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谈“兵”(1/1)
百官到位,文东武西。
太子刘荣在文官之首,刘政以凉王身份上朝,站在了太子身后。
总管太监来福一声“皇上驾到”拉开了早朝的帷幕。
大夏皇帝身着龙袍从侧厅走到龙椅前,回身端坐,表情严肃不怒自威。
刘政看向自己这个便宜老爹,五十来岁的年纪,却是一副六十岁的面容,须发斑白,满脸褶皱。不过精神还算不错,两个眼睛神采奕奕。
刘温端坐在龙椅之上,扫视殿下文武百官,目光在刘政身上停留了片刻,而后收回。
“众爱卿,可有事启奏?”皇帝刘温声如洪钟。
“老臣有本要奏。”文官之列,站出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
众人的目光顿时集中在了老头身上。
这老头刘政认识,名叫董丘,官居内阁大学士,在刘政的印象中,是个不折不扣的顽固派,每日舞文弄墨卖弄文采,经史子集背的滚瓜烂熟,但却执拗于批判和贬低武官。
“董爱卿请讲。”刘温对这老头倒是客气,还用了个请字。
董丘上前半步:“老臣还是想说春闱之后增加武举的事情,老臣以为此事不妥。”
皇帝眉头一皱:“为朝廷选拔武官人才, 有何不妥?”
“太祖皇帝开基立业,至今已过百余载。我大夏建国初期,靠的是武将的刀马不假,但一百多年过去,如今已经不是开疆拓土的时期,即便是进行武举选出个武状元,又有何地方让他去施展能为?”
“此言差矣!”董丘的话刚说完,武官行列站出一位。
打眼看去,此人年近五十,生的人高马大。这人刘政也认识,名叫孙雄,官居骁骑参领。
“我大夏乃是太祖皇帝带着将士们打下来的,虽然现在国力强生,外敌不敢来犯,但也必须时刻做好防御。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能因为没有战争就放弃军队部署操练。陛下提出春闱之后增加武举,绝对是明智之举,不消几年必能为我大夏边防驻军输送更多的优秀将领。”
孙雄一席话,在场绝大多数官员包括文官在内都纷纷点头。
刘政也对这番话十分认可,尤其是那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董丘捋了捋胡须反驳道:“以我大夏现在的实力,蛮夷谁敢来犯?不打仗养那么多兵将干什么?”
“董大人怎能说出如此言语?”
“都不用争了。”刘温下巴一抬,轻轻说了一句,而后转头看向太子:“荣儿,你觉得此事当如何?”
刘政这时也基本听了个明白,皇帝想在春闱之后,增加一场武举考试,由原来的一场武举改为两场,与文举同步。
如今将这个问题抛给太子,看来是已经在教太子如何料理国事了。
刘荣挺了挺腰说道:“回父皇,以儿臣之见,增加春季武举非常必要。众所周知,我大夏是马蹄战刀打下来的天下。虽然现在蛮夷畏惧我大夏,但不代表他们永远不会起坏心思。为以防万一,儿臣以为,不仅要大开武举,还要扩充军队数量,以防祸患。”
刘温听罢,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就是这个小小的动作,刘荣真真的看在眼里,瞬间头上冒出了汗珠。
刘温道:“你想以扩充军队来防范蛮夷入侵,不能说不对,但也要考虑军事开支。”
“父皇教训的是,是儿臣欠考虑了。”
刘温忽然看向刘政:“政儿,想必你也听出来了什么事情,你也说说你的意见。”
刘政侧跨一步,对着刘温施礼:“儿臣叩见父皇。”
“说说看。”
“武举应当举行,而且还要高规格举行。但是所选人才不能是平庸之才,当属人中龙凤,有以一敌十的风范。培养一个文人墨客不需要几年,但是培养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却要十年二十年之久。”
“另外,儿臣觉得军队数量应当适当减少。”
刘政话刚说到一半,太子忍不住了:“四弟这是哪里话来?若是削减兵力,他国来犯当如何应对?”
武官行列更是骚乱起来,纷纷议论凉王别有用心。
刘政转头看向刘荣:“谁说削减军队数量就一定会减弱作战能力?”
“四弟的意思是,要以少胜多?”
刘政摇摇头:“古来征战,以军队数量取胜,实乃下策。岂不闻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想要保我大夏山河无恙,自然是要以上策用兵,让敌人连攻打我大夏的念头都不敢有。”
“便是上兵伐谋你也得有兵可用才行,兵力不足,再有谋略也是纸上谈兵。”
刘政微微一笑:“如果军队战力与兵力划了等号,还要谋略干什么?这‘兵’字,难道只是说的兵力数量吗?”
大殿上的气愤一下子紧张起来,刘荣阴沉着脸看着刘政,刘政不卑不亢的一句接一句的回应。
龙椅之上,皇帝刘温倒是诧异,印象中自己这四儿子没有这么高的学识啊?可今日朝堂之上所说的话,看似信口雌黄,但仔细琢磨,确实有些独到见解。
皇帝开口道:“政儿,那你来说说,这‘兵’字到底应该作何解释?”
刘政转向刘温,恭敬的回答道:“以儿臣看,这‘兵’最起码有三个含义。其一,指的自然是军队,这个不必多做解释。其二,指的是作战器械,《说文》有云:兵,械也。其三,指的便是谋略,《列子》有云: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
“由此三点,再结合如今太平盛世,儿臣以为有三事可为。第一,以更严格的武举选拔更高水平的将军作为战事储备。第二,改良作战器械,既能削减兵力,又能大大提高作战能力。第三,提高现有将领作战指挥能力,谋略本领,以智谋韬略,带兵胜敌,甚至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席话说完,再看殿下文武百官,哪里还有摇头反对之声?各个挑大指点头称赞。
皇帝刘温更是开怀抚掌大笑:“好好好,政儿有此番见解,实属不易。看来前去凉州几个月,你成长了不少。”
刘政脸不红心不跳的说道:“儿臣时刻不忘父皇教诲,每日读书不辍。”
一旁的太子刘荣,此时已经憋得面红耳赤,气的压根儿痒痒。父皇居然夸赞刘政,这让他很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