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暂别大云村(1/1)
“那不需要花银子了?”周氏听得惊讶,有些不太理解。
“娘,这就是租与典的不同之处。租房的话自然这银子给了就给了。可典房却不同,就如典当物品一样。”叶以欣笑道。
“啊,你这么说我就懂了。那是不是说如果他没银子赎回,这宅院就归我们所有了?”周氏追问道。
“那是自然,不过十两银子而已,阮掌柜不至于赎不回的。”叶以欣赶紧打消周氏的臆想。
“欣儿,你年后就打算在县城住,不回村了吗?”叶老二神色有些黯然的道。
“爹,许多赚钱的门路还是在县城更容易些。村里有闲钱的人家毕竟少嘛。志远读书也省着浪费时间在路上。”叶以欣安慰道。
“姐姐,志义也想跟我来县城读书,他说平时还能帮着烧火、洗衣干活。”志远见爹娘和叶以欣说话,他也凑了过来道。
“可以啊,你们兄弟俩感情倒好,半刻钟也离不开。”叶以欣瞧了瞧躲在志远身后的志义调侃道。
“欣妹妹,既然他们都来县城,你看我能来吗?我什么都能做。”叶小莉也不知道在哪躲着,忽然跳出来道。
“行,行,愿意来县城住的都可以来。”叶以欣有些无奈,又有些欣慰的道。她本来还担心各人在家习惯不愿意来县城,看来多虑了。
“欣妹妹,我想接杏花来县里。裴老大人府上暂时不需要人,我想让杏花搬来在你这里暂住,你看会不会为难?”叶良才也拉着杏花道。
“刚才良才和我商量过了,我也不会白住,家里的活只管全交给我就行。”杏花眼带期盼的也道。
“哈哈,可以呀。我正愁没人主持内务呢。嫂子你若不提,我也不好意思叫你来。”叶以欣脸上笑意更浓。
其他人还好,杏花比较敏感,叶以欣对她的态度最为热情,以防她乱想。再说她也确实是做家务的好手。
“你们这一个一个都来县城了,那村里怎么办?”叶老头和王氏也走了过来笑道。
“要不阿爷阿奶也来吧,这院子虽然不大,房间却尽够住了。”叶以欣见两位老人过来就邀请道。
“我们老胳膊老腿儿的就不来了,倒是芳儿带着桃丫来呆阵子可好。”叶老头指着叶芳说道。
“阿爷你不说我也会请小姑来的,她做成衣在县里活会更多。”叶以欣点头应道。
叶以欣看了看,除了叶小晴和叶小兰,叶家的第三代人都跑县城来了。还有周家的阿香阿玉。
这么一来,算上叶以欣自己,足足有十个人住在县城。不过这也是叶老头愿意看到的,毕竟子孙有出息能脱离乡村,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并没有准备铺盖,叶家人只在新宅院里热闹了个把时辰,还是赶回村里去了。
长者们离开,这些小辈可就撒了欢的玩起来。众人又说又笑的再折腾了个把时辰,总算是渐渐安静下来。
叶以欣老实不客气的分派起各人的任务。
叶良才带着杏花,去采买各屋缺少的物件和家具;叶志远带着跟班小弟志义自行收拾书房,他们都住在东厢房。
阿香阿玉继续收拾所有房间,打扫整个宅院。叶小莉虽然平时懒散,却是个拎得清的,就负责统计房间、现有的物品等事。
叶以欣和这三姊妹住西厢房。
小姑叶芳带着桃丫住在正房,毕竟她是宅院里唯一的长辈。叶芳推脱了几句,叶以欣执意让她安心住。
叶芳又是无奈又是感激,暗下决心一定照顾好这些叶家第三代的孩子们。
叶以欣也自有她的打算,虽说长辈们都回村了,但离县城又不远,隔三差五也会来小住,也省着现腾房。长辈们来了都住正房去。
若是来了亲戚,男的住东厢房,女的住西厢房。若是以后赚得银子多了,说不定还要买仆人就可以安排在倒座房。
叶小莉感兴趣的事,做起来又快又好。不多一会儿的功夫就统计好了。
如今整套“叶宅”倒座房有屋四间;东、西厢房有屋三间;正房有屋三间,左右各有耳房一间。总共十五间房。
宅子并不大,所以却没有后罩房,也没有抄手游廊。只在院中有青石小道一横一竖成个十字连通各房。
院中被小道分割成四块地。别人家的庭院通常种些树林,又雅致又有情趣。这阮家毕竟不是中原人,却是布置的有些另类。
正房前的两块地如今光秃秃的,但是却起垄。看样子原来是种菜用来着。另外两块地,一块挖了个小水塘,桃丫在庭院玩时就差点掉进去。
西厢房这边的一块地倒是种了棵三米多高的丁香树。树下有张一米见方的石桌,另有四个石墩子。
毕竟不是买下的宅子,不能随意更改别人的建筑,叶以欣也就不打算重建了,只在现有的基础上改造。
她和叶小莉商量着等开春了,将原来的两块菜地种上各种花卉。那个小水塘拾掇下养几尾金鱼之类的。
在村里生活,小孩子更自由些,可以满村满山的野。在城里虽然没那么大的活动空间,但也相对住得精致、干净。
然而随着接触的人群发生变化,以后遇到的人和事也会更加复杂。在大云村不过是东家长西家短的小事罢了。
就是有过语言冲突的婆子、婶子都只能算是些鸡毛蒜皮。最为惊险的就是上次桃丫遇到拐子的事。
至于什么前姑父刘铁、卖豆腐的张婶子和她婆母杨氏、凶恶的黄屠夫父子、下作的罗秀才一家、重男轻女的外公周老头等会接触得更少。
乡下终究是民风淳朴的,乡下那点事也总是小打小闹的。大云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全年辛苦劳作的农户,没有太多闲空搞事。
在城里厮混可就不同了。三教九流,百行百业什么人都有,什么事都可能碰到。
哪怕只是个县城,仍然是水浅忘八多。能住在城里的,多是比较有闲的人。什么官员小吏且不说,各种吃官饭的差役就过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