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1/1)
采用新帝国这套体制,如何处置一众功臣,便是最为首要的问题。
毕竟在该体制中,就是至尊如皇帝,都已经沦为帝国意志的象征,并无多少实权,而皇帝作为超脱爵位最高等的存在都是如此,似如什么侯爵伯爵自然就更要受限了。说句难听点的,届时帝国皇室都将进入混吃等死的境遇,那下边什么侯爷伯爷的,难道还能大展宏图?
显而易见,裂土封国已是不可能,那下边的元老功臣们岂会接受?即便王耀已经以身作则限制了皇权,但事关自身利益绝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妥协的。
“功臣们该当如何?这个问题问得好啊!不过文和倒是大可放心,本侯绝不是卸磨杀驴之人,这些一路跟随我的元老们绝不会被亏待,该给的半点都不会少。”
微微一笑,对此王耀早有预案,当即不假思索道:“该封侯者就封侯,该封王者就封王,在赏赐上我不会有半点吝啬,不过毕竟是新帝国了,封赏体系自然也要做出改变,老一套已经不适用了。”
“在统合大汉固有疆域后,帝国还将继续扩张,北上吞下广袤无垠的蒙古大草原,南下合并资源富饶的中南半岛,西进占领战略紧要的瓦罕走廊,东入吃下矿藏丰富的朝鲜半岛,即可暂且止步。”
“自此,这便是帝国的基本版图,也将划为除皇帝外的绝对共和圈,在这个核心区域内,除却至高无上的皇帝外,将没有人能自称贵族高人一等,也就是帝国疆域内,不会再出现新的贵族。”
“至于元老功臣们,将在绝对共和圈划成之前,就先一步得到封赏,侯当赐予县城为食邑,伯当赐予乡镇为食邑,以此类推,食邑最高不可超过县,最低不能低于亭,但是贵族只有在食邑收税的权力,并且税率也只能和郡府下达的税率持平,不可多收。这些新帝国贵族没有命令食邑民众的资格,更别提生杀予夺之权。”
“不过除非极恶之罪,官府不得以任何理由剥夺贵族头衔,当然贵族自身可以使用头衔换取免罪,每免除一次死罪,爵位当降一等,男爵若免死罪,其及后代将降为平民。除罪之外,贵族头衔不受任何法旨影响,可世袭罔替代代相传。”
此话入耳,贾诩怔了怔,他张大了嘴巴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平心而论,王耀对功臣们的这份赏赐跟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相比,实在可谓赏了跟没赏一样,未免也太过轻微了。
而且这爵位貌似除了在食邑上收税以外,就毫无用处了……
不过真要说这爵位无有半点含金量,那倒也不是。任何东西都要结合背景才能弄清楚,元老功臣们得到爵位后,新帝国便将划出绝对共和圈,从此以后再不册封新的贵族,这无疑使得爵位的价值瞬间拔升了几十上百倍。
即便贵族头衔本身作用不大,除却有权收税让持有者即便混吃等死也能富贵,并且在鬼迷心窍犯下死罪后能换得一条活路以外,基本就毫无用处了,但这却是往后再也不会有的啊!
绝对共和圈划成之后,帝国境内将再也不会新封贵族,即便后来者立下盖世之功,爵位上也只是一介平民,纵是得到再多的财宝赏赐,后代要是出个不肖子孙给敗光了,再后还得重头再来。而贵族们就是连着出几代不肖子孙只会敗家产,只要头衔不丢,也可以通过收税世代富贵。
往后帝国再不会在境内册封新贵族引发的绝对稀缺性,使得原本毫无闪光点的爵位顿时令人怦然心动起来。
等等,绝对共和圈……境内,境外?
贾诩感觉好像忽然发现了什么。
“文和啊,终于想到了么?”
瞅着双眼圆睁的贾诩,王耀嘴角上扬缓缓道:“元老们劳苦功高,我也不是吝啬之人,又岂会只给这点封赏?”
“与其将帝国境内的爵位视为核心封赏,不如将它看作一个保底,一个即便外拓失敗,归回帝国境内后依旧可以使持有者世代永享富贵的最低保障。”
“最低保障?”
贾诩喃喃自语着,不断回味着王耀话中意思。今日他从主家口中听见了太多新奇的东西,各式各样前所未闻的词汇更是接连不断。不过还好,这些新词其间含义多半通俗易懂,并不难理解。
“是的,这仅仅是最低保障罢了。”
没有卖关子的想法,王耀直接道:
“帝国内部以民为主,不允许贵族高人一等敗坏风气,但我华夏人的帝国只保护华夏人,不允许境内有过多贵族,境外却是无所谓,在帝国之外,贵族们想搞什么门阀制什么世族为尊,那都随他们去,只要不影响到帝国的利益即可。”
“好比高将军为帝国立下赫赫功劳,开朝后不得不重赏,我会封他为帝国境内某地县侯,而这道封赏只是保底基础罢,我还会在帝国南域以外建造大城,并将城池周遭数百里沃土都封给他高家,这高家领除了不能建国之外,基本就可以理解为高家世代的领土,他们每年的收益除了要缴三成给帝国外,其余都归自己,同样,他们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也可以请求帝国方面出手援助,而高家仅仅只需要付出一个成本价和人工费即可。”
“这些在帝国域外的贵族们,肩负有为帝国向外探索的责任,而每发现一处资源,他们都可以分走三成收益,这个收益不是一时的,而是永久的,倘若高家对外的探索队发现一处珍贵的矿藏,在将其纳入帝国宏图开始发掘后,高家可每年都额外得到一笔开采带来的收益,来源便是这处由他们率先发现的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