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李隆基看上了杨玉环(1/1)
举办选美比赛的主意是牛仙童出的,也是他当着李隆基的面信誓旦旦的说这次一定要选出一位足以代表长安城的美人来的,一切的流程自然也由他来操作。
选美这个主意令李隆基感觉很新鲜,也很刺激,他好久没像这样期待一件事了。这天下的美人佳丽他见得多了,什么新罗的纤柔,回纥的粗犷,岭南的秀美,哪一种他没见过。他倒要看看,这民间选美到底能选出怎样的美人来。
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牛仙童选出来的这个花魁,还是超出了他的意料,是意料之外的丑。
“选美这件事牛仙童之前和你商量过吧。”
李隆基侧头对高力士说道。
高力士的心里咯噔一下,虽说他早已将一切责任都推到了牛仙童身上,但这次选出这么个玩意来,李隆基若真的生起气来,才不会管那么多,难免不会殃及到他这条池鱼身上。
选出来的这名女子名叫沈棋,万年县人氏,出身民家,据说是从三万名报名者当中选出来的。
太子李瑛和薛锈也在芙蓉殿现场,见到这位花魁,李瑛突然不厚道的说道。
“三万个人里面就选出这么个玩意来,就是三万头猪也能选一个比这好看的吧。牛仙童在干什么。”
“太子,事情恐怕另有蹊跷啊。”
顺着薛锈所指,李瑛觉得他见到了此生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心里大叫一声:要坏!
花魁虽然选出来了,但是还要乘花车进入芙蓉殿。这个过程中为了表示隆重,还需得有两位从皇族女性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花使陪伴。既然是从皇族女性中选,选中谁都有可能,为什么不能是杨玉环呢?在文士颖的事先安排下,经过千挑万选,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牛仙客终于选中了杨玉环和另一位嗣王的妃子为花使。
当然了,这个花使也不是白当的,实际上还有一件十分辛苦的工作在等着她们。在花车两旁,分别悬挂了一套石磬,在花车行进的过程中,她们要不断敲打石磬,以演奏李隆基亲自编曲的《霓裳羽衣曲》来讨好他。
不仅有鲜花环绕,还有仙音渺渺。作为新当选的花魁,沈棋身穿一袭白纱罗裙,长长的白纱拖在身后。然而她并不是那个仙子,她只是陪衬。正是有了她和另一位嗣王妃的陪衬,才更加显出杨玉环出尘脱俗的美貌。
直到看到杨玉环出场,高力士才真正明白牛仙童此举的深意。高力士何等聪慧之人,他立即就明白了今天真正的目的乃是要献出杨玉环。
他之前也曾见过这位寿王妃几次,虽也曾为她的美貌深深吸引。但是哪一次也没有这次来得震撼,今天的杨玉环简直用艳丽不可方物来形容。
再看李隆基,他似乎也已经忘记了生气,两只眼睛只在杨玉环身上打转。
“那是···。”李隆基向高力士问道,“是寿王妃吧。”
“回大家。”高力士小声的说道,“那正是寿王妃。”
“怎么能让一位王妃来做花使呢。”
李隆基皱眉,然而高力士看得出来,他的心里早就心痒难耐了。
“大家如觉不妥,我让他们马上换人···。”
“别。”
高力士还没动身就被李隆基伸手一把拽住。
“不用换,就这样挺好,挺好。”
高力士心里觉得好笑,不过脸上还要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不过今天寿王妃看起来可比这位花魁娘子还要好看一些啊。”
“那是好看一些吗?”李隆基惊叹道,“那明明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好不好。”李隆基自己也觉得纳闷,“以前也见过玉环几次,以前怎么没看出来,她竟然还懂音律,这真的是此人只应天上有啊。”
不知不觉间,李隆基自己都没发现,他已经连称呼都便了。不再是寿王妃,而是玉环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花车终于来到了阶前。
李隆基二话没说,让高力士将花魁的敕书给了她。不过也就仅此而已。
当天夜里,一乘肩舆将杨玉环抬进了李隆基的寝宫。
二人在一起盘桓了几日,虽依依不舍,李隆基还是下诏,以为母亲窦太后祈福的名义,敕书杨玉环到骊山朝元宫皇家道观出家为女道士,道号“太真”。
消息传出,朝堂一片哗然。
————————————
“荒唐。”
这种消息传到张九龄这种老古董的耳朵里不啻于晴天霹雳。
“老公公抢儿媳妇,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可以。”
“嘘。”崔耀做了个“嘘”的手势,示意他小声些,“相爷,小心隔墙有耳。”
如今张九龄府上抓内奸的行动还没有一点着落,现在不仅内奸没抓到,就是张海也外出办事去了不在身边,凡事自然是要小心些。
张九龄当然明白他的意思,也不得不压低了声音。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上奏。”
这个决定得到了崔耀百分之百的支持,因为他的心里甚至比张九龄还要气愤。
“相爷说的对。”崔耀附和他道,“上奏自然是要上奏的,不过不能仅有你我二人上奏,得多拉几个人才行。”
“人自然是要多拉一些。你放心,这件事我来办。”张九龄撸起袖子说干就干,“仲卿,帮我磨墨,我现在就给同僚们写信。”
二人说得热火朝天,李贾则在一旁隔岸观火。
见他脸上阴晴不定,崔耀问道。
“怎么了小贾,难道你对我和相爷的决定有异议?”
崔耀的语气可不像在询问,更像是责备他:你为什么没有和我们一起义愤填膺,你难道有异心?
李贾苦笑一声,在二人脸上分别盯上一眼。
“相爷,大人。小人觉得与其说是抢,更应该说是送才对。”
二人听他说得蹊跷。
“送?”张九龄死盯着他的脸,“谁送谁?”
“当然是寿王瑁送杨玉环,上了陛下的床。”
李贾说的如此直白,两个老头子的脸上都快架不住了。
“说什么呢小贾。”崔耀轻叱道,“怎么可以这么说陛下。”不过紧接着又说道,“虽然你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张九龄倒觉得没那么严重,挥挥手示意他继续。
“小贾,你想到什么尽管说。”
李贾咧嘴一笑,将上巳节那天在曲江池边的所见所闻事无巨细全都告诉了两个老头子,这两个成了精的老怪物只需将这些线索稍一揉合,自然能够得出和李贾相同的结论:
杨玉环就是李瑁故意送给李隆基的,背后黑手正是文士颖跟李林甫。
“那就更加要上奏了。”张九龄怒目圆睁,一副要吃人的样子,“不仅要上奏,就是李林甫和寿王瑁也不能放过。”
“那那个文士颖呢?”崔耀提出疑问,心想这个罪魁祸首怎么落下了。
张九龄不屑一顾,“那个文士颖不过是没根的浮萍,只要李林甫倒了,他还不是任人拿捏,一脚就能把他踩死。”
“好。”崔耀不愧是他的铁杆,“就这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