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暗流涌动(1/1)
“算了,这篇文章我自己来写,等会我就在学堂给你们上一节课,让你们知道什么叫新闻的六要素、五结构和三特点。”
刘轩话音刚落,不等陈宫说话,蔡琰就抢先说道:“我也要去。”
刘轩心想这蔡琰原本就是一个有才华的女子,要是往新闻记者或者编辑的方向发展一下,那也不错,便答应了下来。
马钧在研制报纸印刷技术上做的不错,刘轩很满意,按照之前说好的,马钧升任制造院主事一职。
所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自从马钧上任之后,整个制造院的各种研制工作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蒸汽机方面,刘轩原本以为还得一些时间,没想到马钧很快就对蒸汽机做了改善,使得蒸汽机在运作时产生的动力越来越强,完全可以铺设铁路,实际去测试了。
刘轩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马钧一顿嘉奖,又命令赶紧在矿山和炼铁厂之间进行测试。
见测试工作已经开始,刘轩又吩咐陈宫招募大量劳夫,在并州与匈奴之间铺设铁路。
匈奴建城需要大量的物资,如果单单靠马车和人力,那建成得十年八年了,这刘轩可等不了。
再过了一段时间,报纸开始正式发售,为扩大影响力,刘轩派了大量人去各个城池中卖报和推销,大街小巷都有这些人的声音,手中报纸高高举起,口中不断喊着口号。
“卖报,卖报,快报通天下,便民利大家。”
“卖报,卖报,快报通天下,便民利大家。”
“卖报,卖报,快报通天下,便民利大家。”
路上行人被这些口号所吸引,上前来询问。
“你这卖的是什么?”
“这叫报纸,上面有很多最近发生的大事和一些奇闻轶事,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让你人在家中坐,却知天下事。”
“一份多少钱?”
“两个铜板。”
行人见售价也不贵,就好奇的买了一份,这就引的其他人纷纷效仿,买的人自然而然就多了起来。
等大家把报纸拿在手中,仔细才发现这上面的内容新颖有趣,文字也更加接近口语,不像书本上的那些文章晦涩难懂。
而一些商家在看到报纸中间部分写着广告招租的字样后,去询问了卖报人广告的意思,便嗅到了商机,开始与华夏通讯社寻求合作,想要登广告。
一时间报纸成了炙手可热的东西,就连洛阳也开始有卖的,尤其是刘轩亲自写的《震惊!前线将士浴血奋战,朝廷的做法却如此让人寒心!》这篇文章,更是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这件事很快就被董卓知道了,看着手中的报纸,董卓气的牙痒痒,他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写这篇文章,而且还通俗易懂,语言犀利,骂人毫不留口德,这还是他第一次见。
“谁能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整个洛阳都有这种东西。”
见董卓发火,李儒上前说道:“听闻这东西叫报纸,售价极为便宜,这才能短时间内在各个城池中广泛流传。”
“什么?这种东西不止在洛阳有?各个城池都有卖的?那岂不是天下人都看了这篇文章?”董卓都有些崩溃了,他现在可是在天下出了名,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干了什么。
见李儒没有回答,董卓接着问道:“这东西到底是哪来,非得把这人剥皮抽筋、挫骨扬灰不成。”
“我去查过了,这东西出自一个叫华夏通讯社的地方,而华夏通讯社的总部就在并州。”李儒将自己能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而董卓一听是在并州,第一反应就是刘轩。
“你的意思是这些都是刘轩弄出来的?”
“是的,八九不离十。”李儒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这刘轩为何偏偏要与我过不去呢?”此时的董卓彻底没有了脾气,但他就是不知道刘轩为何要针对自己,他好像还记得是刘轩在自己这边拐走了谋士贾诩,讲道理找麻烦的那个人应该是自己才对。
“岳父,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应该赶紧想办法阻止报纸在洛阳的流传,万一明天华夏通讯社再出一版报纸骂你,那将彻底失去民心,弄不好还有人起兵谋反。”李儒比董卓聪明多了,知道民心的重要性。
其他事情还好说,但一听到谋反二字,董卓立马就紧张了起来,自从他来到洛阳之后就越来越喜欢现在的生活了,他还没享受够呢。
“对,你说的没错,传我命令,让牛辅、樊稠二人领兵在洛阳城中抓捕所有卖报纸的人,同时将已经卖出去的报纸全部收缴销毁,任何人不得查看或讨论报纸上的内容,如有发现,全部抓进大牢。”
董卓下了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报纸对洛阳城的影响,然而他没想到的是,越是武力镇压,私下就有人越反抗。
此时在司徒王允府中,王允借着自己过大寿,将一些忠于皇室朝廷的大臣聚集起来,待众人举杯换盏之际,王允突然开口说道。
“我这有一道大菜,还请各位一同品尝。”
众人闻言皆是高兴道谢,还以为是什么美味佳肴呢,然而端上来的却是一张纸,仔细一看正是这几日董卓严查的报纸,众人不知道王允的意思,被吓得沉默不语,现场静的都能听见风声。
“大家可认识此东西,它叫报纸,上面有一篇文章揭露了董卓的一些恶行,惹恼了董卓,这才被下令查封。”
在座的都是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大臣,但现在还不知道王允的意思,所以都不敢出声,害怕这会是一个圈套。
见此王允接着说道:“你们不说,那就只能我说了,董卓自从来到洛阳,先是废帝,又屠戮朝臣,欺主弄权,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想高祖当年诛秦灭楚,才有了天下,谁能想到传到今日,却要毁于董卓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