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是个邪(1/1)
嵩阳城·岚卷阁
又招生三天后,招的人满了两千。
现在这两千人里,嵩阳书院将再次选拔,将这两千人从低到高分为:儒子、士子、君子。
穷书生的话,如果学识出色,可以将其分到士子一类。有钱有势力的,则直接分到士子一类。没钱没势,学识不太出色的统一归类到儒子一类。君子的话,那不仅要有钱有势,还要学识拔萃才行,一般一千人里才能出一两位君子。
不要小看嵩阳书院分类的这三种,等到入学后,这三类会让学子们明白,书院就像一个小的尘世,也是能感受到阶级带来的不同人际待遇,也是在告诉众学子,不是一个圈子的不要硬融进去,除非你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才有可能实现阶级跨越。
两千人的选拔分类是在岚卷阁的二楼进行的,每一个雅间里有三位儒师来对学子进行分类。其中甲子一号房与其他的雅间略有不同,这个雅间也是分类学子,但只有这个雅间有权利将学子分到君子一类,只因甲子一号房里三位儒师中有一位大儒坐镇。
“淹夫子,这是下一位学子的背景。”左面的儒师将背景资料递给中间的大儒·范淹,语气略带惋惜道:“这位学子的学识不错,可惜……是个邪。”
“哦,那一定是不容易了。”范淹抬抬手,示意让下一位学子进来。
门口有嵩阳书院的儒子负责喊话,只见他对着门外排着队的人群喊了句:“甲子一号,下一位学子——习见青。”
一位穿着一身青灰布衣的青年,肤色惨白的走了进来,手和脸看不到一丁点血色,就像是一具放置很久,流干全身血液的尸体。
“学生习见青,见过三位儒师。”习见青进来后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
“你是江北人士?生前可有考取过功名?”左面的儒师按着流程开始询问。
“学生生前是江北一书生,贺矣元年落榜,回乡途中不幸遭贼人迫害。”
“贺矣元年的?”范淹暗道一声可惜:“我看你是由地方的仙保荐,大河城奉仙司给的路引,你入了奉仙司?”
奉仙司大多是妖族,少有鬼邪。能入奉仙司的鬼邪,无一不是一方势力头目,或是实力超群的存在。
“学生并未入奉仙司,不过铸仙身,赐仙衣,护佑一方百姓是学生余生所求。”
给鬼邪铸仙身,赐仙衣,那就不能再称之为鬼邪了,受人间香火,可以说是一方英灵了。
“想铸仙身,赐仙衣,来此无用。”范淹说道:“你可去拜山学艺,匡扶世人,世人自会给予你香火。”
“匡扶世人,受的是世人的恩情。学生想教书育人,为世人启智开慧,待桃李天下时,仙身自成。”
“你这邪倒是不同一般的邪,最后一问,自贺矣元年至今,可食过人?”
“学生……”
习见青眼神略有闪躲:“身为邪,自是要食人方可长存,学生食过人,食的都是手染众多生灵鲜血之人。”
“他们食生灵长存,你食他们长存,已非一族,心各有属。”范淹持笔在背景资料一勾,勾在了士子一栏:“我嵩阳书院有教无类,除了院规外,再定你一条规矩,不可‘餐食’同门。”
一旁的儒师将一块象征士子的牌子给了习见青。
“学生谨记。”
习见青退下了,他可以等着开院入学,再去执行乐华郸的下一步计划。
乐华郸动手了,从遇见遥夜这个山野小子到现在发生的事情,乐华郸推断出了一些事情。瑞王府暂时还没说让谁入局,但这不影响乐华郸做自己的下一步谋划,他手中刚好有枚棋子用得上,只是费了些功夫,才让王庄蛟仙上头的那位给了路引。
习见青拿着路引就表明了奉仙司的身份,这个身份很难让人查到他是乐华郸的棋子,他可以借奉仙司的身份,去做乐华郸交代的事情。同样可以接奉仙司的令,让自己在奉仙司里谋个职位。
嵩阳书院这次招的两千名学生,大多数是奔着学习来的,而里面最有权势的那拨人,他们没必要来此学习,他们家里教的不比大儒教的差,他们是受了家里的令来此。
两千人又经过三天选拔,儒师们给这两千人分类评级,君子共选出三位,一位是当朝皇帝的妹妹,一位是瑞王府的世子,还有一位是妖族少族长喧仓。
这三人论身世地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也不为过,一位新皇妹妹,一位瑞王儿子,再加个妖族下任接班人。这次嵩阳书院打着有教无类的旗号,更多的就是因为妖族少族长要来,书院不得不想个名头让喧仓能按正途进来。虽然私下收也能收,但是妖族就是要正大光明的进来。
妖族少族长喧仓可是现在新皇的比亲兄弟还亲的兄弟,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新皇的妹妹本来是不用来这个书院读书的,也是因为喧仓要来,她不得不来。
新皇有意将亲妹嫁给喧仓,嫁给一个妖,本来长公主是以绝食相逼,宁死不从的。在经过新皇一下午的劝说,长公主同意了,没人知道那天下午到底说了些什么。
嫁给一个异族人,长公主是看不上喧仓。当然了,身为妖族少族长,喧仓也看不上人族的公主,但是为了两族的和谐共存,喧仓让步了。
对于上哪去,身边都要陪着一位人族公主这件事情,喧仓认了,也忍了。反正和公主在一起的时候也都是为了让两族族人见证联手的意愿,就像是两个吉祥物一样。私底下,喧仓和长公主是从不来往的,二人都在逢场作戏,也维持着戏台子不倒罢了。
嵩阳城外·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离城不远,院址在山脚下,出了北城门走个五里路也就到了,那片山脚下的千亩良田皆是书院的学田。这次因为喧仓要入学,新皇又拨了千亩良田给了书院。两千亩学田产的粮食都归书院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