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棉花和粮食(1/1)
范成大接着说:“江西大灾至少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灾年过后,土地荒芜,百姓外逃。今年,明年,甚至后年,恐怕江西都不能保证自给自足,仍需朝廷拨付钱粮。大宋粮米产量虽然不低,总要有充足储量,以备不时之需。臣斗胆直言,只要咱们避免冬季作战,没有棉衣,不会有太大影响。要是没有了粮米,不论什么时候,后果都十分严重。请太子三思。”赵盏说:“两千亩能产多少粮食?能影响到大宋的粮食储备吗?”他问赵汝愚:“副相,你管着户部,你说说,会影响吗?”赵汝愚说:“不会影响。但以后若是再增加,难免会有影响了。”赵盏说:“大宋境内每年都在开荒,增加新的耕地种植粮米。棉花种植面积增加了,粮米种植面积也在增加,难道承担不起百姓和兵士的口粮?”赵汝愚说:“可大宋的人口也在增加,未必能够满足。”赵盏有些恼,喝了几口茶才平静了些。“两千亩耕地,我不是没算过。四五百户人家的口粮。大宋一千余万户,这几百户怎么就满足不了?一户省出一粒米,莫说几百户,分给几万户人家都够吃了吧。春天时候,我说种棉花,你们就不答应。磨磨唧唧好些天才分出一百亩给我。现在棉花丰收,已经证明棉花可以大量种植,怎又出幺蛾子,到底还要我怎样?都跟我作对吗?”
赵盏的脸色不好看。赵汝愚和范成大不敢接茬。显然是这位太子在别处受了气,偏赶上他俩运气不好受了训斥。八成就是因为上午的事,都猜到几分,却不便多问。议政厅里格外安静,赵盏长长的舒了口气。“继续说事。别因为我发了脾气就不敢说。畅所欲言,不怕说错,就怕不说。都说说。”留正说:“臣以为太子和副相说的都有道理。但臣管着枢密院,该为大宋将士考虑,臣站在太子这一边。为将士提供过冬的棉衣棉被迫在眉睫。军官还能多一层抹布衣,官阶再大些,穿鹿皮袄,羊皮袄。而士兵只能着单衣,靠着身体去捱着。每个冬天,都有兵士因为寒冷患病死亡。若是冬季野外作战,必定会更多士兵冻伤冻死。鹿皮羊皮数量稀少,不可能大量装备。每位士兵多装备一套麻布衣防寒效果不如棉花。何况,制作麻布衣也得种麻。所需耕地相比棉花,只多不少。大宋若是不想着收复故土,只在江南作战,倒是不用考虑将士防寒了。至于避免冬季作战,战事什么时候发生,岂是能够预料的?”范成大说:“枢相讲的有道理。但若粮食和棉衣只能选择一个,枢相认为是粮食还是棉衣?”留正说:“当然是粮食。但太子计算的不错,增加两千亩耕地种棉花,不过是四五百户的口粮。不会威胁到大宋的储粮。”范成大说:“话是这么说。要是只增加两千亩,今后不再增加,我绝不反对。”赵盏说:“我可以交个底。今年增加两千亩,明年还要增加,后年也要增加。什么时候够了,便不再增加。只要不够,就要增加。”范成大不语。留正说:“两千亩棉花要是能为二十万将士装备棉衣,全部装备后不需几年。棉花够了,此后仍可以重新种植粟米。”赵盏说:“刚是我算的不够严谨。只为将士装备棉衣棉裤或许够了。算上棉鞋和棉手套就不够了。我的设想是每位士兵装备棉衣棉裤,棉鞋棉手套,还有一套棉大衣。两千亩棉花地,顶多装备十万人。要是算上棉被,棉褥子,或许只够装备五万人。”范成大与赵汝愚对望一眼,赵汝愚说:“如此必定会影响大宋的粟米产量。臣不敢赞同。”赵盏说:“今天商议的内容是今年划出两千亩耕地种棉花,还没议到明年。两千亩耕地不会影响储粮,你反对什么?”赵汝愚说:“莫说两千亩,两万亩,二十万亩也不会影响。算下来,二十万亩耕地不过是四五万户的口粮。大宋总人口一千三百余万户,不出意外,养得起四五万户。臣担心的是,太子划出耕地,不会仅仅是二十万亩。今年划出两千亩,明年是不是会划出两万亩,后年会不会是五万亩。夹在一起,远远多于二十万亩。今年开了这个头,以后该怎么收?能不能收的住?太子若是能给出一个上限,则是最好。”
赵盏沉默片刻。“副相说的不错。我却不能设定上限。因为我的目标是先为大宋将士装备棉衣棉被。今后,我要为大宋所有需要御寒的百姓提供棉衣棉被。到底需要多少棉花耕地,我没算过,恐怕二十万亩未必够用。但棉花与粟米不同。粟米每一天都要吃,每一年都在大量消耗。棉花做成棉衣棉被后,用个三五年不成问题。今后也只需少量补充,不需要大面积种植了。我们生产棉花的速度只要比百姓更换棉衣棉被的速度快,便是一个好的循环。”赵汝愚说:“缝制棉衣棉被,还要消耗许多麻布。麻也要耕地种植,这会大量减少粟米产量,这关乎大宋的粮仓。”赵盏说:“这是我们早晚要做的事。我也知道不能太急,要有万全之策方可实行。”赵雄这才开口道:“若是大宋将士把兼并的耕地退还,朝廷租给农民,种出粟米也好,棉花也好,都能充实国库。不敢说满足全部大宋将士的棉衣棉被,定可以解决大部分人的需求。只是不知太子陛下有没有这个决心?”赵盏心说:“赵相还在惦记军队退还耕地的事。”他说:“赵相,今天咱们不商议此事。”赵雄说:“看来太子还在犹豫。”赵盏说:“决心我早下了,还需要合适的机会。”赵雄说:“元日将近,想来官家会在年后将大位传给太子。在此之前归还耕地,是以官家身份,在此之后,便是太上皇的身份。两个身份不同,天差地别。若是太上皇归还耕地,怕是没有太大力度。臣建议,太子当真有决心,还需尽快些。以官家的军中威望,最合适不过。错过这次机会,将来未必会出现官家这样有军中威望的皇帝了。时机错过,以后难做。”赵盏说:“我记下了。这件事保密,不许外传,我自会想办法。”
赵盏说:“今天还是商议眼下提案。不考虑军中兼并的耕地,今年先划两千亩种棉花行不行。”他接着说:“只为大宋六十万将士装备棉衣棉被,暂时不想太长远。按照两千亩装备五万人的标准。别分着来了,我直接要求两万亩耕地的棉花。岭南气候炎热,除了仇帅的军队之外,其余军队都要装备。还有种植麻的耕地,具体多少我不清楚。要求麻布产量满足明年秋天六十万人的装备需求。这样吧,种植棉花和麻,一共划出五万亩耕地。”又道:“副相刚说过,大宋一千三百余万户,养得起四五万户。这五万亩耕地不过两万多户,你别说粮食不够。”赵汝愚说:“臣刚说,不出意外,是没有问题。要是出现意外,比如战事,比如旱涝灾害,那未必能够。”赵盏问:“副相的意思是,不能答应了?”赵汝愚说:“臣兼管户部,钱粮关乎国家兴衰,臣不敢答应。”最近很不顺,赵盏压着火气,心说:“兼管户部,又是兼管户部。参知政事管着户部,处处与我作对。我想干什么都是没钱没粮。好,我知道国库的情况,的确没钱,不为难你。怎么未来的计划还要跟我对着干?当初提拔唐仲友做户部侍郎就是要接替你。不管唐仲友的脾气如何,他没资格坐在议政厅与我商议国事。下达了政令,户部执行,执行不好我就收拾户部尚书。赵汝愚离开户部,这位参知政事就能让我清静清静了。”转而一想。“拿下了赵汝愚的户部尚书,他毕竟还是参知政事。户部还得过问。过问就过问吧,其他的六部五监都得过问,至少不会把太多精力放在户部了。”赵盏打定了主意,今天却不能进行人事变更,免得赵汝愚多心。当然了,在座宰执都是精明人,过后撤换也知道是怎么回事。反正提拔唐仲友那天就都明白,早早晚晚罢了。再说了,也没贬赵汝愚,只是让他安心的做他的参知政事,能有什么不满的情绪?
赵盏看看范成大,两位参知政事,坐在一起,肯定想法相同。他看看留正,留正掌管枢密院,自然要为将士说话。偏偏周必大不在。自己虽然和周必大不太对付,但这位同知枢密院事也是个敢直谏的臣子。若是周必大在,至少能和留正站在自己这边,将赵汝愚和范成大的反对票抵消掉。自己提出的议案不能参与投票,剩下就要看王淮和赵雄如何选择了。他想到了什么,思忖片刻。“如今议政厅中算上我,一共七个人。这个人数不好。例如我提出的议案,我理当不参与投票。那么就是六个人投票。假定三人赞同,三人反对,票数相同难以得出结果。”王淮问:“太子是想加一人,或者减一人?”赵盏说:“不错。不算我,单数投票,就一定不会出现同票数的情况了。各位宰执都做的很好,自然不会减去一人,我想加一个人进来。”王淮说:“太子既然这般说,定有合适的人选了。”赵盏说:“刚刚种植棉花的议案先放下,知院不在,人数也不合适,距离春种还有些天,过后再议。但各位心中要有数。”对赵汝愚说:“副相回去计算好六十万套棉衣棉被,棉鞋棉手套需要多少亩的棉花和麻,统计好了一并上报到中书省。”赵汝愚领了旨意。
赵盏说:“先商议增加一位内阁成员。我本希望辛弃疾辛帅能来。辛帅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却喜欢在外统军。我让他重掌飞虎军,正在长沙练兵。纵然我提出邀请,八成辛帅也会拒绝。我这还剩下两个人选。一位是掌管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陆游,一位是兵部尚书岳霖。各位觉得谁更合适?”王淮说:“议政厅参与议事的皆是宰执,所有人都在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枢密院任职。辛帅本在枢密院挂职,他最合适。可陆游和岳霖都不在这些衙门。若要进内阁,需进行官职变动。”赵雄说:“其实议政厅的官员并没有明文参考,全由太子或者官家指定。但既然是商议军政大事,成员该是宰执。要看乌台和兵部,哪个衙门有递补人选。主官离开后,不会影响到衙门的正常运转。”赵盏说:“御史台最近事情太多,又没有可以扛得起重任的人选,目前肯定动不了。让中丞大人安心的惩治贪腐吧。兵部倒是可以提拔兵部侍郎叶适接替尚书职。那么提拔岳霖为参知政事。此后六部五监,由三位尚书令共同管理。”赵雄道:“臣没有异议。”王淮,留正,赵汝愚等人也都赞同。赵盏说:“随后写成政令下达到吏部处理。”赵汝愚说:“官职变动,臣请一并商议。户部侍郎唐仲友博学,完全可以承担户部日常事务。臣请辞户部尚书,建议提拔唐仲友接任尚书职。”赵盏心说:“我本有此意,想拖延一段时间。原来副相知晓我心中所想,自己请辞总比被辞掉更有颜面。同时推荐了下属,能落得个心胸宽广的名声。”嘴上仍是挽留:“户部是国家根基,副相管理户部我才放心,还请副相多多劳神才对。”赵汝愚起身拱手。“臣行尚书令职责,兼管户部实在力不从心。臣虽然不再任户部尚书,可臣还是参知政事。户部的事,臣会经常过问。”赵盏表现的很为难。“副相从前事务繁重,的确过于辛劳,既然如此,我不再强求。至于唐仲友,他刚到户部不久,能委以重任吗?”众臣都心说:“你当初将唐仲友起用,直接升任户部侍郎,不就是要让他接任尚书吗?还有叶适接任兵部尚书,岳霖进内阁,提拔参知政事,不早都计划好了吗?谁还看不出来?”心中如何想,嘴上不能说。赵汝愚道:“唐仲友不曾在户部任职,难免会有些纰漏。臣离任后,多多关注就是了。不会出大的问题,太子不必担忧。”赵盏说:“就请副相操心了。”对王淮说:“官职变动形成文书下发吧。”他续道:“加参知政事赵汝愚徐州牧。”这是给赵汝愚的补偿。不做户部尚书,领个徐州牧的虚职,薪俸一点儿都没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