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文学网

繁体 简体
香蕉文学网 > 陕甘宁抗战纪实 > 提出与实施精兵简政

提出与实施精兵简政(1/1)

提出与实施精兵简政

1938年10月侵华日本军队占领武汉后,改变其侵华政策,逐步将主要军事力量转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加紧封锁与破坏抗日根据地。

在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双重打击下,抗日根据地日渐缩小。加之,由于党、政、军、民机构庞大,脱产人员过多,难以适应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使根据地的供给能力不胜负担。

于是,从1940年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至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入到了抗日战争的极端困难时期。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会召开,会议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讨论如何克服陕甘宁边区所遇到的财政经济困难问题。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党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的,是永远不变的。”

毛泽东的这番话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他就是李鼎铭。李鼎铭是陕西米脂人,开明绅士。抗日战争开始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政治主张,任米脂县财务委员会主任。1941年后任米脂县参议长、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参议员、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

听了毛泽东的讲话后,李鼎铭非常激动,第二天,他对人讲:“昨天毛先生的几句话,真叫我五体投地,他说我们的施政纲领与‘三三制’,下面工作的人,还做得不够,他们仍就一种闭门主义,不肯信任别人把持包办,一意孤行。我想毛先生是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他竟然把下面情形说得这样清楚,说得这样透彻,真是绝顶聪明。”

李鼎铭还说:“我原本不愿出来做事的,是受到毛泽东在参议会上的演说的感动才出来的,在党外人士有职有权的鼓励下出来的。”

就是在毛泽东那番话的鼓舞下,李鼎铭等人正式提出了为后人熟知的那份关于“精兵简政”的提案。在提案中,李鼎铭等人建议:“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

李鼎铭

李鼎铭(1879~1947)原名丰功。陕西米脂人。1941年,在边区第二届一次参议会上,他又当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案》。1942年至1943年,李鼎铭还根据陕北的地理、气候特点,提出了精耕细作,多种洋芋,推广养蚕,移民开荒等发展生产的措施。

至于实施精兵简政的理由,提案认为:“军事政治之建立,必须以经济力量为基础。在今日人民困苦,资源薄弱之状况下,欲求不因经济枯竭而限制军政发展,也不因军政发展而伤害经济命脉,唯有政府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量入为出,制订预算,以求得相依相助,平衡发展之效果。”

提案还提出了实施精兵简政的具体办法:

一、政府应根据客观物质条件及主观经济需要而提出计划经济,以求全面提高生产力,改善经济条件,加强经济基础。

二、在现有经济基础上,政府应有量入为出的统一经济计划。

三、在财政经济力量范围内和不妨碍抗战力量条件下,对于军事实行精兵主义,加强战斗力,以兵皆能战,战必能胜为原则,避免老弱残废滥竽充数等现象。对于政府应实行简政主义,充实政府机构,以人少事精,胜任职责为原则,避免机关庞大、冗员充塞,浪费人力、财力等现象。

四、规定供给条例,避免不必要的供给与消耗。

五、提倡节约、廉洁作风,避免不应有的浪费现象。

李鼎铭等人的这个提案,引起了边区参议会的激烈争论。当时,有的议员说:“正值抗日救国紧急关头,敌人以大量兵力向我们进攻,这时提出精兵简政,不是叫我们束手就擒吗?”

甚至有人怀疑,李鼎铭的这个提案动机不良。

但大多数议员认为,这个提案切中了陕甘宁边区的要害问题,因此,最后以165票的绝大多数通过,并决议:“交政府速办!”

毛泽东看到李鼎铭等人的这个提案后,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把整个提案抄到自己的本子上,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圈起,并在一旁加一段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的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同年12月,党中央发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实行精兵简政,要求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切实进行整顿,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并把精兵简政确定为1942年全党全军的中心工作之一。

在精兵方面,要求缩编主力部队及其指挥机关,充实连队,加强地方武装和发展民兵,加强整训,提高战斗力。

在简政方面,要求抗日根据地切实整顿各级组织,紧缩机构和人员编制,加强基层,提高效能,节约人力物力,反对官僚主义。

还具体规定,各抗日根据地脱离生产的人员,只能占总人口的3%,其中军队系统人员占2%,党政民系统人员占1%。

此外,党中央还要求,各级机关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上,各级领导人员必须下到基层,了解情况,总结经验。

1942年9月7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毛泽东起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的社论,阐明党中央实行的精兵简政政策,是根本解决庞大机构与战争情况的矛盾,粉碎日军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最后战胜敌人的重要办法。

12月,毛泽东在《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精兵简政必须达到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目的。

在党中央领导下,陕甘宁边区首先实行精兵简政,并先后进行3次精简,取得很大成效。

陕甘宁边区第一次精兵简政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结束不久,就开始进行。

1941年11月27日,边区政府决定成立编整委员会,负责拟定人员编制和编整计划,精减、裁并各级行政机构。

从1942年4月初开始,陕甘宁边区进行了第二次精兵简政,普遍实行整编。为此,成立了以林伯渠为主任的总编整委员会,以加强领导。

这次精兵简政,缩减了一些机关和人员,充实了区乡政府组织。但由于不少干部推行不力,本位主义、太平观念、粗枝大叶工作作风仍然存在,致使精简工作没有完全达到目的。

从1942年9月,陕甘宁边区开始了第三次精兵简政,这一阶段也被称为是精兵简政的完成阶段。

在正式实施之前,党中央与边区政府用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组织、思想、宣传工作。党中央还派出李维汉到边区政府工作,希望他搞好边区团结,带头完成精兵简政工作。

12月上旬,边区政务委员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次年3月公布执行。《纲要》对第三次精兵简政的目的、任务、机构、人员制度、作风、实施方法、注意事项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由于这次精简,措施得力,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到1944年初基本结束,大致完成了《陕甘宁边区简政实施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精兵简政的目的就是减轻人民负担,节省民力,克服困难。通过精兵简政,党政军一大批编余人员和革命干部投入到了生产一线,这不仅减轻了人民负担,也提高了边区经济收入。

同时,通过精兵简政,党政军机关的人员减少了,某些领域存在的人浮于事的现象不见了,机关的办事效率得到明显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精兵简政不仅从物质上,还从精神上,为中国共产党克服困难,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陕甘根据地部分红军合影

绝密档案大暴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血海翻腾一本书读懂中国史激荡岁月:1976年的中国杨家将三国说说三国之名将风云副队十级社恐!抠地破案两不误