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汉王(1/1)
咸阳。
望夷宫。
二世皇帝久不上朝,却有紧急军情,片刻耽误不得。
因此赵高便将朝会设在了皇帝寝宫,同时让人把皇帝叫来。
胡亥不情不愿地来了以后,见百官肃然、大殿寂静,不免奇怪。
“这是在等谁?”
赵高刚把人迎进门,便听到此话,怒喝道:“噤声!还不快过来见礼?”
胡亥看清来人,不由惊奇:“南阳王?老师经常提起你,怎么现在才回来?”
他久居深宫,竟连六国伐秦这等大事都不知道,可见没心肝到了哪种程度。
张良视线一转。
赵高会意,朗声道:“昨日南阳王率领我军于函谷关大破六国联军,并斩首五王。功业赫赫,垂范后世,永载史册!”
虽然早就知道,但是如今再听一遍,百官仍觉得不可思议。
这位始皇帝亲封的南阳王,在众人眼中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却不想还有这等武略,实在叫人匪夷所思。
或许就算战神再世,也不过如此吧?
帝座上的胡亥听闻,十分高兴,正欲赏赐,却听张良说道。
“我要求不高,只请陛下赏赐一样东西——你的皇位。”
满殿哗然。
只见张良又拍了拍手,扶苏从门外走来。
张良指着他道:“始皇帝驾崩时托孤于我,命我自行决定皇帝人选。如今陛下在位将近一年,也是时候换个人做了。各位以为如何?”
这赤裸裸的质询,比赵高的指鹿为马还要过分。
好在朝堂已被赵高清洗过一遍,张良又是始皇女婿,携着巨大军功归来。
毫不夸张地说,就算他想要谋朝篡位,也是无人能挡的。
百官默认后,张良还没说什么,赵高便一马当先地上殿,将胡亥拽了下来。
“这不是你该坐的位置,下去!”
深谙这种人的秉性,张良诱惑道:“陛下放心,退位之后,你依然是咸阳侯,可以尽情享乐。”
胡亥一听,眼睛立马亮了:“真的吗?”
张良点头:“真的,你现在就可以回后边继续。”
胡亥听罢,连连道谢,竟然真的主动退位了。
张良将扶苏迎上殿:“陛下,请问现在该如何做?”
扶苏怯怯地看他一眼:“但凭老师做主。”
于是张良使了个眼色,赵高遂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宣读。
“南阳王张良,人品贵重、屡有宿功,着晋封汉王,赐陇西、北地、蜀、巴、汉中、南阳、太原、上党、代,陈十郡以为封地。
尊为大丞相,总百揆,开府,秉掌国政!”
片刻的寂静后,有臣子拜倒接旨,紧接着便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恭贺声。
张良转身,面向众臣,新帝扶苏为其阴影所罩,竟是看不分明。
“寡人新封,天下自当同乐之。传旨,罢去一切繁冗徭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军神白起复活于世,实乃天佑我大秦。着复封其为武安君,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左车为副将,领虎豹骑出关,扫荡关东六国余孽。”
“再召王齮、李信、蒙毅、彭越、周勃、灌婴、王陵等人分兵东出,经略关东各地,包围楚国残余势力。若逢不能裁决之事,皆报与大元帅知晓。”
“丽夫人所生第四子天明,寡人甚爱重之,着册为汉国王太子。明珠夫人所生长女解忧,乃皇帝正妻,诏册皇后。
其人聪慧练达、长于政术,别封秦国公主,加号辅政,为辅政秦国公主,镇守咸阳。”
一连数道旨意,僭越之意毫不掩饰。
有些忠于嬴氏的大臣,本想据理力争、挽救一二,然而帝座上的扶苏一言不发、唯唯诺诺,令人大失所望。
皇帝都不说话,旁人便也没了谏言的余地,朝会结束。
出发之前,张良拉着又变回郎中令的赵高的手说道。
“岳父,胡亥、扶苏便交给你了,请好好看护他们。”
郎中令执掌宫禁,赵高当即会意,拍了拍他的手表示回应。
做完PY交易,张良离开宫廷。
长安。
晋封汉王、得到开府之权后,此地顺理成章成为霸府所在,可以遥控国政。
嬴氏毕竟建都咸阳已久,势力根深蒂固,做事多有不便。
若想摆脱影响、顺利禅代,长安地位举足轻重。
消息早已传到,众女纷纷赶来贺喜。
张良应付了几句,便直奔子女所在的后殿。
解忧早领着天明等待。
一见到人,便福身拜倒:“恭喜父亲如愿以偿。”
张良将人托起:“这两年你坐镇长安,居中调度辛苦。朝廷变动你也听说了,去咸阳以后,理政之时也要密切关注宗室,尤其是扶苏的动向。”
自己将解忧别封为公主、镇守咸阳之举,也是为了扫除异己,为之后的大业铺路。
解忧受教多年,毫不犹豫答应下来,出门准备去了。
张良又看向天明:“天明,此次卧底燕国,你做的很棒,很好地证明了自己,为父很高兴。”
虽然比原来聪明,学习也不错,单纯的性格却是一点没变,因此回长安以后,天明没少被兄弟们作弄。
他眨巴着乌黑的大眼睛:“可是五弟说我这么傻,不配得到王太子之位。”
老五张赐?
在张良印象里,这个惊鲵生的儿子一直很乖巧,咋会说出这么歹毒的话?
难不成都是装给自己看的?
不知不觉,他对此子暗中留了心。
郑重道:“别人的话不要紧,只要为父认可,你就是最合适的。解忧去了咸阳,你便坐镇长安,跟着师父好好读书。”
“好!”
离开后殿,张良最后赶往太学。
小圣贤庄被毁后,出于愧疚,张良在长安斥巨资,一比一复刻了一座一模一样的。
现在执掌国政了,在改动大政方针之余,他也将此地扩建并更名太学,作为帝国的最高学府,收容百家之人。
当初伏念伤的不轻,据说还被火烧了,到现在都没好全。
张良到的时候荀子、颜路也在,见了他起身行礼。
张良先道了歉,伏念却摇摇头,并不在意。
至于荀子,孽徒李斯被灭、爱徒又执掌国政,他自是喜不胜收。
于是师徒四人相聚一处,谈笑风生,烦恼皆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