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明州来信(1/1)
第二日,正好是八月二十八。是若菊的好日子。
侯夫人提前就准备了一个小院给她住,又拨了几个下人伺候她。还在院子里安排了几桌席面,让她邀了相熟的下人庆祝一番。
若梅和康嬷嬷都去了。若菊倒是邀请了语婳和诗琴,她们借口前院事多走不开,就没去。
这也能理解,毕竟都是一样的奴才出身。她们可是伺候了世子多年。如今,倒叫若菊抢了先,抬了姨娘。心里怎会甘心?巴不得若菊早日失宠呢。
怡景院贝儿去了,毕竟人家请了,若一个不去显得茂雪小心眼,去多了又抬举了她。就贝儿一个代表去了。碧莲阁云心去了。
当晚,杨羽便留宿在了若菊院里。
第二日,杨羽离去后。若菊便即刻去了怡景院请安。昨日虽圆了房,今日还得向正室敬茶。待茂雪喝了她的茶,她才能正式算作杨羽房里的人。
她以往在侯夫人院里当差时,也和茂雪打过交道。她倒是一向恭敬。今日敬茶也把位置摆得很正,并没有仗着自己是侯夫人院里的人就张狂。
若菊规规矩矩的敬了茶。茂雪也没为难她。也干干脆脆的喝了。
小产到现在有半个月了,茂雪身子也好多了,早就能下床了。只是于嬷嬷和曾嬷嬷还不许她出房门,怕受了风。她也只能整日在屋子里走走。
茂雪喝了茶,也不啰嗦,赏了她一套素金头面。又嘱咐她今后好好伺候世子,争取早日为世子开枝散叶。就打发了她出去,还叫她无事不用来怡景院请安。若菊一一应下,方才离去。
如此又过了一日,九月初一茂雪收到了来自明州的信函。二妹妹给她回信了。
在信中,二妹妹直接让她和离。她看了也是愣怔了半晌。和离,这是她以前从未想过的。
毕竟,哪个女子不得依附着夫家过活?和离过的女子,不仅被人看不起,也会让娘家蒙羞。
再嫁几乎不可能,没有哪家愿意娶一个和离女子,当然那些饭都吃不饱的人家除外。他们这样的人家几乎不可能,除非跨极大的门坎低嫁。
她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子嗣艰难。
但是,二妹妹接下来的话,又让她极为心动。
二妹妹告诉她,若能勇敢挣脱这枷锁,就可以四处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呀,那是她自小就向往的。此时只这一句,就能让她心潮澎湃。
内心有个声音在不停的叫嚣: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走吧!出去看看!可理智又在提醒她:阿爹阿娘怎么办?三妹妹四妹妹怎么办?
仿佛知道她心里的担忧,二妹妹又在信中为她做了详细的分析。
若不和离,她留在这侯府,也只能一辈子当个外人。以后还不得不操持侯府事务,为侯府前程谋划。
关键是人家也不会感激她,只认为这是她应当应分的,毕竟她占了当家主母的名头。更有甚者,还会认为她挡了路。
而她的嫁妆以后也只能便宜这些外人。所以,她留在这侯府是为何?就为了身后那一丝香火?哼,你放心,那也只能是蹭别人的。
家里父亲、母亲都是明事理的。他们最是疼爱家里的孩子,绝不会为了那一丁点儿虚名,让自己的孩子陷在泥潭。相反,若留在侯府,反而让他们担心。
如今,父亲在朝堂地位稳固,不会因为这一丁点儿女亲事就受到影响。母亲跟随父亲在官场沉浮,几十年风风雨雨,也早就看淡了这些虚妄的名声。
三妹妹和四妹妹的身世,决定了她们两个几乎不可能嫁入高门。父亲和三叔会在寒门学子或者低层官宦家庭,为她们选夫婿。所以影响也不大。
另外,二妹妹还为她规划了三条路。但首先要和梅氏族中搞好关系。以她梅茂雪的名义,而不是梅家的名义,与族里长期建立联系。
散些钱财,为族中子弟办些实事。在族里树立良好的声望。以后要逐渐发展自己的产业,有些产业可以和族里合作,还可以适当让些利。这样与族里的关系更稳固。
第一条路,她以后可以选择待在娘家。就算以后父亲母亲、兄嫂都不在了。她手里有产业,还有族里的支持,侄子侄媳也只能乖乖供着她。
第二条路,她年轻时可以在外游历,发展产业。年纪大些可以回到怀陵老家那边,既有声望,还有与族里斩不断的利益关系,族里定会好生侍奉她。
也可以在族里过继一个孤儿,留些产业给他,让他养老送终。
第三条路,若要再嫁,就选一个有子嗣的鳏夫。孩子没有母亲,与母族的关系势必就淡了。她有产业,又有族中的支持,不怕孩子不侍奉她。
看完不得不佩服二妹妹想得周到。果然,女人还得走出去。
你看二妹妹,一来赚钱养活自己,有了安身立命的根本。二来,多看多学,眼界才能高远。
而她,说什么高门嫡女,世家宗妇。眼睛还不是只盯着后宅那一亩三分地。
最后,二妹妹提醒她。若不能下定决心离开侯府,也不要养杨羽的任何一个孩子。侯府以后为了继承权,争斗不会少。
她可以从杨家族里过继一个孤儿。这个孩子以后不继承侯府一个铜板,只继承她的嫁妆。她以后也不管侯府的事务,就守着这个孩子,让这个孩子给她养老送终即可。
这样尽可能的把自己变成侯府的外人,摆脱纷争。
至于收拾房家的事,目前已安排了人出发。过不了几日就会到京城。这事儿不需要她操心了。
茂雪看完信,很是赞同。看来得与阿娘商议一下了。她是不想留在这牢笼的。不过,还得阿爹阿娘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