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我的曾祖左宗棠 > 第四十三章 凌烟阁上绘功臣

第四十三章 凌烟阁上绘功臣(1/1)

“大闯”“飞将军”和“目不识丁”——“铭石还应迈前古”

当新疆收复的喜讯传到京师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对外战争的胜利。朝廷中上自两宫皇太后、王公大臣,下至各级官员,也都兴高采烈。廷议论功行赏,王公大臣们认为左宗棠功劳极大,可按照道光年间长龄平定入侵新疆的叛匪张格尔而封公的例子,封左宗棠为一等公爵。显然,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功劳比长龄还大得多。但是慈禧太后说:“汉人赐爵,谁也不能超过曾国藩。曾国藩克复金陵,只封了一等侯。左宗棠是曾国藩所荐,他所用得力的老湘营原是曾国藩的老部队,将领刘松山也是曾所举拔,如左宗棠封公,那么从前封曾国藩就太薄了。”

慈禧考虑的不是功劳大小,而是论资排辈,她还认为外患不及内敌重要。于是朝廷下诏说:

新疆沦陷,十有余年,朝廷恭行天讨,特命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该大臣剿抚兼筹,议定先规北路,首复乌鲁木齐以扼其总要,旋克玛纳斯,数道并进,规复吐鲁番等城,力争南路要隘,然后整旗西行,势如破竹。现在南八城一律收复,此皆仰赖昊天眷佑,列圣垂庥,两宫皇太后宵旰焦劳,知人善任。又能内外一心,将士用命,成此大功,上慰穆宗毅皇帝在天之灵,下孚薄海臣民之望,实深欣幸。该领兵大臣等栉风沐雨,艰苦备尝,允宜特沛恩施,用酬劳勚。钦差大臣大学士陕甘总督左宗棠筹兵筹饷,备历艰辛,卒能谋出万全,肤功迅奏,着加恩由一等伯晋为二等侯,钦此。

左宗棠对爵位的兴趣并不很高,两次上疏辞谢,但诏报不准:“两次陈请,固非饰让鸣高,而赐爵酬庸,朝廷亦当有以示劝。着仍遵前旨,毋再固辞。”

诏书对左宗棠的功绩做了比较公允的评价,左宗棠作为西征统帅,指挥决策,用兵筹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取得胜利,确是备历艰辛。但是还有重要的一方面没有提到。新疆战役自始至终,一直遭到朝内外无穷的阻挠和反对。从李鸿章到丁日昌,从志崇到郭嵩焘,加上英国政府软硬兼施,武力恐吓不行,又用卑诈之词“乞降”。“内外一心”,都唯恐中国收复新疆。左宗棠和内外反对者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全国人民和朝廷内比较清醒的大臣的支持下,总算取得了胜利,但是却耗尽了心血,经常必须将精力用在不必要的内耗上,“每一出师,须发为之尽白”。办一件光明正大,与国家利益主权、生死存亡攸关的大事,竟然受到反反复复的不断阻挠,确是比“栉风沐雨”更为艰苦。

新疆收复,自然不是左宗棠一人之功,他手下有一批有谋有勇的爱国将领,还有几十万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爱国士兵。功劳簿上还应一一记上他们的名字。限于篇幅,以下只能介绍少数几位重要的功臣。

刘锦棠,他继叔父刘松山为老湘军统领。出征新疆时,左宗棠任命他总理行营营务,实际上是西征军的前敌总指挥,那时他刚过30岁。他作战十分勇敢,亲自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被人称为“大闯”。但是他又富有谋略,他对白彦虎、安集延等敌人的强大兵力,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作战时除了正面兵力外,还常布置一道奇兵,从敌后突袭,出奇制胜。又善于根据敌情,做出正确判断,随时改变策略。如当官军收复古牧地后,得悉乌鲁木齐空虚,他立即起兵直捣乌城;又如攻取南八城时,原定回师阿克苏,先取叶尔羌,因得知喀什噶尔兵民反正,机不可失,立即改攻喀城,一举攻下。他用兵神速,在北疆战役中,先会同金顺攻克古牧地,收复乌鲁木齐;然后攻克达坂,破托克逊、吐鲁番;随后驰入南疆,攻入阿古柏据守的库尔勒,阿酋已先期自杀身亡。一个月之内,刘锦棠率部驰驱3000余里,连克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四城,后又收复喀什噶尔,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全部收复南八城,并捉获了引敌入境的叛徒金相印父子。当他攻克喀城时,当时各族同胞以及侨居的西方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都惊讶万分,没有想到官军来得如此之快,似乎是从天而降,都佩服刘锦棠的勇略,称他为“飞将军”。

刘锦棠的功劳仅次于左宗棠,朝廷封他为二等男,后来晋升为一等男。光绪六年左宗棠调回京师,由他推荐刘锦棠接任他的职务,授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光绪十年,新疆建行省,任第一任巡抚。他多次打退了阿古柏残部从俄境的入侵,保卫了西北边陲,为谈判收复伊犁做了实力后盾。新疆建省后,他秉承左宗棠的意旨,建立郡县,兴修水利,创设学校,开办屯垦,治理交通,对新疆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当时人对刘锦棠收复新疆的功绩有很高评价,如戊戌变法六君子之首、曾任刘锦棠幕僚的谭嗣同和李元度都认为他的“伟绩奇勋”超过康熙和乾隆皇帝在新疆的武功,也超过历史上所有经营西域的前人:“铭石还应迈前古!”

光绪十三年,刘锦棠因祖母病,告归还乡。新疆人民“望风相送”,人群簇拥在车前,不让他走,因而多停了好几天。可见各族人民对他的爱戴。

刘锦棠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光绪十年法国侵略福建、广东沿海时,他两次上书,要求带兵与法国一战,未得朝廷同意。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起,朝廷想起了他,电召入京。他已告归多年了,立即从湘乡乡间起程,不幸刚到县城就病倒了。病重时口齿已经不清楚,还喃喃呼叫:“将士们,保国卫边,奋勇杀敌!”死时年仅51岁,谥号襄勤。身后萧条,行箧中只剩有一些奏稿,别无长物。

张曜,是左宗棠手下另一员大将。字朗斋,直隶大兴人,祖籍是浙江上虞。同治八年他开始率嵩武军随左宗棠西征,不久协同攻克肃州。张曜奉左宗棠命首先领军出关,驻军哈密一带,执行屯田政策,兴修水利,垦荒地两万余亩。在北疆战役中,张曜军协同刘锦棠军攻克达坂、吐鲁番;在南疆战役中,张军作为后续部队,支援刘锦棠军进攻,为收复南八城建立了功勋。

张曜年轻时好武,据说“生有神力”。曾随僧格林沁攻打捻军。人都以为他只是一个武夫,其实他好读书,文笔雅驯,又写得一手好颜字。他却受到过一次哭笑不得的挫折,幸而他还豁达,处理得法,对他的前途没有造成重大影响,现在看来倒成为一件有趣的故事,也是清朝廷的一宗笑料。

咸同年间,张曜任河南布政使,是文职。有一位御史刘毓楠凭着道听途说,奏参了他一本,说他“目不识丁”。清朝廷也是糊里糊涂,不经过调查核实,就相信了这位糊涂御史的话,按照清代规矩,目不识丁的人不能当文官,因此将他的布政使撤了,改任武职总兵。他气愤之下,又无从申辩,就刻了一方图章,自署“目不识丁”,以示自勉,同时表示对无端诽谤的抗议。

他其实是一个雅人,做官多年,在家乡没有置办田宅,却在荒园中遍种竹子。当他屯兵宁夏时,在黄河边筑一小楼,面对贺兰山麓,为小楼题额“河声岳色”。他常在楼中吟诗写字,时人以为有晋代羊祜(叔子)登岘山遗风。他请左宗棠题写他自己的旧联,悬挂在楼中,联云:

负郭无田,几亩荒园都种竹; 传家有宝,数间茅屋尽藏书。

左宗棠应约写好了对联,还加写了一篇短跋,很夸他的战功和雅尚,还说:“何时真得吟哦其间,一发清兴,余当携杖从之。”这副联语的石刻现仍保存在西安碑林中。

左宗棠和张曜都是文武兼备、风雅高尚之士,左宗棠对张曜被削去文职的一段经历深抱不平,后来他奏明朝廷,张曜文学优长,请恢复文职。光绪十年,授张曜巡抚衔;次年,任山东巡抚,他在青州和曲阜修建书院,兴办文化事业,受到当地人的歌颂。

光绪十四年,他奉命襄办海军。当时台湾吃紧,日本侵略者蠢蠢欲动,巡抚刘铭传病退。他是一位爱国者,就自告奋勇去接替刘铭传,以保卫东南海疆,但未能成行。光绪十七年病逝,谥“勤果”。

张曜为人廉洁慷慨,礼贤下士。所得薪俸只留少数家用,其余都随手散去,和左宗棠作风一样。他死之日,老百姓都痛哭流涕,怀念不已。

金顺,字和甫,满洲镶蓝旗人,原是多隆阿旧部,同治二年参与左宗棠的西北军事,攻克肃州有功。左宗棠在遴选入新疆将领时,选中了他,认为他心性和平,毛病是过于宽缓,但他服善爱好,无妒忌之心,平时看似无能,打起仗来还是勇猛,也受群众爱戴,因此以他代替景廉为乌鲁木齐都统。在北疆战事中,金顺配合刘锦棠湘军攻克乌鲁木齐;在南疆战役中,奉命扼守北路,防止敌人往北窜逃,为收复全疆立下了功劳。

光绪七年,他奉命接收伊犁。光绪十一年,因部下兵变,被总督谭钟麟劾罢,道经肃州时病卒。身后不名一文,连殓葬费也没有。他做了许多年大官,竟然穷到如此,可见其十分廉洁。予谥“忠介”,倒也很恰当。

刘典,字克庵,湖南宁乡人。年轻时参与左宗棠戎幕,后随征于皖、赣、浙、粤、闽等省,与太平军作战。同治五年来西北,任甘肃按察使;同治七年,升任陕西巡抚;同治八年,与左宗棠同定下三路剿回策。不久因母亲年高,请假回家奉养。光绪二年应左宗棠召,再来兰州。左宗棠全军出征新疆,移驻肃州前线督阵,命刘典帮办陕、甘军务,留守兰州,坐镇后方。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刘典筹粮筹饷,费尽心机,使左宗棠无后顾之忧,对西征胜利起了重大作用。左宗棠赞他是才可匡时、气可盖世的难得人才。但他昼夜辛勤,因而积劳成疾,因为事务繁忙,病中仍然治理工作。

光绪四年,刘典老母已87岁了,盼望儿子回家;刘典也已耳顺之年,身又患病,因此以养亲治病疏请开缺。得到朝廷和左宗棠的同意,他定于次年正月动身回湘。左宗棠特地写了一篇洋洋数千字、情文并茂的《送刘克庵南归宁亲序》,序末表达了他对刘典能摆脱官职、回家养亲的羡慕,说:

余方卧疾边关,未能并辔言旋,睹绛云在霄,舒卷自如,不觉枨触于怀,如笼鸟之企鹤踪也。

但不幸刘典未及成行,就于年底病故兰州,身后萧条,无以为殓。左宗棠从自己薪俸中拿出6000两银子,5000两送刘典遗体回湘及丧葬费用,1000两为刘母百岁建牌坊之用。刘典一生清廉,左宗棠决定丧葬费不动公款,由他一力支付,是恐累及刘典的清德。刘典死后予谥“果敏”。

收复新疆的有功将领还很多,如蜀军徐占彪,卓胜军金运昌,湘军谭上连、谭拔萃、黄万鹏、易开俊、罗长祜、侯名贵,嵩武军孙金彪,乌鲁木齐地方民团领袖徐学功,陕北降将董福祥等。还应特别提及的是一些回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将领,如归顺回军首领崔岳、禹得彦、毕大才、蓝得喜、马标,率领“旌善五旗”,与董福祥、张俊、李双良的董字三营,由于兵将都是西北土生土长,适应沙漠干旱气候,对地形熟识,入疆后能征善战,经常打头阵,与汉族各军密切合作,立下了大功。后代有人说,回族军民反对并阻挠清军收复新疆,这是片面之词。阻挠左宗棠进军新疆的只是极少数回军上层封建分子,如白彦虎之流,广大回族军民是拥护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而且在收复新疆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当然,各族广大士兵的功劳也不可泯没,无论是湘军、豫军、蜀军、满军和回军,他们都越山涉水,备历艰辛,浴血奋战,以致牺牲生命,埋骨戈壁黄河、天山葱岭之间。他们都是些无名英雄,没有这些无名英雄,收复新疆的宏伟事业是无从实现的。当人们纪念功勋卓越的英雄将领们时,也别忘记那些默默无闻献身沙场的战士!

新疆用兵所以取得胜利,因为它是一项正义的事业,战争中指挥、决策正确,用人得当;此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阿古柏入侵后残酷压迫剥削各族人民,抢劫财物,掳掠妇女,人民恨之入骨。左宗棠在进军前后,一再告诫全军遵守纪律,严禁掠杀奸淫,要优待俘虏,对被胁迫附敌的各族同胞,一概不咎既往,送回家乡,还要发放衣服粮食。大军所至,秋毫无犯。被俘释放人员纷相传告,因此,敌人军心涣散,各族人民纷纷起义,主动报告敌军虚实动向。官军所到之处,当地人民和官员扶老携幼,奉献牛羊酒酪,诚如左宗棠所期望:“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后此长治久安亦基于此。”由于政策正确,受到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这也是大军所至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迅速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新疆战事既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也得到清政府的全力支持。没有清政府的支持,新疆战事是无法进行的。当时朝廷中掌权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文祥是一个关键人物。他字博川,满洲正红旗人,是一位爱国有识之士。他赞同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张,排斥了主和派的反对意见。朝廷授予左宗棠西征军政大权,统筹全局,满汉将领悉听其节制、调遣;撤回了景廉、袁保恒等与左宗棠“同役而不同心”的大臣,擢任了刘典、刘锦棠等一批左宗棠所器重的人物;也同意了左宗棠筹饷、借洋款的方案;使西征军兵精粮足、士饱马腾,左宗棠也“卒能谋出万全,肤功迅奏”,主要是朝廷听取了文祥的意见。新疆规复,文祥应记上一大功。

清朝廷和两宫皇太后是国家最高决策者,他们代表全社会和全民族的利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新疆战局的决策上做出了正确的决定。两宫皇太后采纳文祥和其他主战派大臣的意见,充分信任左宗棠,使他集兵事、政事、饷事于一身,取得了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对外战争辉煌的胜利。尽管后来慈禧太后做过许多祸国殃民的事,但就事论事,她支持收复新疆是正确的。在收复新疆的事业中,慈安和慈禧两太后也应记上一功。

春秋左传霁红谜局离婚后,三大豪门女神来接我反派的我,开局成为主角团宠!正说大清十二帝六凡荒芜:重际一口气读完战国史:战国很有料(全三册)来自崩三的我在星铁当租借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