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北电面试(1/1)
1998年2月24日,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二楼403房间。房间墙上挂着校训的题字: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
屋子是北电管理系98级招生复试现场。
管理系主任于丽和她的哼哈二将:巩继程和季伟,组成了面试三人组。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已经有接近一半的考生完成了复试,中午吃饭的时间就快到了。
上午的复试,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考生,也许是今年招生名额大幅提高,来复试的学生水平也参差不齐。
于主任喝了口自己准备的茶水水,正襟危坐,耐心等待复试学生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走进来一位气质不俗的年轻人,衣着朴素,却神采奕奕;身材挺拔,又英气逼人,特别是眉眼中夹着三分书卷气,对文艺女青年或有致命的杀伤力。
‘帅在北电管理系不能当饭吃,不懂数学,不懂精细管理,怎么当制片人?’于主任内心暗叹一声,看着手里的资料,面无表情的问道:
“林枫瑞,你为什么来考文化产业管理?”
“一方面是兴趣使然,我从小热爱文学、电影,能到帝都电影学院这所国内最好的电影学府,深造学习是我的荣幸。
另一方面,天朝上国的文化产业很可能会迎来大发展,能在这个即将腾飞的行业里发光发热,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就。”
林枫瑞语气平缓,不慌不忙的回答道。这问题在预设范围内,他早有腹稿。
“那你为什么选择学理科?”
坐在于主任左边的巩继程,有些好奇的问道。考帝都电影学院的大多是文科,理科生属于凤毛麟角。
“我来自塞北的闭塞小县城,彼时懵懂无知,糊里糊涂选择了理科。”
在农村地区,很多高中老师对大学的概念也只是朦胧的了解,报考合适专业的建议更无从谈起。巩老师这种城市背景的人,显然不了解状况。
“你理解的制片人和导演的区别是什么?”
坐在于主任右边的季伟,略显无聊,也问了一个中规中矩的问题。
“导演主要负责艺术创作,主要管理演员和摄制组。
制片人则是全权负责剧本统筹、前期筹备、组建摄制组、摄制成本核算、财务审核;执行拍摄生产、后期制作;协助投资方国内、外发行和国内、外申报参奖工作。”
简单来说,导演把文字化的剧本,变成可视化的艺术品。而制片人把可视化的艺术品,变成商品搬上大银幕。能把这个问题回答好的考生并不多,林枫瑞的回答结合了他投资网路大电影的经验和后世的百度知道,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季伟老师脸色有些兴奋,仔细打量着林枫瑞,问道:
“你对当下的文化产业的形势怎么看?”
这个问题算是季伟老师最近研究的方向,命题式课题,交稿有钱拿的。
“文化产业范畴太大,我只对电影行业有所了解。目前整个电影行业面临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发行和电影制作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二是如何和好莱坞分账大片争夺市场的问题。”
林枫瑞停顿一下,喝了水,又详细阐述了对应情况。
“那为什电影行业还是不景气?”
巩继程老师不客气的追问道。这个问题很尖锐,既然改革的路子对了,为什么电影市场还是这么差。
“制片厂由统购统销到直面市场,需要个适应过程,会好起来的,相信我。现在的制片厂都是国有企业,等、靠、要的计划经济思维严重,而市场经济是千变万化的,不主动出击,很难有所作为。”有些说嗨了的林枫瑞,差点把成功学大师的名言[听懂掌声]脱口而出。
于主任拍了两下手掌,以示鼓励,满眼都是欣赏。
“说说你对好莱坞分账大片的了解?”
“1994年11月12日,好莱坞电影《亡命天涯》在中国内地上映,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分账时代,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同台竞争;
现在的好莱坞占据国内电影市场超过一半的比例。每年十部大片,把国内电影打的丢盔弃甲,太丢人了,必须奋起直追。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加快院线改革,向国际通用的市场模式学习,引入民营资本,打通产业链条。
二是向好莱坞学习,拍高投入高产出的商业大片,激发普通民众的观影热情。至于作者电影的文艺片,让有兴趣的独立制片人去搞,大资金就不参与,大资金只搞商业片。”
巩继程脸色轻松的说道:
“同学,你的观点很危险呐!让某些人听到要挨批的,哈哈!”
林枫瑞一脸无所谓的说道:
“文艺片是法国新浪潮那批人捧起来的,要有内涵、反思、批判、说教,是高高在上的艺术。但是,现在的年轻一代,获取信息的渠道足够发达,崇尚个性,讨厌别人跟你讲道理。因此,注定大部分的文艺片不会有好的票房,至于批判,我不在乎,身上又不回掉块肉,随他们去说。”
于丽于主任坐直了身体,语气沉稳的问道:
“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锐气。现在让你策划一部电视剧或电影,你准备选择哪个方向切入?”
这问题有些超纲,林枫瑞面试前,没有预设类似的问题,没什么反应时间,于是信口胡诌道:
“我觉得偶像剧市场广阔,可以策划一部针对学生市场的电视剧,比如描写校园生活。电影可以拍一些爱情类电影,放在春节之后的西方情人节播放。”
“偶像剧?你是指《十六岁的花季》那种类型的电视剧?”
“是也不是,《十六岁的花季》还是太写实了,我指的是类似日剧《恶作剧之吻》那种类型,精致的场景为依托,制造梦幻。主角成为青少年的偶像,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
于丽于主任追问道:
“《恶作剧之吻》?我们没看过,你确定校园偶像剧有市场?”
“今年是1998年,改开后20年,80后基本成年,他们有这方面的需求,对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的幻想,满足这两个口味,一定会创造足够的收视率。”
“你说的这些信息哪里知道的?你父母是电影行业的?”
“我从互联网上学习总结所得,我能用英文看外网,对好莱坞历史和最新的资讯,都了若指掌。例如,我看了好多好莱坞EMT独立制片人的培训资料,是这些资料,让我坚定信心做制片人这一行的。我父母跟电影行业没有任何联系。”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看来我们老了,知识结构已经陈旧。刚才你说了偶像剧有巨大的市场,只是臆测,没有数据支撑,并不令人信服。况且,只看到了市场,没有好的创意,也是白搭。”
林枫瑞有些急了,忙说道:
“创意很多啊,我写了个剧本,拍出来绝对好看。数据的收集成本太高,也不一定准确,很多时候只能凭借经验所培养出来的市场直觉,做出判断。”
“剧本带来了吗?让我们看看。”季伟老师目露狡黠的说道。
“没有带来,说是剧本,其实只是个简单创意,我不太会写剧本。剧本名字叫《十八岁的天空》。讲的是:嘉英中学校长熊伯决定,在应届高三开始分小班教学,为了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素质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熊伯聘请了建成中学的老师古越涛……”林枫瑞滔滔不绝的讲完了《十八岁的天空》的故事梗概。
巩继程一本正经的总结:
“这故事很不错啊,主题是素质教育与填鸭式教育的矛盾,就有许多情节可以发挥,每个同学遇到一些问题,然后老师解决这些矛盾,可以体现古越涛老师的性格,有些《十六岁的花季》的影子。”
“我最欣赏的是男女同学之间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的青涩感情。这才是青春啊!”
季伟目视远方,瞳孔中焦距散乱满是回味。这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于主任喝了口水,说道:“林枫瑞你刚才提到的好莱坞EMT独立制片人的培训资料,可以给我看看吗?”
“啊,老师您至少是教授吧,还需要看这些资料?”
“今年,我们管理系与好莱坞有技术交流的项目,主题就是独立制片人学习,有了你的资料,才能不打无把握之仗。”
“过几天,我给您带过来。”
“不用着急,你把《十八岁的天空》的剧本完善后,再来找我。”
“那面试算结束了,我可以离开了?”林枫瑞不确定的问道。
“等等,你高考摸底考试能考到多少分?”于主任追问了一句。
“580分左右。”
“分有些少了,还需要努力,600分才比较保险。我们很看好你,希望你好好复习,将来成为北电管理系的一员。”
面试完成,林枫瑞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