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三国说说 > 第六章 兄弟们,路在远方!

第六章 兄弟们,路在远方!(1/1)

董卓在朝廷上玩够了,又一想,这国家哪里不是咱家的,哪里都能可劲儿“玩”啊!

于是,老董露出了肥狼本色。

史书说,董卓性残忍,无仁义,动辄以严刑威众,睚眦必报。然后,整个洛阳城就再不像京都,犹如阎罗殿了。

比如,侍御史扰龙宗到董卓这儿汇报,没解佩剑,董卓立马下令,“挝杀之”,就是当堂打死!

“不许带剑”是见皇上的规矩,谁知他董卓也有这要求。官员们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这老狼会不会看自己不顺眼,自己还能不能活到明天。官员们感叹,这哪里是“相国”,明明是活阎王啊!

又如,当时洛阳城里住着很多皇亲贵戚,府第相连,豪华得很。董卓一看心里不高兴,天下都崩成这样了,你们倒挺风光啊!于是,立刻放出他的羌胡兵,直接冲进府里,想抢啥抢啥,想咋闹咋闹。妥妥的董卓版吃大户,疯狂式抄家,瞧瞧,老狼待自己的兵们还真是不薄!

羌胡们闯进府去,烧杀打砸,欺男霸女,管你是不是皇亲,是不是高官,我们相国说了,咱家想干啥就干啥!被抢的起初还以为来了强盗,后来一听是董相国指使的,真是叫天不应、叫地无声,董相国代表的可是国家呀,这是政府行为!

城里的大户们个个奔走风传:“你知道不?连谁谁谁家都被抢了!”“什么?又抢了!下回会不会轮到我家呀……”这些人感叹,这哪里还是政府军,明明是魔鬼军团呀!

又如,连皇帝家董卓都不放过。灵帝攒了二十年的宝贝,现在全归他了,可董卓还不罢休!趁何太后下葬到文陵、跟灵帝合葬之机,他就把灵帝陪葬的珍奇宝贝全抢走了。这时,灵帝才死了六个月!而且,后宫里的女人们也全成了猎物,下到宫女,上到公主,都没能逃脱老狼的魔爪。宫人们感叹,这哪里还是人,明明是野兽呀!

……

董卓近于原始的祸害和残忍方式还有很多种,后来,他被关东军搞得很头疼,打算迁都长安时,又整了一大箩筐的残暴事。

有一回,董卓派兵到阳城去。正赶上当地的二月社,老百姓们祭祀土地神,大家一起搞活动呢。这帮羌胡兵立刻冲上去,把所有男人都砍了,然后驾着人家的车和牛,把头挂在车辕上,把女人们都赶上车,一起带回洛阳。这些人一路进城,还一路又唱又喊,手舞足蹈,说什么讨贼获胜了,赶回来庆功。等进了开阳门,就把人头都烧了,把车上的女人赏给当兵的做老婆。

活脱脱一幅羌胡杀掠写真图!车前悬头,车后载女,是羌胡抢掠的一贯风格。大才女蔡文姬在她的《悲愤诗》里,曾给董卓的部下做过一个素描,场面是一样的:

卓众从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好惨烈!这就是董卓的羌胡兵!话说,野蛮真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宿敌啊!已经羌化很深的董卓,对这些根本视而不见,习以为常,还很欣赏呢!

有一回董卓请公卿百官去赴宴,席间他要弄死从北地郡诱降来的叛军给大家看。董卓命令把这些人割鼻子,砍手脚,挖眼睛,然后扔锅里去煮。还没死的,就在宴席间翻滚挣扎,狂叫不停。大家真的受不了啦,个个发抖,人人惊心,手里的筷子都掉到了地上。再看董卓,继续吃得香喝得美,还很得意、很过瘾的样子!董卓又下令,你们都好好看着,谁敢说不该说的话,当场诛杀。朝臣拼命忍着恐怖和恶心,大气也不敢出。

这就是董肥狼,原始懵懂,残暴兽性。我们无法用诸如“道德”“仁义”等人类的词汇去衡量他,因为,在人和兽之间,他更倾向于后者。所以,说什么都没有用!对付这种狼,只有一个办法——干死他!说起来,当初的孙坚真是对的。

现在的洛阳,实在不是人能待的地方。天天看杀人、煮人,用不了多久,大家都得变成疯子。不知有多少人都在暗暗打算,想辙逃跑。被周毖和伍琼俩地下党推荐的刺史、太守们,一看能离开洛阳,人人庆幸啊。

走不了的还在想,当初袁绍、卢植溜得早,真是明智。其实,这两位也没多幸运,董卓没有真饶了他们。卢老师出了洛阳,料定董卓必会追杀,就抄小道奔了幽州,董卓果然派人暗算,幸亏卢老师机智躲掉了。然后卢老师就隐居到幽州上谷郡,再找不着了。

袁绍呢,把司隶校尉的符节挂在上东门,就一路奔向兖州。他的好朋友现在都在那里,刘岱、桥瑁、张邈、鲍信、王匡。董卓急火火地抓袁绍,但袁绍在好朋友的庇护下,愣是让董卓怎么也抓不着。

董卓在朝里暴跳如雷,周毖和伍琼一看,这肥狼是真怒了呀,不会因为抓不到袁绍又滥杀无辜吧?两人暗中合计,想了个险招。这招,一来给袁绍谋得了最大的好处,二来也缓缓董卓的怒气,免得他再心情不好,倒行逆施,乱砍旁人。

这俩又装成董秘的样儿,凑在董卓跟前,神神秘秘地说:主公,反正您现在也找不着袁绍,还不如……

董卓怒吼:还不如咋滴?

周毖说:还不如收买他呢!

董卓再吼:袁绍这小子胆敢背叛我,咱家还要收买他?

周毖暗暗擦把冷汗,说:我给主公您分析分析。您行废立,这样天大的英明之举,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绍傻,没您的智慧和眼光,他不懂,所以才干了蠢事,然后被您的神威吓住了,害怕得不行就跑了,他没本事,干不出大事来!现在您急着抓他,这小子反而该起异心了……

董卓一听,心情好了点儿,嗯,周毖说得有理,咱家确实很智慧呀!

伍琼也凑上来,接着说:是啊是啊。明公您想,他们老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多少人都听他们的呀!袁绍要害怕了,真要反您,就算他笨,但聚众搞起事来,也会有好多人跟着,山东(指崤山以东)可就彻底乱套,您就不好镇住啦!

董卓沉思不语。

俩人一唱一和,接着演:主公您不如……赦免了袁绍!给他个官当,比如一个郡太守啥的。袁绍这种笨蛋,一听说您赦免了他,还给他封官,肯定美死了,啥事也不会干了,您不就再不用担心了吗?

两位地下党提这个建议,其实极凶险!董卓正恨袁绍恨得牙痒痒,他俩胆敢建议给袁绍封官!真是冒着被煮熟的危险啊!但能搞地下工作的,素质都非同一般,胆色骨气都是一等一的。

结果,这个建议真就奏效了。大概是他俩捧董卓捧得够夸张,捧得董卓都把他们当知己了。能看出我老董天人般智慧的,就是周侍中和伍校尉啊!结界,董卓就听了这俩的忽悠,决定收买袁绍了。而且,他确实也不太想跟老袁家为敌,毕竟袁隗在朝里还能帮衬他。

于是,董卓让刘协下诏,拜袁绍为勃海太守,还给他封了邟乡侯!我们袁大公子这么多年的心机,又立名声又交朋友,到了危难时候,效果真是惊人!行走江湖,真朋友就是给力啊!

现在,董卓一想,既然收买了袁绍,干脆顺水人情做到底,连袁术也一块儿收买了吧。于是,又封袁术为后将军。想一想,对,还有个曹操,也跟他们一伙,而且这个曹操不是世族,还挺有能耐,好好拉拢一把,没准能成心腹呢。然后,董卓又封曹操为骁骑校尉。其实,提拔这俩,董卓也是想借机看看他们到底什么心思。

袁术和曹操接到任命,马上就串通到一起了。其实,袁绍跑了以后,他俩也憋着要跑呢,就是一直没下定决心。现在,可是被逼到了裉节儿了,董卓在逼着他们表态——你俩听不听话?给不给我当官?

俩人就合计上了,如果不跑的话,害处至少有三条:第一,留在朝里侍候董肥狼,谁知哪天会不会就被挝杀了,太危险;第二,他俩跟袁绍一样,都是有心思的年轻人,都想干点儿什么。可在董卓的肥硕阴影下,啥也干不了;第三,他俩都认定,董卓肯定会崩盘,而且不会太久。因为他太疯狂!疯狂必定不可能长远,这是世间万物的运行之理。难道董卓崩了之后,他俩还要顶着董卓一势的黑盖头?

这俩暗暗地商议决定,跑,必须的!哪怕成为通缉犯,也得跑!两害相权取其轻。当通缉犯去整事儿,也比待在朝里被玩死强!然后,俩人都跑了,全都学了袁绍,从此以后,海阔天空。

袁术奔了南阳,曹操奔了陈留。

袁术为什么要逃奔南阳?史书全无记载。只知道,转年的正月,关东群雄就一起讨伐董卓了。按《资治通鉴》的说法,这时袁术屯兵鲁阳,有几万人。这个“几万人”怎么突然冒出来的?疑问好大!不过,我们退一步判断,袁术作为讨董大军的一支,兵力即使没有“几万”,也必是有实力的,几千兵应该不在话下。那么,这些兵是怎么来的?我们不妨进行个常理性脑补,解解这个大谜团。

袁术选择南阳,有以下原因:第一,南阳是大地方,能成事,兵源多,财货足。那时的南阳是天下第一大郡,各方面资源都优质;第二,南阳地理位置重要,它就像一个交汇南北、沟通东西的大立交,连接着关中、汉中、中原和湖北,乃兵家必争之地;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南阳一定有老袁家能依靠的当地豪强!大家出逃,必是去投奔好友,都会有极信任的人来接洽。不可能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当流浪汉。所以,袁术出逃南阳,必定在当地有极硬的关系,而这个关系,还特给力。最大的可能就是,南阳当地的宗族豪强欢迎了他,地点就在鲁阳县。

其实,袁术跑到南阳,就是拿着老袁家的金字招牌,拉赞助找金主去了。正好,当地的一些实力豪强也想搞政治投资,于是一拍即合。袁术可是老袁家的正牌嫡子,当朝的后将军,豪强们正求之不得啊!就像马贩子苏双、张世平给先主刘备进行投资一样,鲁阳的豪强们也十分看好袁术,当即决定,这个大风投,我们做定了。

所以,袁术就在极短的时间内既搞到了地盘,又搞来了兵。看看“汝南袁氏”这招牌,得有多高的含金量!

这时,曹操奔了陈留,也成了通缉犯。然后,在逃跑的路上,他就干了一件闻名千古的“大事”。

曹操跑了。往哪儿跑?当然是家乡方向。

其实,他跟袁术一起合计的时候,俩人就都想定了,你回老家,我奔南阳。干什么去?招兵买马,反董卓!咱可不是白白当逃犯的。也有可能袁绍在跑路的过程中,早暗暗跟他们联络过,兄弟几个踌躇满志地商量,干吧!天下汹汹,必须要扶正祛邪,咱们是时代精英啊,大任正在吾辈!

实质就是造反,成贼了!虽然,他们反的是董卓,但董卓挟持皇帝啊,这个“反贼”的大红戳,无论怎样你也洗不清的。四世三公、根正苗红的袁公子,三代高官、厚享皇恩的曹吉利,终于决定做贼了。

其实,这需要多大的魄力!

这几个,不但是朝廷的叛贼,还是家庭的逆子。袁绍、袁术把老袁家往朝里一扔,你们的安危自个儿负责吧,我们要追求理想去了!曹吉利呢?一样。老爸曹嵩也极不同意他整事儿,他索性就独自跑了,比袁绍跑得还彻底,不但把老爸弟弟们扔了不管,连自己的家眷也没带。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

本来曹吉利这次到洛阳是把卞夫人和曹丕、曹彰带在身边的,他这一跑,小妾儿子都扔在京都了。在跑路中,袁术不知从哪儿听到了讹传,说曹吉利死了,他就把这消息通知了卞夫人。结果曹操身边的人都慌了神,打算干脆跑回老家去。这时,卞夫人特稳当地出来说话了:消息还不确定呢,我们就都跑了,如果将军回来,还有什么脸面见他?所以,咱不能走。就算真大祸临头,那我们跟他一起死,又有什么难的?结果,大家都听了卞夫人的话,横下心来等吉利。

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事,又感动又欣赏,我这个小妾心性非同凡人,真是纳对了呀!

从这个故事,我们就能感觉出来,当时有多凶险。那时的吉利,毕竟是通缉犯啊!曹操真是一万个小心,每根神经都像绷紧的琴弦,大事还没做,小命是绝不能含糊的。

于是,那件恶名昭著的大血案,就在曹吉利惊弓之鸟一般的心态下,猝然发生了。

曹操从洛阳跑出来没多远,一天傍晚,到了城皋(现在的荥阳市汜水镇)。突然想起,城皋县还有一位故人呀。这人名叫吕伯奢,具体怎么认识的不知道,但既说是“故人”,想必交情该是不错的。曹操一边警惕地跑路,一边就琢磨上了。

吉利暗想:这个吕伯奢,从前交情不错,不然……到他那儿去借个宿?可是,现在我是通缉犯呀,他会收留吗?会不会翻脸把我上交给董卓?唉,人心难测,不好说,不好说。但实在没地方躲,先上他那儿试试吧。他要真念旧肯收留,当然最好;如果想要害我,我再另作打算……

还没到吕家门口呢,曹操这心事就已经拐八道弯了。

上前叩门,吕家人出来了,是吕伯奢的儿子。吕伯奢不在家,家里只有儿子们。曹操又开始念小九九了:就算吕伯奢会念旧对我好,他的儿子也不一定吧?谁敢担保。我还是察言观色,当心着吧。

曹操犹豫着报出真姓名。要知道,他从一开始跑路,就是又化妆又改名,这次报上名字,也是顶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不想,吕伯奢的儿子一听是曹操,特别欢乐。

“早知道您是家父故友,今天不知贵客到来,真是失敬失敬啊!”立刻把曹操让进门里,先是接风慰问,把吉利安置得舒舒服服,然后,几个人就一起忙活,置备酒菜款待贵宾。(《三国志》注引《世语》:五子皆在,备宾主礼。)

曹操坐在房里,越想他们那欢乐样儿,心里越发凉。不对呀!我是犯人啊!正常剧本难道不该是这样:吕家儿子一听是他,立刻神情紧张,一把把他拉进门,然后探头出去四下观望,看看是不是有人瞧见。随后关紧院门,把他拉进柴房中,尽量压低声音说:“大人!我们知道您处境凶险,这里不是安全的地方,今晚您先在这里将就一夜,我们再给您想办法!”

完全不是这样啊!这几个儿子居然大张旗鼓,欢天喜地,一点儿窝藏逃犯的警惕都没有!难道……他们不知道董肥狼通缉我?还是……哼哼,先稳住我,然后杀我去请赏吧!

曹操的怀疑有理吗?怎么没理!如果我们判定吕伯奢的儿子们都是无辜的,那他们这么欢乐,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不知道曹操是通缉犯。也许曹操出逃得快,通缉令只传达到了县令那里,还没有到乡间。但如惊弓之鸟的曹操,怎敢做这种乐观假想。他当然更怀疑是后者。

本来一路上就嘀咕,现在更是草木皆兵,有点儿响动心里就翻船。曹操已经做了最坏的推定,然后他就把那几人的行为按套路解读了。那么……现在逃跑行不行?不行!这么多人,能否逃得掉很难说,而且,就算逃了,这些人也会泄露他的行踪,以后的路更没法走。曹操惊疑之中,狠狠决定,我再看看,你们如果真要害我,那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了!

偏在这时,曹操最疑最怕的时候,突然,一阵利器的响声从厨房传来!这一声,终于刺穿了曹吉利的心理底线。好啊!你们果然是想杀我!亏得我早看出来了!我跟你们拼了!

曹吉利操刀冲出门来。几个儿子全无防备啊!吉利的身手本来相当不错,加上现在为保命,更是刀刀狠辣,转眼间几个人全被他砍了!吓蒙了的吕家人冲出来保护主人,也都被吉利一个个砍倒。最后,干掉了八个。

曹吉利杀红了眼,在一片血泊里找线索,发现刚才那“利器声”其实是碗碟之类发出的,又看了一圈,也没见什么凶器。这时,曹吉利心里的天平不知翻转成什么样了,他发狂地凄怆大喊,就留下了那句遗臭万年的名言:“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关于这话,我们后人熟知的版本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这个改动,其实,是一个很有用心的过度解读!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曹吉利本来在就事论事,其实到这时,他也没有肯定,吕家儿子是不是真要杀他。如果是,那么他没杀错(虽然狠辣了些,但毕竟为了保命嘛);如果不是,自然就错了。曹操在说:不是他负我,就是我负他,谁能搞清啊!我宁愿选择我负他吧!事实上,从后人角度看,我们也没有证据推定,吕家儿子真的不想杀吉利。这只能是一个谜,到底杀错没杀错,曹操没搞清,我们也不可能搞清了。

再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真真很有用心地把曹操作恶的格局放大了,而且,是无限放大!老罗黑吉利的心思和手法,实在深入骨髓,又细入笔端。吉利还处在杀人的癫狂失智状态,这八条人命就够他疯的了,他哪有工夫去想什么“天下人”!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只是做了个局部小恶,多简单没趣;“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恶作得多有个性!多大格局!越琢磨越带劲儿,于是,“曹操真是天下巨恶啊”,也就呼之欲出了。

但是,这个解读实属过度。就算吕家儿子确实杀冤枉了,也跟“天下人”没任何关系。

说到这里,曹操的心理,倒让我想起一个梗来。

话说有一人急着要钉栅栏,没有锤子,就想跟邻居借。但他跟邻居又不是特别好,没把握人家会不会借他。还没去借呢,这人就坐院子里嘀咕上了:去年因为门口停车的事,跟他发生过不愉快,他会不会还记着,就不借我啊?嗯,有可能,他就是个小气鬼!上星期娃的气球飞他家院子里了,他倒是给送回来了,但看那表情,连个笑模样都没有,不就是一个气球嘛,真小气!还有……还有……这人翻过来掉过去地想,越想越生气,还没去邻居家呢,自个儿却得出结论了,邻居是小气鬼,邻居记恨他,邻居肯定不会借他锤子!

这人气得不行了,噌地跳起来,直奔邻居家而去。敲开门,邻居刚一露面,他就对着人家的脸,大喊一声:“留着你的锤子吧!”然后气哼哼地走了……

其实,这个梗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谁能说,自己从没干过这样的事?曹吉利在发疯前,跟这借锤子的心理是一样一样的,没啥不可理解。当然,最后他比借锤子的有主观能动性,也敢干得多,不是跑过去喊“你们拿我的命去领赏吧”,而是直接操刀,“你们想要我的命,先拿命来吧”。这里表现的,才是真正的“曹操特色”。

那么吕伯奢血案,就解得差不多了。这整个事件,对曹操来说,很可能是一场冤杀,但也有可能不是。这里,我不想过多地谴责他,因为他的心路,不是不能理解。不过,曹吉利在其中表现得多疑、野性、逞能、敢干、残酷、绝杀,也实在是他的特征,不容推卸的,因疑而杀人,他也不是仅此一次,以后还有更充分的表现呢!

最后还需提一笔的是,事实上,吉利杀的是吕伯奢的儿子和家人,没杀吕伯奢。当然,这事对吕伯奢来说,还不如杀了他!无法想象,吕老爷子推开家门,看到如此惨状时,会是何等摧心。

曹吉利干掉了吕伯奢的儿子们,擦擦刀上的血,整整心里的悲,管它是我负他,还是他负我,就算留下千古骂名,我也认了!

继续上路,还有大事要干呢。

曹操接着逃,跑到了中牟县。结果,他被一个亭长发现了。亭长相当于现在的派出所所长,基层公安人员。派出所所长立马抓了曹操,这是通缉犯啊,谁敢窝藏!

曹操被送到县令这里,县令没想好咋办。这时,县功曹跑来劝他了(县功曹相当于县令助理)。功曹目光悠悠地跟县令说:“大人呀,现在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武的时候,这个曹孟德是天下俊杰,咱不能干这违背时运的事啊!”这位县令琢磨一会儿,嗯,有理。于是,就偷偷把曹操放了!

这个功曹是谁?县令又是谁?不知道。

难得的是,这两位虽然官小,但有眼光。“世方乱,不宜拘天下雄俊”,这话至少说明了俩意思,一来,曹吉利已经很出名啦,而且,名声不错。连一个县的功曹都已经知道他是“雄俊”,而不是“阉党”。二来,这个乱世,已经如此深入人心!连县级的小官小吏们,都敢于不理会朝廷命令,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了。那么整个天下,该是多么蠢蠢欲动!

这个县令和功曹,路人甲一样的小人物,竟是曹吉利的大恩人!在《三国演义》里,老罗把县令移花接木地安到了一个人身上——陈宫。编故事说陈宫跟吉利一起逃跑,还观摩了曹操怎么血洗吕家,怎么神补刀又杀了吕伯奢,最后陈宫嫌弃吉利残暴,又把他甩了,上演了一出特有名的《捉放曹》。当然,文学和历史两码事,其实陈宫这个人,在吉利的逃亡路上,压根儿就没出现过。

曹操到了陈留,可算找到好朋友啦!张邈正在这里当太守。张邈这个官儿,正是两位地下党周毖、伍琼推荐给董卓的,跟曹操和袁绍原是一伙!袁绍第一个脚底抹油,先奔了这伙人来,很可能在兖州这边,已经跟小伙伴们密谋好几圈了。张邈一看又来了一位生力军,自然大大地欢迎啊。于是,曹操也不打算回家乡了,就待在陈留,准备跟好朋友一块儿起事。

曹操打算在陈留起兵了。起兵需要啥?千古不变的刚需:第一,兵;第二,将;第三,装备。吉利现在除了通缉犯的名头,啥啥也没有。但是……那也要干!

吉利风风火火地干起来。

第一件,散家财,招兵买马,打造兵器。有时,他还亲自钻进打铁作坊,监督兵器的打造质量。自己来了兴致,也跟着铁匠师傅们一起干。有一回,他正跟师傅叮叮当当满头大汗地打刀呢,有个叫孔宾硕的北海人来找他。半天找不着,最后在铁匠棚子里把吉利逮住了。孔宾硕笑话他:你个曹阿瞒还什么都能干啊?你不是要干大事吗?怎么当起铁匠、打上刀了?吉利立刻回敬:先把小事做好,才能干大事啊!孔宾硕,你不懂!

当时曹操打的这个刀叫“卑手刀”,是一种军中常用的短刀,不算啥宝器。可见,吉利对武器的精良等还是非常重视的,装备的优质是战斗力的基本保障啊。

当然,关注装备质量属于一些小细节,最重要的大事,曹吉利也半点儿没放松,这就是——找金主,拉投资。

这里是好朋友张邈的地界,在张邈的照拂引见下,自然事事顺畅。吉利没费大多力气,就对接了一位金主。这位名叫卫兹,在陈留也是一号人物。卫兹举过孝廉,“明虑渊深,规略宏远”,特有思想、有眼光,三公征召他都不去。而且更重要的是,卫兹家有钱!现在要整大事,缺一缺二缺三,说到底,缺的是钱!

所以,钱这东西,虽然不是人生头等大事,但实在是次等大事啊!那句话说得好:“钱永远不是第一位的,但永远——是第二位的。”书到用时方恨书少,事到办时才知缺钱啊!

这位有眼光、有气量的金主卫兹,是个高品质投资人,一见曹吉利,两人一番海阔天空的务虚,没想到立刻心气相投!有眼光、有格局的卫兹说了:平天下者,必此人也!——能平定天下的,就是你曹操啊!又说:乱生久矣,非兵无以整之,兵之兴者,自今始矣。——天下已经乱很久了,除了起兵没有可选择的,起兵的日子,就是现在!

态度相当明确!第一,我看好你曹操;第二,我跟着你起兵,钱嘛,不是问题;第三,别犹豫了,咱马上干!

曹吉利当然是花心怒放。这么好的投资人,哪儿找去?

好,这下有了钱,小喽啰和装备都不愁了,那……还缺啥?将领!曹吉利不能一人带着几千小弟冲锋陷阵,那么将领哪里来?

曹操犯了愁。人家袁绍振臂一呼,施展个召唤术,人才们立马雨后蘑菇一样地拱出来,聚到他那棵大树跟前。可曹操呢?他振半天臂,作半天法,也拱不出几个蘑菇。

罢罢,曹操换了个思路。别人家的蘑菇不好采,俺不能用自家的吗?我们家本来就盛产蘑菇啊!能整事的人头有的是!也不见得就比别人家的差!索性,他也不振臂了,干脆改成了——写家书。

吉利一封家书发到谯县。哇,立马热血沸腾!自家的蘑菇田里立刻生机翻涌!

效果是,一个在三国里堪称最牛的天团,就在一夜之间拱出了地面!

曹吉利家的武将“天团”,论综合指数,绝对是三国之“最”。虽然论武力,他们当中没有像吕布、关羽这种超一流的,但论平均水准以及全团能量,三国里哪个团也比不了。你说孙家牛、司马家牛,不,综合指标谁也飙不过曹家!

先列个天团的名单:

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纯,曹休,曹真。

里面的关系丰富多彩,有亲家,有担儿挑,有族兄弟,有亲儿子,有侄子,有养子。老曹家真是人才丰富,开个家庭会议就能唱一出《群英会》了。夏侯家是西汉开国功臣夏侯婴的后代,跟同乡老曹家真是好成了一体。这在当时太正常,颍川荀氏跟陈氏能好到一块儿,那曹家、夏侯家当然也不例外。

我们逐个撸撸天团中的神将们。

夏侯惇(武力值:87,最后官职:魏大将军):

天团里性子最烈的一位。年龄跟吉利差不多,或稍大,是吉利的亲家。后来,吉利把长女清河公主嫁给了夏侯惇的次子夏侯懋。夏侯惇绝属“忠烈”型的,从小就像被刺了“精忠”俩字一样。14岁的时候有人羞辱他的老师,他当即暴跳,就把那人给杀了。果然“忠”,果然“烈”,果然“勇”。后来对吉利,他也是忠烈到底,最后被曹丕拜为大将军。

夏侯渊(武力值:90,最后官职:汉征西将军):

夏侯渊是夏侯惇的族弟,年龄也跟吉利差不多,或稍小。他娶了曹操丁夫人的妹妹,跟吉利是“担儿挑”,也就是连襟。夏侯渊打小就跟吉利好得不得了,特讲义气。吉利小时候在家乡厮混,牵连进了一桩案子,按理得抓走,这时夏侯渊就冲出来替他顶罪。后来,吉利又上蹿下跳地多方周旋,终于把夏侯渊弄出来了。绝对是打小的铁哥们儿。

关于夏侯渊的“义气”,还有一桩传奇。当时天下大乱,夏侯家的日子也不好过,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夏侯渊的族弟,夫妻俩都死了,留下一个女儿,由夏侯渊抚养。可现在的日子太难了!虽然只是多了一张嘴,但真就养不起!最后,夏侯渊居然克扣了自己小儿子的口粮,把族弟的孤女养大,自己娃却饿死了!这是多有情有义的大伯!最传奇的是这个女娃,等她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回到城外拾柴,碰上了张飞,居然就被张飞搞走当老婆去了!再后来,这女娃给张飞生了俩女儿,先后都嫁给了刘禅,成了蜀国的皇后!话说这个三国,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

曹洪(武力值:85,最后官职:魏骠骑将军):

曹操的从弟。这位是天团里最惹争议的一个。在同辈里,不在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的水准,甚至也不如小辈,但他对吉利真是不要命的忠心!仅这条,就足够走远了。另外,曹洪还有各种毛病,比如钱多又吝啬,好色又放纵,结果得罪了侄子曹丕,险些丢了命。不过,这并不是说,曹洪就是垃圾人了,虽然本事比不了那几位,但“一定水准”必是有的,关键那几位太强悍,基准太高,他只好被比惨了。

曹仁(武力值:90,最后官职:魏大司马):

曹操的从弟。天团里唯一有明确年龄记载的神将。曹仁比曹操小13岁,这年才22。虽是从弟,年龄上都快成叔侄辈了。吉利起兵时,曹仁是准备得最好的!他打小就放荡不羁爱自由,特喜欢弓马骑射。曹操起兵前,他已经在淮泗那边拉起了队伍。不过,那个拉队伍是爱好,为过瘾。现在一听说吉利大哥要反董,曹仁立刻给自己找到目标了,好啊!这回就能干得更带劲儿了!于是,立马带着一千多追随他的小青年,飞马直奔陈留而来,成了曹操起家时最早的主力军。

曹纯(武力值:87,最后官职:汉司空参军,虎豹骑统帅):

曹操的从弟,曹仁的亲弟弟。这年才20岁。他是天团里最偏文的一个,跟好游荡的哥哥很不同。曹纯从小就善于持家,尊敬儒士,名声相当好,才18岁就被召进朝里当了黄门侍郎。所以,这回曹纯奔赴陈留,跟曹操一样,是从朝里跑来的!曹纯虽然偏文,但武力也相当牛。后来,他成了曹操最精锐的虎豹骑的第一号首领。

曹休(武力值:87,最后官职:魏大司马):

曹休是曹洪的亲侄子,曹操的族侄。《三国志》记载,曹休十几岁死了爹,剩下他们孤儿寡母,曹休独自跟一位门客安葬了老爸,就带着老妈到他爷爷做过官的吴郡去避难。曹操在陈留起兵,曹休隐姓埋名,偷偷从吴郡先到荆州,又从小道赶往陈留,投奔曹操。吉利特别高兴,跟身边的人赞不绝口:“你们看看,这就是我家的千里驹啊!”他让曹休跟曹丕一起住,像待亲儿子一样。后来,曹休也在虎豹骑中当了首领。其实,这时曹休的年龄在十五六岁,曹丕是187年冬天出生的,这时才满两岁!让曹休和曹丕一起住……我们脑补一下画面,难道,曹休千里迢迢投奔他叔,不是冲锋陷阵干大事,而是带娃来的?难道,起兵是大事,后勤也同样是大事?

当然,曹休肯定不是来当看娃大哥哥的,而且这时,卞夫人母子是不是在曹操身边都很难说。最合理的推测是,曹休这时候的确加入了天团,至于跟曹丕一起住,又建立起感情,那得等曹丕长大到不用被哺育了之后……

曹真(武力值:92,最后官职:魏大司马):

曹真是吉利养子。曹真的亲爹叫秦邵。曹真是怎么从秦家儿子变成曹家儿子的呢?首先,曹真的老爸跟曹操关系很铁,然后……说法就乱套了。一种说法,吉利在陈留起兵,秦邵帮他在老家招人,结果豫州牧黄琬把秦邵当反贼了,毫不留情地镇压,秦邵就挂了;另一种说法,秦邵是在后来曹操和袁术的战争中死的,那回特凶险,如果不是秦邵顶替,吉利就玩完了。这两种说法,其实核心是一致的,就是曹真他爹为曹操贡献了生命。真是天大的恩情!两种说法不一样的,主要是时间,如果第一种为真,那曹真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天团;如果第二种为真,那曹真就是几年后才过来的。其实,仔细理理这段时间表,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可靠。

而且,很吊诡的是,两岁的曹丕这时候又出场了。曹操给曹真改了姓,当成了亲儿子,也让他跟曹丕一起住。曹丕那里简直是曹家侄子和各种儿子的收容所。当然,这也无形中壮大了曹丕的发小团,后来,曹丕从这个发小团大大收获了能量和感情。

如果,曹真现在就死了亲爹加入天团,那不,就跟曹休住一起了?敢情……他也是来当看娃大哥哥的?

所以,在曹丕没脱离哺育之前,曹休、曹真跟他住一起的可能性都不大。曹真也很可能是过些年才加入的。不过,虽然来得晚,但绝不代表实力不济。曹真在小字辈里,是最出类拔萃的。虽然目前军事才能还没展露,但身手已经相当惊人。一回,曹操带着真儿子假儿子还有侄子们一起射猎,一头猛虎跟在曹真身后狂追,眼看曹真不慌不乱,弯弓搭箭,瞬间李广附体,箭声呼啸而过,那猛虎应声而倒,一下就被射中了要害!把曹操乐坏了,怎么看曹真都像亲儿子。后来,曹操也让曹真统领了虎豹骑。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问,你是不是忘了黄须儿曹彰了,那武艺,那彪悍,徒手干猛兽简直如日常,这等实力还进不了天团?这个……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时间问题。这时的黄须小子,才刚出生,不满一岁!比二哥曹丕还需要哺育呢!等到曹彰成人,天团神将们已经各就各位,都独当一面了,所以,黄须小子就没赶上天团最热闹的时候,一身能耐没见如何施展,倒是跟哥哥弟弟争上位忙得不亦乐乎。

好,现在,战争刚需全到位。有了资金,有了兵源,有了战将,曹吉利上道了!

公元189年十二月,曹操和曹家天团在陈留合兵五千,从此开启了逐鹿中原的漫漫征途。曹操当然是踌躇满志,一抬头,全是诗和远方。

吉利准备好了,袁绍也准备好了。小伙伴都高高燃起了志气。

新的时代就要开启,新的格局就将呈现,天下,将会是他们的!

一首小词,送给上道的小伙伴们:

紫阙怨似海,落日风如刀。谁歌谁哭谁笑傲,大河燃夕照。

万里英雄路,千山木叶萧。虽成虽败虽寂寥,不负我襟抱!

去放飞吧,且待凤舞九天!

三国之名将风云副队十级社恐!抠地破案两不误如懿传:我成了进卫的头号CP粉她,夜场野玫瑰,疯批大佬撩红眼红楼之瑚琏之器我,下山之后假如三国有朋友圈世界帝国史话 德意志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