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扎花灯(1/1)
然而就在父亲国明退休后不久,路珏的大哥路嘉单位却给路嘉分了一套房子,后来,路嘉则搬离了东南巷的那个只有十八个平米的小平房。这样一来,算是给二哥路良腾出了结婚用房了。此后,路国明两口子便开始筹划二儿子路良的婚事了。
主意拿定以后,路国明两口子便约了路良对象的父母,双方父母便开始商谈儿女们的婚姻大事了。
双方家长坐下来以后,路国明说,儿女的终身大事马虎不得,希望女方家长能多给出一点时间,也好让自己再准备准备。女方家长回应说:可以的,但是自己提出的条件希望男方家长也能够同意。路国明让女方尽管提条件,只要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定尽量满足。
总的说来,女方家长也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并未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后来,路国明答应了女方提出的所有条件,女方家长也同意了路国明的婚期约定。最后,双方家长一致同意将小两口的婚事定在1989年的农历二月十六日举行。
一切事务谈成以后,路国明两口子便忙开了。为了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为儿子办理婚事,光靠老两口的退休工资以及秀华每日摆小摊子赚的钱显然还是挺紧张的。后来,秀华想起了自己年轻时曾经跟国明的姨娘扎过花灯,便对国明说道:“国明,我倒是有个想法,不知道你觉得合不合适。”
国明回应秀华:“什么事啊,你说来给我听听。”
秀华说:“这前一阵子不是刚过完年嘛,我上街走动时,看到市面上正时兴卖各种各样的花灯呢,花灯的品种也很多,五颜六色的非常好看,孩子们看了都非常喜欢,卖花灯的生意也都非常好。”
国明说:“你和我说这个有什么用啊,你是想做什么呢?你不是让我们也进一些花灯来卖吧?”
秀华说:“我不是说进花灯卖,我是在想,我们可不可以自己扎花灯卖。”
“扎花灯?我们又没有这个手艺。”国明一脸的疑惑。
秀华见国明的样子笑了:“国明,你忘啦?年轻的时候你到安徽蚌埠接工程的那段日子,我不是跟你姨娘学过扎花灯吗?前一阵子我逛街时还看到以前的几个老熟人也在街上卖花灯呢,后来我便上去与几个老姐妹聊了几句,就只在那儿站了不多会儿,他们家里的人不停地返回家中来回地补了好几趟货呢。再说了,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年轻时学的东西却是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经秀华这么一说,国明似乎感到有点意思了:“听你这么一说,倒还确实是个不错的生意啊。但是卖花灯一年才只有一季,也不知道到底能挣多少钱啊。”
秀华见国明仿佛被自己说动了便更起劲了:“国明,我说这个你倒不用操心,我当时看那个卖花灯的情形确实还是挺挣钱的,你看啊,花灯的成本也不高,主要是浪费一些时间在上面罢了,现在我俩都退休了不正好都有时间了吗?再说一年也只忙一季,又不是一年四季都忙,这是多好的事啊。我想,不如我们先再了解了解,我俩到江城去看看,那儿是省城,据说那儿的花灯品种更多,我们去看看,再买点样品回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我们再准备动手,不过也只是忙一个季度的事啊,卖一次花灯可以息大半年呢。”
看着秀华说得眉飞色舞的样子,国明倒是觉得自己的老婆越发变得可爱起来,国明想,秀华虽然不识字,但头脑倒是挺灵活的,居然还很有经商头脑,自己在这方面倒是不如自己的老婆啊。
想到这里,国明便对秀华说:“好吧,看你说得头头是道的样子,还真的挺像这么回事。这样吧,明天我俩就到江城走一趟,看看有什么样品买回来研究研究,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也得再温习一下功课,我也跟着你学习学习,看是不是能将这件事给做起来。”
听国明同意了自己的建议,秀华非常高兴,便答应国明,明天两人就一同去江城了解市场行情,为下一步的工作提前做好功课。
两天以后,国明两口子拎着满满的两大包材料从江城回来了。路良、路珏、路奇三姊妹见状,一下子将父母给围住了。
“爸爸妈妈,你们从江城带回来这么多的东西啊?到底是什么啊?快打开给我们看看吧。”性急的路珏首先开口了。
“是啊,是啊,这刚过了年的你们买这么多东西回来,是什么东西啊,快给我们看看。”路良也说话了。
“好了,好了,都一边去,我和你爸都快渴死了,快倒点水过来给我们喝。”秀华对大伙说道。
听妈妈这么一说,路珏赶紧进厨房倒了两杯水端到了爸爸妈妈面前。
等国明两口子喝完了水,歇息了片刻,秀华打开了包,将里面的东西一一取了出来:“这是玻璃纸,是扎小兔子灯和飞机灯用的;这是皱纹纸,是扎大兔子灯用的;这是裙围花边,是做花篮灯用的;这是普通的彩色纸,是做蛤蟆灯用的。”
秀华将所有刚从江城买回来的材料堆满了客厅的饭桌,其实她是在一边说给孩子们听的同时,自己也同时在欣赏着刚买来的战利品呢。
当得知父母买回这些东西是为了扎花灯时,三个孩子首先是感到惊讶,当秀华告诉孩子们扎花灯的起因后,三个孩子都表示会支持父母的决定,同时表示自己有空时也一定会跟着爸爸妈妈学习扎花灯的手艺,帮着父母减轻一点负担。
当然,做花灯的工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其相关程序也还是比较繁琐的。国明两口子从江城买回来的材料只是花灯的一部分,扎花灯首先需要搭架子,这个架子是需要用到竹篾的,而宜城和江城都是没有竹篾卖的。后来经过多方打听,说是宜城附近一个叫江中县的地方产竹子,此后,国明两口子便找了过去。果真,江中县确实是个产竹子的地方,由于当地盛产竹子,当地人就将成熟的竹子砍下来编成菜篮子、竹凉席、竹器皿等竹器产品出售,而出售竹产品已经成了当地的一个很重要的产业。当地人编织竹器产品一般都是用竹子的外层和中间层,最里面的一层竹黄由于缺少韧性,所以是不会用来编织竹产品的,但是却可以用来搭建花灯的架子。所以,每年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会有很多扎花灯的人来到江中县购买这些被当地人称为竹黄的竹篾。
竹篾买回来以后,国明两口子还得到宜城附近的郊区找一些直径大约五公分左右的小木棍,将这些小木棍找回来以后,再用锯条将小木棍锯成一段段厚度大约一厘米左右的小轮子的形状,这些个小轮子可以用来做大兔子灯的轮子。
待到这些粗活大料都准备妥当后,便开始批量裁剪各式用途的纸张了。当所有扎花灯的事前准备工作都完成以后,到了秋天的时候,国明两口子便开始忙着扎花灯了。
一段时间以后,从未做过手工活的路国明,经过妻子秀华的比划与指导,以及从江城带回来的几个花灯样本,国明一边揣摩一边研究,竟然能扎出了品种多样、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各式花灯。当一盏盏花灯的模型摆在一家人面前的时候,路国明两口子与孩子们一样,都兴奋不已。孩子们都夸爸爸聪明,秀华更是佩服国明,说国明的花灯比她自己扎得都要好。此后,国明就成了扎花灯的主力军。而路珏有空的时候,也会坐下来陪着爸爸妈妈一起扎花灯。
转眼间,春节快到了,国明的家里到处都摆满了形态各异的五彩花灯。由于花灯太多了,国明两口子就在自己的房间和小女儿路珏的房间以及阳台的对角线上都拉上了绳子,在这些绳子上都挂满了花灯。那段时间,家里人走路时都得低着头让道走过。然后,床下面、柜子顶上,只要是有一点空隙的地方都放满了花灯,整个家里一时间竟成了花灯的海洋。
刚过了正月初一,秀华便嚷嚷着要上街去卖花灯了。
见秀华急着要上街去卖花灯,国明对秀华说:“现在大家都还在过年,谁会这个时候上街去买东西啊,我看还是再等两天吧。”
秀华说:“这个你就不懂了吧,今天正好是正月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的日子,街上的人一定很多,女儿回娘家时一般都会带着孩子,孩子见了这么好看的花灯一定会闹着要买的,都是大过年的,做妈妈的一般都会满足孩子的,不信我今天就出个摊子给你看看。”
见秀华这么一说,国明也没有阻拦。后来,秀华便叫上二哥路良、女儿路珏、小儿子路奇和自己一起出门卖花灯去了,国明的任务则是负责在家做好后勤供给。
后来,正如秀华所预料的一样,初二这一天,花灯的销售生意特别好,路珏和二哥路良、弟弟路奇不停地赶往家里拿花灯补充货源。国明在家里都快应接不暇了,虽然是忙了点,但是国明却非常的开心。
看着花灯的生意竟然这么好,第二天,秀华便让大儿子路嘉也回来帮着家里再出一个摊子卖花灯。路嘉听了便也非常乐意,并且带着盛芳和自己一起帮着家里卖起了花灯。
终于,到了正月十五上花灯了,而家里的花灯在正月十三就已经卖完了。吃过晚饭,国明便带着秀华一起出门看花灯去了。
两口子来到宜城市最繁华的市民广场,那儿有很多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玩花灯,孩子们相互比试着,看谁的花灯样式好看,看谁的大兔子灯的轮子滚得快而且扎实。孩子们嬉笑着,相互追逐着,笑容充满了每个孩子的脸庞,更喜在国明两口子的心里。
国明两口子从中看到了很多从自己家里面走出去的花灯,那些花灯,是经过老两口的手一只一只扎出来的,上面不仅付诸了老两口辛勤劳动的汗水,特别是在冬天滴水成冰的时候,冻得都快麻木的双手和双脚,以及无数次被竹篾扎伤的双手,要是没有一股子毅力和恒心是绝对难以坚持下来的。
然而对于国明来说,虽然忙乎了一整个冬天,尽管是累了点、苦了点,但是国明的心里却是温暖的,毕竟通过劳动,自己不仅获得了相应的报酬,还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所以,当看着一盏盏自己亲手扎的彩灯从面前一一经过时,那种满足与自豪、那种成就感、那种坦然的心境,是任何金钱、名利都换不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