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评论摘录(1/1)
第三届《中国作家》杂志剑门关文学奖大奖授奖词
《绝秦书》取材于发生在陕西关中民国年间那场旷日持久的大饥馑,架构雄浑壮阔,线索交错辉映,情节纵横跌宕,人物形象饱满。作品立意高远,作家以深邃的视野描摹、还原、打量那个特定的时代,用高超的艺术手段来探寻风雨飘摇的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层病灶,并力图给出一种疗救的办法乃至出路。
第四届柳青文学奖授奖词
《绝秦书》以民国十八年陕西关中的大饥荒为背景,深刻再现了这场天灾下社会失序、人性扭曲的严酷社会现实。以家族冲突作为主线,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形象。历史场面波澜壮阔,社会悲剧意蕴深厚。作品在展示饥荒所带来的灵肉相残的人性罪恶时,依然表达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在人遭遇绝境的险恶环境下,彰显了人性的诗意光辉。文体上,作者既考虑了书面语言的流畅,同时兼顾了人物生存的方言环境,叙事恰当得体。
《绝秦书》写得惊心动魄,是历史痛感的喷涌,是人道精神的传薪,很值得一读。
——作家 韩少功
作品关于灾荒的描写令人动容,在歌舞升平的世界里让我们记住那消逝在历史缝隙之中的亡魂,拒绝遗忘,反思历史,避免社会灾难的重演。我是一口气读完了此书,感觉非常大气,内涵厚重,让人感动,是我读过的描写灾荒的最为动容的作品。
——灾难文学研究专家 张堂会
《绝秦书》虽不一定能够与《鼠疫》相提并论,却堪称中国自然灾害书写当之无愧的扛鼎之作。
——教授 王学振
将民国十八年的大旱灾置于关中农村社会历史大变革的宏观背景上来叙述,并从人性、社会、文化三个层面上同时抵达了叙事的深度和高度,而且从主体立场、叙事策略、艺术精神等方面,融汇了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的三大主流传统,成为继《白鹿原》之后又一部全面描写关中农村社会文化历史变迁的雄奇史诗。
——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李震
这里有他十年不懈对真实历史材料的访问、搜集、挖掘,有他接近六十年的人生阅历,更有他在历史灾难面前真正的惶恐与震惊,因此整部写得真实,写尽了一个年代的苦难,也写尽了一个社会的苦难,更写出了人类生存境地的无以摆脱的苦难。
——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刘复生
《绝秦书》是一部命运之书,是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入描写和反思。它的主题就是两个字:命运。或者也可以说,它是一部文化寓言。由于作家思想的深刻,情感的浩茫,这种寓言不是外在于作家的,而是内化于文字之中。《绝秦书》的文字是浸血的,有着深刻的疼痛。这一点,是当代大多数作家都无法企及的,他们还基本停留在功利写作的层面,极难进入这种生命写作的境界。
——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杨光祖
《绝秦书》在许多地方补充和丰富了《白鹿原》的文学世界。《绝秦书》中的周克文这个地主、乡贤形象更为生动真实。《白鹿原》在整体上更为全面,《绝秦书》在局部上更为生动,有韵味。
——评论家 杨柳岸
《绝秦书》这本大书第一次使“民国十八年年馑”赫然进入当代人眼里,这无疑是一场迟来的祭奠。作者用细致的笔墨再现了一百年前关中的历史场景——在这些历史场景中,我们的祖辈复活了。
——通俗历史作家 杜君立
大年初一上午,我捧着《绝秦书》,在走廊上一边晒太阳,一边又重读了一遍。这是我第三次此书。下午我就要将这本书赠出去了,不知道它会流落到谁的手中,读到它的人又会否如我一般珍惜。读的时候,我跟着民国十八年的岁月,从平朴的生活一直走到灾荒,从人性的温和转变到复杂、疼痛。仿佛把我投放到了那个年代,亲眼看见了一段历史的沧桑。每每读到紧要处,心情更是起伏难平,面庞滚烫,一丝丝的麻意像电流在身体里闪过。我甚至不忍将它赠出——如果不是希望更多的人读到它的话。
——姚志勇
很出色的一本书。虽然中间有的地方单调和不合常理,但仍然很好看。周克文是一个很可爱的老头子,老大是一个真正的爷们,老二真的太让人失望了,刚开始还不错,但是后来没做过几件人事,最后的赴死还是挺让人感动的,老三是个老实的本分人。可怜的引娃,老二你就不能对引娃好点吗?
——完美世界
这场惨绝人寰的大灾难,留在历史上的只有“民国十八年饥馑”短短七个字。村里的老人曾对我讲过这段历史,“咱们这几个村活下去的就十来个”;“草被吃光,树皮被吃光,虫子被吃光,已经没有能吃的东西咧”;“陕西、甘肃……咱们大西北的后生都死光了啊”;“哪有什么救援,全是来征兵抢粮的畜生”;“惨啊,太惨了,西村活下来的人都去卖儿卖女咧”;……唉,老人们常常说着说着就潸然泪下,“道上全是尸体,有些大腿屁股上的肉都被剜掉吃了,关中绝户了!老天爷不让秦人活了啊!”……
——雪噤声
对民国历史只有几个印象:孙中山、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等,另外一无所知。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头_僧
把人性放在灾难面前去考量、拷问,读来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天尘
史诗性作品,对灾难和人性的揭示都震撼人心。
——春花秋月
作家节奏得当的叙事让我有些迫不及待。秦腔、陕西雅言,以及贯穿始终的传统文化理念,甚或是熟识的关中西府地名来历、民俗风物,都是这部作品让我爱不释手的因素。原本已有睡意的我,在读完后记之后,瞌睡全无。不得不说,这部还原了民国十八年饥荒的著作,让我完整地了解了近百年前的那场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弊,心痛、震惊、悲哀、惋惜、庆幸……五味杂陈。
——李慧
语言生动,像滋啦啦正炝着油的辣子,又像刚揭开缸盖的第一茬新醋,把人辣得酸得,却是来劲儿。有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作品就立住了。
——依娃
看了很多评论,奇怪很少有人提及《绝秦书》前半部分语言的温情、幽默,这种幽默融入民俗风情,几乎不是制造出来的,好像自然就在骨子里嚯嚯流淌。
这本书太有魅力了,当然也很挑战人性认知的极限。我读到花花这娃爬着找屎吃、活埋周有成、兔娃妈抛子填井、单眼杀父煮肉等情节时,四个字:不忍卒读。每读一句呼吸憋闷,推开书,到阳台上抽支烟,想大哭,想大叫……
——燕胜
我从今天早上开始,趴着看,躺着看,坐着看。长篇带给人的震撼和力量,是其他体裁无可比拟的。
——秋天的木偶
《绝秦书》原本是写给三秦大地上的秦人之后的,但文学力量的神奇就在此,它能超越族群、国界,让喜欢文字的人产生共鸣,进而唏嘘,进而沉思。
——史静适
《绝秦书》不是一本有主角的书,写的却全部都是主角,是好书,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好。我以为周立言被麻子打死的那一枪是假的,周立言会爬起来,折腾几下,然而周立言没活过来,是真死了。引娃的死也是来得如此突然,寥寥数语,人就死了……人死应该就是这样的,突然,纯粹,死了就是死了。生命就是那么脆弱,生活里面没有主角不死定律。《绝秦书》写的就是血淋淋的生活。
——了尘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