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 章 扶不起来的阿斗(1/1)
【相比于诸葛亮在军事和治国上的才能,历史上也有不少在军事和治国上有作为的,但是真正让诸葛亮名垂千古,当为“千古第一丞相”的还是他的高洁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就是诸葛亮的人生写照,一提到这句话,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名字就是诸葛亮,再无其他人,谥忠武,后世人尊称其为“武侯”他是z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臣和智者的代表】
从秦锦的一大段话中能看出来后世人对于诸葛亮是有多么的喜爱,秦锦想到当初学习《出师表》全文背诵的时候并未体会诸葛亮的心情,只觉得为什么要写这么长啊。
现在再读已能体会丞相的心情,奔向注定失败的战场,对于刘禅的不放心,对于蜀汉的忧虑,言辞恳切,细细交代,放不下心中的蜀汉,放不下那个少年君主。
秦锦播放出小视频,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时期病逝于五丈原的视频,视频中的诸葛亮望着眼前的蜀汉士兵,抬头又望望,眼眶中全是泪水,匡扶汉室的梦,该醒了。
不知道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心中想的是未完成的汉室兴起之事,还是那个少年君主。
小视频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弹幕,覆盖了整个画面,“丞相,保重啊”
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占据了整个屏幕,已经完全看不见后面的视频,后世人以他们的方式纪念着这一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
【秦始皇:虽得明主,却未占据天时地利】
想要统一天下,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
看着这些令人震惊的弹幕,诸葛亮热泪盈眶。
“亮,有负主上所托,有负蜀汉百姓期望 ”
“孔明已尽心,是我蜀汉未得天时地利,如今不同往日,必能光复汉室”
【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得人民纷纷请求为诸葛亮建立庙宇,每逢节日祭拜诸葛亮,当时人对于诸葛亮得评价是非常高得,就是曹魏的一些人对于诸葛亮也有着极高的评价,像是唐诗与宋词中有大量歌颂诸葛亮的诗词】
“一生,足以,只可惜再也不能光复汉室”
最后一次北伐的诸葛亮看着天幕,在听到前面的他死在五丈原,姜维忙慌着去请太医,被诸葛亮制止,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之所以现在还未死,只是想要听一听那少年君主最后的下场,听到后世人对他的评价,虽高兴,但遗憾不能匡扶汉室,不能完成主上的遗愿,不能再看看那个少年君主。
【既然提到诸葛亮,就来说一说那个与诸葛亮挂钩的刘禅,《三国志》中关于刘禅的记载少之又少,大多是诸葛亮说刘禅天资聪颖的话,对于刘禅这个人,他在历史上的存在感不强,三国时期人才辈出,更不要说他还有一个辅政丞相干到千古第一,由此他的存在感更不强】
【关于他,后世人说的最多的便是“扶不起来的阿斗”和“乐不思蜀”辜负了丞相的一片忠心,辜负了蜀汉的意志等等,在263年蜀汉灭亡,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县公】
【要说“乐不思蜀”的来源还是当时司马昭招待刘禅和蜀国的臣子,放起蜀国之歌,蜀国的大臣们因家破人亡而泪流满面,只有刘禅还在把酒言欢,司马昭和大臣们感到好奇便询问他为何不思念蜀国,他言“此间乐,不思蜀”,这个故事也得了个“乐不思蜀”典故】
【司马昭放下戒备之心,将其留在洛阳安度晚年,271年刘禅去世,由此刘禅成为玩物丧志、不思进取、乐儿忘本得代表】
秦:秦始皇紧皱眉头,虽然早知道不是每一位亡国君主都有勇气厮杀最后,实在不行以身殉国这样的勇气,但这“乐不思蜀”确实是太过于没心了。
【李世民:完全忘记了蜀汉得意志,不知道这刘禅是真傻还假傻,正好戳中司马昭得心,本要杀他以绝后患,没想到刘禅居然是这样的人,杀他都没兴趣】
【后世人常用“扶不起来得阿斗”来比喻懦弱无能,扶持不起来得人】
【朱元璋:别说,还挺形象的,阿斗不就是这么一个人】
三国:听到秦锦说起阿斗,刘备真的没想到阿斗最后投降,还说出那样的一番话,他真的是恨不得阿斗那个时候就死在那里,他辜负了蜀汉的期望,辜负了百姓的期望,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一直都知道阿斗的性子,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
【赵匡胤:或许是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朱棣:要说倒霉的是姜维,挺可惜的】
【李世民:对,可惜了,姜维,一身本领未得尽情施展,应该让丞相将姜维也写在《出师表》上的】
【朱棣:没办法,时间对不上】
【李治:刘禅此人在胸怀方面还是挺大的】
“姜维”
诸葛亮和刘备听到这个名字,赶紧让人去查查军中有没有叫姜维的。
提到刘禅,两人对视一眼皆看到眼中无奈的神情,也许在太平盛世能成为一个守成之君,但可惜这是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