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到吕宋去,到澜沧去!(1/1)
澜沧王国,就此除名!
这是陈天平的计划,也是陈天平与朱能张辅的共识。
灭掉澜沧王国,惩治罪魁祸首,查抄府库收入,接管各级官僚机构。
接下来,就是将原澜沧国王、王子,以及伏击明军的证人、证物送抵南京。
他们将迎来与胡季犛父子一样,凌迟处死,传首九边的隆重待遇!
至于原澜沧国境内,则由宋轩这样的合作者分而治之,黄中与安平作为驻军从旁监督。
这不失为一个暂行的好办法,毕竟澜沧不同于安南,并无北属经历,即便南京派驻流官,想要迅速郡县化也不现实。
对此,朱棣心知肚明,因为朱能要回国了,朱棣便让陈天平,以及永镇安南的张辅,全权负责。
反正这样“暂行”下去,蚕食鲸吞、以夏变夷是的早晚的事。
更何况原澜沧王国人口并不多,而且城镇居民与上层人士多为华人,或者有中华血统,这消化起来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澜沧灭国时,其实还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即澜沧南部的土地尚未被占领,面对着都城被占,国王被俘,以及黄中的最后通牒,澜沧南部的官员们纷纷选择了投降。
也就是说,整个澜沧南部,包括南部重镇占巴塞,基本是传檄而定。
……
“到吕宋去,到澜沧去,到大明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今天《安南日报》头版头条文章。
不错,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准备,《安南日报》正式创刊!
说到传媒,其实大明自古以来有邸报,但面向的只是官员。
说起办报纸来并不容易,首先是硬件,需要准备一套庞大的活字字库并按规律排列,其次要有充足的识字人手来挑选活字。
陈天平选择的是铅活字,因为铜活字造价太高,铅价格便宜,而且相对较软。这也是近代报刊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接着,陈天平检索资料,汇出图纸,在几次失败后,安南的工匠们终于制作出了效率较高的大型印刷机。
印刷机可以使用人力或者水力,将来蒸汽机普及后也可借助蒸汽动力,有了活字和印刷机,办报纸的障碍就彻底解决了。
然后是内容。
为此,陈天平特地选了一批识字的秀才,为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采编培训。以后,他们就是安南第一批记者、编辑、评论员。
而捡字员,则是一批科举无望的老童生,他们只想混口饭吃,而这份工作显然还不错,包吃包住,每天上班时间不到半天,一个月一两银子。
……
陈天平之所以这么急着办报,是因为安南最近拓展太快,像吕宋、澜沧,均有大批土地需要开发。
更深一层,则是借助报纸来提升安南识字率,进而发展文学艺术事业,促进第三产业经济的发展!
“时不我待。”
陈天平暗想。
第一期报纸头条由陈天平亲自撰写,文章慷慨激昂,号召安南的贫穷人口迁移到澜沧、吕宋,在当地官府主导下开发。
文章有几个小标题,分别为:“震惊!一人十亩,土地白送,十年免税,就在澜沧与吕宋!”
“莫慌!官府组织,路费全免,耕牛出借,解决你所有后顾之忧!”
“来吕宋,耕种都有土著做,圆你一个地主梦!”
“来澜沧,沃野千里,事少钱多离家近,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除了头条文章,第一期《安南日报》还有升龙城大小新闻,大明新闻,小道消息,副刊甚至还有连载!
《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四大名著同时,每一期报纸都连载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