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慈禧撑起大清半个世纪(1/1)
1908年,11月15日,大清掌权者,慈禧同志逝世,他掌权达半个世纪,从洋务运动到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清末新政等,对中国有近代影响力的事件。
在古代统治者的思想里,慈禧是权贵门阀仕族的代表,是保守派的最后希望,是阻挡社会发展,只会专研权谋的老太婆。
可是总有人提出,慈禧也支持过洋派行动,也同意戊戌运动,又是清末新改的掌权者。
慈禧接盘的是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老朽的帝国。
可她一个女人家,却用一生力量,支撑着中国的运作。
所以说,慈禧是一个有能力的掌权者,手段超强的政治权谋者。
强行给大清支撑半个世纪,我们想象中的慈禧,是个啥性格的人。
慈禧搞洋务运动的正是他的合伙人兼小叔子,爱新觉罗.奕訢,但是,由于慈禧个人野心的增加,慈禧想要踢换了奕訢大权,她就变成了保守派的董事长,利用这群反以洋务的,守旧派清流士大夫,去攻击奕?。
1866年,奕?奏请在同文馆,增加天文科,化学科等西方学科。
慈禧大董,立马摆出蒙古大文人,大文豪等顽固派官员,和奕?怼。
骂奕?背叛孔圣人,扳不倒你,我也要恶心你一下,
慈大董对甲午战争的心理,也是常常在看京剧后,还学了川剧变脸的手法,中日矛盾的爆发后,光绪皇帝备战着,慈大董也备战,后面清军在朝鲜战场的后退。
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败于日本,慈大董变成了和平派,让李鸿章和日本人讲和,要收拾这个烂摊子。
不说慈禧没这个水平,但光绪啥水平,慈禧也清楚,慈禧也很简单,60大寿要到了。
户部出银60万两,备了3年时间。
戊戌失败后,康有为到处叫着,颐和园修园子也就花了500万两,还有500万两用在了大典上,在战争中间也是拔给了5百万两,老佛爷勃然大怒,说出了那句载入清史的名句。
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身不欢。
甲午战争失败后,大清签的马关条约,消息传回国内,公车上书发动了。
戊戌变法拉开帷幕,重新垂帘听政,收拾残局,戊戌初期,光绪天天看奏折,又把奏折转给慈禧,慈大董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
但这,并不说明慈大董不想管,只能说明她不反对政改,她能掌大权,靠的就是政变。
别说政改,光绪去泰山拍京剧,慈大董都不管。
6月初,明定国事诏的公布,80天后,礼部主事王照上疏,希望光绪帝出游列国,结果被慈禧拦下。
光绪怒了,让谭嗣同四人过入军机处,慈禧反对变法,是后来,光绪要求政治顾问林勤殿,光绪想要甩开慈禧单干。
其实,袁世凯告密,并不是慈禧发动戊戌政改,囚禁光绪帝的原因。
因为从时间上来说,袁世凯还没来得及告密,慈禧就提前把光绪关了起来。
袁世凯的最大后果,就是让慈大董事长知道了围园杀后的事谋。
从而,让老佛爷光怒,把戊戌变法给撤办了。说明她真的是个思想进步的人。
清末政改时,到了1901年,7年后,慈禧死前的三个月,清廷宣布立宪开始,清末新政能够被批准,被施行。
主要原因还是庚子事件,端亲王载漪,大学士徐桐等。
全都被慈禧借走官位,或者斩首。
以博得八旗勋贵的欢心,后琮荣禄的死,就留下一个不听窗外事的实权派督抚们。
剩下的地方派,都支持改革。
慈禧作为一个慈禧派,没有什么反对不反对的,只要他活一天,就要快活一天,立宪就搁一边再说吧。
于是这才有了清末新政,太平天国事件后,汉人大吏撑起了半边天,慈禧坐镇中军,让李鸿章,张之洞等封疆大吏都听他的使唤。
外臣对抗皇权,本来就是一场不公平的对决,更何况大清,是中国封建制度的顶峰,皇权无可撼动的观念。
在她和恭亲王奕?集结反对顾命大臣肃顺的势力,宣布咸丰皇帝的公开遗诏是假的,然后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
以后,她就成了大清代言人,她提拔人,根本不管别人受不受得了,比如恭亲王奕?失势后,慈禧选择扶持的头号对象,是自个的妹夫,醇亲王奕譞,再把自个另一个妹妹,嫁给了她另一个扶持对象。
庆亲王奕劻的弟弟,1901年奕譞之子,后来宣统皇帝的亲生父亲载沣,作为宗亲代表出使欧州。
慈禧为了拉拢载沣,特意下旨,将自己心腹重臣,大学士荣禄的女儿,指婚给了载沣。
这是她第二次给载沣指婚。
慈禧对义和团主张镇压,但载漪是个迷信思想极重的人,家里养着一群道士,方术高手传武大师。
他是真心相信拳民神通无边,想要利用义和团支对抗洋人,于是对着慈禧大力吹嘘着,他们很有本事,义和拳甚至亲身表演义和团的拳法功夫,这样就能取得老佛爷的欢心和信任。
让同样满脑子桨糊跳大神的慈禧下令,募集义和团拳民组建军队,当他发现,她在和张之洞打算与洋人和谈,第一反应,就是亲手炮制一份,列强宣言。
哄慈禧说,洋人打算让她归政给光绪,气得老佛爷发出了那份,著名的对万国开战宣言。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就此发生,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列强要求杀掉载漪,还是李鸿章大力谈判,才保住了端亲王的命。
只是发配新疆,一直到活到了1927年,庚子期间,老佛爷带着光绪皇商匆匆跑路,时任甘肃布 政使岑春煊,是第一个带兵连夜跑去勤王的。
他一路打前站,弄粮食,非常卖力。
光征用来的挑夫,就打死几十个,让老佛爷在西逃的路上,感受到了不少暖意。
打那时起,岑春煊成为了老佛爷最宠信的人,慈禧多次对岑春煊说,咱娘俩西巡的时候,要不是你照顾,可能都饿死了。
我把你看作至亲的人,1907年,清末新政的官制改革中,袁世凯推捞钱好兄弟,庆亲王奕劻上台,担任总理大臣,但岑春煊联手军机大臣鸿机,对着慈禧大骂,袁世凯和奕劻。
独揽大权没安好心,非但让他们的官制改革方案破产,还逼迫袁世凯交出了部分兵权,大清最后一次大规模政斗,丁未政潮爆发。
袁世凯与奕劻迅速反击,说服了慈禧将岑春煊,调离了位高权重的两广总督位置,让他去当云贵总督喂大象,而岑春煊摸准了慈禧性格,仗着自个和慈禧感情好,非但不去上任。
反而从武汉坐船,私自进京去面面见慈禧,讲道理,这可是督抚抗入京,按大清祖制要砍头的那种。
但慈禧非但没降罪,反而拉着岑春煊的手叙旧,讲到动情处,还眼泪鼻涕一地。
然后让他留在北京,当了邮传部尚书,紧接着岑春煊又借着袁世凯亲信段芝贵,送妓女给奕劻振这种丑闻,送走了段芝贵和载振,袁世凯和奕劻被迫改变方针,。
以广东匪患严重,非岑春煊不能解决为名,劝说慈禧让岑春煊离京。
天下事,弗可逆料矣,这才一锤音,宣告了丁未政潮的最终胜利,但这与其说是袁世凯奕劻,赢了岑春煊翟鸿机,更不如说是袁世凯与奕劻,赢了慈禧。
慈禧真的是凭借一己之力,给大清续了五十年命不,卖国求荣五十年,当然半个世纪夸张了,慈禧实际掌权生涯只有47年,而这47年里,大清面临的最为严重,外忧与内患实际一个都没解决。
反面在不断加剧,最终促成了武昌起义,1864年,慈禧垂帘听政第三年,太平天国运动,被彻底镇压。
大清付出的代价,是汉人封疆大吏们崛起,太平天国覆灭后,曾国藩立刻上奏,请求裁撤自个建立的湘军。
直接原因是仗打太差,李鸿章,左宗棠等弟子门人,包括亲弟弟曾国荃,都已经不太听话,根本原因,则是中国两千年皇权,发展到满清,已经形成了文化高地。
作为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封建士大夫,他不敢模仿曹操或者朱温,有拥兵自重,这种非分之想。
但在曾国藩之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等封疆大臣。
权柄急速膨胀,整部晚清史就是中央权力,不断向地方转移的历史,在发展洋务与练兵的过程中,封疆大吏们渐渐掌握了,地方财政与军事权力。
庚子国变中,以李鸿章为首的地方大员们,直接联合了起来,宣布慈禧的诏令是假的假的,不遵从,然后自行和列强谈判签约,史称东南互保,这在大清过去,根本无法想像。
慈禧气的要死,但完全无可奈何,完后还得谢谢他们,夸他们度时量力,不欲轻构外衅,诚老成谋国之道。
辛亥革命后,岑春煊直接派了个电报回北京,让朝廷先下个罪己诏再说别的,然后持续摆烂,并在武昌起义爆发前几天,成功辞职,起义爆发前夜,岑春煊就睡在武昌城里。屋外炮火轰天,屋内岑大人睡得倍儿香甜,然后与丁未政潮中的政治对手袁世凯一起,共同向摄政王载沣喊话,要求清帝退位。
后来,他的一个女儿,嫁给了康有为儿子,一个嫁给了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一个外孙女嫁给了郭沫若,大清的外患问题,慈禧同样没有解决,反面给了外国人他们想要的一切。
中国成为半殖民封建帝国,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而中国这么落后,是因为慈禧一手手酿造的庚子国变,辛丑条约。
赫德一个29岁的英国年轻人,能够凭借总税务司职位,当上了大清国财政部长。
并且参与了大清所有对外条约,还插手北洋海军建设,不但大挣特挣钱,还让英国人当上水师提督。
其实,大清国早死了,只不过后面是个空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