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商纣王是如何洗白的与反驳(2)(1/1)
杨羽不紧不慢地说道:“首先,你要清楚一件事,你知道商朝是什么时候用兵东南的吗?早在商朝第十一代君王仲丁的时代就开始了,因为东南时而归顺时而叛乱,因此对东夷的战争也断断续续,所以将商王的集体贡献算到他一人身上显然并不合理。”
那个男人一时说不出话来,弹幕这时开始为杨羽叫好。
“说的有道理啊,虽然我听不懂。”
“商朝用兵那么早吗?”
......
眼看弹幕不偏向自己,那个男人还是焦急地说道:“还有呢,统一的基础总是吧。”
杨羽回答道:“我正要说这个,你有没有想过,不是出兵就可以叫统一的,如果纣王真的征服并经营了东南,为什么周朝时东南仍为周朝的一大祸患,东夷可不会对商朝有什么主仆之谊,而且商纣王距离秦始皇统一已经八百年了,很难说什么奠基了,是楚国先吞徐夷,再灭掉吴越才将东南消化进了华夏诸部,论功劳,商朝君王并不比楚国的功劳大。”
终于,他沉默了,弹幕也沉寂下去,但就在这时,一个弹幕点醒了他:
“周武王不是偷袭才赢的吗”
这句话像救命稻草一般,他立刻孤注一掷地询问:“对啊,周武王胜之不武,他是趁着纣王东征东夷的时候集结军队打入朝歌的,这总是对的吧。”
弹幕也开始造势,纷纷说着对啊对啊。
秦始皇嬴政看了这些,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仙人说的与楚国的资料差不多,而且周武王也没有偷袭吧,毕竟有孟津观兵,怎么说也不是偷袭。”
秦始皇说的没错,杨羽也正在说:“你说周武王是偷袭的,你有证据吗?要知道纣王对东夷最后一次用兵是在公元前1055年左右,周朝从公元前1054年左右攻打商的方国,公元前1048年左右,周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王纣的反应,在孟津举行的大规模军事演习,但是武王发现几个大的诸侯国没有前来,于是毅然收兵回师,继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公元前1046年左右牧野之战。也就是说,八年,其中孟津观战后周武王还回去了,商纣王没有任何反应,还在征讨东夷,他是什么,是猪吗?而且商朝实行征兵制,其军队没有在边界长期呆过,商朝对东夷主要是让他们臣服,用兵时间并不长,所以商朝的军队都去哪了,让周武王偷袭了吗?”
这一段话说出来,那个男人彻底熄火了,在说出:“哼,有点道理,不过纣王还是用了那些战俘,否则凭商朝的军队,定然不可能倒戈。”说完,他就单方面切断了连麦。
众人见这人竟然跑了,不由笑出声来,但还是疑惑这事。
“主播,那个人说的是真的吗?”
杨羽看了弹幕,仔细地说道:“他说的应该是《尚书.泰誓》中记载的‘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
弹幕开始密集:“这么说,他说的是真的,都是战俘的错喽”
汉武帝刘彻听了这话,疑惑地对董仲舒说:“《尚书》里有《泰誓》这一篇吗?朕怎么不知道,难不成遗失了。”
董仲舒恭敬地回答:“陛下,臣也不知道,或许是遗失了吧。”
不光是他,汉朝皇帝也都在疑惑这一条。
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魏征啊,有这句话吗?”
魏征回答:“回陛下,《尚书》里确实有《泰誓》一篇,里面确实有这句话。”
唐宋元明的皇帝们问臣子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但清朝不一样。
乾隆问刘墉:“我记得没错的话,《泰誓》不是魏晋人伪造的吗。”
至于乾隆为什么没有问和珅,他还是知道和珅的水平的,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了。
刘墉回答:“不错,皇上,顾炎武就怀疑过了,现在我大清的文人确实考证《泰誓》是魏晋人做的伪书。”
这样的回答发生在清朝的很多皇帝身上。
杨羽话锋一转:“我可没说他说的是对的,清朝时就公认《泰誓》是魏晋人做的伪书,至于他们为什么做伪书,估计是合法性太差了,保证合法性的吧。”
听了这话,弹幕炸了,没有人想到《尚书》中的一篇竟然是假的。
唐宋元明的皇帝们更生气,很多皇帝都下令移除《泰誓》一篇,毕竟科举是要考儒家经典的,考了一个伪书,让天下士人怎么看朝廷。
更有人直接讥讽魏晋人士,说:“这群家伙,这么急着给自己贴金,但还不是统治力不行。”
随着杨羽的讲解,很多人都改变了对商纣王的看法,但还有人问
“主播,所以商纣王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杨羽顿了顿,回答:“作为君主,他坐看周朝做大,无疑是个庸人。他采取很多改革积弊的措施,但效果有限,反而加剧了商朝内部矛盾。商人好酒,他更是,酗酒好色,好大喜功也不利于政局......总之,他并非什么史书上记载的十恶不赦的暴君,也不是什么乱吹的明君,只是一个庸君罢了,毕竟他再好,商朝还是灭亡了,他有点像崇祯,但不是崇祯。”
(崇祯:有被cue到)
随着弹幕一阵说:谢谢主播,很不错,以及系统传来的“教化”人数,杨羽松了一口气,但一个弹幕尖锐地问道:
“你说了这么多,我想请问一下,很多人说周朝灭商朝是野蛮战胜文明,是真的吗?”
就在古代皇帝与大臣讨论要不要给商纣王恢复一些名誉,就看到了这个,自汉武以后的臣子都炸了:什么意思,什么叫野蛮战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