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决战(1/1)
翌日,朝廷终于收到了云虚老道战死的消息,所幸在于泰大军周围的妖魔鬼怪不是被斩杀,就是被吓破了胆子,没有去扰于泰大军。
不但如此,更是传来了武罗王集齐境内军队,组成百万大军,亲自出征,誓要击隘廷五十万大军的消息,令的朝廷之中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众位爱卿,武罗叛逆倾巢而出,如今该如何是好?”新君李昌镜高坐龙椅上,神色有些焦急的问道。
“陛下,臣以为当集结全国大军,一战平定武罗叛逆。”任卓作为武将第一人,当仁不让的开口道。
“臣附议。”任卓说完,其身后的武将纷纷附和。
“唐爱卿,你以为如何?”新君转头望向唐云清。
“陛下,臣以为任所言甚是,武罗叛逆倾尽全力而来,此战不可避免,唯有一战平定叛逆。”唐云清神色肃然道。
“众位爱卿所言有理。”新君点点头,面色为难道:“那些,该以何人为帅?”
说着,目光扫过殿内的武将,心中有些失望。
这一下子问住了满殿的文臣武将,本来章敏是最佳人选,可是已经战死殉国,再之后是于泰,如今率领大军平定国内叛乱,而其他的将领要么是资历太浅,要么就是年龄太大。
遍数满朝的武将,竟然无一人可堪为帅,实在是令人汗颜。
“任老,你觉得何人可为帅?”新君见无人应答,只得点名任卓。
“老臣……老臣……”任卓老脸涨红,本想推荐蔺军虎,可是想到章敏评价他有勇无谋,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念头转动间,一咬牙道:“老臣愿为帅,为陛下诛杀武罗叛逆。”
“好。”新君一愣,随即大喜,“若是老为帅,朕就放心了。”
任卓虽然年老,但当年那也是一代名将,战场之上所向披靡,杀敌无数,战功显赫,不然也做不到武将第一人的位置。
随后君臣之间又商讨了关于于泰大军之事,可是面对妖魔鬼怪,本该交由当地的神灵剿灭,只是如今国运衰败,神灵自身难保,更不用她魔斩妖了。
众多朝臣绞尽脑汁,还是想到了办法,令于泰招募当地的儒生学子,以浩然正气和军队渗,当能够抵御妖魔肆虐。
不过新君还是觉得不稳妥,因此下朝之后想请唐俊华前去除魔,可是转念想起群妖来袭那恐怖的,连忙摇了摇头,打消了这个念头,唐俊华必须得留下来保护京都。
之后的三天,朝廷匙的动责来,将能够召集的军队全部召集,就连保护京都的大军都只留下来一半,其余的全部奔赴战场。
时间紧迫,三天之内凑齐了二十万大军,任卓就带着这些大军赶往边界,余下的大军将会陆续的出发,赶往战场。
京都城中一片紧张,人人都知道要和武罗决战,这一战将关系着陈国的最终走向,容不得半点差池。
不过这些都与唐俊华无关,每日照常修炼,至于陈琦,则是跟着他父亲学生意,偶尔才能来看看他。
在唐俊华悠闲度日时,战场之中却是坏消息不断,在武罗的狂猛进攻下,任卓的军力又不如对方,只能边战边退,七日之内连退了千里,丢失了一个行省。
所幸随着大军的不断赶到,任卓总算稳住了局势,与武罗有来有往,双方厮杀不断。
转眼间打了三个月,激战不断,各自都是死伤惨重,尸积如山,血流成河。
双方都在寻找战机,寻找着一击必胜,匙击破对方的机会。
在此期间,于泰大军也取得了进展,横扫了国内叛乱,连连大胜。
不过这因为如此,拭国内的叛乱团结在一起,组成了四十万大军,要与于泰大军决一死战。
双线作战,对于朝廷是个极大的负担,一百多万的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都是天文数字,可是新君却是软兼施,手段尽出,生生的熬了下来。
“差不多该结束了。”夜晚,唐俊华看着窗外的明月,低声自语。
的确,只要于泰大军击败叛乱的四十万大军,则国内匙平定,任卓击败武罗,则齐国必灭,陈国就又可以延续下去了。
不过,唐俊华知道,事情不会那么简单的,妖魔鬼怪一定会跳出来,还有逃走的望月犀牛肯定也会出现,到时候一切就会见分晓了。
时间流逝,很快朝阳升起,一道道金光照而下,天地间一片光明。
一片平原之上,任卓大军与武罗大军无声的在战场中对峙,双方将士看向对方的眼中满是肃杀和仇恨,那是血海深仇,经过几个月的激战,双方都有所减员,共剩下了八十万大军。
于泰大军旌旗招展,军容整肃,步伐齐整,向着前方的城池而去,在城池之前,叛乱的四十万大军出动,将士们衣衫褴褛,形容憔悴,但是眼中满是野性的光芒,能够坚持活到现在的,都是狠人。
京都城上空,风云激荡,一朵乌云出现,越来越大,投下大大的阴影,遮挡住了初升的朝阳,在京都城中投下了大大的阴影,乌云中电闪雷鸣,轰鸣不绝,震耳欲聋。
乌云之中,望月犀牛庞大的身躯伫立,双眼放光,死死的盯着毫无光泽的气运之海。
他在等待,只要气运之海出现变动,他就第一时间动手,务必击杀国运正神。
此时的唐俊华已经离开了京都,来到了任卓大军的上方,在这里,他看到了不少熟人,有黄鼠狼妖、龟岳等妖,同时还有齐国的国运正神袁成,更有招揽的众多修士。
李广仁亲自登门拜访,希望他保护任卓大军,防备妖族和修士出手,因此他不得不来,不过他特地嘱咐了敖广,一有不对,就带着父母逃走。
其实于泰大军的处境同样不妙,叛乱身后的妖魔鬼怪一定会出现攻击大军,可是已经没有修士能够前去阻止,只能祈祷他自求多福,更希望那些儒生能够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