水的人吗?“赵九灵见季柏青没有回答,又问了这样一句。前世有人说他英才早逝是天嫉才情,所以他应该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他是否能帮到她呢?怀着最后的希望,她问出了这样的话,说到底,她是病急乱投医了。
“我可以帮你探寻一下。“看着赵九灵满怀期望的表情,也想着她一心为祖父分忧的心情,季柏青不忍心让她失望,答应道。
“谢谢你,兄长。“赵九灵见到他认真而慎重的表情,知道他并非轻率之人,心中感激。其实她只是随口一问,并没有抱着期待他真的有什么办法,但听到这样的答复,并没有感到失望。昭武帝都没有得到的人才,这位早逝的清平侯大公子,怎么可能有解决办法呢。
赵九灵看了看他手中的经书,便行了个礼:“打扰了,兄长。“她看来季柏青早就在这藏经楼里,她的说话声打断了他的,所以他才会回应她吧。
“你认识我吗?“季柏青想了想,还是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他见过这个小姑娘两次,每次都是她带着这种眼神,让他感到十分好奇。
“我们之前见过的,在淼了寺啊。“赵九灵内心一惊,这样推搪地说道,她当然不能说自己知道他在今年秋天就会去世。
听到明显的搪塞,季柏青并不感到意外,他知道自己刚才的问题有些鲁莽。不过这个小姑娘确实让人感到奇怪,她明显有着不同寻常的事情。治水问题?看来他要好好寻找是否有相关的专家人才了。
从淼了寺回来后,赵九灵虽然仍对河道问题感到担忧,但不再让丫鬟们夜以继日地翻书寻找治水之策。由于江南道和河内道出现水患,京城的局势十分紧张,已经有一些流民涌入京城。尽管他们的数量并不多,但引起了京城尹丁敬的关注,他立即向昭武帝通报了这一消息。
黄易最近负责监督福州地区的救灾情况,最近也传来了消息。江南道的灾情并不严重,尽管发生了水患,但救灾和赈灾工作都在有序进行。昭武帝和其他官员判断,这些流民应该是来自河内道的,经金吾卫调查确认了这一点。河内道的灾情十分严重,赈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沈真正在修复运河河道,因此注意力自然就不太集中在赈灾的后续工作上。
民间也展开了许多慈善活动。
“我觉得这是一个能赢得人心的绝佳机会。“自从发生在慈宁宫的暗杀事件后,赫连皇子府变得相对安静,过去的两个月一直在调查神秘势力的事情,赫连眀烨还没有来得及在朝堂上策划什么。这次赈灾的机会确实难得,好不容易等到了这样的机会,赫连眀烨差点忍不住笑出声来。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形势,只要对我有帮助,我都会感到高兴和感激,这就是他真实的想法,他一定要在这次天灾中好好表现,赢得昭武帝的青睐。
“可以先让宫中贵嫔率先发起节约捐赠救灾的举动,这是一个为百姓谋福的好事。待皇上同意后,五殿下再以赫连眀烨皇子府的名义大量捐款,这样的举动必定会赢得朝臣和百姓的赞誉。“许三思继续说道,他已经事先考虑好了整个过程,连赫连眀烨皇子府在这次赈灾中要捐出多少银子,他也已经详细考虑过了。
赫连眀烨思考得更多,此刻正值中元节临近,这是个极好的时机!中元节规模庞大,花费无数,只要母妃进言削减开支,父皇一定会感到高兴。而且后宫的格局也需要做些变动了,明妃的宠爱已经持续很久了,是时候转移部分宠爱给其他妃子了。
七月十二日,秋棠宫的贵嫔向昭武帝建议节约开支,减少中元节的规模,将节省下来的钱款用于赈灾!同时,秋棠宫的诸位嫔妃表示不再穿华丽的衣饰,承诺一年内不购买新衣服和首饰,将省下来的银子用于赈灾,秋棠宫本身也捐出了五百两银子。
这一建议得到了昭武帝的高度赞赏,他下令表彰贵嫔的“仁爱之举,为后宫楷模“,并号令后宫其他妃嫔向贵嫔学习,学习她们对百姓的关怀和慈爱之心。当晚,贵嫔所在的秋棠宫收到了丰厚的赏赐。
昭武帝的心思就是后宫妃嫔们的指示风向。在这种情况下,无需昭武帝再有其他表示,后宫的妃嫔纷纷表示自己也不会购买新衣服或首饰,同时将自己的薪俸捐献出来,数额不等,用于赈灾。后宫中也流行起了节约穿着朴素衣物的风气。
“两千两并不算很多,但也得有所用才有价值。之前在坤宁宫,她听到贵嫔委婉但带有威胁的话语后,冲动地许诺捐出两千两的银子。
现在回到延禧宫,她终于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贵嫔明显是要她掏钱,而且这样做也得不到什么好处!贡献的功劳已经被贵嫔夺去了,她再捐多少银子也只能沦为跟在贵嫔后面的人,这个风头已经被贵嫔抢尽了。
“平日里看到德妃都是机智清醒的,没想到她也会这么急躁。“朝暾宫内,明妃露出了美丽的笑容。与昭武帝扛起剑的事情已经过去几个月了,她的身体基本恢复了,也恢复了与昭武帝见面请安的日常事务。贵嫔挤兑德妃的事情,她也观察得很清楚。
明妃感叹道:“这位贵嫔,真敢与德妃对抗,勇气可嘉啊。”显然,这贵嫔并非泛泛之辈。之前在慈宁宫救驾的事情让明妃对她产生了忌惮之心。要是差一点,那功劳就会被贵嫔独自获得!幸好明妃伤愈后,昭武帝并没有忘记她,还常常到朝暾宫住宿。看来贵嫔也能吸引一些注意,分摊她的宠爱了。不过,这正是明妃乐见的事情。此刻正值风头正盛的时候,她不想引起太多人的嫉妒。明妃轻轻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已经过去了几天,或许很快就会有好消息了!此外,她还很高兴能捐出五百两银子来帮助赈灾,当作一种祈福,希望一切顺心如她所愿。
“中元节的开支可以削减掉吧,本宫也没有心思准备,前朝都在忙于救灾,谁还会关心中元祭典呢?一想起自己一直念及的儿子,她就无法开怀。这些年来,皇后已经很少关注后宫妃嫔们的争斗,长期为太子的身体担心让皇后的容颜有些沧桑,相比同年的妃嫔,她脸上的皱纹更多。但她早已不在乎了,早已舍弃了争宠的心思,就让她们去争斗吧,她只期望儿子能早日康复。
同时,前朝的赫连眀烨也上书给昭武帝,表示愿意捐出赫连眀烨皇子府一半的家财来救灾!他还建议积极鼓励民间义赈,建议赐予赈灾有力的商家奖励,并允许他们拥有皇家专供或者皇家御用的特殊标识。赫连眀烨还提议昭武帝亲自御书这样的特别赏赐,以彰显这些商家对救灾事业的贡献。
赫连眀烨这样的上书令昭武帝大为称赞,并答应了他的建议。朝廷大臣纷纷对赫连眀烨表示赞扬,认为他公正无私,竟然愿意捐出赫连眀烨皇子府一半的家财!这种宽广胸怀和慈爱之心,彰显了他的无私精神,对百姓的关怀,尤其身为贵族,更是难能可贵。甚至有不少朝臣心中暗自思量:赫连眀烨皇子的举动有着明君之风啊,看来需要对他重新评估了。
京城的商家听闻救灾会有奖赏,激动不已!皇家的供应或御用,这样的荣耀是何等诱人,简直堪比贵族家族的门楣啊!更重要的是,京城的护卫和官府会对这些商家提供更多优待,出于对天子亲笔书信的尊重,不敢轻易查抄和干涉他们的商铺,这是一种极佳的保护!京城的商家纷纷行动起来,都为了能得到皇帝的亲笔信,好挂在店门上作为招牌。
在赫连眀烨建议并得到昭武帝首肯后,其他两位开府出宫的皇子也表示愿意捐出各自府邸一半的家财来救灾;即使三皇子身在北夷,但他府邸的长史也同意了赫连眀烨的提议。几位皇子都表现出对百姓的关爱和体恤,昭武帝自然十分满意,认为尽管天意不在人为,但皇子们展现出了大爱之心。昭武帝想到皇子们的府邸不易,不在于数目多少,有这份心意已足够,便特许各皇子不必捐出一半的家财,每府只需捐出三千两银子即可。剩下的,将动员朝廷官员和京城百姓的捐助,通过共同努力使河内道的灾情损失降至最低,共同度过这场天灾。
皇子们自然纷纷表示感谢皇恩浩荡,尤其赫连眀烨更加得意。虽然不需要捐出太多财富,但他已经积攒下了一份仁爱体恤的美名,这就是他的目的,再看看朝臣们纷纷对他投以赞赏的目光,他更加觉得这一步走得没错。
赫连明哲内心充满了愤恨,后宫的风头被贵嫔抢走了,使他的母妃心中充满了郁闷,没想到前朝的风头也被三皇子抢去了,这下轮到他心中不悦了!他为什么就没有意识到这次救灾是个扬名的好机会呢?真是失策!
在中元节之前,户部就筹集到了七十万余两银子,这还不包括商家和百姓捐赠的棉被、衣物、粮食和帐盖等物品。
京城里的官员们都松了口气,其中户部官员最为放松。户部尚书楚平秀不禁对赫连明烨皇子心生感激。多亏了二皇子的建议,户部才能迅速筹集到大量的银两和物资。毋庸置疑,这其中肯定有赫连明烨皇子府的运作。赵九灵最近只关心赵长善前往河内道治水的事情,对于朝堂上的争名夺利并不在意。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不论出于何种目的,赫连明烨的建议确实给百姓带来了福祉。在这一点上,赵九灵也不得不敬佩赫连明烨。看来他是个有眼光的人,赫连明烨府中人才济济,只要稍有动心,他就能上位。果然如此啊。
默默感受着京城的微妙变动,她再次告诫自己不要小看他。
由于赵长善出任工部尚书,赵家对赈灾一事格外重视,捐赠的银两和物资也非常多。九里香和醉阁楼这两处产业以赵敬守的名义捐赠了一万两,数量虽不多,赵家还暗中送去五万两给胡氏保和堂,并以保和堂的名义捐赠出去。加上保和堂本身捐赠的五万两,所以胡氏保和堂总共捐出了十万两。珍宝斋和千秋钱庄这两家商家与胡氏保和堂一起,成为京城三家受到昭武帝表彰的商家之一。
赵家还与工部侍郎方家、户部侍郎江家合作,在南市的西侧设立了粥棚供流民食用。赵敬守和李晓亮亲自督促此事。粥棚所用的米并非糙米,而是优质的白米,而且米粥十分浓稠,吸引了大量流民前来。就连京城的乞丐听闻消息也前来了。赵长善和赵敬亭对台前河道的事情忧心忡忡,脸上没有太多笑容。
赵敬亭的书房里,赵九灵也在旁侍,继续翻阅与治水相关的书籍。赵敬亭也知道女儿最近都在忙碌这件事,他感叹女儿除了懂事,还把昭武帝征召安置流民的良策告诉了她。
赵敬亭对此有所了解,早在赵长善嘱咐黄易要关注常平仓和审户之时,他就感觉到救灾赈灾的措施难以实施。“困苦不在于灾祸,而在于贪吏的盘剥啊。“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有所感慨。
“我妈曾说,管家关键在于用心。如果家中下人遇到困难,就多派他去拜访别家,送礼送贴,以便多获赏钱。父亲,朝廷现在遇到了灾难,是否也可以像这样行事呢?“赵九灵对于赈灾的具体办法没有太多主见,只能这样探索地向赵敬亭提问。男人对于家务事往往不太关注,但内政与朝堂也有相似之处,或许赵敬亭会有办法。
赵敬亭听完赵九灵的话,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思考其中的可能性,但一时没有找到答案。赵九灵也没有其他的话语,直到她回到了翠石居,赵敬亭的书房里仍然亮着灯光。
第二天,赵敬亭在上早朝之前,特意与赵长善商讨了一番,将自己心中的对策告诉了他。赵长善听完赵敬亭的话点了点头,说:“可行,大善!你去办吧。”
早朝时,吏部考功司的赵敬亭上来陈述了赈灾的三项对策:以工代赈、移粟就民、移民就粟!他还提出了有效实施救灾措施的方法:细致调查灾情。最后,他还提出了严惩赈灾不力的标准:浮筷落人头!
赵敬亭的话一出口,朝堂陷入了寂静。没人想到这位年轻人会提出如此策略,对三省六部的主官来说,他肯定是年轻人。这个对策,怎么说呢?有点……有点狠厉了,但又确实需要,也就是说,这个对策太好了!尚书右仆射叶问满意地笑了,他对自己最喜欢的学生赵敬亭在过去一年的表现十分惊讶,仿佛他开窍了一样,思维和行动逐渐变得更加出色,真是太好了!
于是叶问站了出来附议,认为赵敬亭的对策十分完善和详尽,对解决江南和河内的水患问题非常好!许多官员纷纷表示赞同,实在想不出这些对策和措施。
“浮筷落人头?”坐在高高的宝座上,昭武帝品味着赵敬亭的话,露出了满意的表情。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确实需要这种雷霆万钧的决断力。这可以有效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解决赈灾问题!
昭武帝欣然接受了赵敬亭的建议,命令工部和户部的官员们依照执行:监察御史微服私访,详细记录和报告各地官员的救灾情况;要求官员在赈灾时将筷子插在米粥中,以检验米粥的浓稠程度,一旦筷子浮起,就要追究赈灾不力的责任等等。
由于这些救灾策略,赵敬亭得到了昭武帝的表扬,然而赵家并没有多少喜悦之情!他们正在为赵长善前往台前的事情忙碌着,心里十分担心。沈真急速送来了一份公文,报告台前河道决口严重,影响十分恶劣,他实在无法解决,向昭武帝请罪,并请求工部再派官员前去治水。这份文书引起了昭武帝和工部官员们的震动,昭武帝下令,命工部尚书赵长善前往台前治水,三天后出发。
“我去台前的时候不知道能什么时候返回。胡适任和敬亭等人已经从充州出发了,很快就能到京城。你要密切关注风吹草动;如果西蒙那边有消息传来,要第一时间告诉我;关于考试的事情你要谨慎处理,其他事情按部就班即可。”在赵长善的书房里,他正在给赵敬亭交代许多事情,为接下来的安排做准备。他即将去台前,有赵敬亭在京城,他还算放心;对赵敬守也有很多嘱托,尤其是关于十月和平川药商行会的交易,让他格外注意。另外,他召来了赵从轩和几个孙子,告诉他们自己即将远行,嘱咐他们要在国子监和官学好好读书,不要分心,听从赵敬亭的安排等等。
在翠石居内,云秋正在向赵九灵汇报一件事。听了堂兄秋桐的传达,云秋感到为难,也觉得很不高兴。那个人怎么可以如此草率地私下交流,这样的行为好不好?还是等姑娘做出决定吧。
“他要见我?没有透露具体事情吗?“赵九灵有些惊讶。秋桐刚刚传来消息,说清平侯公子季柏青有急事想和她见面。具体事情并未透露——上次在淼了寺,季柏青已经见过了秋桐了。估计他只认识一个赵家的仆人,所以让秋桐转达消息,没想到正好秋桐是赵九灵的人。
这也太奇怪了,他为什么非要见我一面呢?赵九灵虽然心里有些疑惑,但并没有像云秋那样感到为难和不悦。私下交流这种无关痛痒的礼节,在她经历过一生之后早已不在意了。她关心和好奇的是:季柏青有什么事情找她?
赵九灵找了个借口离开府邸,带着云秋一起去了九里香,季柏青也知道九里香是赵家的产业,约在那里见面。九里香的掌柜并没有见过赵九灵,赵九灵也没有透露自己的身份,便进入了季柏青预订的房间——直到后来回想起来,她才觉得当时自己真的太大胆了,为什么那么草率地接受了邀请?也许是因为对这个早逝的人莫名地没有防备心,说不准,也有一丝怜惜。不过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