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文官或者武官?(1/1)
当然话也不能说的特别绝对,毕竟明军也不是没有出现过比较合格的帅才的,在这种畸形的体制下依旧出现了能够指挥大兵团做的武官。
后世争议比较大的毛文龙,先不说东江镇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但是毛文龙确实能够指挥大军作战,在敌人后方打游击。
结果是什么呢?在辽东将门和袁都督以及东林党几方的配合下, 在自己的地盘上让人给砍了,此时他实际领兵的数额已经过万,如果继续发展下去,那真是一个大兵团。
整件事情中最令人疑惑的便是内阁的态度,内阁既没有明确的反对,也没有明确的支持,然后就让人砍了。
在如此降智的操作下,皇太极入关,原先由毛文龙带领的东江镇反了!
文官凌驾在武官的头上,在总兵的职位上,先后出现了总督、总理、督师等等头衔。
这些头衔就相当于后来的兵团、以及方面军总司令。
这些事情你就是运输大队长来干,他也干不了让张群和陈布雷领兵去和101打仗!
张群此人不就和明末的许多文官类似吗,文人圈子里面说他晓畅军事。
之所以说是晓畅军事,无非就是在日常吹牛皮的时候喜欢讨论军事,简直就是老母猪戴胸罩,一套又一套,把人说的一愣一愣的,然后就派他上了吗。
这水平还比不上那位招募了海贼征服了其它海贼的那位人物呢,至少人家嘴皮子了的。
山西的煤老板还知道有些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干呢,这些人苦读四书五经也不知道读到哪里去了。
可惜那时是只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式的唯物主义都没普及。
但凡普及了这些人也该知道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古代文人就是给他一座矿山都是浪费。
当然文官里面也是有能打的,不过很大原因也是明初的制度限制了武将和军队的战斗力。
明朝建国后,但凡出兵打仗,施行的是“专征”制度,特别是在卫所制度稳固的中前期,都是由各卫所出兵,组成军队,然后再由德高望重的大将挂帅出征。
这样做的弊病,自然就是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除非将领本人极其厉害,否则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然受损。
明朝开国早期,承担“专征”职责的,多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比如徐达,李文忠,蓝玉等人,这些人有实力有威望,三军自然服气,打起仗来更是捷报频传。
但这套制度的漏洞,到了朱元璋死后不久的“靖难之役”里就暴露无遗,当燕王朱棣扯旗叛乱后,拥有全国军事力量的建文帝朱允炆。
三次调动百万大军北上,围歼只有十数万人马的朱棣,他同样采取的是专征制度,但选择的人选,却是毫无军事经验的李景隆。
结果明军大败亏输,近百万人被只有十多万人的朱棣打的全军覆没,最后连皇位都被朱棣夺了去。
朱棣登基后改年号为永乐,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登基后第一次对北方蒙古的征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当时他给予国公邱福专征大权,命他统兵十万征讨鞑靼,结果邱福轻敌冒进,反而全军覆没。后来的五次北征,吃了亏的永乐皇帝不敢再委以他人,全是自己亲力亲为。
皇帝亲征,亲力亲为是好事,但是老家没人管就容易出事。
五次北征草原的壮举,成就了他“马上皇帝”的赫赫荣光,却也给他的儿孙“挖了坑”。
他的重孙子明英宗也学他的模样亲自“专征”,结果没征赢不说,自己反而被敌人瓦剌给“蒸”了——土木堡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专征的明英宗本人也当了俘虏。
到二十年后的成化年间,明朝发动对河套鞑靼部落的大规模进攻,然而最早担任专征任务的,都是诸如公爵朱永这样的职业军人。
然而几次出征,却最终劳而无功,真正为明朝完成目标的,却是一位真正的文官——三边总制王越。
他在成化年间两次发动战役,取得“咸宁海子大捷”,因功被封为咸宁伯。弘治年间,一样是他总制三边,取得击败蒙古达延可汗的贺兰山大捷。
以至于蒙古骑兵看到他的战旗,竟会吓得望风而逃。
嘉靖时期的边将谭纶也是进士出身,照样杀的蒙古人铩羽而归。
可惜王越本人因为与宦官汪直交好,晚年又结好宦官李广,以至名声受损郁郁而终。但如他这样文官统兵的模式,之后却越来越多,王越之后接任三边总制的,是同样以军事才能著称的文臣杨一清。
到了嘉靖早期,在北方战线上对蒙古作战战功最卓越的,也同样是总制三边的文臣曾铣。
而在东南的抗倭战争中,虽然后人津津乐道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的卓越战功,但成功驾驭他们,并赢得战争胜利的。
却是先后担任浙直总督的胡宗宪与谭纶,尤其是谭纶,他不仅是戚继光的老上级,更是戚继光的亲密战友,在嘉靖,隆庆年间,世人说到戚继光的战功,总是以“谭戚”并称。
到了“万历三大征”时期,为明朝平定播州的,是文官梁梦龙。
为明朝最终奠定抗倭元朝战争胜利的,是文官刑阶。
而即使是被后人诟病颇多的明朝——后金战争里,给予后金重创的方面大将,同样也多文官。
且不论有争议的孙承宗袁崇焕,毫无争议令努尔哈赤苦不堪言的熊廷弼,同样也是文官。
而在崇祯时代开打的明朝镇压农民军战场上,给予李自成等农民军最惨重失败的,诸如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大将,一样都是文官。
但是文官带兵的问题也很明显,他们比那些武官更不好直接掌握军队,就比如卢象升的主力部队基本上就是自己的标兵营。
不过不得不提一点,有很多时候,除了像谭纶这种直接上阵砍人的之外,大部分文官一般都是躲在后方摘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