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方形车轮(1/1)
郑易明看了一眼手机,本想起身借一步去接听。
但转念一想:这么多年来,自己从来没有背着老领导打过电话,即使有来电,也始终是在老领导面前直接接听。
郑易明犹记得,有一年他和老领导一同出差、同坐在公车后排座椅上聊天,郑易明突然接到大学同学来电,是关于买房借钱的诉求,他丝毫不觉得尴尬,据实说了自己的储蓄情况,并交代了自己的列支计划以及可以支持的最大额度。真实而自然。
也正是因为以往的种种情形,在今天,老领导退休第一天,如此特殊敏感的时刻,郑易明无论如何也不能起身去接听电话。
那样的操作,为者无心、就怕观者有意。
于是,郑易明直接挂掉了林诗漫的电话,心里一阵莫名的忐忑和不安。
没等郑易明多想,老领导惊喜地说:“易明,谢谢你了!这份礼物很珍贵、我很喜欢!”
原来,郑易明精心准备的这本相册,汇集了8年多以来老领导出席活动或者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照片,有些还是很有代表性的大事件,郑易明从搜集、整理、编注旁白、文印校对等,前前后后花了一周的时间,可谓煞费苦心。
在看到最终成品的时候,郑易明自己都有些感动了——相册前几张,老领导还是乌黑的头发,到最后几张,已能明显看出两鬓斑白,岁月的痕迹一览无余。
相册中的许多大事件,郑易明都是参与过的,这本相册既是老领导8年时光的见证,也是郑易明奋斗历程的缩影,更是一位优秀的伯乐,相马、识马、训马、赛马等全过程的记录。
见到老领导表露出的欢喜是切切实实发自内心的,郑易明的心里也充满了欣慰。
不一会,服务员提醒排队等候结束,轮到两位就餐了。
在前往餐桌的路上,老领导依然把玩着相册,每一张都引发不同的感慨。
郑易明说笑道:“好了领导,您回家再仔细端详?”
老领导笑的回道:“你花了不少功夫吧,有些照片我都不知道啥时候拍的…谢谢啦易明。”
郑易明接过相册,重新放回了包装盒内,顺手递过菜单:“领导,您点一下?还是,照旧?”
老领导回复到:“难为你还记得我爱喝粥,你点吧,我都可以。”
郑易明拿回菜单,并没有翻开,他随即喊了服务员,直接点了两碗粥、若干小饼和几份小菜。
除了有一道菜已经下架外,郑易明点了两人第一次在此就餐时的菜品,额外又加了两道。
等饭菜都上齐,老领导余光不经意的扫过。
花甲之年的老领导,自然明白郑易明的用心,他已经忘记上次两个人在这吃了什么,但是,很明显,点的菜品都很符合自己偏好和牙口。
郑易明有个习惯,每次应酬或接待,对于那些他认为会再次接触的人,不论级别如何也不管职务高低,郑易明都会有意识地记一下对方的口味或偏好。
一开始需要记的人少,郑易明全凭脑子记录,后来需要记的人多了,他就在手机上记,通常是在对方通讯信息处加备注,特殊情况下会记在手机记事本上,等加了对方通讯方式后,他再誊写过去。
于是,这个习惯久了,郑易明的手机通讯录上就多了些奇奇怪怪的备注——某某不吃木耳、某某某只喝高度酱香、某某爱吃甜食、某某不吃韭菜,某某某忌辛辣……
对于心里比较看重的人,他们的这些小偏好,郑易明早就记在心上了,不需要事先查看手机记录,但通常情况下,郑易明入座前都会翻看一遍,几年下来已经成为习惯。
此时此刻,两人都没有对点菜的事多说一句,老领导心领神会,郑易明也不图获赞。
老领导突然意味深长地说:“易明,接下来你什么打算?你下一步发展考虑过吗?”
郑易明没想到问题来的这么深刻,回答道:“其实也没想特别清楚,总的原则是干好每一项经手的工作,但以后得更加注意,更加如履薄冰才行……总的方向是有机会就往业务口上转型,机关待久了,还是想到经营单位去闯闯……还有,这两年想把职称和学历再提一提,但是各个高校目前对在职博士不是很欢迎,名额很紧张……”
老领导听罢,说道:“好!你知道我最欣赏你什么吗?正气、好学、务实而且聪明!更加如履薄冰,这句话说得好啊,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我就不用多说了。”
其中深意,确实是不言自明。
郑易明回答道:“您偏爱了,放心吧,我会注意的,而且也做好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准备。”
老领导继续说道:“别太有压力,任何单位任何时候都需要真有能力、真能扛事的人。我之前把你调入机关,是想让你先达到一定层级。在咱们系统啊,还是看这个的,你有了职级,即使后期再有调动,一般也会在同一层级。你是适合干经营的,但别着急。”
郑易明认真听完老领导的讲话,嘴巴和脑袋同时在咀嚼着。
老领导突然话锋一转,语重心长地说:“易明,还有一点,我想告诉你。在单位,不要太重哥们义气,你身上多多少少还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性情,这一点交朋友是优点,但在职场上却未必,仗义有余、圆滑不足,是会吃亏的。”
郑易明并没有体会到老领导这句话的内涵,也理解不了其中的深意,甚至还有点不同意见。
在郑易明看来,重情重义从来都不是坏事,他自认为看的清所有的社会套路,只是不屑、不想同流合污,甚至幻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些什么,哪怕只是改变身边的小气候。
人们经常会陷入思维定式的怪圈,很多时候会认为,凡是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而少有人主动去考虑,是否是因为自己的认知水平受限而不理解这种观点。
就比如,在人们日常的过程中,如果某本书中的某个论断,恰恰“击中”了自己的固有心得和体悟,那很多人会因此爱上这本书、大赞这本书;但是,对于时并没有触动心灵的论断、或者说大部分论断与自己认识完全相悖时,人们往往会否定这本书——殊不知,对于自身已经体悟到的道理,且不说正确与否,最起码可以确定,它们已不是你的意义所在,而恰恰是那些你不理解、甚至不认同的道理,才应该引起重视、也更应该引发思考。
所以,郑易明很清楚,老领导的告诫,初衷一定是对他好,虽然自己目前并没有完全理解,但他也并没有去反驳和解释,而是尽力去体悟其中的道理。
老领导好像看出了郑易明的心思,继续说道:“易明啊,估计我劝你更加圆滑些,你不认同吧?这样,我想起一篇古文…柳宗元的《说车赠杨诲之》…我给你写几句,权当留个纪念……”
老领导说罢,回头喊道:“服务员……麻烦您把刚才的纸笔拿过来我用一下……”
郑易明看着老领导在面前认真地书写着,便打趣地说道:“领导,谁都知道您的墨宝不送人,但我还是想试试,这份铅笔字回头能兑换一幅毛笔字吗?”
老领导一边奋笔疾书,一边笑道:“哈哈,你小子!…没问题啊,我退休了可以破例啦……稍微一等,‘欠条’马上写好给你。”
老领导收完最后一笔,习惯性的拿起纸张端详了几秒,说道:“好多年没写这篇了,应该没错吧……来,易明,给。”
老领导边说着边递给了郑易明。
这十六开的小纸,原本是服务员应急手写点菜用的。
从纸张背面看,正面表格的边框依然清晰可见,或许,纸张越单薄就越凸显了字迹的入木三分,郑易明感觉眼前的铅笔字如此苍劲有力、精神抖擞!
定睛一看,其中的内容更是让郑易明醍醐灌顶——
“《说车赠杨诲之》(节选)
若知是之所以任重而行于世乎?材良而器攻,圆其外而方其中然也。材而不良,则速坏;工之为功也,不攻,则速败。中不方则不能以载,外不圆则窒拒而滞。方之所谓者箱也,圆之所谓者轮也。
易明 雅正。”
郑易明看罢,瞬间更加理解了老领导的用意——他用古时候的推车来比喻人才,车子中间的箱体,形状方正且材质坚固,象征秉性刚毅,方可委以重任;外部四个轮子是圆形结构,平顺无棱,以期圆滑处事、快速进步!
正所谓外圆内方,如此释义,真是精辟通透、简洁练达。
郑易明不禁试想:
——如果轮子也是方的,那这个车推起来,得有多么“坎坷”而缓慢?
——莫非,自己的“轮子”也是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