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终章(1/1)
当天晚上,应天所有的大臣都接到了通知,明日大朝!
他们知道,朱元璋这是给自己的皇孙长脸,也是用自己的皇孙向天下宣告,大明后继有人!
第二天一大早,众臣来到奉天殿。
朱元璋踏着晨光,龙行虎步走入大殿,在他身后,是离开京城大半年的吴王朱允熥!
众人见状,心中顿时有些错愕,难道真要传位给朱允熥?
此时,站在群臣之中的朱允炆,双手紧握,指甲陷入肉里都没有丝毫疼痛的感觉。
宁羽扶着朱元璋做到龙椅上,对着朱元璋深施一礼,转身准备回大殿。
毕竟他现在还是吴王,不是皇储,就算他是皇储,也不能就这么站在朱元璋身边。
皇储听政是有规矩的,这也是朱元璋自己定下的规矩,那就是皇储听政,是站在御书案旁的。
“不用那么麻烦了,宣旨吧!”朱元璋一把拉住想要离开的宁羽说道。
此时,一个礼部官员从宦官手中接过一道明黄的圣旨,打开圣旨大体扫了一边,虽然只是大体一扫,里边的内容已经让礼部官员冒出一身冷汗了。
他难以置信地转身看向朱元璋,在朱元璋犀利的目光下,他才确定自己没有看错。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本淮右布衣,幼年遭逢蒙元暴政,父母兄长亡于饥饿,姊妹兄弟离散分别,无奈之下,依然投身反元大军,得上天眷顾,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
自朕登基以来,夙夜朝务,不敢有丝毫懈怠,然上天不眷,故太子先于薨逝,致使朝中无长君坐镇,道路风传,别有居心之人更是蠢蠢欲动。
或觊觎皇权,或预谋投机,致使朝中政务不修,百姓深受其害。
幸得皇孙朱允熥,政通仁达,日表英奇,天资粹美,文武兼备,他日课成大统,必能继往开来,成就一番伟业,谨告天地、宗庙,册封吴王朱允熥为皇太孙,钦此!”
虽然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但是谁也没想到,朱元璋会这么着急册封。
不过也好,当然这是大部分官员的想法,谁做皇储不重要,重要的是名分早定,这样也省的大家胡猜乱想。
就在此时,礼部官员并没有退下,而是将圣旨展开,继续念到。
这下众人有点不知所措了,这是什么节奏,上一道旨意已经宣读完毕了,怎么后边还有内容?
圣旨不是不可以同时写几件事,但是刚刚明明已经‘钦此’了,这怎么又来了。
“令有皇太孙朱允熥,干练通达,特设座于御书案,朝堂听政议政,今后朝野奏疏,一改交由皇太孙朱允熥处置,朕从旁协助,皇太孙朱允熥入驻御书房署理朝政。
另有中山王幼女徐妙锦,贤良淑德,可为良配,今日册封为太子正妃,司天监择良辰吉日,行六礼。
另有皇四子朱棣,勇武冠军,自请带兵西征,讨伐不臣之国,以卫大明边疆,钦此!”礼部官员说完之后,缓缓收拢圣旨。
自此,宁羽就过上了每天处理朝务的苦逼日子,朱元璋好像对宁羽十分放心,自从册封他为皇太孙之后,彻底做起了甩手掌柜。
除非是宁羽拿不准的事,否则他绝对不掺和,朝臣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毕竟宁羽和朱元璋两人的性格简直大相径庭。
朱元璋以超人的精力,将朝堂大小事务全都抓在手里不同,宁羽在主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立内阁,内阁总领朝务,凡是奏折,先由内阁进行初审。
内阁将自己的处理意见写在蓝色纸条上,贴附在奏折后边,宁羽则对内阁贴蓝进行批复。
内阁设置九人,首辅一人,次辅二人,其余六人为辅臣,将朝中大小事务全都分散开来,除首辅总览全局外,其余辅臣各司其职。
同时将锦衣卫和御史台进行整合,确保对官员的监管,锦衣卫负责调查,但取消了锦衣卫的缉拿权。
并且对六部等重要部门进行改革,增加原本官员数量,六部按照职责不同,设尚书一人,侍郎若干,分工更加明细。
朝中大事,由内阁会同六部尚书、督察院、御史台、锦衣卫商议,皇帝则作为最后的‘裁判’。
另外将一些重要部门从原本的衙门独立出来,比如将作监从工部独立出来,专门研制军队武器装备,兵部专门设立海军衙门,专事海上事宜。
毕竟前宋一个让后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臃官,宁羽的改革不仅是在朝廷上,地方上也进行了大调整。
一开始大臣们对这种操作非常不适应,甚至有人告状告到朱元璋那,但是朱元璋仿佛没听见一样,对你有的操作不置可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看似臃肿的官员体系,因为分工明确,几乎没有重叠,不仅没有降低效率,反而将朝政处置提升了数个档次。
大臣们也发现,朱元璋并不是老糊涂了,很多时候,宁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朱元璋会第一时间站在宁羽身边支持,不然宁羽就算再强势,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洪武三十年,在朱元璋不屑的‘催促’下,宁羽终于‘松口’,他和徐妙锦终于完婚。
婚礼在朱元璋的操持下,空前盛大。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素来借鉴的朱元璋的手笔,足见朱元璋对宁羽的重视程度。
洪武三十一年,宁羽的长子出生,朱元璋喜不胜收,赐名朱文基,当年朱元璋颁布退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了宁羽,朱元璋整自此过上了幸福无比的退休生活。
次年,宁羽改年号永乐,这也许是他对远在西北的朱棣的一种补偿,毕竟,朱棣带着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硬是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不仅把鞑靼和瓦剌收拾的服服帖帖。
更是给大明打下西域一大片疆土,根据段成送来的奏报,以及朱棣自己的奏报,他们正在继续力量,准备向曾经的花剌子模,现在的帖木儿帝国进发。
永乐元年,经过多年的准备,宁羽派遣由两百三十艘大小船只组成的舰队,分东西两路出海。
永乐二年,大明水师租借琉球过港口作为中转站,同年出兵平定倭患后,大明正式驻军倭国。
永乐三年,两支舰队先后返回应天龙江船场,带回异域物资无数,尤其是一些种子,比如玉米、土豆、辣椒等等。
给大明带来了一波快速的发展,这个年代不是百姓不勤劳,而是因为不管百姓如何努力,产出就只有这点。
现在不一样了,占城稻、玉米、土豆、红薯等高产作物的出现,让大明迎来了一波人口大增长,大明借此开始向草原、以及广大的海外领地移民。
永乐五年,大明从海上出兵,收复吕宋、占城之地,于海峡两端筑城,自此苏岛以内,东海以广,皆为汉土。
同年,宁羽带领舰队登临望海城,也就是大明海峡最外端的城池,并在望海城接见了波斯、奥斯曼以及西方弗朗机使者。
永乐十年,大明舰队在红海击败奥斯曼海军,与马穆鲁克签订盟约,开凿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的运河。
永乐十一年,大明舰队跨过一片全新大陆,并于弗朗机两国舰队大战,历时一年,击败弗朗机两国,同时在弗朗机半岛南部割让百里。
永乐十二年,朱元璋含笑驾崩于谨身殿,宁羽悲痛不已,罢朝七日,扶灵紫金山,结庐紫金山亲自给朱元璋守灵三月。
永乐十五年,征战西方二十年的朱棣病逝于大明拱义城。宁羽亲自前往大明北都燕京,迎接朱棣灵柩回国,陪葬于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