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转机(1/1)
宁珂醒后,萧承就离开了,准备着手去查这次夜宴的事情。
章开云因着萧承昨夜的命令连家都没回,彻夜守在太医院里,待到宁珂醒来又亲自过来替她请了脉。
然后青山手里拎着两大提药包跟着宁珂回了暄林殿。
应氏正心急如焚的等在偏殿里,一见人回来了,忙迎上来。
她心疼的摸了摸宁珂苍白的脸,简直要落泪:“我可怜的珂儿,姨娘一个没看见你就成了这副摸样。”
宁珂蹭了蹭她的手,露出笑意。
“姨娘不用担心,皇上专程派了几位太医日后精心照顾我,我没什么大碍,孩子也还好好的。”
昨夜一听说夜宴上出事了,应氏险些吓晕过去,挣扎着想要去太医院看宁珂,却被殿中的人拦住。
皇上彻夜不眠的守着宁珂,应氏也不敢去打扰,只好从昨夜睁着眼睛等到现在。
宁珂安慰了她几句,便让雾棉带应氏回偏殿休息。
接下来的几日里,宁珂虽然很讨厌吃药,每每想到肚子里还有个孩子,终究还是捏着鼻子把药灌了下去。
直至章开云再次替她把了脉,说胎儿现下无虞后,终于能暂时断了这些苦到人心慌的药。
她对这个孩子更加小心。
原来应氏是这几日就要回去,但萧承金口玉言,传到宁博远耳中时,他心知肚明。
应氏怕是不能再被他掌控了。
他思索再三,写了封信送给了萧承。
既然萧承一定要留下应氏,那就大家各退一步吧。
只要萧承将宁念瑶接回宫中,那他也就不再提起要接回应氏的话了。
萧承欣然点头,下旨借中秋佳节阖宫团圆,将宁贵妃迎回宫中。
第二日,宁念瑶的车驾就迫不及待地进了宫。
此次夜宴刺杀的事情闹得很大,就连民间都议论纷纷。
萧承不是心慈手软之辈,下令彻查期间,所有前来贺宴的官员亲王都不得离京。皇宫里上至所有主子,下至掖庭宫女都被查了个遍。
他首先从皇宫内查起,然后才去查外地来的人,这招先礼后兵下来,就算萧承查的再怎么严苛都落不下把柄。
他知道同自己有着最大利益牵扯的的定然是几位亲王,私下也派人牢牢盯住了他们。
宁珂受伤后便不再去考虑外面的事情,她按照章院使嘱咐的每日多晒太阳,经常出去走走,饮食也清淡。
肚子里的孩子不知道闹腾什么,她连应氏亲手做的的点心都吃不下了,孕吐十分严重。
这次宁珂以身挡剑的事情在各宫里很是备受议论。
她怀孕还不足三月,胎像都还不稳就冒着性命危险扑上去救下萧承。
人人都说,宁珂对皇上情深几许,连命都不在乎。
青山听了流言进来禀报宁珂的时候,她正在水塘边的椅子上悠闲坐着,时不时抓起一把鱼食撒进去。
十多条红鲤鱼争抢着涌上来,漂亮的鳞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宁珂懒散道:“就是要他们去传,传的越多,将来对咱们的局势就越有利。”
谁料这流言就连太后都听进了耳朵里。
太后的轿辇到暄林殿的时候,宁珂正在房中看着应氏绣孩子的衣服。
应氏深受主母顾氏欺压多年,只能靠着一手绣活养活自己和宁珂,因此绣工很是不错。
宁珂在旁边杵着下巴看她一针一线的绣着孩子的小衣裳,露出些许笑意。
青山忽地从外面走进来,神色有些慌张。
“贵人,太后娘娘到了,现下正在外面呢。”
宁珂当即站起身来,应氏看她脸色不好忙问道:“珂儿,怎么了?”
她不知道太后来做什么,但能从青山的语气中看出来,太后也许和宁珂并不和。
宁珂缓了神色,安抚她:“姨娘宽心,我去看看就回,您别出来。”
随即带着青山就往外走。
应氏有些忐忑的停下了手。
方才到了正殿,便碰上了太后带着人走来。
宁珂忙行了礼,心中不知太后现下过来是什么意思,她方福身,太后身边的容嬷嬷便笑着上前拉她起身。
“贵人身上有伤,又怀着孕,太后可舍不得您行礼。”
宁珂有些受宠若惊的抬头,只见太后平时见到她都冷凝的神色如今缓和了不少,见她看过来,轻轻的点了点头。
入了殿中,雾棉泡了新茶奉上来。太后坐在主位上,宁珂亲自端了茶水放到太后面前。
“这是嫔妾屋里最好的茶,太后若是不嫌弃,可否赏脸尝一尝?”
太后看着宁珂如今荣宠在身又有皇嗣,谦卑的姿态却从未变过分毫,心下对宁珂的偏见忽然散去了大半。
她端起茶盏,轻轻的抿了一口,表情似乎有些温和。
“这茶不错,也难怪皇上什么好的都要往你宫里送,这次夜宴这么危险你竟能不顾身孕替皇上挡了剑,是个有胆识的。”
宁珂心下约莫有了底,她露出个有些羞涩的笑来。
“承蒙太后和皇上庇护,这都是嫔妾应该的。”
太后更加满意,她拉起宁珂的手轻轻拍了拍,仁慈道:“好孩子,苦了你了。这次你立下大功了,哀家便允你一个恩典,你想要什么?”
宁珂心神转动。
她轻咬下唇,神色像是有些为难,这才迟疑着开口。
“嫔妾自知出身卑微,姨娘也是靠着日夜不休的做绣活卖钱才堪堪将嫔妾养大,如今承蒙天恩庇护,嫔妾想斗胆向太后求个恩典,给姨娘一个傍身的诰命。”
她退后一步跪在地上,深深伏拜在太后面前。
应氏只是一个姨娘,照理来说没有资格降下诰命的。但宁珂可谓是成了天子的救命恩人,既不是挟恩图报也没有狮子大开口,也不算是什么大事。
太后愣了一下,没想到这个恩典宁珂没有求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