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英国公张辅(1/1)
永乐十五年的第一天,整个大明,有很多人过得不舒服。
太窝囊了,实在是太窝囊了,大明自立国以来,还从来没有如此窝囊过,竟然让一个蒙古部落的小王子给落了面子。
而最关键的,是陛下竟然就这样放任不管,甚至还刻意压制所有人的情绪,实在是让人无法理解,让人心生愤懑。
成国公朱勇等武将更是想直接调兵,将那脱欢的三千兵马给吃下来,管他什么后果,我大明的面子就是最重要的,今日在那么多藩国使臣面前丢了面子,总得找机会找补回来才是吧?
只是可惜,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他哪怕贵为国公,同样也没有权利调兵,只得喟然长叹,等着以后看能不能找到机会报仇雪恨吧。
而那些外国使臣,同样对这一幕感到意外,他们不禁开始自我怀疑,要不要对大明如此尊重?今日看来,这大明皇帝实在是很有些内忧,要是趁此机会,蚕食大明边疆,他们应当也无暇他顾吧?
各种人各种心思百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可就是无人能制止脱欢。
所以到最后,脱欢不仅展现了自己的风采,还从容的离开了,没呆上两日,便带着太宗皇帝赐予的巨量金银铜铁,租了数十辆大车,从容渡过大江,与那三千兵马汇合,一路向北而去了。
而在南京南边不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健壮的汉子,不苟言笑,面容刚毅,美髯足有六寸长,即便是到了中年,依旧是气势雄浑、屹立如山。
而此人,正是张辅,朱棣后时代唯一一位名将,历经四朝,联姻帝室,累加光禄大夫、左柱国,只是最后千古英明,被英宗埋葬在了土木堡。
前些时候,张辅得皇命,要其将征安南的事物交接,回京城练兵,他在交接完事务之后,便拉着自己的嫡系,一路紧赶慢赶,而到了江苏境内的时候,他又得到了陛下的旨意。
与铜面人配合,以铜面人为首,张辅为辅,截杀脱欢及其三千精锐蒙古骑兵。
张辅觉得非常离谱,想要截杀三千蒙古骑兵,还是在大明腹地,只是这么些人,现实吗?
说实话,他张辅也算是一代名将,对于战争有这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以陛下计划中的配置,想要杀这三千人,他实在是想不到应该如何做。
在他的认为里,将周边数县坚壁清野,然后让三大营的精锐,调两万来,毕其功于一役,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有这样,脱欢才没有可能逃出去,才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受苦受难的,只有周边几县民众而已。
而让张辅有些不爽利的是,他堂堂国公,竟然要听命于一个连真面目都不敢示人的人物,实在是让人无法接受。
他当然听说过铜面人的故事,而且越靠近京城,听到的次数就越多,什么武功极好,能应对郑和和王安的联手对敌,一人入阵,能杀五百人;手中还有一支不过百人,但是能跟三千人交锋的强悍军队。
反正就突出三个字,离谱。
所以对于这么离谱的事情,张辅自然是持怀疑态度,他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人存在,如果有,肯定在最开始就已经展露行迹了,为何却在不久之前才突然扬名。
只是陛下在圣旨当中的措辞极为严厉,他也知道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只能遵从。
那就看看!这铜面人,到底有什么本事,能让陛下委以重任。
他转过头,看着身后的两千精锐士卒,这些,是他的嫡系,张家军,无论他走到什么地方,这支军队,都会跟随着他一同前往。
“全军听令,全速前进!前往洪泽湖!”
……
洪泽湖是华夏第四大淡水湖,在南宋时期,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所以凡是皆有利弊,当初黄河夺淮入海,使得神州大地生灵涂炭,但是却也创造出了洪泽湖这样的大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属于淮河长江流域的关键水域,渔业丰富,素有‘日进斗金’的美誉。
即便在此时,洪泽湖周围也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极为富饶。
脱欢带着他的三千兵马,跨越大江之后,便一直铺陈探马,当发现大明朝廷只是派出小股兵马缀着自己之后,那颗悬着的心,才算是真正放了下来,只要度过淮河,此去便是一片坦途。
黄河大段已经封冻,皆时只需要裹住马蹄,便可从容渡河,而渡河之后,便是天高海阔,无人可以限制了。
所以既然前路一片光明,脱欢也懒得紧赶慢赶,弟兄们本来就身居甲胄,况且没人都携带了近二十斤的金属,以及各类从中原采购的必须平,急行军不仅消耗马力,还会消耗人力。
何况这次朝贡,他也算是看出来,这老皇帝已经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已经失去了锐气,偏偏他又掌控了绝对权利。
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大明的所有对外策略,都应该是软弱无力的,所以他这次回去,应该不会有任何危险。
就这样走了几日,并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只有少量军队盯着他们,多半是看他们行事是否规矩,这些种种迹象,让脱欢变得更加从容。
当然,脱欢也并没有打算对沿途的百姓出手,这样做不仅没什么好处,反而可能会惹得大明不快,即便是要沿途劫掠,那也得等到过了淮河之后。
可就在这时,派出去的探马回来了一骑,这人下马跪地,朗声说道:“王爷!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