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乡村治理2(1/1)
李世民没有理会大家惊讶,他继续说道,“乡一级的乡正由朝廷派遣,监察依然由当地百姓选举。
如果乡正干得不好,监察会有权罢免他当地乡正职务。
一来,乡村不会脱离掌控,二来,可以缓解朝廷和乡村之间矛盾。
各个村按照集体土地粮食一定比例出粮修建乡学。
如果未来十年或者二十年,大唐各乡都有乡学。
何愁大唐百姓不富?何愁大唐不兴?”
这一刻,李世民在大家心中的形象高了一大个层级。
他们心中的帝王就应该如李世民一般。
武能上马打天下,文能下马心中装天下万民。
“陛下深谋远虑,微臣叹服,只是,臣仍然有一事不解。”魏征难得如此说话。
这让其他人都有些错愕,这还是我们熟悉的魏征吗?
“玄成何事不解?”
“臣曾经和中山王讨论时,他提出过一个问题,臣至今无法解答。”
所有的人都差点憋不住了,好你个魏玄成,殿下考验你的问题,你转身丢给陛下。
李世民脸一黑,想骂魏征,自己下不去嘴,不骂他,又感到魏征是故意为难自己。
魏征继续说道,“殿下说,为何历朝历代百姓都在说官官相护?难道没有办法解决吗?”
李世民眉头紧蹙,说实话,他真的没法解答这个话题。
今天一番言论,是他剽窃的李承乾的话。
他知道,魏征现在是极度怀疑自己,这番言论不属于自己。
李世民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玄成如何看此言论?”
“陛下,臣至今不明白。”
“你们呢?”
众人都摇了摇头,官官相护这个词可以说很难听,但是也是实话。
历朝历代皆是如此,如何破局?
“王德,你死哪儿去了?”李世民大声喊道。
“陛下,老奴在。”
“哼,跟你说了多少次?诸位大臣的茶凉了,重新给他们上一杯。”
所有的人都知道,李世民这是抹不开面子,故意岔开话题。
魏征可不惯着他,“陛下,您还没告诉臣的答案。”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玄成,此事既然是中山王所提,你自然应该去找他解决。”
李世民内心不断骂着李承乾,这个逆子尽给自己添乱。
李世民接着说道,“乡村治理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可以趁着解决当地恶人时,推广下去。
玄成,你可明白。”
魏征点了点头,“臣明白。”
“陛下,乡村治理这种方法是好,但是兵源呢?如何解决?”
这个时期,唐朝使用的是府兵制。
兵农结合,闲时为农,战时为兵。
士兵的武器需要自备,朝廷给钱。
各州设立折冲府,专事本州兵事。
折冲府分为上中下三府,上府为一千二百人,中府为一千人,下府为八百人。
人数多少,和各州的人数相关。
李世民说道,“各乡设立民兵队长,专门负责各乡兵源征调,协助折冲府维护当地治安。
民兵队长属于专职,是从当地善战的老兵之中选择。
闲时训练所有成年男丁,战时组织大家一起进入战场。”
没想到,李世民这一切都想好了。
“陛下,乡村判案如何解决?”房玄龄问道
“你们的意见呢?”李世民反问道。
“臣以为,小的纠纷乡村可以协调处理,而大案等应该由县里统一判决。”萧禹说道
“你们难道不觉得县令权限太大吗?”李世民问道
李世民迎着大家不解的目光,继续说道,“县令管政事,还得管刑律。
在县里,他还不一手遮天?”
自古以来,各级行政主官权柄极重,一个人身兼数职,还没得制衡。
李世民继续解释道,“此前承乾对朕说过,政务和司法必须分开,不分开的话,地方只能依靠官员个人清廉,而不是依靠律法。”
李世民之所以接受李承乾观点,还有一个主要原因。
唐初,并非儒家一家独大,这个时期,儒释道三家并存,兼容并蓄。
汉朝依靠孝道选官,明显有很多缺陷。
但是他有一个优点,提倡忠孝,利于巩固自己江山。
“陛下,这种想法的确有合理之处,那不就是会增加朝廷支出吗?”长孙无忌说道。
在唐朝,一个县令年俸是25.2两银子,差不多相当于现代的25万年薪。
不过,古代支出相对较小,和现代花花世界不一样。
“一味的节流也不行,还是得开源。
殿下在蓝田县开的招商大会。
臣粗略估计了一下,只是税收,就能给朝廷带来大约四十多万贯税收,还不算销往海外的。
何况,摊丁入亩以后,朝廷赋税是增加的,应该能承担这笔钱。”房玄龄说道。
魏征赞同的点了点头,“臣赞同,各州、县、乡、村,如果缺乏有效监察。
那么权力就会泛滥。
陛下前段时间的一番话臣感触很深。”
魏征继续说道,“陛下说,人命关天,朝廷应该收回各州、县审核死刑的权力。
各地死刑犯人,应该报朝廷三司复核方能执行秋决。”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人的命就这一次,说没了就没了,因此我们不能大意。
各州县也应该选出颇有民望的人来监督,朝廷监察也要深入州县。
承乾给我说了这么一段话,朕深以为然。”
李世民站起来,看着窗外,缓缓说道,“他说,在绝对利益面前,道德真的靠得住吗?就算一个人两个人意志坚定,但是还有这么多人呢?
天下想要大定,大唐应该推行法治。
法治的前提就是有效监督。
他问了朕一个问题。”
“什么?”萧禹脱口而出。
“他说,朝廷中的御史言官监察皇帝和官员,谁来监察他们?
地方也一样。”
“那该当如何解决?”杜如晦问道。
这些人都是这个时代顶流,可是,受制于时代的思维。
“官员岗位轮替,也就是说,一个刺史或者县令,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必须进行限制。
因为时间一长,地方就会形成巨大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