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冬小麦的对比(1/1)
李承乾这次真不是故意的,他都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怼魏征,房玄龄跟他窃窃私语了一番,让他知道自己无意中坑了李世民一次,李承乾顿时眉开眼笑。
李世民眼睁睁看着李承乾拉着魏征就走了,因为李承乾这样说:“我已经向皇爷爷提过这事。”
李承乾抬头看着魏征,魏征低头对李承乾轻声细语说话,也不说规矩了。李世民心里不平衡,一怒之下,他也想去,看着堆积如山的公文,他不敢。
……
关中平原在这个时候还是以小米豆类为主,小麦还没有盛行,更别说是冬小麦。农作习惯也是,“百亩之田,必春耕之、夏种之、秋收之、然后冬食之”。
贞观时期朝廷赋税收的还是粟为主,就是因为长安这一片主要产出就是粟,以这里为主。其他不种植产出粟的地方,用其他农作物代替。
给官员发俸禄,也是以粟为主。
不过唐代是个异常发达与活跃的时期,等到李隆基的时期,关中平原种植小麦已经是常见的事情,而且李隆基还曾经自己种麦子,用以鼓励百姓种植小麦。
李世民等人对李承乾所说的冬小麦兴趣并不是很大,对他说的一年可以种植两季也兴趣缺缺。
现在在农村种地还被叫做伺候地,就是老话,没有机械化种地真的很辛苦、从翻地到平地或者起垄,到除草收割,缺水浇水,水多挖渠,甚至是捉虫……都是靠人工实在太难,何况唐初百姓家大部分都没有牛,农具也不多,更是难上加难。
更别说碰到极端天气,种下去的种子都损失了,得不偿失啊。
其实在汉代,汉武帝时期,已经提出种植冬小麦,汉武帝还曾经下诏,“使关中民益种宿麦,令毋后时。”也是想不要让土地空闲,增加土地产量。
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受到种子、气候,农具、耕牛、人工等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到了唐朝初期,关中平原还是一种植一季的耕作制度。
而且选择豆类与粟的更多,因为这两样对环境要求更低。
土地一年种植两季,这跟家门口种点红薯,工作量是天差地别。
此时已经是农历二月,李承乾是去年农历九月底,将麦种撒入田中,算起来已经四个多月,冬小麦一般生生长周期在七到八个月,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三月底会开始扬花、而后灌浆,到灌浆期就能看到令人欢喜的饱满麦穗。
李承乾心中颇为忐忑,此时的长安气候相比于二十一世纪,相对湿润温暖,这样对麦子种植有些不利。冬天天气太过温暖,麦苗徒长,还能用铺平等方式抢救一波。
但是如果遇到扬花期一直下雨,小麦基本就凉了,麦秆会扑倒,会长霉,麦子不授粉不成功,灌浆不成功,能收回种子就不错了。
几人到达红薯村,张大刘二已经在村口等着,天气有点暖,村里人冬天是不洗澡的,散发一种让人不愉悦的味道,但同行的三人都没有露出异色。
李秀云常年在外打仗,对各种味道都能接受。
魏征对农民很是尊重,他骨子里就不会说农民脏这种话。
至于李承乾,经历过高中大学七年,宿舍男生臭脚的熏陶,觉得这种气味都算清新。
一行人来到麦田,两块地差距还是挺大的。
系统送的种子,麦苗稠密点,唐朝本地的麦种明显出芽率不如系统送的。
颜色上,一边绿色深,一边绿色中还带点白色。
整齐度,一边麦苗挺拔,高度相差不远;一边参差不齐。
粗壮度,系统送的种子,麦苗密度高,但是还是粗壮一点。
这两块地条件基本是一样,有这么大的差距,可见种子的重要性。
李承乾仔细看了一遍魏征的记录本,然后发现一个大事情,魏征走了之后没记录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魏征,这人这么不靠谱?回长安之前没有找人继续记录。
魏征看出来他的不满,急忙说道:“公子放心,魏征离开前请人代为记录,放心放心。”
“是崔公子,他每日都拿着纸笔写写画画,”张大上前搭话,“就是,崔大侠伤好了,早上起来就带崔公子去山里打猎,眼下不在村里。”
崔越在接李世民回长安的路上,受伤了,可见当时李建成多凶残。能上山打猎,李承乾也就放下心。
他来的目的就是看看麦子,顺便跟张大说一声要追肥了,晒干的猪粪、牛粪这个时候可以扔进去。
李承乾再次拎起来自己的小喇叭,站在村头大石头磨盘上,给村民做一次讲演。从冬小麦种植翻地施肥开始,就用公厕的排泄物。
到种子发芽率测试,再到种子撒到土里多久发芽成苗,暖冬了怎么办等,他讲得口干舌燥,听的人兴致缺缺。
看来不看到小麦收成,村人不感兴趣,人之本性啊。
倒是村民不停问红薯是不是快要种植了,李承乾没办法强行转变话题,“张大刘二当时就种过红薯,问他们问他们。”
张大乐呵呵爬上磨盘,说了一句,还没有到时间,结果被村民给轰了下去。
村里有人动心思想在自己农田里种红薯,封地是李承乾的,他能做主,当即把魏征抓了壮丁,让魏征来做这个事情。
要求每家红薯种植面积不能超过自己家土地面积的五之一。
村民围着魏征问什么是五之一,五之一是多少,还有人都想带魏征去自己家田地看一眼。饶是魏征能干,都慌了手脚。
关键时刻还是靠李秀云,把留在村里的娘子军叫过来,众人忙了大半天,每家大地种红薯才定下来。
然后村民激动起来,拿起大竹筒,准备开分粪水,开始养地。
李承乾等人落荒而逃,几十个粪桶的威力,太厉害了,堪比生化危机。
魏征很后悔跟李承乾出门,今日他穿着自己最好的一套衣服!
进了长安场他就跟李承乾分开,神情颇为不开心。
李秀云带着李承乾去弘农杨家在长安的宅子,她想杨淑了,想去聊聊天,听说杨淑的日子过得非常舒服。
可惜两个人到了之后,门房回禀他们,杨淑出门了,她一个嫁到武家的姑姑,要生孩子了,她过去看看。
实际就是无聊了,顶着县主的身份出门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