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中国古代十大后妃就是这么多情 > 孝庄 铁腕太后的传奇人生

孝庄 铁腕太后的传奇人生(1/1)

上寿觞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官昨晋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这是当时效力南明的诗人张煌言在他的《张苍水诗集》中的一首诗,描绘的正是清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的一段史实。

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玉儿,她是草原上美丽的公主,出生于蒙古科尔沁部的一个显赫家庭。十三岁时作为政治联姻的纽带嫁给后金“英明汗”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为妻,与姑姑哲哲、姐姐海兰珠同侍一夫。在后金的一步步成功中,她逐渐卷入一场又一场政治斗争的漩涡,并展示出了她卓越的政治才华,逐步确立了稳固的地位并成为清初政坛上的一个一言九鼎的人物。

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先后征服了皇太极与多尔衮两个男人。早在皇太极时期,她就助夫承位,凭才凭貌她成功说服洪承畴,为大清逐鹿中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皇太极暴疾身亡,她痛不欲生,朝内大势,相争如同水火,她以退为进、权谋其中,最后为了儿子不得已委身下嫁,来换取朝政的安靖。顺治暴亡后,朝纲为权臣把持,孝庄皇后以其智慧和隐忍,训导康熙除鳌拜、亲政事躬、平三藩、复台湾、一统江山……

她是清朝历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为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

后妃档案

姓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

籍贯:蒙古科尔沁部

生卒年:1613年~1688年

身份:清太宗皇太极庄妃

祖父:贝勒日固齐(断事官)莽古思,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

祖母:贝勒札日固齐,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

父亲:贝勒塞桑·布和,后被顺治帝追封为和硕忠亲王

母亲:博礼,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

姑姑: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丈夫皇太极的嫡妻)

姐姐: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海兰珠,丈夫皇太极最宠爱的女子)

子女:四个,皇四女雅图,即固伦雍穆公主;皇五女阿图,即固伦淑慧公主;皇七女固伦端献公主;皇九子福临,即顺治帝

命中男人:皇太极、多尔衮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二月,这一天,一列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从科尔沁草原出发顺着大路向南行进。队伍由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长子乌克善亲自率领。几百名送亲者都身穿鲜艳的蒙古族服装,骑着肥壮的骏马,簇拥着新娘乘坐的用彩缎装饰的彩车,在广阔草原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这一队彩旗飘扬的队伍显得格外显眼。

这彩车中坐着的新娘是塞桑的次女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小名玉儿。刚刚十三岁的玉儿有草原第一美女之称,曾是无数草原贵族王孙追逐的对象,但此刻,这位草原上的明珠就要奔赴中原嫁与建州女真大汗努尔哈赤的儿子——四贝勒皇太极。

坐在马车中的玉儿梳着高高的旗头,头上点坠大朵的绒花,她身材高挑而健美,穿着一身红色缎地旗装,上绣八只彩凤,彩凤中间,穿插数朵粉红色的牡丹。她脚穿马蹄底鞋,更显得亭亭玉立,整个人看上去娴静而不失华贵,只有十三岁的她看上去雍容典雅。

玉儿掀开窗帘望着车旁那渐渐远去的草原风景,心里不免一阵惆怅。早晨从家里出发时的一幕又浮现在脑海。女儿要远嫁了,父亲塞桑与母亲博礼心疼地流着眼泪。玉儿跪在爷爷莽古思的面前,这位戎马一生的草原英雄也不免眼眶湿润,他用手抚摸着他最疼爱的孙女的头,充满慈爱但坚定不移地说道:

“玉儿,你要记住,蒙古女儿嫁入后金,这是世袭的传统,你要向姑姑那样好好辅佐四贝勒,永远要记住你们的命运是与咱们大草原连在一起的,为了咱们的家园,你们都要好自为之……”

“是,玉儿记下了。”玉儿坚定的回答。已经出嫁的姐姐海兰珠特地回来为她送行。玉儿与家人依依惜别后,坐上了远嫁的马车。

离开家园那刻起,玉儿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像姑姑那样为族人赢得荣誉,为美丽的大草原作出贡献。想起姑姑,玉儿心里充满了崇敬之情。

玉儿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于1614年嫁给了皇太极,做了四贝勒皇太极的正福晋,那一年姑姑也只有十五岁,婚后姑姑一心帮助丈夫建功立业,为满蒙交好作出了贡献,深得英明汗努尔哈赤的赞赏和蒙古族人的敬重。但姑姑婚后一连生下三个女儿后,就一直没有再生育,姑姑与蒙古族人一直为此事而烦忧。

那是一个月前的一天,当玉儿与侍女苏末儿从外面溜马归来时,就听下人说哲哲姑姑回来了。玉儿很高兴,她已经好几年没见到姑姑了,她八岁那年姑姑省过一次亲,就再也没回来过。玉儿一路奔跑着奔父亲的毡房而去。侍女苏末儿跟在后面笑着喊道:“格格,是不是十四贝勒来娶你了?”

玉儿猛地停住了脚步,她气喘吁吁、两腮绯红,嗔怪道:“死丫头,胡说什么!”嘴上虽这么说,但却心潮翻滚。

一晃已经五年过去了。

那是她八岁时,姑姑哲哲回来省亲,她同样高兴地奔跑着进了父亲的毡房,姑姑见她进来,过来亲热地搂住她说:“我们玉儿真是长大了,越来越漂亮了,真不愧这玉儿的称号……”

玉儿刚要答话,却看见父亲旁边坐着一位少年,他眉清目秀,仪表不凡,年纪也大不了她几岁。

少年看着跑得满脸通红的玉儿冲她一笑,不知怎的玉儿看见他有一种自在的亲近感。她冲他做了个鬼脸。一旁的姑姑见两人如此情景,就拉着玉儿的手走到那少年面前,笑着说道:“来,玉儿,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是十四阿哥多尔衮,他只比你大两岁,但可是咱大金国的小英雄呢!”

玉儿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十四阿哥多尔衮,她对这个姑姑大加赞赏的少年充满了好奇。

接下来的几天,年少的他们很快就熟识了,玉儿与多尔衮带上苏末儿,在无际的草原上骑马狩猎、尽情玩耍。玉儿感叹,年少的多尔衮不仅骑术一流,而且射得一手好箭。而多尔衮也对美丽热情的玉儿深深着迷。

每当玩累了坐下休息时,多尔衮就会静静地看着玉儿一句话也不说,看得玉儿咯咯地笑个不停。苏末儿看见十四阿哥的样子,她笑着说道:“贝勒爷,您要是喜欢我们格格将来就娶了她吧。她可是我们草原上最美丽的公主呢!”

“苏末儿你胡说什么!”玉儿听见苏末儿的话她止住了笑声,羞红了脸。多尔衮看着玉儿,坚定地说道:“玉儿,你等着我,我一定会来娶你的!”

玉儿又是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两小无猜让他们心心相印。

离别的日子来临了,相处多日的两个少年依依不舍,多尔衮拉着玉儿的手跑到草原上,在草原上的敖包旁,他拉着玉儿的手对天发誓:多尔衮一定要娶玉儿为妻。

就这样,多尔衮与姑姑走了。渐渐长大的玉儿每每想起多尔衮的誓言就会脸红心跳。

“现在姑姑又回来了,会不会是……”玉儿的心开始狂跳,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之情涌上心头。她悄悄来到毡房前,刚要掀帘进去,就听见姑姑的声音说道:

“哥哥,把玉儿交给我你还不放心吗?你是不放心我,还是不放心四贝勒?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玉儿是我的亲侄女,我会待她像我的亲生女儿一样。再说这也是为咱们科尔沁着想,哥哥应该明白,我没给四贝勒生下儿子,如不想办法,那么咱们科尔沁的地位……”

哲哲欲言又止,玉儿听到姑姑的话不明所以,她没有忙着进去,而是把门帘掀开一条缝,偷眼往里面观瞧。

父亲塞桑神情忧郁,他叹一口气说道:“既然父汗已经同意让玉儿嫁给四贝勒,我也没什么好说的……”

塞桑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妹妹你应该知道,玉儿是我最疼爱的女儿,她聪明伶俐、知书达礼,从小就坚强独立,我本想把她留在我身边,但既然如此,为了蒙古与大金国的世代交好,我也没什么好说的,玉儿我就交给妹妹你了……”

玉儿听了姑姑与父亲的谈话,心仿佛跳到了嗓子眼。父亲说的什么意思?难道自己要嫁给姑父皇太极吗?眼泪涌上了她的眼睛,本来不爱哭的她竟想放声大哭,她祈求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可后来从爷爷和父亲那儿证实这都是事实,一切已成定局。

玉儿知道,她不可能改变这一切。她与姑姑一样,她们都是草原的女儿,她们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多数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她们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只好利用和亲的方式来获取女真的支持,取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所以,科尔沁草原的汗王只能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的美女嫁给建州女真,科尔沁部落的多数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政治目的出嫁的,现在玉儿也将成为这些女人们中的一员,为了部族的安全与幸福她将永远离开那生她养她的大草原,离开父母、兄弟、姐妹,去一个陌生的异乡开始她的新生活……

马车中浮想联翩的玉儿看了一眼车旁马背上的侍女苏末儿,心想:幸好有苏末儿相伴,要不然远嫁他乡,她该多寂寞呀。侍女苏末儿与玉儿一起长大,虽然只是她的贴身侍女,但两人亲如姐妹,无话不谈。她的满腔心事只有苏末儿能够理解。

一行人风尘仆仆终于到达了后金的都城——辽阳,后金汗努尔哈赤在城内搭起五彩营帐,设大宴款待送亲者表示欢迎和庆贺。

合卺礼毕,玉儿被送入四贝勒府中的新房。

玉儿知道她的婚礼与姑姑当年成婚时的隆重场面相差甚远,当年是父亲塞桑亲自送姑姑出嫁的,听父亲说,那婚礼庆祝了三天三夜,异常隆重。

但自己怎能与姑姑比呢?姑姑是皇太极娶的正福晋,而自己只不过是个侧福晋而已。但玉儿也不在意这些,从小她就不喜欢热闹。

坐在新房内,玉儿心跳不止,她不知道皇太极什么时候会来,自己要怎样面对他。白天行礼时她见到了这个已经成为自己丈夫的四贝勒。虽然十年前,皇太极曾到科尔沁草原迎娶姑姑哲哲,但那时玉儿只不过是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印象。

她一直听父亲和爷爷说起四贝勒皇太极,说他能征善战、勇冠八旗、天生英武、腹藏韬略,是努尔哈赤钦定的“共议国政,各置官属”的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之一,将来必将成大器。她心里也是一直崇拜这个威风八面的姑父皇太极,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他的新娘。

白天行礼时,当她看到身材魁梧、气宇轩昂的皇太极时,心里感叹父辈所言非虚,皇太极确实英气逼人、威风凛凛。

婚宴上,玉儿一直在寻找多尔衮的身影,可是她用目光找遍了所有人,却不见多尔衮,五年不见,他已经变成什么样子,还记得敖包旁的誓言吗?

不知不觉夜已经深了,皇太极还没有来。不一会儿有下人进来禀报,说四贝勒有要事脱不开身,让玉格格先休息。

玉儿听完长出了一口气,仿佛心里卸下一副重担,一路劳顿,早已困乏,她与苏末儿赶紧洗漱睡下了。

接下来,一连几天都没见皇太极的身影,听下人们说,四大贝勒每天都到大政殿与英明汗商讨至深夜,好像有什么大事商议。

皇太极如此精于政务,玉儿发自心底的佩服。

这一天,玉儿与苏末儿在房中做针线,只听下人来报:十四阿哥求见。

下人的话音还没有落下,十四阿哥多尔衮已经进了屋子。

玉儿惊得一下站了起来。面前的多尔衮英姿飒爽、风度翩翩,已经长大的他已不再是五年前那个英俊的少年,而是一个威风凛凛的男子汉。

多尔衮看着玉儿,玉儿也望着多尔衮,两人眼神交织,百感交集。

苏末儿见两人如此情形,说道:“十四爷,您坐,我去给您倒茶。”说着苏末儿走了出去,带上了房门。

见苏末儿出去,多尔衮一个箭步奔过去,他用力地抓住玉儿的胳膊,歇斯底里地说道:“为什么,为什么要嫁给皇太极,为什么不等我娶你,难道你忘了敖包旁的誓言了吗?”

见多尔衮如此,玉儿心如刀绞,眼泪顺着脸颊不停地滑落。她伤心地说道:“多尔衮,你不要这样,这是皇太极的贝勒府,你放开我……”多尔衮捏疼了她的胳膊,更多的眼泪滚滚而下。

看着哭成泪人的玉儿,多尔衮仿佛肝肠寸断,他一下拉过玉儿,把她紧紧抱在怀里。“我不管,你是我的,为什么会这样!”

被多尔衮抱在怀里,玉儿哭得更伤心,长这么大,她还是第一次体会到心痛的感觉,第一次流这么多眼泪。她声音颤抖地说道:“多尔衮,你忘了我吧,谁让咱们生在这样的家族,身不由己……”

眼泪模糊了多尔衮的眼睛,其实他知道这不能怪玉儿,作为大汗的儿女,他们的婚姻充斥了太多的政治色彩,这是他们的命运,谁也改变不了。

一个月前,四嫂哲哲去科尔沁提亲,他只知道为了大金国与蒙古的交好四哥皇太极又要娶一位草原上的美女,但他不知道竟是他朝思暮想的玉儿。

自从五年前从科尔沁草原上回来后,他一直盼着快快长大,并积极参与战争,建功立业,他要凭自己的实力向父汗提出娶科尔沁草原上的第一美女——大玉儿。

可是那天四哥的婚宴上他吃惊的发现,那走下马车的新娘竟是他日夜想念的玉儿,他伤心极了,他真想冲上去把玉儿拉过来,告诉大家,玉儿是属于他的,他们已经在敖包旁定下婚约。后来,弟弟多铎拼命把他拉走了,只有多铎了解他的心事。

此刻,他抱着颤抖不已的玉儿,仿佛五内俱焚 ,“玉儿,你放心,我早晚要把你夺过来,总有一天你要成为我多尔衮的福晋!”多尔衮坚定地说道。

只有十五岁的多尔衮是努尔哈赤所有儿子当中最像他的一个,多尔衮聪明机敏,作战英勇,小小年纪却与兄弟们参加了无数次战争,是难得的将帅之才,深得努尔哈赤的喜爱。

“不要!”听多尔衮这样说,玉儿赶紧用手捂住多尔衮的嘴,说道,“不要这样,不要因为我而伤了你们兄弟之间的和气,多尔衮你记住,你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因为我而断送了你的前程!”

听玉儿说出如此一番话来,多尔衮更钦佩玉儿的心胸和胆识。

玉儿见时候不早,怕两人屋内说话时间太长,下人们会说三道四,她更怕皇太极会突然来到,到那时她纵有百口也难辨其情,于是她催促多尔衮快走。

多尔衮虽然对玉儿依依不舍,但此时他并不具备与皇太极一决高下的实力,况且父汗对自己一向恩宠有加,他不能做让父汗伤心的事情,玉儿早晚是他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一向颇有心计,行动稳健的多尔衮不会冒这个险。

于是,多尔衮只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四贝勒府邸。

看着多尔衮远去的背影,玉儿心情烦闷,她从多尔衮坚毅的眼神中,看到了他所言非虚,她真怕他惹出什么乱子来,到那时她该怎么办!

临行前爷爷的话还萦绕在耳旁,从她坐上远嫁的马车的那一刻起,她就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家族的祸福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她不能让生她养她的科尔沁草原再面临战争的威胁,无论如何她不能……

晚上,玉儿坐在桌旁手拿书卷,手里这本《三国演义》是她平时最爱看的书,此时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她打发苏末儿早早去睡了,她一个人坐在灯下,白天多尔衮到来的情景不时在她脑海里出现,搅得她心绪烦乱。

这时,那厚重的木门被突然推开,四贝勒皇太极带着一股凉风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皇太极面带笑容说道:“玉儿还没有睡呀,我还怕你睡了把你惊醒呢!”说话的语气仿佛他们已是多年的夫妻。

玉儿赶紧起身行礼,皇太极几步奔过来扶住了玉儿,忽然发现了桌上的《三国演义》,他拿起书疑惑地说道:“你在看《三国演义》?你一个女孩家也看这样的书?”

玉儿羞红脸说道:“让贝勒爷见笑了,这是我父汗最爱看的书,一直夸赞这是一本好书,我一时好奇也就拿来读了,读后才发现,这书真是蕴藏了无穷的道理……”

“哦?有什么道理,你不妨说说看!”皇太极饶有兴趣地说道。

说到兴奋处玉儿白皙的脸庞泛着兴奋的光晕,她抬起俊美的双眸,认真地说道:“我发现在书中无论刘备还是曹操,他们都是应天而生的英雄人物,受命于天,而得王道者得天下。就像现在,虽然大明朝幅员辽阔,兵多将广,但实际上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依奴婢的短见,而今的大明恐怕是一辆快散架的战车,江山不会坐很久了,取而代之的将是那应天而生的英雄……”

听完玉儿一席话皇太极眼里显出惊羡之意,他怎么也想不到,在科尔沁部中竟还有这样的奇女子,胸有治国之策,才智聪颖,看事透彻。她要不是女儿身,肯定是将相之才。皇太极忽然觉得玉儿犹如一泓幽深的潭水,深不可测。

其实,当玉儿几天前初嫁到辽阳时,已有众多福晋的皇太极确实没有把眼前这个十三岁的科尔沁女子放在心头,况且这些天他一直忙于政务,根本没有闲暇顾及她,可没想到今日才发现这个柔弱的美貌女子竟有令他刮目相看的才气。

皇太极捧起玉儿的脸,迫使她收回已经显得悠远的眼神,将她的目光拉回到自己的身上,他兴奋地说道:“玉儿,你真了不起,你知道吗?父汗已经决定迁都沈阳了,这些天我们一直在与父汗商议此事,所以冷落了你,你没有生我的气吧?”

“怎么会呢。大丈夫应以国事为重!”玉儿幽幽地说着,心里却十分佩服努尔哈赤的英明果断。她听父汗塞桑说过,沈阳是四通八达之处,西征大明路直且近,北征蒙古二三日可至,南征朝鲜自清河路可进。努尔哈赤此举必有夺天下的雄心!

正当玉儿的思绪又一次飘远之时,她感觉皇太极有力的大手又捧起了她的脸,室内的烛火映着玉儿脸上两道浅浅的红晕。她知道皇太极要做什么,这一刻终于来临。她忽然不知所措,呆呆地愣在那里。

玉儿脑海里忽然闪现了多尔衮那满含热泪充满深情的眼睛,她别过脸去,强迫自己不要流泪。毕竟这是她与皇太极真正的新婚夜,身上的这个人才是他的丈夫,从今后,她要与他荣辱与共,不能再胡思乱想……

第二日清晨,春日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屋内,皇太极睁开眼睛,见玉儿已经穿戴整齐坐在了桌前。见皇太极醒来,玉儿手捧他的衣物走过来笑着说道:“贝勒爷不是说今日有要事要到大政殿商议吗?”

虽然玉儿依然是笑语迎眸,但那语气丝毫没有激情过后的余情与温热。皇太极真的吃惊于她的定力,不然一夜缠绵后,她怎么可以一脸淡然,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皇太极真的不知道她到底在想些什么?

皇太极接过玉儿手里的衣服穿好,今天他确实有事,马上要迁都沈阳了,作为努尔哈赤的儿子,大汗最得力的助手,他有很多事情要做。

玉儿目送皇太极离去,那坚毅挺拔的背影,让她生发出无限崇敬之情。

天命十年(公元1625年)三月二十二日,努尔哈赤正式率众迁都沈阳,把沈阳改名盛京。接着,努尔哈赤亲率十万大军渡过辽河攻打明宁远,但却兵败受重伤不治而亡,享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突然离逝,临终前没有明确选出汗位继承人,这使这次汗位易人充满了激烈复杂的斗争,其中四贝勒皇太极与大贝勒代善争夺最为激烈。后来,皇太极凭借他在后金的实力和他本人的远见卓识,再加上他的赫赫战功,在诸贝勒中占了明显的优势。而势力最大、最有可能继承汗位的大贝勒代善,十分明智,以巩固后金的大局为重,甘愿让贤,倡议推立皇太极。这样皇太极终于继承汗位。准备于九月一日举行登汗位的仪式。

但在登汗位之前,皇太极却做了一件让玉儿吃惊不已的事情。皇太极联合其他三大贝勒逼迫努尔哈赤大妃——多尔衮与多铎的生母乌拉纳喇·阿巴亥为大汗殉葬。

皇太极是矫努尔哈赤的遗诏令阿巴亥殉葬的。后金以八旗立国,皇太极容不下这位有实力的大福晋。阿巴亥与她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拥有的两黄旗的实力超过皇太极父子的两白旗。阿巴亥作为后金汗的大福晋、掌领两黄旗的三兄弟的生母,在努尔哈赤死后,自然成为两黄旗、三兄弟的依靠与核心。除掉了阿巴亥,皇太极就可对她的三个儿子分而治之,使他们不足以对汗位构成威胁。

皇太极是一位心机超群之人,他不会明目张胆地做蠢事,而要用先帝“遗诏”名义,命这位大妃自杀殉葬,也就是为自己扫清道路。

那一天,天阴沉沉的,大妃阿巴亥的寝宫内,四大贝勒跪在地上恭送大妃升天。面对贝勒们的催促,盛妆珠饰的阿巴亥站在木凳上,手把白绫,她目光炯炯,望着窗外的苍天。二十余年的宫廷生活,已使她了解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她也知道抗拒是无用的。她不相信这是先汗的“遗诏”,但她却知道只有她死了,才能保证三个年幼儿子的安全。

这些年受大汗恩宠,能陪伴大汗升天也是她对大汗的报答,但她放心不下她的三个儿子,特别是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幼,而大汗临终前曾密召她,让她好好教导多尔衮,让他成就大业,意图不言自明,多尔衮才是继承汗位的人选。而且她知道大汗不会让两个年幼的孩子失去父亲的同时又失去母亲的。

但自己就要被殉葬了,她知道这都是皇太极与其他三大贝勒的阴谋,她没有办法和力量对抗他们,也只能认命!但临死前她要为儿子求得最后的庇护,她怕心狠决绝的皇太极不会放过锋芒毕露的多尔衮。

她看着跪在地上的四大贝勒,哀求但不失威严的说道:“各位贝勒,我自十二岁侍奉大汗,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我不忍心离开他,所以和他相从于地下。唯有我的两个幼子多尔衮、多铎,需要有人照顾,我放心不下,我拜托各位贝勒在我死后,念在多尔衮和多铎年纪尚幼,关照他们,我死而无憾!”

皇太极见大妃如此说,也对逼死大妃,让两个年幼的弟弟失去生母心存愧疚,就赶紧说道:“额娘放心,多尔衮、多铎两位幼弟,我们当然会善待,否则便是忘父,我们岂有不恩养之理?”代善等人也随声附和。

就这样,大妃阿巴亥就在无限遗憾中被逼殉葬,离开了人世。

此时正被派往宫外办事的多尔衮和多铎惊闻母亲殉葬而亡的噩耗,他们发了疯似地往回跑,但到了宫里,宫中已搭起灵棚,正为大妃举行升天仪式。

跪在母亲的灵前,多尔衮痛哭哀号,他想不明白,那个一向对他疼爱有加的父汗怎么忍心让他刚刚失去父亲,又瞬间失去了母亲。刚刚在回来的路上,他就有耳闻,说是皇太极与其他三大贝勒联手逼死母亲的,多尔衮才顿悟:怪不得一大早他与多铎就被派出了宫,原来这都是阴谋!

多尔衮发自心底的恨,皇太极夺了他心爱的女人,现在又逼死了他的额娘,这个仇他一定要报,他猛地拔出剑来,锋利的剑锋划破了他的手掌,一滴滴的鲜血滴在母亲的灵前,他在心底发誓,一定要为额娘讨回这个公道。

不知何时,玉儿已经站在了多尔衮的身后,四大贝勒逼死大妃阿巴亥这件事让玉儿大为震惊,虽然满蒙都有殉葬的习俗,但她并没有亲历过,现在大妃阿巴亥奉诏殉葬,她才深深感到宫廷的森严可惧,这不能不让她毛骨悚然、刻骨铭心。

而且,大妃阿巴亥是多尔衮的母亲,她又为多尔衮深深地担忧,自己的亲生母亲被生殉陪葬,他该是何等的悲伤啊!

于是晚上趁大家都熟睡之际,她偷偷来到了大妃停灵处,见多尔衮以剑割破手掌鲜血淋漓,她吓了一跳,赶紧上前抓住多尔衮的手说道:

“多尔衮,不要这样……”

“不要管我,都怪我无能,才让额娘死得这么惨!”多尔衮歇斯底里地喊道。

玉儿心疼地看着多尔衮流血不止的手掌,她从裙裾上用力撕下一块绸绢为多尔衮细心包扎。多尔衮看着玉儿,他猛地抱住她,哭诉道:“玉儿,我现在什么都没了,父汗、额娘还有你,我该怎么办?”

玉儿抬眼望着多尔衮眼含热泪温柔地说道:“多尔衮,你不要这样说,你还有你的兄弟,我也会一直关心你的,你要振作起来,我相信你,你不会让我失望的!”

多尔衮抬起头,看见玉儿坚定的眼神,他受了鼓舞,说道:“玉儿,有你在,我就不会孤独,你放心,我会活出个样子给你看的,我要亲手打下个江山给你!我也要索回我应得的一切!”

听了多尔衮的话,玉儿深深地感慨,她相信多尔衮的能力,但他如此的承诺又让她倍感沉重,她拿什么回报他,皇太极与多尔衮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所爱之人,哪一个她都不希望他们有事。到现在,她只能凭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去化解他们的矛盾。如若不然,两虎相争,那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又不知要搭进多少条人命。

这两年时间里,玉儿在皇太极和姑姑哲哲身边,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她在草原上从来没学过的东西,皇太极精明睿智、高瞻远瞩,办事果断而决绝,是难得的帝王之才。

而姑姑哲哲事事以大局为重,把后宫管理得井然有序,遇有棘手的事,都会周全、稳妥地解决,诸事处理得体,使皇太极无后顾之忧;而且姑姑帮助后金联系科尔沁蒙古,牵线搭桥,促成联姻,化解矛盾,巩固联盟,起到了双方友好使者和桥梁的作用。

跟着皇太极和姑姑哲哲,玉儿逐渐变得成熟起来,她处事谨慎,考虑周全,已不再是那个充满幻想的草原女孩,而是一个知书达礼、见解独到的后宫佳丽。

所以,玉儿听多尔衮这样一说,她赶紧劝道:“多尔衮,不要这样说,现在你们兄弟应该团结一心,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不是内部相争,如果你要这样,我相信大汗在天之灵也不会安心的。”

见多尔衮不说话,仿佛听了进去,玉儿又接着说道:“多尔衮,你一定要答应我,忘记仇恨,振作起来,大妃肯定不想看见你这个样子,你要学会忍耐,成就一番事业告慰你额娘在天之灵……”

多尔衮虽然心里还是过不去,但他也知道玉儿说的有道理,况且他也不想让玉儿为他担心,就点头应允。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极举行盛大而庄严的继位大典,正是继承后金汗位,届时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及众贝勒、文武大臣聚会于朝,在皇太极率领下他们焚香告天,行九拜礼毕,诸贝勒大臣又向皇太极行朝贺礼。皇太极自称天聪汗,改第二年为天聪元年。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玉儿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

望着正在发生的一切,皇太极感到由衷的满足。他看着列在嫔妃之中的玉儿,他对她绽开了笑容,玉儿心有灵犀:他就是那个应运而生的英雄,父汗没有完成的大业,他将为他完成!

从这以后,皇太极更加信任和欣赏玉儿,经常让她帮助自己看奏折,甚至对一些宫中事务也让她出谋划策,玉儿的睿智与才学让皇太极深深的折服。

此后几年内,玉儿连续为皇太极生下三位格格,却没有生下一个皇子,这令玉儿和姑姑哲哲都十分着急……

天聪汗皇太极继承汗位后,他雄才大略,不满足于守成,决心要开创崭新的政治局面。他踌躇满志,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安民重本的措施,使人民生活趋于安定,荒芜的土地得到重新开垦耕种。原来国人朝见时,皇太极与其他的三大贝勒俱南面坐受,后变为皇太极一人南面独坐。过去诸贝勒率大臣朝见,不论旗分,唯以年齿为序,从此也按旗分,依次朝见了。皇太极由此加强了中央集权。

紧接着,皇太极开始进行他的下一个军事行动——出征察哈尔。远征察哈尔,目标就是要直捣林丹汗的巢穴,一举荡平察哈尔,统一漠南蒙古。皇太极千里行军,强势攻击,林丹汗已成惊弓之鸟,正当他驱赶富户人家与大批牲畜抢渡黄河时,金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趋归化城。林丹汗抛下大批辎重,日夜狂奔。皇太极下令全速追击,必欲全歼。

整整历时一个月,皇太极便将林丹汗赶出了蒙古。林丹汗虽然西逃,但已陷入崩溃瓦解的边缘了。林丹汗溃逃,他的福晋们或被俘或主动投降。后金将士将这些福晋宫女们带到皇太极的营帐。皇太极意气风发,打败了林丹汗,去除了他多年的心病,现在,就连林丹汗身边的这些美人都要归于他的麾下,怎能不让他高兴万分呢!

这时,帐帘一挑,一位装束华丽的女子款款走入大帐,她袭一身飘逸的白色纱裙,雪白的肌肤映着黑绸般的长发,秀美的鹅蛋脸庞,双颊绯红,脖颈肌肤圆润洁白。她款款而行,至皇太极身边时,盈盈俯身,轻启樱口:“奴婢海兰珠拜见大汗!”她声音圆润,双眸莹彻,整个人看起来纤弱温柔、脉脉含情。

听到女子的话语皇太极才晃过神来。

“海兰珠,你说你叫海兰珠?”皇太极惊奇地问道。

“是,小女正是科尔沁海兰珠。”皇太极长出了一口气,出征前玉儿千叮咛万嘱咐,求她打败林丹汗后一定要善待她的姐姐海兰珠。海兰珠早已嫁给林丹汗做了福晋。皇太极满口答应了下来。没想到玉儿的姐姐竟是这样的美若天仙、柔弱似水。

看着面前盈盈弱弱的海兰珠,让皇太极心中充满怜惜之情,浑身充斥一种难以自制的冲动。

而海兰珠面对英武盖世、健硕魁伟的皇太极,也是心仪神往。她早就听说了姑姑与妹妹嫁的这位四贝勒爷,可是一直无缘相见。今日一见,果然貌相不凡,听说他已继承后金汗位,海兰珠更是对这个年轻有为的汗王敬佩不已,当下杏眼含情、秋波暗送。

皇太极站了起来,伸手去扶海兰珠。皇太极心中比较,玉儿虽然贤淑能干,还有一个颇为聪明灵活的头脑,对国事家事分析得头头是道,更是自己的得力助手。但对自己而言,若是有一个能全心全意听自己倾诉的人,那是最好不过了。而且,他总感觉抓不住玉儿的心,虽然玉儿对自己言听计从、无可挑剔,但皇太极总是觉得不知道她在想什么,她对他似乎无欲无求,她甚至从不向自己撒娇邀宠。作为一个男人,皇太极知道自己要什么,玉儿让他琢磨不透。

而现在,面前这个海兰珠让他找到了一种作为男人的感觉,他相信这才是他要的女人。从她流露出的对自己崇拜的目光中,皇太极确信这一点。

皇太极扶起海兰珠,深情地注视着她说:“别怕,我这就带你离开这里!”他的声音充满柔情,他还是第一次对女人这个样子,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就这样,皇太极大胜而归,对他来说此次出征最大的胜利除了打败林丹汗,就是得到了海兰珠。温柔和顺的海兰珠让他情难自持、喜爱非常。从此海兰珠宠冠后宫。

打败了察哈尔部林丹汗后,后金不断壮大。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接受诸贝勒的建议,在盛京宣布称帝,用满、蒙、汉三种表文祭告天地,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改族名为“满洲”,并受尊号“宽温仁圣皇帝”,尊父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在皇太极称帝之时,朝鲜因不堪后金的各种勒索而与后金的矛盾更加激化。皇太极决心在登基伊始便征服朝鲜。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十二月,皇太极率大军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汉江南岸的南汉山城。接着皇太极南渡汉江,包围了南汉山城。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正月二十二日,清军在多尔衮率领下攻破城池,朝鲜国王被迫投降。皇太极征服朝鲜之后解除了他对明战争的后顾之忧。

从此,皇太极更是意气风发、野心勃勃。

登基后的皇太极封赏诸兄弟子侄军功。册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托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

他又分封后宫。博尔济吉特·哲哲晋封为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皇后),博尔济吉特·海兰珠被封为东宫关雎宫大福晋(宸妃),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玉儿)被封为永福宫西侧福晋(庄妃)。

这一日,玉儿与苏末儿在盛京后宫的御花园中散步,玉儿身着粉红色的旗袍,外罩浅紫色软缎马甲。她眉头紧蹙,大大的眼睛蒙上一层淡淡的忧郁。

她怎能不忧郁呢?自从姐姐海兰珠被皇太极带回盛京后,海兰珠就宠冠后宫,更被封为东宫大福晋,在宫中地位仅次于姑姑哲哲,就连姐姐的寝宫皇太极都煞费苦心的取名“关雎宫”,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意,可见皇太极用心之良苦。

想到这些,玉儿不免苦笑一下,自己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一年了,而姐姐才到宫中不过两年的时间。但这两年里,皇太极除了在政事上找她商量外,就很少到她的永福宫来了。算一算,上次皇上来到永福宫还是两个月之前的事情。在皇太极册封的“崇德五宫”中,她是位居最末的永福宫庄妃。可见现在的皇太极已经对她没有了多少情义。

玉儿叹了一口气,苏末儿听到玉儿叹气,她心疼地看着玉儿气愤地说道:“格格,海兰珠凭什么位居东宫,两年前您就不该让皇上把她从察哈尔带回来!您现在不得皇上的宠爱,肯定是海兰珠在皇上面前捣的鬼。现在她倒高高在上,你看现在她对您的态度,我就知道她是这样的人,您忘了当年林丹汗相亲的事……”

“好了,别再说了,她毕竟是我的亲姐姐。”玉儿打断了苏末儿的话,海兰珠毕竟是她的亲姐姐,而且背后谈论别人的是非总是不好的,她不允许自己这样做。

其实,对于姐姐的为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玉儿与姐姐海兰珠差不了几岁,小时候经常一处玩耍,每当姐妹因为一件心爱的东西起了争执时,如果父母突然出现,海兰珠会一下把东西塞给妹妹,然后她嘴角牵动,脸色发白,楚楚可怜,显出万分委屈的样子。这时父母会夸赞海兰珠的大度懂事,然后赏赐她更多的礼物。之后父汗会把玉儿训斥一番,告诉她姐姐身体虚弱,不要惹姐姐生气。这时玉儿会手捧着姐姐塞过来的东西发愣,不知道刚刚还与她争执不休的姐姐,怎么会突然转变……

后来,她们长大了,玉儿了解了姐姐这个特点,很少再跟她交流,姐妹也显得生分了。

玉儿还记得那年,察哈尔部林丹汗到科尔沁部相亲,爷爷莽古思本来是想把同族的另一位格格嫁给林丹汗。

当相亲礼毕,高大威猛的林丹汗走出毡房时,海兰珠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手里举着扑蝴蝶的粘网,当她跑到林丹汗面前时,却“不小心”摔倒了,林丹汗眼疾手快,伸手托住了海兰珠,当林丹汗与面颊绯红、吐气如兰的海兰珠四目相接时,他顿感热血沸腾,情难自持。他对海兰珠一见钟情。

接下来,令人没想到的是,林丹汗毁了之前婚约,定要娶海兰珠为妻,爷爷莽古思没有办法,科尔沁的实力远远赶不上察哈尔,也只能答应了。就这样,海兰珠风风光光地嫁给了察哈尔部林丹汗,而那位早已和林丹汗定下婚约的格格差点自杀而死……

玉儿想着这些往事,她知道自己永远争不过海兰珠,因为她远比那看似柔弱实则富有心机的姐姐活的真实。所以,她只能忍耐,为了整个大清的将来,为了蒙古族人的安危,她受这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

崇德二年(公元1637年)六月,海兰珠经过十月怀胎,在关雎宫产下一子,这个皇子的诞生让已经四十五岁的皇太极兴奋不已,虽然之前他已经有七个儿子,但都是没有名号的皇妃所生。中宫皇后哲哲入宫多年,一直未诞育皇子,玉儿也只生了三位格格。而这个皇八子又是他所宠爱的东宫大福晋宸妃海兰珠所生,他怎能不高兴呢!

皇太极为了庆贺海兰珠生子,以至开大清先例,在笃恭殿颁发大赦令:蒙上天眷爱,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故而大赦天下,使之都受“恩泽”。

大赦令称皇八子为“皇嗣”,说明皇太极已经明确将这个孩子视为皇位继承人。皇太极如此颁诏,立即轰动朝野,引来八方朝贺,为清朝开国史上少见。翌年元旦,朝鲜国王上皇帝、皇后贺表的同时,还上“皇太子”贺表及礼品。蒙古各部也纷纷献表文,贡方物,以示庆贺。此时的皇太极,政权巩固,诸事顺遂。娇妻产子更锦上添花,真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他向来贺者分别回赠厚礼,并大宴宾客,盛况空前。

而此时,在永福宫中,玉儿已经怀孕三个多月了,她这次怀孕与以往不同,她反应得十分厉害,呕吐不止。刚刚呕吐完的她面容惨白,浑身无力。玉儿孤零零的一个人躺在床上,只有苏末儿进进出出为她忙碌着。现在宫中的人都在往关雎宫跑,谁都知道,现在的宸妃才是得宠之人。

热闹的关雎宫与冷冷清清的永福宫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姑姑哲哲还时常来探望玉儿,劝她要想开些,以大局为重,她们姑侄至今没有为皇上生下子嗣,为了保住博尔济吉特氏在后宫中的统治地位,海兰珠入宫得宠,总比别的妃嫔得宠好。玉儿答应着,其实姑姑不说,她也不会怎样,她开朗大度的性格,凡事识大体,顾大局的胸襟,是不会去纠缠这些琐事的。

多尔衮来了,是苏末儿告诉他玉儿此时的情形,所以他不顾宫中禁忌,趁大家到关雎宫庆贺之际来到永福宫。

当多尔衮看到面容憔悴的玉儿时,他心疼不已。他抓住玉儿的手,伤心地说道:“怎么会这样,皇太极娶了你,你一心服侍他,帮他做了那么多,宫中上下谁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对你,总有一天我要给你讨回公道!”

多尔衮的话说道了玉儿的心坎上,但她又能怎样,皇太极身为帝王,要宠爱哪个妃子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自己为他做的事情是任何一个妻子应尽的责任。

玉儿挣脱多尔衮的手严肃地说道:“多尔衮,你不要这样说,他是皇上,是我的丈夫,我不允许你再说这样的话,如果被别人听见,你将有口难辩!”

“哈哈哈……玉儿,你以为我会怕他吗?没有我多尔衮,他这个皇位能不能做得稳可就说不定了!”多尔衮大笑着说道。

是啊,现在的多尔衮已不是从前那个稚嫩的少年,他现在是威风八面、战功赫赫的睿亲王。在北征蒙古、南征朝鲜、西征大明的战争中,多尔衮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凭他的机智和战功赢得了皇太极的信任。而马上皇上又要派多尔衮率领八旗军队出征大明,将与大明朝决一死战。可见皇太极对多尔衮的器重。

面对多尔衮,又听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不能不让玉儿担心。从多尔衮说话的语气和神情,玉儿感到多尔衮变了,变得她有点不认识了。他已不再是那个一心钟情于她的少年,而是一个权力欲望膨胀的大清王爷。

玉儿只能力劝多尔衮以江山社稷为重,如今大明未灭,大清不能祸起萧墙,最后功亏一篑。

多尔衮虽然对玉儿的话不置可否,但玉儿看出来,他听了进去,在这宫廷上下,也只有大玉儿能劝一劝专横跋扈的多尔衮。

宸妃海兰珠自生下皇八子后,更加得到皇太极的宠爱,两人情投意合,几乎形影不离,对其他嫔妃皇太极就有意无意地冷落了,就连中宫大福晋哲哲的寝宫皇太极也是很少去了。

从此,宸妃的关雎宫真是夜夜欢歌、热闹非常。

但却好景不长,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正月二十八日,备受宠爱与瞩目的皇八子,来到人世才七个月的时间,就患“天花”夭折了。皇八子之死,有如晴天霹雳,本来就柔弱的海兰珠无法经受这沉重的打击,她几近疯狂,终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终于一病不起。皇太极命人多方求医治疗,也无济于事。

爱子夭折,宠妃卧病,皇太极闷闷不乐,整个后宫沉浸在哀愁之中……

就在皇八子夭折的第二天,玉儿产下了皇九子福临,但皇九子的到来,并没有减轻皇太极失去爱子的痛苦。玉儿痛苦生产,他甚至没有去看过一眼,孩子出生多日后,他才到永福宫看望玉儿母子,并给孩子赐名福临。他知道对不住玉儿,但爱子夭折,宸妃又卧病在床,他整日不离其左右,无心顾及这些了。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九月,皇太极御驾亲征辽西攻打明朝死守的军事要地松山、锦州。正当两军激烈交战之际,从盛京却传来了宸妃海兰珠病危的消息。时值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皇太极却毫不犹豫地立刻召集诸王、贝勒,并命多尔衮带军继续征战,他则昼夜兼程赶回盛京。

但皇太极尚未入城即传来宸妃殡天的噩耗。皇太极疾驰入宫,在宸妃的遗体前声泪俱下,悲痛欲绝。他为宸妃之死日夜哭泣,六天六夜不吃不喝,几次哭晕过去。海兰珠的死对皇太极精神打击极大,以致害了一场大病,此后身体大不如前,以至于再没有重返松锦战场,也没有再领兵出征,从而也结束了他四十余年的戎马生涯。

玉儿见皇上如此悲伤,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她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虽然这几年自己备受冷落,但皇太极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大清的君王,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为了大清的安危,她必须去劝一劝皇上。

这一日,玉儿来到御书房,见皇太极仰躺在椅子上,一只手用力按捏着太阳穴。自从宸妃去世,皇太极就有了这个头痛的毛病,多方诊治也不见好转。发作起来他头痛欲裂、痛苦难当。

见皇太极面容憔悴、神情痛苦,玉儿不禁热泪盈眶,面前这个男人毕竟是自己的丈夫,儿子福临的父亲,他如此痛苦让她心疼。

玉儿走过去,手扶皇太极的头温柔地说道:“皇上是不是很痛苦,要不要传太医?”

听见玉儿的声音,皇太极睁开眼睛,看见玉儿充满关切的眼神。他这才发觉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与玉儿这样亲近过了。自从海兰珠入宫,他一心扑在海兰珠身上,冷落了玉儿。

为了不让宸妃生气,他只能封玉儿为五宫之末。甚至玉儿为自己生下皇子,他都没有好好看上一眼她们母子。

现在,看着面前温柔贤淑的玉儿,皇太极深感愧疚,他拉住玉儿的手说道:“爱妃,委屈你了,你生朕的气了吧?”

“怎么会呢,玉儿永远不会生皇上的气,倒是皇上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玉儿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皇上乃万乘之身,负有平定天下、抚育万民的责任,皇上一身关系重大。姐姐突然离世,大家都很难过。但现在与明朝的交战正在进行,皇上不能过分沉湎于悲痛之中,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这才是举朝上下想看到的呀!”

听了玉儿的一番话,皇太极深感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如此弃前线大军于不顾,实在说不过去,再加上玉儿的耐心抚慰,由此心里得到了一些安慰,也振作精神,重理朝政。

而此时在松锦战场上却是捷报频传。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八月,多尔衮围攻锦州,势在必克。清兵逼城,列营围困,明军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明朝遣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大军十三万援救。最后,由于配合不力,总督洪承畴等被多尔衮围于松山,士卒不过万人。崇德七年(公元1642年)二月,洪承畴粮援断绝,屡次突围不得。而他手下副将竟然偷偷投降了大清。最后,松山城破,洪承畴兵败被俘。

洪承畸是大明祟祯皇帝的肱股之臣,文武兼备,谋略过人,长期担任大明王朝军政要职,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洪承畸被押解到盛京后,皇太极想尽办法来笼络他,特命最受宠信的大学士汉臣范文程前去劝降。可是洪承畴却誓死不从,更以绝食抗争。皇太极听说洪承畴爱恋女色,更是挑选了一些满洲绝色女子送去服侍洪承畴。但是,抱定信念要以身殉职的洪承畴,却把这些如花似玉的美人全部赶了出来。

就在皇太极一筹莫展、无计可施之际。这日,他来到永福宫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儿。玉儿听后,见皇上为了这洪承畴寝食难安,身为皇妃,又是大清子民,她有义务为皇上解忧。想到这里玉儿微笑着对皇太极说道:“皇上,臣妾倒有一计,不知可否?”

皇太极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他了解玉儿,知道没有把握的事情玉儿不会轻易说出口的。于是兴奋地说道:“是什么,快快说给朕听!”

于是玉儿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皇太极,皇太极虽然觉得这样做有点委屈庄妃,但目前也没有别的办法,也只能让玉儿去试试。

这天夜里,关押洪承畴的三官庙大门被轻轻地推开了,玉儿手托一个汤壶,款款走了进来。她轻点朱唇,高挽发髻,着一身淡蓝色的裙装而来,整个人看上去淡雅脱俗、清新可人。

坐在床上的洪承畴,知道有人进来,他紧闭双眼面对着墙壁,毫不理睬。玉儿走到床前,轻声说道:“这位就是威名远扬的洪经略吧!”语音清脆,宛如九啭黄莺。

洪承畴听着这悦耳的声音,又闻一阵芳香沁鼻,他情不自禁,回头一瞥。看见眉目如画、端庄秀丽的玉儿他顿时愣住了,玉儿温柔恬静的目光让他如沐春风,心里的怒气竟减少了一半。

但表面上洪承畴仍故作镇定的怒声道:“你是谁?也是来劝降的吧,你们省省力气吧,我心如磐石,你们白费心思!”

听了洪承畴一番话,玉儿把手里的汤壶放在桌上,微笑着说道:“先生说得好!先生矢志殉国,对大明王朝如此赤胆忠心,实在令人敬佩。我素仰先生美名,恨不能一见。今日前来就是想一睹先生威仪……”洪承畴一听心里很是受用,面前这个如花似玉的女子竟然对自己如此评价,他怎能不高兴呢?

他看了一眼玉儿,眼里流落出爱慕与留恋,这些都被玉儿尽收眼底。洪承畴叹了一口气说道:“感谢姑娘如此高看在下,只可惜在下一心殉国,枉费了姑娘的一片痴心!”

玉儿说道:“先生不要这样说,我虽是一女子,也颇识大义。先生一心舍生取义,忠贯日月,义薄云天,凡有血气之人,无不景仰,我又怎么忍心夺先生之志呢?”

洪承畴疑惑道:“那你是?”玉儿道:“先生以绝食求死,以先生体魄,七八日之内定不会死,痛苦难挨,我仰慕先生的高风亮节,故亲自煎熬毒汤药一剂,来敬先生,以助先生流芳百世。我助先生速死,也是解先生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痛苦……”说着,玉儿端起汤壶倒了一碗汤递到洪承畴面前。

洪承畴望着美丽的大玉儿,听着她温柔的话语,顿觉心神激荡,他看了一眼面前的汤碗,他长叹一声,端起汤碗一饮而尽。

见洪承畴喝完汤药,玉儿笑着说道:“先生真是忠肝义胆之人,小女子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洪承畴站起来走到窗前,他仰望苍天,连声叹息。

玉儿见他如此,轻声问道:“先生可是放心不下家中老母,娇儿少妇?”

一句话说道了洪承畴的心坎上,他眼眶湿润,叹气说道:“我今日战败被俘死不足惜,可家中一家老小可能都要做刀下之鬼!”

“哦?”玉儿故作惊讶地说道,“大明皇帝如此残暴吗?臣子打了败仗竟要诛灭亲族,这也太不尽人情了吧?咱们大清朝的皇帝可从来不会这样,他深知胜败乃兵家常事,怎能以一次胜败论英雄?现在我真是替先生可惜,死得不值。先生饱读诗书,难道未闻: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吗?”

玉儿一番话让洪承畴大为所动,他低头沉思,似乎也觉得他死得不值,大明皇帝昏庸无能,大明朝眼看气数已尽,可怜自己一生才华盖世却身死异乡,真是愚钝至极。但现在后悔也晚了,毒汤已经喝下,他只能等死。

洪承畴思虑着玉儿的话语,忽然觉得面前的女子必非等闲之辈。他似乎察觉到什么,忽然问道:“你到底是谁,怎有如此之见识?”

“哈哈哈……”洪承畴的话音未落,只听见门外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大清皇帝皇太极推门走了进来。洪承畴见皇太极来到,他诧异不已。

皇太极解下身上的貂裘大衣,把它轻轻地披在洪承畴的身上,微笑着说道:“先生受苦了!”皇太极伸手搂过玉儿说道:“这是朕的庄妃大玉儿,刚才先生喝下的也并非毒药,而是千年野参熬制的参汤,先生大仁大义朕十分钦佩,先生如能帮助朕,必将是我大清的肱股之臣……”

洪承畴一听吃惊不小,他这才知道,这位笑语温情的佳丽,竟是大清皇上的庄贵妃。他暗自叹息,怪不得大清壮大如此之神速,就连皇太极的后宫嫔妃都是这样的才华横溢!

皇太极依然笑态可掬,问寒问暖,洪承畴不胜惶恐。既然如此,他岂有不降之理?于是洪承畴双膝跪倒高呼万岁。

这个昨日还誓死不渝一心效忠大明王朝的经略重臣,今日却变成踌躇满志的大清王朝降将忠臣。

洪承畴投降后果真不负众望 ,为满清筹划朝政,部署军事,谋之无不尽,行之无不胜。入主中原,招抚江南,为大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洪承畴能投降大清,玉儿功不可没。玉儿智降洪承畴一时间在宫廷上下被传为美谈,玉儿更被冠以“后宫第一谋士”之称。

正当大清国势大张,气象日上,皇太极踌躇满志,准备入主中原之际,他的头痛病却越来越厉害。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头痛病发作,突然病逝于清宁宫,享年五十二岁。

皇上突然病逝,对皇位的继承问题皇太极没有留下遗诏,在宫廷内部,在为皇太极举办的繁琐的丧仪背后,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正悄悄展开。

暗中动作的双方很快明朗化: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三十四岁,跟随父亲南征北战,拥有父亲亲率的两黄旗和伯父代善镶红旗、堂叔济尔哈朗镶蓝旗的拥护和支持;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三十二岁,雄才大略,曾西征河套察哈尔林丹汗残部,得元朝传国玉玺归献皇太极,又迫降朝鲜,用兵把握分寸,颇合用武之道,很得皇太极倚重和信赖,继位的呼声很高,拥护者有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和正、镶两白旗将领。

两黄旗将领盟誓,宁可死作一处,坚决要立豪格;而两白旗大臣誓死不立豪格,他们跪劝多尔衮即位。两方旗鼓相当,互不相让,一场生死夺位大战一触即发。

而在后宫当中,皇后哲哲有她的打算。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家族包括她在内有三个女人嫁给了皇太极,但她没有为皇太极生下儿子,海兰珠虽然荣宠一时生下皇八子,但可惜不幸早夭。现在唯有玉儿生的福临,是博尔济吉特氏在大清的唯一血脉。如果能让福临坐上皇位,那么科尔沁部的地位将稳中有升。所以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她和玉儿的将来着想,她不得不出面了。

八月十四日,皇太极死后第五天,崇政殿上诸王大会,气氛严肃,充满杀气。

会议开始之前,黄旗大臣悉尼就提出:“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吾等受先皇大恩,若不立先帝之子,则宁愿追随先帝死于地下!”

阿济格、多铎则力劝多尔衮即位,年老的代善不愿得罪多尔衮,两方讨好地说道:“睿王若允,大清之福,否则当立皇子。”

双方剑拔弩张,他们怒目相向,互不相让,会议眼看陷于僵局。

多尔衮见如此情形,知道这样情形他与豪格谁也坐不上皇位,于是他转口说道:“既然如此。当立第三人为帝。”

这是折中方案,以目前形势也只能如此。因此两黄旗大臣不再坚持立豪格。两白旗看多尔衮眼色行事。紧张的气氛顿时缓和。最后,在众人的推举和多尔衮的坚持下,六岁的九皇子福临被扶上了皇帝宝座,改元顺治。

?1644年,满清之主、六岁的福临正式由盛京沈阳迁都北京,在皇极门张设御幄颁布诏书定鼎北京。至此满清的权力中心正式由关外迁到关内。

皇后哲哲被尊为母后皇太后,永福宫庄妃大玉儿被尊为圣母皇太后。睿亲王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崇政殿上诸王集会,把六岁的皇九子福临推上了皇帝宝座,一切已成定局,睿亲王多尔衮在他的王府内暴跳如雷。

“砰!”一个装满热茶的茶壶被多尔衮摔到地上飞溅起无数的茶叶末和水花,旁边伺候的奴才一个个噤若寒蝉,生怕触到霉头丢掉性命。

看着福临面南背北登基金銮殿,多尔衮的内心十分不是滋味。崇祯帝自缢身亡,大明朝灭在他的手上,大清的一半江山是他多尔衮打下的。可他却做不了皇上,他把那本来属于他的位置拱手送给了那六岁的娃娃。这将成为他心中永远的痛苦。

现在虽然他是大权独揽的摄政王,可毕竟不是皇帝啊!当年父汗努尔哈赤归天,皇太极抢了本来属于他的汗位,如今自己又把皇位让给了皇太极的儿子,这怎能叫他不气愤呢?这些年,皇太极多次打压多尔衮,还把努尔哈赤留给多尔衮兄弟的正黄旗、镶黄旗夺走,让多尔衮兄弟统领两白旗,多尔衮相信,如果不是他战功赫赫,恐怕早已死在皇太极的手上。

可是他也知道在朝中,肃亲王豪格的实力并不比他弱,况且朝中许多重臣有非皇子不立的意思,真要是火拼起来胜负还是难料,所以,多尔衮不得已转而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多尔衮之所以忍而不发,为的就是等待实力强大到压倒豪格一方时,再采取行动夺取皇位。

多尔衮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在崇政殿集会前天晚上,皇嫂哲哲曾经找过他,暗示他如果他与豪格相争不下,可让福临继位。多尔衮答应了下来。一方面是皇嫂哲哲这些年对他和弟弟多铎不薄。自从母亲被逼殉葬后,皇嫂一直很关心他们,他一直对皇嫂心怀感激之情。另外就是如果自己做不了皇上,另立其他皇子,他肯定要立玉儿的儿子,一想到自己能为玉儿做点事,多尔衮还是由衷的兴奋。

现在福临继位了,他又一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既然本来属于他的位置他坐不上,但本来属于他的女人他要夺回来。

多尔衮想到这里,就急匆匆奔玉儿所居的慈宁宫而去。

慈宁宫里,玉儿正手把手地教福临写字,苏末儿在一旁研墨。

多尔衮径直进到宫内。见多尔衮到来,苏末儿站起身笑着说:“王爷您来了,看咱们皇上进步很快呢,都写了好多字了……”苏末儿与多尔衮自幼熟识,说话也就没那么客气。

多尔衮用鼻子“哼”了一声,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

玉儿见多尔衮脸色不对,就站起来吩咐苏末儿把福临带走。福临写字正写得高兴,不愿意走。但他回头看见叔父正瞪着眼睛看着他,他只能无奈地放下笔走了,对这位叔父摄政王,福临打心眼里害怕。

见苏末儿与福临出去,玉儿疑惑地问道:“多尔衮你怎么了,谁惹你生气了?”

多尔衮仿佛没有听见玉儿的问话,他沉思片刻,猛地他站起来紧紧抱住玉儿。

玉儿被多尔衮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她拼命挣扎着,但她怎敌得过身材魁伟的多尔衮,过了一会儿,她没有了力气,放弃了挣扎,任其所为,两行热泪顺着玉儿的脸颊滑落。

多尔衮见玉儿流泪,他放开了她。玉儿向后瘫倒在椅子上。多尔衮向前想安慰玉儿,玉儿本能的用双手护住自己,眼里满是惊恐。多尔衮停住脚步,眼里有几丝无奈与受伤。

玉儿伤心地说道:“多尔衮,你要怎样?这是什么地方,福临都做了皇上了,如果让他看见,他该多受伤害呀!”

这句话激怒了多尔衮,他才明白玉儿虽然爱他,可她更爱她的儿子——那个皇太极的儿子福临,这让多尔衮情绪非常失控。

“他受伤害!那我受的伤害要向谁说!”多尔衮咆哮道,“当初皇太极夺我汗位,逼死我额娘,又抢走我心爱的女人,害得我一无所有。当初你劝我要忍耐,我忍了……如今我又把皇位让给他的儿子,我不想再忍了……”

“你想怎样?”玉儿吃惊地问道。

“既然皇位我坐不上,我总可以要回我的女人!”多尔衮向前一步抓住了玉儿的胳膊,眼里透出凶狠的光。

“放开我……”玉儿想挣脱多尔衮的手,但他的手抓得很紧,玉儿动弹不得。

“你放开我额娘!”不知何时福临跑进屋来。见多尔衮抓住玉儿的手臂,他快速跑到多尔衮面前,用小拳头一面捶打多尔衮,一面喊着。

多尔衮松开玉儿,他猛地一下把福临抱起扛到肩上。福临用拳头捶打着多尔衮的后背,一面不停地说道:“放下我,我是皇上,你不能欺负我额娘……”

多尔衮冷笑着说道:“皇上!是啊,你是皇上,不过皇上你和你的额娘都要记住,你的皇位是谁给你的。我多尔衮能亲手打造这一切,也能把它毁于一旦。玉儿,该怎么做就看你的了!”说完,多尔衮放下福临,头也不回地大踏步走了出去。

看着多尔衮的背影,玉儿忽然觉得多尔衮是那样陌生,他变了,变得她已经不认识他了,那个敖包旁她衷心爱恋的多尔衮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皇额娘!”福临虽然才六岁却非常懂事,他伸出小手替玉儿擦拭脸上的泪水,“皇额娘不哭!”

玉儿知道儿子刚才被多尔衮吓坏了,她擦干泪水把福临抱到腿上,“额娘不哭,额娘不哭!”话虽这么说,可眼泪却止不住。

“皇额娘放心,等福临长大了一定保护皇额娘不被皇叔欺负!”刚才多尔衮逼迫玉儿的一幕让福临心有余悸。

“皇儿不要这样说,皇叔是跟额娘闹着玩呢,我不许你嫉恨皇叔……”玉儿哄劝着福临。

晚上,玉儿把福临哄睡后她坐立不安,多年的宫中生活让她明白宫廷斗争的险恶,在权力地位争夺中已经没有亲情可言。当年为了保持科尔沁部的强大,她不得不和姑姑一起嫁给皇太极,今天她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好儿子,保住儿子的皇位。她爱多尔衮,那是她情窦初开刻苦铭心的记忆。可她经历的残酷现实告诉她,多尔衮能万分疼爱她,却不能容纳儿子福临,她必须想办法,否则儿子不但坐不稳这皇位,可能性命难保。

想到这些,玉儿不寒而栗。她马上命苏末儿传唤范文程和洪承畴。这二人都是追随先帝皇太极的肱股重臣,现在玉儿只能求助于他们。

玉儿对多尔衮非常了解,多尔衮之所以没敢明着跟她说要废福临自己登基,是因为还有势力能阻挠着他,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都不会让多尔衮登基,而这两个人的势力正在被多尔衮逐步削弱,一旦有一天只剩下他们孤儿寡母,多尔衮可能不会放过福临。

当范文程与洪承畴站在慈宁宫暖阁内听完孝庄太后的叙述后,洪承畴马上说道:“太后,摄政王他刚愎自用,对皇上不尊不敬,满朝文武皆知有摄政王而不知有顺治帝,实在是有悖天伦。我等受先皇大恩,自当尽力保全皇上和太后,请太后放心。”

洪承畴看着孝庄太后楚楚动人的模样心中疼惜,他对自己当年拜倒在孝庄太后的石榴裙下而投降大清,从来没有后悔过。这个聪颖,有见识,有才干的女人让他由衷的佩服。而且,自从那年三官庙孝庄太后说服了他,多尔衮就一直耿耿于怀,经常在朝上让他难堪,所以洪承畴对多尔衮没什么好印象。

玉儿见范文程不说话,就说道:“两位大人都是大清国的重臣,先皇在世的时候对两位大人可谓有知遇之恩,现在我孤儿寡母身处险境,两位大人看在先皇的份上还要鼎力相助,范大人你看呢?”

范文程皱了皱眉头,他对皇太极的感情要更加深厚,他最初跟着努尔哈赤没有得到重用,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皇太极给他的,保全孝庄母子乃是他分内之事。可眼前的情势委实让他无力应对,多尔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已经实际控制了大清,当不当这个皇帝就看他多尔衮怎么做了。

范文程比洪承畴想得要深远,他对孝庄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当年的一段情早有耳闻,孝庄太后这个集智慧与美貌于一身的女人,恐怕只有她能牵制住多尔衮,救得了她们母子。

范文程见太后问到自己,他拱手说道:“太后,臣受先皇知遇之恩,定当全力辅助皇上。可如今形势,恐怕只有太后能解决问题……”

说完,范文程看着暖阁案上摆放的福临习字的纸笔,他走过去背着孝庄和洪承畴写了几个字折好递给太监说道:“太后,微臣所说全在纸上,一切都看太后的了,微臣暂且告退。”

范文程与洪承畴走后,玉儿打开了手里的那张纸。

“委身下嫁!”纸条上简单明了的四个字看得玉儿心如遭雷击,范文程的意思是让她嫁给多尔衮,天呐!虽然满族有弟纳其嫂的风俗,可她一国太后委身下嫁给小叔子,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玉儿无力地坐在椅子上,她知道多尔衮要的是什么。不能否认范文程的提议不好,如果她正式的下嫁给多尔衮,那么儿子福临的皇位可能就保住了,而她也算给多尔衮一个交代,可诸位王公贝勒,满朝文武会答应吗?

坐在椅子上,玉儿心潮翻滚,她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她不能跟多尔衮提下嫁的事。况且现在洪承畴、范文程等重臣一直对皇上忠心耿耿,还有肃亲王豪格的两黄旗的实力,还可以牵制多尔衮。

想到这些,玉儿决定暂且这样,走一步算一步。接下来,孝庄在多尔衮的步步进逼下,采取了隐忍、退让、委曲求全的态度。她的方法是,不断给多尔衮戴高帽,加封号。从叔父摄政王,旋又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四年,又停止多尔衮御前跪拜。

可是,尽管玉儿百般忍让,求得安保,并与太后哲哲一起千方百计保全豪格。几个月之后,大权独揽的多尔衮还是找了一个借口除掉了豪格。之后,多尔衮报复性的把这个阻挡他登基的肃亲王的妻妾们大部分纳入他的府邸。

现在,多尔衮在朝中可以说是独步天下,再也没有了与他抗衡的势力,他登基为帝似乎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在慈宁宫内,玉儿抱着年幼的儿子福临默默地流着泪,多尔衮对皇位已经势在必得,如不想办法,怎对得起先帝,对得起儿子福临?她知道多尔衮一直以来只爱她一个人,她除了是一个女人外还是一个母亲,她深知多尔衮因为嫉恨皇太极,对皇太极的儿子们都无好感,福临虽然是她的儿子,可多尔衮依然看不上。一旦多尔衮登基,儿子福临便岌岌可危。

玉儿望着福临,她想起了范文程写给她的那四个字。为了儿子,为了保住儿子的皇位,她只能按照范文程所说的做了……

顺治四年十二月的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紫禁城内张灯结彩,孝庄太后要下嫁摄政王多尔衮,这在皇宫上下引起了轰动。

最初,许多王公大臣是坚决反对的,特别是先帝皇太极那些儿子们。虽然满族有弟纳其嫂的风俗,但太后毕竟不是普通人,贝勒们觉得这是一种耻辱,也是对先皇皇太极的侮辱。

后来,在太后哲哲的多方斡旋下,事情才得以解决。其实这些反对的亲贵们也知道,如果太后不下嫁,那么他们丢的不光是脸面,他们丢掉的将是皇位,福临的皇位必将难保。

太后哲哲之所以这样做有她的打算,开始时,玉儿对下嫁一事犹豫不决,曾找姑姑哲哲商议,本以为作为先帝的正宫皇后姑姑会反对这件事,可没想到哲哲全力支持她。姑姑告诉她为了保住先帝儿子的皇位,也为了博尔济吉特氏在朝中的地位,还有就是科尔沁部的未来,也只能委屈玉儿了。

就这样,三十三岁的孝庄太后最终决定下嫁多尔衮。福临称多尔衮为皇父,诸臣上疏称皇父摄政王。

洞房之内,多尔衮抱着玉儿,他喜极而泣,这个驰骋疆场、戎马一生的男人,失去了太多东西,如今他心爱的女人终于属于他了,他怎能不高兴呢?

其实当初玉儿决定下嫁给他,条件是他要保住福临的皇位。多尔衮也犹豫过,但他也知道,他取代福临坐上皇位,必将遭天下人耻笑,特别是皇太极那些儿子和那些追随皇太极的老臣们,会一直和他做对,他还不想为此大开杀戒。而且如果他篡位不成功,不但什么也得不到,还要招致千古骂名。因此,既然玉儿答应下嫁于他,他起码夺回了他的女人,他也就认了……

多尔衮捧起玉儿的脸,深情地说道:“玉儿,还记得我说过的话吗?我会打下个江山给你,我也会把你夺回来,现在我做到了,现在即使我死了也没什么遗憾了……”

玉儿伸出手捂住多尔衮的嘴,说道:“你不要这样说,大清不能没有你……”

听了玉儿的话,多尔衮低头吻住玉儿,这是他渴望多年的时刻,他奔波一生都是为了怀里这个女人。

玉儿流泪了,这是她又一次在洞房之夜流泪,那一次是为了多尔衮,而这一次她是为儿子,也为自己。她知道自己下嫁多尔衮已经对福临造成了伤害。福临曾跪地求她不要下嫁皇叔。但她又有何办法?她的两次婚礼都充斥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如今为了儿子、为了她的家乡,她不得不再披嫁衣。

况且以身下嫁多尔衮,也算她对他的一种补偿……

洞房之内,大红罗帐内,多尔衮尽情释放了自己,他发自心底地感到满足……

然而,就当玉儿与多尔衮大婚之后,准备平静的过完余生之际,玉儿却发现,儿子福临看她的眼神越来越不对。

开始时,玉儿还以为这只是他一个小孩子单纯的想法,等过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可随着福临渐渐长大,他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他不能忍受自己的母亲嫁给多尔衮,让他称多尔衮为“皇父”,福临觉得这对他是一种羞辱,由此他也恨他的母亲,他不明白,母后为什么要下嫁,她难道不知道他的儿子会因此而蒙羞吗?

后来福临亲政了,但他没有像他母亲希望的那样勤于政务,伤心与愤怒使得年少的福临经常以酒买醉,并沉迷于女色无法自拔。他有时喝醉酒会跑到慈宁宫对母亲咆哮:

“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嫁给多尔衮,难道皇儿对你不好吗?”

看着福临的样子,玉儿既心疼也伤心,不管她怎样规劝,福临就是听不进去。玉儿难受极了,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福临,可到头来儿子不但不理解她,反而怨恨她,她怎能不伤心呢?

权力斗争刚告一段落,玉儿又陷入家庭矛盾的旋涡。

当初,福临继位不久,在玉儿与多尔衮主持下,玉儿就册立自己的侄女、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的女儿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福临亲政后,就大礼成婚,居中宫之位。

但福临却把对母亲和叔父的怨气全部撒在了这位皇后身上,虽然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漂亮,但福临却对她不理不睬,最后竟要坚决废后另立。尽管大臣们屡次谏阻,福临仍然坚持己见,毫不退让。

顺治十年八月,孝庄见儿子实在没有回转余地,只好同意。皇后被降为静妃,改居侧宫。接着,孝庄太后又选择蒙古科尔沁多罗贝勒之女博尔济锦氏进宫为妃。但福临对这位蒙古包里出来的漂亮姑娘同样不感兴趣

后来,董鄂氏被选入宫,福临对这位皇妃却情有独钟,使得董鄂妃在后宫的地位仅次于皇后,福临对董鄂氏的感情,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福临认为董鄂氏才是理想的皇后人选,因此准备二次废后。福临如再度废后,改立董鄂氏,蒙古女人必将失去中宫主子之位,势必影响满蒙关系,倾动大清帝国的立国之基,孝庄毫不犹豫地对儿子的举动进行了抑制。

结果,母子间再次出现冲突,顺治皇帝甚至公然下令抠去太庙匾额上的蒙古文字,连母亲病倒,福临也不去问候一声。对于这一切,孝庄都忍受了。宽容理解是她的原则。这种微妙紧张的母子关系维持了五六年,幸而玉儿有多年的政治经验和坚毅的性格,清帝国的基业才不致因后宫的倾动而发生动摇。孝庄这种苦心,福临是不会理解的。

倒是通达人情的董鄂氏能够体谅孝庄的苦衷,她主动周旋于皇后与皇帝之间,缓和调节双方矛盾,有时起到孝庄所难以达到的作用。后来,孝庄有什么事总是找董鄂氏商量,以至于到后来,婆婆对儿媳几乎到了不能离开的地步。

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十二月,多尔衮出猎,不幸摔下马来,最终不治而亡,死于喀喇城。

消息传到紫禁城,孝庄太后欲哭无泪,这个让她一生又爱又恨又怕的男人,就这样突然离开了人世,竟然没有留下一句遗言。为了对这位战功卓著的大清功臣以追悼,也是为了弥补多尔衮生前的遗憾,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多尔衮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用皇帝丧仪。

但福临大权在握后,宣布多尔衮“谋篡大位”等种种罪状,削爵毁墓并撤去多尔衮太庙的牌位,籍没家产,多尔衮的党羽也受到清洗。福临用这一系列举动来宣泄他对多尔衮的愤恨。

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十月,董鄂氏产下一子,四个月后不幸夭折,丧子的悲伤使她郁郁成疾,并于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八月病故。福临遭此打击,精神颓落,恹恹无生趣,未出半年,患痘症而逝。由顺治的第三子——八岁的玄烨继位,年号康熙。

孝庄太后中年丧子,悲痛欲绝。但皇孙年幼,她必须打起精神全力辅助年幼的孙子管理大清江山。为了避免摄政王专权的悲剧重演,孝庄有意撇开皇室亲王,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

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请求孝庄太后垂帘听政,孝庄严辞拒绝了,因为清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但此例一开,将来必将祸乱后代。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辅政的体制,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

但玉儿没想到她所择非人,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欺皇帝年幼无知,广植党羽,排斥异己,谋篡皇位。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的一天,鳌拜进宫晋见,在路两旁耍着玩的少年突然一拥而上,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等到鳌拜缓过神来,纵有过人臂力,都已无济于事了。魔头落网,党羽流散,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连根拔除了。玄烨依靠孝庄太后的支持夺回了权力。

玄烨八岁即位,十岁时生母佟佳氏亡故,照看他的是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所以祖孙二人感情十分融洽。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玄烨健康成长,一个未来杰出帝王的特质和才干,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鳖拜集团铲除后,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安勿忘危、勤修武备等。

对于祖母的教诲玄烨非常尊重,重大事情无不先征求祖母意见,然后施行。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为平定三藩、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清王朝在康熙时期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

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十二月,孝庄太后病危。康熙皇帝昼夜不离左右,亲奉汤药,并亲自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增延祖母寿数,但孝庄太后毕竟年事已高,又操劳一生,身体健康每况愈下。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慈宁宫。

孝庄太后躺在床上,她今天看起来气色很好,她伸出手来说道:“玄烨……”

“皇祖母,孙儿在此!”康熙赶紧跪在孝庄太后的床边。

“玄烨,起身吧!”孝庄太后的声音轻轻的。康熙便起了身,坐到她的床边,拉住了她的手。孝庄静静地望着外面,天很黑,宫里很安静,她说,“玄烨,扶哀家起来,哀家想到外面看看。”

“皇祖母,您身体不好,就躺着吧,等您病好的时候,孙儿天天晚上陪你看外面的风景。”孝庄太后微笑地看着眼前孝顺的孙子,她笑了,已经长大的孙子已经能独当一面,她可以放心地走了。

“玄烨呀,你就让哀家好好的看看吧!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了。”她坚持着。康熙扶起了太后,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慈宁宫门口。

外面的月亮好圆,她望着天空中的那轮明月,轻声说道:“玄烨啊,皇祖母怕是不行了,以后大清的天下就靠你了,你要做个好皇帝……”

“皇祖母,您会长命百岁的,孙儿离不开您!”康熙难过地说道。

“傻孩子,人总是要死的。”说着,太后摸了摸自己的脸,又看了看耳边的头发。她已满脸皱纹,青丝已发白了。

“玄烨,哀家是不是很丑?”太后扭过头看着康熙问道。

“怎么会呢?皇祖母可是满蒙第一美女呀!等会儿,孙儿叫人过来给您打扮打扮,皇祖母想怎么漂亮都可以。”

“那好吧!”她轻轻地走到了梳妆台边,“叫苏末儿过来吧!”

“格格,奴婢给您梳头。”苏末儿手颤巍巍的拿着梳子站在太后的身后,太后看着铜镜。

苏末儿也老了,满头的白发。“岁月不饶人呀!”孝庄太后在那里轻叹着。“玄烨,等祖母百年后,记得不要把哀家和太宗皇帝合葬了,他都安息了四十多年,那样会打扰到你祖父的,记得把哀家葬在东陵的外面,哀家想看着你父皇,那里离他近点……”太后从铜镜里看着身后的康熙,眼里有几分不舍,然后说道:“你早点休息吧!苏末儿陪着哀家就行了,明日还要上朝。”

“皇祖母,孙儿不离开您!”

“去吧。”太后吩咐着。“皇祖母。”康熙轻叫了一声,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去。

见康熙出去,孝庄太后轻声说道:“苏末儿,你说我老成这个样子,多尔衮还会认识我吗?”太后惆怅地说着,眼睛呆呆地看着前方,没有任何表情。

“格格,会的,王爷怎会不认识格格呢?在他心里您永远是最美丽的……”苏末儿轻梳着太后曾经乌黑发亮的秀发,眼里噙着泪水。

孝庄太后笑了,“我昨晚梦见他了,他说让我在东陵外等着他,我真怕他看到我这个样子不认识我了……”

“格格,会的,十四爷,他会等你的。”苏末儿恳切地说着。

更多的笑意弥漫在太后布满皱纹的脸上。

“苏末儿,我倦了,想睡了,你扶我到床上吧。”苏末儿扶太后躺在床上。

“苏末儿再让我听一曲吧。”太后幽幽地说着。

苏末儿答应着,从墙上取下一把秀雅别致的马头琴,苏末儿抬手轻轻一拨,铮铮作响,浑厚的音乐想起,弥漫在慈宁宫每一个角落。

孝庄太后静静地躺在床上,她仿佛回到了那一望无际的草原,绿草、蓝天、羊群和放歌的牧人,还有三个嬉戏的少年……

孝庄太后微笑着慢慢闭上双眼,琴声戛然而止。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太皇太后病逝慈宁宫,时年七十五岁。苏末儿为主殉葬,死后葬入昭西陵。康熙给祖母上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这个生活在清初的伟大的女性终于合上了她的双眼,她一生为大清鞠躬尽瘁,为大清奠定千秋基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死后被清朝历代皇帝所尊崇。

雍正皇帝给予孝庄太后以高度评价:

“统两朝之养孝,

极三世之尊亲……”

非正常军师联盟雷锋十万男儿血:中条山保卫战正德风云(全两册)仵作小娇娘薛家将(青少版)中国历史全知道殡仪馆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