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阮安至大明(1/1)
在黎廷向南进发的同时,阮安所在的船队也在朝向北方行驶着。
满载巨木的二十余艘大船,沿海岸线一路行驶,先后在广州,泉州,宁波补给,又沿长江抵达南京。
抵达宁波时,他们远远望见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望见船队中央那座巍峨如山岳的宝船,以及船队中的不少新式盖伦船,所有人都猜到了,这是郑和再一次下西洋的船队。
运输木料的贡船进京,受到了鸿胪寺的妥善接待。在礼官引导下,阮安也如愿见到了当今天子,并转呈了陈天平书信。
“来自安南的巨木?不错。有心了。”
作为一位合格的帝王,朱棣自然不可能因为这些贡品而大惊大喜,但读完陈天平书信,心里也是挺舒服的。
尤其是当他看到陈天平说的,复刻,甚至超越乾阳殿。
虽然朱棣不知道陈天平从哪里翻来的图纸,但朱棣对李世民都惊叹,焚毁并企图复建的大型宫殿肯定是充满好奇的。
“蒯祥?朕都没听说过,这是工部任命的吧。”
朱棣一边翻阅陈天平奏疏,一边自语道。
作为九州万方的最高统治者,朱棣自然不会去管这些具体细致的事,营建北平皇宫,布置给工部就完事了。
至于怎么干,谁来干,与他何干?
毕竟,领导只提要求,只要结果。
“陈天平这小子不错,连蒯祥都能打听到。”朱棣笑笑,“阮卿是吧,你在安南也是有官阶在身,给蒯祥这位布衣当副手,可心有不甘?”
“岂敢,营造皇宫,乃臣八辈子修来的福分,岂敢挑三拣四?”阮安很是上道,继续说道,“天子皇宫,自然要以天朝工匠为首,臣虽也是天子臣民,但毕竟外藩,不敢僭越。”
“朕一统海内,华夷共主,自然是一碗水端平。况安南、琉球与李朝并非外服,亦是夏民。阮卿,朕准了,有困难奏报,莫让朕失望。”
说罢,朱棣赏赐阮安几批绸缎,阮安便随着巨木一道,沿漕运直赴北京。
……
南京,紫禁城御书房。
朱棣在接见完阮安后,拿着手中的一本《云海玉弓缘》沉思。
“蒸汽机,火炮,邸报平民化,南洋护侨,还有这些,有点意思。”
说罢,批阅玩奏章的朱棣继续看起了这本书。由于是经陈天平修改后出版,朱棣并不知道所谓“大清”是哪个朝代,毕竟历史上没有。
朱棣只是觉得,这个架空的王朝名字还不错,而远离中原的蛇岛也挺有意思。
“中原之外,真有这些奇奇怪怪的岛吗?看来得让郑和多去探索一番了。”
……
自从安南使团到来,献上火炮成品与工艺之后,大明兵部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军备革新运动。
铸造火枪火炮,更是一刻也没有停歇。
大明南京各军械局已经能利用水力钻床,批量生产安南第一款燧发枪了,这款燧发枪是安南目前火器部队制式装备,略优于近两个世纪后的鲁密铳。
另外,各军械局也完全舍弃了像碗口铳这种短粗的臼炮,而是按安南的样炮和图纸,开始生产长管加农炮。
毕竟,能铸钟便能铸炮,可能铁炮铸造上大明目前还差些火候,但青铜炮铸造没有丝毫困难。
况且铜炮耐久度更高。
大明虽然缺铜,但铸造一批大炮的铜还是有的。
大明工匠在模仿铸造加农炮时并未仅仅局限18磅样式,而是尝试了许多尺寸口径。
从几十斤小炮,到数万斤的重炮。大明工匠在探索中取得了巨大收获,因为他们发现,火炮为例并不完全与火炮重量呈正比。
他们摸索出了倍径的概念,即炮管长度与口径之比,一般情况下,倍径越大射程也就越大。
而大明神机营,也在陆续更换火枪火炮,炮兵们在探索中意识到了三角函数的重要性,并总结出了自己的枪炮射表。
朱棣踌躇满志,等火枪火炮再生产一批,就立刻御驾亲征,到那时候,凭借木车与火器的步兵也能极好杀伤骑兵。
虽然就算没有这些新式火器,北征也是必胜结局,但在火器和酒精帮助下,士兵们的伤亡率必定再次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