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询问方鸿文(1/1)
不过她也的确不在意就是了,只要是她喜欢的,她不会为了任何人的看法而规避自己的行为,随性而为就好。
同样,若是她不喜欢,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强求。
“苏大人多虑了,这样也好,省了许多麻烦。”
南梵莞尔一笑,便提步走进了其中的一间房,就剩下了两个大男人一站一坐的留在了门外。
看着南梵离去的背影,苏辞不禁喃喃自语道:“南梵姑娘这么好说话的吗……唉不是,你们这是发展到什么阶段了?”
他突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连忙转头看向宿青祁。
“这就不劳你费心了,反正我想要的不过是最后留在她身边的只有一个我罢了。”
宿青祁说完,便转动轮椅向前走去。
苏辞留意到了在宿青祁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脸上虽没什么表情,但眼底却满是认真与坚定。
他这是来真的吗……
“可她不是人类,而你只是人类。”
况且那位南梵姑娘一看就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不说别的,光是寿命这一条,就预示着这两人之间根本就不会有过多的羁绊。
他不信宿青祁不懂。
宿青祁原先正推动着轮椅前行,但这句话的声音却不大不小,清晰的从身后传了出来。
他的动作一顿,接着又仿若无事般的继续前行着。
“这是我的事情,与她无关。”
……
扣门的声音响了起来,屋内的南梵正准备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听到声音后一愣,接着就直接走了过去,将门推开。
她稍稍垂下眼眸一看,宿青祁正呆呆地坐在轮椅上,等着她来开门。
宿青祁听到门被打开的声音,缓缓抬起了头,看着一脸平静的南梵,轻笑一声,“梵梵不打算推我进去吗?”
南梵没接话,但还是顺从了他的意思,转身将他推进来后将门关上,随后也没管他就自顾自的向内走去。
宿青祁一个人被留在了卧室外面,嘴角不禁抿成了一条直线。
过后他连忙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动作中带着一丝丝的慌乱。
这边南梵刚走到室内,突然整个人就被人从后面抱了个满怀。
她有些奇怪的想要转身向后看过去,但是男人的力气太大,她就只好放弃了这个想法。
“你好好的干什么呢这是……”
宿青祁没有说话,只是从她身后静静的环抱着她。
过了好半晌,他才低声问道:“梵梵,你是不是生我的气了?我哪儿让你不高兴了你可以说的,我会改……”
还是说她想一个人住……
南梵这时是真的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觉,她生气了?她怎么不知道?
“谁告诉你我生气的?”
“不是吗?那为什么你今天自从进了北城就基本上没说过什么话,连有时候我叫你都一副有心事的样子。”
南梵听了他的话后一噎,她该怎么说呢……
“你别胡思乱想的,我没事,就是感觉这个地方有些奇怪而已。”
听到这句话,身后的宿青祁不禁松了一口气,手上的力道也松了许多,他将南梵转过来,与她面对面站着。
过后才询问道:“奇怪?是方府吗?”
南梵摇了摇头,有些犹豫的说了出来:“不是,我觉得整个北城都很奇怪。”
宿青祁一愣,随后眼色不禁深了一些,“整个北城……”
“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只是单凭这儿的灵力现象做出的猜测罢了,至于其他的,还是等见了那知府了解后再说吧。”
宿青祁略微深思了一会儿,也随之点了点头,“好。”
夜晚,方府书房。
“你们守在外面,不允许任何人进来。”
方鸿文转身对着院子里的守卫嘱咐道,随后将门打开,带着宿青祁和苏辞走了进去。
进了屋子,方鸿文为他们倒上茶水,做完这些他便坐在一边,对着宿青祁和苏辞两人说道:“殿下有什么想问的都可以询问下官,只要是下官知道的,一定事无巨细的告诉殿下。”
宿青祁点了点头,抬眼看向了方鸿文,“那就说说这场干旱具体是什么时间开始的,以及这些年来北城的具体情况。”
方鸿文听到这句话,长叹一口气,“这场干旱真的让北城的百姓民不聊生啊……其实一开始我们也没意识到这是场干旱,还如此严重。”
“三年前,我们北城虽处于两国边境之处,但是一向是风调雨顺,景色秀丽,有不少邻国的商人和百姓都喜欢来我们这儿游玩,但真的好像是一夜之间,明明还未到三伏天,气温却一下子炎热了起来,起初我们都以为过个几天就好了,可渐渐的,天气越来越炎热,一些庄稼都受到了影响,于是我们都开始期盼下场大雨,但一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都过去了,仍是一场大雨都没下。”
“什么时候开始上报朝廷的?”
“一月后我就上了奏折,但是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我原先以为是因为路程太过遥远,所以过后又写了一份奏折,让人加急送到京城。”
苏辞听到这儿皱了皱眉,这方鸿文这么早就上过奏折,但三年前京城可没收到关于北城的任何消息啊。
他想到这儿,不禁看了一眼对面的宿青祁,显然,宿青祁早就想到了这一点。
“方大人,你什么时候收到了朝廷的回信?内容是什么?”
听到宿青祁的话,苏辞和方鸿文都不禁一愣。
“大概在最后一份奏折送走后不到一月就收到了朝廷的回信,说是让下官先稳住局面,安抚好百姓,过后会有赈灾银下来。”
宿青祁眼眸微眯,没再询问下去,但是苏辞此时却有些震惊,他想问些什么,却被宿青祁用眼神制止住了。
“本王今早一路上过来时,发现北城的街上几乎都是些妇孺与老人,很少能看见年轻男子。”
眼见宿青祁说到了这一点,方鸿文也没有隐瞒,他想了想,便说道:“北城干旱了三年,如果单靠朝廷的那点银子,我们早就活不下去了,所以城里有不少青壮年想去外面谋生,一开始我并不同意,但是日子久了,总不能让大家一起饿死吧,也就随他们去了。”
“那被留下来的都是他们的亲人,他们有回来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