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项将军怒破函谷 曹司马遣使告密(1/1)
刘邦采纳了张良、樊哙的建议,下令闭了宫门,封了府库,率军出了咸阳,重新驻到咸阳之南、灞水之滨的霸上,然后又将关中父老、知名贤士召来,说道:“你们受暴秦的统治实在太苦了,谁敢议论一下朝政,就被定罪斩首,甚至诛灭三族。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我奉怀王心之命,进驻关中,就是来解除你们痛苦的。当初怀王心曾说,先入关者王之。如今我已先行入关,当为关中之王。现在,我就与父老、贤达约法三章,杀人者处死,伤人和盗窃者严惩,其余亡秦苛法,一概废除。不论官员百姓,皆可安枕度日,不必惊慌。”
吃尽了苦头的关中父老们听了刘邦的话,无不感激涕零,纷纷馈牛羊、送酒食,犒劳义军。刘邦道:“我军中尚有粮草,众父老不必破费。另外我已传令三军将士,不得敲诈勒索,扰害百姓,违令者斩,父老尽可放心。”
众父老听了,更是把刘邦看成救命恩人,庆幸关中来了这样一位体恤百姓的贤王。这时一个叫鲰生的儒生劝刘邦道:“秦地沃野千里,财富十倍于天下,四周又有险要的关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说秦将章邯已投降项羽,项羽还封章邯为雍王,占据关中,近日正要来此就职。要是章邯真的入了关,主公可就当不成关中王了。为主公之计,应迅速派兵把守关塞,防止诸侯兵进入。”
刘邦听了,连称好主意,立即下令加强各关塞,特别是函谷关的守卫,并增加了兵力。
且说项羽在巨鹿破釜沉舟,大破秦军后,封章邯为雍王,并收编了秦军降卒二十余万,与张耳、英布、蒲将军等率领着,浩浩荡荡向关中进发。
行军之中,那些原来秦军的大小将吏们不免窃窃私语道:“义军中的多数将士,过去曾到关中做过苦役,每个人身上至今都留着鞭痕,现在章将军诱骗我们投降了义军,向关中开进。进得关还好,若进不了关,他们非把我们带到楚地做苦役不可。那时我们受虐待、吃苦头不说,家中的父母妻子也要被秦王杀死。”
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些议论不久就传到项羽的耳中。项羽本来对二十余万降卒怀有戒心,便召来英布、蒲将军密议道:“降卒人数众多,而且心中不服。他们到了关中,便如虎归山、如鱼入海,到那时作起乱来,我们可就难以制伏了。”
英布和蒲将军说:“我们也有此顾虑。只是这么多人,不知如何处置。”
项羽说:“把这些降卒全部杀掉,只将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留下,一同入关。”
英布、蒲将军一致赞同,并答应亲自执行。这时,秦军降卒的营寨设在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城南。一天夜里,皓月西沉,大地被黑暗笼罩,夜幕下的营寨似一片片坟茔,显得格外安静,只有满天的星斗,好像在注视着大地,瑟瑟发抖。营寨中的降卒正在酣睡时,英布突然率部把秦降卒的营寨三面围住,只留一面逃路。降卒们从睡梦中惊醒,慌不择路,一片混乱。英布在乱军中找到司马欣,说道:“将军的部卒反对降楚,暗自谋变,扬言首先将你和章将军、董将军斩首。章、董二将军已躲到项将军帐中。我奉项将军之命,特来救你。”
司马欣刚从睡梦中醒来,懵懵懂懂,不知是计,就跟着英布去了,撇下的那些兵卒们可就遭了殃。楚军闯进营寨中,乱砍乱杀,逃出营寨的,又遭蒲将军伏兵的袭击。可怜二十余万秦军降卒,一夜之间,大部分被杀,偶有幸免者,成为散兵游勇,逃往深山躲避起来。
杀掉二十万降卒,项羽好似除掉身上一大肿瘤,方下令拔营,沿河西进。行进中,两边虽然群山连绵,但并不陡峻,河谷虽蜿蜒曲折,但道路较宽,大军行走,尚无多大困难。不料走了两日,看到山体渐陡,谷涧愈深。又绕过两座山,突然看到前面重峦叠嶂,霞举云飞,两峰对峙,其形如门。项羽惊问:“莫不是到函谷关了吗?”
章邯答道:“是的,前面就是函谷关。过了此关,就算进入关中了。”
这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是关中平原的东大门。它东起崤山,西至潼津,大山中裂,绝壁千仞,谷涧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有“崤函之险甲天下”之称。《战国策·秦策》中曾写道:“秦东有崤函之固,车不得方轨,骑不能并行。”函谷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守关的营寨,就建在两峰对峙的险要处。
项羽想到眼看就要入关,眼看就要推翻暴秦,眼看自己就要号令天下,不由激动万分。正在此时,前锋军突然回报:前方关门紧闭,门上插着“刘”字大旗。
项羽闻听惊道:“刘邦已进关了吗?”立即亲自来到关前。仰首问道:“汝等奉何人之命,在此守关?”
关上人答:“奉的是沛公之命,不见关上插着‘刘’字大旗吗?”
“沛公进入咸阳城了吗?”项羽问。
关上人答道:“是二世皇帝把沛公迎进了咸阳城,还把传国玉玺交给了沛公。不过沛公未敢久留,当天就离开咸阳,还军霸上了。”
项羽听了,怀王心当时“先入关者王之”的话又在耳边回响,因此不由痛恨起怀王心来,同时也悔恨自己当时不该答应北救赵国,让刘邦捡了个便宜。不过转念又想,自己手下有几十万军队,进关之后,别说刘邦,就是怀王心,还不得听我的!于是便对关上守军说:“我是大将军项羽,已率大军前来,汝等快开关门,我有要事与沛公商议。”
守军答道:“沛公有令,无论何人,一概不准放入。”
项羽闻听大怒,立即命英布率部攻关,自己在后面督阵,有退后者立斩。
奉命攻关的士卒上前一看,只见深谷中古木参天,阴森可怖,中有曲径小路,沿着陡坡,盘旋而上。山顶不时有巨石滚下,碰撞到山崖峭壁上,发出吓人的怪声。如此险路,不免让人发憷。无奈军令如山,且后有督阵的项将军,只好冒死攀登。关上守军自知占着地利优势,所以信心十足,顽强抵抗。箭矢、炮石似从天而降,攀登的兵士或死在半山坡,或滚入深壑间。但死了一批,又上一批。终究守关人数不多,所备箭矢有限,估计难以守住,只好弃关而逃。英布带着一批士卒登上山顶,打开关门,并将关门上的“刘”字大旗换成了“项”字大旗。
项羽登上关门,顿觉凉风习习,回首望去,千山万壑尽收眼底;向西一看,却是山矮坡缓,谷浅路宽,不免有如释重负之感。
项羽的大军过了函谷关,沿渭水西行几日,来到潼关。潼关是关中东部的最后一道门户。这里虽然也山高谷深,坡陡路险,但比起函谷关来,就好走得多了。且刘邦的潼关守军听说函谷关已经失守,所以未敢抵抗,就打开关门,放项羽大军过去。
过了潼关,地势渐平,再无险阻,项羽便率部继续西行。当走到戏地(在今陕西临潼东北)时,日落西山,夜幕降临。项羽见咸阳城已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便下令在戏地西边的鸿门扎下营寨,在营帐中设酒摆宴,大飨士卒,且与将领们商讨如何对付刘邦。
有的说:“我们都是楚军,共受怀王心之命,如同兄弟。既然都来到了关中,不妨再将怀王心接来,拥立为皇帝。”
有的说:“刘邦先入了关,就派兵严守关塞,不许其他诸侯兵进来,哪有一点兄弟情义,分明是怀有独据关中的野心。留着刘邦,必是后患,不如尽早将他除掉。”
也有的说:“刘邦究竟打着何种主意,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况且我军长途跋涉,师劳力竭,还是暂且休整几日,也顺便摸摸刘邦的底细。他若未怀野心,我们贸然进攻,徒伤兄弟情义;若了解到他怀有野心,再攻打也不为迟。”
诸将七嘴八舌地议论,莫衷一是,项羽听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恰在此时,传报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前来,说有秘事相告。
这曹无伤当年本是沛县一小吏,因多年未得升迁,心中不平,又听说各地百姓纷纷反秦,想到仍做秦朝小吏,也无出息,便加入刘邦的起义队伍。他跟随刘邦转战各地,自觉谋略超群,想不到入关破秦之后,只让他做了个左司马,继续领兵征战。另外他看得出来,刘邦虽先期入关,也不可能顺顺当当地成为关中王,与项羽必有一场大战。项羽拥兵四十万,而刘邦的兵马,充其量也不过十万,未经开战,胜负已见分晓。与其跟着刘邦吃败仗,不如暗中先与项羽联络,立下殊功,将来也好得个显官要职。他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才差人趁着夜色,离开霸上营帐,来到鸿门。
那人进到帐中,向项羽行过叩拜之礼,然后说道:“左司马让我上禀项将军,沛公进关之后,就派兵严守关塞,不准其他义军进来,特别嘱咐要挡住项将军的队伍,以便他独据关中。沛公下令闭宫室、封府库,为的是供他称王之后独自享用。沛公现在驻军霸上,先是邀集关中父老,约法三章,然后又命萧何、张良制定细则,分派职官,听说还计划任子婴为相。近日就要布告天下。”
项羽一听,拍案骂道:“好个忘恩负义的刘邦!当初他损兵失地,走投无路,全靠了我江东子弟帮助,才使他死而复生,东山再起。那时他流着眼泪,称我的叔父为再生父母,发誓要与我勠力同心,共伐暴秦。不料进得关来,就骤起野心,不仁不义,视恩人如寇仇。这种不知天高地厚之人,明日就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
正在一旁的范增,也乘机进言道:“听说沛公起兵之前,不过是个乡下无赖,且贪财好色,自起兵之后,宽容大度,成了个仁厚的长者,从中也看出他的大志。特别是征战之中,装得虚怀若谷,每到一地,都召见贤士,收揽人才,联合义军,从中更可看出他的野心。他入关之后,闭宫室,封府库,不取财物,不近女色,向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这都是在收买人心。沛公前后判若两人,其志不言自明,将军万勿大意。”
项羽笑笑说:“没有我在赵国战败王离、涉间,收降章邯,消灭掉秦军主力,他刘邦怎么能顺利入关!如今以我四十万大军,战败刘邦,如同捏死个蚂蚁,有何难处!今日士卒饮宴,时又入夜,道路不熟,就让他多活一夜。传令全军,尽可开怀畅饮,然后放心安歇,明日进军霸上。”说罢,又回头对曹无伤的使者说:“你赶快回去,报告左司马,我明日进军,请他做内应。战败了刘邦,我自有重赏。”
来使领命,连夜返回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