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水仙(1/1)
武夷水仙
武夷水仙,又称闽北水仙,是以闽北乌龙茶采制技术制成的条形乌龙茶,也是闽北乌龙茶中两个品种之一,水仙是武夷山茶树一个品种的名称。采摘武夷水仙时采用“开面采”,即当茶树顶芽开展时,只采三四叶,而保留一叶。正常情况下,分四季采摘茶叶,每季相隔约50天。
武夷水仙传说:相传有一年武夷山热得出奇,有个建瓯的穷汉子靠砍柴为生,大热天没砍几刀就热得头昏脑涨,唇焦口燥,胸闷疲累,于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个阴凉的地方歇息。
刚坐下,他只觉一阵凉风带着清香扑面吹来,远远望去原来是一棵小树上开满了小白花,绿叶却又厚又大。他走过去摘了几片含在嘴里,凉丝丝的,嚼着嚼着,头也不昏胸也不闷了,精神顿时振奋起来,于是从树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这天夜里突然风雨交加,在雷雨打击下,他家一堵墙倒塌了。
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树枝正压在墙土下,枝头却伸了出来,很快爆了芽,发了叶,长成了小树,那新发芽叶泡水喝了同样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伙子长得更加壮实。这事很快在村里传开了,村民问他吃了什么仙丹妙药,他把事情缘由说了一遍。大家都纷纷来采叶子泡水治病并向他打听那棵树的来历。小伙子说是从祝仙洞折来的。因为建瓯人说“祝”和崇安话的“水”字发音一模一样,崇安人都以为是“水仙”,也就把这棵树叫作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瓯人插枝种树的办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开来,长得满山遍野都是,从此水仙茶成为名品而名扬四方。
资料记载:水仙始于清道光年间(1821-1850),是闽北较大的优质产品。所用的水仙种,发源于建州瓯宁县(建阳)小湖乡大湖村的严义山祝仙洞。据1939年张天福《水仙母树志》载:“前八余年,清道光间,有泉州人苏姓者,业农寄居大湖……一日往对岸义山……经桃子岗祝仙洞下,见树一,花白,类茶而弥大……试以制乌龙茶法制之,竟香洌甘美……命名曰‘祝仙’……当地‘祝’‘水’同音,渐讹为今名为‘水仙’矣。”
1929年,《建瓯县志》也载:“查水仙茶出禾义里,大湖之大坪山,其他有严义山,山上有祝仙洞”,“瓯宁县六大湖,别有叶粗长名水仙者,以味似水仙花故名……”(见《闽产录异》),可见水仙栽培历史约在130年以上。
干茶鉴别
武夷水仙干茶是经萎凋(晒青或室内萎凋)、摇青、杀青、揉捻、初烘(俗称走水焙)、包揉、足火精制而成。成品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
武夷水仙茶特征
泡茶品鉴
武夷水仙冲泡后香气浓郁,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底厚软黄亮,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常饮可以起到杀菌、抗癌、减肥的作用。
1备具
茶壶或盖碗1个,武夷水仙茶数克及其他茶具或装饰茶具若干。
2冲泡
用茶匙将茶叶从茶荷中拨入壶中,冲入开水。
3品茶
只见茶叶徐徐伸展,汤色清澈橙黄,入口后满口茶香,喉底回甘。
贮藏
日常生活中武夷水仙茶,一定要保存在密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才不会使之变质。
密封
可用干燥箱或陶罐存放茶叶。罐内底部放置双层棉纸,罐口放置二层棉布而后压上盖子。
干燥
可用有双层盖子的罐子贮存,以纸罐较好,其他锡罐、马口铁罐等都可以,罐内仍是须先摆一层棉纸或牛皮纸,再盖紧盖子(棉纸或牛皮纸都能起到防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