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庄子:纯美典藏版 > 秋水

秋水(1/1)

秋水

【题解】

本篇与《逍遥游》的意旨有一致处,认为人应听命于自然,认识宇宙的宏大和无限,认识一切事物的贵贱、是非的相对性,由此获得自由。其思想基调仍是消极无为的哲学,但其中“物无贵贱”,“道无终始”以及物质世界在时空上有相对性、多样性的观点,多少具有一些朴素的辩证法色彩。

【原文】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1】,泾流之大【2】,两涘渚崖之间【3】,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4】,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5】,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6】,望洋向若而叹曰【7】:“野语有之曰【8】‘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9】’,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0】,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1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13】;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4】;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5】,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6】,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7】。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8】;尾闾泄之【19】,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20】。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23】,又奚以自多【24】?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5】?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32】,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3】,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4】,仲尼语之以为博【35】,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6】?”

【注释】

【1】百川:许多河流。灌:注入。河:黄河。【2】泾(jīnɡ)流:水流。【3】涘(sì):水边,岸边。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崖:岸。【4】河伯:黄河水神。【5】北海:此处指黄河注入的渤海。【6】旋其面目:改变欣然自喜的面目。旋,改变。【7】若:海神。【8】野语:俗语。【9】莫己若:莫若己,没有比得上自己的。【10】尝闻:曾经听说。少:贬低。仲尼:孔子字仲尼,以博学多识著称于世。轻:轻视。伯夷:殷未孤竹君的长子,曾劝阻武王伐纣。后避居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11】殆:危险。【12】长:永远。见:被。大方之家:修养极高的得道之人。【13】拘:局限。虚:同“墟”,指井蛙生活的地方。【14】笃(dǔ):限制。时:季节。【15】曲士:乡曲之士,即《天下》篇所云“一曲之士”,见识短浅的人。【16】丑:鄙陋。【17】大理:大道。【18】盈:满。【19】尾闾:传说中泄海水的地方。【20】不知:没有感觉。【21】为量数:进行估量和计算。【22】比形:寄形。受气:禀受。【23】方:正。存:看到。见(xiàn)少:显得太少。【24】奚以自多:哪里会自认为多呢。【25】礨(lěi)空:石块上的小孔。大泽:大湖。【26】稊(tí)米:像稗籽一样的小米。大仓:储粮的大仓库。【27】号:称。【28】人卒:人众。【29】人处一焉:此以个人对众人而言;上文“人处一焉”,以人类对万物而言。【30】豪末:毛发之端。豪,通“毫”。【31】连:续,继承。【32】争:武力相争。【33】任士:以天下为己任的人。【34】辞:辞让。指不当孤竹国之君。【35】以为博:以显示学识渊博。【36】向:从前。

【译文】

秋汛按时而至,千百条河流注入黄河,水面之宽阔,两岸和洲渚之间放眼望去,看不清对岸的牛马。于是,河伯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壮美之景都在自己这儿了。河伯顺流东下,到了渤海,往东望去,看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伯才改变了沾沾自喜的表情,望着汪洋大海对海神若感叹说:“俗话说‘听到许多道理之后,就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了’的人,就是说的我呀。而且,我曾经听说有贬低孔子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举的人,开始我还不相信;现在我看到您这样浩瀚无边,我如果不是来到您这里,可真危险了。我将会被明道之人永久地耻笑。”

海神若说:“井底之蛙无法跟它谈论大海,因为受到狭小的井底的局限;只生活在夏天的虫子不可以和它谈论冰雪,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孤陋寡闻的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了。现在你摆脱了河道的约束,见到了大海,于是认识了自己的不足,这就可以和你谈论大道了。天下的水流,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条江河归流其内,没有休止却不会满溢;从尾闾泄走,无休无止却不见减少。春天、秋天都没有变化,旱灾、涝灾也不会有所察觉,它大大超过了江河的水量,无法估量和计算。然而,我从未因此而自夸的原因,是因为大海寄形于天地之间,禀受了阴阳之气,我在天地之间,好比是大山中的小石头、小树木,正觉得自己很渺小,哪里会自认为很多呢?估计大海在天地之间,不就像蚁穴在大湖旁边吗?估计中国在四海之内,不就像米粒在粮仓中吗?物的种类数以万计,人不过是万物之一而已;人们聚集在九州,谷物所生之地,舟车所通之处,个人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员而已。人与万物相比,不就像毫毛生在马身上一样渺小吗?五帝所禅让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这里了。伯夷辞让它是为了取得好名声,孔丘谈论它是为了显示博学,这就是他们的自满和骄傲,不就像你之前在河水暴涨时的自夸吗?”

【原文】

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1】,可乎?”

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2】,时无止【3】,分无常【4】,终始无故【5】。是故大知观于远近【6】,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7】,知量无穷;证向今故【8】,故遥而不闷【9】,掇而不跂【10】,知时无止;察乎盈虚【11】,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12】,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13】。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14】,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15】!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16】,’是信情乎【17】?”

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故异便【18】,此势之有也【19】。夫精,小之微也;垺,大之殷也【20】;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也【21】;无形者,数之所不能分也【22】;不可围者,数之所不能穷也。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23】,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致者,不期精粗焉【24】。”

“是故大人之行,不出乎害人,不多仁恩【25】;动不为利,不贱门隶【26】;货财弗争,不多辞让;事焉不借人【27】,不多食乎力【28】,不贱贫污;行殊乎俗【29】,不多辟异【30】;为在从众【31】,不贱佞谄【32】;世之爵禄不足以为劝【33】,戮耻不足以为辱【34】;知是非之不可为分,细大之不可为倪。闻曰:‘道人不闻【35】,至德不得【36】,大人无己【37】。’约分之至也【38】。”

【注释】

【1】大天地而小毫末: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2】量无穷:物有无穷大和无穷小。【3】时无止:时间是没有止境的。【4】分(fèn)无常:得失变化无常。【5】故:通“固”,固定。【6】大知:得道之人。观于远近:指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而不局限于一点。【7】小而不寡,大而不多:小的事物从近看也不小,大的事物从远看也不大。【8】向今:古今。故:事。【9】遥:遥远。闷:纳闷。【10】掇(duō):拾取,表示相距很近,随手可取。跂(qǐ):企求。【11】盈虚:盈满与空虚。【12】坦涂:平坦的大道。涂,通“途”。【13】故:通“固”。【14】至小:极小,此处指人有限的生命及其智力。穷:尽。至大之域:无穷大的宇宙。【15】倪:端倪,限度。【16】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最细微的东西是没有形体的,最大的东西是没有范围的。【17】信情:实情。【18】异便:不同的方便。【19】势:情势。【20】垺(fú):同“郛”,城外城。殷:盛大。【21】期:待,依赖。【22】“数之”句:不是能用数字划分的。【23】意致:运用意识可以达到。【24】不期精粗:不限于精粗,指玄妙的天道。【25】不多:不夸耀。【26】贱:鄙视。门隶:守门的仆隶。【27】“事焉”句:行事无须借助他人。【28】食乎力:自食其力。【29】行殊乎俗:行事与世俗不同。【30】辟异:邪辟怪异。【31】从众:随俗。【32】佞谄:用花言巧语向人献媚。【33】劝:勉励。【34】戮耻:刑罚,耻辱。辱:羞耻。【35】闻:闻名。【36】不得:不求有得。不得也就不会失,无得失,才是至德。【37】“大人”句:即《逍遥游》篇中的“至人无己”。【38】约分之至:缩小分别到了极致,即在精神上消灭了一切区分和对立。约,约束,缩小。

【译文】

河伯说:“那么我以天地为大,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海神若说:“不可以。事物在量上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也是没有止境的,得与失没有不变的常规,事物的终结和起始没有定因。所以具有大智慧的人明察远近,小的不以为少,大的也不以为多,是因为知道事物的量是无穷的;求证于古今之事,因而对遥远的事不感到纳闷,对就近的事也不强求,因为知道时间是没有止境的;洞察盈亏规律,所以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也不难过,因为知道得失是变化无常的;明白生命大路,所以生于世间而不喜悦,死去了也不认为是灾祸,因为知道终了和起始不会一成不变。估计人所知道的东西,不如他不知道的东西多;他活在世上的时间,比不上他不在世上的时间多;以其有限的智力、短暂的生命去穷尽无限的境域,所以会陷入迷惑混乱而终无所得。这样看来,又怎能知道毫毛之末就足以确定为最细微的限度呢?天地就足以包括最大的领域呢?”

河伯问:“世间的议论者都说‘最细微的东西没有形体,最大的东西无法确定范围’,这是真的吗?”

海神若说:“从小的方面看大的方面看不全面,从大的方面看小的方面看不分明。精,是小中之小。垺,是大中之大;因而大小各有不同的方便,这是情势如此。所谓的精与粗,是就有形之物而言的;至于小到无形,不能用数字划分;大到没边,无法用数字穷尽。可以谈论的,是粗重的物体;只可意会的,是精微的物体;而言语无法论及,意识不能察觉的,就不限于精粗的范围了。”

“因而明道之人的行为,无意害人,也不夸耀仁义恩惠;举动不为谋利,也不小看门童;不争货物财富,也不有意推辞谦让;行事不求人,不赞扬自食其力,也不鄙视贪污;行为与世俗不同,也不标新立异;从俗随众,却不指责谄媚;世上的高官厚禄不足以让他去追求,世上的刑罚耻辱也不足以使他感到羞辱;明白是非是不能划分界限的,小大没有划分的标准。我听说:‘得道之人不求功名于世,大德之人一无所得,至人忘却自我。’这就是把一切区分和对立都缩小到了极致的境界呀!”

【原文】

河伯曰:“若物之外,若物之内【1】,恶至而倪贵贱【2】?恶至而倪小大?”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3】;以俗观之【4】,贵贱不在己【5】。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6】;知天地之为稊米也【7】,知毫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覩矣【8】。以功观之【9】,因其所有而有之,则万物莫不有;因其所无而无之,则万物莫不无【10】。知东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无【11】,则功分定矣【12】。以趣观之【13】,因其所然而然之【14】,则万物莫不然;因其所非而非之【15】,则万物莫不非;知尧桀之自然而相非【16】,则趣操睹矣【17】。”

“昔者尧、舜让而帝,之、哙让而绝【18】;汤、武争而王,白公争而灭【19】。由此观之,争让之礼,尧桀之行,贵贱有时,未可以为常也【20】。梁丽可以冲城【21】,而不可以窒穴【22】,言殊器也【23】;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24】,捕鼠不如狸狌【25】,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26】,察毫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27】,言殊性也。故曰,盖师是而无非【28】,师治而无乱乎?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29】。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30】,非愚则诬也【31】。帝王殊禅【32】,三代殊继【33】。差其时,逆其俗者【34】,谓之篡夫【35】;当其时,顺其俗者,谓之义之徒【36】。默默乎河伯【37】!女恶知贵贱之门,小大之家【38】。”

【注释】

【1】若:或者。【2】恶(wū)至:从何。倪:划分。【3】自贵而相贱:自以为贵,视他人、他物为贱。【4】以俗观之:从世俗的立场来看。【5】贵贱不在己:贵贱由别人决定。【6】“因其”四句:从事物大的方面来说(即与小的相比),万物都可以说是大的;反之,也可以说是小的。【7】稊米:小米。【8】差数覩:差别程度就可以看清了。【9】功:功效。【10】“因其”四句:从有效方面说,样样都有效;从无效方面说,样样都无效。【11】“知东”句:明白东与西是相反的,但两者又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12】功分:功能,职分。【13】趣:通“趋”,倾向、走向。【14】然:肯定。【15】非:否定。【16】自然:自以为然。相非:互相以对方为非。【17】趣操:趣向与操守。【18】“之、哙”句:燕王哙十分信任燕相子之,把王位让给子之,燕人不服,国家大乱,齐国乘机伐燕,杀死哙与子之,燕国几乎被灭。【19】争:武力相争。白公:名胜,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曾起兵杀令尹子西与司马子西而一度占领楚都,后被叶公打败,逃至山中自杀。【20】常:恒常不易的法则。【21】梁丽:粗大的木料。丽,通“”,屋梁。冲:冲撞。【22】窒穴:堵塞孔穴。【23】殊器:不同器物有不同的作用。【24】骐骥、骅骝:都是指骏马。骐,青黑色花纹如棋盘。骥,河北产的名马。骅,桃花马。骝,紫黑色的马。【25】狸:野猫。狌(shēnɡ):同“鼪”,黄鼠狼。【26】鸱鸺(chī xiū):即鸱鹄,猫头鹰。撮蚤:抓跳蚤。【27】瞋目:瞪大眼睛。【28】盖:通“盍”,何不、怎么。师:师法。无:抛弃。【29】情:本性。【30】然且:然而还是。语而不舍:说个不停。【31】诬:欺骗。【32】帝:五帝。王:三王。殊禅:禅让的方式不同。【33】三代:夏、商、周。殊继:继承的方式不同。【34】逆其俗:违背世态人情。【35】篡夫:篡权的家伙。【36】义之徒:合乎正义的人。【37】默默乎:静一静吧。【38】恶知:怎么知道。

【译文】

河伯说:“或在万物之外,或在万物之内,从哪里区别它们的贵贱?又从哪里区分它们的大小呢?”

海神若说:“用道来观察,万物就没有贵贱之分。从万物自身看,万物都自以为贵而轻贱他物。从世俗观念来看,贵与贱由他人决定。说起事物之间的差别,就事物大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而就其小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也就没有什么不是小的。明白天地虽大,跟更大的事物相比就像米粒一样小;毫毛之末虽小,跟更小的事物相比则像山丘一样大,这样就能看清万物之间的差别了。说起事物的功效,从有效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就没有无效的;从无效的方面来看,那么万物也就没有有效的。知道了东与西的方向虽然截然相反,二者却不可或缺的道理,那么万物的功用和地位就可以确定了。从趋向来看,顺着肯定的理由而肯定,那么万物没有不对的;顺着否定的理由而否定,那么万物就没有不错的。明白了尧和桀的自以为是和互相指责,那么不同的趣向和操守就看得很清楚了。”

“当初尧舜禅让而称帝,燕王哙和燕相子之禅让却几乎亡国;商汤周武以武力相争而称王,白公胜用武力争权却灭亡。由此看来,争夺与禅让的礼制,唐尧和夏桀的做法,好与坏是因时而异的,不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粗木可以冲撞城门,却不能用来堵耗子洞,这是说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作用。骐骥和骅骝日行千里,抓老鼠却不如野猫和黄鼠狼,这是说它们的技能不同。猫头鹰夜里捉跳蚤,能明察秋毫,白天出来即使睁大眼睛却连山丘都看不见,这是说性能的不同。所以说,怎么能只取法对的而抛弃错的,师法治理的而抛弃动乱的呢?这是因为不明白天地之理与万物之情。这就好比只师法天而放弃地,只效法阴而放弃阳,这样做行不通是很明显的。然而却仍有人对此不停地鼓吹,这如果不是愚蠢,就是说谎了。帝王禅让的方式不同,三代继承的方式也不同。不合时宜、违背世俗,就是篡夺者,而合乎时代、顺应世俗的,就是明义之人。河伯,你还是别说了吧,你怎么懂得贵贱的分野、小大的区别呢。”

【原文】

河伯曰:“然则我何为乎,何不为乎?吾辞受趣舍【1】,吾终奈何?”

北海若曰:“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2】;无拘而志【3】,与道大蹇【4】。何少何多,是谓谢施【5】;无一而行【6】,与道参差【7】。严严乎若国之有君【8】,其无私德;繇繇乎若祭之有社【9】,其无私福;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10】。兼怀万物【11】,其孰承翼【12】?是谓无方【13】。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14】;一虚一盈,不位乎其形【15】。年不可举【16】,时不可止;消息盈虚【17】,终则有始。是所以语大义之方【18】,论万物之理也。物之生也,若骤若驰【19】,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20】。何为乎?何不为乎?夫固将自化【21】。”

河伯曰:“然则何贵于道邪【22】?”

北海若曰:“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23】,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至德者,火弗能热,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兽弗能贼。非谓其薄之也【24】,言察乎安危【25】,宁于祸福,谨于去就【26】,莫之能害也。故曰,天在内,人在外,德在乎天【27】。知乎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28】;蹢躅而屈伸【29】,反要而语极【30】。”

河伯曰:“何谓天?何谓人?”

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31】,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32】,无以得殉名【33】。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34】。”

【注释】

【1】辞:推辞。受:接受。趣舍:取舍。【2】反衍:反复衍化。【3】无:通“毋”。拘:固守。而:你。【4】蹇(jiǎn):妨碍,阻塞。【5】谢:代谢,衰减。施:移,转。【6】无:通“毋”。一:与上文“拘”对举成文。拘一,固守之意。【7】参差:长短不齐。【8】严:通“俨”,庄重的样子。有:语助词,无义。【9】繇(yóu)繇:通“悠悠”,自得的样子。社:土地神。【10】畛(zhěn)域:界限。【11】怀:包容。【12】孰:谁。承:受。翼:庇护。【13】无方:无所偏向。【14】恃:凭依。【15】位:守。【16】年不可举:年岁不能留守。【17】消:消亡。息:生长,生息。盈:充实,盈满。虚:虚空。【18】大义之方:大道的方向。【19】骤、驰:车马快跑,比喻生息发展之快。【20】移:推移。【21】自化:自行变化。【22】何贵于道:道有什么可贵的地方呢?【23】权:应变,权变。【24】薄:迫,触犯。【25】察乎安危:明察安危。【26】去就:进退去留。【27】德在乎天:道德体现在天性上。德,高尚的修养。【28】本乎天:以天性为根本。位乎得:处于自得的境地。【29】蹢躅(zhí zhú):进退不定。【30】反要而语极:返归道的中心而谈论道的极致。【31】落马首:给马戴上笼头。落,同“络”,马笼头。【32】无:通“毋”。故:造作。命:天命。【33】得:得失。殉:求取。【34】反其真:复归真性。

【译文】

河伯问:“那么我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我对事物的推辞接受取舍,到底该怎么办?”

海神若说:“从道的角度观察,是无所谓贵贱的,因为贵贱是互相转化的;不要拘束你的心志,否则会与大道相抵触。无所谓多少,多少是互相变换的;不要固执你的行为,否则会与大道不一致。庄重威严得如同国君一样,对谁都没有过多的恩德;悠闲自在得好似受祭的土神,对谁都没有偏心的保佑;像天地四方般广阔而无边无际。包容万物,又有谁受到特殊的照顾庇护?这就叫没有偏向。万物原本是齐一的,哪个短,哪个长呢?大道无始无终,万物有死有生,其生成不足凭依。时而空虚,时而盈满,不能固守不变的形态。年岁不能留存,时间不可停止,消亡生息,盈满空虚,终而复始。这就是说大道的方向,讲万物的事理。万物的生息,快如马奔,没有一个动作不在变化,没有一刻光阴不在推移。做什么?不做什么?万物本来是会自行变化的。”

河伯问:“那么道又有什么可贵之处呢?”

海神若说:“明道的人肯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肯定明了权变,明了权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有最高道德的人,火不能烧他,水不能淹他,严寒酷暑无法损伤他,凶禽猛兽也不能伤害他。这不是说至德之人迫近它们而能不受伤害,而是说他能明察安危之情,安于福祸,谨慎地对待进退去留,所以就没有能加害他的。所以说,天性蕴藏于内心,人事表现于外在行动,而道德体现在天性上。知道天性与人为,就能以天性为根本,而处于自得的地位,或进或退,随时屈伸,返归道的中心而谈出了道的极致。”

河伯问:“什么是天性?什么是人为?”

海神若回答:“牛马生下来有四只脚,这就是天性;套马笼头,穿牛鼻子,这就是人为。所以说,不要用人为破坏天性,不要用造作妨害天命,不要患得患失以求取功名,谨守天命而不失,就叫作返归真性。”

【原文】

夔怜蚿,蚿怜蛇,蛇怜风,风怜目,目怜心【1】。

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2】,予无如矣【3】。今子之使万足,独奈何【4】?”

蚿曰:“不然。子不见夫唾者乎【5】?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杂而下者不可胜数也。今予动吾天机【6】,而不知其所以然【7】。”

蚿谓蛇曰:“吾以众足行,而不及子之无足,何也?”

蛇曰:“夫天机之所动,何可易邪【8】?吾安用足哉【9】!”

蛇谓风曰:“予动吾脊胁而行,则有似也【10】。今子蓬蓬然起于北海【11】,蓬蓬然入于南海,而似无有,何也?”

风曰:“然。予蓬蓬然起于北海而入南海也,然而指我则胜我,我亦胜我【12】。虽然,夫折大木,蜚大屋者【13】,唯我能也,故以众小不胜为大胜也【14】。为大胜者,唯圣人能之。”

【注释】

【1】夔(kuí):远古传说中一只脚的怪兽。怜:羡慕。蚿(xián):多足虫。【2】趻踔( chuō):跳着走。【3】无如:不如,比不上。【4】独奈何:将怎么办呢。【5】唾者:吐唾沫或打喷嚏的人。【6】天机:天生的机能。【7】不知其所以然:即像喷唾一样自然而动,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8】易:变换。【9】安用足:哪里用得着脚呢?【10】有似:像有脚似的。【11】蓬蓬然:风动声。【12】(qiū):又作“?”,踢,踩踏。【13】蜚:通“飞”,刮起。【14】众小不胜:不胜众小。

【译文】

一只脚的夔羡慕多足的蚿,蚿羡慕蛇,蛇羡慕风,风羡慕眼,眼羡慕心。

夔对蚿说:“我用一只脚跳着走,再也没有比我更简单的了,现在您使用一万只脚,是怎么个走法呢?”

蚿说:“不是这个理。您没见过打喷嚏的人吗?喷出的唾沫大的如珠子,小的像雾气,乱喷下来的数也数不清。现在我行动只是出于天生的机能而已,而不知道为什么能这样。”

蚿对蛇说:“我用许多脚运动而不如您没有脚,这是为什么呢?”

蛇说:“各自用天生的机能而运动,怎么可以变换呢?我哪里用得着脚呢!”

蛇对风说:“我运用我的脊背和肋部爬行,是有形可见的;现在您呼呼地从北海吹起,呼呼地刮到南海,却好像是无形的,这是为什么呢?”

风回答说:“是啊。我呼呼地从北海刮到南海。然而用手指,用脚踏,都能胜过我。虽然如此,刮断大树,吹倒大屋的,却只有我能做到,所以不能在许多小的方面取胜的,却反而能在大的方面取胜。能够取得大胜的,只有圣人才能办到。”

【原文】

孔子游于匡【1】,宋人围之数帀【2】,而弦歌不惙【3】。子路入见,曰:“何夫子之娱也【4】?”

孔子曰:“来!吾语女。我讳穷久矣【5】,而不免,命也;求通久矣,而不得,时也【6】。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7】,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8】。夫水行不避蛟龙者,渔父之勇也;陆行不避兕虎者【9】,猎夫之勇也;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10】;知穷之有命;知通之有时,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由处矣【11】,吾命有所制矣【12】。”

无几何【13】,将甲者进【14】,辞曰【15】:“以为阳虎也【16】,故围之。今非也,请辞而退。”

【注释】

【1】匡:春秋时地名,位于宋、卫、郢三国之间。【2】帀:同“匝”周。【3】惙(chuò):通“辍”,止。【4】娱:快乐。【5】讳:忌。穷:困穷。【6】时:时势。【7】穷人:不得志的人。【8】时势适然:碰上时运。适,遇。【9】兕(sì):犀牛。【10】烈士:坚贞不屈的人。【11】处矣:安处。【12】有所制:被天命限制。制,支配,限制。【13】无几何:不一会儿。【14】将:率。甲:甲士,军士。【15】辞:道歉。【16】以为阳虎也:以为是阳虎呢。阳虎,原鲁国季孙氏家臣,后专鲁政三年,曾带兵侵略匡地,故与匡人结怨。

【译文】

孔子周游到宋、卫、郢国之间的匡地,被宋国人团团包围,但他还是不停地弹琴吟唱。子路进见老师说:“先生您为什么还这样快乐呢?”

孔子说:“过来,我告诉你原因。我忌讳困穷已经很久了,可仍然无人任用我,这就是命该如此;我追求通达也很久了,可照样潦倒,这就是时运不济。处在尧舜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不是靠他们的智慧得志;处在桀纣的时代,天下没有得志的人,也不是他们的才智不足。一切都是时势造成的。在水中行走而不躲避蛟龙,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而不躲避犀牛老虎,是猎人的勇敢。在刀光剑影中视死如归,是烈士的勇敢。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通达需等待时机,临危而不惧,是圣人的勇敢。仲由,你安心待着吧,我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

没多久,带兵的人进来,道歉说:“以为是阳虎呢,所以把你们包围了。现在知道弄错了,请允许我表示歉意而退兵。”

【原文】

公孙龙问于魏牟曰【1】:“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离坚白;然不然,可不可【2】;困百家之知【3】,穷众口之辩【4】;吾自以为至达矣【5】。今吾闻庄子之言,汒焉异之【6】。不知论之不及与【7】,知之弗若与?今吾无所开吾喙【8】,敢问其方【9】。”

公子牟隐机大息【10】,仰天而笑曰:“子独不闻夫坎井之蛙乎【11】?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12】,入休乎缺甃之崖【13】;赴水则接腋持颐【14】,蹶泥则没足灭跗【15】;还视虷蟹与科斗【16】,莫吾能若也【17】。且夫擅一壑之水【18】,而跨跱坎井之乐【19】,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20】!’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21】。于是逡巡而却【22】,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23】;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24】,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25】。夫不为顷久推移【26】,不以多少进退者【27】,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坎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28】,规规然自失也【29】。”

“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30】,而犹欲观于庄子之言【31】,是犹使蚊虻负山,商蚷驰河也【32】,必不胜任矣,且夫知不知论极妙之言而自适一时之利者【33】,是非坎井之蛙与?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34】,无南无北,奭然四解【35】,沦于不测【36】;无东无西,始于玄冥【37】,反于大通【38】。子乃规规然而求之以察【39】,索之以辩,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子往矣!且子独不闻夫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40】?未得国能【41】,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42】。今子不去,将忘子之故,失子之业。”

公孙龙口呿而不合【43】,舌举而不下,乃逸而走【44】。

【注释】

【1】公孙龙:战国时期名家代表人物,赵国人,著有《坚白论》《白马论》等,在诸子百家中有重要地位,“白马非马”便是他的著名论辩。魏牟:魏国公子。【2】“合同异”四句:见《齐物论》篇注。【3】知:见解。【4】辩:口才。【5】至达:极其通达明理。【6】汒:同“茫”。异:惊异。【7】论:口才。与:通“欤”,语气词。下同。【8】喙(huì):嘴。【9】方:办法,方法。【10】公子牟:即魏牟。隐机:背靠几案。机,同“几”。大(tài)息:叹息。【11】坎井:浅井。【12】跳梁:同“跳踉”,跳跃。井干:井栏。【13】缺甃(zhòu)之崖:砖头脱落的井壁。甃,砌井壁的砖。【14】腋:腋窝。颐:腮帮。【15】蹶(jué):践踏。跗(fū):脚背。【16】还视:回顾看看。虷(hán):井中赤虫。蟹:小螃蟹。科斗:即蝌蚪。【17】莫吾能若:没有能像我这样的。【18】擅:独占。壑:坑。【19】跨跱(zhì):盘踞。【20】夫子:对东海之鳖的尊称。奚:何。时来:时常来。【21】絷(zhí):绊住。【22】逡(qūn)巡:迟疑徘徊。【23】举:形容。【24】潦:同“涝”,指雨大水多。【25】崖:同“涯”,水边。加损:越来越少。损,减少。【26】顷:暂。推移:改变。【27】多少:雨水的多少。进退:水位的升降。【28】适(tì)适:惊视自失貌。【29】规规:局促。自失:自己感到不如人。【30】知不知:前一“知”通“智”,后一“知”,意为通晓。竟:通“境”。【31】观:观察。【32】商蚷(jù):即马蚿,生活在陆地的小虫。【33】极妙之言:指庄子的高论。适:快意,满足。【34】彼:指庄子。跐(cǐ):踏。黄泉:地下泉水。大(tài)皇:天之极高处。【35】奭(shì)然:消解,释然自在。四解:四通八达。【36】沦:入。不测:不可测的深度。【37】始:开头。玄冥:幽深玄妙的境界。【38】大通:无所不通。【39】子:公孙龙。规规然:浅陋拘泥的样子。【40】寿陵:燕国地名。馀子:少年。邯郸:赵国都城。【41】国能:未学得赵国人走路的本领。【42】直:只能。匍匐:爬行。【43】呿(qū):张口。【44】逸:逃。走:跑。

【译文】

公孙龙问魏公子牟:“我年轻时学习先王之道,长大后明白仁义的行为;能把事物的相同相异混为一谈,能把白石头的坚硬与洁白一分为二;把不对的说成对的,把不可以的说成可以的;困窘百家的才智,而使善辩者理屈词穷。我自认为已经极其通达明理了。现在我听了庄子的言论,深感茫然与惊异。不知是我的口才不如他呢,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我现在都不知道从何谈起了,请问这是什么缘故?”

公子牟靠着几案一声长叹,仰天大笑说:“你难道没听说过浅井之蛙的故事吗?它对东海之鳖说:‘我快乐极了!在井栏边跳上跳下,在井壁缝里休息;浮在水上,水托着我的胳肢窝和腮帮子,跳到泥里,泥没过我的脚丫子和脚面,回头看看周围的小虫子、小螃蟹和小蝌蚪,谁也比不上我。而且独占了一坑水,盘踞了一口井,这也是快乐的最高境界了。您为什么不时常到井里来光顾一下呢?’东海之鳖的左脚还没有进去,右腿就被绊住了。于是迟疑地退了出来,便告诉井蛙大海的情况:‘千里的长远,不足以形容海的大;八千尺的高度,不足以穷尽海的深。大禹时十年九涝,而海水不见多;商汤时八年七旱,而海水也不向后退。它不因时间的长短而推移,不为雨水的多少而升降,这便是东海的大乐趣。’井蛙听了这话,目瞪口呆,茫然若失。”

“如果智力达不到明白是非的境界,就想了解庄子的言论,这就如同让蚂蚁背山,让商蚷过河一样,必定无法胜任。再说智力不能够论述玄妙言论而只自足于口舌之辩的一时胜利,这不是和浅井之蛙一般的见识吗?况且庄子的学识上天入地,不分南北,四通八达,深不可测;无东无西,始于玄妙幽昧,归于无所不通。你却只会鼠目寸光地从常理考察,还想和庄子辩论,这简直就是用竹管看天,以锥子指地一样,不是显得太渺了吗?你赶快走吧!难道你就没听说过寿陵少年邯郸学步的故事吗?不但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样子,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丢掉了,只好爬着回去。现在你要是还不快走,将忘却你原来的本事,失去你的学业了。”

公孙龙听了不禁张口结舌,灰溜溜地逃走了。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1】,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2】,曰:“愿以境内累矣【3】!”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4】。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塗中乎【5】?”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塗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塗中。”

【注释】

【1】濮(pú)水:河名,在山东濮县。【2】楚王:楚威王。往见:往见之,先述其意。有试探的意思。【3】累:拖累,麻烦。此句意为请庄子为楚相,以国事相累。【4】巾笥(sì):装进竹箱,蒙上巾被。笥,盛物的竹器。庙堂:宗庙明堂。古代国有大事,告于宗庙,议于明堂。宗庙是古代帝王议事或祭祀的地方。【5】宁:宁可。曳:拖。涂:泥。

【译文】

庄子在濮水边钓鱼,楚威王派了二位大夫先行转达要他担任楚相的意思,说:“愿意把楚国交给您管理!”

庄子手持钓竿,头也不回,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已经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竹箱子里,蒙上巾被,而藏在太庙明堂里。对这只龟来说,是宁可死后留下龟骨而被人珍视呢,还是宁可活着在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

二位大夫说:“当然愿意活着拖着尾巴爬行泥中。”

庄子说:“你们请回吧!我也将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

【原文】

惠子相梁【1】,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2】:“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3】,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4】,非练实不食【5】,非醴泉不饮【6】。于是鸱得腐鼠【7】,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8】!’今子欲以子梁国而吓我邪?”

【注释】

【1】惠子:惠施,宋人,名家代表人物,曾为梁惠王相。【2】或:有的人。【3】鹓鶵(yuān chú):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此庄子自喻。【4】梧桐:高大落叶乔木。止:栖息。【5】练实:竹子的果实。【6】醴(lǐ)泉:味如甜酒的泉水。醴,甜酒。【7】鸱(chī):猫头鹰。此喻惠施。腐鼠:喻相位。【8】吓:惊怕之声。

【译文】

惠子在魏国为相,庄子前去拜访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代替您做宰相。”于是惠子很害怕,在都城中搜捕庄子,整整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惠子,对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叫作鹓,您知道吗?这种鸟从南海出发,而飞往北海,不是梧桐树不肯在上面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肯吃,不是甘美的泉水不喝。在这时,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见鹓飞过,连忙抬起头来看着鹓,喊:‘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魏国来吓唬我吗?”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1】。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2】,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3】。”

庄子曰:“请循其本【4】。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5】。”

【注释】

【1】濠梁:濠水桥上。濠河在安徽凤阳县境内。梁,桥。【2】儵(tiáo)鱼:白鱼。从容:自得。【3】全矣:完全如此。【4】循:顺,追溯。本:起源。【5】“汝安知鱼乐”数句:惠施原意为“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却偷换概念,理解为“您(在)哪儿知道鱼的快乐”?所以他回答说:“我在濠水桥上知道的。”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桥上游玩。庄子说:“白鱼悠闲自在地游水,这是鱼儿的乐趣呀。”

惠子说:“您不是鱼,哪知道鱼的乐趣呢?”庄子说:“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

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想法;您原本也不是鱼,所以您也不知道鱼的乐趣,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庄子说:“还是让我们从开头的话题说起吧。您所说:‘您(在)哪儿知道鱼的乐趣’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我晓得鱼的乐趣才问我的,(我告诉您吧,)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鱼的乐趣的呀。”

世界足球先生也从猥琐发育开始至尊神豪SSSSSR孩子们太优秀,重生奶爸躺赢中国茶品鉴全书我是阳间引魂使直播:开局坑闺女观众直接傻眼殡仪馆少女中国历史全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