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古色古香的老物件,专挑文人与之吟诗作赋(1/1)
唐代宗宝应年间,江南的春日已经降临,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在这样的一个午后,有一位名叫元无有的年轻人,离开了城市的喧嚣,来到扬州的郊外寻找一份宁静和放松。
他漫步在田间小路上,沿途欣赏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和婀娜多姿的树林。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当他打算返回家中时,突然天空变得阴沉,急速而来的暴雨将他困在了路上。
元无有四处寻找避雨的地方,最终找到了一间空房子。他推门进去,只见屋内空无一人,破旧的家具和残破的墙壁随处可见。他决定在这里过夜,只好将身体蜷缩在一旁,听着雨声入眠。
月光洒落在元无有身旁的窗棂上,雨后的夜色清新宁静。突然,西边走廊传来细语声,令他不禁好奇地靠近。在月光的照耀下,他看到四个人正聚在一起,言谈甚欢。
他屏住呼吸,静静地观察着他们,试图窥探他们的谈话内容。他的心跳加速,他感觉到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偷听者。但他知道,这个机会不容错过。
四个人的身影在月光下摇曳,他们的话语轻柔而又温馨。元无有被他们的谈话所吸引,仿佛他们正在讲述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他感到自己被他们的故事牢牢吸引住了。
在这安静的夜晚,元无有静静地倾听着,不知不觉中,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一会儿。他默默地离开了,但他的心中仍然充满了那四个人的故事。
元无有静静地看着眼前的月色,这时,他突然开口说道:“这样美妙的月色,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说些无谓的话,不如借此机会,展现我们平生的志向吧。”
其他四个人听了,都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开始沉默,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夜景。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帽子、个子很高的人走了过来。他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高大,仿佛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看了看四周,然后高声朗诵道:“齐绔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予所发。”他的声音高亢而悦耳,引得周围的空气都仿佛为之一振。
四个人被他的诗句所感染,纷纷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他们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中,这一刻,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与意义。
有一人说:“”嘉宾良会清夜时,煌煌灯烛我能持。”这人身穿黑衣,相貌平凡,却蕴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他自信地说着,仿佛手中的灯烛能照亮整个黑暗的夜晚。
另有一人说:“清冷之泉候朝汲,桑绠相牵常出入。”这人身着黄衣,个子矮小,长相寻常的人,却有着一颗勤劳的心。他时常来到清冷的泉边打水,和他相伴的是那些黄色的桑绠,见证着他的勤劳和坚持。
还有一人说:“”爨薪贮泉相煎熬,充他口腹我为劳。”这人的话音刚落,另一个身穿黑色衣服的人走了上来。他谦虚地说着,那些燃烧的柴薪和贮藏的泉水,都是他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他的努力,换来的是他们的饱腹和满足。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元无有也不禁感慨自己的豪情万丈。他站在街头,高声吟诵着那些让他心潮澎湃的诗词,似乎要让整条古道都听到他的声音。四个人悄然走过,他们并不觉得这个疯狂的男人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反而,他的热情感染了他们,让他们也开怀大笑起来。
他们一起去了一家小酒馆,点了几瓶烈酒,开始畅谈人生。元无有讲述着他的故事,让四个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在一场盛宴中品尝美食。
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天已经开始发白。然而,这五个人却毫不觉得疲倦,仿佛时间在他们之间失去了意义。
这个夜晚,他们在彼此的陪伴中度过,像是一场难忘的梦境,唯美却又短暂。但这种难以言喻的感觉,却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人的心底。
元无有在黑漆漆的夜晚里沉沉睡去,梦境中仿佛听到了嘈杂的声音,像是几个人在交头接耳,不知所言。等他醒来时,天已经亮了。他来到四人所在房间,却发现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些看起来破旧不堪的物品散落在地上。
旧杵上布满了斑驳的凿痕,仿佛曾经历过无数的战斗,而灯台则散发着微弱的残光,似乎曾见证过无数的生离死别。水桶和破铛则显得更加平凡。元无有顿时明白了,那四人原来都是这些物件所化,他们的诗句奇怪而独特,正是与他们的身份密不可分。
他想象着那些物品变成的人,或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或是在寂静的夜晚里孤寂地燃烧殆尽,或是在辛勤的劳作中默默无闻。每一件物品都有着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也都有着自己的命运。
元无有深深地凝视着这些物品,仿佛在倾听它们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许会在他的笔下变成一篇又一篇的动人。他默默地发誓,要把这些物品变成的人的故事,写成一部传世之作,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的存在。
元无有忽然想到,这家人或许都是一位读书人。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不失优雅。每当用杵捣衣时,他们都会吟诗作对,让这个看似平凡的院子充满了诗意。即使是打水做饭,他们也不忘在间隙中拿起典籍品读,享受着文章带来的愉悦。
这种书香气息也渗透到了这些老物件中。那根用了几十年的杵已经被磨得光滑,但它仍然散发出一股书香味,仿佛还在默默地诵读着古诗词。水缸上的几个字已经斑驳不堪,但它们依然在默默地诉说着一家人的智慧和日常琐碎。这处院子的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书香气息,仿佛它们都成了这处庭院的一部分,不可分割,也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