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大建生祠(1/1)
燕京魏宅大厅内。
一进大厅便是一幅巨大的对联高高悬挂,上联是——功德配孔子泽被天下,下联是——墨言著要典记录春秋。
魏广微进门便大声称赞:“除了首辅大人,整个大明王朝,再没有第二个人能撰出如此绝妙的词,也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写出如此端庄的字。”
冯铨、黄立极、崔呈秀等人连连说:“是啊,是啊。”
顾秉谦谦虚地说:“魏阁老过奖。魏阁老若肯出手,肯定在老夫之上。大家请看,这整个大厅的布置,就是魏阁老的杰作。”
众人随着顾秉谦的指点,缓缓看去,只见大厅正中是一大幅孔子像,像下是一个八仙桌。桌子稍后位置上,摆着四本装订古雅的《春秋》;桌子稍前位置上,摆着四盘时令鲜果。大厅两侧各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博物架,上面错落摆放着装潢精致的《三朝要典》。
冯铨赞道:“魏阁老真是匠心独运,这样摆放,一下子就把《春秋》和《三朝要典》、孔子和厂公联系起来。会让所有的参观者永世不忘。”
魏广微:“冯阁老过奖,下官倒是真动了一番心思。”
魏忠贤大步走进来,称赞道:“顾阁老的对联撰写得很好,魏阁老的布置安排也很好。”
顾秉谦说道:“厂公来了,庆贺典礼开始吧。”
众人齐声应和:“好!”
魏广微大声喝道:“《三朝要典》颁行庆贺典礼开始!总编撰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公公就位!”
顾秉谦、冯铨一边一个搀扶着魏忠贤在八仙桌前的太师椅上落座。
魏广微继续大声喝道:“各位来宾就位!”
顾秉谦、冯铨、黄立极等近百人,依次在魏忠贤面前排成方队。
魏广微喝道:“向总编撰行庆贺大礼!跪!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起!”
随着魏广微唱喝,来宾肃穆行礼。
魏忠贤泰然受之,等众人起来,才说:“多谢各位。《三朝要典》编撰过程中,几位阁老和下属官员功不可没,今天咱家要好好犒赏大家。”
顾秉谦带头说道:“我们这些人,不是厂公的义子,就是厂公的义孙,为厂公做事义不容辞。”
魏忠贤:“各位都是天子重臣,有才学的进士、翰林,自愿拜在咱家名下,是对咱家的抬举。咱们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今后,用你们文人的话说,就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顾秉谦顿时高声道:“各位都听到了,厂公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厂公现在有五十义子、五百义孙,今天没有到齐,但大家要把厂公的话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厂公时时刻刻都关怀着他们。”
众人齐声欢呼:“谨遵首辅大人教诲!”
忽然,有一人大声说道:“下官有事向厂公报告。”
魏忠贤仔细一看,原来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王绍徽。
魏忠贤:“王大人有话请讲。”
王绍徽:“为了让大家记住专与厂公作对的坏人名字,下官模仿《水浒传》一百零八人排座次的格式,编了《东林点将录》。”
魏忠贤大喜:“念来听听。”
王绍徽朗声念道:“开山元帅托塔天王金陵户部尚书李三才。总兵都头领二员:天魁星及时雨大学士叶向高,天罡星玉麒麟吏部尚书赵南星。掌管机密军师二员:天机星智多星左谕德缪昌期,天闲星入云龙左都御史高攀龙。协同参赞军务头领一员:地魁星神机军师礼部员外郎顾大章。正先锋一员:天杀星黑旋风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
魏忠贤没等王绍徽念完,就大声赞道:“好极了!顾阁老,你安排王大人雕版印刷,让咱们的人人手一份,广为传扬。要让大明朝的人,都知道这些乱臣贼子!”
燕京琉璃厂大街上。
几个假扮商人的锦衣卫官兵,在书摊前起劲地高声叫卖:“雕版印刷的精装新书《三朝要典》,钦命发行,有识之士快来看啊!”
又有一人拿起一本《东林点将录》起劲兜售:“模仿《水浒》的《东林点将录》,新奇有趣,不可不读啊!”
过路人有几个停下脚步随手翻看,有的很感兴趣,低头看着。
却有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看了几眼便随手一丢,说道:“一派胡言!”
两个叫卖人上去一把揪住年轻人,蛮横地问道:“你敢说钦定《三朝要典》是一派胡言?走,跟我们去顺天府说清楚!”
两人拉扯着年轻人走了,立在摊前看书的人见势头不对,都放下书赶快走了。
紫禁城乾清宫正殿内。
天启坐在龙椅上有些心不在焉。
魏忠贤立在一边伺候着。
天启问道:“众位爱卿还有什么要事禀报?”
顾秉谦出列奏道:“臣顾秉谦启奏万岁,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鉴此两浙岁遭灾伤,顿蠲茶果铺垫诸费,举百年相沿陋习积弊一旦厘革,不但机户翻然更生,凡属兹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用致祝厘。”
冯铨出列奏道:“厂公魏忠贤伟略高伊吕,雄才压管商。顾阁老提倡为厂公建立生词,上顺天意,下应民心,乃是实至名归之举。臣附议。”
魏广微也出列奏道:“厂公魏忠贤,编撰《三朝要典》以附《春秋》,复重光之圣学,其功不在孟子之下。臣除附议建生祠之外,并请求以魏忠贤与孔子并祀。”
其余文武大臣纷纷出列奏道:“臣附议,臣附议!”
天启对这些文武大臣到底说些什么,听得并不十分清楚。但只见个个情绪激昂,义正词严;魏忠贤又不断含笑点头,便说:“既然群臣共议,厂公赞成,朕准奏!”
魏忠贤一听,立即走到大殿正中跪下:“皇上与众位大人如此抬爱老奴,老奴只有当牛做马报答。”
顾秉谦:“内阁将行文各省府州县,大力为厂公修建生祠,凡有拖延观望者,严词申斥。”
山海关督师行辕大堂内。
孙承宗、袁崇焕、满桂等人正在大地图下面观看着,红霞拿着一份内阁急递走进来,交给孙承宗。
孙承宗拆开一看,立即勃然大怒:“荒唐!胡闹!”
袁崇焕问:“恩师,出大事了?”
孙承宗把急递递给袁崇焕,气哼哼地说道:“你自己看吧。”
袁崇焕看完反倒一笑:“如此狂妄之举,说明魏阉不仅头脑过于简单,而且是愚蠢透顶。”
满桂也拿过急递看了一遍,说:“我是蒙古人,也不懂汉族文化,但只知道魏忠贤本来是个人渣,却偏偏要当神圣,这是找死。”
孙承宗:“二位说得很好,老夫要给皇上上折子,制止这场闹剧。”
红霞却说:“既然内阁发出急递,说明事情已成定局,先生何必与他们白费口舌。再说,先生不在皇上身边,一道奏折能有多大力量?倒不如先任其发展一段,好让天下人看清他们的嘴脸。”
袁崇焕:“姑娘说得有道理,时机一到,收拾起他们来就更有依据。”
孙承宗:“老夫也是一时气糊涂了。”
燕京东厂提督衙门大堂内。
魏忠贤斜倚在太师椅上,懒洋洋地问站在下面的顾秉谦:“几个月过去了,下面生祠建得怎么样啊?”
顾秉谦:“回厂公,进展十分顺利,省府州县群起响应,捷报频传。”
魏忠贤:“别老说些虚头巴脑的屁话,说点儿实际的。”
须发皆白的顾秉谦有些尴尬,但很快打起精神说:“延绥巡抚朱童蒙行动最为迅速,现已完工。他本人星夜疾驰,赶到京城来报喜。”
魏忠贤高兴了:“让他进来,咱家要亲自问问。”
顾秉谦喊一声:“传延绥巡抚朱童蒙晋见厂公。”
朱童蒙快步进来,趴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说:“儿子朱童蒙拜见义父大人。”
魏忠贤亲切地说:“起来说话吧。”
朱童蒙:“谢义父。”
魏忠贤问:“听说你们延绥的生祠完工最早,规格最高。”
朱童蒙:“儿子为给义父建生祠,确实费了些心思和力气。第一步,拆了民房两千多间;第二步,按照天子之数建成前后九重的生祠,屋顶是皇帝专用的黄琉璃瓦;第三步,祠内的义父像都是沉香木雕成,门口贴着对联——至圣至神,中乾坤而立极;多福多寿,同日月以长明;第四步,落成之后,各地官员还要到祠中五拜三叩,口呼九千岁。”
魏忠贤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连连说:“好,很好!”
朱童蒙双手呈上一张图纸:“这是儿子按照实际规模,画就的生祠图纸,请义父过目。”
魏忠贤接过图纸看看,连连点头,对顾秉谦说:“顾阁老,这朱童蒙在延绥当巡抚也有两年了吧,还是夺情为国操劳。该找个合适职位升一升啦!”
顾秉谦:“下官马上安排。”
朱童蒙跪倒在地,眼含热泪,激动地说:“义父再造之恩,儿子全家永世不忘!”
魏忠贤摆摆手说:“顾阁老,带朱童蒙下去好好款待。”
顾秉谦领着朱童蒙走出大堂。
魏广微抱着一摞奏章兴冲冲走进来,对魏忠贤说:“厂公,各地建生祠的奏折都报上来了。”
魏忠贤兴奋地说:“你简单说说吧。”
魏广微:“蓟辽总督阎鸣泰于蓟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间、保定共建七座生祠,花费白银数十万两。宣大总督张朴于宣府、大同建生祠。应天巡抚毛一鹭在苏州虎丘,山西巡抚曹尔桢于五台山,工部郎中曾国桢于卢沟桥畔,巡视五城御史黄宪卿于宣武门外,顺天府尹李春茂于宣武门内各建生祠。孝陵卫指挥李之才建生祠于孝陵前,河道总督薛茂相建生祠于凤阳皇陵旁。楚王朱华煃、武清侯李诚铭、保定侯梁世勋等自备银两建生祠。现在各地建成的生祠约有四十多座。落成之后,祭拜礼仪之隆重,言辞之恳切比祭拜历代帝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魏忠贤大笑:“很好,很好。真难为他们一片孝心。”
魏广微:“天津巡抚黄运泰独具匠心,把厂公的‘喜容’雕刻成‘垂旒执笏’的帝王相,兵备副使耿如杞却只作长揖而不拜,遭到巡抚参奏。”
魏忠贤勃然大怒:“立即派锦衣卫缇骑把耿如杞逮捕入狱,严刑拷问,为何对咱家不恭敬?”
魏广微:“下官马上安排。既然各地军民士绅对厂公如此拥戴,下官以为应该搞一个生祠落成大典,隆重表彰一下积极建祠的各级官员,肯定会大力促进各地兴建生词。”
魏忠贤心花怒放:“魏阁老的提议好极了,你同顾阁老去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