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晚清最后十八年: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 > 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

第十五章 《马关条约》:赔得远比纸面上多(1/1)

后党一派早就开始了和谈行动。

然而和谈毕竟是件不光彩的事,这是要大丢面子的,所以后党集团的和谈运作一直是遮遮掩掩的。

在山县有朋突破鸭绿江防线之时,总理衙门就开始到处寻求英、俄、法、美帮助,准备开启新一轮的六方会谈,请西方强国居间调停,早日结束战争。

日本人不吃这一套。

此时还没有“打痛”清国,战场上没得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得不到,这么早就开始和谈日本能得到的不多,这是原因之一。而睦仁的授权代表伊藤博文早就制定了原则,只与清国重量级别的大臣当面谈,这样的谈判才是有效的,谈下来的东西也能保证兑现。

然后,李鸿章派出了他的德籍顾问德璀琳,作为自己的私人代表前往日本。这个时候日军已经攻下了旅顺,李鸿章希望自己不要出面,又能把和谈之事运作成功。

伊藤博文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给这个人。

当时日本对李鸿章派了一个外籍顾问来和谈很气愤,是不打算见德璀琳的。但伊藤博文考虑良久后,还是决定见德璀琳一面,这不是给李鸿章的面子。

对日本来讲,李鸿章就是伊藤博文心目中和谈对象的最佳人选,以李鸿章在清国的资格和权势,才能够保障日本谈判利益的落实,而德璀琳是李鸿章派来的,如果日本现在对他过于怠慢无礼,无疑会影响到李鸿章在清国朝廷中的威信和地位,恐怕会让李鸿章失去将来代表清国和谈的机会——所以,虽然不必和德璀琳谈,但必须接见一下德璀琳,以保证李鸿章继续待在未来清国和谈大使的预备席上。

正当伊藤博文准备跟德璀琳喝杯茶就走时,情况又变了,德国政府掺和了进来,他们通过驻日本公使请伊藤博文接见一下德璀琳,目的是照顾一下德国的面子和在清国的地位。当伊藤博文接到这一报告后,他立刻改变了决定:不见了。因为一旦接见,事实就会变为日本是迫于德国的压力来接见德璀琳的,日本不需要这样的形象。

牛啊,不愧为老狐狸。

接下来派出的是两位省部级大臣张荫桓和邵友濂,伊藤博文倒是见了,但没有开始一分钟的正式谈判,还找出了一个可以倒打一耙的理由:不是我日本不爱好和平,是你们证件不全,所以不能谈。

所谓证件不全,很多历史书中都有过讲述,伊藤博文说,你们两位大臣携带的国书里面并没有写明“全权”二字,这是在糊弄日本,我们怎能和你们谈?

伊藤博文说的是事实,但这还是他在故意找碴,战争谈判中,任何一个国家的所谓“全权代表”,在谈妥条件后都是要经过国内最高领导人的批准的,伊藤博文自己也不例外,他硬说张、邵二人不是全权代表,而他伊藤博文是,实际上睦仁给他的也不是“全权”委任状(其所议定各条项,候朕亲加检阅,果真妥善,即便批准)。

如果我们注意一下时间,就会发现伊藤博文为什么要找碴了。这个时候日军正进攻威海,准备全歼北洋舰队。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两国开始正式启动和谈,就必须休战,伊藤博文搅黄此事的目的是要为军事行动赢得时间,还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维护日本的国际形象。

果然,在朝廷退让一步,表示愿意按日本要求给张、邵两大臣“全权”委任状的国书时,伊藤博文已经下了逐客令。1895年2月12日,在日本军警的监督下,张荫桓和邵友濂离开日本,黯然回国,就在回国的轮船上,他们听到了北洋舰队被全歼的消息!

在张荫桓和邵友濂离开之前,伊藤博文干脆说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你们清国人是缺乏诚信的,对于和谈,你们还没诚意,如果你们真心想求和,就应该派级别更高并足以保证落实、缔结条约的人来,派够资格的全权代表,把国书写清楚,我才能与你们谈!

那么这个人是谁?李鸿章。

一来二去,时间又已经过去了,野津道贯扫荡东北,所向披靡。光绪虽然是一直反对和谈的,但通过起用吴大澂之后,这位皇帝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不是只有李鸿章和淮军不行,换作了自己阵营里的人物来指挥,结果还是一样的差,而且更差!

于是,“不惜一切代价跟日本求和”已经成为了帝后两党的共识。慈禧亲自下令,撤销对李鸿章作战失败的处分,李大人重新戴上顶戴,重穿黄马褂,朝廷任命他为对日和谈头等全权大臣,星夜进京前来“请示”。

在天津,李鸿章踏上了前往北京之路。他知道,所谓“请示”,就是商讨出一个与日本人和谈的办法。战争打到这个程度,日本手里的底牌已经今非昔比,伊藤博文和日本政府已经露出了他们的爪牙,所有人都已经清楚,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想要的,将并不只是巨额赔款,而是一个最苛刻的条件——割地。一旦割地,将是亿万清国人所不能接受的,作出决定的人也将承受千秋万代的骂名。因此,李鸿章认为他必须好好“请示”,得到朝廷授予他割地的全权,不论是慈禧授权还是光绪授权,都行,只要不让他李鸿章背上千秋万载的骂名!

可李鸿章一来到北京,慈禧就病了。

她病得很重,谁都不见,连光绪前来请安也不能见。她指示:李大人和谈的事情,就和皇上谈吧,皇帝做主了,就等于她做主了。

老狐狸要推卸授权的责任了。

李鸿章不急,他还是那个打算,没有得到慈禧或者光绪明确授予他的割地之权之前,没有得到朝中实力派王公大臣的默许之前,他就赖在北京不走,自己不能去背这个骂名。李鸿章知道朝廷会急的,即使慈禧不急,光绪也会急的,毕竟他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太监不急,大臣不急,他必须急。

光绪也不傻,他极不甘心地前去请慈禧定夺,一定要见上慈禧一面,问问病情,表表孝心。于是他跪在慈禧寝宫外,高喊“恭请慈圣大安”,而里面久久没有回音。慈禧的贴身太监实在看不过去了,出来传话,悄悄告诉光绪:皇上您请回吧,太后是不会见您的。“今日太后不仅肝疼,还拉肚子,手臂酸到连抬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她怎么能见您,太后说了,皇帝请回,一切遵皇上旨意可也。”(《翁文恭公日记》)光绪十分郁闷地离开了内宫,回到大殿,只好一个人发呆。他的太监告诉他:李中堂在等着您的“圣训”呐!

李鸿章其实也在想办法,这个办法还是他的老办法——以夷制夷。在英国驻北京公使馆,李鸿章秘密前去拜访了英国驻华公使,李大人拿出一份《中英同盟密约草案》给英国驻华公使,里面的条件很诱人,只要英国出面使日本结束战争,并能够使清国不需要割地,为报答这一“大恩”,清国可以让英国在今后若干年内由英国独揽改组和控制清国陆海两军,独享修筑铁路和开采矿山之权,而且还要为英国通商增开几个新的口岸。

这份条约已经相当于自动成为英国的傀儡政府,把朝廷对国家的实际管理权移交给英国政府。

只要不割地,朝廷面子上就会过得去,清国的老百姓也不会清楚我们和你们达成的这些私下交易,也不会造反,这是为了朝廷统治的长治久安,千秋万代啊。

英国公使看完这个方案后,微微一笑:李中堂又要耍小聪明了。

人家英国也想独吞清国,但是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世界上的强国除了它大英之外,还有很多,大家都在垂涎三尺,根据实力保持着平衡。一旦有国家彻底打破这种平衡,一定会不得不成为其他强国的攻击目标。比如俄国就不会答应,到时候英俄一战,英国肉没吃到,还要有重大损失,这种生意是不能做的。

此时,野津道贯已经攻下了田庄台,兵临山海关,光绪知道他已经无法再拖下去了,开始在皇宫里写授权书,明确授予李鸿章割地的全权。

慈禧的病奇迹般地好了。帘子背后,她那大病初愈的声音又响起:你们的这些主张是大违我意的,不过既然是你们跟皇上商量好的,我又有什么办法呢,这事也算是定规了,那就这么办吧。

李鸿章上路了,他的目的地是马关,去签署一项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对清国条件最为苛刻的条约。

《马关条约》全文:

1.清国从朝鲜撤军并承认朝鲜“自主独立”,不再是朝鲜宗主国;

2.清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以及辽东半岛给日本;

3.清国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

4.清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5.清国给予日本片面最惠国待遇,允许日本人在清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投资设厂,日本商民运进中国各口岸货物须减税并免除厘金;

6.清国不得逮捕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人员。

《马关条约》的文本传到俄国。沙皇看到第一条高兴了一下,清国失去了朝鲜,朝鲜对清国的朝贡、典礼永远废止,以后俄国势力进入朝鲜就方便了,这是俄国人希望看到的。

看到第二条就不爽了。东北一直是俄国虎视眈眈的地方,俄国人早已经把东北看作了自己的地盘,现在日本竟然要从清国割走辽东(包括旅顺、大连湾等地),即使清国好欺负,俄国也不是好对付的啊。

沙皇表示十分生气,决定武力干涉。还叫来了两个朋友:法国和德国。

法国一直是俄国的朋友,1871年法国和德国打了一仗(普法战争),德国正是通过这一战完成统一,成为新兴的欧洲强国,之后法国就和俄国结盟对付德国。而德国在努力修补与俄国的关系,因为德国在清国还没有一块地盘,最迫切的是在清国建立一个海军基地,让德国的舰队能够到达这里,才好抢地盘。德国刚刚强大,在清国没什么势力,这个野心需要得到这一地区的霸主——俄国的支持。

为了目前或者将来的利益,这三个同床异梦的国家暂时联合了,共同把军舰派到了日本海,要求日本立即把辽东半岛还给清国(好让俄国将来夺走),如果日本不同意,三国军舰就要朝日本本土开炮。

日本暂时是对付不了俄国的,放弃辽东这块大陆地区,实在不甘心啊,日本人找了老大哥英国。在清日战争之前,英国已经是日本的盟友,在清日战争最紧要的关头,英国曾接连贷给清国两笔总额接近一亿两白银的巨款,但如果我们认为英国这是在帮助清国就错了,恰恰相反,英国人的目的是帮助日本。这和日本在战争中并不想那么早开始和谈是一致的,贷款给清国,是使清国可以勉强维持战争而不是立即投降,从而使战争能够进行到日本希望达到的程度,从而使签条约时日本能最大程度地得到他们想要的。

日本人相信,凭着这层关系,老大哥会继续支持他们的。

但老大哥此时有自己的考虑了,老大哥是在清国最大利益国,它的政策核心是保守,维持现状。英国不能单纯为了日本的野心而和那三位大佬结仇。所以英国人很客气地拒绝了日本(英国对日本抱有最诚笃之友情,却也不得不考虑本国的利益,因此,不能应你们之提议,而援助你们)。

日本只好忍下来,把辽东还给清国。但还要还得体面,这个体面就是不改变《马关条约》的全文,免得在国际上留下日本迫于三国压力修改条约的印象,日本再与清国签署一个附属条约,宣布放弃辽东。这个附属条约就是历史上的《辽南条约》,它是各位大佬之间利益分赃协议,清国只能签字而已。

而日本并没有宣布“无条件放弃”,放弃是有条件的,用伊藤博文的话来说,就是“对三国全然让步,对清国一步不让”。辽东本来是日本的,现在还回去,清国就要用钱买,多少钱?3000万两白银。

就这样,清国侥幸保住了辽东,但赔款总额增加到了两亿三千万两白银。

我们来清点一下日本人发的财吧。

下面的算账将会很精细,我争取不漏过一分一毫,虽然实际上这不可能,但我仍然打算这么做。

2.3亿两白银,日本提出要求要用英镑支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了解一下汇率知识了,当时国际银价下跌,一两白银换得的英镑减少,通过汇率手段,日本又成功地多榨取了白银约1500万两。此外,日本规定所有赔款必须在三年内最多分八次交清,在钱全部到手之前,日本不从威海撤军,清国还需要每年向日本支付在威海的“驻军费”白银50万两,三年总计150万两。

不要小看这些小钱,清国地大物博,可以不在乎这些小钱。日本人只知道用手指数钱的时候很爽。

而赔款交清前,是要计利息的。

按照规定,清国在第一次交付后,剩下的赔款日本要按年息5%收取利息。2.3亿两白银每年的利息就是1000多万两白银,日本不仅增加了收入,还保障了清国拼命还钱,越早还清越好。

除了条约规定的赔款,还有一项我们不要忘记了。那就是日军在战争中得到的战利品。根据数据统计,在清日战争之中,日军全军拥有的野战炮只有300门,而他们缴获的大炮有608门,投入产出比为1比2。

整个清日战争,日军仅消耗炮弹34.09万发,子弹124.18万发。

而他们缴获的炮弹有260万发,子弹有1745万发,投入产出比就不要算了,如果谁炒股能有这样的结果,估计他会请所有认识的人吃个饭的。日军的战利品还有很多,比如北洋舰队没有沉的军舰,缴获的7000多枝13连发毛瑟步枪。368匹马被日军牵回了日本,1.7万石军粮被日本人运了回去,其他的在清军军营中缴获的军饷——金砖、金币、银锭,很难统计。

曾经有专门的人做了一项深入研究,最后得出了结论,我在这里也引用这个结论:日军仅在战利品这一项获得的收入在八千万至一亿两白银之间。

七算八算,日本获得的直接财富在白银3.3亿两以上,这个数字是两次鸦片战争赔款总额的近十倍,是清国当年度财政收入(8000万两白银)的四倍,日本当年财政收入(6000万两白银)的五倍。日本人打了半年的仗,获得了五年的直接收入。

清国最终在1898年5月,分四次将以上这些赔款向日本全部付清。

日本用这些赔款投资建立了军火、钢铁、铁路、航运、采矿、电报电话等近代企业,快速地完成了产业革命。数据显示,在获得赔款的第一年(1895年)至1900年的五年里,日本的工业化成就相当于明治维新以来至战前30年的总和。除了完成产业改革,他们还成功地完成了金融改革。

要求用英镑支付赔款,除了汇率问题,还在为币制改革作准备。当时由于国际市场上金价上升,银价下挫,世界上各强国先后将币制改为金本位制,而日本和清国一样,还是银本位的国家,要改为金本位制就需要动用大量的黄金和外汇储备了,而日本的外汇储备是不够的。在获得巨额英镑后,日本提取了一部分作为储备。1897年10月1日,日本成功地改为金本位制。

改成金本位制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成功地绕开了国际银价下跌带来的风险,而更重要的是,日本从此可以在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伦敦参与金融运作,直至成为亚洲金融中心。

好吧,日本的账算完了,大家是不是可以长出一口气休息一下了,毕竟数字是枯燥的,看起来没意思,不过还要耽误大家一点时间,因为清国的账还没有算完。

因为清国还给日本的钱是借的,而借又是有利息和回扣的。

两笔最大的数目:向俄国和法国的联合财团(华俄银行)借了一亿两白银,付给对方回扣5.875%,年息四厘,分36年还清。向德国和英国的联合财团(德华银行以及汇丰银行)又借了一亿两白银,回扣6%,年息五厘,分36年还清。

这36年期间,不许提前还清——那样就没利息了。而外国人并不担心清国还不完,因为这些借款都是以清国的海关收入和其他常规税收作保,清国收的这些税必须先交到这些银行,银行先扣款,而总体负责清国海关收税工作的第一领导(海关总税务司)是由英国人担任。

借了两亿两,似乎已经差不多了吧?错!我专门研究了一下,这两亿两白银的借款,最后用于支付赔款的,只有大约1.3亿两白银,其余7000万两左右一部分是给了外国银行的回扣,但还有一小部分,下落不明,它是被各种“中间人”作为佣金抽走了,或者被具体经办此事的清国政府部门里的人盘剥了。

就这样,我又统计了一下,为了这三年的还款,朝廷总共向外国银行借款7次,共计白银3.7亿两,加上利息、回扣等,这3.7亿两白银又翻了一倍,变成了七亿两以上。也就是说,通过金融手段,英法德俄等西方国家总共从清国掠走了三亿多两的白银,通过清日一战,他们附带发的财并不比日本少多少。

为什么清国组织的六方会谈一次次失败,为什么西方国家始终并且一致支持日本开战,从发财的角度,找到了原因。

而清国的损失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更致命的是,它打开了一扇门,一扇让其他强国蠢蠢欲动的门。

当时的西方媒体报道: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让人看到了清国朝廷真正的无能。后面还有一句没有说出来的话是:大家快来抢啊。

本来通过洋务运动,清国给了它自己以及整个世界一个幻觉:它已经强大了,列位要想像鸦片战争时期那样强力侵略清国不得不有所忌惮了。但不信邪的日本人打破了这个幻觉,击碎了清国洋务运动的虚假繁荣,踏破了清国人民的强国梦,从日本开始,列强开始了大家快来抢的瓜分行动。

前面我们计算了日本的直接收入,是时候计算一下他们的间接收入了。间接收入是算不清的,但算不清并不等于就不能算,更不等于不需要算。

第一笔间接收入是日货在各通商口岸免除的税和厘金。

而第二笔间接收入数目更加庞大,通过《马关条约》,日本获取了它的第一个殖民地——台湾。从1895年开始,日本强占台湾直至1945年,在这50年间,日本从台湾收税以及获得其他物资。

而当日本人以为他们可以靠条约轻松得到台湾的时候,为了反抗割让台湾,台湾人民开始团结抗日,英勇地抵抗日本侵略者。这是一次在历史书中很少被详细记录的战斗,孤军奋战的台湾民军最终也走向了失败,但是他们从未屈服!我把这次战斗较详细地记录下来,因为在这场战斗中,有值得我们缅怀的,有值得我们感叹的,更有值得我们铭记的——

真正的抵抗。

图3 台湾反割台武装斗争形势示意图

赛雷三分钟漫画三国演义.10犹太文明五千年苏小姐的阴缘路狂龙下山,我举世无敌鲜卑的荣光——铁血、裂变与融合团长:开局吃瓜被迷龙打恋综上我家,女嘉宾被拐跑怪我喽女阴阳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