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宋襄公难圆霸主梦(1/1)
前面说过,齐国自从桓管五杰凋零,国力就开始衰退了,齐桓公死后,几个儿子这么一乱,更是威望大跌,诸侯不再认它这个霸主,齐孝公自己也没有底气当霸主,况且,除掉了一个公子无亏,还有另外四大公子在,祸乱的根源还未消除,自己能坐稳国君位子就算不错了,还图什么霸!这么一来,宋襄公就动了心思。
首先,宋襄公的名声很好。看看齐国,兄弟几个争做国君,互相残杀,无所不用其极。其他国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为争夺君位有子弑父的,有弟弑兄的,有兄杀弟的,宋国以前也有过,但是宋襄公没有。他虽然不是宋桓公的长子,却是嫡长子,无可争议的君位继承人。但是,他却主动向父亲恳求,要把太子之位让给庶兄公子目夷,理由是:“目夷年龄比我大,比我成熟贤能,而且为人仁爱忠义,一定能做个好国君。”
公子目夷不肯接受,说:“弟弟能够把国家让给我,这才是最大的仁义啊!我再仁义,也比不上弟弟,况且废嫡立庶也不合制度。”为了使弟弟死心继位,公子目夷干脆离开宋国,居住到卫国去了。
宋桓公去世,宋襄公即位后,马上把目夷哥哥请回国,任命他为左师(宋国六大执政大臣之一,副宰相),辅佐自己。兄弟俩齐心协力,努力治国,传为美谈。
宋襄公即位没多久,宋桓公还未下葬,齐桓公就发来了邀请,请他去参加葵丘之盟。他去了。作为道德标兵,宋襄公很受诸侯们的敬重,齐桓公和管仲觉得他有古君子之风,就把太子昭托付他照顾。
而宋襄公也不负所托,这次安定齐国政局,扶持齐孝公上位,做得相当漂亮,在诸侯间也赢得了相当的威信。
另外,宋国是老资格的诸侯国,爵级比齐、晋、鲁等诸大国都高,是显赫的公爵,这方面偷牛贼出身的楚国是赤了脚也赶不上它的。而且,宋国的军力不弱。
前面讲过,西周的时候,天子拥有十四个师的直属军队,诸侯之长的方伯可以拥有二个师,其他诸侯一个师。但是,有一个诸侯国是例外的,那就是宋国!因为他们是商王朝的后裔,确切地说是商部族的遗民,所以周王朝把他们当客人对待,实际上也是把他们当少数民族看待,只不过这个少数民族不同于蛮夷戎狄,蛮夷戎狄是未开化或半开化的后进文明少数民族,商部族却开化得比周部族还早得多,是先进文明的少数民族。但不管如何,少数民族就是少数民族,对待少数民族,就得客客气气,就得怀柔优待,就象如今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自治,他们的生存区称为“自治区”一样,周王朝对少数民族也有自治的意思,一般不干涉其内政,而且对荒服区诸侯免朝贡,朝见也只要终生朝见一次。而对宋国,更是给予高爵位,并且允许其拥有三个师。
宋国军队多了周王朝不担心吗?也担心,毕竟商人在周初的时候曾伙同管叔蔡叔作过乱的,所以周王朝在成周洛邑放了八个师,这还不算,周王朝还热情鼓励宋人喝酒,引导引诱他们养成热爱杯中物的习俗,喝得越豪爽越被人尊敬,这样,商人渐渐就会变得酒水糊涂,没心思也没能耐作乱复辟了。
周王朝的策略是成功的,宋国人普遍好酒,以喝酒豪爽为荣,而且二三百年来也再未想过要作乱。不过,宋国兵力的强大是在西周时期,一两百年前的老皇历了!如今的宋国,其兵力已根本不能跟楚国比了。但宋襄公却不这么看,他就是酷爱翻老皇历,他做事有古君子之风,但思想也非常古,跟现实世界脱节得有点严重。在这种脱节思想的支持下,他越想越觉得,霸主之位非他莫属。
当然,更大的底气来自于他成功平定齐国之乱,齐国是霸主啊,霸主家里的事自己都能摆平,自己的实力难道还不大?所以,就在平定齐国之乱的次年,宋襄公想起平定齐国之乱时,他也叫滕国参加的,滕国竟然没来参加,就出兵滕国,把其国君逮捕。这是在预习当霸主了,事情做得很顺当,他的信心更足了。
三个月后,他被霸主梦折磨得再也坐不住了,决定来一次预演。召集了曹国、邾国、鄫国几个小虾米,在曹国的南部边境搞一次小盟会。
鄫国国君很不情愿,但他这个姒姓子爵国太弱小,不敢不去,于是就迟到了。宋襄公这时已完全进入了角色,模仿着齐桓公的样子,一脸威严地命令邾国国君把鄫国国君抓起来,作为牺牲杀了,祭睢水边的土地神。
人祭,这在商王朝时期是稀松平常的事,可现在是东周时期啊,谁还做这么不文明的事?但宋襄公的思想是非常古朴的,老黄历是天天不离手的,这次他的老皇历一下子翻过了三五百年,翻到了他祖宗那个年代,他的祖宗经常做的事,他更应该做啊!
公子目夷劝谏说:“古时候祭祀时六畜不能互相替代,该用牛就得用牛,不能用猪;该用猪就得用猪,不能用羊。小的祭祀不杀大的牲畜,何况杀人呢!祭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求福,杀人祭祀,哪个神会来享用?齐桓公保存了三个曾经灭亡了的国家,这样还有人说他德薄。现在您一次会盟而侵害了滕、鄫两个国家的国君,还要杀人祭祀,还想靠这种做法来求取霸业,我看是难,能保得善终就算很幸运了!”
宋襄公不听。
有人说,他用人祭是想杀鸡儆猴,给那些东夷部落看看,不听宋国的话,后果有多严重!想让东夷部落因此而来归附他,听命于他。
这种可能性似乎不大,杀个把人怎么能吓住东夷部落?所以,另一种说法似乎更可靠,那是晋代名将兼大学者杜预提出的,据他说,雎水之滨有东夷人立社祭祀的妖神,那里的东夷人还未开化,常用人祭的方式祭祀妖神。现在宋襄公也用跟他们一样的人祭方式来祭他们的社神,是为了取得东夷部落的好感,让他们拥戴自己。
不管是哪种说法正确,反正人祭的目的都是为了收服东夷。宋襄公显然明白,要让中原诸侯来俯首听命,难度有点大,如果让许多的东夷部落来服从,宋国的势力将增强很多,再去收服中原诸侯时也就多了一份底气。
可是,他这样做的效果却适得其反,东夷没来归附,反而令他在诸侯中声望大跌,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起了曹国的反感,曹国不想跟宋国混了。
于是这年秋天,宋军又去攻打曹国,包围了曹国的国都,曹国人仍不屈服。
公子目夷又劝谏说:“当初周文王听说崇国德行败坏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也没打下来,文王就退兵,回去把自身的道德水准提高了,再来攻打,崇国这才投降了。现在国君的德行只怕还有欠缺,以此攻打别人,怎么能打得下来?还是暂且退兵,回去反省自己的德行,等到德行没有欠缺了再来打吧!”
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由陈国的国君陈穆公出面,邀请了楚、齐、鲁、郑、蔡等国,加上陈国自己,共六国诸侯,到齐国开会(会盟),名义上是要重温齐桓公葵丘之盟的盟约,重修诸侯间的友好关系,表示对齐桓公的怀念。实际上,是要跟宋襄公对抗,因为宋襄公的凶暴做法令诸侯们很反感。
《左传》专家童书业先生认为,这次盟会明面上是陈国邀请大家去齐国缅怀齐桓公,实际上幕后操纵者却是楚成王。楚国在此前还没有参与过中原诸侯的盟会(除了召陵之盟),当中原的诸侯们在齐桓公操纵下横一次、竖一次地举行盟会时,它始终在南方闷声大发财,专心地兼并南方的蛮夷部落和其他弱小诸侯国。现在它块头已长得够大了,想要参与中原诸侯的牌局,并且还想坐庄,但自己是蛮夷,出面号召的话,只怕中原诸侯不会响应,那样反而弄得灰头土脸,让陈国出面,并且是打着缅怀齐桓公的旗号,响应的诸侯一定多,自己乘机混入。先混进了场,然后再凭着楚国的实力来操控中原的诸侯们!
不过,宋襄公看到的却是另一面:我靠!还能这样操作啊?凭陈国那低微的身份和实力,竟然也能请得动那么多象模象样的诸侯!这对宋襄公是一个启发,人家能,我更能啊!于是,他也决定出面邀请诸侯来一次大规模的盟会,如果盟会能办成,并且由自己主持,那霸业也可以算是成功了。
鲁国大夫臧文种听到宋襄公邀请盟会的消息,知道宋襄公的用意,说:“让自己的愿望服从别人是可以的,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很少会成功!”
陈穆公能请得动许多诸侯,是因为大家看齐桓公的面子,其实是来缅怀齐桓公的。宋襄公现在是自己想做盟主,想让诸侯们围着他的指挥棒转,这性质就不同了,人家会理睬吗?宋襄公自己心里也没底,公元前639年春天,他邀请楚成王、齐孝公在宋国的鹿上来举行一场和平友好的盟会。
齐孝公是宋襄公扶上台的,不能不给宋襄公面子;而楚成王呢,正想尽可能多地在中原露脸,有中原老牌诸侯请他,他当然也不会拒绝。因此对齐、楚两个大国都来了。
还好,宋襄公心里再热切也知道不能贸然在这次盟会上当盟主,因此这次盟会没有盟主,大家平等交往。
在这次盟会上,宋襄公向楚成王托出了他内心的宏愿:想广邀中原诸侯举办一次大型盟会,并且想在这个大型盟会上做盟主,但他怕中原诸侯不服从,想请楚成王帮他压一压阵,成全他这个愿望。
没想到楚成王竟爽快地答应了!
宋襄公高兴啊,有强凶霸道的楚国蛮子撑腰,谁还敢不服从我?折磨了自己多少年的霸主梦,总算要变成现实了!
不料,他哥哥公子目夷却兜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霸主是好做的吗?你看人家齐桓公,有诸侯遭到戎狄侵略,就要带着军队去救,诸侯不听话了,就要打服它,不然大家都会不听话,这得要多强的军力?多强的经济力量才保障得起?所以,以小国之力会合诸侯是祸患!”
这种话他怎么听得进?盟会的准备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公子目夷于是哀叹:“宋国恐怕要灭亡了,能失败得晚一点就算是幸运的了。”
宋襄公期盼已久的大盟会终于要在宋国的盂地(今河南睢县东南)如期举行了,公子目夷说:“祸患恐怕就要在这里发作了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谁能接受得了他。”
他叫宋襄公带着军队去,以防不测,毕竟,楚国人是不可信的,他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宋襄公断然拒绝:“是我自己提出来的,大家都不带军队,与楚国人也约好了,我怎么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没带一兵一卒就去参加盟会了。
宋襄公赶到会盟地点时,楚成王竟早已在此恭候多时了!这次盟会规模还真不小,参加的诸侯共有楚、陈、蔡、许、曹、郑、宋七国。宋襄公很满意,也很兴奋,做了多少年的美梦,总算要成真了!
与会诸侯经过友好的讨论,共同确定了盟约,接着就是大家抄写盟约,制作载书。载书抄写好,盟会就正式开始了。先要杀牺牲取牲血,这种大型盟会,当然必须用牛,杀牲时,先要割下牛的左耳,盛在珠盘里,然后再杀牲取牲血。割牛耳时,得有人抓着牛耳,称为“执牛耳”。这个执牛耳的人,通常也是歃血时第一个盟誓(即诵读盟书)的人,也就是这场盟会的盟主!
当宋襄公迈着盟主所特有的稳健庄重步伐走上前去执牛耳时,横里突然冲过来一人,把他拨到旁边去了,是楚成王!
宋襄公懵了:“不是说好的,由我来当盟主,主持这次盟会吗?”
楚成王眼一瞪:“谁说让你做盟主的!你配吗?去,去,一边凉快去,这里没你事,盟会由本王主持!”
宋襄公气得鼻孔冒烟:“你……你这是什么态度?红口白牙说出来的话还能否认?凭你一小小的子爵、一个蛮夷也配来主盟?我们中原诸侯,堂堂华夏……”
话还没说完呢,楚成王手一挥,楚国伏兵四起,楚成王一指宋襄公:“把这不知天高地厚的货,拿下!”
宋襄公被逮捕。公子目夷见势不妙,马上开溜,一口气逃回国都商丘,组织军民守城。
楚成王于是主持了盟会。
盟会结束,楚军立即进攻宋国。野心勃勃的楚成王,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乘此机会把宋国给灭了。
然而,他马上发现,在公子目夷的主持下,宋国并是不那么容易对付的,再加上鲁僖公的极力劝说和斡旋,最终他只好打消此念。
宋襄公被楚成王关押了几个月,当年冬天,楚国召集中原诸侯,再次开了一个盟会,并在盟会上释放了宋襄公。
公子目夷忧虑地说:“祸患还没有结束,这次的惩戒还不足以让国君清醒。”
果然,宋襄公获释后还不肯放弃梦想,甚至还想报复楚国蛮子。公元前638年初冬,宋襄公联合了跟郑国有怨仇的许国和卫国,攻打郑国。
为什么打郑国?因为郑国是中原诸侯中最早主动投靠楚国的,在齐桓公薨逝的那一年,它就跟楚国结了盟,正式成了楚国的小弟。而且,郑文公的两位夫人就是一个娶自齐国,一个娶自楚国。
打郑国就是打楚国的脸,楚国能买账?楚成王马上派大将成得臣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宋国。宋襄公得到情报,急忙撤军回国。楚国大军却不依不饶,直奔宋国而来。
宋襄公决定迎战,大司马(宋国六大执政大夫之一,国防部长)公孙固劝他:“上天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抛弃了我们商部族,您打算振兴它,是不可能的,还是向楚国求和吧。”
宋襄公不听,亲自统帅军队前去迎敌。
宋军和楚军在泓水(约在今河南柘城西北)相遇,两军之间就是泓水。宋军已列好了战阵,楚军还未全部渡过河来。公孙固说:“楚军兵力多,我军兵力少,趁他们还未全部渡过河来,请您赶快下令进攻,我军可以占得先机!”
宋襄公说:“不可以这样做!”
楚军全部渡过了泓水,还未列好阵,公孙固再次请宋襄公下令进攻。
宋襄公仍然坚定地说:“还不行!”
终于,楚军已列好了战阵,宋襄公这才下令进攻。可这时的进攻还叫进攻吗?那叫送死!楚军百战之师,本身战斗力强过宋军许多,何况还有兵力上的优势,这样的仗,结局用脚趾头想都能想得出来。
宋军大败。宋襄公的侍卫全部阵亡,他本人大腿上也中了一箭。
宋军的伤亡很大,宋国的士大夫和国人对宋襄公的意见也很大,人们纷纷指责宋襄公不听公孙固的话,导致这次惨败。
宋襄公觉得很委屈,我诚心诚意照着几百年前、几千年前老祖宗的遗训做,有什么错?他委屈地对公子目夷说:“君子不杀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敌人,这都是古时遗训。古时候的用兵之道,不靠险阻取胜。我虽然是亡国者(商纣王)的后代,可是我决不进攻还未摆好战阵的敌人!”
宋襄公这次的老皇历翻得太前了,有人说,他所遵循的那套战争原则,很可能还是原始社会时期村社间械斗的公共规则,几千年前的老货了,亏他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他不去干考古,真是人才的大浪费!
与时进俱进的公子目夷对宋襄公的这套老皇历完全嗤之以鼻,他的话代表了这个时代的共识:“您还不懂作战的道理。那些强大的敌人,遇到险阻却未摆好战阵,那就是天助我军!就算当时立即进攻还怕不一定能取胜呢。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敌人,受伤的敌人、头发花白的敌人,都是我们的仇敌,为什么不可以杀不可以抓?都照您那样,还打什么仗?直接投降得了!”
宋襄公因为那番“君子不杀已受伤的敌人”的话,被人们嘲笑了两千多年。但是,公平地说,他那套战争伦理真的那么可笑吗?战争中真的不该讲人道主义?真的不要任何规则?战争就一定要不择手段?欧洲中世纪受人尊敬的骑士都严格遵循一套骑士准则,如,不向毫无准备的对手发动偷袭;不攻击妇孺、农民、教士等非战斗人员;优待俘虏,不杀戮俘虏,等等。美国西部片中的枪侠,也都是喜欢跟对手公平决斗,决不在对手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动手,他们视此为耻辱。
1864年,当李鸿章的淮军在苏州屠杀太平军投诚将士时,瑞士等十二个欧洲国家发起订立了《日内瓦公约》,此公约条款繁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试图将战争的非人道因素尽可能地降低,尽量减少战争的破坏性,例如,对于敌对方的伤病员,在任何情况下应无区别地予以人道对待,禁止对伤病员的人身和生命施以任何危害或暴行;禁止使用极度残酷的武器;禁止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等等。现在已有近二百个国家和地区加入了此公约(中国于1956年加入),这是人类观念的一大进步。
宋襄公那套绅士式、人道主义的战争伦理,跟欧洲骑士精神和日内瓦公约的主旨不谋而合,这是中国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可惜,春秋时代,人类战争理念的总趋势是从君子化向小人化堕落,到战国时代,白起坑杀几十万俘虏的大手笔都出来了!历经数千年,酿成了无数苦难之后,总算有一部分人类开了窍,认识到战争应该君子化,不过,今天我们离君子化还有极遥远的距离呢!
宋襄公那套战争理念,与其说是落后,倒不如说是太超前,比现代人还超前!所以,他很孤独,没人理解他。泓水惨败之后,他再未回国都,而是住在襄邑(在今河南睢县)的行宫里养伤。第二年夏天,他伤痛发作,不治身亡,就葬在了襄邑。他的儿子子王臣即位,是为宋成公。
宋襄公虽然没能成就霸业,但他毕竟也成功地主持过几次小规模盟会,而且平定了齐乱,让位于兄的贤德也令人肃然起敬,所以,有人还是把他归入春秋五霸之一。不过,他这个霸主名不符实,他自己显然也不认为自己当过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