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鲜卑的荣光——铁血、裂变与融合 > 第三章 目标锁定中原:东部鲜卑的南向之路

第三章 目标锁定中原:东部鲜卑的南向之路(1/1)

草原民族被寒冷的气候驱赶着,不约而同地奔向黄河流域。可要在中原立足,他们即使不能从马背上跳下来,抛弓箭而操耒耜,至少也要了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学会欣赏中原农耕文明。

鲜卑段部最先抵达这里,却不幸沦为典型的反面教材;慕容部吸取教训,倾心汉化,可天不遂人愿,抛给他们一个强劲的对手—前秦;宇文部更干脆,还没进入中原,就在与慕容部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不得不退回大山,是福,是祸?

宇文部没有消亡,在故乡,他们传承了东胡族系的血脉与传统。也许这是上天对他们的一种补偿?

寒冷的气候将草原民族驱向黄河流域,对一家一户的农民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中原地方官员,面对保持部落组织的北方民族却束手无策,加上黄巾大起义后中原地区不存在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这一切都使得黄河流域的民族关系陷入无序状态。

取代曹魏的西晋虽然最终统一了中国,但它却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短命王朝之一。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拖垮了本来就十分虚弱的西晋王朝。南匈奴后裔刘渊看准了时机,于316年起兵轻松灭掉了西晋。但是刘渊建立的汉——赵国未能成为继西晋之后的正统王朝,匈奴人没有能力控制全部黄河流域,进入黄河流域的少数族纷纷在中原建立自己的政权。因为曾经在中原立国的少数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传统史家称这一诸族混战时期为“五胡乱华”。晋王室南渡,在江南建立东晋,而北方黄河流域各族建立的短暂政权多达16个,因此我们称这一历史时期为东晋十六国时期。

在东方,曾经与轲比能对峙的鲜卑诸部经历了重新组合,在西晋时期,最终形成段部、宇文部和慕容部三大鲜卑部落。其中,最先崛起的是鲜卑段部。

关于段部的起源,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有的学者认为,鲜卑段部很可能是以某些鲜卑小部落为主,融入大量汉族流民和其他少数族成员的混合部落,将其视为鲜卑人是比较牵强的。这一部落之所以被称为段部,只是因为其首领姓段,仅从这一点来看,其历史也不会很悠久。在东部鲜卑三大部中,宇文部与慕容部的姓氏都是复姓,明显不是出自汉姓,只有段部的姓氏看上去像是汉姓,因而有人怀疑,段部的首领也许是鲜卑化的汉人。

关于段部的族属问题,还有一点令人困惑,那就是《魏书》是将段氏称为“徒何”的。

“徒何”既是地名,也是族名。一般认为,“徒何”与“屠何”是对同一少数民族语词的不同汉语译写。屠何是先秦时代古东胡族的一支,虽然其名称出现于先秦文献中,但我们仅知道,这个部落曾经向周王朝朝贡。春秋时,曾与东胡其他部落一起侵扰过燕国,并与齐桓公的部队作过战。有的学者认为,屠何是早期东胡人的一支;有的学者认为屠何是东胡族的祖先;还有人认为屠何是与东胡族并存的另一个部族,与东胡人无关。从现有的文献记载来看,很难断定诸家之说谁是谁非。

相传在先秦时代屠何族曾经在屠何城,即今辽宁锦州附近建立了无终国,因为这个缘故,汉代将设立在屠何城的县命名为徒何县,不过译名采用了“徒何”,而不是“屠何”。此后,徒何也就成为一个被一直沿用的县名。现在我们也说不清楚,《魏书》里将段部称为徒何,究竟是指段部是先秦时代的屠何古族的后裔,还是指段部的发源地在汉代的徒何县境内。不过,从慕容部在慕容廆的率领下迁居徒何之大青山,并以这附近的大棘城为根据地向外发展来看,汉徒何县辖区应该一直处于慕容部的控制之下,不会是段部的发源地,《魏书》所表达的更可能是前一层意思。但屠何古族究竟如何已无法弄清,其与段部的关系显然更无从谈起。

有人认为,当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统一中原后,便把鲜卑这一名称据为己有,而将东部鲜卑的慕容部、段部称为东部、白部,或将段部称为徒何,将宇文部称为匈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再从徒何出发研究段部的族源,就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

鲜卑段部的居住地大体上在今天的河北省抚宁、迁安及辽宁省的建昌、朝阳南部一带。根据马长寿的研究,段部所属的鲜卑部落很可能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迁入辽西地区了。

关于段部的早期历史史书记载非常有限,但我们可以看出,段部首领的家族最初社会地位是很低的。相传段部先祖段日陆眷曾被卖到渔阳乌桓大人库辱官家里为奴。有一天,乌桓诸部大人聚于幽州,大家手里都拿着唾壶来接痰,唯独库辱官没有,为显示自己的高贵和与众不同,库辱官命日陆眷张口相接,将痰直接吐在日陆眷的口中。日陆眷直接咽下,并向西拜天,口中念道:“但愿神将主人的智慧和福禄都随痰移入我的身体之中。”日陆眷因此得到了库辱官的信任。后来渔阳地区闹灾荒,库辱官委任日陆眷率领一部分部众前往辽西地区求食,日陆眷乘机脱离库辱官的控制,独立发展,招亡纳叛,树立自己的势力,吞并周边鲜卑和乌桓族的小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较强军事实力的大部。

段日陆眷去世后,其弟段乞珍成为段部的首领;段乞珍之后,日陆眷的儿子段务勿尘、孙子段就六眷相继统领段部。到了段就六眷的时代,鲜卑段部已经拥有骑兵四五万人,成为北方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的力量。段部一直臣属于西晋,永嘉初年,晋朝封段务勿尘为辽西公。务勿尘的部下,除段氏子弟之外,如飘滑和屠瓮等都拥有很强的势力,晋朝因此并封之为亲晋王。

永嘉年间,石勒攻打冀州,段部曾在王浚的率领下在今河北省邢台西北大战石勒。张宾和孔苌在与石勒交谈时曾提道,鲜卑部族之中,段部鲜卑是最英勇、彪悍的。这次战争虽然以王浚的失败告终,段部首领也被俘虏,但鲜卑段部的强悍因此而闻名天下。

学者们认为,段部之所以能够在东部鲜卑中率先崛起,主要是因为其居住地靠南,因而能大量吸纳汉人。据马长寿研究,段部统治下的汉人,大概有以下几方面的来源:一是自汉末、魏晋以来留在幽州和逃往鲜卑的汉族的子孙;二是段部在段就六眷时期从代郡、上谷、广宁三郡掳掠来的汉人;三是魏晋时期幽州、冀州等地因受不了王浚的暴政,主动逃入鲜卑的汉人。段部始终向晋朝称臣,这是吸引中原汉族流民进入段部的重要原因。我们也不应忽视地理方面的因素,段部控制区是连接中原地区与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为躲避战乱而北迁的中原移民要经过的第一站就是段部控制区。

段部虽然依靠汉族流民的势力而崛起,但却未能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自段日陆眷开始的三代段部首领,重视的都是征战与劫掠,不知道引进汉族先进的技术在统治区内发展农业生产,也没有借鉴汉族先进的管理方式来统治投附的汉人,却希望用其他鲜卑人都已经在逐渐抛弃的部落制来管理汉人。段部虽然强盛一时,但最终也未能建立自己的国家,虽然东征西讨,英勇善战,最终却难以保存其胜利的果实。段部强调的是弓马,除了弓马,他们一无所有。

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即使他们自己不能从马背上跳下来,抛弓箭而操耒耜,由骑士转变为农民,至少也要了解农业经济的重要性,并学会欣赏中原农耕文明,才能够从中汲取营养,发展本民族的文化,才能在中原建国立足。在这方面,段部显然是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西晋时许多进入中原的少数族首领都已经受到汉文化的熏染,开始为自己取汉语名字,而见于史书记载的段部首领的名字却都与汉语无关,反映出段部首领即使在鲜卑人中也是文化层次较低者。他们自身的较低素质决定了他们只能认识到武力的作用,而不具备欣赏和学习汉文化的最基本素质。也许这是段部最终衰落的根本原因。

段就六眷去世时其子尚小,段部面临着继承危机,这也是没有明确继承法的鲜卑各部常常遇到的难题。按照在段部中的威望,最有可能成为段就六眷继承者的是其堂叔段羽鳞、其堂弟段末波以及他的亲弟弟段匹。段匹卷甲奔丧,想在就六眷的葬礼上杀掉自己的两位竞争对手,但事情泄露,段羽鳞与段末波联手派部队截杀段匹,段匹单骑逃回驻地,发兵进攻段羽鳞与段末波,段部正

式分裂并开始内战。

段匹因无法抵御来自段氏和中原石勒的南北夹击,最终索性率领全部人马投降了石勒。段末波自称幽州刺史,驻扎在辽西,段末波死后,部人拥立其叔祖、日陆眷的弟弟护辽为本部首领。由于受到中原地区后赵政权的进攻,护辽后来投奔了新兴起的鲜卑慕容部,他的弟弟郁兰则投降了后赵政权。后赵将新征服的鲜卑五千人交由段郁兰统领,在其死后,由其子龛代统所部。石虎去世后,后赵内部发生了冉闵之乱,段龛率部迁居山东,后来在这里投降了慕容部,但却没有得到应有报偿,反而被慕容儁弄瞎了双眼,随后杀掉了。可以说,自段就六眷去世以后,段部就已经不再是一支独立的势力了。

段部的主体部分应当是并入了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因为段氏与石勒具有特殊的关系。早在段就六眷的时代,石勒曾擒获段部第一勇将段末波。但石勒没有处死段末波,而是奉之为上宾,置酒饮宴,并认段末波为义子,放他回段部。对石勒感恩戴德的段末波此后小解时从来不对着南方,别人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因为我的父亲在南方。”

石勒是羯人,后赵是羯人建立的政权。虽然史书中称羯族出自匈奴,但我们可以肯定羯族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与匈奴族并不同源,应该是从前匈奴人统治下的一个白种人部族。对于这个白种人部族的起源史书中没有任何记载,有的学者从其信仰胡天,也就是祆教,推测其可能来自中亚。段部分裂后,段匹及段末波的部众大多投降了石勒,如果我们考虑到鲜卑人也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的话,那么,这恐怕不仅是因为段部的居住区与后赵相邻,其中可能还有种族方面的原因。

349年石虎死后,诸子争立,互相残杀,后赵陷入内乱。后赵大将冉闵于350年正月杀石鉴,自称皇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冉闵称帝之后,为稳固自己的统治,下令将羯族全部处死,令下当日,羯人就被杀了二十多万。在冉闵挑起的民族仇杀中,白种的羯人被灭族,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完全消失,这就是冉闵之乱。在这一场大劫难中,甚至有很多高鼻多胡须、相貌类似白种人的汉人被误杀。段龛在此时率段部残余势力迁向山东,恐怕也是为了逃避冉闵的迫害。由此推测,在投降后赵以后,段部中的鲜卑成员可能一部分在冉闵之乱中遇害,其汉族成员则重新加入中原汉族社会之中,而不会再受到段部的操控。就这样,曾经盛极一时的段部迅速消融。

段部能够迅速兴起,是因为其内部不存在鲜卑人的强固的血缘组织,可以迅速大量吸纳汉族成员,但这也正是其部落迅速瓦解的原因。在失去军事方面的强势地位之后,段部既没有保持部落完整性的血缘纽带,也不存在统治汉人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段部自日陆眷算起,至分裂投降后赵以前,不过经历了三代人的发展,其强盛时间甚至不到三十年。综观东部鲜卑的历史,段部的昙花一现,更好像是此后慕容部兴起的序曲。

相对于段部而言,慕容部的历史要悠久得多。

学者一般认为,檀石槐三部中的中部大人慕容,就是慕容部的首领。如果这种猜测可以成立的话,则至晚在公元2世纪,慕容部就已经迁入漠南草原,而且在当时是比较强大的鲜卑部落。但是按照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晋书》的记载来看,慕容部的名称起源于3世纪以后,檀石槐的中部大人慕容,恐怕与后来的慕容部风马牛不相及。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在檀石槐时代,慕容部的首领已经是中部的大人,慕容部必定是鲜卑中非常有影响的大部,那我们也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此后近百年时间里慕容部不仅默默无闻,而且还实力缩减,迁居辽西了。

可以肯定的是,至晚在公元3世纪早期,慕容部已经在其首领莫护跋的率领下迁入辽西地区,从此开始了其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史书中记载,慕容部曾经追随司马懿的部队讨伐在曹魏时割据辽东的公孙氏政权,其首领莫护跋因为战功卓著而被曹魏封为率义王。由此推测,慕容部更可能是在轲比能遇刺、鲜卑各部分立发展之际,较早投降曹魏政权的一支鲜卑人小部落。他们之所以会来到辽西,并不是出于自愿的迁徙,而是从军征伐之后留驻当地的结果。

关于慕容部名称的来历,《晋书》的记载称其首领莫护跋进入辽西地区以后,见到当地居民流行戴步摇冠,他非常喜欢,便抛弃了鲜卑人的传统发式,改为束发戴步摇冠,因而他所率领的部落被其他鲜卑部落讥讽为“步摇”。后人不解其意,音讹为“慕容”,莫护跋与其部众将错就错,也就以慕容作为部落的称号了。

在辽宁省北票市西官营子的北燕冯素弗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慕容部的步摇冠实物,似乎这种说法已经得到了考古方面的佐证。但问题是,如果当时北方汉族中真的流行这种冠饰,慕容部不会等到进入辽西才接触到这种东西。也有人认为,步摇不论是作为冠饰还是作为女子的发饰,其发源地都是在中亚或西亚,后来才传入中国。如果这种猜测可以成立的话,这种自西向东传播的文化要素,更可能是由东迁的慕容部带入辽西的,而不是慕容部进入辽西以后才学着戴步摇冠。

对上述说法古人已经持怀疑态度了,因此他们另外杜撰出一种解释,说慕容部鲜卑人“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遂以慕容为氏”。所谓“二仪”就是“两仪”,指阴与阳,“三光”是指日光、月光和星光。姑且不论慕容部确定自己的部落名称时有没有如此高超的汉文学修养,单纯从这种解释片面按“慕容”二字的汉语意义解释来看,就有很大问题。因为一个鲜卑人的部落,是不大可能用汉语来命名的。

莫护跋去世后,他的儿子木延成为慕容部的首领,号称“左贤王”。从其采用匈奴人的官号来看,慕容部早期更多的是受到匈奴文化而不是汉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先世应该有过在蒙古草原与匈奴人杂居的经历。木延之子涉归担任慕容部的首领时,受封为鲜卑单于,在其去世后,他的儿子慕容廆成为慕容部的首领。

自涉归的时代起,慕容部已经接受了中原汉族统治者早已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慕容廆之所以能够成为慕容部的新一代领导人,固然是因为他才能出众,但主要还是因为他是涉归的嫡长子。慕容廆成为慕容部的首领之后,他的庶长兄吐谷浑不得不远走他乡,其后裔迁徙至青藏高原边缘并建立了吐谷浑国。这种继承制虽然有其弊端,但其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将因继承问题导致部落分裂的可能性降至最小。

嫡长子继承制在慕容部的确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涉归在世时就已经确定嫡长子慕容廆为其继承人,擅长相人的安北将军张华还曾经在慕容廆很小的时候就预言他“长大之后必为杰出人物,能够济世安民”。但在涉归去世后,涉归的弟弟耐还是与慕容廆展开了对慕容部领导权的争夺。在耐被慕容部人杀死后,慕容廆的领导地位才得以最终确立。

慕容廆即位初期曾经与晋王朝为敌,率部劫掠辽西郡,因而受到晋军的讨伐,在肥如一战中,慕容廆惨败。见西向发展受阻于晋王朝,慕容廆转而向东发展,于285年出兵攻破位于慕容部东北方的扶余国的都城。扶余王依虑自杀,王室子弟退到沃沮。慕容廆俘获扶余一万多人,转卖为奴隶。晋王朝得知消息后,命东夷校尉何龛派部队迎立依虑之子为扶余王,杀慕容廆的部将孙丁,并赎回被卖为奴隶的扶余人。复国后的扶余国成为慕容部的死敌。慕容廆的东向发展方案不仅因此受阻,还在无形中为自己制造了一个敌国,可谓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两次失败使慕容廆深刻地认识到,与中央王朝对立极不利于慕容部的发展。慕容廆感慨地对部下说:“势力的强弱是明显的,我们怎么能与晋王朝抗衡呢?”于是,在289年,慕容廆派人向晋朝称臣,晋朝顺水推舟,封其为鲜卑都督。同年,慕容鲜卑又因为其所居之地偏僻,迁居到今辽宁义县一带,后又继续南下,重新定居于今辽宁锦州附近。

慕容鲜卑越是向南迁移,远离自己的原住地,越是靠近汉族聚集区,其部落成员就越是能够较快地摆脱落后的生产方式,更好地吸收汉族的先进文明,逐渐由牧民转化为耕种小块土地的农民,最终使其整个部落由游牧转向农业的定居生活。

慕容廆在位的时候,慕容鲜卑充分利用其居住地接近汉族地区的优势,积极吸收进入东北的中原流民。当时归附慕容鲜卑的流民络绎不绝,仅进入辽西地区的流民就比当地的土著居民多出十倍。为了更好地安置这些普通流民,慕容鲜卑还效仿东晋政府,设立侨置郡县来管理他们。除较好地安置普通流民外,慕容部还特别注意招纳、任用汉族的士人、官吏。在汉族士人的帮助下,慕容部迅速壮大起来。

慕容廆统治慕容部长达49年,在65岁时去世,临终前指定嫡长子慕容皝即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慕容廆受汉文化影响之深。但这次权力交接进行得并不顺利。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担心受到迫害而出逃,慕容皝的同母弟慕容仁干脆起兵割据辽东,与统治辽西的慕容皝分庭抗礼。至335年,乘气候严寒、渤海结冰之际,慕容皝率部队踏冰过海袭击辽东半岛,才彻底打败了慕容仁,重新统一慕容部。

自慕容廆时代起,慕容部已经开始了汉化进程。慕容廆已经明确提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当务之急”,他还在江南地区广求桑种,在辽东地区发展养蚕业。慕容廆在其统治区建立学校,推广汉式教育与儒学。即使是在政务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慕容廆也不忘抽出时间到学校去听大学问家刘赞讲课。慕容皝、慕容翰兄弟都精通儒家经学,慕容皝当政时期进一步扩大学校的规模,使在校的学生人数达到千余人,这在辽东是史无前例的。慕容皝本人还经常到学校讲课,并亲自编写了汉文课本《太上章》,以代替原来的课本《急就篇》。如此关心教育的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

慕容部经慕容廆、慕容皝父子两代的经营,已经成为以农耕经济为支柱、以儒学为统治思想、以汉文化为主流文化的东北强国,但在名义上却还隶属于晋王朝。

在慕容皝统治的十五年中,慕容部东征西讨,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东北亚的优势地位。就在打败慕容仁重新统一慕容部后的第二年,即336年,慕容皝亲自率领五万精兵,在柳城附近打败了段部与宇文部的联军。此后,段部的首领不得不南下投降后赵,在东北的势力完全瓦解。345年,慕容皝再次大举进攻宇文部,宇文部的首领远逃漠北,宇文部的残余部众五千余家被迁往昌黎郡,置于慕容部的严密控制之下,宇文部被彻底征服。至此,慕容部统一了东部鲜卑三大部。

在慕容皝统治期间,东北地区已经不存在可以与慕容部相抗衡的势力。但是,他没有来得及进军中原就去世了。慕容皝临终前对身边的人提到,他在不久前的一次狩猎中,看见一位穿红袍骑白马的老人向他摆手,并对他说:“这里不是你打猎的地方,你还是回去吧!”后来他就在追射一只白兔时因坐骑跌倒而受伤,从此一病不起。慕容皝去世时年仅52岁。

慕容儁作为慕容皝的继承者,最终称帝,建国号为燕,不再使用晋朝的年号。为了将之与慕容部后来建立的政权相区别,史书中一般称慕容儁政权为前燕。

传说慕容廆生前经常对人说:“我一生修善积福,因而我的儿孙会占据中原的。”到慕容儁出生时,慕容廆感叹道:“这个孩子骨相不凡,此事当应验在他身上!”

慕容廆是否有算命看相的本事我们不得而知,但慕容儁即位时,统治中原地区的后赵政权却因其君主石虎病死,诸子争夺王位而内战不断。350年,慕容儁举兵南征,进攻后赵。就在慕容儁的部队节节进逼时,后赵发生冉闵之乱。351年,慕容儁趁冉闵与石祗激战之际,率大军西进,燕军一路势如破竹,尽收幽、蓟之地。冉闵战胜石祗之后,兵力激增到三十万,于352年反过来与慕容部进行决战,但兵败被擒,被慕容儁斩于龙城。

除掉冉闵之后,前燕的疆土向南扩展至黄河以北,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慕容儁又收服了段氏鲜卑余部,向北打败丁零、敕勒,降服匈奴单于贺赖头部众三万余人,向南击败晋军,占领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慕容儁随即迁都至邺城,重修铜雀台。前燕政权达到极盛。

慕容儁雄心勃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他打算先取关西地区的前秦,然后南下吞并东晋。为此,前燕极力扩充兵力,规定每户只留一名劳动力,其他的统统要去当兵,想在第二年将军队扩充至150万,然后进军洛阳。但未等到慕容儁出兵,此举就已经在前燕内部激成叛乱。360年,被内讧搞得头昏脑涨的慕容儁带着满腹遗憾离开人世,其子慕容暐即位。

慕容儁临终前将弟弟慕容恪召到病床前,对他说:“我儿子还小,两大敌国未灭,他恐怕承担不起这个重任。我想仿效宋宣公立弟的做法,把国家交给你执掌。”慕容恪答道:“太子虽然年纪小,但天性聪明,定能胜任,我们不能乱了正统。”慕容儁生气地斥责慕容恪:“我们兄弟之间,你还说这些违心的话做什么!”慕容恪说:“陛下认为我能够胜任国事,难道您就不认为我也能够辅佐少主吗!”慕容儁去世后,大臣们曾准备按其临终遗言,立慕容恪为帝,慕容恪不同意,而是率领大臣们立慕容暐为帝。但是,这种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的做法却埋下了前燕灭亡的祸根。

慕容暐不仅庸弱无能,还是十六国时期出名的荒淫之君,他的后宫所养的嫔妃总计四千多人,加上侍从,宫廷总人数近四万人。据说当时皇室一天的消费就折合黄金近一万两。不仅皇室荒淫无度,前燕的各级官吏也腐化堕落,利用权势强占土地,广泛建立私人庄园,有的甚至封山占水。由于前燕官员大肆掠夺劳动力资源,导致国家所掌握的民户甚至少于私家大族所掌握的民户,前燕政府的赋税收入连年递减,出现了国库空竭的窘迫状况,无法维持日常的开支。广大民众怨声载道,甚至铤而走险,群起反抗,再加上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前燕的军事实力日益削弱,在与前秦和东晋的竞争中开始处于被动地位。

公元369年,东晋桓温率领五万大军北伐前燕,一路长驱直入,一直抵达枋头。慕容暐惊慌失措,打算逃回和龙(今辽宁朝阳)。慕容垂极力劝阻,并亲率大军迎击,大败桓温。但慕容垂这次击退晋军,不仅没有挽救前燕岌岌可危的统治,反而使前燕统治者内部的矛盾激化,慕容垂最终也不得不逃往前秦。

当桓温北伐节节胜利时,前燕曾以割让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以西的土地为条件,请求前秦出兵协助抵御桓温的部队,前秦出兵两万接应前燕。但在战争结束后,前燕反悔食言,前秦遂以此为借口,派王猛率步骑三万,进攻前燕。公元370年,前燕都城邺城为前秦部队攻陷,前燕灭亡。如果连慕容廆的开创时期也计算在内,慕容氏从建立自己的政权到前燕最终灭亡,共经历了四代八十多年的时间。

从慕容廆打败三部、开国于辽西,到慕容皝东征西讨、称雄东北,再到慕容儁打败后赵、消灭冉闵、迁都中原,我们可以发现,慕容部经历了三代人的发展才达到鼎盛时代,而其灭于前秦却显得非常突兀。这一切并不能全部归罪于慕容暐的荒淫。前燕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自慕容儁进军中原之后,就与十六国其他的君主一样,走上了穷兵黩武的道路,抛弃了父祖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以积累国力,重视儒家思想与汉文化以凝聚人心的正确做法,因而也就必然会重蹈北方民族政权“骤亡”的覆辙。

前燕虽然亡于前秦,但仅过十余年间,前秦就为慕容鲜卑所建立的另外一个政权——后燕所推翻。前燕的覆灭并不代表慕容鲜卑的灭亡,慕容鲜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枝蔓众多,部族繁盛。十多年之后,他们又建立了后燕、西燕、北燕和南燕等几个政权。

来自西北的氐人建立的前秦,在灭亡前燕以后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方。自西晋灭亡以来,中国北方第一次处于同一个政权的统辖之下。前秦的统治者苻坚因此为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群臣的劝阻,举倾国之兵进攻东晋,想灭亡东晋最终统一中国。但淝水之战的惨败,不仅使苻坚统一中国的美梦化为泡影,也使被前秦征服的各部族发现了复国的机会,北方重新陷入分裂和战乱之中。

淝水之战之后,前燕王子慕容垂也开始了重建燕国的努力。

慕容垂是慕容皝之子,本名慕容霸。慕容皝经常当着自己的弟弟们夸赞慕容垂:“此儿阔达好奇,终能破人家,或能成人家。”对他的宠爱甚至超过了已经被确立为世子的慕容儁。慕容儁因忌生恨,在其即位以后,以慕容垂小时曾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门牙为借口,命他改名为慕容缺。后来为了符合图谶中的预言,才又改名为慕容垂。

在慕容皝时代,慕容垂就已经以英勇善战闻名,但由于受到慕容儁的猜忌,在慕容儁在位期间郁郁不得志。慕容暐即位后,慕容恪辅政,执掌前燕的大权,慕容垂被封为吴王。在慕容皝的诸子中,慕容恪排行第四,慕容垂排行第五,兄弟俩年纪相仿,感情亲密,慕容恪多次建议慕容暐重用慕容垂。他甚至说:“吴王将相之才十倍于臣,先帝因为臣年长,所以用我辅政。臣死之后,愿陛下委政吴王,可谓亲贤兼举。”

真正令慕容垂名闻天下的是他击败东晋桓温之战。慕容垂率八千燕军大败桓温的北伐军,斩首三万人。可是,这次辉煌的胜利却引来慕容暐的猜忌,担心他功高难制、图谋篡位。前燕虽然打了大胜仗,统帅慕容垂却被免职。继慕容恪之后在前燕执政的慕容评还阴谋杀害慕容垂。在这种形势下,打败桓温后仅一个多月,慕容垂就不得不出逃前秦。

前秦苻坚听说慕容垂来投非常高兴,亲自出迎,拉着慕容垂的手说:“天生贤杰,就是要让他们一起共成大业的啊!朕要与你共成大业,让卿荣归故里。”

当苻坚要发动进攻东晋的战争时,前秦大臣纷纷劝谏,只有慕容垂表示支持,他对苻坚说:“我国现在如此强大,自然应该吞并东晋,不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祸患。当年晋武帝出兵江南灭亡吴国时,所依靠的大臣也不过是三两人而已,这种事关键在于陛下自己做出决断,何必听从众人的意见。若听从大众的意见,岂能建立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苻坚非常高兴地说:“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从此坚定了南伐的决心。

后人多认为,此时的慕容垂已在寻求前燕复国的契机,所以才会鼓动苻坚南征,以便自己乱中取利。淝水之战前秦惨败,各路部队均损失惨重,只有慕容垂率领的部队全身而退,因此有的学者猜测,慕容垂可能与东晋暗中勾结,前秦的失败与他的通敌有着直接关系。

淝水兵败后苻坚率余部奔往慕容垂。慕容宝曾劝说其父慕容垂杀掉苻坚:“现在前秦兵败,委身于我们,正是天赐恢复燕国、灭亡前秦的好时机。”但慕容垂认为时机尚未成熟,便借口去邺城祭拜祖先,与苻坚分道扬镳。

公元383年,丁零人翟斌起兵叛秦,慕容垂乘机与之联合,大破邺城秦军,树起了反秦复燕的大旗。次年,慕容垂自立为燕王。就在这一年,慕容冲也率部叛秦,攻入关中之后,于385年在阿房(今陕西咸阳)称帝,建立了西燕。386年,慕容垂称帝,立其子慕容宝为太子,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州),史称后燕。

早在前秦灭亡前燕时,苻坚曾将前燕最后一个君主慕容暐全家以及前燕的鲜卑人四万多人迁往首都长安一带。关中地区一下子成为鲜卑人新的聚居地。在前秦强盛时,许多大臣担心这些鲜卑人在前秦首都附近造反,难以对付。赵整有一次在宴会上鼓琴而歌:“阿得脂,阿得脂,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语阿谁!”向苻坚委婉地表达了这种忧虑,但是并未引起苻坚的注意。

苻坚对待投降前秦的鲜卑人十分优厚,纳慕容暐的女儿清河公主为妃,宠冠后宫。慕容暐的小儿子慕容冲在前燕灭亡时只有12岁,但长得非常俊美,因而被苻坚召入宫中,成为苻坚身边最受宠的娈童。因为慕容冲姐弟俩都得宠于苻坚,当时首都长安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一雌复一雄,双飞入紫宫。”后来在权相王猛的劝谏下,苻坚才把慕容冲送出宫。

前秦的氐族精兵在淝水之战中消耗殆尽,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力因而受到削弱,关中地区的鲜卑人乘机起兵反秦。慕容暐的儿子慕容泓在关中举兵,称济北王,当时任平阳太守的慕容冲也在河东起兵,与慕容泓一同西进长安。不久,谋臣高盖等人认为慕容泓德望不如慕容冲,而且用法苛刻严峻,于是杀慕容泓,改立慕容冲为皇太弟。慕容冲于385年称帝,史称西燕。

得知慕容冲将要发兵长安的消息之后,苻坚派人给他送去了一件锦袍,并对慕容冲说:“卿远道而来,万事草创,一定很辛苦吧!今送一袍,以表明我的心迹。朕对你情谊如何?怎想到竟然出现如此变故!”希望他顾及从前的情谊。慕容冲的答复是:“孤今心在天下,岂顾一袍小惠!”不过他答应放苻坚一马,如果苻坚主动投降,他可以保全苻氏一族。失望的苻坚从长安出逃,后来为羌人姚苌所杀,强盛一时的前秦就这样灭亡了。

鲜卑人攻克长安之后怀念故乡,希望东归,不愿意继续留在关中,慕容冲却希望立足关中建立自己的帝业。最终,鲜卑人杀害了年仅27岁的慕容冲,在慕容忠的领导下开始走上了归乡之路。此后几经波折,这支鲜卑人最终在今山西省境内安顿下来,拥立慕容永为西燕皇帝。西燕强盛时占有今河南、山西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慕容永是慕容廆的弟弟慕容运的孙子,并不是前燕王室的正宗后裔。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他在即位之后,大肆诛杀慕容皝一系的子孙。慕容永的做法激起了慕容垂的仇恨。

一开始,西燕与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是并存的,两者都打着复兴前燕的旗号,号召慕容鲜卑加入自己的队伍。慕容永失德,394年,慕容垂率兵出征讨伐西燕,西燕贾韬潜开门放后燕兵进入,慕容垂擒杀慕容永,西燕就此灭亡,其所统辖的八郡、78800余户均被后燕接管。自慕容泓起兵讨伐苻坚算起,西燕一共仅存了十年。至此,慕容垂的后燕大体上恢复了前燕的统治区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曾经统一中国北方的前秦政权此时已为羌人姚苌建立的后秦所灭,后秦的势力局限于关中,与前秦不可同日而语。正在慕容垂踌躇满志地谋求进一步开拓后燕疆土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新的强敌,这就是兴起于北方的拓跋鲜卑。

315—376年,拓跋鲜卑也曾建立过自己的政权,国号代,但最终为前秦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珪重建代政权,后来改国号为魏,也就是北魏。鲜卑拓跋部与慕容部不仅是同族,而且其首领世代通婚,因而,在拓跋珪复国之初,实力较弱时,是依附于后燕的。390年,在后燕赵王慕容麟的支持下,拓跋珪在意辛山(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打败北方游牧部落贺兰、纥突邻及纥奚三部。第二年的四月,后燕又派镇北将军兰汗率兵大败进攻拓跋部的贺染干与贺讷;六月,后燕派赵王慕容麟率兵生擒贺讷。在后燕的扶持下,拓跋部的势力发展迅速,已开始具有与后燕一决雌雄的野心。慕容麟收兵回朝曾对慕容垂说:“臣留心观察拓跋珪的动向,很担心他会成为我国的祸患,不如将他软禁在朝中,任命他的弟弟治理拓跋部。”但慕容垂刚愎自用,没将拓跋珪放在眼里。就在这一年的七月,拓跋珪派他的弟弟拓跋觚出使后燕,慕容垂之子慕容宝扣留了拓跋觚,要求拓跋珪进献良马。拓跋珪因此与后燕绝交。

在灭亡西燕之后,慕容垂马上将矛头指向拓跋珪,于395年,以太子慕容宝为主帅,与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统兵8万讨伐北魏,另遣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率兵18000人为后援。从后燕出兵的规模及将帅的人选来看,慕容垂是志在必得,可是后燕的军事行动进展得并不顺利。

就在慕容宝的部队与北魏的部队相持之际,拓跋珪获知了慕容垂生病的消息,于是就向后燕军散播慕容垂已死的谣言。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误以为慕容垂真的病死了,暗中图谋奉慕容麟为燕主,事泄被杀。慕容宝、慕容麟因此互相猜疑,无心继续对北魏作战,慕容宝决定撤军。

当燕军回至参合陂时,狂风大起,僧人支昙猛对慕容宝说:“这阵风来得又急又大,这是魏兵将至的征兆,我们应该派部队防御。”慕容麟大怒,说支昙猛散布谣言、扰乱军心,要杀掉支昙猛。慕容宝制止了慕容麟,虽然他也不相信北魏会追袭而来,但出于谨慎,还是派慕容麟率骑兵3万殿后掩护。慕容麟根本不将支昙猛之言放在心上,一边行军,一边率领部下打猎,没有任何戒备。当拓跋珪的部队出其不意地向后燕军发起进攻时,措手不及的燕军争相涉水逃命,人马自相践踏而死的数以万计。有四五万后燕士兵在投降后被北魏坑杀,慕容宝仅率数千骑逃走。

第二年,后燕皇帝慕容垂亲征北魏,途经参合陂时特意设坛祭奠在参合陂之战中阵亡的后燕将士。面对遍野的累累白骨,后燕全军放声痛哭,声震山谷。本已生病的慕容垂悲感交集,当场呕血,以致病势加剧,后燕不得不因此再次撤军。慕容垂不久病逝。

得知慕容垂病逝的消息后,拓跋珪大举进攻后燕。397年,在柏肆之战中,后燕先胜后败,此后一路败退。这一年十月,北魏攻克中山,后燕的疆土被北魏拦腰斩为南、北两部分。南部的慕容鲜卑部众由慕容德率领,于398年南迁滑台(今河南滑县)立国,建立南燕政权。

南燕立国于败军之际,实力非常弱,所能控制的不到十城。滑台又处于北魏和东晋之间,两面受敌,慕容德于400年称帝,最强盛时号称有步兵37万、骑兵5万多。但仅仅十年之后,慕容德的侄子慕容超在位时,就被东晋的刘裕灭掉了。

在北魏攻克中山以后,后燕的君主慕容宝逃回慕容部故地,定都于前燕故都龙城,其势力逐渐北缩,仅保有东北西南部一隅之地。大敌当前,后燕内部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反而愈演愈烈。399年,慕容宝被兰汗等诱杀于龙城。慕容宝之子慕容盛即位以后,后燕内部叛乱频仍,慕容盛本人最终也在叛乱中被杀,由慕容熙继续执掌政权。

慕容熙是慕容垂的小儿子,是慕容盛的叔父,曾与慕容盛的母亲丁氏私通,所以,在慕容盛去世后,丁氏就以国内混乱应立长君为借口,废了太子慕容定,立慕容熙为燕王。此后不久,因为慕容熙宠爱苻氏,丁氏忌恨,图谋废掉慕容熙,消息泄露,反被慕容熙逼令自杀。

慕容熙是十六国中出了名的荒淫之主,大规模兴修宫殿,四处游玩打猎,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在他即位之后,征发两万余人修筑宫殿,当时正逢盛夏,因为得不到休息,很多人因为饥饿、中暑而死去。慕容熙为其宠爱的苻氏修建承华殿的时候,要从北门外往城里运土,最终土的价格几乎与粮食相同。

更为荒唐的是,在他的皇后苻氏去世后,慕容熙竟哭得昏死过去,在苻后已经装殓入棺之后,他又命人将棺材打开,与苻后的尸身温存交接。慕容熙在都城边为苻后大起陵墓,方圆数里,还对负责工程的人说:“一定建好,朕随后也就要入此陵了。”慕容熙命文武百官吊祭苻后,派专人监察,凡是没有流泪的,都被视为不忠,要严加治罪,百官不得不暗中准备各种办法以达到现场催泪的效果。给苻后出殡的时候,因为灵车建得过于高大,无法通过城门,慕容熙下令将都城的北门拆毁,以便灵车通行。一些老人暗中说:“慕容氏自毁城门,恐怕国家不会长久了。”

冯跋兄弟乘慕容熙出城为苻氏送葬之机,在城内发动叛乱,拥立高云为主。赵洛生自城中逃出,赶往陵园报告慕容熙。慕容熙不以为然,说:“这些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朕回城就杀了他们。”可是,慕容熙率随行部队进攻都城时,士兵纷纷逃散,慕容熙发现无法攻克都城,只好退守龙腾苑,最终还是被冯跋与高云杀掉了。颇具幽默感的高云命令将慕容熙安葬在苻氏的陵墓中,帮助他圆了“朕随后也就要入此陵”的梦想。后燕自慕容垂立国至此,共经历了二十六年。

慕容氏世系图

大多学者认为高云是汉人,只不过其家族长期与鲜卑人居住在一起,深受鲜卑人的影响。冯跋的族属目前还无法落实,可以肯定,两人都不是鲜卑人。在379年,慕容宝的庶长子慕容会因不能继承王位而发动叛乱时,高云曾率部队打败慕容会,因此被慕容宝认作义子,赐姓慕容,从此改名慕容云。因为有这层关系,冯跋拥立高云,希望能得到鲜卑人的认同。高云即位后,虽然复姓归宗,改名为高云,但保持了鲜卑人的国号“燕”,史称北燕。实际执掌北燕政权的则是冯跋。从最高统治者的族属来看,北燕不属于鲜卑人建立的政权,但在北燕统治阶层中,鲜卑人仍旧发挥着主导作用,因而通常仍将北燕视为鲜卑人建立的割据政权。

不久,冯跋派人刺杀了高云,自己即位称王。“燕”的国号没变,但帝王再一次改变了姓氏。冯跋是十六国时期少见的贤明君主,他废除了慕容熙时代的所有苛捐杂税,休兵息武、免除劳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教育。在冯跋的治理下,北燕的社会开始复苏。

冯跋去世后,接任的是他的弟弟冯弘。

冯弘将自己的原配夫人王氏及所生之子冯崇废掉,另立侧室慕容氏为皇后,立慕容氏所生之子王仁为太子。冯崇与其弟冯朗、冯邈惧怕被继母所害,投降了北魏。此后,北燕受到北魏的连年进攻。432年七月,北魏拓跋焘亲自带兵征讨北燕,不过两个月,北燕数郡先后失守。434年,魏军又攻北燕,冯弘被迫向北魏称臣,并献上三个女儿。当435年北魏大军再一次讨伐北燕时,冯弘出逃。北燕自高云开国至冯弘出逃,共存在了三十年。

北燕灭亡以后,皇室子弟冯业,曾带领三百余人,从东北渡海流落到今广东一带,并投靠了宋朝。南朝的宋朝任命他做了岭南的地方官。后来他的孙儿冯融做到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东北)刺史,冯融的儿子冯宝曾任高凉太守,他的妻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冼夫人”。北燕冯氏另一个比较有名的后人是北魏的文明太后冯氏,她是进行汉化改革的北魏孝文帝的祖母。

鲜卑慕容部是鲜卑人中建立割据政权最多的一支,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等诸燕政权,以及后来的吐谷浑政权,都是慕容部建立的。但是,在北燕灭亡以后,除了远在青藏高原边缘的吐谷浑,慕容氏已经没有自己的政权存在了。由于诸燕政权都提倡汉文化,提倡儒学教育,这里的鲜卑人比较早地开始汉化,在诸燕政权灭亡以后即迅速融入汉族之中,“慕容”也因此逐渐成为汉族的一个复姓。

慕容部较早地抛弃了游牧生活,非常重视发展农业生产,自莫护跋率部迁居辽西之后,慕容部就再也没有面向草原发展。当他们势力强大起来以后,他们更倾向于南下逐鹿中原,而不是西进回到鲜卑人早期活动的中心地区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他们追随的是农耕民族的足迹,而不能再像游牧人那样浪迹天涯。因而,如同农耕民族很难在与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获胜一样,慕容部也很难战胜崛起于草原的拓跋部。在他们失败以后,他们既不能撤入蒙古草原,也不能退回大兴安岭深处,因为他们在内心深处已经鄙视游牧,这才是他们迅速融入汉族之中的真正原因。

虽然慕容部再也没有回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但这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仍旧在孕育着新的游牧部族,东胡族的传统还在这里沿袭与传承。在鲜卑人汉化并在历史上消失之后,东胡族系的契丹人又在这里兴起,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控制中国北方,与北宋对峙,成为新的北朝。

大约在公元2世纪初,鲜卑宇文部进入东北亚的西南部地区,逐渐成为与鲜卑慕容部、鲜卑段部鼎足而立的势力,虽然他们也自称是鲜卑人,但从族源上讲,他们很可能并不是鲜卑人。多数学者认为,宇文部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应该是北匈奴主体部分西迁之后留在蒙古草原并加入鲜卑人的匈奴人的一支,他们在语言与风俗上都与鲜卑人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可以肯定,在迁入辽西地区以前,宇文部中就已经存在比较重的鲜卑人成分,并已经鲜卑化了。

宇文氏自称是南单于的远支,《周书》与《北史》都称宇文部“自阴山南徙,始居辽西”,这些恐怕都是错误的。如果居住在蒙古草原南部的阴山,从这里迁入辽西,从方位上讲就不会是“南徙”,而一定得称“东徙”了。公元2世纪初,匈奴南单于的势力也达不到这里。再者,南匈奴经常与汉军联合进攻鲜卑人。作为报复,鲜卑人于123年在曼柏打败南匈奴,并于次年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在这样的政治、军事形势下,有一个匈奴人领导的鲜卑人部族自平城北的阴山东迁进入辽西,显然是不可能的。加入鲜卑的匈奴人大多出自北匈奴,宇文部当也不例外。只不过在宇文氏为自己编造始祖起源传说时,北匈奴早已西迁,仅有南单于在,为证明自己的帝王世系,就不得不假冒是南单于的远亲了。

宇文部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著名首领是宇文莫槐,《魏书》和《北史》在为宇文部立传时,都称为“匈奴宇文莫槐传”。这反映出唐代及其以前的史学家都很清楚,宇文部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另一方面也说明,宇文部在宇文莫槐以前的历史没有任何相关的线索可寻。大约宇文部也经历了一个诸部混合的过程,才最终形成了这个以鲜卑化的匈奴人为主体的新部落,因此,关于其早期的历史,恐怕就是宇文部人自己也说不清楚。

宇文莫槐生性残暴,对部下十分严厉,最终为部人所杀。可能去世较早,儿子尚小或根本没有留下儿子,因为我们发现接替他的是他的弟弟宇文普拨。至少在普拨以后,宇文部已经确立起世袭制的传统。普拨之后的首领是其子宇文丘不勤。此时宇文部已经与拓跋鲜卑建立起姻亲关系,丘不勤娶的是拓跋鲜卑平文帝的女儿。丘不勤去世后继任宇文部首领的是其子宇文莫廆、其孙宇文逊昵延、其重孙宇文乞得龟。

至晚在宇文莫廆担任首领时,宇文部已经与慕容部发生大规模战争。302年,宇文莫廆派其弟宇文屈云进攻慕容廆,但被慕容廆打败,另一支进攻慕容部统治中心大棘城的部队也被慕容廆打败。但此时宇文部的势力还比较强盛,其首领沿用匈奴人的习惯,自称“单于”,自视为北匈奴之后蒙古草原的统治者,漠南各部慑于其武力,都不敢与宇文部争锋。而慕容部则刚刚兴起,实力有限,所以在与宇文部的战争中处于守势。

宇文逊昵延即位后,也曾率部大举进攻慕容廆。此时慕容廆的庶长子慕容翰已经以勇健闻名于草原各部,逊昵延对其部下说:“慕容翰果敢勇猛,他日必为我部的祸患,应先取慕容翰。如果打败慕容翰,大棘城指日可下。”逊昵延分出一支骑兵专门进攻慕容翰。得到这一消息后,慕容翰设下了埋伏,并派人伪装成鲜卑段部首领段末波的使者,去见逊昵延说:“慕容翰总是与我们过不去,我们早就想除掉他了。听说您要讨伐他,这真是太好了,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配合你们进攻慕容翰,请尽快出兵。”逊昵延大喜,指挥部队兼程前进,结果正中慕容翰的埋伏,大败而归。

这次战争对宇文、慕容两部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战之后,两部间的强弱之势出现了逆转,慕容部由弱变强,宇文部却从此衰落下去。从宇文莫廆至宇文逊昵延,父子两代称雄大漠的局面至此结束了。相传宇文部不知从何处得到三枚玉玺,常常以此向邻部夸耀,称自己的部落是得到上天佑助的。但这一战失利以后,宇文部的首领却再也不提此事,而是派出使者去拓跋部求助,并再次与拓跋部联姻,以获得拓跋部的支持。

到宇文乞得龟担任首领时,宇文部已经连续三代与慕容作战,足可以称得上是慕容部的世仇了。301年,宇文乞得龟再次大举出兵进攻慕容廆,但再次惨败,乞得龟单骑逃归,仅以身免。慕容部乘胜进军,长驱直入,攻克宇文部的都城,宇文氏三代囤积的珍宝全部为慕容氏所有,史书称慕容部“收资财亿计”。为彻底镇压宇文部的反抗,慕容廆下令将宇文部控制下的数万户居民迁往慕容部的统治中心大棘城一带,宇文部从此一蹶不振。

在慕容皝时代,宇文部首领宇文逸豆归曾纠集余部,企图反攻,但最终为慕容部击退。至345年,慕容皝为彻底消除后顾之忧,亲自率师北伐,宇文部一战即大败,其首领远走漠北。慕容皝再次将宇文部控制下的居民迁往昌黎,并在其聚集区修筑了榆阴、安晋二城,派军队驻守。此后,鲜卑宇文部就从史书的记载中消失了。不过,在北魏之后建立北周的宇文氏,自称出自宇文部,但随着北朝的瓦解,隋唐帝国的建立,这部分宇文部的后裔逐渐融入汉族之中,宇文也成为新的汉族复姓。

宇文部虽然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其部族组织却很可能顽强地保存下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正是大兴安岭与中原地区的过渡地带,是北方民族南下的必经之路,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不会长期地保持沉默。慕容鲜卑不重视这里,他们重视的是农业,因此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丰美的水草对于他们已不存在任何吸引力;拓跋鲜卑也不重视这里,自盛乐至平城,他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中原地区,在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他们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汉化的道路,注定与这片孕育游牧部族的沃土无缘了。

但就是在这片被忽视的土地上,在唐初兴起了另一个游牧民族——契丹。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人的叛乱已经使华北震动,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构成一定的冲击。但此后,契丹人的发展却久历曲折,因为这里紧邻中原,是历代统治者着力控制的地方。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对北方的控制力下降,契丹人以及陪伴他们的奚人,再次由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兴起,建立起称雄北方的辽王朝。契丹人与奚人都自称是宇文部的后裔,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却已经无从考究,这一地区被历史遗忘的时间毕竟上百年了。

就在契丹人称雄燕山南北与蒙古草原的时候,在大兴安岭的北麓,鲜卑人的故乡,一个新的族群在悄然兴起,这就是室韦。实际上,早在唐代,室韦就已经发展为规模庞大的族群,只不过由于契丹人的阻隔,他们与中原地区的交往有限,因而没有引起中原王朝的重视而已。当中国北方历史舞台上的聚光灯几乎全部打在契丹人身上的时候,室韦人注定只能默默地站在舞台边缘的黑暗角落里。契丹人灭亡之后,紧接着是发源于长白山的女真人兴起,这个勃兴的民族迅速占领了历史舞台的中央位置,辽金之际北方政治局势变化异常迅速,室韦人来不及做出反应,就已经被挤到了配角的位置上。也许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遥远的大兴安岭北麓显得有一点与世隔绝,至少也是消息闭塞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兴安岭北麓的民族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然自这里走出,或者西迁进入蒙古草原,或者沿大兴安岭南下,进入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

又过了一个多世纪,室韦诸部几经变迁,一个被称为蒙兀室韦的部落在蒙古草原的东部边缘发展壮大起来,这就是后来横扫大半个欧亚大陆的蒙古人的祖先。史书中称室韦人是宇文部的后裔,但由于室韦人也是一个庞杂的族群,学者们至今仍不敢肯定,是否可以因此认为蒙古人也是宇文部的后裔。

在鲜卑以后,东胡族系最有影响力的民族就是契丹、奚、室韦与蒙古,他们或者是宇文部的后裔,或者多多少少与宇文部有一点联系,由此看来,慕容部虽然曾经对宇文部构成沉重打击,却并未能灭亡宇文部。宇文部的余众,或西向进入蒙古草原,后来可能也是从这里赶着他们的畜群来到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流域,最终发展为契丹与奚;或是向北避入大兴安岭,就像曾经保护过鲜卑人的祖先一样,大兴安岭也保护了宇文部的后裔,使他们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缓慢地发展,最终与其他族群相融合,形成室韦人。从这个角度看,东胡族系在唐代以后的发展,倒都可以追溯到宇文部。

在与鲜卑其他部族特别是慕容部的竞争中,宇文部显然是失败者,但是从东胡族系的延续与发展的角度来看,宇文部应该说是鲜卑各部族中的唯一成功者,因为其他鲜卑部族都没有明确的后裔遗留下来。

也许这是上天对宇文部的一种补偿?!

但更可能的原因却是,宇文部在鲜卑诸部中灭亡较早,其居住地又与草原相邻,这使得宇文部的后裔失去了进入中原和接受农耕文化洗礼的机会,他们传承了东胡族系的血脉与传统,不是他们自主的选择,而是大草原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使命。

团长:开局吃瓜被迷龙打恋综上我家,女嘉宾被拐跑怪我喽女阴阳师天师少女:怪事从我退婚开始英国通史(共6册)绝秦书从晚清到民国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