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阳城引路人 > 第37章 必夺回!

第37章 必夺回!(1/1)

刘英交待了那十八年来所了解的寻宝会的详细情况。

寻宝会成立在动荡十年刚结束之时,当时的创建人一共有七人,陈启、马先民、廖国智三人为主要人员,陈启死后,寻宝会在马先民的带领下发展成华夏境内颇具实力的倒卖文物团伙,后来改革开放外国资金大量涌入华夏市场,各式各样的外资对我华夏文物虎视眈眈,马先民从中看见了巨大商机,寻宝会便在那会日益壮大,乃至一步步成为国之窃贼。

刘英在见过云路两人后第二天便安详闭目,结束了她传奇又伟大的一生。

不久后在阳城乃至整个华夏文玩圈里流传出一份清单,名叫刘英的清单。

华夏国流失海外的国宝——必追回!

联合國科教文组织曾调查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多达167万件。在上世纪,除了我们熟知的洗劫圆明园、故宫,一些来华外国人还以建交科研探险等名义盗走大量珍贵文物,且全都是珍品中的珍品。

文物学者林树中曾说:“清末民初是文物流失最厉害的,就像黄河决堤一样,中国的顶级文物不断流向海外,那是中国文物的灾难,也是让人难忘的国耻。”下面就来盘点几大流失海外的顶级国宝。

以下便是必追回国宝清单:

一: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制兽首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这十二生肖铜像,是璀璨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也是苦难中华历史的一个缩影。后来,中华民族日渐崛起,国家文物开始了“回家”之路。

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鼠首和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无偿捐赠。经多方联合努力,七尊流失曾首铜像从海外寻回,回归祖国,分别是:

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剩余五尊仍下落不明。

二:《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为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绘作,是现存较早的中国画长卷,长348.2cm、高24.8cm,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它之所以出现在大英博物馆,也要从1860年圆明园的那场劫难说起。清朝慈禧时期,《女史箴图》收藏于圆明园,这幅珍宝是英军上尉盗走的。说来可笑,上尉看上的并不是这幅画,而是画上的玉扣。他带着《女史箴图》去大英博物馆估价,管理猿意识到了画作的珍贵,以25英镑的价钱购得此画。自此,经历战火的《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安了家。

由于《女史箴图》画幅尺寸很大,而西方国家对中国卷轴画一窍不通,他们为了便于收藏,将《女史箴图》切割成几部分,对它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破坏。为保护《女史箴图》,大英博物馆每年只展出3次,展出时长不超过8周。

三:《历代帝王图》

《历代帝王图》是由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历史人物肖像画,现仅存后人摹本,藏于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中。该画从右至左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汉光证流、魏文帝曹不、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宣帝陈预、陈文帝陈倩、陈废帝陈伯宗、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场帝杨广。

该画作为肖像画经典作品,帝王气势和内心世界展露无遗,色彩审美登峰造极,代表了初唐人物画的最高水平。在古代绘画史甚至是中国文明史上,都是极具代表性意义的作品。

1931年,梁弘志将《历代帝王图》以6万元大洋卖给了美国人邓曼·罗斯,1946年抗战胜利后,国民証府以汉奸卖國罪枪决了梁弘志。但國宝级文物《历代帝王图》从此遗憾流失海外。

四:《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缮、姚广孝等主持编纂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朱棣决心修一部巨著彰显国威,造福万代。这部历时5年完工的巨著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永乐大典》的3.7亿字,都是书手们用明代官用楷书“馆阁体”一笔一画抄写出来的。大典中所绘山川器物也全用白描手法。国外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大典》正本在嘉靖皇帝去世后便失了踪迹。大典现仅存800余卷副本,大部分惨遭浩劫,毁于火灾战乱,散落于世界各地。庆幸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三次向我国返还了《永乐大典》共计64册,民註德国返还3册,它们中的一部分,终于在中华民族兴盛之际,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五:《丧乱帖》

《丧乱帖》,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的行草书书法作品,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丧乱帖》的内容写的是王羲之先墓被一毁再毁的无奈和悲愤之情,帖中字字含情,句句悲愤。世间公认,书圣王羲之没有真迹存世,我们见到的其“作品”,几乎为唐代钩摹本,《丧乱帖》也是。现存虽为摹本,仍是无价之宝。唐代摹刻技术很高,笔意俱存,宛如手写,也可窥见王羲之书法面貌。

《丧乱帖》的珍贵之处,在于其完整地表现了王羲之书法由行入草的过程。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用笔雄浑又兼飘逸,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化。虽是勾填,却栩栩如生,细细品来,笔法上的精深造诣,给观赏者带来美不胜收的愉悦感。《丧乱帖》流落日本一千多年,一直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之内。

六:《帝后礼佛图》

《帝后礼佛图》是洛阳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东壁上的浮雕。它创作于北魏年间,是北魏宣武帝为了纪念父母而修建,是中国古代浮雕的重要作品。该浮雕与真人等高,真实再现了孝文帝及皇后庄严虔诚礼佛的场景,两幅浮雕千百年来深情对望,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上世纪30年代,帝"和"后"两组礼佛图在宾阳洞中被挖去,被盗卖至国外。现其中之《北魏孝文帝礼佛图》藏于美国纽约市艺术博物馆,《文昭皇后礼佛图》藏于美国堪萨斯市的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当时的大都会美术馆主任普爱伦在龙门石窟拍下照片,找到北京古董商岳彬,要他凿下运往美国。岳彬联络当地人将石刻凿成几麻袋碎片,然后在北京拼凑组装运往美国。

无论从艺术史、宗教史的角度去考察,还是从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去估量,帝后礼佛图都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七:曜变天目茶碗

曜变天目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南宋的传世孤品,后流传到了日本。日本人形容这个碗为“碗中宇宙”,里面神绮的曜变图案神妙莫测,如同置身于深夜海边看到的璀璨星空。

曜变天目茶碗的烧制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因为曜变花纹对窑温、烧造气氛等条件要求极高,所以极为难得。据说这曜变天目茶碗本有两只,流传到日本后,其中一只为织田信长所得,可惜此宝物不幸毁于杀伐征战。另一只如今收藏在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中。很多人用现代技术仿制这件国宝,结果却无一成功,世界上仅此一件了。

八:唐昭陵六骏石刻

唐昭陵六骏石刻,是为纪念六匹随唐太宗李世民征战疆场的战马而刻制,立于陕西省礼泉县唐太宗昭陵北司马门内。六匹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雅”、"飒露紫"。李世民在自己陵前设置“六骏”,其目的在于向世人突出自己在开国过程中的作用。

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刻在1914年时被盗,流失海外,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其余四块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六骏是集历史、考古、艺术、社会价值于一身的国宝文物,显示了大唐王朝的盛世雄风,是封建社会国力蕞强盛时期的历史产物和见证。

九:双羊尊

双羊尊,是商代晚期的青铜器。这件双羊尊造型独特,由两只背部相连的小羊组成,两只羊各探向一方,方向截然相反却又无法分离,两只羊共用四只脚,展现出写实又浪漫的艺术风格。

这是目前世界上绝無仅囿的两件双羊尊之一,于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流失海外,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中。

十:商虎食人卣

虎食人卣,也称“虎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酒器珍品,也是现存知名、有价值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之一,堪称国宝中的国宝。

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共有两件,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十一:青铜鎏金佛塔

青铜鎏金佛塔,清朝文物,塔高约2米,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设。

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顶部为日、月、伞和三宝,代表佛教中理想的天界,中间的半圆体有一佛龛,佛龛中为释迦牟尼像。鎏金佛塔流失法国,源于140多年前的列强火烧圆明园。真品收藏于法国枫丹白露官中国馆。

泱泱华夏,巨龙打盹之时列强挥舞爪牙强行掳掠,导致国之重宝无数流失海外远离中华,如今我华夏虽然日愈繁华,切莫被眼前小有成就所蒙蔽双眼,无数国之重宝仍然躺在他国博物馆,无数海外孤儿仍在渴求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我辈诸君、革命还未成功!

南坟闪婚成宠:老公竟是千亿富豪拭三尺青锋,剑道万古我为王柯南:今天也在和酒厂抢男人囤货:带着萌娃打造末日堡垒维度游戏:单机游戏玩家凡人修仙:师尊,我不想努力了锦城异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